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經濟論述_第1頁
柳州經濟論述_第2頁
柳州經濟論述_第3頁
柳州經濟論述_第4頁
柳州經濟論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柳州經濟論述

柳州的歷史概況

柳州又稱龍城,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是中國南方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城市,從建成至

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柳州屬于典型的空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人文歷史景觀和豐富

的旅游資源,是國家甲級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水陸交通便利,重工業雄厚且起步較

早,是廣西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

柳州「五,,至,,十五,,的回憶

柳州從1953年到2005年止,已完成了十個五年方案的編制與實施任務。五十多年來,十

個五年方案不僅反映了柳州國民經濟和社會開展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而且也折射

HI我國由方案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曲折經歷,同時也積累了許多開展經濟的珍貴經念和

教訓。

一、五年方案編制的歷史演變

五年方案亦稱中期方案,它是我國國民經濟方案體系中的組成局部,與長期方案、年

度方案和專項規劃相互補充、延續和完善。在方案經濟時期,五年方案主要確定:方案期

國民經濟和社會開展的主要任務、目標、規模和速度;安排國名經濟的主要比例關系;規

定方案期各項重要方案指標。在我國已編制的十個五年方案中,前九個五年方案比較明顯

地表達了方案經濟色彩,而第十個五年方案一開始淡化方案經濟色彩,逐步增加市場經濟

的含量。柳州市已編制的十個五年方案以及從實施上看,五年方案的編制已發生了重大歷

史性變化主要表達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由指令性方案、指導性方案向市場調節轉變

2、由封閉型編制向開放型編制轉變

3、由注重經濟開展指標向注重人文社會指標轉變

4、又方案編制向規劃編制轉變

二、五年方案對柳州經濟社會開展的作用

1、為柳州確定了經濟社會開展的目標

2、確定了柳州的生產力布局,確定了廣西工業城市的戰略地位

三、五年方案編制與實施應注意的兒個問題

1、確定方案指標要留有余地

2、不能將五年方案束之高閣

3、五年方案實施不要與政府換屆脫節

4、五年方案將受國家法律的保護

四、對貫切實施“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1、必須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的開展

2、必須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3、必須加快開展縣域經濟

4、必須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開展

5、必須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廣西工業現狀分析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做出了加快工業化進程的重大決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

路,全面實施“工業興桂”戰略。"十五’’期廣西工業開展成就顯著,2005年工業增加值到達

1265億元,比2000年翻了一番。“十五啷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到達13.9%,高于

生產總值增長速度3.2個百分點,工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奉獻率超過45%。

目前,廣西糖業國內市場占有率到達60%以上,汽車產量居國內第六位,微型汽車產

銷量位居國內第二,鋁業基地不斷壯大,電力、鋼鐵、建材、食品等優勢產業較快開展,

培育形成了一批優勢、特色產品和知名品牌,工業主導經濟開展的格局根本形成。

由于歷史原因,廣西的經濟根底相對薄弱,仍處于工業化初級階段,工業增加值占生

產總值比重、工業化率、工業從業人員比重分別為31%、1.39和6.5%,遠低于全國41.8%、

3.35和14%的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名一直處于中游,

2001年至2006年廣西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排名始終在16?17位徘徊。

2001?2006廣西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排名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GDP排名161617171716

與地區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排名相比,廣西工業的排名更顯落后。以2005年和2006年

的數據為例,廣西工業和第二產業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內的排名均為第22名,

工業化水平更低至全國第28位,遠低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排名。2005年廣西一、二、三產

的比重分別為22.4:37.1:40.5(其中工業占31.0%),2006年一、二、三產的比重分別為

21.5:39.2:39.3(其中工業占31.2%)。

比照三產的排名數據可以清楚的看到,廣西經濟的落后主要還是工業的落后,工業化

程度不高是導致經濟落后的主要原因。工業經濟落后的突出表現有:工業經濟總量不大,

產業集中度不高,產業鏈不長,產業優勢不夠突出,經濟增長方式比較粗放;工業企業數

量偏少,大企業不多,中小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知

名品牌不多。

然而可喜的是,近年來在“干”字型工業開展新格局和中國-東盟“M”型區域經濟合作戰

略的強力推動下,廣西工業增速喜人。2006年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3.8%,對GDP的奉

獻率超過50%,增速全國排名第四。

能否加快工業開展,成為制約我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性問題。發揮廣西在新一

輪經濟增長中的區位優勢,抓住工業開展的戰略機遇,在未來十年甚至是更長一段時期內

加大工業投入,發揮區內工業優勢資源的帶動作用,保持工業經濟的良性、快速開展,必

將為“工業興桂”戰略目標的早日實現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廣西工業未來十年的規劃與布局分析

廣西南瀕北部灣,東鄰廣東、海南和港澳,西靠云南、貴州,北接湖南,西南與越南

交界,處于華南經濟倦I、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具有沿海開放、沿江開放、

沿邊開放等優勢。是整個西南地區唯一的沿海省區。廣西同時也地處中國——東盟自由貿

易區的中心地帶,連接中國國內和東盟兩個市場,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乂有海

上通道的省區,具有雙向溝通中國與東盟的區位優勢。

1、中國—東盟“M”型區域經濟合作戰略

中國——東盟“M”型區域經濟合作戰略是廣西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立足國家戰略利

益、結合廣西實際、深刻把握我國對外開放的總體態勢下提出的廣西對外開放的新戰略。

這一,,M”型戰略的提出同時涵蓋了國際區域合作與國內區域合作。從布局上看,包括海上

經濟合作: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大湄公河次區域兩個板塊和陸上經濟合作:南寧一新

加坡經濟走廊一個中軸組成。從內容上看,既包括了以陸路為主要通道的大湄公河次區域

合作,還包括了涵蓋中國廣西、廣東、香港、海南,以及越南、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

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等北部灣沿岸東盟國家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區,另外還提出了南寧

—新加坡經濟走廊這一設想,完成了中國與東盟經濟合作的海陸組合。

這一設想的提出既有戰略的高度,又有豐富的內涵;既把握了國家戰略的走向,又抓

住了廣西開放開發的關鍵;既突出了重點,明確了方向,也提出了實施的措施。把廣西的

開放開發與國家戰略利益緊密融合,表達了廣西開放開發與國家戰略利益的內在聯系,從

2500美元;到2020年,全區生產總值到達15000億元,比2000年翻2.5番以上,人均生

產總值到達3000美元,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工業方面,方案到2010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到達2600億元,年均增長15%,占生產總

值的比重到達39%,比“十五”期末提高9個百分點。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8:44:38,工業

化率到達2.23,工業化水平進入中期階段。"十一五''期間,完成工業投資5200億元,年均

增長25%以L。其中,技術改造投資206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

今后一段時期,工業化和城鎮化是加快開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加快由工業化初

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加快振興產業,重點開展有色金屬、汽車機械、石油化工、鋼鐵

銃業、電力工業、制糖食品、農產品加工、高新技術等產業,大力培育林漿紙、水泥建材、

現代中藥、生物質等產業,積極開發海洋產業。壯大企業實力,開展一批主業突出、核心

競爭力用、帶動作用明顯的大企業大集團。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完善地區布局,努力

壯大以南寧一來賓一柳州一桂林為中軸的工業經濟帶,加快崛起以北海、欽州、防城港、

南寧、崇左以及賀州、梧州、玉林、貴港、柳州、河池、百色為兩廊的工業經濟帶,形成“一

軸兩廊”工業開展新格局。

柳州工業在廣西經濟開展中的作用

柳州是廣西的重要中心城市,也是西部著名的老工業基地,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開

展過程中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柳州是廣西最大的工業中心和第二大中心城市,是西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業重鎮,

具有綜合性的城市功能。在“干”字型工業布局中柳州位于“南寧一來賓一柳州一桂林”

南北縱向工業經濟帶和“梧州一賀州一玉林一貴港一河池一百色”東西橫向工業經濟帶的

交匯點,是連接南北縱向工業經濟帶和東西橫向工業經濟帶的樞紐城市,是東西部交匯的

過渡帶和沿海地區向內陸開展的戰略聯接帶及開發大西南的戰略通道,區位優勢明顯,匚

業的輻射和拉動力較強。柳州工業根底扎實、總量突出,三大支柱和五大傳統產業的比較

優勢明顯,重點企業具備了較強的擴張能力,與“北海一欽州一防城港一崇左”沿海沿邊

橫向工業經濟帶的產業互補性高。突出的地理位置與在區內絕對領先的工業總量使得柳州

工業對廣西工業的開展有著顯著的推動與輻射作用,不僅為南北縱向工業經濟帶、東西橫

向工業經濟帶的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為沿海工業經濟帶的開展提供了更加突出的

可拓展性。柳州工業的迅速開展必將有效的帶動相關經濟帶的開展,使柳州成為廣西工業

經濟的樞紐城市。

在型戰略中,建設中國一一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廣西為出口將中國的工業經濟

向東盟延伸是這一戰略的重點開展方向之一。柳州工業與東盟各國存在很大程度的互補性,

汽車、鋼鐵、有色、化工等一批柳州的主要工業產業在東盟各國有著廣闊的市場。保持柳

州工業的高速開展、發揮柳州工業的輻射與支撐作用、承東起西,在充分承接東部產業轉

移的同時向東盟各國實施工業拓展,對于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發揮廣西在“M”型戰略中

的雙向溝通作用有著重要戰略意義。

經過40多年的開展,柳州形成了以微型汽車和中噸位汽車為主的汽車及零配件工業

(上汽通用五菱、東風柳汽、柳特)、以工程機械及通用機械為主的機械工業(柳工)、

以鋼鐵和有色金屬深加工為主的冶金工業(柳鋼、華錫)三大產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此

外,還有兩面針、金嗓子、柳化、魚峰水泥、柳煙、花紅藥業、柳江造紙、立宇集團及鳳

山糖業等大型企業,已初步形成了一個擁有汽車、機械、冶金、造紙、電力、輕紡、日化、

食品、建材、塑料加工、制糖、制藥等門類較齊全、生產能力較強的工'也體系,擁有一批

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并正在生成一

些新的產業。

進入“十五”期以來,柳州按照“工業立柳,強市富民”的總體開展思路,加快了再

迨一個工業柳州的步伐,“十五”期柳州全社會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20.8%,工業增加值

年均增速19.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年均增速更是到達20.9%。2006年柳州全

社會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到達1083億。總量雄居廣西14個城市之首,工業

經濟步入快速開展期。

柳州市的工業經濟對廣西經濟的促進作用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1)工業經濟總量擴張迅速,占廣西GDP的比重越來越大。“十五”期以來,柳州

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由2001年的111.59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321.81億元,占廣西GDP的

比重由4.90%上升到6.70%,增加1.8個百分點,呈逐年上升之勢,一直位居廣西各市之首。

2006年,位列第二和第三的桂林市與南寧市全部工業增加值占廣西GDP的比重分別為4.55%

和4.53%,落后柳州約50吼柳州工業在推動廣西經濟總量快速增長的過程具有明顯的優勢,

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2)工業對財政收入奉獻突出,成為廣西經濟開展有效的、基石性的支撐。柳州工

業對財政收入的奉獻一直在70%以上,“十五”期以來,隨著柳州工業經濟的持續快速增

長,促進了財政收入的不斷增加。2003年至2006年,財政總收入由50億元左右到達90

多億,位列廣西14個城市的笫2位,占廣西財政總收入的比重均超過16%,人均財政收入

位于廣西首位。柳州市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為15.66%,在廣西14個城市中也居于首位,

高出全區平均(10.92%)4.74個百分點,比位列第2位的南寧市高出1.29個百分點。

(3)柳州工業經濟是廣西工業經濟的主要支撐,引領趨勢趨于明顯。進入“十五”

期以來,柳州按照“工業立柳,強市富民”的總體開展思路,加快了再造一個工業柳州的

步伐,工業經濟步入了快速開展的時期,工業經濟總量雄居廣西14個城市之首,柳州工業

經濟對廣西工業經濟的開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部工業總產值占廣西的比重均在20%

以上,工業增加值所占比重從2001年的17.45%上升到20.17%,工業經濟的質量明顯提高。

(4)柳州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在廣西規模以上工業經濟中的地位更加顯著。目前,柳

州市擁有大型工業企業11家,占廣西大型工業企業的44%有5家工業企業進入全國工業

企業500強。2006年,柳州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為893.54億元、265.75億

元,均占廣西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的25%左右,分別超過和接近南寧和桂林規模

以上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總和,領先優勢明顯。

(5)工業集群效應突出,最為具備延長區內重大工程產業鏈的優勢。在“干”字型

布局工業規劃的實施過程中,沿海經濟帶即將落地一批重大工業工程,其上下游產業的建

設需要在具有一定工業規模、產業集中度相對較高的地區才能獲得快速開展,然而這一經

濟帶內的主要城市短時期內工業總量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產業鏈不完善、集群力量小,還

不具備形成產業聚集的能力。柳州作為廣西工業最興旺的城市,2006年工業化率到達4.94,

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達51.3%,均在全區排名第一。柳州已跨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

中級水平,初步具備了重大工程上下游建設、形成產業聚集的能力,尤其在即將建設的重

型化工、鋼鐵、有色等工業工程方面,柳州擁有柳鋼、柳化、華錫等一批優秀的老工業企

業,市場成熟、人才集中。根據經濟梯度轉移的開展規律,柳州市的工業經濟已經初具規

模,擁有了產業集聚所必須的工業根底與完整產業鏈,最具有延長區內重大工業工程產業

鏈、提高工業附加值和吸納興旺國家與地區產業和技術轉移的能力

柳州工業未來十年展望

目標

2010年:全部工業總產值為2300—2500億元,年均增速為22.1%—24.2%。

2015年:全部工業總產值初步估算將到達4600億元以上,年均增速約15%。

技改投入:“十一五”期工業技改規劃投資350億元,比,十五”期增長154%。“十二五”期工業技改

規劃投資至少比“十一五”期增長130%.

根據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柳州工業開展的趨勢和“十一五”期間實施和擬實施的工業工程支撐

情況來判斷,柳州工業在^一五”期間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全部工業總產值到達2300-2500億

元是有可能實現的。

從柳州市2000~2006年的工業總產值及增長速度可以看到,2003年柳州市工'業總產值的增速就

接近了20%,比南寧市和桂林市提前一年進入高速增長期,2004年到達31.5%,2005年回落后2006年

再次到達27.7%。

柳州市2000-2006年工業總產值及增長速度

從工業總產值增速的分析角度考慮,柳州市未來一段時間內仍將處于工業經濟的高速增長期。但

假設中國經濟在“十一五”期間繼續保持8%以上的速度增長,中國保持高速增長的時間將到達十年以上。

注入“卜二五”期后,按照經濟開展理論,經濟調整的周期隨時可能到來,面對這樣的經濟開展環境,柳

州要繼續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必然存在不少困難。同時,從柳州工業經濟的結構來看,作為柳州支柱產業

的鋼鐵工業在到達年產10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力以后,其對柳州工業經濟增長的奉獻與“十一五”期相

比將出現很大程度的下降,對柳州工業經濟的增長產生較大的影響。柳州工業要保持?定的增長速度就

必須繼續加強對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的投入和扶持,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產業集聚能力并形成產業集

毒,同時加快對重化工產業、以錮為代表的有色金屬深加工產業和繭絲綢加工、造紙、制糖、醫藥等輕

工業的培育和開展,爭取形成幾個新的支柱產業;并注重開拓國際市場,擴大產品出口,降低對國內市

場的依賴程度。

保守的估計,柳州市通過對產業的提升和結構調整,在“十二五”期間繼續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

速、全部工業總產值到達4600億元以上是完全可能的。

2000?2006年南寧、柳州、桂林三市工業總產值與增速比照

南寧柳州桂林

工業總產值增速工業總產值增速工業總產值增速

2000198.946.8366.6622.1

2001207.727.8411.4212.2256.008.70

2002220.5811.5466.6413.4275.1610.40

2003301.9113.5559.0819.8316.0510.60

2004364.9720.9735.1931.5374.5516.60

2005489.7134.2839.5018.5507.2025.20

2006638.8230.11080.5527.7617.7522.40

面對同樣的宏觀經濟環境,廣西其余城市的工'業經濟總量要在未來十年超過柳州,就必須以高出

柳州十幾到幾十個百分點的增長速度開展。南寧、柳州、桂林三市有著相似的地理位置與相近的外部工

業環境,比照從2000年到2006年三市的工業總產值與增速,2004年以前柳州市的增長在三個城市中始

終保持最快的速度。2005年柳州市工業增速與南寧、桂林差值最大,但在此之前的2004年柳州市的工

業增速高出了南寧、桂林至少10個百分點,2005年的差距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增速大幅提升后的慣性回

落導致的。2006年柳州市工業經濟的增速再次超過桂林,與南寧也僅有不到3個百分點的差距。因此在

未來十年內,南寧和桂林的工業總產值增速要始終保持高于柳州10%是非常難以實現的。區內其他城市

的工業經濟總量目前與邕柳桂三市的差距還比較大,對于其開展速度前文已做詳細論述,在未來十年雖

然局部城市有重大工程的投入,但要始終保持以高于柳州20%以上的速度開展也是極其困難的。

如果“十二五''期間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繼續向好,北部灣經濟區的建設得到國家的重點支持,工

程和資金的投入增加,廣西經濟繼續加快開展,南寧等城市才有可能保持年均增長25%以上的速度開展。

在此前提下,處于同等區位、環境等宏觀條件下的柳州,作為廣西最大工業城市,依托其產業集聚能力

和輻射能力強、產業承接根底良好的優勢,在存量加快開展的同時,增量也將加速擴張,開展速度不應

當比區內其他城市有較大差距,在其他城市保持25%以上增速的同時,柳州在“十二五”期間至少應能夠

保持年均20%的增速。按照這一速度估算,2015年柳州將有可能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6000億元左右。

主要開展方向

〔1〕穩固、提升支柱和優勢產業,努力延長產業鏈。

現階段,汽車、鋼鐵、機械三大支柱產業的總產值占柳州市工業總產值的70%,在未來的很長一

段時間內,支柱產業在柳州市工業經濟中仍將保持主體地位,對工業經濟的開展也將起到最宜接的推動

作用。

堅持實施“工業土導”戰略,以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點開發一批新產品為突破口,運用高新技術

和先進適應技術改造提升三大支柱和傳統優勢產業,推進技術升級和產品更新換代,努力實現產品智能

化、裝備自動化、管理現代化目標,形成強大的規模效益與帶動效應,帶動上下游產業的開展,延伸產

業鏈,提升集群的產業能級。以柳鋼為核心,拓展鋼鐵工程的上卜游建設;發揮三大汽車主機廠的規模

效應,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柳州市汽車產業的整體水平;鼓勵和支持柳工通過戰

略擴張等形式,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集團公司,打造國內民族品牌工程機械的策源地;培育

甘蔗等農產品的副產品深加工行業,重點探索蔗渣制備燃料乙醇產業化的可行性,延長制糖行業產業鏈

等。培育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努力拓展支柱產業的成長空間,通過產品、技術、資本的擴張,壯大支柱

產業的規模總量,培育更多的強優企業向進入全國性或全球性產業分工體系,進一步贏得在國際分工和

競爭中的有利地位。

〔2〕把握國際產業轉移和廣西重大投資工程建設的機遇,開展新產業和

產品。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增強、國際產業分工更加細化,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正在

向工業化成熟期邁進,國際、國內的產業和資本不斷尋求新的開展空間,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

正在向中西部地區快速流動。同時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M”型戰略和“干”字形工業規劃的

逐步推進落實,廣西正在規劃實施一批重大的工業工程,如1000萬噸煉油+1000萬噸乙烯建設工程、

1000萬噸鋼鐵工程、百色鋁工業基地建設工程等,開展其上下游配套工程的時機已經來臨。

柳州是廣西的工業樞紐和制造業中心,同時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優勢地理位置,根底優勢

突出、承接產業轉移和開展大工程配套產業的條件完備。在廣西新?輪工業經濟開展的浪潮中,柳州必

須牢牢把握所面臨的多重機遇,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和市場,發揮自身的產業規模優勢和產業鏈優勢,

規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做好區內新建重大工程的上下游配套建設,吸引東部轉移產業落戶柳州。強化

開展石化工業的上下游配套工程,以柳化為核心打造重化工業基地;發揮區內資源優勢,建設以錫、鋅、

鈿、鋁等有色金屬材料為核心的深加工工程:承接東部產、業,建設絲綢工業園,開展-?批輕工業工程等。

培育一批新的產業和產品,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3〕調整柳州工業結構,提高輕工業所占比重

進入“十五”期以來,柳州輕工業總產值占重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2001年的41.3%下降到2005年

的26.86%,工業經濟的重化工特征越來越明顯,但也說明柳州輕工業的開展已遠遠滯后于重工業的開

展。雖然對于一個城市而言,輕工業薄弱也未必說明產業結構不合理。但是輕工業的滯后必然加劇二元

經濟問題,進而阻礙柳州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

輕工業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產值利稅率高、更有利于增加就業等特點,并且與農業、農民和農

產品密切相關。輕工業的快速開展有利于大量安排就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帶動農民致富,加快城

市化進程,提高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和集聚功能。因此,柳州要實現建設特大型區域中心城市的目標,

成為在全區率先實現工業化示范城市,就必須改變過去重"重”輕“輕”的傾向,在繼續加快重化工業開展

的同時,高度重視輕工業的開展。一方面,按照優勢互補、劣勢互減、形成合力、共同開展的原那么,

加快輕工業資源的整合,扶持和幫助現有的輕工龍頭企業通過科學的資本運作,實施兼并重組,進行低

本錢擴張,推進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進一步發揮名牌效應,擴大名牌產品規模。另一方面,加大招商

引資的力度,依托柳州地處桂中、工業根底好、交通便利、輻射范圍廣的區位優勢,建立輕工產業園,

吸引一批國內知名品牌的輕工企業到柳州投資辦廠,培育和形成一批新的輕工龍頭企業。

產業開展重點

〔1)三大支柱產業的開展

汽車產業

a.柳州市汽車產業現狀及展望

汽車工業是廣西的支柱產業,柳州市是廣西汽車工業的主要基地,2005年汽車工業

銷售收入占全區汽車工業銷售收入的77.34%,產量占全國汽車產量的比重為6.82%,增幅

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在全國12個超過10萬輛產能的城市中列第五位。微型汽

車市場占有率為40.43的全國同行業笫一位,中重載貨車綜合排位笫三。

在整車的帶動下,柳州的汽車零部件產業蓬勃開展,具備了一定根底。目前全市從事

零部件生產的企業約340家,形成了根本完整的零部件與整車產業鏈。

柳州市與東盟各國水陸相聯,交通極為便利。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區

域經濟安排和雙邊貿易安排有利于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以柳州為基地向東盟地區出口汽

車及其配件的前景極為看好。

b,柳州市汽車產業的制約因素分析

現階段柳州市汽車產業所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有:1、三大汽車集團的總部都遠離柳

州,對柳州市汽車產品的支持與開展有所局限,給柳州市整車的快速開展帶來了體制和管

理上的隙礙。2、汽車室部件相對于整車開展較為滯后,為本市、自治區以外整車配套的份

額較小,產量難以到達經濟規模。3、現有勞動力的素質偏低。4、目前我國汽車行業的產

大于銷200萬輛,在建的生產能力還有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產能力達800萬輛,

競爭日益加劇。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如何加快步伐,采取各項有效應對措施,揚長避短,搶奪國內

市場份額,并向國際市場挺進,應該成為我市當前汽車產業政策的重要導向之一,否那么

將在產業開展的競爭中喪失主動。

c.骨干企業的主要開展方向

上汽通用五菱:適時對平臺進行整合,逐步將柳州建設成為乘用車制造中心,實現

乘用車與微型商用車的共同開展。集合三方資源,開發市場需要的車型產品。提高乘用車

所占比重,擴大微型乘用車市場份額。突出低本錢、高價值的優勢,形成特有的核心競爭

力,實施國際化開展戰略,向東盟市場擴展,并在東南亞建立組裝廠。

東風柳汽:加快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對外經濟合作,壯大企業規模。開發新一

代多功能小型MPV,建立商務、家用MPV全系列的產品型譜。加快具有國際水平的新重型

載貨車產品平臺的研究與開發,開展重型標準化車、牽引車、專用車和掛車等產品。

一汽柳特:依托一汽集團資金和技術優勢,拓寬、細化專用汽車產品品種,繼續向

個性化、特色化方向開展,形成產品系列化、品種多樣化,滿足各種不同用戶和不同用途

的需要。

五菱有限:整車方面重點開展客車、農用車等專用車系列,延長企業產業鏈,提高

產品附加值;配件方面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升企業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

d.汽車產業多元化拓展

柳州汽車工業根本規模已經形成,擁有了全系列整車制造企業。但產品檔次低、附加

值低仍然是制約我市汽車工業快速開展的一大因素。借助柳州汽車工業的整體優勢,引入

轎車、客車等工程作為我市汽車產業鏈的補充,努力向多元化開展,使乘用車、商用車相

互之間的比例趨向平衡,將是我市汽車產業保持持續快速開展的一個主要方向。汽車產業

向多元化拓展的主要方向有:

1、吸引外資汽車集團到我市投資辦廠"主要針對的是只有一家合資伙伴的外資企業,

現戴姆勒-克萊斯勒(在商用車方面己經有兩家合資公司)、標志-雪鐵龍、寶馬、雷諾-

日產和菲亞特目前還可以在國內找一家合資伙伴建廠,這些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現有的合

資企業對國內企業進行整合兼并,另一方面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戰略目標在全國范圍內尋找

另外一家合資伙伴來擴展他們在中國的幅員。因此,我們應密切關注這些企業的投資動向,

鼓勵、吸引這些企業來我市設立分廠。

2、國內地方性企業汽車集團以及民營汽車企業是引入的重點。近年來地方性汽車集

團開展勢頭迅猛,他們將是未來中國汽車界中非常活潑的棋子。隨著國內汽車市場競爭的

日趨劇烈,越來越多的經濟型轎車開始嘗試出口。同時,隨著現有生產基地的飽和,處于

戰略布局的考慮,這些企業會希望將新工廠建設在交通便利、臨近出口巾場的地區。柳州

緊靠東盟市場,有著良好的汽車產業根底,有可能成為國內汽車集團建設新基地的首選城

市。因此,應當將國內汽車集團作為下一階段的重點招商對象。

3、大力開展客車工程。一是要利用好柳州五菱有限責任公司與桂林客車廠的合作,

將開發新車型的生產逐步移入柳州。另一方面,我國客車市場集中度非常高,根本被排名

前幾位的企業占據。隨著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鄉饃市場的逐步開拓,加之客車產品線的日

趨豐富,客車市場開始回暖。在這種情況下把握柳州地處西南的地理優勢與良好的汽車產

業根底,有針對性的引入客車工程到我市開展是可行的。

e.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開展

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開展一方面以擴大出口、提高區外配套比例為目標,打造汽車零

部件出口基地;另一方面要以提高整車廠的本地配套率為目標,進一步延長汽車產業鏈。

在產品方面,緊跟國內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開展趨勢,提高零部件技術水平,突出零部件

的模塊化開展方向,逐步形成發動機、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制動系、車身、電器設

備等系統化、模塊化生產集團,形成技術先進、層次鮮明的零部件產業集群。

1、集中優勢資源引進國際資本

柳州零部件企'也要想加快開展,必須靠大靠強、投靠一級和二級供給商,突出重點,

走強強合作之路,通過與國內外、特別是與國外大的零部件集團合資合作,引進資金、技

術和管理模式,提高產品開發能力和競爭能力,使重點企業升級為二級或一級供給商,才

能實現雙腺,求得生存和開展,并帶動各具特色的眾多小型零部件企業的開展,防止分散

與重復建設,走“專、精、尖”之路。

2-,通過發揮國內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在開拓國內外市場的同時,積極進

入全球采購體系。

當前國際正面臨新一輪汽車產業轉移,實現由外鄉、區域生產為全球生產,形成一批

新的汽車產業集群。據有關統計,到2010年,世界汽車產品貿易總額預計到達1.2萬億美

元,跨國公司到2007年底以前方案在低本錢國家采購500億美元的零部件,其中70%瞄準

中國企業。因此,我市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把握機遇,利用已形成的根底,發揮比較優勢,

加快形成一批有實力的零部件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加快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設,以整車帶

動零部件,以CKD方式海外組裝出口東南亞,同時整車出口面向全球;零部件先期以售后

市場為主,逐步轉向配套、售后兩個市場并舉。到2015年,汽車及零部件出口總額到達

21億美元,年均增長21%,成為重要的國家零部件出口基地,滿足國際OEM及售后效勞市

場的需求。

3、整合產業鏈資源全力打造零部件強勢企業集群。

要整合我市零部件行業的資源,形成優勢互補,一是以整車廠為主體,吸引大批配套

工程落地。如上汽通用五菱轎車、發動機工程、東風柳汽“風行”景逸系列MPV工程等。

二是從直接為整車工程配套的原配廠入手,逐漸擴大配套半徑,進一步吸引國內外獨立的

第三方零部件供給商,電噴系統、汽車電器、鋁輪轂、輪胎等高技術、高附加值工程的引

進,填補柳州空白,汽車產業鏈進一步得到完善。

4、要培養零部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一生產設干與研發能力。

在整車廠將開發設計任務越來越多地交給零部件供給商的大趨勢下,零部件企業開始

分擔更多的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工作,也就是說,零部件技術開展出現前沿化的趨向,

即零部件企業不僅僅按用戶的技術、匹配要求開發和供給產品,而且還超前進行技術研發,

不斷以新技術、新結構來引導、推動整車開展,因此,要培養我們的自主開發能力,擁有

自主知識產權,讓零部件企業超前于整年企業開展。

f.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汽車行業規劃投資100億元,2010年預計實現產值900億元。到2015

年,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1600億元。

以鋼鐵為主的冶金行業

a.鋼鐵產品市場分析

我國目前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國民經濟處于高速增長期,自1996年我國的鋼產

量首次突破1億噸以來,鋼材消費平均每年增加1500萬噸以上。從現在起到2010年,預

計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仍將高于7%,鋼材的消費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據初步預測,

我國鋼材需求量2010年將到達3.1億噸左右。

廣西及周邊各省一直以來都是柳州鋼鐵產品傳統的銷售市場,尤其是廣東笆從2001

年以來每年均購置柳鋼3()%以上的產品。除廣東省外,2005年廣西及周邊各省工業增加值

比重都不超過35%,大大低于全國46%的平均水平,人均鋼擁有量也較低,說明在這些省

份鋼材的消費潛力很大,為柳鋼的穩步開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場條件。

以廣東的鋼材消費量為例,2005年廣東本省鋼材產量為1366萬噸,消費量3600萬

嗎,缺口達2000萬噸。珠三角的小家電等產品在全球市場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開展需要大

量的鋼材,預計2010年消費量超過4000萬噸。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中國——東盟博覽會在廣西的舉辦,更是把廣

西推向一個擁有17億消費者、近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萬億美元貿易總量的世界

」一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面前,其經濟前景是不可估量的。

b.區內鋼鐵工程的開展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規劃,“十二五”期有可能在廣西和廣東分別建設新的千萬噸級鋼鐵

基地。武鋼與柳鋼將結成戰略結盟在防城港企沙聯合建設沿海新鋼鐵基地,寶鋼和韶鋼將

在湛江建設鋼鐵基地,兩個工程的設計產能均為1000萬噸。如果兩個鋼鐵工程順利投產,

預計將于2020年前后形成2000萬噸鋼鐵產能。

新建鋼鐵基地的城市都具有港口優勢,且地理位置接近,新形成的鋼鐵產能必將對柳

鋼進一步擴大規模形成巨大的壓力。因此柳鋼的開展必須把握好近幾年的時間優勢,迅速

淘汰落后產能,結合區內與周邊市場開展鋼鐵的中高端產品,以產品與市場優勢彌補物流

的劣勢,保持自身的競爭能力。

C.柳鋼的主要開展方向

1、柳鋼概況

柳鋼經過40多年的建設,到2006年末已形成5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力,固定資產

88.1億元,職工總數13854人,占地面積約535萬平方米。“十五”期,柳鋼完成技改投資

77.6億元,為“九五”期的6.95倍。2006年技改完工工程52項,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67

億元。預計“十一五''期可完成技改投資51億元,重點建設9#高爐、120噸轉爐工程一期、

冷軋板帶工程和第二高爐線工程。預計到“十一五”期末形成1()00萬噸鋼綜合生產能力,產

值35()億元。規劃到2()15年通過產品結構調整和鋼材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

值,爭取產值到達500億元,逐步把柳鋼建設成為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的鋼鐵精品基地。

2、今后的主要開展方向

(1)抓住機遇。預計到2010年,廣西、廣東、海南、貴州和云南五省鋼材需求總量將

到達1.1億噸,缺口6000萬噸左右。要大力引進國際上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把柳鋼建

設成為華南地區鋼材精品基地。進一步開展工程設計、環保、物流配送等非鋼產業,拓展

多種經營,壯大企業實力。

(2)目前柳鋼主要產品以建筑長材和熱軋普通中厚板為主,遠遠不能滿足廣西及周邊

地區對薄板尤其是冷軋板的巨大需求。方案在現有中板、棒材和線材三大產品格局根底」.,

積極運用熱、冷軋板工藝技術,建設適應市場需求的精品板材和建筑長材生產基地,如熱

軋板、冷軋板、熱鍍鋅板、彩涂板、中厚板、棒材、線材、大中型材、冷彎型鋼、管材、

硬線等,適應汽車、機械、家電等產業升級換代和根底設施建設需要的、有市場的、有競

爭力的、高附加值的鋼材產品,拓寬企業產品目錄,提升整體競爭力。

(3)開展鋼材深加工,把鋼鐵產品縱向延伸,通過深加工實現產品增值,提高產品盈

利能力。要能有效滿足下游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彌補鋼鐵產品大規模生產的缺乏。可通過

合理的布局,降低綜合物流本錢,局部突破與客戶及競爭對手博弈中的不利局面,從而平

抑產業鏈利潤轉移波動,增強產業鏈的競爭力,使自身產業鏈的盈利能力最大化。努力開

展材料型深加工,如涂鍍、焊管、線材制品等、營銷型深加工,如剪切加工配送1包括激

光拼焊)、減振板等市場示范類產品等、產業型深加工,如金屬包裝(二片罐、捆帶)、

鋼結構。

(4)以自身材料性能及加工成形的核心能力,開發新產品、尋找新用途、拓展新領域,

從而提高鋼鐵產品競爭力;開發材料研發技術及產品應用技術。

(5)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柳鋼做大做強的指示,按照《柳州鋼鐵(集團)公司

淘汰落后,結構調整規劃設計的批復》(桂經規劃(2005)126號)文件精神,在原紅星

園藝場劃給柳鋼的約11000畝土地上,建設一批主業配套工程及附屬企業。

C.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鋼鐵行業規劃投資56億元,2010年預計實現產值350億元。到2015年,

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5()()億元。

機械行業

a,柳州市機械行業的現狀與展望

近年來,以工程和通用機械為主的柳州機械制造業取得了較快開展,擁有“柳工”裝載

機、“OVM”預應力錨具等一批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較高市場占有率的知名產

品。廣西柳工集團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骨干企業之一,被譽為“中國裝載機行'也排頭兵*

是國內生產裝載機系列產品最全、生產能力最強的企業。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是國家建設

部定點生產預應力錨具的最大生產企業,預應力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到達41%,集科研、

設計、生產以及預應力施工于一體,己獲專利授權180多項。

經過多年的開展,柳州機械制造業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總量和規模,在廣西行業內具有

舉足輕重的地位。2006年全行業80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8.71億元,增長

31.8%,占全區的36.7%,實現利潤總額5.62億元,增長67.5%,占全區的44.6%。柳州是

廣西工程機械、預應力錨具、壓縮機等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

近年內國內主要市場將保持平穩上升。鐵路、公路、水利、水電、新農村等根底設施

建設投入的不斷加大將為我市工程機械、預應力、壓縮機產品的開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從

國際市場看,隨著國際經濟環境的好轉,根底建設工程不斷興起,憑借我市工程機械、預

應力產品性價比優勢,國際市場也將大有可為。

b.主要產品、骨干企業的開展方向

工程機械:以廣西柳工集團為主,抓住今后較長時期內,國際、國內工程機械行業良

好的開展態勢和市場機遇,立足自主創新、自主品牌,主動融入泛北部灣經濟區,完善華

東布局并將產業延伸到渤海灣區域。在現有規模的根底上,充分發揮柳工在人才、技術、

品牌、研發、物流等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實現快速擴張,實現企業的跨越式開展,通

過自主有機增長和并購重組并舉的開展模式把柳工集團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集

團公司,力爭到2010年,進入世界工程機械50強前15名,2020年進入前5名,成為工

程機械行業世界級企業。使柳州在未來十年內將有希望建設成為國內民族品牌工程機械的

策源地。

通過戰略采購、精益制造、卓越質量、兼并收購以及國際化獲取裝載機業務的絕對領

先地位,在穩固裝載機事業的同時帶動其他事業的開展,保證利潤與現金流量的良好運作。

“十一五”期間,重點實施“提升裝載機核心制造能力技術改造''、"數字化柳工創新工程技

術改造”等一批工程,不斷提高工程機械研發、制造能力。力爭2010年輪式裝載機產量到

達4萬臺,2012年到達5萬臺,2015年到達6萬臺。

通過資本運作,進行產業整合?,拓寬業務規模和范圍,實施新產品擴張戰略,重點拓

展推土機、汽車起重機、重型卡車、高空作業車、破碎機等多種新產品,通過豐富產品線、

品牌營銷、深度分銷、質量改善等手段迅速提高銷售收入,擴大市場份額。擬通過國有資

產劃撥、股權收購等方式,并購一批具有產業開展根底的企業,整合其產品資源,完善柳

工產品線,使柳工推土機產量到達行業第二位。力爭到2010年推土機、汽車起重機等新產

品銷售額到達50億元;2012年到達85億元;2015年銷售額120億元。

建筑機械:以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為主,立足預應力行業,樹立預應力行業民族品牌,

加強產學研聯合,聚集一流人才,跟蹤、應用、研究國際預應力前沿技術,成為國內一流、

國際知名的集研發、生產、施工一體的預應力產業基地。重點開展高等級公路、橋梁、鐵

路、水壩、電站、高層建筑等預應力機具、體外索及配套橡膠制品。同時開拓相關邊沿產

業,加強對高強復合材料的研究和生產。

通用機械:依托柳州富達機械、柳州柳二空機械股份、柳州壓縮機總廠,重點開展高

檔次工藝流程用壓縮機,適應大型石化工業工程需求的各種動力用氣體壓縮機,如采用邏

輯控制和微電腦智能控制的大型螺桿壓縮機;煤氣壓縮機、氮氫氣壓縮機、天然氣壓縮機

以及核電站專用壓縮機及船用壓縮機等。

電工電器:主要依托柳州佳力電工集團、柳州特種變壓器,重點開展新型高效節能變

壓器及“H”級浸漬式干式變壓器、GGD電腦整流控制柜、船用發電機、中型高壓電動機、

燃料電池汽車電機。

塑料機械:依托柳州華工百川橡塑科技和柳州柳二空機械股份,開展家用電器、汽車

制造、醫藥等行業需要的專業大中型注塑機、注拉吹中空成型機、熱固性塑料注射成型機、

橡膠機械等注塑產品。

C.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機械行業規劃投資23億元,到2010年,形成年產工程機械6.5萬臺(叉

車1萬臺)、預應力錨具180萬套、壓縮機2萬臺、塑料機械1500臺的生產能力,全行業

工業產值力爭到達200億元。到2015年,形成年產工程機械11萬臺(叉車2萬臺)、預

應力錨具230萬套、壓縮機3萬臺、塑料機械2000臺的生產能力,全行業工業產值力爭到

達430億元。

五個傳統產業的開展

通用化工、制糖工業、造紙工業、建材工業、FI用化工等五個產業是柳州的傳統產業,

對柳州工業經濟的穩定和開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十一五”期乃至“十二五”將按照可

持續開展的要求,穩固提升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結構調整升級為主線、以技術創新系統、

產業鏈系統、信息化系統和高素質人力資源為支撐的五大傳統產業。

通用化工

1.開展方向

在廣西,柳州化學工業的根底較好,技術裝備能力和技術創新都比較強,可依托柳化

的根底,把握廣西區內重大化工工程的上下游建設機遇,重點開展重化工業,努力將化工

產業打造成為柳州乃至廣西工業的又一支柱產業。

開展煤化工:以柳化廳掌握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殼牌粉煤氣化技術為根底,打造華南

地區最大的化工化肥生產基地。

在工程上,(1)做大合成氨,新增30萬噸/年合成氨,最終合成氨總量達100萬噸/

年,滿足氨加工產品的需要“(2)以低本錢氨為原料,新增硝酸40萬噸/年,使總量達100

萬噸/年,有了硝酸,那么可進一步新增硝酸系列產品120噸/年,總量達200萬噸/年。⑶

新增30萬噸/年尿素生產線,滿足廣西農業開展的需要。(4)以低本錢氨為原料,采用先

進的高塔造粒工藝,在柳化、河化和鹿化迅速擴大高濃度復合肥的產能,新增40萬噸/年

高濃度復合肥,以滿足廣西及周邊省份的需求。(5)新建100萬噸/年甲醇裝置,帶動有機

化工的開展。(6)40萬噸/年冰醋酸工程,以滿足廣西及周邊省份對醋酸的需求和對醋酸

下游產品加工的需求。(7)40萬噸/年而甲醛工程,滿足未來許多精細化學品的合成需求。

(8)新增20萬噸/年雙氧水工程,以滿足我區和鄰省紡織、化工和造紙業對雙氧水的需求。

工程實施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100億元,利稅21.6億元。

開展石油化工:抓住欽州建設1000萬噸/年煉油廠的機遇,結合煤化工,開展石油化

工,實現快速開展。

在工程上,(1)50萬噸/年精對苯二甲酸(PTA)。滿足我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PTA的

需要。(2)16萬噸/年MDI工程及其配套18萬噸/年硝基苯和13萬噸/年苯胺一體化聯合

工程。滿足我國每年需要大量進口MDI的需要。

開展鹽化工:立足廣西主要的燒堿市場一鋁業和紙漿業,以鹿寨和百色的氯堿為開展

主線,以引進國外先進的離子膜生產技術為根底,把鹽化工做大做強。

在工程上,(1)60萬噸/年燒堿及60萬噸/年聚氯乙烯。依托廣西市場,面向廣東、

海南。(2)15萬噸/年已二酸和13萬噸/年環氧氯丙烷。提供市場需求和下游產品的需要。

(3)10萬噸/年醋酸乙烯工程。利用柳化醋酸原料,配合欽州1000萬噸/年煉油副產品乙烯

生產,具有原料來源和地域優勢。

工程實施后預計新增銷售收入92.2億元,利稅14.5億元。

開展生物化工:(1)柳化已全面掌握了發酵法生產新興的生物化工產品--透明質酸技

術,并于2006年占領了國外和國內大半市場,目前已有一條10萬噸/年生產線,擬在鹿寨

再建一條20萬噸/年生產線,做世界最大的-透明質酸生產企業。

(2)用發酵法生產有機化工原料--1,3一丙二醇,柳化己試驗生產出合格產品,準備

上半年中試,年底在鹿寨建設提套5000噸/年生產裝置,2009年再建一套2萬噸/年生產

線。

(3)明惠生物公司規劃加大規模化生產,深入拓展整個產業鏈,上游產業方面,培育

f3.5萬畝麻風樹種苗,2007年2月開始進行10萬畝風樹的種植;下游方面,生物柴油

作為戰略性能源的替代物質,形成10萬噸規模的生產設計能力,未來積極參與到國際期貨

市場的競爭中。方案申請各項生物柴油專利,成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企業。

上述工程實施后,預十新增銷售收入65億元,利稅15億元。

輪胎橡膠方面:預計到“十一五”期末,柳州的汽車產量將到達90萬輛,工程機械

到達3.5萬臺,再加上周邊維修市場的需要,對輪胎的需求將是巨大的,估計將到達600

萬條以上。爭取在柳州建設一個大型合成橡膠生產企業和輪胎生產企業,為柳州的汽車、

機械產業配套。上述原料及產品如果實現本地生產,本錢會大幅降低,極大提升我市的化

工和汽車產業的開展。預計到2010年,我市汽車和工程機械輪胎產值約27億元。

其它可能開展的化工產業還有:磷化工、化工涂料、蓄電池和干電池原料、精細化工、

工業炸藥等。爭取自治區規劃將10萬噸/年聚酸多元醇、2萬噸/年乙撐胺、1000噸/年聚

苯硫酸、8萬噸/年甲烷氯化物、4萬噸/年丁晴橡膠等工程確定在柳州實施。

2.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通用化工行業規劃投資50億元,到2010年,預計全行業可形成產值約

100億元。通過上述開展,到2015年,預計全行業可形成產值約330億元。

日用化工

1.開展方向

積極開展日用化工產品,加速對中草藥原料研究開發,開展特色中藥牙膏和中藥化裝

品;加強洗滌原料及助劑的研究開發,開展高效洗滌產品;積極開展香料、香精等日用化

學產品制造。兩面針公司規劃固本立基,有效經營,加快開展,確保市場占有率,成為國

內市場寡頭中的?員;成為中國最大的、應用綠色天然原料的個人及家庭健康用品制造商

和效勞商;成為全國最大的高科技快速消費品原料出匚商之一;成為牙膏民族品牌第一人。

在洗滌產品開展方面,近期適度開展固體洗滌產品,未來轉向以個人護理的液體洗滌產品

為主。在植物藥物產品技術開發能力得到大規模開發后,向洗面奶等高附加值的化裝品業

開展。在衛生紙制品開展方面,仍將以市場容量最大的婦女衛生巾作為產品的開展重點,

積極培育護墊產品,適當開展兒童用品。在產業方面,利用技術壁壘來提高競爭力,推行

兩面針綠色產業戰略(綠色日化產業、綠色健康產業、綠色加工產業)。

2.工程

兩面針公司的現代植物藥、洗滌產品、衛生紙制品等技改工程;充分利用制造能力強

項與戰略合作伙伴構建新的業務板塊,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1)三氯蔗糖工程,今年形成

產業化,銷售以出口為主;12)中性皂(TPO)工程,主要用于高檔日化產品生產,銷售以出

口為主和跨國公司合作,引進先進生產工藝,預計投入5000萬元建成1.5萬噸/年的生產

能力。(3)薄荷種植及深加工/中草藥深加工工程,預計投入2600萬元實施2萬畝的種植,

在08年實現4500萬元的銷售收入,并以植物提取及中間體為技術突破口,開展銀杏黃酮

等一系列植物提取業務。

3.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日用化工行業規劃投資1.5億元。預計到2010年,全行業可形成產值

約15億元;到2015年,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50億元。

建材工業

1.開展方向

抓住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和環北部灣經濟圈的啟動,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

施的良機,加強廣西魚峰水泥股份與國內外有實力的公司(集團)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

組建大型水泥集團;充分發揮行業龍頭作用,整合市場,利用市場機制促使市縣其他中小

水泥企業向其靠攏,“以大帶小”,提高水泥生產集中度和行業競爭力,研發推出適應市

場需求的水泥深加工產品;利用電石渣進行深加工,開發生產輕型建材;以節能降耗為中

心,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和降低污染物排放為目標,延長產業鏈,提高

產品競爭力,實現循環經濟,推動可持續開展。

2.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建材行業規劃投資6億元。預計到2010年,全行業可形成產值約20億

元;到2015年,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40億元。

造紙工業

1.開展方向

依托國家重點開展林紙一體化的政策,充分發揮廣西豐富的木材、竹材資源優勢,實

施“肥一林一竹一漿一化一紙”的循環經濟縱向一體戰略。

柳江紙緊緊圍繞“竹子制漿造紙”主題,利用竹子制漿造紙核心技術和本錢優勢,走

竹漿紙一體化的可持續開展道路。積極尋求與具有雄厚資金實力的企業合作,促進企業生

產規模向大型化、產品品種向多樣化開展,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

國發林紙以馬尾松本色木漿和全漂白商品木漿為主要原料,引進具有國際水平的蒸

煮、堿回收及造紙設備,重點開展年產10萬噸化學本色木漿、生產7萬噸優質牛皮卡紙和

年產10萬噸A級箱板紙,年產3萬噸彩色膠印書刊紙、高檔文化用紙。

2.行業開展目標

“十一五”期造紙行業規劃投資20億元。預計到2010年,全行業可形成產值約20

億元;到2015年,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60億元。

制糖工業

1.開展方向

以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為動力,實現企業規模制

糖和糖的深加工、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三同步開展,農民收入、企業效益、財政收入三同

步增長,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同步提高的目標。大力延長制糖工業產業鏈,探索利用

蔗渣制造燃料乙醇工程產業化的可行性,提高產品附加值。

依托鳳糖生化建成以制糖為主,以食用酒精、紙漿制品、有機生物化肥和甘蔗化工產

品為輔的綜合型、信息化、數字化管理的科技生態型甘蔗加工工業園區。使物料消耗和生

產本錢到達或接近國際產糖大國的水平,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糖業集團。柳興制糖

不斷實施制糖產業鏈的延伸,努力建成國內最大的現代化龍頭企業之一。

2.行業開展目標

制糖行業規劃投資6億元。預計到2010年,全行業可形成產值約35億元;到2015

年,全行業工業產值到達60億元。

新興產業的開展

“十一五”期乃至更長時期,要用開展大產業的思路培植一大批高新技術產品,引進

一批高新技術工程;扶植培育一批高新技術龍頭企業;加快高新技術及高新技術產品對傳

統工業的滲透、應用,延伸產業鏈,形成一批技術含量高、開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產業,

推進全市工業產業結構升級。

有色及新材料產業

1、開展方向

到“十二五”期末,把有色金屬產業培育成我市繼汽車、冶金、機械外的支柱產業,

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強對國際市場的調控力度。適度開展鋅、

鉛,穩固錫、錮、睇,創造條件開展鋁、銅。產品向深加工方向開展,加快結構調整,實

現由原材料生產向高科技領域跨越,重點開展礦產原料、深加工產品和新材料,延伸完善

產業鏈,加快淘汰落后工藝裝備,節能節水和環保,搞好資源和再生資源的綜合利用,實

現我市有色金屬產業持續健康的開展。

產業鏈延伸設想:

(1)錮金屬

2006年全市企業產錮約160噸(含再生鈿60噸),按450萬每噸計,產值約7.2億

元。其中:華錫集團產32.2噸,錮泰公司產25.8噸,立銀公司產7噸,來賓幫得公司產

30噸,英格爾公司產60噸(再生鋼)。

根據柳州市目前錮的儲存量和生產企業的規模與水平,通過測算,到2015年我市錮

產業目標實現工業總產值100億元。其中:生產粗、精、高純鋼100噸,產值9億元;生

產ITO靶材230噸,產值29億元;生產氧化鋼70噸,產值8.8億元;生產無汞鋅粉45噸,

產值3億元;IT0薄膜制品20億元;太陽能電池靶材10億元;太陽能電池10億元;錮化

合物半導體材料8億元;含錮釬料及焊料2.2億元。

重點延伸以下產業鏈:1、粗、精、高純錮產品。以華錫集團、立銀公司、優聯鋅業

公司為主要生產企業。2、IT0靶材產品。以華錫集團、柳州英格爾金屬、詩美特陶制品為

主要生產企業。目前正擬引進H本丸紅和H礦兩家在國際上有名的IT0靶材供給商,聯合

在中國合資辦廠。3、氧化鈿產品。以英格爾公司、立銀公司、詩美特陶制品公司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