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4++標點符號考點【中職專用】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點(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1頁
專題04++標點符號考點【中職專用】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點(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2頁
專題04++標點符號考點【中職專用】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點(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3頁
專題04++標點符號考點【中職專用】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點(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4頁
專題04++標點符號考點【中職專用】2024-2025學年高二語文下學期期末考點(高教版2023拓展模塊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2專題04標點符號標點符號題是期末考試的必考題型,主要考查常見標點符號的用法。考查的標點包括句號、問號、嘆號、頓號、逗號、分號、冒號、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期末考試對標點符號的考查,往往采用選擇題的形式,選擇“正確”或“錯誤”的一項。例1下列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毛澤東在文章開篇就提出了這個振聾發聵的問題。“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B.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C.蘇洵在《六國論》中指出: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D.《邊城(節選)》中描寫翠翠時寫道:“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答案】C【解析】:A項,引用內容是完整的句子,句末的句號應放在引號內;B項,引用內容獨立成句,句末句號應放在引號內;D項,句子并非感嘆語氣,句末嘆號應改為句號。例2下列句子標點符號使用錯誤的一項是()A.我們要弄清楚,人的正確思想究竟是從社會實踐中來呢?還是從書本理論中來呢?B.歐陽修在《五代伶官傳序》中說:“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C.《長亭送別》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營造出了凄清的離別氛圍。D.沈括在《陽燧照物》中研究了陽燧成像的原理:“陽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內”。【答案】A【詳解】選擇疑問句中,第一個問號應改為逗號,只在句末用問號。例3下列標點使用無誤的一項是()A.馬克思在《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中闡述了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關系(包括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觀點)。B.“這是怎么一回事呢?”阿Q想:“我難道真的瘋了?”C.聞一多在《紅燭》中高呼:“紅燭啊!這樣紅的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D.《〈水經注〉序》中提到,酈道元的《水經注》“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答案】D【解析】A項,括號內容是對“上層建筑”的解釋說明,括號應緊跟在“上層建筑”后;B項,提示語在中間,“想”后的冒號應改為逗號;C項,句子是正常陳述語氣,兩個感嘆號應改為逗號。例4下列標點符號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A.艾青在《我愛這土地》中寫道:“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B.《稻》一文介紹了水稻的生長過程:育苗、插秧、施肥、收割等。C.“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邊城(節選)》中翠翠的爺爺無奈地說道。D.賈誼在《過秦論》中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答案】C【解析】“你走,我不攔你”與“家里怎么辦”是兩個不同的意思,中間的逗號應改為分號。常見的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一、句號句號表示陳述句末尾的停頓。句號的使用規則如下:用于陳述句末尾。陳述句是用來陳述事實或表達觀點的句子,句號表示陳述語氣的結束。例如:“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而經濟因素是決定性基礎。”(《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這句話陳述了關于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個觀點,用句號結尾,語氣平穩,表明陳述完畢。2.用于語氣舒緩的祈使句末尾。祈使句是用來表示請求、命令、勸告等的句子,如果語氣較為舒緩,可用句號。例如:“請你用心去感受《琵琶行》中詩人所表達的情感。”(根據《琵琶行》相關內容編寫)此句是一個請求,語氣平和,用句號結尾,使請求顯得不那么強硬。逗號逗號表示句子中間的一般性停頓。逗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分隔主語和謂語。當主語較長或需要強調主語時,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逗號隔開,使句子結構更清晰。例如:“這種,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濟基礎,對社會的上層建筑有著決定性的作用。”(《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2.分隔動詞和賓語。如果賓語較長或較為復雜,動詞和賓語之間可以用逗號隔開,以突出賓語或使句子節奏更舒緩。例如:“我看到了,在那黑暗的社會中,人們為了追求光明而進行的不懈努力。”(可看作是一種較為寬泛的示例,類似在表達較為復雜的賓語時,可參考此用法)3.分隔句首狀語。句首的狀語,如時間狀語、地點狀語、條件狀語等,通常用逗號與句子的其他部分隔開。例如:“在潯陽江頭,我聽到了那動人的琵琶聲。”(化用自《琵琶行》)4.分隔插入語。插入語是句子中插入的一些詞語或短語,用來補充說明、解釋、強調等,前后通常用逗號隔開。例如:“阿Q,據他自己說,是個很有見識的人。”(《阿Q正傳(節選)》)5.分隔并列成分。當并列的詞語或短語在句中作定語、狀語等成分時,通常用逗號隔開。例如:“《長亭送別》中描繪了碧云,黃花,西風,北雁等景物,營造出了一種凄涼的氛圍。”(《長亭送別》)6.分隔復句中的分句。在復句中,各分句之間通常用逗號隔開,以明確分句之間的關系。例如:“人的正確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而是從社會實踐中來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7.用于稱呼語后。在稱呼別人時,稱呼語后面用逗號。例如:“翠翠,你過來一下。”(《邊城(節選)》)8.用于語氣舒緩的感嘆語、應答語后。例如:“唉,這世道真是變了。”(可看作一種示例,在表達類似語氣舒緩的感嘆時使用);“嗯,我知道了。”(可看作一種示例,在表達類似應答時使用)9.用于某些序次語之后。如“首先”“其次”“最后”等后面用逗號。例如:“首先,我們要明確研究的目的;其次,要確定研究的方法;最后,要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可看作一種通用的示例,在使用這類序次語時參考)10.分隔倒置的句子成分。例如:“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可看作一種示例,當主謂等成分倒置時,用逗號分隔)。“真美啊,這大自然的景色!”(可看作一種示例,當謂語前置時,用逗號分隔)。三、頓號頓號表示句中較短的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它是最小的停頓。頓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并列詞語間的停頓。用于分隔句子中并列的詞語,這些詞語通常是同類的事物、概念或行為等。例如:“《長亭送別》中描繪了暮秋時節的諸多景象,如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等,營造出了一種凄涼的氛圍。”句中“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是并列的景物描寫詞語,用頓號隔開,清晰地列舉出了暮秋的不同景象。2.數字相連表概數時不用頓號。相鄰的兩個數字連在一起表示大概的數目,中間不用頓號。例如:“他看上去十七八歲的樣子,正是青春年少時。”這里“十七八歲”是一個概數,不能寫成“十七、八歲”。3.并列詞語后有語氣詞時不用頓號。當并列詞語之間有“啊”“呀”“呢”等語氣詞時,不用頓號,而用逗號。例如:“她的歌聲是那么清脆,那么動聽,那么歡快呀,讓人忍不住沉浸其中。”句中“清脆”“動聽”“歡快呀”是并列關系,因“歡快”后有語氣詞“呀”,所以用逗號分隔。4.并列的書名號、引號間通常不用頓號。連續列舉的書名號或引號之間,一般不用頓號。例如:“在文學經典中,我們可以讀到《琵琶行》《六國論》《過秦論》等許多優秀作品。”句中《琵琶行》《六國論》《過秦論》是并列的書名號,它們之間無需頓號。又如:“‘大江東去’‘小橋流水’‘古道西風’,這些詞句描繪出了不同的意境。”這里“大江東去”“小橋流水”“古道西風”是并列的引號內容,中間也不用頓號。5.多層次并列詞語的使用。如果并列詞語有多個層次,不同層次之間要用不同的標點符號來區分。一般來說,大層次用逗號,小層次用頓號。例如:“在《邊城(節選)》中,翠翠的生活充滿了簡單的快樂,有爺爺的疼愛、渡船的陪伴,有青山綠水、花鳥蟲魚,還有小鎮上人們的善良、淳樸。”句中“爺爺的疼愛、渡船的陪伴”“青山綠水、花鳥蟲魚”“小鎮上人們的善良、淳樸”是大層次的并列,用逗號分隔;而每個大層次內部的“爺爺的疼愛”與“渡船的陪伴”、“青山綠水”與“花鳥蟲魚”、“善良”與“淳樸”是小層次的并列,用頓號分隔。6.并列的動詞短語間的停頓。并列的動詞短語之間用頓號隔開,表示這些動作是并列關系。例如:“《阿Q正傳(節選)》中,阿Q總是瞪著眼睛、漲紅了臉,和別人爭論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句中“瞪著眼睛”“漲紅了臉”是并列的動詞短語,描述阿Q的狀態,中間用頓號停頓。四、分號分號表示并列的長分句或分句組之間的停頓。分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在并列復句中,用于分隔較長的分句。如果分句內部已經有了逗號,那么分句之間要用分號來分隔,以區分層次,使句子的結構更加清晰。例句:“《琵琶行》中,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藝,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生動地表現出音樂的美妙;又通過對琵琶女身世的敘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抒發了自己被貶的感慨。”2.在非并列關系的多重復句中,用于分隔第一層分句。當復句的結構較為復雜,存在多個層次時,分號用于區分第一層的分句,使句子的邏輯關系更明確。例句:“在《過秦論》中,作者先極言秦孝公時的強大,‘秦孝公據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這是秦國崛起的基礎;然后又描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后的一系列舉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然而如此強大的秦朝卻迅速滅亡,引發讀者對其原因的思考。”3.用于分項列舉的各項之間。當列舉的各項內容較長,或各項內部包含逗號等其他標點符號時,用分號分隔各項,可使列舉的內容更加清晰明了。例句:“在《可愛的中國》中,方志敏同志這樣描述他對祖國未來的期望: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苦;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凄涼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4.用于對比或對照的分句之間。使對比的內容更加鮮明,突出兩者之間的差異或聯系。例句:“在《六國論》中,‘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這是六國賂秦的結果;‘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這是燕趙堅持不賂秦的結果,通過這樣的對比,更鮮明地論證了‘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的觀點。”5.用于連接幾個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系的獨立句子。這些句子之間的關系不如復句中的分句那樣緊密,但又有一定的邏輯關聯,使用分號可以使它們的關系更加清晰。例句:“《五代伶官傳序》中,‘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梁。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莊宗受而藏之于廟’,這是莊宗承父志的故事開端;‘其后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這是莊宗執行父命的過程;‘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這是莊宗成功后的意氣風發。通過這幾個句子,清晰地講述了莊宗從繼承父志到成就霸業的過程。”五、冒號冒號表示提示語后或總括語前的停頓,有提示下文或總括上文的作用。冒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用于提示下文(1)引出總括性話語:在一個句子中,如果前面的內容是對后面內容的概括或提示,就可以用冒號引出總括性話語。例如:“事實證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這里冒號引出了對前面“事實證明”內容的具體闡述,即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2)引出解釋說明的內容。當需要對前面的詞語、句子等進行解釋說明時,用冒號。如:“我們應該明確一個概念:人的正確思想是從社會實踐中來的。”(《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冒號后面的內容對“概念”進行了具體解釋。)(3)引出引語。引用他人的話、文章中的語句等,通常用冒號引出。例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2.用于總結上文(1)在列舉或分述之后,用冒號引出總結性的話語。例如:“《長亭送別》中,有對景色的描寫,如‘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有對人物心理的刻畫,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有對離別之情的抒發,如‘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這些都體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3.用于書信、演講等的稱呼語之后在書信、演講等文體中,冒號用于稱呼語之后,表示下面要開始說話或寫作的內容。比如:“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邊城(節選)》中翠翠的人物形象。”六、問號問號用在一句話末尾,表示疑問的語氣,反問句和設問句句末也用問號。問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用于一般疑問句末尾。一般疑問句是指詢問信息、需要對方做出肯定或否定回答的句子。例句:“你讀過《六國論》嗎?”這句話直接詢問對方是否有讀過《六國論》這本書,期待對方用“是”或“否”來回答。2.用于選擇疑問句末尾。選擇疑問句是提出兩種或多種情況,讓對方從中選擇一項回答的疑問句。選擇疑問句中,選項之間一般用“還是”連接,句末用問號。例句:“你喜歡《琵琶行》還是《長亭送別》?”此句提供了“喜歡《琵琶行》”和“喜歡《長亭送別》”兩種情況,讓對方選擇其一進行回答。3.用于反問句末尾。反問句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肯定或否定的觀點,答案就在問句之中,不需要對方回答。反問句末尾使用問號,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例句:“難道《可愛的中國》不是一篇充滿愛國情懷的文章嗎?”通過反問,強調《可愛的中國》是一篇充滿愛國情懷的文章,答案是肯定的,使用問號增強了這種肯定的語氣。4.用于設問句末尾。設問句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的句子。設問句末尾使用問號,以突出問題,引發讀者興趣。例句:“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這里通過連續的設問,先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解答,吸引讀者關注關于人的正確思想來源的問題。5.用于含有疑問詞的陳述句中。有些句子雖然含有疑問詞,但整個句子并不是疑問句,而是陳述句,這時句末不用問號。但如果要強調疑問的語氣,也可以使用問號。例句:“他不知道《邊城(節選)》里翠翠的結局會是怎樣?”這里雖然有疑問詞“怎樣”,但整個句子是在陳述“他不知道”這件事,若不強調疑問語氣,句末可以用句號;若想要強調對翠翠結局的疑問,也可使用問號。6.用于表示疑問的獨詞句或詞語后。當一個單獨的詞或短語表示疑問時,后面可以用問號。例句:“‘什么?’阿Q詫異了。”(《阿Q正傳(節選)》)這里“什么”單獨成句,表示阿Q的詫異和疑問,后面用問號。七、嘆號嘆號表示語氣強烈的句子末尾的停頓。嘆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用于感嘆句末尾。感嘆句是用來表達強烈情感的句子,如驚訝、喜悅、憤怒、悲傷、贊嘆等,嘆號用于句末以突出這種強烈的情感。“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通過嘆號,深刻地表達出詩人與琵琶女相遇時那種同病相憐的感慨與悲傷之情。2.用于祈使句末尾。當祈使句表達強烈的請求、命令、勸告、禁止等語氣時,使用嘆號。“住口!你不要再胡說了!”(可想象在《六國論》中,有人激烈地制止他人錯誤言論時這樣說,加強命令的語氣。)3.用于反問句末尾。有時反問句也會使用嘆號,以增強反問的語氣,使表達的情感更加強烈。“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最后一句“是又在六國下矣!”雖是反問語氣,但用嘆號更加強化了作者對當時宋朝統治者割地求和行為的批判與憤慨之情。4.用于擬聲詞后。當擬聲詞單獨出現或在句中需要突出聲音的強烈、突然等效果時,后面可以用嘆號。“‘轟!’一聲巨響,仿佛天崩地裂。”(可用于描述《過秦論》中戰爭場面的激烈,用嘆號突出聲音的震撼力。)“‘嗚——嗚!’遠處傳來了火車的汽笛聲。”(類似于在《邊城(節選)》中描述小鎮上的場景,用嘆號表現出汽笛聲的悠長和突兀。)5.用于標語、口號后。標語和口號通常需要表達強烈的情感或呼吁,嘆號能增強其感染力和號召力。“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可想象在《可愛的中國》所描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呼喊這樣的口號,用嘆號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反抗精神。)“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在那個動蕩的年代,這樣的口號喊出了人民的心聲,嘆號使口號更具力量。)6.用于突出強調部分。在句子中,為了突出某個詞語或短語所表達的強烈情感或重要性,可以在其后使用嘆號。“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長江,我思念那東海,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波瀾呀!那浩浩蕩蕩的無邊無際的偉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樂,是詩!”(《爐中煤》),通過在“波瀾呀”“力呀”等后面使用嘆號,突出了詩人對這些自然力量的贊美和向往之情。“紅燭啊!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紅燭》),“紅燭啊”后的嘆號,強調了詩人對紅燭的深情呼喚,引發讀者對紅燭象征意義的關注。八、引號引號標示文中引用的部分,或標示需要讀者特別注意的詞語、句子等。引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表示直接引用:用于引用他人的話、文章中的語句、名言警句等。“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引號內直接引用了琵琶女的話語,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情感。“滿招損,謙得益。”(《五代伶官傳序》),引用這句名言,來說明自滿和謙虛所帶來的不同結果,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2.表示特定稱謂:給某些具有特定含義、特定名稱的事物或人加上引號,以突出其特定性。“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侖,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阿Q正傳(節選)》),這里的“圓規”是對楊二嫂的特定稱謂,形象地描繪出她的外形特點。“在《邊城(節選)》中,翠翠被人們稱作‘碧溪岨的白塔下的孤雛’,這個特定稱謂體現了她孤苦無依的身世。3.表示強調突出:為了強調某個詞語或短語,引起讀者的注意,可將其用引號括起來。“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可設想在《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中強調對待文化遺產應有的態度時這樣說,“自己來拿”加引號突出了自主選擇的重要性。)“在《可愛的中國》中,作者強調:‘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光明前途’加引號突出了作者對祖國未來的堅定信念。4.表示諷刺或否定:當要表達對某一事物或說法的諷刺、否定意味時,使用引號。“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場去收集一些萵苣的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可想象在描寫舊中國工人苦難生活的文章中這樣寫,“慈祥”加引號,實則是對老板殘酷剝削工人的諷刺。)“在《六國論》中,作者說六國‘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這里的‘以地事秦’加引號,帶有對六國這種錯誤策略的否定意味。5.表示特殊含義:詞語在特定語境中具有了不同于本義的特殊含義,用引號標明。“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阿Q正傳(節選)》),“厚障壁”并非指真正的墻壁,而是指“我”和閏土之間因社會地位、生活環境等因素產生的隔閡,引號賦予了該詞特殊含義。“在《爐中煤》中,詩人將自己比作‘爐中煤’,這里的‘爐中煤’有著特殊含義,象征著詩人對祖國熾熱的愛。6.用于引用成語、俗語、歇后語等:使這些固定短語在文中更加突出,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長期積累的過程。”(可用于《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里來的》中,說明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引用俗語使文章更通俗易懂。)“《過秦論》中用‘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這里‘一夫作難’等表述引用了成語,簡潔而有力地概括了秦朝滅亡的原因。”九、括號括號表示括起來的內容是注釋或補充說明前面的詞語或句子。這種注釋或補充說明的面比較寬,可以解釋語意、注明時間,也可以交代引文出處、列舉具體內容等。括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用于注釋內容:對句子中的詞語、短語或句子進行解釋、說明、補充或提供額外信息。例如:“如果您畫出曲線(例如“邏輯斯蒂曲線”),您就會發現,所考察的時期越長,所考察的范圍越廣,這個曲線就越清楚地表現出平均數的作用。”(《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括號內的內容是對“曲線”的舉例說明。)2.用于插入語:插入一些與句子主體內容相關但又相對獨立的信息,使句子的表達更加靈活、豐富。例如:“我那時并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么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的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魯迅《阿Q正傳(節選)》,破折號之間的內容相當于插入語,起到補充說明的作用,也可以用括號來表示類似的插入信息。)3.用于標明引語出處:如果引用了他人的話或文獻內容,用括號注明出處。例如:“‘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這句詩生動地描繪出了琵琶女出場時的羞澀姿態。”十、書名號書名號標示書名、卷名、篇名、刊物名、報紙名、文件名等:標示電影、電視、音樂、詩歌、雕塑等各類用文字、聲音、圖像等表現的作品的名稱:標示全中文或中文在名稱中占主導地位的軟件名。1.標示書名、篇名:這是書名號最基本的用法。在提及書籍、文章的具體名稱時,需使用書名號。例如:“《社會歷史的決定性基礎》是恩格斯闡述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著作。”“在《六國論》中,蘇洵通過論述六國滅亡的原因,借古諷今。”2.標示報刊雜志名:當提到具體的報刊、雜志名稱時,要用書名號。例如:“他經常閱讀《人民日報》,以了解國內外的時事新聞。”(這里假設《人民日報》在這些作品中有被提及,若沒有可自行假設合理場景)3.標示文件名:在涉及文件、文檔等的名稱時,使用書名號。例如:“請將《年度工作總結.doc》文件發送給我。”(同樣假設在相關場景中有類似提及,若沒有可按實際情況調整)4.標示戲曲名:對于戲曲作品的名稱,需用書名號。例如:“《長亭送別》是《西廂記》中的一折,是經典的戲曲片段。”5.標示歌曲名:歌曲的名稱要用書名號括起來。例如:“《爐中煤》這首詩被改編成歌曲后,深受大家喜愛。”(假設歌曲《爐中煤》存在這樣的相關描述,若實際沒有可靈活調整)6.標示圖畫名:如果提到具體的圖畫作品名稱,要使用書名號。例如:“這幅《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北宋時期的市井生活。”(假設在相關作品中有提及類似圖畫名,若沒有可根據實際情況舉例)7.標示電影、電視劇名:電影、電視劇的名稱也需用書名號。例如:“電視劇《可愛的中國》展現了方志敏烈士的光輝形象和偉大精神。”8.標示法律、法規、規章名:在提及法律、法規、規章等規范性文件的名稱時,使用書名號。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深遠意義的法律典籍。”(假設在相關作品中有涉及法律名稱的提及,若沒有可合理假設場景)十一、省略號省略號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省略號的使用規則如下:1.表示行文的省略:在敘述或說明過程中,當需要省略一些不必要的內容時,使用省略號。例如:“我也不再說什么了,總之……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2.表示列舉的省略:當列舉的事物或情況較多,不必一一列舉時,用省略號表示省略。例如:“他喜歡的文學作品有《琵琶行》《長亭送別》《邊城》……種類繁多。”(這里省略了其他他喜歡的文學作品)3.表示說話的斷斷續續:用于表現人物說話時的猶豫、遲疑或因情緒激動等原因導致的不連貫。例如:“我……我……我不知道該怎么說。”4.表示沉默或思考:可以用來表示人物在思考或沉默不語的狀態。例如:“他低下頭,陷入了沉思……過了很久,才緩緩抬起頭來。”5.表示語意未盡:使讀者感受到還有未盡的話語或情感,引發讀者的聯想和思考。例如:“她看著遠方,眼中充滿了憧憬……”(讓人聯想到她對遠方有著許多美好的想象和期待)6.表示重復詞語的省略:當相同的詞語或句子連續出現,為了避免重復,可以用省略號表示省略。例如:“我一遍又一遍地讀著那封信,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讓我感到無比溫暖。”(省略了重復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十二、破折號破折號表示它后面有個注解,或表示話題的轉變,或表示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