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3900字】_第1頁
【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3900字】_第2頁
【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3900字】_第3頁
【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3900字】_第4頁
【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3900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目錄TOC\o"1-3"\h\u29525控股股東連續性質押問題研究的國內外文獻綜述 160721.1股權質押的動因 1211461.2股權質押的經濟后果 2216341.1.1引發代理問題的研究 2304771.1.2帶來控制權轉移風險 258451.1.3對企業業績及價值產生影響 3247551.1.4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 323472.理論基礎 3144612.1控制權理論 3162642.2委托代理理論 4322092.3信號傳遞 420839參考文獻 51.1股權質押的動因1.1.1實現直接融資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最直接的目的在于進行快速融資。當大股東面臨資金鏈緊張并且融資能力有限時,股權質押不僅能夠幫助股東快速且便捷的融資,還能夠保留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鄭國堅(2014)等研究表明,一旦大股東進行了股權質押,很大程度上就能夠反映出他們正在面臨著財務約束,因此籌集資金以緩解財務約束可視為控股股東進行股權質押的主要動因之一。高蘭芳(2002)認為股權質押的動因有三種,分別為投資、投機以及現金增資。董監事質押股權不僅能夠實現增資,并且買進其他公司股票,從而使投資風險得到一定程度的分散。艾大力、王斌(2012)指出,通過利用股權質押融資,股東能夠實現資產從“靜態”到“動態”的轉化,通過杠桿增加資本的靈活性,提升財務資源的可用性,即實現將“經濟存量”轉換為“經濟能量”。1.1.1進行利益侵占李永偉(2007)研究發現公司往往需要付出較多的資金開展收購活動,而為了提高流動性回籠部分資金,大股東就會選擇股權質押這一手段。而這一現象帶來的后果就是,控股股東掏空上市公司的程度變得愈發嚴重,不僅有損企業價值,還會給企業業績帶來負面影響。蔣朏(2020)等通過實證研究發現控股股股東質押更多時,公司更容易發生高溢價并購行為,因此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行為與高溢價并購的結合可能成為控股股東套現的一種手段。李旎、鄭國堅(2015)認為控股股東的外部融資行為可以通過其股權質押行為進行監測,發現為了更好的進行外部融資,控股股東往往會進行市值管理。戴娟萍(2011)等指出大股東會通過實施“隧道行為”來侵占中小股東利益、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具體手段包括股權質押。并且股權質押最后的首場通常是大股東以無力還款為由,抵押企業的控制權給債券人,從而使得企業陷入財務困境或者破產風險。1.2股權質押的經濟后果1.1.1引發代理問題的研究Yeh等(2003)基于股價下降時的補質要求的研究角度,認為此時控股股東可能會以不合理的方式使用公司的資源來維護其控制權,加劇代理問題,降低公司價值。郝項超,梁琪(2009)基于委托代理理論分析指出,公司的價值與股權質押的比例呈反向變化的關系。例如,控股股東可能違反誠信和道德行為等公司治理原則,利用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抽走更多的錢,從而危害到中小股東的利益。侯婧(2018)等指出股權質押比例越高,企業控制權和現金流權的分離程度越高。除此之外,該行為還會導致公司的控制權杠桿上升,這也說明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加重了其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侵占,即當公司治理的內部監管機制薄弱時,企業投資現金流對于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比例的變化更為敏感。此外,非國有企業的控股股東股權質押對侵占中小股東利益的影響比國有企業更大。1.1.2帶來控制權轉移風險張曉慶等(2022)通過實證分析2011—2019年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情況,指出當控制權被轉移的幾率很高時,控股股東會增加其在廣告方面的支出,以降低控制權被轉移的風險。章衛平(2021)剖析了民營企業如何在股權質押的背景下實現控制權的轉移,發現控股股東利用了股權質押這一手段,滿足了企業的融資需求,最終實現了套現離場以及控制權轉移,給企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但是對于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是否一定會帶來控制權轉移的風險,學者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王斌等(2013)結合大股東性質及相關制度背景分析得出民營企業更有可能遇到融資困難的問題,更有可能依靠股票質押作為籌集資金的手段。并且為了避免所有權的改變,與國有大股東相比,民營企業的大股東將有更多的動機來改善上市企業的業績。此外,謝德仁(2016)等認為進行了股權質押的控股股東不會選擇提高經營業績,而是更可能利用盈余管理和其他信息披露操縱的手段來降低股崩盤風險,規避股價崩盤造成的制權轉移的風險。1.1.3對企業業績及價值產生影響曹海敏,張曉茜(2021)基于企業生命周期的視角,發現控股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對公司業績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盡管股東股權質押的水平在企業的成長期是最高的,但企業處于成長期的這一因素也能夠減少這一行為對公司業績的負面影響。夏一丹(2019)等指出,大股東的股權質押行為會對企業業績產生負面影響,經營狀況越差負面影響越深。不過,學者對這一現象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部分研究者也持有股權質押可能會提升公司的價值的看法。桑銀銀(2017)指出短期內隨著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比例的升高,公司業績會變好,企業價值隨之提升;而在長期看來兩者成負相關關系。夏婷等(2018)則研究了股權質押對公司價值影響的路徑,發現質押規模和比例的會直接對公司價值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并在正負相互作用下總的效用為正,即提高公司價值。王斌和宋春霞(2015)指出,是可以將質權方當作外部治理方來看但,能夠降低公司對會計利潤操控的可能性,因而有助于提升公司價值。1.1.4對企業創新投入的影響李常青等(2018)指出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行為會對企業的創新投入產生負面影響,當且僅當股權質押比率高至平倉線的時候,這一負面影響才會生效。李姝(2020)等研究了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發現大股東股權質押期間,企業創新受到顯著抑制,并且這一現象在非國有企業上比國有企業更為顯著。謝德仁(2017)等認為控股股東股權質押的企業喜歡將開發指出資本化進行盈余管理,以此彰顯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2.理論基礎2.1控制權理論控制權理論聚焦于控制權與資本結構之間的關系。目前現有研究表明控股股東對上市公司的控制權往往會催生出兩種截然相反的結果。第一種為正面的激勵效應,這種觀點認為控股股東為了更高的業績收益而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第二種是負面的的效應,會催生控股股東的利益侵占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可以通過使用其掌握的公司的控制權和內幕信息,侵犯公司乃至中小股東的權益。2.2委托代理理論在Jensen和Meckling(1976)發表了他們的觀點之后委托代理理論引起人們的重視。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公司的控制或管理者有降低公司市值的動力,這種理論隨后發展至契約成本理論。而代理沖突是普遍存在于企業之間的,主要表現為:經理與與股東、債權人與股東、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沖突。現代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導致了這一問題產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利益發生沖突。第二種類型的問題是公司的大股東會利用其對公司的控制來獲取個人的利益,從而使公司的小股東和大股東產生利益沖突。第二種類型的委托代理問題產生的理由如下:在市場化進程中,股權結構集中化成為公司治理發展的新方向,而在這種情況下,公司的管理、經營的方方面面事項都是由大股東決定的,在這個過程中經理人的角色也被削弱了。此時,中小股東往往缺乏話語權,很難利用自己的實力來制衡大股東,因此控股股東為了個人私利而選擇侵害中小股東利益行為的發生就顯得非常常見。本論文所討論的是第二種委托代理問題。2.3信號傳遞信號理論由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Spence提出,后來在企業管理中得到了普遍應用,用以說明企業是怎樣利用信號傳遞的方式來減少信息的優勢與弱勢者之間的非對等性,這就是指企業如何將關于組織特性的積極而難以觀測的信息傳達給外部世界,來減少信息的非對等性產生的不利影響。在現代公司治理中,信號傳遞理論更多地關注于公司管理層對外公布的資訊是否屬實、是否有欺騙等行為。從信號傳導的角度來看,大股東若把股票抵押作為公司日常運作或補充營運資本的一種方式,則會被外界視為是大股東對公司的支持,表達對企業長期發展的樂觀態度。但是,如果大股東將高比例的股權質押用于補充質押或者是為關聯方提供擔保,外界則更可能會認為大股東存在融資約束問題,此時股東的質押行為會向外界發出負面信號,引起市場的負面情緒,投資者可能會減持,從而導致公司的股價進一步下跌。參考文獻[1]艾大力,王斌.論大股東股權質押與上市公司財務:影響機理與市場反應[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04):72-76.DOI:10.16299/j.1009-6116.2012.04.014.[2]高蘭芬.董監事股權質押之代理問題對會計資訊與公司績效之影響[R].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2002.[3]李永偉,李若山.上市公司股權質押下的“隧道挖掘”——明星電力資金黑洞案例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7(02):39-42.[4]蔣朏,毛曉怡,易陽.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高溢價并購[J].財務究,2020(01):91-102.DOI:10.14115/ki.10-1242/f.2020.01.009.[5]曹海敏,張曉茜.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公司業績關系研究——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J].會計之友,2021(20):56-62.[6]王斌,蔡安輝,馮洋.大股東股權質押、控制權轉移風險與公司業績[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07):1762-1773.[7]謝德仁,鄭登津,崔宸瑜.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是潛在的“地雷”嗎?——基于股價崩盤風險視角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6(05):128-140+188.DOI:10.19744/ki.11-1235/f.2016.05.011.[8]郝項超,梁琪.最終控制人股權質押損害公司價值么?[J].會計研究,2009(07):57-63+96.[9]張曉慶,馬連福,高塬.控股股東股權質押、控制權轉移風險與廣告投入[J/OL].經濟管理:1-19[2022-03-15].DOI:10.19616/ki.bmj.2022.01.008.[10]章衛平.民營企業控制權轉移風險案例分析——基于股權質押角度[J].經濟師,2021(08):290+292.[11]李旎,鄭國堅.市值管理動機下的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融資與利益侵占[J].會計研究,2015(05):42-49+94.[12]戴娟萍,劉江鎮.大股東控制下的“隧道行為”探析[J].商業會計,2011(33):41-43.[13]李姝,翟士運,孫蘭蘭,古樸.大股東融資方式影響了企業創新嗎?——基于股權質押的視角[J].管理評論,2020,32(10):120-134.DOI:10.14120/11-5057/f.2020.10.010.[14]侯婧,朱蓮美.控股股東股權質押與公司非效率投資行為[J].財會月刊,2018(18):81-89.DOI:10.19641/ki.42-1290/f.2018.18.011.[15]夏一丹,肖思瑤,夏云峰.大股東股權質押影響了公司業績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