202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_第1頁
202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_第2頁
202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_第3頁
202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_第4頁
202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05頁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目錄CNAS技術報告 1目錄 2前言 8范圍 9參考文獻 9術語、定及縮語 10術語及定義 103.1.1檢測 103.1.2校準 10質量制 10準確度 10正確度 10精密度 11測量器的穩性/穩定性 11標準品 11核查準/核查裝置 11期間查 11控制圖 113.1.12子組 11控制限 11重復條件 11重復性 12再現條件 12再現性 12中間密度件 12中間密度 12最大許測誤差/最大許誤差 12系統量誤差/統誤差 12隨機量誤差/機誤差 12測量差/誤差 12測量確定度/確定度 13能力證 13指定值 13能力定標差 13離群值 13測量核 13縮略語 13LISN/AMN 13EUT 13NSA 13VSWR 13CDN 13質量控的目標 14質量控活動的類 14內部質量控制活動 14基檢測過的質量制活動 14基檢測/核查果(數)的質控制活動 14外部質量控制活動 15其他質量控制活動 15典型質量制方與實例 15對檢測過程的關鍵點進行控的方法 16對電兼容檢相關人能力的控 16對環條件和量設施備的監控 16對測樣品(EUT)的影進行監和評估 17檢原始記、證書結果報內容的查 17期間核查 176.2.1期間查的一要求 176.2.2實例 18控制圖 186.3.1概述 18控圖的設計 18控圖在電兼容檢質量控工作中應用 20采控制圖施質量制的步驟 206.3.5實例 21使用重復性及穩定性考核據進行質量控制的法 21重性考核 21穩性考核 226.4.3實例 22使用測量方法重復性、再性及中間精密度進質量控制的方法 22實室內兩測量結的比較 23實室內測結果與照值的較 23實室內測結果精度的檢查 23實室內測結果穩性的檢查 246.5.5實例 24留存樣品檢測 24盲樣測試 25根據樣品不同參數測量結之間的相關性進行量控制 25能力驗證計劃 256.9.1概述 25參能力驗計劃項的步驟 26能驗證樣的均勻和穩定性 26能驗證計結果統及評價法 276.9.5實例 30測量審核 306.10.1概述 30測量核的驟和樣品 30測審核結統計及價方法 306.10.4實例 31實驗室間比對 31檢或校準果的驗方法 31使重復性再現性行實驗間比對方法 32其方法 336.11.4實例 33質量控制案 337.1概述 33質量控制方案的覆蓋范圍 33制定質量控制方案時需考慮的因素 33制內部質控制方需考慮因素 33制定部質量制方案考慮的素 33質量控制方案的內容 34質量控制方案的策劃 34質量控的實施 34附錄A電磁兼檢測部質量制方法實例 37附錄A.1期間核方法實例 37概述 37核對象 37核標準(查裝置) 37試方法依據 37核方法 37核結果的定 38核時機 38附錄A.2控制圖法實例 39概述 39目的 39試方法 39數采集 39確中心線控制限 39附錄A.3使用重性、穩性考核據進行量控的方法實例 46使重復性核數據行質量制的方實例 4646驗方法 46驗周期 46據統計 46果判定 46使穩定性核數據行質量制的方實例 5353核方法 53核周期 53核數據 53果判定 53附錄A.4使用測方法重性、再性及中精密進行質量制的方實例 54附錄A.4.1實驗室量結果參照的比較 5454驗方法 54計計算結果判定 54附錄A.4.2實驗室測量結精密的檢查 5555驗方法 55計計算結果判定 55附錄A.4.3實驗室測量結穩定的檢查 56驗室測結果精度的檢查 56驗室測結果正度的檢查 58附錄B電磁兼檢測部質量制方法例 60附錄B.1輻射擾場強(30MHz-1GHz)測能力驗方法實例 60概述 60樣品制備 60樣品規及數量 60樣品穩性檢驗 60檢方法 60檢準則 60檢數據 61檢結果 61測試方法 64測試依據 64測試步驟 64結果統及能力價 65指定值其不定度 65能力統量 67能力評準則 67結果統及能評價 68技術分及建議 68附錄B.2諧波電流射值測能力證方法例 77概述 77樣品制備 77樣品規及數量 77樣品穩性檢驗 77檢方法 77檢準則 77檢數據 78檢結果 80測試方法 80測試依據 80測試步驟 80結果統及能力價 80指定值其不定度 80能力統量 81能力評準則 82結果統及能評價 82技術分及建議 87附錄B.3移動話比吸率(SAR)測試能驗證方實例 88概述 88樣品制備 88樣品規及數量 88樣品穩性檢驗 88檢方法 88檢準則 88檢數據 88檢結果 89測試方法 90測試依據 90測試步驟 90結果統及能力價 91指定值其不定度 91能力統量 91B.3.4.4結果統及能評價 92B.3.4.3能力評準則 93技術分及建議 93附錄B.4電源子傳導擾測審核方實例 95概述 95樣品制備 95樣品規及數量 95樣品穩性檢驗 95檢方法 95檢準則 95檢數據 95檢結果 95測試方法 測試依據 測試步驟 結果統及能力價 指定值其不定度 能力評準則 結果統及能評價 技術分及建議 附錄B.5實驗間比對實例 概述 測試方法 統計計及結果價 附錄B.6使用復性及現性行實驗間比對法實例 概述 測試方法 統計計及結果價 PAGEPAGE10105頁202220221231日

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適用于電磁兼容檢測領域實驗室及其它涉及電磁兼容檢測項目的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提供指導性建議。質量控制活動及評審組開展認可評審工作時參考。參考文獻下列文獻中的條款通過引用成為本文件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獻,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獻,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CNAS-CL01: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CNAS-CL01-G001:2018《CNAS-CL01<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應用要求》CNAS-CL01-G002:2021《測量結果的計量溯源性要求》CNAS-CL01-A003:2018《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認可準則在電磁兼容檢測領域的應用說明》CNAS-CL01-G004:2018《內部校準要求》CNAS-RL02:2018《能力驗證規則》CNAS-GL002:2018《能力驗證結果的統計處理和能力評價指南》CNAS-GL003:2018《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定性評價指南》CNAS-GLXX《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設備、設施期間核查指南》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技術規范》《計量標準考核規范》2.12GB/T17989.1-202012.13GB/T17989.2-20202GB/T17989.4-20204GB/T6379.1-2004(正確度與精密度)第1部分總則與定義GB/T6379.2-2004(正確度與精密度)2確定標準測量方法重復性與再現性的基本方法GB/T6379.3-2012(正確度與精密度)3標準測量方法精密度的中間度GB/T6379.6-2009(6確度值的實際應用GB/T27043-2012合格評定能力驗證的通用要求GB/T28043-2019GB/Z41634-2022《一級注冊計量師基礎知識及專業實務第4版)》,中國質檢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2016年2月第1版術語、定義及縮略語下列術語、定義及縮略語適用于本文件。術語及定義檢測對給定產品,按照規定程序確定某一種或多種特性、進行處理或提供服務所組成的技術操作。[JJF1001-2011,9.46]校準在規定條件下的一組操作,其第一步是確定由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與相應示值之間的關系,第二步是用此信息確定由示值獲得測量結果的關系,這里測量標準提供的量值與相應示值都具有測量不確定度。[JJF1001-2011,4.10]質量控制為達到質量要求所采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準確度測試結果與接受參照值間的一致程度。[GB/T6379.1-2004,3.6]正確度由大量測試結果得到的平均數與接受參照值間的一致程度。[GB/T6379.1-2004,3.7]精密度在規定條件下,獨立測試結果間的一致程度。[GB/T6379.1-2004,3.13]注:精密度的度量通常以不精密度表達,其量值用測試結果的標準差表示,精密度越低,標準差越大。測量儀器的穩定性穩定性測量儀器保持其計量特性隨時間恒定的能力。[JJF1001-2011,7.19]標準樣品具有一種或多種規定特性足夠均勻且穩定的材料,已被確定其符合測量過程的預期用途。[GB/T15000.2-2019,2.1.1]核查標準核查裝置用于日常驗證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性能的裝置。[JJF1001-2011,8.10]期間核查根據規定程序,為了確定計量標準、標準物質或其他測量儀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狀態而進行的操作。[JJF1001-2011,9.49]控制圖為監控過程,控制和減少過程變異,將樣本統計量值序列以特定順序描點繪出的圖。[GB/T17989.1-20203.1]子組取自同一過程的一組數據,所得到的分組數據使組內差異盡量小,組內差異盡量大。[GB/T17989.2-20203.1.1]控制限用于確定特性的預期穩定程度的統計量。[GB/T17989.1-20203.2]重復性條件在同一實驗室,由同一操作員使用相同的設備,按相同的測試方法,在短時間內對同一被測對象相互獨立進行的測試條件。[GB/T6379.1-2004,3.14]重復性在重復性條件下的精密度。[GB/T6379.1-2004,3.13]再現性條件在不同的實驗室,由不同的操作員使用不同設備,按相同的測試方法,對同一被測對象相互獨立進行的測試條件。[GB/T6379.1-2004,3.18]注:在一些技術規范中,“再現性”也稱為“復現性”。再現性在再現性條件下的精密度。注:在一些技術規范中,“再現性”也稱為“復現性”。[GB/T6379.1-2004,3.17]中間精密度條件在實驗室、操作員、設備、測試方法、測試時間等測試條件不完全相同,也不完全不同的情況下,對同一被測對象相互獨立進行測試的條件。注:在一些技術規范中,如JJF1001-2011中,“中間精密度”也稱為“期間精密度”。中間精密度在中間精密度條件下的精密度。注:在一些技術規范中,“中間精密度”也稱為“期間精密度”。最大允許測量誤差最大允許誤差對給定的測量、測量儀器或測量系統,由規范或規程所允許的,相對于已知參考量值的測量誤差的極限值。[JJF1001-2011,7.27]系統測量誤差/系統誤差在重復測量中保持不變或按可預見方式變化的測量誤差的分量。[JJF1001-2011,5.4]隨機測量誤差/隨機誤差在重復測量中按不可預見方式變化的測量誤差的分量。[JJF1001-2011,5.6]測量誤差誤差測得的量值減去參考量值。[JJF1001-2011,5.3]測量不確定度/不確定度根據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賦予被測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負參數。[JJF1001-2011,5.18]能力驗證利用實驗室間比對,按照預先制定的準則評價參加者的能力。[GB/T27043-20123.7]指定值對能力驗證樣品的某個特性賦予的值。[GB/T28043-20193.3]能力評定標準差用于能力評定的離散性度量。[GB/T28043-20193.4]離群值樣本中的一個或幾個觀測值,它們離開其他觀測值較遠,暗示它們可能來自不同的總體。[GB/T28043-20193.12]測量審核一個參加者對被測樣品進行測試,其測試結果與參考值進行比較的活動。注:測量審核是對一個參加者進行“一對一”能力評價的能力驗證計劃。縮略語LISN/AMN線路阻抗穩定網絡(LineImpedanceStabilizationNetwork),也稱人工電源網絡(artificialmainsnetwork)EUT被測設備(Equipmentundertest)NSA歸一化場地衰減(NormalizedSiteAttenuation)VSWR電壓駐波比(VoltageStandingWaveRatio)CDN耦合去耦網絡(CouplingDecouplingNetwork)質量控制的目標質量控制是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關鍵環節。實驗室通過質量控制工作對檢測活動進行監控,確認檢測結果是否準確可靠,當發現檢測過程與管理體系、技術規范存在偏離、檢測結果存在偏倚時,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和糾正,防止報告不正確的結果,同時避免再次出現類似不符合工作。質量控制的目標為使實驗室檢測活動符合管理體系和技術規范的要求,應與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技術規范、客戶要求及針對檢測項目的特定需求一致。質量控制活動的分類質量控制方法明確了質量控制工作中的程序、步驟、關鍵點及評價方法,是質量控制方案的核心內容,也是質量控制工作開展的基礎。實驗室可根據檢測項目、檢測標準/方法本身的穩定性與復雜性,以及實驗室環境、設備、人員等變化情況,采取相應的一種或多種方法,實施不同的質控活動。內部質量控制活動實驗室可針對其內部影響檢測結果的各種因素,采取相應的方法進行質量控制。電磁兼容檢測領域的內部質量控制活動,可以從檢測過程關鍵點的“事中”監控,也可以對檢測結果(數據)的分析利用的“事后”追溯。基于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活動實驗室可選取檢測過程中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的關鍵環節和關鍵控制點實施監控或核查,包括但不限于:對電磁兼容檢測相關人員能力的監控;對電磁兼容檢測過程中的環境條件、測量設施設備等實施監控,包括但不限于對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的溯源性的監控、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的功能的監控、測量場地及設施相關要求的監控等;對電磁兼容檢測過程中檢測樣品(EUT)對檢測結果影響的進行監控和評估;檢測原始記錄、證書、結果報告內容的核查。基于檢測核查結果(數據)的質量控制活動實驗室可策劃并實施特定的檢測/核查,并分析監控其結果(數據)用于實驗室的質控活動,適用時實施改進,包括但不限于:使用質量控制樣品進行質量控制,例如:持續對標準樣品等核查標準進行檢測,并制作控制圖監控檢測結果;留存樣品的檢測;盲樣測試;分析樣品不同特性結果之間的相關性;實驗室內部比對,例如:使用不同設備進行檢測;通過不同方法進行檢測;不同人員進行檢測;外部質量控制活動實驗室的外部質量控制方法優先考慮適合的能力驗證計劃和測量審核,適當時,可組織實驗室間比對。其他質量控制活動一些特殊的檢測活動,檢測結果無法復現,難以按照上述質量控制方法進行質量控制,實驗室應關注人員的能力、培訓、監督以及與同行的技術交流。典型質量控制方法與實例實驗室可制定電磁兼容檢測項目質量控制方法,并將質量控制方法作為管理體系文件進行控制,按照管理體系要求對其進行審查、更新、批準、標識、發放、作廢等操作。本報告提供的質量控制方法及實例基本覆蓋了電磁兼容檢測工作的一般情形,但可能不適用于所有電磁兼容檢測項目,或與實驗室檢測工作開展情況存在差異,因此,本報告中的質量控制方法對于實驗室的具體應用,可能不是唯一或最優的選擇,實驗室可參考本文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的質量控制方法。質量控制方法通常需考慮以下內容:質量控制程序和步驟實施質量控制的關鍵點;適用時,樣品應滿足的要求;適用時,質量控制結果評價準則、限值及其確定依據;對檢測過程的關鍵點進行監控的方法對電磁兼容檢測相關人員能力的監控為確保電磁兼容檢測工作質量,實驗室從事檢測相關工作的人員應符合一定的要求,包括受教育程度、技術職稱及具備相應的能力、技術、知識、經驗等條件。為確保實驗室電磁兼容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應對檢測人員能力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控。實驗室實施人員能力監控應基于風險分析的原則,充分考慮人員崗位職責和授權情況,根據技術的復雜性、檢測方法的變化情況、人員專業教育經歷、培訓考核情況以及工作量和其他的變化。監控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現場監督實際操作過程、盲樣測試、實驗室內比對、能力驗證和實驗室間比對結果等。實驗室通過監控手段發現檢測人員與管理體系要求存在偏離時,應采取糾正措施,如培訓、同行交流等,使檢測人員符合管理體系相關要求。對環境條件和測量設施設備的監控當實驗室的測量準確度或測量不確定度影響報告結果的有效性和(或)建立結果報告的計量溯源性時,需對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進行計量溯源。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的計量溯源工作應符合CNAS-CL01、CNAS-CL01-G002以及抽樣、檢測方法對計量溯源性的要求。對于電磁兼容檢測來說,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的功能、測量場地及設施都對檢測結果有直接的影響。實驗室可策劃監控方案,定期或不定期核查電磁兼容檢測的測量場地、設施設備、標準樣品情況,確保滿足相關技術規范對的要求,核查的方法和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計量溯源方案、評價和選擇滿足溯源要求的機構、根據要求的項目及周期對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進行檢定/校準或測試、對溯源結果進行核查和再確認;對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功能核查主要包括測量設備外觀是否完整無破損、線纜連接是否牢固、接地是否良好(如有需要)、是否可以正常運行、計量性能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相關要求、測量模塊及測量參數設置是否符合檢測工作要求等。對于具備計量性能的測量設備及標準樣品,核查其校準狀態,或者通過對核查標準進行檢測、校準或測量,核查測量設備或標準樣品是否符合要求;對于輔助測量設備,一般可通過預先運行、加載等核查其功能。電磁兼容檢測領域的環境參數主要有:屏蔽效能、接地電阻、絕緣電阻、環境噪聲電平、NSA、VSWR、場均勻性等。對測量場地及設施進行確認及核查,確認及核查內容主要包括信號源、EUT與天線、探頭、LISN、CDN等測量設備的相對位置及距離、天線位置、方向及高度,桌面材質及高度,接地平板的材質及尺寸、吸波材料的布置、場地空間及屏蔽性、NSA等等,以確保測量場地及設施符合檢測方法相關規定。對檢測樣品(EUT)的影響進行監控和評估檢測樣品、端口及其使用線纜的類型、頻率范圍、運行模式、功能、試驗信號、配置、布置及工作電壓、頻率等因素均可能會對檢測結果產生影響。實驗室可策劃并選取功能相對復雜的樣品實施監控,并對樣品本身對檢測結果的影響進行評估。對檢測樣品(EUT)的影響監控和評估,可采用同一樣品重復安裝、布置,重復測試,以評估樣品與測試環境、測試設備的鏈接和部署對檢測結果的影響。EUT進行反復測試,評估樣品自身特性對檢測結果的影響。確保檢測樣品相關因素符合檢測方法相關要求,保檢測結果能夠客觀、準確反映檢測樣品在運行時的輻射電平水平或抗擾度性能。檢測原始記錄、證書、結果報告內容的核查實驗室可定期審查檢測原始記錄、證書及結果報告的格式、內容、數據處理及表示、修改、變更、審核、批準、用印及存檔等是否符合管理體系相關要求及技術規范有關規定,確保檢測原始記錄、證書及結果報告的信息可以客觀、準確和完整的反映測量結果。期間核查期間核查的一般要求期間核查是為保持測量設備校準狀態的可信度,對測量設備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規定的時間間隔內是否保持測量設備所規定的最大允許誤差或擴展不確定度或準確度等級的核查。期間核查是核查測量設備示值的系統誤差,或者說核查系統效應對測量設備示值的影響。實驗室檢測使用的測量設備或系統,通常只要具備相應的核查標準和實施核查的條件,均應作為期間核查對象,根據頻次要求進行期間核查。對于電磁兼容檢測領域,由于一種項目一般需要多種設備配套使用進行檢測,因此一般不對單臺測量設備進行期間核查,而是采用核查測量系統的方式進行期間核查。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設備、設施期間核查的程序要求、適用情形、對象、計劃、作業指導書、結果處理方法及核查要求和方法示例等詳細信息,可參見GB/Z41634-2022《電磁兼容檢測用設備期間核查指南》,CNAS-GL52《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設備期間核查指南》。實例本文件給出了使用梳狀波信號發生器對輻射騷擾場強(1GHz~6GHz)測量系統(以下簡稱測量系統)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實例,見附錄A.1。控制圖概述控制圖是對過程數據的圖形化表示,可對檢測結果變化情況進行直觀評估,判斷檢測結果是否只受到隨機或偶然因素的影響,沒有受到非預期或特殊因素的影響,即檢測結果是否處于“統計受控狀態”。這里“過程”指檢測相關測量、統計等工作。典型的控制圖包含中心線和位于中心線兩側的上控制限LCL及下控制限UCL。中心線反映了統計量預期變化的中心水平。控制限用于判斷過程是否處于統計受控狀態。如果統計量隨機落在兩側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同時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表明過程處于受控狀態;當有統計量落在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外或不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表明有特定原因導致過程變異,需要對過程采取糾正措施,使過程恢復到受控狀態。有時,控制圖還有稱為“警戒限”的第二組控制限,此時,原控制限稱為“行動限”。當數據點超出警戒限但未超出行動限時,表明存在使過程出現偏離趨勢的影響因素,但此時不必采取措施,可以縮短下一組測量的時間間隔或增加子組樣本量來確定過程是否失控。控制圖的設計控制圖繪制前的準備工作控制圖繪制前的準備工作主要有:確定控制圖的統計量,即通過控制圖進行監控的參數,統計量的選擇根據質量控制的項目有所區別:對于發射或傳導騷擾檢測項目,測量點應覆蓋核查對象的示值區間,并包括相關技術規范中規定的各檢測頻率范圍內發射或傳導騷擾限值附近的測量點;對于發射或傳導抗擾度檢測項目,試驗電平應覆蓋相關技術規范中規定的試驗電平頻率、電壓、電流、場強等指標范圍。應分析和確認測量過程的關鍵因素,確保測量過程的關鍵因素得到控制。對于統計量,如果具備進行重復性測量的條件,應按一定的時間間隔分組進行測量,每組測量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各組測量的時間間隔和每組測量的次數,可綜合考慮測量工作的難易程序、經濟成本等情況確定。一般來說,較短的時間間隔及較大的子組樣本量能夠更準確的檢測到較小的過程均值的偏移;較長的時間間隔及較小的子組樣本量可以更快的檢測到較大的過程均值的偏移。同時,子組的時間間隔及子組樣本數會影響過程能力,子組的時間間隔越大,引入波動的因素可能會增加,子組內重復性增大,控制限的范圍變寬,過程能力指數降低。反之,減小子組時間間隔,子組內重復性減小,控制限范圍變小,過程能力增加。采集初始數據,用于確定控制圖中心線及控制限。初始數據收集階段,過程應不受外部因素的間歇性影響,即在數據采集的初始階段,過程處于穩定狀態。制定控制圖出現統計失控狀態時的行動方案,即控制圖統計量落在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外或不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應有排查特殊原因來源并采取糾正措施的預案,用于指導過程偏離的糾正和調整。控制圖類型的選擇對于某個監控參數,一般有監控過程均值和過程變異的兩個控制圖對測量值組間和組內波動情況進行描述。當每組測量次數n1X圖(數據點為相鄰X值之差的絕對值)進行質量監控;當每組測量次數1nXR圖進行質量控制;當每組測量次數n10X圖和標準差s圖進行質量控制。當需要降低組內極端值的影響時,中位數X圖可替代均XXXX控制圖可基本滿足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質量控制工作的需要,更多類型控制圖的GB/T17989-2020系列標準。控制圖的繪制各類控制圖以進行子組測量的序號為橫軸,統計量為縱軸,在其上繪制中心線、控制限及數據點。上述各類控制圖中心線及控制限的計算方法見GB/T17989.2-20206.2~6.4部分,其他控制圖的繪制方法見GB/T17989-2020系列標準。控制圖在電磁兼容檢測質量控制工作中的應用輻射或傳導騷擾測量系統通過接收機等設備對穩定的信號發生器輸出的信號場強等參數進行測量,或者通過場探頭、電流探頭、示波器、功率計、數字萬用表等設備對輻射或傳導騷擾抗擾度測量系統的騷擾信號波形峰值、脈沖時間等參數進行測量時,可將上述測量值繪制在控制圖中,通過控制圖對上述量值進行監控,以達到對檢測結果進行質量控制的目的。此外,可將測量系統或設備歷年量值溯源記錄中的數據繪制在控制圖中,對測量系統或設備數據的穩定性進行監控,進而對檢測結果進行質量控制。采用控制圖實施質量控制的步驟以下為在檢測數據平均值及標準差未知的情況下,通過控制圖對檢測質量進行控制的步驟:對控制圖進行設計。在監控過程變異的控制圖上繪制數據點首先在移動極差Rm圖或極差R圖或標準差s圖中繪制數據點,當有數據點落在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外或不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需排查原因,如失控數據點可以查明原因,應采取糾正措施消除導致過程偏離的因素,并在控制圖中刪除此數據點,重新計算中心線和控制限,并繪制控制圖。確定剩余數據點是否在新繪制控制圖中處于統計控制狀態,如仍有數據點處于失控狀態,重新進行本步,否則進行下一步。注:1、為確保對過程波動性的可靠估計,最少要采集25個初始子組。2、當刪除的失控數據點多于1/3的子組數(對于25個初始子組,為8個數據點)時,建議補充采集更多的子組,使子組數不少于25個。在監控過程均值的控制圖上繪制數據點當第6.3.4.2條中所述控制圖中的數據均處于統計控制狀態時,使用這些數據繪制單值X圖或均值X圖或中位數X圖,其他要求同第6.3.4.2條。持續監控過程6.3.4.26.3.4.3持續監控,當有數據點落在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外或不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應根據之前確定的出現統計失控狀態時的行動方案排查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使過程恢復至統計控制狀態。當過程失控、原因被識別且消除該原因需要對過程6.3.4.16.3.4.3條步。實例采用控制圖實施質量控制的實例,見附錄A.2。使用重復性及穩定性考核數據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重復性考核對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測量系統或設備,重復性試驗中,通過測量系統或設備在重復性條件下對穩定的檢測對象(通常為信號發生器)輸出的場強等參數,ni(i1,2,ns(i)按式6.4.1計算。n(yyn(yy)2ii1 n1

…………………..(6.4.1)式中,n應盡可能大,一般應不小于10次。對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抗擾度測量系統或設備,如果具備信號采集測量設備或系統,可讀取抗擾度測量系統或設備輸出信號波形的峰值、脈沖時間等參數,也可以進行重復性考核,此時為通過信號采集測量設備或系統,在重復性條件n次獨立重復測量,重復性參6.4.1計算。一般來說,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至少每年進行一次重復性試驗,以首次重復性試驗獲得重復性作為參考值,也可參照技術規范中的信息(如CISPR-16-4-2中給出的接收機讀數引入的不確定度分量)給出重復性參考值,記為s0;后續進行重復性試驗時,如重復性不大于,則認為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測量重復性符合要求。否則,應根據后續獲得的重復性對測量不確定度重新進行評定,如評定結果符合測量系統或設備計量性能的要求(參見測量系統或設備校準規范),或者滿足測量要求(參見檢測方法標準),則重復性符合要求,并將新的重復性作為參考值對后續重復性進行評價;如評定結果不符合測量系統或設備的計量性能要求、或不滿足測量要求,則重復性不符合要求,需排查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使重復性滿足相關要求。穩定性考核95對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測量系統或設備,每年通過測量系統或設備在重復性條件下對穩定的檢測對象(通常為信號發生器)輸出的場強等參數,進行至少n次獨立重復測量,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穩定性考核數據,以相鄰兩次的穩定性考核數據之差的絕對值作為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該段時間的穩定性。若輻射或傳導騷擾測量系統或設備的測量結果采用標稱值或示值作為結果,則其穩定性應當小于測量最大允許誤差的絕對值,若測量結果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則其穩定性應當小于修正值的擴展不確定度(U或Uk2)(可參考測量系統95或設備的校準證書)。對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抗擾度測量系統或設備,通過信號采集測量設備或系統,每年在重復性條件下對抗擾度測量系統或設備輸出信號的波形參數(峰值、脈沖時間等)n次獨立重復測量,取其算術平均值作為穩定性考核數據。可根據相關技術規范(測量系統或設備校準規范、檢測方法標準等)中的規定對穩定性考核數據進行評價。實驗室也可至少每年一次用高準確度等級的測量設備對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進行測量,或者通過控制圖、技術規范規定的方法、電磁兼容檢測設備或系統的量值溯源記錄進行穩定性考核,并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判斷穩定性是否符合要求。實例A.3.1詳細信息,參見JJF1033-20164.5.3.5及C.1。使用穩定性考核方法進行質量控制的實例見附錄A.3.2。關于穩定性考核的詳細信息,參見JJF1033-20164.2.3及C.2。使用測量方法重復性、再現性及中間精密度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重復性、再現性及中間精密度分別指在重復性條件、再現性條件及中間精密度條件下測量結果的精密度,即測量結果的標準差。對于輻射或傳導騷擾檢測項目,可使用重復性、再現性及中間精密度進行質量控制;對于輻射或傳導騷擾抗擾度檢測項目,實際應用中較難確定重復性、再現性及中間精密度,一般不建議通過本部分給出的方法進行質量控制。以下檢測質量控制方法需已知重復性r、再現性R或中間精密度I。定測量重復性r及再現性R的方法,參見GB6379.2-2004I的方法,參見GB6379.3-2012。以下檢驗方法的顯著性水平為95%。實驗室內兩組測量結果的比較在實驗室內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兩組測量,兩組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分別為y1和y2,數量分別為n1和n2,如式6.5.1成立,則認為兩組測量結果是一致的,否則認為兩組測量結果存在差異,需排查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yy2.8

………..(6.5.1)111實驗室內測量結果與參照值的比較在實驗室內重復性條件下進行一組測量,測量結果算術平均值及數量分別yn0時,如式6.5.2果與參考值是一致的,否則認為此組測量結果與參考值存在顯著差異,需排查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2(y1 )2n1 (6.5.2))2()1 0 2 R r n當引入一個可檢出的實驗室偏倚m作為試驗者希望從試驗結果中以高概率檢測出的實驗室偏倚的最小值,則式6.5.2可變為式6.5.3。0m/2 (6.5.3)使用重復性、再現性比較實驗室測量結果與參照值的方法實例見附錄A.4.1。實驗室內測量結果精密度的檢查實驗室內對q個水平的標準樣品進行測量,每種水平的標準樣品測量n次,將每種水平測量的標準差sr與重復性r進行比較,接受準則如式6.5.4。當q個水平的標準樣品測量結果均滿足式6.5.4時,實驗室內精密度符合評定要求。s2/22)/(6.5.4)r r 0.05

()是2分布的0.95分位點,自由度=n1。使用重復性檢查實驗室內測量結果精密度的方法實例見附錄A.4.2。實驗室內測量結果穩定性的檢查使用已確定的重復性r、再現性R、中間精密度I及被測物參數的接受參照值X圖、極差R控制限(警戒限或行動限),并將測量數據繪制在控制圖中,當有數據點落在控制限之間的區域外或不滿足相關判定準則時,應排查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使穩定性數據恢復到統計控制狀態。一般來說,檢查精密度穩定性時,可使用單值X圖、極差R圖等常規控制圖,檢查正確度穩定性時,可使用均值x圖、移動極差Rm圖、累計和控制圖等。GB/T6379.6-2019第GB/T17989.2-20208點、附錄A及GB/T17989.4-20208、9點及附錄A~C。實例利用精密度檢查實驗室內測量結果穩定性的方法實例見附錄A.4.3。留存樣品檢測留存樣品檢測一般用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檢測項目的質量控制;對于輻射及傳導騷擾抗擾度檢測項目,如果可以獲得信號采集及測量系統或設備對輻射及傳導騷擾抗擾度檢測系統或設備輸出信號波形參數檢測數據的中間精密度,也可使用此方法進行檢測質量控制。實驗室通過在不同時間對留存樣品再次進行檢測,對檢測結果進行質量控制。留存樣品應至少有一次測量結果,性能穩定,處于保存期限內。實驗室在測量留存樣品時,應注意與留存樣品之前測量條件(操作員、設備、方法、時間等)的差異,并通過精密度試驗獲得相應的中間精密度I。確定中間精密度I的方法,參見GB6379.3-2012。和,第二組測量結果平均y2和。如式6.6.1成立,則認為留存樣品前后測量結果一致,6.6.195%。yy2.8

……………..(6.6.1)1 1盲樣測試實驗室可通過測量盲樣進行質量控制。盲樣可為標準樣品、核查標準等。使用盲樣測量結果進行質量控制的檢驗方法、判定準則,可參考本文件第6.4條及6.5條。根據樣品不同參數測量結果之間的相關性進行質量控制通過分析與樣品檢測參數具有相關性的不同參數的數據,對樣品檢測結果進行質量控制。例如,對于輻射騷擾場強(30MHz-1GHz)測量,有實驗室只具備EUT與測量天線3m距離的測量條件,當需要與其他實驗室10m距離測量結果進行比較時,需將其測量結果歸一化為10m距離輻射騷擾場強數據,然后再通過實驗室間比對方法對檢測結果進行質量控制。不同的EUT與測量天線距離下輻射騷擾場強(30MHz-1GHz)測量結果的歸一化按式6.8.1計算:20log(d1/d2) (6.8.1)分別為實驗室輻射騷擾場強測量結果()及距離(m),d2為歸一化到的測量距離(m),E2為歸一化后的輻射騷擾場強測量結果()。注:式6.8.1參照GB/T9254-2021C.2.2.4中給出的不同測量距離下的輻射騷擾場強限值調整公式給出。能力驗證計劃概述能力驗證根據預先制定的評價準則,通過實驗室間比對對參加者的能力進行評價。能力驗證是重要的外部質量控制方法之一,電磁兼容檢測領域實驗室,特別是正在申請或已通過合格評定認可的實驗室,應根據認可相關要求及工作開展需要,參加相應的能力驗證計劃項目,并由能力驗證提供者給出評價結果。當能力驗證計劃項目評價結果為有問題或不滿意時,參加實驗室應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必要時參加后續能力驗證計劃項目或由評審員進行現場評價,以確定糾正措施有效;認可機構可根據參加實驗室糾正措施的實施情況,決定是否對相關檢測項目維持、暫停或撤銷認可。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能力驗證項目主要分為輻射或傳導騷擾和輻射或傳導抗擾度兩類,對于輻射或傳導騷擾能力驗證項目,實驗室通過對標準信號源的輸出信號電平進行測量,對于輻射或傳導抗擾度能力驗證項目,實驗室通過使用標準信號采集裝置獲取測量系統輸出信號參數,實現對實驗室檢測能力的驗證和評價。關于申請或已經獲得CNAS認可的實驗室參加能力驗證的相關要求,參見CNAS-RL02:2018第4部分。參加能力驗證計劃項目的步驟實驗室根據認可領域對選擇能力驗證活動及參加能力驗證計劃項目的要求以及自身開展檢測項目的情況,報名參加能力驗證計劃項目。CNAS-RL02:2018B,電磁兼容檢測領域能力驗證最低參加1次/2CNAS-RL02:20184.5。實驗室收到能力驗證計劃樣品后,對樣品狀態進行確認,并將確認信息反饋給能力驗證提供者。實驗室根據作業指導書中規定的方法標準、測量條件、樣品設置、操作步驟、數據處理等要求進行能力驗證試驗。實驗室在規定時間內將測量結果反饋給能力驗證提供者。實驗室按能力驗證提供者的要求,將樣品包裝好發送至指定地點,并將樣品發送情況反饋給能力驗證提供者。能力驗證計劃項目全部參加實驗室完成試驗并反饋結果后,能力驗證提供者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及評價,向實驗室發布能力驗證結果通知及報告。如實驗室能力驗證計劃項目評價結果為不滿意或有問題,需采取糾正措施,如有需要,將措施實施情況及效果反饋給認可機構。能力驗證樣品的均勻性和穩定性能力驗證提供者應對能力驗證樣品進行均勻性和穩定性評估,確保其均勻性和穩定性符合要求。能力驗證樣品均勻性和穩定性的檢驗程序、計算公式、GB/T28043-2019BCNAS-GL003:20184、5部分及附錄A。能力驗證計劃結果統計及評價方法電磁兼容檢測領域的能力驗證計劃試驗一般為定量結果,本部分給出常用的能力驗證計劃定量結果統計方法及評定準則。6.9.4.1通過測量誤差進行統計和評定差值D,由式6.9.1計算:DxX (6.9.1)xX為指定值。D通常與目標適用性原則設定的允差或以往能力驗證計劃的經驗值比較,上述允差或經驗值,記為E,即最大允許測量誤差。如EDE認為能力評定結果是可接受的,否則認為存在問題。百分相對差D%,由式6.9.2計算:D%(xX)100…………………(6.9.2)XxX為指定值。DD通常與目標適用性原則設定的相對允差或以往能力驗證計劃的經驗值比較,上述相對允差或經驗值,記為E允許相對測量誤差。如EDE%則認為存在問題。6.9.4.2 z6.9.3計算:zxX………(6.9.3)?xX為指定值,?z值評定準則如下:z2

表明“滿意”,無需采取進一步措施;2z3

表明“有問題”,產生警戒信號;z3

表明“不滿意”,產生措施信號。6.9.4.3 z6.9.4計算:z

x

uu?2 2XxXuX為指定值引入的標準不確定度。當指定值的確定未用到參加者的結果時,可用式(6.9.4)計算。z'值評定準則同z值。6.9.4.4 6.9.5計算:u2u2x Xu2u2x X

………………(6.9.5)式中,x為參加者結果;X為指定值,ux是參加者結果的合成標準不確定度;uX是指定值的標準不確定度。僅當x和X不相關時,式6.9.5成立。值評定準則同z值。En6.9.6計算:En

x

U2U2Ux X式中,x為參加者結果;X為指定值,Ux為參加者結果的擴展不確定度(k2

UX為指定值的擴展不確定度(k2xX不相關時,式6.9.6成立。En值評定準則如下:EnEn

表明“滿意”,無需采取進一步措施;表明“不滿意”,產生措施信號。相關說明數據統計時減小離群值影響的方法為減小或避免能力驗證測量結果中的離群值對計算指定值、統計量時的不利影響,可采用如下兩種方法對測量數據進行統計或預處理。穩健統計方法:穩健統計方法不要求識別能力驗證測量結果中的離群值,在后續統計分析中也無需剔除。一般來說,使用穩健統計方法宜優先于使用刪除離群值的方法。GB/T28043-2019CCNAS-GL003:2018附錄A。離群值檢驗:離群值檢驗方法的詳細信息參見GB/T6379.2-20047.3.2~7.3.4。如果某一能力驗證測量結果作為離群值被剔除,仍應按適用于所有參加者的標準對測量結果含有離群值的參加者進行能力評定。對指定值不確定度的限定對于指定值X的不確定度u(X),如符合式(6.9.7)給出的準則,則不需要在能力驗證計劃項目結果中予以解釋。否則需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其符合能力評定策略。相關信息參見GB/T28043-20199.2。u(X)或u(X)(6.9.7)參加者數量較少時的考慮因素當能力驗證計劃項目參加者數量較少時,理想狀態下宜使用獨立于參加者的測量程序和統計方法確定指定值,如通過配方或參照實驗室確定。能力評定準則也宜基于外部標準確定,如通過專家判斷,或基于目標適用性的標準。當不能滿足上述條件時,需根據參加者結果確定指定值和(或)能力評定標準差。當使用穩健統計方法統計包含離群值的測量結果時,通常不宜將其用于非常小的數據集,對均值和標準差的大多數單變量穩健估計在參加者數量p12時是可以接受的。對于參加者少的情況,更可取的做法是:先剔除離群值后再計算均值或標準差。此外,不同的離群值檢驗方法也適用于不同規模的數據集,并且當數據集中存在大量離群值時,檢驗方法可能失效。因此,格拉布斯檢驗等需事先指定可能離群值數量的方法,最適用于p10的情況。對于小數據集指定值的不確定度,如果使用中位數作為指定值,則p時符合式6.9.7對指定值不確定度限定的規定;如果使用其他穩健估計,如算Ap126.9.7對指定值不確定度限定的規定。對于均值的計算密集型的穩健估計,如Q方法和Hampel估計量,當p15不宜使用。對于小數據集,由于標準差估計存在很高的變異性,不宜使用基于參加者結果統計得到的標準差作為能力評定標準差。如果能力驗證計劃允許標準差估計的高變異性,并且標準差估計用于其他目的,處理小數據集時,宜選擇具有最高效率的標準差估計。關于能力驗證參加者數量較少時考慮因素的詳細信息,參見GB/T28043-2019D.1。參考文獻關于能力驗證統計量計算及評定,能力驗證指定值及其不確定度的確定、GB/T28043-20195.4及D.1。6.9.5實例通過能力驗證計劃項目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實例見附錄B.1~B.3。測量審核概述測量審核是由能力驗證提供者對一個參加者進行能力評價的能力驗證計劃。廣義來講,測量審核屬于一種一對一的能力驗證活動。由于在實驗室的實施質量控制活動實際操作中通常單獨實施,因此本文件中將測量審核單獨作為一種質量控制活動。測量審核的步驟和樣品參加測量審核項目的步驟以及測量審核樣品的均勻性與穩定性,與能力驗證相同。測量審核結果統計及評價方法En值同本文件6.9.4.5部分。通過重復性、再現性進行測量審核結果統計及評價的方法同本文件第6.5.2n為測量審核參加實驗室測量結果的算術平均值及測量次數,0為能力驗證提供者給出的指定值。如果相關專業標準規定了測量結果的最大允許誤差,則按標準規定對測量審核結果進行統計及評價。按式6.10.1計算統計量PA。PxX (6.10.1)A ExXE的評定準則為:E

1時,表明“滿意”,否則為“不滿意”。實例通過測量審核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實例見附錄B.4。實驗室間比對檢定或校準結果的驗證方法傳遞比較法實驗室使用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對核查標準進行測量,然后用高準確度等級的測量設備對核查標準進行測量,實驗室及高準確度等級測量設備測量的擴展不確定度分別為Ulab和Uref,實驗室及高等級測量設備測量結果分別為ylabyref6.11.1成立,6.9.4.5En值結果統計及評價方法。

y

…………..(6.11.1)U2U2

當不能采用傳遞比較法驗證檢測結果時,實驗室可與多個配備相同功能電磁兼容檢測系統或設備的實驗室的測量結果進行比對。根據除本實驗室外各實驗室檢測系統或設備的準確度等級、測量不確定度確定權重,計算除本實驗室yw,本實驗室測量結果及擴展不確定度分別ylab和Ulab,當本實驗室測量重復性接近于其他實驗室測量重復性的平均值且其他實驗室測量擴展不確定度包含因子相等的情況下,如式6.11.2成立,則表示檢測結果是可接受的。傳遞比較法不具有量值溯源性,因此為得到較為可靠的評價結果,參加比對的實驗室數量應盡可能多。y y

n

…………..(6.11.2)lab w

nUlab通過比對法驗證檢測結果的實例見附錄B.5。使用重復性及再現性進行實驗室間比對的方法以下實驗室間比對結果的檢驗方法需已知重復性r、再現性R。確定測量重復性r及再現性R的方法,參見GB6379.2-2004。以下檢驗方法的顯著性水平為95%。在重復性條件下,第一個實驗室測試結果算術平均值和測試次數分別為,第二個實驗室測試結果算術平均值和測試次數分別為y2。當式成立時,兩實驗室測量結果是一致的。(2.8R)(2.82r(2.8R)(2.82r)(1 22n 2n1 1)1 2

…..(6.11.3)1 2和第二組測量數據中位值med({y2i作為6.11.46.11.4中c(n2)的數值可通過查詢GB6379.6-2009表2獲得。2 2

{c(n)}2y1med({y2i})

R

r)(1 2 ) (6.11.4)2n2)(2.82)(12{c(nRr 1 2n1{c(n 2 2)(2.82)(12{c(nRr 1 2n1{c(n 2 2n2)}med({y2i})

……..(6.11.5)當兩個實驗室的測量結果不滿足4.2.21~4.2.23的檢驗不等式時,應分析實驗室間測量結果不一致的原因,實驗室間結果存在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實驗室之間的系統差異;測試樣本的差異;確定測量重復性和(或)再現性過程中的誤差。其他方法實驗室間比對還可參照能力驗證和測量審核中所述的方法進行。實例使用重復性及再現性進行實驗室間比對的質量控制方法實例見附錄B.6。質量控制方案概述質量控制方案規定了質量控制的目標、范圍、方法、頻次等信息,是質量控制工作開展的指導文件,對規范、有效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質量控制方案的覆蓋范圍質量控制方案宜覆蓋到實驗室的所有檢測項目,并重點關注以下項目:新開展或方法變更的項目;重要的、技術難度高的檢測項目;前期內部及外部質控結果有問題及不滿意的檢測項目;對技術人員經驗的依賴程度強的檢測項目;檢測頻次少的項目(1次)制定質量控制方案時需考慮的因素制定內部質量控制方案需考慮的因素檢測業務量;檢測結果的用途;檢測方法標準中的質量控制要求;檢測方法的穩定性與復雜性;新采用的方法或變更的方法;對技術人員能力和經驗的依賴程度,以及人員數量及變動情況;參加外部比對(包含能力驗證)的頻次與結果;制定外部質量控制方案需考慮的因素實驗室在制定外部質量控制方案時,除7.3.1中描述的因素外,還應考慮以下因素:內部質量控制結果;實驗室間比對(包含能力驗證)的可獲得性;能力驗證提供者的資質、組織活動的技術水平和數據的可信度;CNAS、管理機構及客戶對實驗室間比對(包含能力驗證)的要求。質量控制方案的內容質量控制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內容:質量控制的目標;校準或檢測項目;適用情形;質量控制方法(見本文檔第6部分);按周期實施質量控制的頻次及其他需要實施質量控制的情況;實施時間及進度;涉及的人員、設備、樣品、環境等資源;當質量控制結果不符合要求時,需排查的因素及采取的糾正措施。質量控制方案的策劃實驗室可參考7.2~7.4部分制定電磁兼容檢測項目質量控制方案,同時建議實驗室將方案作為管理體系文件進行控制,按照管理體系要求對其進行審查、更新、批準、標識、發放、作廢等操作。8.質量控制的實施實驗室應針對所有開展的檢測項目確定質量控制方法、制定質量控制方案。實驗室應根據已策劃質量控制方案制定質量控制計劃,并按方案規定的適用情形、校準或檢測項目、方法及頻次予以實施。質量控制的實施應符合管理體系文件相關要求,保證可獲得質量控制工作涉及的人員、設備、樣品、環境等資源,按日程安排完成質量控制檢測校準、評價及糾正(如果需要)工作,并形成記錄。除根據質量控制方案規定的頻次實施質量控制外,當出現實驗室的質量控制試驗結果為臨界值、設備出現異常返修、使用在培人員、實驗室搬遷更換場地或發生內、外審不符合等可能導致質量控制結果不符合要求的情況時,宜制定臨時質量控制計劃并實施。實施質量控制并對輸出進行評價,當評價結果不符合質量控制要求時,排查存在的不符合工作,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控制和糾正,使實驗室工作符合質量管理體系要求,同時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不符合工作。附錄A電磁兼容檢測內部質量控制方法及實例附錄A.1期間核查方法實例概述本部分給出了使用梳狀波信號發生器對輻射騷擾場強(1GHz~6GHz)測量系統(以下簡稱測量系統)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核查對象接收機、天線等儀器設備及暗室等各項設施組成的測量系統。核查標準(核查裝置)梳狀波信號發生器(以下簡稱信號發生器),頻率范圍:1GHz~6GHz。試驗方法依據GBT9254.1-2021信息技術設備、多媒體設備和接收機電磁兼容第1部分發射要求核查方法1、由具有相應資質的計量技術機構對測量系統接收機、天線等進行校準,出具校準證書。注:如有需要,暗室屏蔽效能、接地及絕緣電阻、場地衰減、電壓駐波比、場均勻性2、第1步完成后,在重復性條件下使用測量系統對信號發生器產生的場強(單位dBμV/m)進行測量,測量條件及方法如下:測量前信號發生器需充滿電。信號發生器放置在非金屬測試桌面的中心,且位于轉臺中心。天線及信號發生器均為垂直極化(且電源開關朝向天線)。3m。1m。打開信號發生器,轉動轉臺,選擇接收機校準證書中頻率響應校準結6~8個頻點,找到這些頻點的最大場強值記錄數據,測量10證書中的頻率響應修正值及天線校準證書中的天線系數計算后得到的測量平均值。注:如不能在接收機或天線校準證書中找到測量頻率對應的頻率響應修正值及天線系數,可利用其他頻率數值通過內插計算得到。32號發生器場強參考值后經過一段時間間隔(A.1.7),器進行測量,測量條件、方法及頻點與參考值確定過程相同,得到期間核查結yy宜采用平均值。核查結果的判定yA.1.1時,可認為測量系統校準狀態可信,否則認為不可信,需排查引起測量結果偏倚超出允差的原因,并采取相應措施使其恢復可信的校準A.1.1CISPR16-4-2附E.1中給出的全電波暗室(FAR)31GHz6GHz5.18dB。核查時機

y(A.1.1)由于測量系統接收機及天線校準依據的技術規范中建議校準周期為一年,因此通常在接收機及天線校準后半年對測量系統進行一次期間核查。同時,在需要時應不定期進行期間核查。附錄A.2控制圖方法實例概述本實例給出了輻射雜散測量系統通過測量梳狀波信號發生器(以下簡稱發生器)XR圖進行質量控X圖和R圖等內容。目的識別測量結果隨時間、操作人員、環境條件等因素的變化,出現偏離受控狀態的情況,以便及時采取措施使測量結果恢復到受控狀態。試驗方法輻射雜散測量依據YD/T1483-2016無線電設備雜散發射技術要求和測量方法。測量條件及方法如下:1、測量前將信號發生器充滿電。2、信號發生器放置在測試桌中心位置,測試桌中心與轉臺中心對齊。3、天線和信號發生器為垂直極化(信號發生器水平放置)4、天線高度與信號發生器處于同一水平面。5、打開信號發生器開關,旋轉轉臺,找到指定頻點(1.5GHz、2GHz、3.5GHz、4GHz、5GHz、6GHz)的等效全向輻射功率(dBm)最大值,記錄數據,結果保留2位小數。數據采集5GHzA.2.1255算控制圖中心限及控制限。每組數據在短時間內、采用相同方法對同一個信號發生器進行測量,各組數據在不同時間、由不同的測量人員(如果實驗室具有多名測量人員)、在試驗要求允許的環境條件波動范圍內進行,即各組數據的測量條件覆蓋影響測量結果的主要因素。測量數據見表A.2.1、A.2.2。確定中心線及控制限由于測量數據單位dBm表示對數關系數據,無法直接進行加法運算,因此首先將測量數據轉換為mW單位的數據(見表A.2.2),然后再進行確定中心限及控制限的計算。A.2.1A.2.2R和各組數據平均值XRX圖中心線CL的取值,式A.2.1及A.2.2k為數據組數25jRjxjj組數據的極差和均值;通過式A.2.3及A.2.4R圖的上控制限UCL,通過A.2.5A.2.6X圖的上控制限UCLA.2.3~A.2.6為控制限計算因子(GB/T17989.2-20206.22)。上述計算結果見表A.2.3。jR1kRjkj1jX1kxjkj1

………………..(A.2.1)………………..(A.2.2)UCLR (A.2.3)LCLD3R………………..(A.2.4)UCLXA2R……………..(A.2.5)LCLXA2R……………..(A.2.6)PAGEPAGE41105頁202220221231日表A.2.1(dBm)測量次數\組數123456789101112131-33.08-32.71-33.99-32.60-32.31-33.36-35.76-33.49-32.24-33.15-33.33-31.55-34.272-33.19-34.00-33.38-33.26-33.80-33.38-33.83-33.17-32.45-33.38-32.53-33.41-31.043-32.40-32.53-32.97-34.51-33.26-34.03-34.06-30.69-33.52-32.89-33.66-33.12-32.854-34.09-33.27-34.19-33.22-31.47-33.23-32.08-33.56-33.31-33.19-34.35-33.08-34.395-33.51-33.45-33.98-31.09-33.62-33.54-35.17-30.81-31.43-31.36-34.73-32.67-33.35測量次數\組數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33.47-32.05-33.11-34.21-34.80-33.33-34.39-32.43-32.44-34.45-33.94-35.66/2-31.45-31.69-33.89-32.88-30.99-34.82-33.37-33.01-32.48-34.35-33.28-31.35/3-31.89-35.74-35.18-34.24-34.04-33.08-31.70-33.08-32.98-35.09-32.91-32.34/4-32.84-32.01-32.80-32.81-30.10-32.90-33.51-32.92-34.44-33.69-33.48-35.17/5-34.00-33.16-34.67-33.33-33.47-31.52-34.88-32.42-31.74-33.18-34.77-33.77/表A.2.2(mW)測量次數\組數1234567891011121314.9×105.4×104.0×105.5×105.9×10-44.6×10-42.7×10-44.5×10-46.0×10-44.8×10-44.6×10-47.0×10-43.7×10-424.8×104.0×104.6×104.7×104.2×10-44.6×10-44.1×10-44.8×10-45.7×10-44.6×10-45.6×10-44.6×10-47.9×10-435.8×105.6×105.0×103.5×104.7×10-44.0×10-43.9×10-48.5×10-44.4×10-45.1×10-44.3×10-44.9×10-45.2×10-443.9×104.7×103.8×104.8×107.1×10-44.8×10-46.2×10-44.4×10-44.7×10-44.8×10-43.7×10-44.9×10-43.6×10-454.5×104.5×104.0×107.8×104.3×10-44.4×10-43.0×10-48.3×10-47.2×10-47.3×10-43.4×10-45.4×10-44.6×10-4R1.9×10-41.6×10-41.2×10-44.2×10-43.0×10-48.0×10-53.5×10-44.1×10-42.7×10-42.7×10-42.2×10-42.4×10-44.2×10-4X4.8×10-44.8×10-44.3×10-45.3×10-45.2×10-44.5×10-44.0×10-46.1×10-45.6×10-45.3×10-44.3×10-45.4×10-45.0×10-4測量次數\組數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4.5×10-46.2×10-44.9×10-43.8×10-43.3×10-44.6×10-43.6×10-45.7×10-45.7×10-43.6×10-44.0×10-42.7×10-4/27.2×10-46.8×10-44.1×10-45.2×10-48.0×10-43.3×10-44.6×10-45.0×10-45.6×10-43.7×10-44.7×10-47.3×10-4/36.5×10-42.7×10-43.0×10-43.8×10-43.9×10-44.9×10-46.8×10-44.9×10-45.0×10-43.1×10-45.1×10-45.8×10-4/45.2×10-46.3×10-45.2×10-45.2×10-49.8×10-45.1×10-44.5×10-45.1×10-43.6×10-44.3×10-44.5×10-43.0×10-4/54.0×10-44.8×10-43.4×10-44.6×10-44.5×10-47.0×10-43.3×10-45.7×10-46.7×10-44.8×10-43.3×10-44.2×10-4/R3.2×10-44.1×10-42.2×10-41.5×10-46.5×10-43.8×10-43.5×10-48.1×10-53.1×10-41.7×10-41.8×10-44.6×10-4/X5.5×10-45.4×10-44.1×10-44.5×10-45.9×10-45.0×10-44.5×10-45.3×10-45.3×10-43.9×10-44.3×10-44.6×10-4/PAGEPAGE43105頁202220221231日表A.2.3初始的控制圖中心線及控制限(mW)控制圖類型中心線C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極差R圖2.9×10-46×10-40均值X圖4.9×10-46.6×10-43.3×10-4繪制控制圖A.2.1A.2.3A.2.2中的數據RRA.2.2A.2.3中第二行數據作為中心線及控制限,以表A.2.2XX圖。A.2.1R18組數據極差超過上控制限,處于受控狀態之外,經排查發現進行此組測量時,測量方法與標準中規定的方法存在偏離,因此將第18組數據刪除后,重新計算極差RX圖的中心線及控制限(A.2.4),RX圖(A.2.3、A.2.4)。RX均表明過程處于受控狀態,因此這兩個控制圖可用于未來輻射雜散測量系統等效全向輻射功率測量結果的質量控制。注:1、實際應用中,可將中心線及控制限單位由mW轉化為更常用的單位dBm,并以dBm為單位的測量數據作為數據點,繪制控制圖。但因dBm表示非線性數據,控制圖單位為dBm時,均值X圖上、下控制限與中心線的距離是不相等的。2X圖中,除數據點落在控制限之外的情況,一些情況也表明過程出現了平均值或波動性偏離中心線、非隨機的線性及周期性等趨勢,需要引起注意,在可查明原因的情況下,應認為這些數據點處于失控狀態,在確定控制圖中心線及控制限時,應刪XGB/T17989.2-20208A。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均值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均值(mW)UCL中心線極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測量組數6.0E-045.0E-044.0E-043.0E-042.0E-04UCL中心線極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測量組數6.0E-045.0E-044.0E-043.0E-042.0E-041.0E-040.0E+00LCLUCL中心線平均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測量組數7.1E-046.6E-046.1E-045.6E-045.1E-044.6E-044.1E-043.6E-043.1E-042.6E-04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均值(mW)圖A.2.2X圖表A.2.4調整后的控制圖中心線及控制限(mW)控制圖類型中心線CL上控制限UCL下控制限LCL極差R圖2.7×10-45.7×10-40均值X圖4.9×10-46.4×10-43.3×10-4UCL中心線極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測量組數0.0005UCL中心線極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測量組數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LCLUCL中心線平均值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測量組數7.1E-046.6E-046.1E-045.6E-045.1E-044.6E-044.1E-043.6E-043.1E-042.6E-04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均值(mW)等效全向輻射功率均值(mW)圖A.2.4X圖附錄A.3使用重復性、穩定性考核數據進行質量控制的方法實例概述本部分給出了使用梳狀信號源(以下簡稱信號源)對汽車零部件輻射發射檢測項目進行重復性試驗,并使用試驗數據進行質量控制的實例,包括試驗方法、數據統計及結果判定。試驗方法汽車零部件輻射發射測量依據GB/T18655-2018《車輛、船和內燃機無線電騷擾特性用于保護車載接收機的限值和測量方法》,測量條件及方法如下:1、測量前將信號源充滿電。2、在信號源上安裝被測頻率對應的天線。3、將信號源開關打開,預熱5分鐘。4、將參考源放置在測試桌上,參考源與接收天線中心位置的距離設置為1m。5、測量信號源天線與接收天線在垂直極化下指定頻率(30MHz、50MHz、100MHz、200MHz、320MHz、400MHz、550MHz、700MHz、800MHz、950MHz)的場強峰值及平均值,測量結果保留1位小數。注:測量應在重復性條件下進行,即由同一操作員使用相同的設備,按相同的測量方法,在短時間內對同一信號源進行多次獨立測量,次數通常不小于10。試驗周期一般來說,首次重復性考核在汽車零部件輻射發射測量系統(以下簡稱測量系統)安裝調試完成,投入使用前進行,之后每年進行一次重復性考核試驗。數據統計表A.3.1、A.3.2分別為汽車零部件輻射發射場強測量峰值及平均值首次重復性考核數據(單位為dBμV/m),因單位dBμV/m表示對數關系數據,不能直接進行加法運算,因此將重復性考核數據換算為單位為μV/m的線性數據,再參照式6.4.1計算實驗標準差(見表A.3.3、A.3.4)。結果判定后續進行重復性考核時的實驗標準差數值應不大于首次的數值,否則,應根據后續獲得的重復性數據對測量不確定度重新進行評定,并判斷新的不確定度是否符合測量系統性能及測量精度的要求。另外,還可通過單位為μV/m的重復性考核平均值、標準差,將單位為μV/m的標準差轉換為單位為dB的數值(見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