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世界現代史五大主題知識復習梳理匯編(精華版)第一主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西方世界一、通過巴黎和會建立凡爾賽體系1、巴黎和會召開的時間、地點、中心議題:1919年,巴黎凡爾賽宮,處置戰敗的德國。2、《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如何損害中國利益?(1)《和約》規定,法國收回阿爾斯和洛林;德國承認波蘭、奧地利、捷克的獨立;德國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瓜分;德國支付巨額戰爭賠款。(2)《凡爾賽和約》把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利全部轉交給日本。在中國引起了五四運動。3、巴黎和會的性質:戰勝國列強的分贓會議,(滿足分贓的條件:既是戰勝國,又是列強)4、操縱巴黎和會的國家:英、法、美(英法美操縱和會,忽視中小國家的要求)5、凡爾賽體系的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戰后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凡爾賽體系包含了《凡爾賽和約》在內的一系列條約。總稱凡爾賽體系。二、華盛頓會議建立華盛頓體系1、華盛頓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中心議題:1921-1922、美國華盛頓。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問題。2、華盛頓會議召開前,日本與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發生嚴重沖突。3、《九國公約》簽訂的時間、主要內容、對于中國的有何影響:(1)1922年2月6日,公約名義上尊重中國的獨立和領土完整,但同時宣稱在中國實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2)《九國公約》實質上保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共同控制,使中國重新回到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4、美國是華盛頓會議上占主導地位,是華盛頓會議的最大獲利者。5、華盛頓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戰后在遠東、太平洋地區的統治新秩序。6、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起戰后國際關系的新秩序,它實質是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體系。三、羅斯福新政1、1929年經濟危機最先在哪個國家爆發?有什么特點?哪兩個國家受到打擊最沉重?(1)1929年10月,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并迅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2)這場經濟危機具有持續時間特別長、波及范圍特別廣、破壞力特別大的特點。(3)美國和德國遭受經濟危機的打擊最為沉重。2、美國為了克服經濟危機采取了些措施?最主要措施是什么?答:1933年,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為克服經濟危機,實施新政,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主要措施有(1)大力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2)實施產業復興法,大力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就業。(3)縮減農業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由政府以優惠貸款補償農民。最主要的反危機措施是實施工業復興法。3、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什么?新政有何歷史意義?答:(1)羅斯福新政的突出特征是: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2)通過實施新政,美國經濟擺脫危機并逐步恢復。新政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提供了范例。但是它并不能從根本上化解資本主義社會的根本矛盾,無法使美國避免新的危機。四、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1、意大利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國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使意大利受到沉重打擊,國內戰局動蕩,經濟困難,意大利法西斯勢力膨脹,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發動政變,建立法西斯政權。2、希特勒在德國建立法西斯統治(1)1929年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德國,以希特勒為核心的納粹黨勢力趁機發展壯大,成為議會第一大黨。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后來他集總理、總統、最高軍事統帥于一身,自稱“國家元首”。(2)德國法西斯統治的罪行:制造“國會縱火案”,陰謀迫害共產黨人。剝奪人民自由權,大肆迫害猶太人。(3)納粹黨國家變成軍營,國民經濟軍事化,工業生產納入備戰軌道,德國成為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3、日本建立法西斯統治(1)1929年經濟危機也使日本遭到重創,統治集團希望從對外戰爭中尋找出路,以軍部為核心的法西斯勢力不斷膨脹。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在中國東北推行殖民統治。(2)1936年3月,在軍部支持下的廣田弘毅內閣,加緊推行軍事法西斯專政。日本很快成為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4、德意日結成法西斯軸心國集團德意日形成法西斯統治的比較表法西斯國家德國意大利日本重要因素1929年經濟危機的打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打擊1929年經濟危機的打擊法西斯力量納粹黨法西斯黨軍部法西斯頭目希特勒墨索里尼法西斯形成1933年1922年1936年戰爭策源地歐洲戰爭策源地亞洲戰爭策源地第二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一、慕尼黑會議1、面對德國的侵略擴張,英國和法國采取了什么政策?采取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1)英法面對德國的侵略擴張采取了縱容、姑息的綏靖政策。(2)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同時誘使德國進攻蘇聯,禍水東引。2、慕尼黑會議召開的時間、與會國及代表1938年9月,英(張伯倫)、法(達拉第)、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3、《慕尼黑協定》的主要內容、對世界局勢有何影響?(1)英法強迫捷克斯洛伐克把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2)《慕尼黑協定》把綏靖政策推向頂點。綏靖政策助長德國侵略的野心,加速了二戰的爆發。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二戰爆發的時間和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2、當德國進攻波蘭時,英法對德國宣而不戰,坐等波蘭滅亡,繼續誘使德國進攻蘇聯。3、1940年6月,德國占領法國,法國淪陷后,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運動”,堅持對德斗爭。4、1940年8月,德國對英國進行空中突襲,企圖使英國屈服,“不列顛之戰”爆發。丘吉爾領導英國空軍堅決抵抗德國的入侵,挫敗了德國的企圖。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擴大1、蘇德戰爭爆發:1941年6月22日,德國向蘇聯發動突然進攻,蘇德戰爭爆發。2、莫斯科戰役的經過和意義:(1)1941年10月初,德軍進攻蘇聯首都莫斯科,蘇軍經過40多天作戰,消滅德軍50余萬。(2)莫斯科戰役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二戰開始以來,德軍遭受到第一次沉重打擊。3、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經過和影響:(1)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夏威夷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2)珍珠港事件發生后,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德意日法西斯的瘋狂進逼,迫使世界反法西斯國家走向聯合。2、《聯合國家宣言》內容、簽署的時間、主要國家:1942年,英、美、中、蘇等26國在華盛頓簽訂《聯合國家宣言》,各國保證團結一致,徹底打敗法西斯軸心國及追隨者。3、意義:《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對打敗法西斯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五、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斯大林格勒戰役的經過和意義:(1)1942年7月,德國集中150萬兵力進攻蘇聯重要城市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殲滅30多萬德軍。(2)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迫使德國停止了戰略進攻,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重要轉折點。2、諾曼底登陸的經過和意義:(1)1944年6月6日,100萬美英盟軍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半島成功登陸。(2)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了打擊德國的歐洲第二戰場,對德國形成東西夾擊,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3、柏林戰役1945年4-5月,盟軍對柏林的德軍進行東西夾擊,迫使德國無條件投降。4、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5、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軍遞交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四次重要會議會議名稱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時間地點1943年冬開羅1943冬德黑蘭1945年2月雅爾塔與會國美、英、中美、英、蘇美、英、蘇與會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會議內容發表《開羅宣言》,聲明堅持對日作戰,日本侵占中國的東北、臺灣、澎湖列島必須歸還給中國。決定1944年5月1日前,開辟歐洲第二戰場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戰后德國由盟軍分區占領,實行德國民主化,戰后成立聯合國。在歐洲戰爭結束三個月后蘇聯有條件地對日作戰。意義加強盟國之間的合作,加速法西斯滅亡。奠定了戰后世界的新格局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和意義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戰爭。2、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挽救了人類文明,避免了歷史的倒退,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礎,促進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八、兩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的啟示①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我們要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②人類命運休戚相關,在面對人類共同的敵人時,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應對。比如,當今世界,恐怖活動、疾病傳播、核擴散、環境保護方面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合作與努力;③和平與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各國應加強合作與交流,應該共謀發展.通過和平外交的途徑解決國際爭端,不訴諸武力,充分發揮聯合國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的主導作用。重要問題提示二戰中的重大戰役表一盟軍的四次重大戰役名稱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柏林戰役時間1941年10—12月1942.7—1943.21944年6月6日1945年4—5月意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成為二戰的轉折點,迫使德軍停止戰略進攻。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東西夾擊德國。直接促使德國法西斯的投降。表二法西斯國家的三次閃擊戰名稱德國進攻波蘭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時間1939.9.11941年6月22日1941年12月7日意義二戰全面爆發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擴大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標志性事件綏靖政策達到頂峰的標志——《慕尼黑協定》的簽訂。綏靖政策破產的標志——1939.9.1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的標志——1939.9.1德國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6.22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的標志——1941.12.7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標志——1942.1.1中蘇美英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歐洲戰場結束的標志——1945.5.8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正式結束的標志——1945.9.2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三主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一、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1、冷戰政策的含義:指美國針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除戰爭以外其他一切敵對活動或對抗形式。2、冷戰政策的積極推行者及目的:美國是冷戰政策的積極推行者,目的是為了稱霸世界。3、冷戰政策的主要內容:(1)政治方面,出臺杜魯門主義。(2)經濟方面,實施馬歇爾計劃(又叫“歐洲復興計劃”)。(3)軍事方面,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4、哪一事件發出了冷戰信號:1946年,丘吉爾訪問美國,發表“鐵幕演說”,主張遏制蘇聯,對抗世界共產主義運動。5、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美蘇戰時同盟破裂,冷戰開始了。6、兩極對峙格局形成的標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兩大軍事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冷戰達到高潮,兩極對峙格局正式形成。7、冷戰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隨著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備注1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宣稱美國有“領導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國家復興”、“防止共產主義滲透”的使命。其實質是以反蘇反共為借口,掩蓋其全球擴張的野心。以維護美國安全為幌子,行干涉別國內政之實。備注2馬歇爾計劃:戰后的歐洲國家,普遍出現了經濟困難,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歐洲復興計劃”,以“復興歐洲”為名,試圖達到控制西歐、對抗蘇聯和稱霸世界的目的。馬歇爾計劃客觀上有助于西歐各國經濟的復蘇和政局的穩定,但是,西歐國家被納入美國的勢力范圍,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受制于美國。備注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1949年,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國家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北約組織,這是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是冷戰的產物。備注4華沙條約組織:作為對抗手段,蘇聯和東歐國家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1、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1)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經濟迅速增長,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戰后初期,美國憑借其在經濟、科技、軍事上的強大優勢,美國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2)美國經濟在戰后迅速增長的有利因素:①憑借雄厚的經濟實力,向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輸出資本,大力拓展海外市場,賺取高額利潤。②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掀起了更新設備高潮,技術條件大大的改善。③各國的戰后重建為美國經濟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④美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中心,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革命成果,大力發展新興產業。2、西歐的振興和歐共體的建立(1)西歐國家經濟恢復從戰后到20世紀50年代初,西歐經濟迅速恢復到戰前水平,到70年代初,西歐各國經濟得到持續的相對穩定的發展,其中,聯邦德國在西歐國家中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成為西歐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2)西歐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的有利因素:①西歐各國原有的經濟基礎較好。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③借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④各國政府采取了各種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3)歐共體的建立①背景:隨著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西歐各國經濟上完全擺脫了依附美國的局面,②目的:為了重振西歐雄風和提高國際地位,走上了聯合自強的道路。③成立時間:1967年法國、意大利、聯邦德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聯合成立了歐共體。④性質:歐共體是當時最大、最緊密、最健全的區域性經濟組織。⑤發展:1993年,歐共體更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目前擁有27個國家。3、日本成為經濟大國(1)二戰結束后,日本在美國大力扶持下,利用各種有利因素,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2)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有利因素:①利用各種有利的國際條件,實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視科學技術,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③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④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共同點:都注重應用科學技術,推動經濟增長。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啟示: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必須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三、經濟全球化趨勢1、經濟全球化出現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初,冷戰結束后,世界經濟開始出現全球化趨勢。2、經濟全球化出現的根本原因是:現代高科技迅猛發展,生產力得到迅速提高。3、經濟全球化趨勢是指資本流動、資源配置、經濟貿易和經營管理等經濟活動突破了國與國的界限,在整個世界范圍內開展。4、世界著名的區域性或全球性經濟組織:(1)區域性經濟組織:歐盟(UE)、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2)世界性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WTO)。5、經濟全球化的特征:相互依存,相互競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國主導,受益不均。6、經濟全球化的利弊:全球是一柄雙刃劍,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發達國家可以從中獲得更多的銷售、投資和勞動力市場。發展中國家可以從中獲取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提高本民族的經濟水平。但是,另一方面,它容易加劇不公平的國際競爭。發達國家以產品、技術和市場的壟斷優勢,從經濟上沖擊發展中國家的自主權,甚至控制弱小國家的經濟。富國更富,窮國更窮。7、我們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趨勢?(關鍵詞順應潮流、學習創新、防范風險、健康發展)我們應該順應全球化潮流,抓住機遇謀發展,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開展自主創新,努力培育民族品牌,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同時,又要注意國家的經濟安全,防范風險,保證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四、政治多極化趨勢1、多極化趨勢出現的時間和原因: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出現一超與多強并存局面。2、一超多強:一超——美國。多強——歐盟、日本、俄羅斯、中國。3、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要潮流。一超與多強并存,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4、美國依仗其唯一超級大國的強大實力,企圖獨霸世界,不斷插手別國事務和地區爭端,嚴重干擾了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例如,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5、美國的霸權行徑又受到多極力量的制約,同時,在反恐、能源、環保和防止核擴散等重大問題上,美國不得不與各大國協商、合作并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6、面對全人類共同關注的問題,各國應該團結合作,共同參與。第四主題亞非拉人民爭取獨立和發展的斗爭一、新航路的開辟1、開辟新航路的根本原因:西歐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的需要。2、開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掠奪黃金和白銀,開辟資本主義市場。3、開辟新航路的三大歐洲航海家及成就航海家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資助國家西班牙葡萄牙西班牙遠航時間1492年1497年1519-1522經過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古巴、海地,經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西南海岸。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成就發現新大陸——美洲第一個找到直通東方的航路完成了人類首次環球航行備注:麥哲倫因參與菲律賓當地人內訌,被當地人殺死了。4、開辟新航路的歷史意義:新航路的開辟把世界連成為一個整體。促進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同時也引發歐洲國家殖民掠奪的狂潮。二、三角貿易1、世界上最早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國后來居上,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因為其擁有遍布世界的殖民地,被稱為“日不落帝國”。2、三角貿易的路線:歐洲——非洲(黑奴)——美洲——歐洲3、三角貿易的影響:三角貿易使歐洲殖民者獲得了驚人的財富,為歐洲資本主義發展積累了巨額資本。但是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三、拉丁美洲和印度人民反對殖民統治的斗爭1、拉丁美洲人民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領導人: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解放者:)2、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1)英國在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是印度。由于英國在印度掠奪了巨額財富,所以印度被稱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珠“。(2)英國在印度進行殖民統治的頭目是克萊武。(3)1857—1859年,印度爆發反英大起義,章西女王領導印度人民同英國殖民者進行英勇斗爭。四、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解放和發展的斗爭1、1947年,英國改變殖民政策,對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方針,實施”蒙巴頓方案“,把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獨立。2、印度、新加坡在獨立后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1)印度獨立后,基本實現了糧食自給,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在科學技術的某些重要領域也取得較大成就。但是印度的發展仍面臨許多困難。(2)20世紀60至80年代,新加坡經濟迅速發展,成為東南亞第一個“較發達的發展中國家“。被稱為”神奇的港口之國“。3、巴勒斯坦問題與中東戰爭(1)1948年,聯合國作出“阿以分治”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分別建立一個阿拉伯國家和一個猶太人國家。同年5月,猶太人建立“以色列國”。(2)由于聯合國分治決議明顯偏袒猶太人,所以以色列國從建國開始就遭到阿拉伯人的反對,阿以之間圍繞土地、宗教圣地、水資源等爆發了多次沖突。影響較大的是五次中東戰爭。(3)阿以沖突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嚴重威脅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巴勒斯坦問題一度出現和平的曙光,但仍很遙遠,需要巴以雙方和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4、非洲獨立運動的浪潮(1)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七月革命”,推翻了英國扶植的君主統治,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2)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實現了獨立,被稱為“非洲獨立年”。(3)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徹底結束。5、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革命,推翻了親美的獨裁政權,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6、1999年,美國被迫把巴拿馬運河的主權歸還給巴拿馬人民。第五主題世界近現代文學藝術一、近代科學的發展1、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牛頓牛頓是英國著名的物理學家,最突出的貢獻是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頓出版了力學研究的劃時代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運動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經典力學的基本體系。2、近代生物學的奠基人——達爾文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社保申請就業協議書
- 電信安裝免責協議書
- 物業服務承包協議書
- 電梯銷售承包協議書
- 環衛車輛租賃協議書
- 物業租房托管協議書
- 玉米供貨合同協議書
- 社區老人就餐協議書
- 租房衣柜購買協議書
- 礦山工程安全協議書
- 2025年工程管理知識試題及答案
- 《腰椎病的影像學》課件
- 2025年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高考模擬試題(二)英語試題及答案
-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2025年初三中考一模考試英語試題含答案
- 《宏觀經濟學導論》課件
- 2025年蚌埠市龍子湖區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招聘22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英語教輔電子版單選題100道及答案
- 2025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輪專題考點4 天體觀測 (課件)
- 2025-2030不粘鍋市場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螺栓連接在橫向振動下的松動機制與力學分析
- 101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概念【9個必考點】(必考點分類集訓)(人教版2024)(原卷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