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1頁
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2頁
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3頁
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4頁
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無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屆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三)語文試題

一、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文藝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

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痛的呻吟、無魂的驅殼。"這個重要

論斷,既具有深邃的理論意義,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每一個文藝工作者深思。

從起源上看,人民才是文藝的真正創造者。文字是文學的載體,而文字正是勞動者的發明。

造字的方法最初就是象形、會意。史官出于記事的需要,招?民間的文字采集起來,以代替之前

的“結繩而治”,文字開始被專門化。至于文學家用文字來寫“佳句",完全是坐享其成。

當然,也存在不依賴文字的文學和不識字的作家。魯迅說過:“原始人,原是連話也不會說

的,為了共同勞作,必須發表意見,才漸漸地練出復雜的聲音來,假如那時大家抬木頭,都覺

得吃力了,卻想不到發表,其中一個叫道‘杭育杭育’,那么,這就是創作:大家也要你.服,

應用的,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記號留存了下來,這就是文學;他當然就是作家,也是文

學家,是,杭有杭有派,o"《詩經》里的很多詩作原都是無名氏的創作,經文人采錄和澗色

后,留傳下來的。

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這是對文藝創作方法的高度概括。人民是文藝的創造者,不僅是指人民是狹義的作家、畫家、

表演藝術家。更是指人民及其實踐活動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中外文藝創作實踐表明。一切

優秀的文藝作品都來自人民群眾生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而不可能是關在象牙塔里閉門造

車的產物。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并非其作為作家的“創作”成果,而是其深入農村的

“副產品"。抗戰勝利后,丁玲主動請緩,先后赴河北懷來、涿鹿農村深入生活。在這個過程

中,她感受到「大衣氏對土地的渴望,領略了農民的淳樸、熱情,積累了大量生動的素材,井

產生了寫作一部小說的沖動。當丁玲從涿鹿縣離開時,一幅當時中國農村的壯麗圖景在她的腦

海中清晰地浮現出來。在后來的寫作過程中,丁玲又數次參加深入農村的活動,以檢驗自己的

構思是否妥當,判斷是否準確,人物刻畫是否真實。

古今中外,有名目繁多的文藝評判機制。表而上看,充當“審判員”的往往是專家學者和學

術機構,但歷史證明,只有經得起人民評判的作品,才能夠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考臉,成為經

典作品。杜甫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但他生前并沒有獲得應有的評價。杜甫42歲

時,殷燔編纂的《河岳英靈集》出版,共收錄24位唐代詩人的234首詩,沒有杜甫的一首詩。

杜甫去世九年以后,高仲氏編幕的《中興間氣集》,依然沒有收錄杜甫的任何一首詩歌。直到中

唐時,杜甫才引起詩壇有限的注意。毫無疑問,是貫穿于以“三吏""三別"為代表的,詩史"

之作中的人民性思想,最終為杜甫森得“詩圣”的地位。

人民文藝觀既是一種嶄新的文學實踐,也是一種嶄新的文化和政治實踐。當代中國作家藝術

家需要虛心拜人民為師,沉潛到生活深處,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

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始終把人民的冷暖與幸福放在心

上,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筆端,創造屬于新時代的華彩篇章。

(摘編自李茂增《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

【小題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字是人民創造出的,作家用文字進行創作,是無視人民創造成果的表現。

B.《詩經》中有很多無名氏的創作,可見,中國古代較旦時期還沒有文人創作。

C.作家深入農村生活,與農民交朋友,積累大量的素材,就能寫出偉大的作品。

D.那些經得起時間以及歷史的考驗、經得起人民評判的文學作品才是好作品。

【小題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人民性的科學論斷置于苜段,有統攝全篇的作用。

B.文章主體部分從文藝創造者、創作源泉、評判者的角度論述文藝的人民性。

C.文章以魯迅、丁玲和杜甫的創作實踐為典型事例,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D.文章末段闡明了當代中國作家、藝術家要擔當起深入人民、表現人民等責任。

【小題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藝創作是缺乏人民性的,而文藝創作一旦脫離了人民,其

作品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B.人民及人民的實踐活動是一切文學藝術的源泉,作家、藝術家只有秉承這種理念,才能創

作出偉大的作品。

C.杜甫之所以沒有被歷史埋沒反而嬴得“詩圣”的地位,是因為他在作品中貫穿著人民性思

想,這是關鍵之所在。

D.人民的口碑代表作品的質量,因此,那些名目繁多的文藝評判機制、專家學者和學術機

構也就失去了權威性。

二、現代文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不久前,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和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

院長朱永新在直播平臺上展開了一場關于未來教育的對話。在對話中,他們認為,疫情已經成

為教育變革的加逑爵,赦育正以看得見的變化走向未來。

俞敏洪:大約在20年前,朱老師就開始推廣不同于應試教育的中國新教育實臉。很想知道

是什么促使您搞新教育實&的?

朱永新:我在蘇州當副擊長的時候分管教育,當時我就考慮怎樣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新教

育實險是源于想探索一條教育改革的道路。2000年,我寫了《我的教育理想》這本書,把我心

中美好的教育愿景描繪出耒。我當時提出的教育理想,很多人都認為那是夢想,不可能實現。

于是我就從一個學校開始做新教育實驗,現在全國已經有5200多所學校參與進來。

俞敏洪:新教育實驗的目標是什么?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的核心價值就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現在孩子們學得很苦,其實教育

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應該把幸福還給學生。所以新教育實驗提出,應該從學生的學習開

始,包括讓他的整個人生都要有一種幸福感。

俞敬洪:怎么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有幸福感呢?

朱永新: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假設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要學一樣的課程,要達到一樣的目

標,然后用一樣的標準來評價。這樣的教育理念顯然有問題,因為人本來是不一樣的。

用一個標準、一種模式去要求所有學生,會不斷挫傷很多學生的自信心,破壞他們內在的成

長力量,也會使絕大部分學生失去自我的發展空間。因此,我們在設計新教育的理想目標和課

程的時候,會大幅度降低學校學習的難度,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掌握那么多、那么深、那

么難的知識。新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最好的自己。

俞敏洪:您在《未來學校》一書中提出,未來教有要以學習中心為核心,而不再以學校為核

心,不再把學生塞進學校這種統一的教育體系中。您描繪的未來學校,是希望走出一條中國教

育的新路嗎?

朱永新:我堅信,在未及,所謂的學校終將消亡。因為學校是大工業時代的產物,學校的整

體設計就是一個標準化的生產模式。

我提出的學習中心就不一樣,各種各樣的教育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習中心來解決。比如擇校問

題,因為你可以在不同的學習中心里學習,所以你不需要擇校。未來的學習中心是“課程為

王”,你在哪里學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學什么課程。

俞敏洪:法國有一所著名的廚師學院叫藍帶學院。很多法國人寧可不上大學,也要去那個學

院學習。經過藍帶學院培養出來的畢業生不僅收入高,而且還受人尊敬。未來的學習中心,是

不是也像藍帶學院一樣?

朱永新:我在《未來學校》這本書里專門提到,未來會進入一個“能者為師”的時代。什么

叫“能者為師”?也就是社會上最優秀的精英群體來當教師,就像藍帶學院一樣,它是由這個

領域頂尖的廚師來當教師。在未來的學習中心體系中,需要建立一個大的教育資源平臺,通過

政府購買服分的方式,把優秀的課程無償提供給所有的學生學習。總而下之,木來的社會一定

是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更加重視真才實學的社會。

(摘編目徐落《未來的教育,究竟會怎理》)

【小題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于為何在中國推廣新教育實驗的問題,朱永新表示自己擔任過主管教育的領導職務,

對辦讓人民滿意的教育有所考慮,試圖探索教育改革。

B.被問到如何讓孩子在學習中獲得幸福感時,朱永新分析了當下教育用一個標準評價學生的

弊端,明確指出新教育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

C.面對“未來學校”是否意在探索中國教育新路的提問,朱永新以擇校為例明確了“未來學

校”與現在學校的區別,堅信未來教育將以“課程為王”。

D.關于未來“學習中心”是否與藍帶學院一樣的問題,朱永新表示未來“學習中心”將匯

聚最優秀的教師,這些教師會直接將優秀課程提供給學生。

【小題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俞敏洪與朱永新并非面對面進行訪談,而是利用直播平臺進行對話,他們對新冠疫情客

觀上促使了教育變革及帶來的顯著成果達成共識。

B.俞敏洪作為對話的一方和教育界知名人士,關心朱永新的“新教育實驗”,對朱永新的教

育專著《未來學校》和外國教育有?定的了解。

C.朱永新作為對話的另一方和教育專家,既有“新教育實驗”的理論研究,又有使眾多學校

參與的實踐,以期探索與當下學校教育不同的教育模式。

D.盡管朱永新的“未來學校”尚帶有較強的理想色彩,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理念的更

新以及網絡平臺的完善,"未來學校"模式將有望實現。

【小題3]在后三個環節的對話中,俞敏洪的提問方式分別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材料簡要分

析。

三、現代文閱讀(文學類閱讀)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F列小題。

最喜荔枝紅

蔣子龍

2020年是荔枝的“大年”。

何見其“大”?疊上廣東省廣州市蘿崗區的牛首山頂,俯瞰滿山遍野的荔枝林,一片片翠綠、

濃綠,擠成一團團詫實的綠疙瘩。無涯無際的綠海中,浮蕩著密密麻麻的珍珠般的紅包戮粒,

恰似“朱彈星九豕日光"——這就是已經成熟的名為“桂味"的荔枝。

然而,漫步荔枝林,卻是另一種景象。荔枝林深處,并非像在高空鳥瞰那樣密不透風。荔枝

累累垂掛,一層一層,拉開了荔樹的枝葉,使荔枝林里陽光縷縷,清風徐徐。清澈的山澗水,

自上而下,迂回曲折,時緩時急,給荔枝林增添了一種清涼的韻致。采摘荔枝的人,將保險繩

系在較結實的樹枝上,然后爬上荔樹頂端,在晃晃悠悠的樹梢上,將一掛掛結滿荔枝的小枝剪

下來,裝進掛在樹上的竹筐,然后一筐筐地用繩子吊下去。從采剪到裝筐、裝箱、裝車,無不

小心翼翼。成熟季節,外地的大客戶,每天單是從蘿崗,就要買走七八萬斤荔枝。

任何水果都有人貪吃,行人不愛吃,卻很少聽說有人不變吃荔枝。但是,天下人都道荔枝好,

卻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荔枝?

荔枝首先是歷史之果。廣州市建城兩千年,荔枝的栽培歷史也是兩千多年,蘿峰寺至今還生

長著一株一千三百年的古荔樹,大多數年份還能碩果累累。《后漢書》中說,舊南海破荔枝,

“十里一道,五里一喉”,路途險阻,前赴后繼。漢武布不想這么麻煩,干脆在長安修建了

“扶荔宮”,將一百株荔枝樹移栽至皇宮庭院,可惜最終一株也沒有成活。

后來的唐玄宗、楊貴妃伐荔枝的聲名大振,“年年驛使走紅塵,貢入胸宮色尚新”。據傳是

身為廣東高州人的高力士,向唐玄宗和楊貴妃推薦了這種他家鄉的特產。荔枝在古代是貢品,

大臣們也不一定能吃上。廣東人張九齡,身為唐朝開元名相,一邊吟誦"海上生明月,天涯共

此時”,一邊寫《荔枝賦》聊以解饞:“百果之中無一可比。"

“荔枝”的名字就是詩。其品種很多,如"水晶丸",俗稱"糯米板”,名字來自宋朝楊萬

里的“甘露落來鳴子大,晚風凍作水晶團”;再如“十八娘""宋家香",名字來自清朝顧貞

現的“碧桃爭比得,鴿頂賣珠液。好在宋家杳,剛逢十八娘”:還有桂花杳味畿郁的“桂味”,

肉質滑軟、清甜多汁的“秀玉”,成熟后紅紫相間、縫合處一條綠線直貫到底的名貴品種“掛

綠”,果皮鮮紅、果肩隆起、果肉厚實的“雙肩朱砂紅”……

嶺南民諺;“天下荔枝在廣東。廣東珍品在蘿崗。”被譽為荔枝中“三寶"的"水晶

丸”“桂味”“掛綠”,以及被尊稱為“荔枝皇后”的"水西碧玉",皆在蘿崗。

這里有一座荔枝山,還有一個“果村鄉”——可見當地對荔枝的看重。村委會和鄉政府都全

力為栽種荔枝服務。有的村子,是一個巨大的圓圈,圓圓中間是茂密的荔枝園,這叫“人跟著

荔枝走”,為守護荔枝而建房居住,從而形成村落。還有的村子,是“荔枝跟著人走",如建

于明代的水西村,四周都是荔枝林,計有一千五百余畝,光是古荔樹就有一萬兩千多棵。自古

以來,村里人就與荔枝相俅為命,數百年的荔枝樹至今不改其味,甚至果實的味道越來越甘醇,

真是福蔭后人。

走進這樣的地方,就像進入荔枝的博覽園,或者說是進入荔枝的原始森林。蘿崗有百年以上

的荔枝林三萬多畝,其中半數以上的樹齡在三百年以上,樹齡五百年以上的有二十七株,這些

經歷了數百年風雨的古荔樹,至今仍碩果累累,皆屬于"紅殼大果品系",肉厚核細,即使在

嶺南也較為罕見。

荔枝的神奇還不止這些。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說,荔果離枝之后,其變甚速,“一日而

色變,二日而杳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杳味盡去矣”。所以采摘荔枝時不是直接摘果,

而是連帶著樹枝一同剪下,果不離枝,以保其鮮。荔枝的衣熟也不是漸漸變紅,而是一夜寐紅。

這可能也是荔枝之所以格外珍貴的一個原因。

植物學家蒲墊龍曾說:"古荔樹是嶺南至寶,傾家蕩產也要保護好。"現在,古荔樹不僅保

護得很好,而且徑直成為當地人的搖錢樹。當代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發達,文化之果荔枝已變

成“金果”,含金量極高。蘿崗又獲得了“國際無公害產地認證”,每到荔枝成熟期,采購者

從四面八方蜂擁而至,每年外銷荔枝可達數千萬斤,進賬也以數千萬元計。

如今的荔枝既是珍品佳果,又是大眾鮮果;既高級,又普通,說是“人見人愛”。

【小題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標題"最喜荔枝紅”,既表現了荔枝最突出的特點,又表達了作者對荔枝由衷的喜

愛之情;結構上,還起到統攝全文的作用。

B.文章寫開元名相張九齡在一天中吟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同時,創作《荔枝

賦》,側面表現荔枝既名貴又普通的特點。

C.文章用大量筆墨寫蘿崗荔枝,具有以點帶面的效果,作者不必把嶺南的荔枝都詳盡鋪陳,

讀者也可窺蘿崗"一斑”而見嶺南“全豹”了。

D.文章引用很多關于荔枝的文獻資料和詩句,融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既讓讀者了解了

荔枝的歷史內涵,又豐富了文章內容。

【小題2】文章寫了荔枝的哪幾個側面?請結合作品具體分析。

【小題3】文章總體上是如何圍繞“荔枝”布局謀篇的?請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四、文言文閱讀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的操,字孟德。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

業,梁國橋玄、南陽何蹶弁焉。玄謂太祖日:“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

其在君乎!”卓廢帝為弘農王而立獻帝,京都大亂。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至陳留,散

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建安元年冬十月,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

"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軍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

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七年春正月,公軍譙,全日:"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舊土人民,

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使吾凄愴傷懷。其舉義兵已來,將士絕無后者,求其親或

以后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

后何恨哉!”十三年春正月,公還鄴,作玄武池以肄舟師。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

征備,至巴丘,遣張真救合肥。權聞亮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于是大疫,吏士

多死者,乃引軍還。各遂有荊州、江南諸郡。十五年春,下令日:“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

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閶巷,之幸相遇戰?上之人不求之耳。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酒,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二十

一年春二月,公還鄴。三月古算,公親耕書手。夏五月,天子進公爵為魏王,命王女為公

主,食療濟等。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

時服無藏金玉珍寶謚日武王。

(節選自《三國志?魏書?武帝汜》)

【小題I]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

金玉珍寶/

B.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

金玉珍寶/

C.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卜六/遺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以時服/無藏

金玉珍寶/

D.庚子/王崩于洛陽/年六十六/遺令日/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畢/皆除服斂似時服/無藏

金玉珍寶/

【小題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諱,依照古代避諱禮法,若提及已故皇帝或尊長不得不稱名字時,須加“諱”字。

B.壬寅,古代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用以紀年、紀月和紀口,文中是指壬寅年。

C.籍田,古代天子、諸饌征用民力耕種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諸侯到籍田親耕。

D.湯沐邑,周制,諸侯朝見天子時,天子在王畿內賜其封邑,供其膳宿和齋戒沐浴。

【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曹操遭逢動蕩,立志平亂。董卓廢IH帝而立新帝,致使京城大亂,曹操于是改變姓名,

偷偷回到故鄉,拿出家產,組織義兵,起事討伐董卓。

B.曹操目光遠大,不謀一時。程昱認為劉備野心勃勃,勸曹操盡早將其除掉,曹操則認為當

時正是招納英雄豪杰之時,殺掉劉備會失去天下人心。

C.曹操厭惡戰亂,憐憫將士。他在譙駐軍時說,自己對戰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表示痛心,對

那些斷絕后代的將士,提出諸多安慰他們的有效辦法。

D.曹操求賢若渴,下令薦才。他于建安十五年春頒布招賢令,強調了人才在治國安邦中的

重要作用,讓身邊謀士臣僚等去發現人才、任用人才。

【小題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2)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魂而有靈,吾百年之后何恨哉!

五、詩歌鑒賞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列小題.

依韻和提刑太博嘉雪(節選)

范仲淹

昨宵天意聚回復,繁陰一布飄寒英。

裁成片片盡六出,化工造物何其新。

散亂狂飛若倚勢,徘徊輟異如今情。

千門競掃明月色,萬木都拆寒梅英。

天上風流忽爾在,人間險阻無不平。

【小題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始兩句主要交代下雪的時間和情景,“天意”二字暗含著詩人強烈的盼雪心理。

B.“六出”指四面八方.意為雪下得廣;“何其精"是贊美雪花的形態非常精致有型。

C.五、六兩句運用擬人手法,描寫出雪花隨著風勢大小時而狂飛、時而緩舞的狀態。

D.“人間險阻無不平"既寫出人世間被雪覆蓋的平坦狀況,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

【小題2】請賞析"千門競掃明月色,萬木都拆寒梅英"兩句的藝術特色。

六、情景默寫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勸學》中,","兩句以黑線和磨刀石為喻,形象地說明了學

習可以提升完善自我的道理。

(2)“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米”,這副對聯與韓愈《馬說》中",

"兩句話的意思是一樣的。

(3)蘇軾《念奴嬌赤壁懷白》中“,"兩句,寫出了“人杰地靈”的特點,

讓人不由聯想到錦繡山河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人才、英雄。

七、語言文字運用I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黨的號令”如定海神針,讓軍隊:"為了人民"似沖鋒號角,催雄師O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人民解放軍始終高舉黨的旗幟,肩負人民的重托,無論

是在保家衛國的戰場、衛國戍邊的陣地,(),這支“迷彩綠”的隊伍始終踐行“聽黨話、跟黨

走”的,始終秉持“愛人民、得人心”的赤子情懷,因而獲得了的內在驅力,

同時也掌握了攻無不克的制勝法寶。

看往昔,從神州陸沉、九原板蕩而來;望前路,向中華崛起、民族復興而去。新時代的“迷

彩綠",只有堅持聽黨指揮的軍魂永不變,服務人民的宗旨永不變,才會有最堅強的意志、最

堅韌的行進,才能夠筑牢立軍之根本、踏平強軍之大道,描繪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壯美軍章,實

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力量。

【小題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部恰當的一項是()

A.穩如泰山乘勝追擊忠心耿耿綿綿不絕

B.穩如泰山所向披靡忠心耿耿源源不絕

C.堅如磐石所向披靡赤膽忠心源源不絕

D.堅如磬石乘勝追擊赤膽忠心綿綿不絕

【小題2】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還是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疫情、抗洪搶險的第一線

B.或者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疫情、抗洪搶險的第一線

C.還是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疫情、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奮戰

D.或者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抗擊疫情、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奮戰

【小題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描繪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壯美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力量。

B.續寫無愧于對黨和人民的壯美篇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力量。

C.續寫無愧于黨和人民的壯美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力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