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1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2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3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4頁
北京市某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下冊期中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科技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

語文期中調研

2024.04

班級:姓名:

考生須知

1.本試卷共4頁,共6道大題,18道小題。滿分120分。考試時間120分鐘。

2.在試卷和答題紙上準確填寫班級名稱、姓名。

3.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紙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4.在答題紙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余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

一、非連文本閱讀(共6小題,共16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魯迅先生曾說:“《紅樓夢》的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

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據此創作原則觀察,紅樓女子們

構成了一個各美其美的真實世界。其顯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紅樓夢》女性美是不像不便地散落在多數女子特別是少女

少婦身上的。每個年輕女子都擁有某種單向優勢,卻沒有全能冠軍,是一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態勢。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適度的,不追求絕倫超群。就像作者借石頭之口所宣告的,他書中的女

子沒有班姑蔡女之類的女性樣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癡”的尋常“異樣女子”,各有一份

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來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擁有的普泛的基礎的美。

特征三:紅樓女子的美,又是有個別性、互補性的。小才,有種種;微善,有種種;真性情,更有種

種。單以真性情而論,可謂千姿百態,呈現出中國文化人所喜愛的種種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

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則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

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較多地推重個性和自我。這種女子或活得灑脫(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銳敏

(如黛玉、齡官),或性格剛烈(如直面泌胃的鴛鴦、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貸”“不趨”“不

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覺承傳與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體恤他人,是對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積極內涵的認同與

實踐。這種女子大都活得安詳(如李紈、麝月等),待人謙和(如薛寶釵、花襲人等),且品行堅韌(首推

平兒,還有薛寶釵),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覺承傳與清醒高揚。

(取材于劉敬圻《〈紅樓夢》的女性觀與男性觀》)

1.下列對材料一中加點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偏不倚”中的“倚”,讀音為yi。

B.“不諂”“不趨”“不惕”中的“不諂”,讀音為“xiAn”。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筆是“、”(點)。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為“自夸”。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紅樓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各美其美B.美得適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與中和之美D.體現了一些古己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寶釵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寫寶釵的冷性格,最為精彩的是寫她有一種莫名的病癥,需要服食一

種名為“冷香丸”的藥。

從第七回制藥用藥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寶釵的天性并非真冷,她從娘胎里帶出來的是熱毒。她放不下

世俗功名,總是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讓寶玉覺得她也入了國賊祿蠹之流,這正是熱的表現。“好風憑

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分明也是熱毒。但她為人處事卻端莊大方,竭力掩蓋自己內心深處對榮華富貴的

追求與迷戀,這樣就形成內熱外冷的分裂,變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義,是解熱毒的意義,也是治

療內外分裂的意義。

這種解釋雖能自圓其說,但近乎苛評。我倒很欣賞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種見解。他的立場有所不同,對

寶釵有一種理解之同情。

他說:“這藥丸可非同小可,是全書大悲劇的象征。”薛寶釵是個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畢竟

是個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樣,有生命激情,有愛戀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規范,竭

力掩蓋、壓抑自己的內熱,以至用“冷香丸”來化解自己的內熱。在封建道德觀的威懾下,她竟然把自己

的生命激情視為一種病,需要藥治。林黛玉的悲劇固然是悲劇,但她畢竟把自己的情感毫無掩飾地率性表

露過、宣泄過,任自己的眼淚揮灑過、暢流過,而薛寶釵則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壓在心底,然后裝出一副

冷清的面孔去對付那個虛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點綴品、犧牲品,她的心性表

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實際上是被封建道德專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寶軟的悲劇是對青春熱情自我壓

抑、自我消滅的悲劇,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會規范而犧牲自身心性的結果。這種自我壓抑、自我消滅的悲

劇,是更深刻的悲劇,所以胡菊人先生稱之為“大悲劇”。

以往的評“紅”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場上,太過強調薛寶釵是封建關系的維護者,而忽視了她是封建規

范、封建理念的犧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則站在同情者的立場上,發現寶釵是一個不得不用冷香丸來冰凍青

春熱情,又不得不帶著“冷人”面具去面對邪惡社會的人。

(取材于劉再復《紅樓人三十種解讀》)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認為薛寶釵是大悲劇人物,下列說法不屬于其理由的一項是()

A.內熱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B.把生命激情視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對付虛假的世界D.不曾像黛玉那樣率性

4.根據材料二,下列與“冷香丸”有關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曹雪芹創造出以“冷香丸”治療寶釵的“熱毒”,是一種精彩的寫法。

B.“冷香丸”所解“熱毒”,“病癥”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為人端莊。

C.有人認為,“冷香丸”有治療內熱外冷分裂性格的意義,對寶釵有益。

D.有人認為,“冷香丸”是壓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實心性的,對寶釵有害。

材料三

薛寶釵多年來蒙冤最甚的便是說她“奸”。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有人以此相責,說寶釵“孜孜以求

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給人送東西,有時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們應看到,她的動機

是復雜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時譽,籠絡人心”。其實這說法有可商榷之處。

比如,說她破壞寶黛愛情,覬覦寶二奶奶的位置,甚至還為此耍了陰謀——移禍黛玉。我承認,寶釵

是有缺點的。但讀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見,實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則不難發現,指斥其“奸”過

于嚴苛。那日正值芒種,寶釵與鳳、紈、迎、探、惜等在園中玩耍,因獨不見黛玉,故去瀟湘館找她。由

于忽見寶玉進去怕自己也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來。這恰好證明她心地純正,

不存妒忌之念。接著見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撲起來,又證明她當時并無醋意與不快。這時聽見亭

內紅玉與墜兒說話,寶釵認為“奸淫狗盜”,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統觀念,實不足取,但她裝著追尋黛

玉,卻是彼時彼境合乎實情之言。人們情急之下做出的反應往往與當時正在進行的事有關。寶釵當時就是

為找黛玉而來,因此,說尋黛玉實在是最正常不過的。畢竟,處境窘急,脫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釧自殺的問題上,寶釵說她''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確實

是無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說她將自己兩套新衣拿來給金釧裝裹,是為了對照貶損黛玉,實在有失偏頗。

因為黛玉“素日是個有心的”之類的話是王夫人所說,且寶釵歷來心胸寬大,從不計較瑣事,連庭院花

木、房間布置、衣服首飾等都不大講究,所以在姨媽精神上承受巨大壓力這一情境之下,她主動提出此議

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寬慰王夫人時說的一席話,除了表現其驚人的無情外,確實有討好巴結之嫌,但也僅

僅是嫌疑而已。因為人們為了安慰親人、朋友,有時會說一些減輕其責任的話,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

真實的判斷,只能說有討好之嫌。斷言其“奸”,并無鐵證。

曹雪芹正是這樣以嚴重缺點、微妙處境和幾處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寶釵形象復雜化,從而增加了對人物

釋讀與評價的多種可能性,拓寬了審美的藝術空間。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根據材料三,下列證明寶釵不“奸”的理由中,與文意不符的一項是()

A.去瀟湘館尋黛玉,因見寶玉進去怕有不便,便沒有前往,可見她不存妒忌。

B.擔心紅玉與墜兒懷疑自己,便假裝是在追黛玉,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應。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給金釧裝裹,是為了給王夫人減壓,不是為了貶損黛玉。

D.認為金釧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話語,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討好人。

6.對薛寶釵這一人物形象評價,歷來眾說紛紜。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概括說明造成對寶釵的評價眾說

紛紜的原因。

【答案】l.B2.C

3.A4.B

5.D6.①從創作原則看,《紅樓夢》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單一、單薄。

②從讀者角度看,讀者選取的立場及對人物的評價是否先入為主,都會影響對寶釵的評價。

③從寫作手法看,《紅樓夢》運用了嚴重缺點、微妙處境和幾處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寶釵形象復雜化。

【解析】

【導語】這三則材料從不同角度探討了薛寶釵的形象復雜性。材料一強調紅樓女子的真實與多樣性,材料

二通過“冷香丸”揭示寶釵內熱外冷的分裂與悲劇性,材料三反駁了寶釵“奸”的指責,強調其行為的情

境性與復雜性。三則材料共同展現了寶釵形象的多面性,反映了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深刻與模糊,為讀者

提供了多元解讀的空間。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字音、筆順和字義的能力。

B.“讀音為'xi汕'”錯誤,其正確讀音為“ch淞”。

故選B。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都兼具”錯誤。由原文“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則在不

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中和之美”可知,并不是所有紅樓女子都兼具任情之美與中和之美,選項說法

過于絕對。

故選C。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A.“內熱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不屬于其理由,依據原文第二段“這樣就形成內熱外冷的分裂,變得十

分世故”分析可知,這種解釋不是胡菊人先生的。由第三段“我倒很欣賞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種見解。他的

立場有所不同,對寶釵有一種理解之同情”可知,認為薛寶釵是大悲劇人物的內容在第四段。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之二是為人端莊”錯誤。由原文“但她為人處事卻端莊大方,竭力掩蓋自己內心深處對榮華富貴的追

求與迷戀”可知,“為人處事卻端莊大方”是她掩蓋自己內心“熱毒”的外在表現,并非“熱毒”

的“病癥”內容。

故選B。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推斷的能力。

D.“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討好人”錯誤。由材料三第三段原文”除了表現其驚人的無情外,確實有討好

巴結之嫌”可知,有討好人之嫌。

故選D。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從創作原則看,如魯迅先生所說:“《紅樓夢》的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

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寶釵正是這樣

復雜的“真”人物,她既有對世俗功名的熱望,又竭力掩蓋內心,顯得世故,為人處世端莊大方,性格

多面。因其形象非單一化,所以不同人解讀各異,評價不一。

②從讀者角度看,材料二“以往的評‘紅’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場上”“而胡菊人先生則站在同情者的立場

上”,可見立場不同,評價不同。若讀者先入為主認定寶釵“奸”,會影響判斷,若實事求是分析,看

法又不同,立場與先入觀念致使對她評價眾說紛紜。

③從寫作手法看,材料三“曹雪芹正是這樣以嚴重缺點、微妙處境和幾處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寶釵形象復雜

化,從而增加了對人物釋讀與評價的多種可能性”,可見作者手法也影響了讀者對人物的評價。

二、文言文閱讀(共5小題,共16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成反復自念,得無教我獵蟲所耶?細瞻景狀,與村東大御閣真逼似。乃強起扶杖,執圖詣寺后,有古

陵蔚起。循陵而走,見蹲石鱗鱗,儼將類畫。遂于蒿萊中側聽倏行,似尋針芥。冥搜未已,一癩頭蟆猝然

躍去。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逐而得之,上于盆而養之,以塞官責。

成有子九歲,窺父不在,竊發盆。蟲躍擲徑出,迅不可捉。及撲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須就斃。母聞

之,大罵日:“業根,死期至矣!”兒涕可去。

成歸,怒索兒,兒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夫妻向罩,相對默

然,不復聊賴。日將暮,取兒藁葬。近撫之,氣息慣將。喜置榻上,半夜復蘇。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

視,蟲宛然尚在,喜而收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徑滲廬訪成,視成所蓄,掩口胡盧西笑。因出己蟲,納比籠中。俄見小蟲躍起,直

蹌敵領,蟲翹然矜鳴,似報主知。

翼日進宰,宰見其小,怒呵成。成述其異,宰不信。試與他蟲斗,蟲盡靡。乃賞成,獻諸撫軍。撫軍

大悅,以金籠進上。既入宮中,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無出其右者。

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上大嘉悅。無何,宰以卓異聞。宰悅,免成役。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

言身化促織,今始蘇耳。

異史氏目:“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

更無休止。故天子一些見皆關民命,不可忽也。獨是成氏子以蠹貧,以促織富,裘馬揚揚。當若為里

正,受撲責時,豈意其至此哉!天將以酬長厚者,遂使撫臣、令尹,并受促織恩蔭。聞之:一人飛升,仙

及雞犬。信夫!”

(節選自蒲松齡《促織》)

材料二

邑共八鄉,每歲各鄉必報一人,以應雜徭,貧者恐其逃竄,必相其家道殷實者而報之,名曰富戶。此

富戶者,皆鄉中之良農,平昔不如公門,視長官如閻羅,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則徊惶無主。人

欺善訥,而呼應不靈。

(選自蒲松齡《淄邑流弊》)

7.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o

A.儼然類畫氣息懾然B.兒涕晅去掩口胡盧加笑

C."塞官責"應雜徭D.當基為里正必相基家道殷實者而報之

8.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妻向隅”,隅,指角落,與《詩經?靜女》“俟我于城隅”中“隅”詞義相同。

B.“遂于蒿萊中側聽徐行”,徐,指緩慢地,與《前赤壁賦》總“清風徐來”詞義不相同。

C.度步,古代稱跨出一腳為“度”,跨出兩腳為“步”,如《勸學》中“不積度步”。

D.“徑造廬訪成”和《竇娥冤》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中兩個“造”的詞義不相同。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成名拿著圖,來到寺廟后面,沿著草木茂密而隆起的古墓前行,在石頭密布的蒿草間尋覓,終于捉到

促織。

B.成子不小心將促織撲死,被母親責罵,哭著離開,投井自殺。成名化怒為悲,夫妻相對無言,不再有

所指望。

C.成名夫婦悲痛欲絕的時候,發覺兒子氣息微弱,高興地把兒子放在榻上。兒子半夜醒來,促織也死而

復生。

D.成名的促織雖小,但戰力驚人,戰勝了其他促織,還能隨音樂而舞,皇帝非常高興。成名最終被免除

苦役。

10.把下列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遽撲之,入石穴中。

(2)每一差出,則徊惶無主。人欺善訥,而呼應不靈。

11.“人變促織”這一情節具有悲劇性。請結合兩則材料,概括悲劇形成的原因。

【答案】7.D8.B

9.C10.(1)(成名)跟隨著癩蛤蟆的蹤跡,撥開(叢草)尋求,看見有只蟲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撲向

它,(蟲子)躲進石洞中。

(2)每出一次差役,就徘徊不安。人們欺負他善良木訥,指揮不能正常進行。

11.

①天子不克制喜好;

②官吏貪虐,討好天子;

③百姓膽小懦弱,沒有依靠。

【解析】

【導語】這兩篇材料均出自蒲松齡之手,展現了封建社會中底層百姓的苦難與無奈。《促織》通過“人變

促織”的荒誕情節,揭示了官府的壓迫與百姓的絕望。成名一家因促織而命運起伏,最終雖得富貴,卻以

兒子的精神異化為代價,諷刺了社會的不公與殘酷。《淄邑流弊》則直接揭露了官府對“富戶”的剝削,

反映了百姓在重壓下的無助與惶恐。兩文共同刻畫了封建社會中百姓的悲慘命運,深刻批判了官府的貪婪

與社會的黑暗。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

A.均為詞尾,……的樣子。句意:真像畫中的一樣。/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

B.均為連詞,表修飾。句意:孩子哭著跑了。/用手捂住嘴巴輕蔑地嗤笑。

C.均為連詞,來。句意:來應付官府的差役。/用來應對官府的雜役(服徭役)。

D.代詞,他/代詞,那。句意:當他擔任里正。/必須考察那種家庭比較寬裕的人才把這種人報上去。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句意:夫妻二人對著墻角/約我等在城角旁。

B.錯誤。詞義相同,均為“緩慢,慢慢”。句意: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輕風慢慢吹

來。

C.正確。句意:所以皇帝的每一步。/不一步一步地積累。

D.正確。至V作。句意:直接到成名家找他。/作惡的過富貴的生活又活得壽命長。

故選B。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促織也死而復生”錯誤,由原文“蟲宛然尚在”“后歲余,成子精神復舊,自言身化促織”可知,是

說蟋蟀好像還在,且是成名兒子身化促織,不是促織也死而復生。

故選C。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躡”,跟隨著;“披”,撥開;“遽”,立即。

(2)“差”,差役;“徊惶”,徘徊;“訥”,木訥;“呼應”,指揮。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①由原文“既入宮中……上大嘉悅”可知,天子不克制喜好;

②由原文“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可知,官吏貪虐,討好天子;

③由原文“每一差出,則徊惶無主。人欺善訥,而呼應不靈”可知,百姓膽小懦弱,沒有依靠。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成名反復思索,恐怕是指給我捉蟋蟀的地方吧?細看圖上面的景物,和村東的大佛閣很相像。于是他

就忍痛爬起來,扶著杖,拿著圖來到寺廟的后面,(看到)有一座古墳高高隆起。成名沿著古墳向前跑,

只見一塊塊石頭,好像魚鱗似的排列著,真像畫中的一樣。他于是在野草中一面側耳細聽一面慢走,好像

在找一根針和一株小草似的;然而心力、視力、聽力都用盡了,結果還是一點蟋蟀的蹤跡響聲都沒有。他

正用心探索著,突然一只癩蛤蟆跳過去了。(成名)跟隨著癩蛤蟆的蹤跡,撥開(叢草)尋求,看見有只

蟲子伏在草根上,立即撲向它,(蟲子)躲進石洞中。他便追趕著抓住了它,裝在盆子里并且喂養它,來

應付官府的差役。

成名有個兒子,年九歲,看到爸爸不在(家),偷偷打開盆子來看。蟋蟀一下子跳出來了,快得來不

及捕捉。等抓到手后,(蟋蟀)的腿已掉了,肚子也破了,一會兒就死了。母親聽了,(嚇得)面色灰白,

大驚說:“禍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父親回來,自然會跟你算賬!”孩子哭著跑了。

成名回來了,怒氣沖沖地去找兒子,兒子無影無蹤不知到哪里去了。后來在井里找到他的尸體,于是

怒氣立刻化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絕。夫妻二人對著墻角流淚哭泣,面對面坐著不說一句話,再也沒

有了依靠。直到傍晚時,才拿上草席準備把孩子埋葬。夫妻走近一摸,還有一絲微弱的氣息。他們高興地

把他放在床上,半夜里孩子又蘇醒過來。他忽然聽到門外有蟋蟀的叫聲,吃驚地起來細看時,那只蟋蟀仿

佛還在。他高興地收養了它。

村中有一個好事的青年,直接到成名家找他,看到成名收藏(畜養)的蟋蟀,用手捂住嘴巴輕蔑地嗤

笑。接著取出自己的蟋蟀,放進比試的籠子里。一會兒,只見小蟋蟀跳起來,一口直咬著對方的脖頸,小

蟋蟀抬著頭振起翅膀得意地鳴叫著,好像給主人報捷一樣。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獻給縣官,縣官見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講述了這只蟋蟀的奇特本領,縣官不

信。試著和別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敗了。于是就獎賞了成名,把蟋蟀獻給了巡撫。巡撫特別喜歡,

用金籠裝著獻給皇帝。到了宮里后,凡是全國貢獻的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及各種稀有的蟋蟀,都

與(小蟋蟀)斗過了,沒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風。它每逢聽到琴瑟的聲音,都能按照節拍跳舞。不久,縣官

也以才能卓越而聞名了。縣官一高興,就免了成名的差役。過了一年多,成名的兒子精神復原了,他說他

變成一只蟋蟀現在才蘇醒過來。

我(蒲松齡)說:“皇帝偶爾使用一件東西,未必不是用過它就忘記了;然而下面執行的人卻把它作

為一成不變的慣例。加上官吏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頭抵押妻子賣掉孩子,還是沒完沒了。所以皇帝的

每一步,都關系著老百姓的性命,不可忽視啊。只是這個成名這人因為胥吏侵害而貧窮,又因為進貢蟋蟀

而富有,穿上名貴的皮衣,坐上豪華的車馬,得意洋洋。當他擔任里正,受到責打責罰的時候,哪里會想

到自己會有這樣的境遇呢!上天將要用這種方式來酬報那些忠厚老實的人,于是就讓巡撫、縣官,都一起

受到了進貢蟋蟀帶來的恩澤。我聽說過這樣的話:一個人得道成仙,連他的鳴狗也跟著成了仙。”確實是

這樣啊!”

材料二:

我們縣(蒲松齡所在的山東濟南府淄川縣)一共八個鄉。每年(按規定)每個鄉必須要上報一個成年

男子,用來應對官府的雜役(服徭役)。如果上報那種特別貧苦的人害怕他會直接逃亡,所以必須考察那

種家庭比較寬裕的人才把這種人報上去。這種人就被稱為富戶。類似這樣的富戶,都是鄉村里很質樸勤勞

良善的農民,平日里從來不會進官府(告狀打官司),看到官員就像見到閻王爺一樣(害怕躲避),害怕那

些衙門里(代表官府)的衙役們,就像害怕豺狼老虎一樣。……每出一次差役,就徘徊不安。人們欺負他

善良木訥,指揮不能正常進行。

三、文化經典默寫(每空1分,共16分)

12.默寫。

(1)釘頭磷磷,;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O《阿房宮賦》

(2),檐牙高啄。各抱地勢,。《阿房宮賦》

(3)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o《諫太宗十思疏》

(4)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o《諫太宗十思疏》

(5)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不為侵官。《答司馬諫議書》

(6),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答司馬諫議書》

(7),,是而不見可悔故也。《答司馬諫議書》

(8),,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國論》

(9)茍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國下矣。《六國論》

【答案】①.多于在庾之粟粒②.多于九土之城郭③.廊腰繩回④.鉤心斗角⑤.思國

之安者⑥.必積其德義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⑧.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⑨.議法度

而修之于朝廷⑩.以授之于有司?人習于茍且非一日?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

而后動?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庾、粟、曼、鉤、懈怠、敬終、讒邪、黜、度、賂。

四、《紅樓夢》閱讀(共4小題,共12分)

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選文一

(林黛玉母親去世后,賈母念及黛玉無人陪伴教育,將她接入賈府。此時黛玉之父林如海尚在揚州任

巡鹽科御史。)

周瑞家的回了劉姥姥之事,見王夫人無語,方欲退出,薛姨媽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東西,你

帶了去罷。”說著便叫香菱,”把匣子里的花兒拿來。”薛姨媽道,“這是宮里頭的新鮮樣法,拿紗堆的

花兒十二枝。昨兒我想起來,白放著可惜了兒的,何不給他們姊妹們戴去。昨兒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

兒來的巧,就帶了去罷。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兩枝,那四枝給了鳳哥

罷。”

一時間,周瑞家的攜花至王夫人正房后頭來。迎春的丫鬟司棋與探春的丫鬟待書二人正掀簾子出來,

手里都捧著茶鐘,周瑞家的便知他們姊妹在一處坐著呢,遂進入內房,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

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命丫鬟們收了。

周瑞家的答應了,因說:“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邊呢。”丫鬟們道:“那屋里不是四姑

娘?”周瑞家的聽了,便往這邊屋里來。只見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兒一處頑耍呢,見周瑞家的進

來,惜春便問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將花匣打開,說明原故。惜春命丫鬟入畫來收了。

那周瑞家的便往鳳姐兒處來。平兒一見了周瑞家的便問:“你老人家又跑了來作什么?”周瑞家的忙

拿匣子與他,說送花兒一事。平兒聽了,便打開匣子,拿了四枝,轉身去了。

周瑞家的這才往賈母這邊來。黛玉在寶玉房中大家解九連環玩呢。周瑞家的進來笑道:“林姑娘,姨

太太著我送花兒與姑娘戴來了。”寶玉聽說,便先問:“什么花兒?拿來給我。”一面早伸手接過來了。

開匣看時,原來是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

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

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周瑞家的聽了,一聲兒不言語。

(取材于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鐘)

選文二

(林黛玉因父親去世,父母雙亡,無人照顧,再次進賈府寄居。)

卻說那林黛玉聽見賈政叫了寶玉去了,一日不回來,心中也替他憂慮。至晚飯后,聞得寶玉來了,心

里要找他問問是怎么樣了。一步步行來,見寶釵進寶玉的院內去了,自己也便隨后走了來。剛到了沁芳

橋,只見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認不出名色來,【甲】但見一個個文彩(xuan)耀,好看異

常,因而站住看了一會。再往怡紅院來,只見院門關著,黛玉便以手扣門。

誰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沒好氣,忽見寶釵來了,那晴雯正把氣移在寶釵身上,正在院內抱怨說:

“有事沒事跑了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覺!”忽聽又有人叫門,晴雯越發動了氣,也并不問是

誰,便說道:“都睡下了,明兒再來罷!”林黛玉素知丫頭們的情性,他們彼此頑耍慣了,恐怕院內的丫

頭沒聽真是他的聲音,只當是別的丫頭們來了,所以不開門,因而又高聲說道:“是我,還不開么?”晴

雯偏生還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林黛玉聽了,不

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他,逗起氣來,自己又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

邊①。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淘氣②,也覺沒趣。”一面想,一面又滾下淚

珠來。正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正沒主意,只聽里面一陣笑語之聲,細聽一聽,竟是寶玉、寶釵二人。

林黛玉心中益發動了氣,左思右想,越想越傷感起來,也不顧蒼苔露冷,花徑風寒,獨立墻角邊花陰之

下,悲悲戚戚嗚咽起來。

[注]①客邊:以客人的身份寄居在別人家里。②淘氣:這里是忸氣的意思。

(取材于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選文三

(林黛玉前一天探望寶玉未能進怡紅院,第二天與寶玉不期而遇。)

第二天,黛玉與寶玉談及昨晚之事:“昨兒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頭開門?”寶玉詫異道:“這話

從那里說起?我要是這么樣,立刻就死了!”林黛玉嘩道:“【乙】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你說

有呢就有,沒有就沒有,起什么誓呢。”寶玉道:“實在沒有見你去。就是寶姐姐坐了一坐,就出來

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頭們懶待動,喪聲歪氣的也是有的。”寶玉道:

“想必是這個原故。等我回去問了是誰,教訓教訓他們就好了。”黛玉道:“你的那些姑娘們也該教訓教

訓,只是我論理不該說。今兒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兒寶姑娘來,什么貝姑娘來,也得罪了,事情豈不

大了。”說著抿著嘴笑。二人正說話,只見丫頭來請吃飯,遂都往前頭來了。

(取材于第二十八回蔣玉落情贈茜香羅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選文四

(中秋之夜,賈母帶領眾人在“凸碧山莊”賞月,夜宴后,人們散去。)

林黛玉、史湘云二人來至“凹晶溪館”。湘云笑道:“咱們就在這卷棚底下近水賞月如何?”二人遂

在兩個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見天上一輪皓月,池中一輪水月,上下爭輝。微風一過,粼粼然池面皺碧鋪

紋,真令人神清氣凈。湘云笑道:“怎得這會子坐上船吃酒倒好。這要是我家里這樣,我就立刻坐船

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說的好'事若求全何所樂’。據我說,這也罷了,偏要坐船起來。”

【丙】湘云笑道:“得隴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說的不錯。說貧窮之家自為富貴之家事事趁

心,告訴他說竟不能遂心,他們不肯信的;必得親歷其境,他方知覺了。就如咱們兩個,雖父母不在,然

卻也忝在富貴之鄉,只你我竟有許多不遂心的事。”黛玉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連老太太、太太

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

哉!”

(取材于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

13.下列語句中填寫在橫線上漢字、加點字的注音、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甲】但見一個個文彩(xuan)耀

【乙】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

【丙】湘云笑道:”得隴望蜀,人之常情

A.橫線上應填“眩”;“諱”讀作“w6i”;“得隴望蜀”比喻貪心不足。

B.橫線上應填“炫”;“諱”讀作“hui”:“得隴望蜀”比喻貪心不足。

C.橫線上應填“炫”;“諱”讀作“w6i”;“得隴望蜀”比喻求全責備。

D.橫線上應填“眩”;“諱”讀作“hui”;“得隴望蜀”比喻求全責備。

14.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薛姨媽讓周瑞家的把宮制堆紗新巧的假花兒分別帶給賈家三位小姐、黛玉和王熙鳳。

B.黛玉在沁芳橋上因被各色水禽吸引,駐足觀看而誤了時間,到怡紅院時,院門已關。

C.黛玉因寶玉不讓丫鬟開門而惱怒,她對寶玉極為不滿,同時要求好好教訓丫鬟。

D.中秋之夜,黛玉與湘云在池邊賞月,敘談人生感悟,二人境遇相似,心意相通。

15.對林黛玉在周瑞家的送宮花兒一事中的反應,有人說她小肚雞腸,有人說她在維護自己的尊嚴。你同

意哪一個觀點,或許你還有其他的看法?請結合上面的選文談談你的觀點,并說明理由。

16.小說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往往是在具體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請根據上面的選文,分析黛玉在探望寶玉

(選文二、三)、中秋賞月(選文四)兩件事中體現出的性格特點。

【答案】13.B14.C

15.看法一:我認為黛玉是小肚雞腸。宮花原本要送的人多,周瑞家的要走的住所也多,最后送到黛玉這里

也很正常。但由于黛玉多心,便冤枉周瑞家的故意怠慢自己。

看法二:我認為黛玉是維護自己的尊嚴。周瑞家的先送花給賈家小姐,最后才送給黛玉。由于黛玉性格高

傲,不甘心忍氣吞聲地受下人欺負,用嚴厲的話語來維護自己的尊嚴。

看法三:我認為黛玉具有人情練達的聰慧。周瑞家的最后才送花給黛玉。黛玉只看了一眼,問了一句,就

看破周瑞家的厚此薄彼的心思,當面揭穿、警告周瑞家的不要如此勢利。

16.(1)黛玉探望寶玉,丫頭不開門,黛玉想到自己寄人籬下,于是便克制自己,壓住怒火;

(2)黛玉聽了寶玉“丫頭不開門”的解釋,表示理解,反映出她寬容大度的特點;

(3)中秋賞月時,湘云想到不能像在自家那樣乘船賞月,感慨父母雙亡,“許多事不遂心”,黛玉卻寬

慰與自己境遇相似的湘云,表現出黛玉的豁達。

【解析】

【導語】選文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林黛玉在不同情境下的情感變化和性格特點。選文一中黛玉對周瑞家

的送花表現出敏感和自尊,顯露出她對自身地位的在意;選文二中黛玉因被拒門外而深感委屈,表現出她

內心的脆弱和孤獨;選文三中她與寶玉的對話既顯露出她的機智,又透露出她對情感的執著;選文四中黛

玉與湘云的對話則展現了她的哲思和對人生的深刻感悟。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識記現代漢語常用字字音、字形并正確理解詞義的能力。

甲處,“炫”字的拼音為“xudn”,意為光彩奪目,符合文意。

乙處,“忌諱”中的“諱”讀音為hui,意為忌諱、避諱。

丙處,“得隴望蜀”,比喻貪心不足,意為得到一處,還想得到另一處。

故選B。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理解文中內容的能力。

C.“她對寶玉極為不滿”錯,結合“林黛玉聽了,不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他,逗起氣來,自己又

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

今認真淘氣,也覺沒趣。‘一面想,一面又滾下淚珠來”可知,并沒有對寶玉不滿。

故選C。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的能力。

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考生可以認為黛玉是小肚雞腸,也可以認為黛玉是在維護自己尊嚴,還可以認為

黛玉具有人情練達的聰慧,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看法一:認為黛玉是小肚雞腸,理由是:從送花的過程來看,周瑞家的按照薛姨媽的吩咐,依次把花送給

賈家的三位姑娘以及鳳姐和黛玉,這本是一個正常的送花順序,并不存在故意怠慢黛玉的意思。周瑞家的

作為賈府中的仆人,行事有自己的邏輯和順序,她要考慮到賈府中各姑娘的地位和關系等諸多因素。而黛

玉在收到花后,沒有客觀地去看待這件事,而是主觀地認為別人是挑剩下的才給她,這是一種多疑和小心

眼的表現,是她小肚雞腸的一種體現。

看法二:認為黛玉是維護自己的尊嚴,理由是:在賈府這個復雜的環境中,黛玉作為一個寄居者,內心敏

感且自尊心極強。周瑞家的最后才把花送給她,在黛玉看來這是對她的輕視和怠慢。她性格高傲,不愿意

忍受這樣的委屈,所以用冷笑和言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是她在維護自己尊嚴的一種方式。她希望通過

這種方式讓別人知道,她并不是可以隨意輕視和怠慢的對象,她在捍衛自己在賈府中應有的尊嚴和地位。

看法三:認為黛玉具有人情練達的聰慧,理由是:黛玉雖然年紀輕輕,但身處賈府這樣的大家族,她對人

情世故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周瑞家的最后才把花送給她,黛玉只看了一眼,就立刻察覺到了其中的厚此薄

彼。她當面揭穿周瑞家的這種勢利行為,其實是在警告周瑞家的不要如此勢利,同時也是在向周圍的人表

明自己的態度和立場。她用這種方式展現了自己對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顯示了她聰慧過人的一

面,她知道如何在復雜的家族環境中保護自己,如何通過言語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這是一種人情練

達的表現。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1)當黛玉去怡紅院探望寶玉被丫頭拒之門外時,她起初是生氣,但轉念想到自己寄人籬下的處境,

“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淘

氣,也覺沒趣”,于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怒火,沒有繼續高聲質問,這體現出她在面對委屈時,能夠考慮到

自身處境克制隱忍的性格。

(2)第二天黛玉與寶玉談及昨晚之事時,聽了寶玉關于“丫頭不開門”的解釋后,她表示理解,說“想

必是你的丫頭們懶待動,喪聲歪氣的也是有的”,并沒有因此而對寶玉或者丫頭們心生怨恨,反映出她具

有寬容大度的一面,不會因為一些誤會或者小的過錯就對他人耿耿于懷。

(3在中秋賞月時,湘云感慨不能像在自家那樣乘船賞月,以及“許多事不遂心”,黛玉則寬慰湘云說

“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

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這表明黛玉能夠以一種豁達的心態來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之事,認識到世間事很難事事順遂,無論是主人還是客居之人,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展現出她樂觀豁達

的性格特點,不會過度糾結于眼前的困境或者不如意。

五、微寫作(共10分)

17.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開,鶯飛草長。班級計劃開展主題為“紅色精神傳承之旅”社會實踐活動。

(1)請你推薦一個場所作為活動地點,并說明理由。要求:突顯活動主題,理由充分,150字左右。

(2)描繪你想要推薦的活動場所的春天景色,既要寫出季節的特點,又要體現該地點的特色。要求:描

寫生動,有細節,150字左右。

【答案】(1)我推薦西柏坡作為“紅色精神傳承之旅”的活動地點。

西柏坡是革命圣地,黨中央在此指揮了三大戰役,召開七屆二中全會,為新中國奠基。在這里,同學們能

參觀革命舊址,了解先輩們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深刻感悟紅色精神內涵。其承載的歷史意義與活動主題

高度契合,能讓大家在實地體驗中,更好地傳承紅色精神。

(2)春天的西柏坡,生機盎然。松柏環繞的舊址前,大片的野花肆意綻放,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

像雪,與古樸的建筑相映成趣。遠處山巒披上綠裝,山間云霧繚繞。微風拂過,垂柳依依,嫩綠的枝條輕

舞。暖陽灑在這片革命熱土,仿佛能看到當年先輩們在此奮斗的身影,春天的活力與紅色歷史的厚重完美

交融,別具魅力。

【解析】

【小問1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推薦語的能力。

①地點選擇:

由題意知,要選擇在革命歷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紅色精神的重要承載地,與“紅色精神傳承之

旅”的活動主題緊密相關的地點,所以可以選西柏坡、井岡山等;

②理由:

歷史意義闡述:明確指出黨中央曾在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以及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這些重大歷史事件為新

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堅實基礎。通過介紹這些,讓讀者清晰地了解到西柏坡對于中國革命進程的關鍵作用,

有力地說明了選擇此地的重要性。

教育價值說明:強調同學們在西柏坡可以通過參觀革命舊址,深入了解先輩們艱苦奮斗的歷程,進而深刻

感悟紅色精神內涵。這種實地體驗式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同學們更直觀、更深刻地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

對于傳承紅色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很好地回應了活動主題。

【小問2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描繪場景的能力。

①季節特點展現:

通過“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這樣生動形象的比喻,描繪出春天野花盛開時五彩斑斕的景象,

鮮明地展現了春天萬物復蘇、繁花似錦的色彩特點。“微風拂過,垂柳依依,嫩綠的枝條輕舞”,運用

“拂過”“依依”“輕舞”等詞語,細膩地表現出春天微風輕柔、柳枝搖曳的動態之美,讓讀者感受到春

天的生機勃勃。

②地點特色融入:“松柏環繞的舊址前”“暖陽灑在這片革命熱土,仿佛能看到當年先輩們在此奮斗的身

影”,將春天的自然景色與西柏坡的革命歷史遺跡相結合,既展現了春天的活力,又體現了西柏坡作為革

命圣地的厚重歷史感,使景色描寫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