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報告表_第1頁
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報告表_第2頁
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報告表_第3頁
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報告表_第4頁
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報告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建設單位(蓋章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制 7 附圖1本工程地理位置示意圖;附圖3本項目鐵塔一覽圖;附件1委托書附件3現狀檢測報告1建設項目名稱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代碼/建設單位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西杏園村、馬坊村。地理坐標G1塔:101°41′28.26″,36°40′26.89″Z1塔:101°41′37.44″,36°40′23.12″建設項目行業類別55-161輸變電工程用地(用海)面積(km)用地面積:總占地面積809m2,永久性占地101m2,臨時性占地708m2項目性質□新建(遷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形式?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核批準部門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項目審核批準文號青電經規評[2025]52號總投資(萬157.79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比(%)8.87施工工期40天是否開工建設?否□是:專項評價設置情況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B.2.1專題評價”相應要求,本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應進行電磁環境影響專題評價。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無2其它符合性分析1、與青海省西寧市“三線一單”符合性根據《西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西寧市2023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及準入清單的通知》(寧政〔2024〕38號)及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中青?!叭€一單”公眾應用平臺查詢,本項目范圍與1個環境管控單元有面積重疊,為城北區生態空間水源涵養重要區(分區編碼:ZH63010510001)優先保護單元。圖1-1項目“三線一單”查詢結果截圖(1)生態保護紅線根據青海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青海省生態保護紅線面積為29.65萬km2,占全省國土面積的42.56%。經查詢,本工程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2)環境質量底線本項目為輸電線路工程,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大氣污染物,對大氣環境無影響;線路運行期不產生廢污水,不會對地表水環境造成不良影響。根據現狀監測及本次環評預測結果,項目所在區域的聲環境、電磁環境現狀以及運行期的電磁環境影響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相應聲環境功能區標準限值和《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要求。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環境質量底線的要求。(3)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為輸電線路改造工程,為電能輸送項目,不消耗能源、水,線路采用鐵塔架空型式走線,原塔基位于山體滑坡風險區,現地質依然不穩定,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新建塔基改址,盡量避開滑坡區,土地資源占用少,土地資源消耗符合要求,不存在資源過度利用現象,故不會突破區域資源利用上線要求。(3)生態準入清單表1-1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相符性分析環境管控類西寧市城北區“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本項目分析相符3單元名稱型性相符城北態空源涵養重要區空間布局約束1、執行西寧市生態環境管控要求中第十六條關于水源涵養極重要區空間布局約束的準入要求:禁止過度放牧、無序采礦、毀林開荒、開墾草原等損害或不利于維護水源涵養功能的人類活動。禁止新建高水資源消耗產業、禁止新建紡織印染、制革、造紙、石化、化工、醫藥、金屬冶煉等水污染或大氣污染較重的項目,“水源涵養型重點生態功能區水質達到地表水、地下水I類,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水土保持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水質達到Ⅱ類,空氣質量達到二級;防風固沙型重點生態功能區的水質達到Ⅱ類,空氣質量得到改善。區內現有不符合布局要求的,限期退出或關停。對已造成的污染或損害,應限期治理?!敖垢咚Y源消耗產業在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布局”“水源涵養型重點生態功能區水質達到地表水、地下水I類,空氣質量達到一級”。2、執行西寧市生態環境管控要求中第十九條關于河湟谷地空間布局約束的準入要求(1.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或者漫流等方式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禁止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禁止向湟水流域水體及岸坡、灘地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以及其他污染物。2.禁止在湟水流域新建、擴建水電站,造紙、鞣革等嚴重污染環境的項目,在湟水干流(源頭至海晏段)禁止河道采砂挖石,禁止過度放牧、無序采礦、毀林開荒、開墾草原等。在湟水干流(海晏至西寧段)禁止破壞地方土著魚類生息繁衍水域、禁止新建、擴建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項目。3.禁止在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建設妨礙行洪的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從事影響河勢穩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瑪河道行洪的活動。4.禁止違法利用、占用黃河流域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線。5.禁止建設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工程設施,降低行洪和調蓄能力或者縮小水域面積,1.與第十六條關于水源涵養極重要區空間布局約束的準入要求相符性分析:本項目為輸電線路改造項目,建成后本項目不排放廢水,不屬于不利于維護水源涵養功能的人類活動,項目運營期不對水環境和大氣環境造成影響,不增加用水,不屬于高水資源消耗產品,滿足水源涵養極重要區空間布局約束的準入要求;2.第十九條關于河湟谷地空間布局約束的準入要求相符性分析:1)本項目不涉及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不涉及向湟水流域水體及岸坡、灘地傾倒或者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固體廢棄物以及其他污染物,項目施工期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拆除的鐵塔等固體物由建筑單位回收。及湟水流域周邊施工。地點位于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不涉及河道、湖泊管理范圍內。法利用占用黃河流域河道、湖泊水域和岸線區域內。4未建設等效替代工程或者采取其他功能補救措施。6.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采取嚴格的管控措施保護重點區域的天然林,同時采取自然恢復更新為主,人工促進修復相結合的措施,因地制宜、因區施策。7.加強天然林區的禁牧、輪牧等措施,使天然林后備資源自然更新能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嚴格控制天然林地轉為其他用途。)跨河、穿河、穿堤、臨河的工程設施。域不涉及天然林,占用山地樹木為灌木林。污染物排放管控//相符環境風險管控第六條關于環境風險防控的準入要求:1.建立重污染天氣、重點斷面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市(州)、縣(區、市)聯動應急響應體系,實行聯防聯控。2.有效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不發生重大放射源輻射事故。3.加強石化、涂料、紡織印染、橡膠、醫藥等行業新污染物環境風險管控。4.加強環境風險預警防控、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污染損害評估等環境應急全過程管理。本項目為輸電線路改造工程,不涉及環境風險,因此無需設置。相符資源開發效率要求第二條關于各市(州)資源開發效率的準入要求:到2025年,西寧市用水總量不得超過6.21億立方米。第七條關于各市(州)資源開發效率的準入要求:到2025年,西寧市用水總量不得超過6.21億立方米。本項目在技改后不增加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因此符合資源開發利用要求。相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是按照管控單元的生態功能屬性和環境敏感程度、建設項目的特征和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實行差異化的準入管理。經對照《西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西寧市2023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及準入清單的通知》(寧政〔2024〕38號)以及在青海省生態環境廳中青?!叭€一單”公眾應用平臺查詢,本項目所經區域與1個環境管控單元面積重疊,為城北區生態空間水源涵養重要區(分區編碼:ZH63010510001)優先保護單元,優先保護單元管控要求為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為原則,嚴守生態環境質量底線,確保生態環境功能不降低;本項目為電力基礎設施項目,不屬于禁止的開發類建設活動。項目施工期間產生的生活污水、揚塵及固體物經妥善處置后對周邊環境不會產生明顯影響;工程運行期間不產生廢水、廢氣,固體物主要為檢修產生的金具和絕緣子串等,由建設單位回收。項目建設符合優先保護單元管控要求。綜上,本工程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滿足環境質量底線,滿足資源利用上線,滿足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總體滿足“三線一單”要求。2、與產業政策的符合性5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本項目屬于其中“第一類鼓勵類”項目中的“四、電力-2.電力基礎設施建設:大型水力發電及抽水蓄能電站、大型電站及大電網變電站集約化設計和自動化技術開發與應用,跨區電網互聯工程技術開發與應用,電網改造與建設,增量配電網建設邊境及國家大電網未覆蓋的地區可再生能源局域網建設,輸變電、配電節能、降損、環保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符合國家產業政策。3、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的符合性分析《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規定了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選址選線、設計、施工、運行各階段電磁、聲、生態、水、大氣等要素的環境保護要求。本項目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的主要技術要求符合性分析見表1-2。表1-2項目選址與《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相符性分析《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項目選址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工程選址選線應符合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要求本項目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輸變電建設項目選址選線應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避讓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確實因自然條件等因素限制無法避讓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的輸電線路,應在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對線路方案進行唯一性論證,并采取無害化方式通過本工程涉及水源涵養重要區,但符合水源涵養重要區準入要求。本項目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符合變電工程在選址時應按終期規模綜合考慮進出線走廊規劃,避免進出線進入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符合戶外變電工程及規劃架空進出線選址選線時,應關注以居住、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辦公等為主要功能的區域,采取綜合措施,減少電磁和聲環境影響本項目聲環境在經過類別分析后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要求;根據模式預測,項目電磁環境影響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關要求符合同一走廊內的多回輸電線路,宜采取同塔多回架設、并行架設等形式,減少新開辟走廊,優化線路走廊間距,降低環境影響本項目為改造項目,未開辟新走廊,對環境的影響較小符合原則上避免在0類聲環境功能區建設變電工程本項目選線經現場調查,新建線路沿線評價范圍位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符合6變電工程選址時,應綜合考慮減少土地占用、植被砍伐和棄土棄渣等,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項目塔基占地面積小,考慮減少山體綠化植被破壞、減少土石方量開挖,本線路自立式鐵塔基礎采用灌注樁基礎,挖土方回填,就地平整并對施工區域進行原地貌恢復相符輸電線路宜避讓集中林區,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本項目輸電線路利用原通道,已避讓集中林區,已減少林木砍伐,保護項目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相符進入自然保護區的輸電線路,應按照HJ19的要求開展生態現狀調查,避讓保護對象的集中分布區項目不進入自然保護區相符輸變電建設項目在開工建設前應依法依規進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本項目尚未開工建設,正在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相符工程設計應對產生的工頻電場、工頻磁場、直流合成電場等電磁環境影響因子進行驗算,采取相應防護措施,確保電磁環境影響滿足國家標準要求本工程產生的電磁環境影響能滿足國家標準要求相符架空輸電線路經過電磁環境敏感目標時,應采取避讓或增加導線對地高度等措施,減少電磁環境影響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輸電線路改建段不涉及電磁環境敏感目標。相符7地理位置本次改造在110kV丁實Ⅰ、Ⅱ回12-14#段進行遷改,項目新建鐵塔2基。地理位置坐標為G1塔:E101°41′28.26″,N36°40′26.89″;Z1塔:E101°41′37.44″,N36°40′23.12″。本工程線路所經地段跨越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境內,地理位置示意圖見附圖1。項目組成及規模1、項目建設內容因110kV丁實Ⅰ、Ⅱ回13#東側(大號側)發生山體滑坡。目前鐵塔塔身、鐵塔基礎穩定未產生影響,但后期仍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因此對110kV丁實Ⅰ、Ⅱ回12-14#段遷改是十分必要的。改造內容:因110kV丁實Ⅰ、Ⅱ回13#存在安全隱患,本次改造在110kV丁實Ⅰ、Ⅱ回12-14#段進行遷改,本次將原13#塔基拆除,新建2基塔,新線路由原12#連接至本次新建的G1#、Z1#塔后連接到原14#塔基。新建內容:新建桿塔共計2基,分別為G1#塔和Z1#塔,其中耐張鐵塔1基,直線塔1基。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2×0.5km。拆除內容:本工程拆除110kV丁實Ⅰ、Ⅱ回13#桿塔共計1基,拆除300mm2截面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JLB20A-100型地線0.36km。本期工程建設內容見表2-1。表2-1本工程建設內容一覽表項目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項目性質技改建設單位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可研設計單位西寧方盛電力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萬元)157.79建設地點西寧市城北區電壓等級(kV)最大輸送電流(A)700主體工程項目改造前改造后桿塔情況13#鐵塔塔型為1D4-SZ3-24桿塔共計2基,其中雙回路耐張鐵塔1基(110-DC24S-J1),雙回路直線塔1基(110-DC24S-Z2-30)導地線型號導線: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用1根24芯OPGW光纜導線: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用1根24芯OPGW光纜8和1根LB20A-100鋁包鋼絞線和1根LB20A-100鋁包鋼絞線導線排列方式雙回垂直排列雙回垂直排列輔助工程臨時占地臨時施工區0.056公頃,臨時道路0.0148公頃施工道路本工程線路材料可利用大車路、公路、盤山路等運輸,架空線路前段在平地走線,后段在山上走線,施工運輸條件較差,需修建臨時施工道路100m,汽車運距約5km。施工生活區和材料站租用項目區域附近房屋,不另行設置。環保工程施工期生活垃圾、鐵塔等拆除固體物運輸處置;運輸道路、施工場地、臨時堆土灑水及苫布覆蓋;塔基施工、臨時占地等臨時占地及植被恢復。電磁輻射防治措施:輸電線路導線距地高度按照《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規定的110kV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對地面最小距離6.0m,經過居民區導線對地面最小距離7.0m的要求進行架設。則項目線路運行期產生的電磁環境影響均滿足相應評價標準限值要求。拆除工程本工程拆除110kV丁實Ⅰ、Ⅱ回13#桿塔共計1基,拆除300mm2截面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JLB20A-100型地線0.36km2、工程占地本項目建設區占地包括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永久占地主要為輸電線路塔基區;臨時占地包括塔臨時施工區、施工臨時道路等。本項目新建工程永久占地面積約101m2,臨時占地面積約708m2。拆除的原13#塔基占地性質為永久占地,地類為其他草地,占地約為48m2,拆除后對原有地表進行植被恢復。表2-2工程占地一覽表單位:m2分區永久占地臨時占地小計灌木林地其他草地小計灌木林地其他草地塔基1016338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道路14829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施工區560300260灌木林地和其他草地合計1016338708329379臨時道路占地面積為148m2,其中G1塔基占地為灌木林地,運輸時主要利用原有鄉村道路,運輸時主要利用原有鄉村道路,鄉村道路至塔基處使用臨時道路,長度約34m,寬度約3.5m。Z1塔基占地類型為其他草地,運輸時主要利用原有鄉村道路,鄉9村道路至塔基處使用臨時道路,長度為8.25m,寬度為3.5m。施工建設布局圖見附件本項目臨時施工區選在了塔基永久占地周圍,能夠嚴格控制擾動范圍,減少新增擾動范圍,減少對周圍環境的破壞。本項目臨時道路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選擇了林木稀疏處和草地植被蓋度較低的地方,且直線距離較短,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對周圍生態環境的破壞。3、土石方工程量根據現場勘察,本線路自立式鐵塔基礎采用掏挖基礎型式,基礎采用C30混凝土現場澆制,基礎主筋采用HRB400鋼筋,其余均采用HPB300鋼筋。本項目新建鐵塔2基,共開挖土石方230m3,回填總量約142m3,余方88m3。塔基開挖回填后的剩余土石方臨時堆放于塔基永久占地范圍內,待塔基修建后就地攤平,不外運。凡能開挖成形的基坑,均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礎底模板方式開挖,盡可能減少開挖量。本工程從保護環境的角度出發,大量采用了原狀土基礎,該類型基礎施工開挖量較少,施工對環境的破壞小,能有效保護塔基周圍的自然地貌,從環境上減少了開方和棄渣對地表植被的破壞和污染,從而實現了環保的目的。4、改造線路概況(1)路徑方案本方案線路自原110kV丁實Ⅰ、Ⅱ回12#起,線路向東走線至原110kV丁實Ⅰ、Ⅱ回13#西側新立鐵塔G1#,右轉向東架空走線至新立直線塔Z1#后線路與原110kV丁實Ⅰ、Ⅱ回14#塔連接,本方案改造段線路路徑長約2×0.5km。(2)導線及地線改造段線路導線選用JL/G1A-300/25型鋼芯鋁絞線,地線選用1根24芯OPGW光纜和1根JLB20A-100鋁包鋼絞線;拆收導、地線路徑長0.32km。新建架空線路路徑長2×0.5km,新建桿塔共計2基,其中耐張鐵塔1基,直線塔1基。(3)桿塔及基礎拆除原13#鐵塔共計1基,新建G1#、Z1#鐵塔共計2基,其中耐張鐵塔1基,直線塔根據現場勘察,線路沿線的地質情況以及基礎的荷載,結合各種基礎型式的造價,并充分考慮減少山體綠化植被破壞、減少土石方量開挖,本線路自立式鐵塔基礎采用灌注樁基礎,基礎采用C30混凝土現場澆制,基礎主筋采用HRB400鋼筋,其余均采用HPB300鋼筋。5、舊線路拆除本工程拆除110kV丁實Ⅰ、Ⅱ回13#桿塔共計1基,拆除300mm2截面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JLB20A-100型地線0.36km。根據桿塔塔基拆除的具體要求,結合塔基所在地的土地利用現狀,擬拆除塔13#塔基占地是灌木林地,拆除至地表即可。項目拆除的鐵塔、導線、金具、絕緣子串等固體物由建設單位回收利用。表2-3舊線路拆除工程量統計表序號拆除項目拆除內容處置方式1鐵塔拆除13#鐵塔建設單位回收2導地線拆除LGJ-300截面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JLB20A-100型地線0.36km3金具、拉線拆除1基鐵塔相應導線金具、拉線4絕緣子串拆除1基鐵塔相應導線絕緣子串6、主要交叉跨越情況根據可研資料及現場踏勘,本項目主要跨越情況詳見表2-4。表2-4主要交叉跨越一覽表序號重要交跨名稱跨越次數1跨墳12鄉村公路13跨樹34跨山溝25合計7根據《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不同地區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取值見表2-5。表2-5不同地區導線對地和交叉跨越距離被交叉跨越物名稱最小垂直距離備注交通困難地區5.0非居民區6.0居民區7.0等級公路7.03.0通信線3.0對樹木自然生長高度的最小垂直距離4.0滿足間距不砍伐對果樹、經濟作物最小垂直距離3.0滿足間距不砍伐導線對山坡、巖的距離5.0最大風偏,步行可以到達邊導線對建筑物的距離5.0最大風偏本次線路改造導線對地高度按《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要求進行設計(即:線路在通過耕地、園地、牧草地、禽畜飼養地、道路等場所時導線對地最低允許高度6.0m,線路臨近居民點時導線對地最低允許高度為7.0m)。7、并行情況根據設計資料及現場勘察,本項目北側約70m為已建110kV丁謙線,南側約40m為已建110kV丁文線、南側約60m110kV丁坊Ⅱ線??偲矫婕艾F場布置圖1、項目總平面布置本次改造段線路路徑長度共約0.5km,曲折系數為1.01。沿線海拔約為2336-2354m,架空線路均在山上走線,交通困難。需修建臨時道路100m。2、施工工序本工程輸電線路施工工序主要為材料運輸、基礎施工、鐵塔組立、放緊線、附件安裝等。施工周期約為40天,平均每天需布設技工5人左右,民工15人左右。3、施工現場布置本項目塔基施工臨時場地主要為塔基施工臨時場地、材料站及施工生產生活區。施工場地的布置遵循“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的原則,就近租賃當地現有民房或公房作為項目部、材料站和施工住地,僅塔基施工場地和拆除場地需臨時占用土地,最大限度的減小了土地占用面積和植被破壞,保護生態環境。(1)交通運輸本次改造段線路路徑長度共約0.5km,曲折系數為1.01。沿線海拔約為2336-2354m,架空線路均在山上走線,交通困難。本工程線路材料可利用大車路、公路、盤山路等運輸,架空線路前段在平地走線,后段在山上走線,施工運輸條件較差,需修建臨時施工道路約42.25m。新建臨時施工道路,臨時占地面積為148m2。(2)塔基施工臨時場地為滿足施工期間施工機具、材料及開挖土石方等臨時堆放,塔基周圍設置一定面積的施工臨時用地。根據類似線路施工的現場調查,塔基基礎施工臨時場地以單個塔基為單位零星布置,塔基區僅限于塔基基礎施工以及鐵塔架設的臨時堆放場地和施工場地占地范圍內,采用商混解決塔基混凝土需要,不在現場設置混凝土拌和場。塔基施工臨時占地約為塔基征地線外3~5m范圍,具體范圍根據塔基區地形特征進行優化布置。施工場地會占壓和擾動原有地貌,施工結束后應清理場地,以利于盡快恢復原有地貌。本次改造線路新建鐵塔2基,塔基永久占地面積為101m2。(3)臨時施工區本項目臨時施工區占地面積約560m2。(3)材料站為了使工程便于調度和施工用材料保管,本項目需設置材料站1處,考慮在附近村莊租賃居民房屋,不另設臨時場地。(5)施工生產生活區施工生活用房可就近租用當地民房,不另設施工營地。施工方案1、施工組織(1)施工人員培訓和管理項目施工前,做好施工人員環境保護培訓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環境保護意識。加強施工人員管理,杜絕施工人員隨意砍伐樹木、隨意排放廢污水和棄置垃圾的行為。(2)拆除桿塔及線路施工前拆除110kV丁實Ⅰ、Ⅱ回13#桿塔共計1基,拆除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地線0.36km。自原110kV丁實Ⅰ、Ⅱ回12#起,線路向東走線至原110kV丁實Ⅰ、Ⅱ回13#西側新立鐵塔G1#,右轉向東架空走線至新立直線塔Z1#,后線路與(3)塔基施工臨時場地在滿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小施工范圍,杜絕進入施工用地以外的區域對植被產生影響。在施工區域應嚴控施工活動,設置施工界線并設置警示標牌,任何施工人員不得越過此紅線施工或任意活動,將施工活動盡量控制在最小施工范圍內,以減小施工活動對項目區周圍環境的直接影響范圍。(4)余土處置根據相關線路工程建設經驗,塔基區余方可攤于塔基區內作為回填方處置。線路工程所經區域土地性質為一般灌木林地和其它草地,線路工程產生的余土主要來源于塔基基礎及基面開挖,共產生余土約88m3。塔基開挖過程中產生的余土就地在塔基征地范圍內平攤堆放,平攤厚度確保塔基立柱保護帽的露出,邊坡放坡至自然穩定并夯實。主體工程已在塔基區設計了護坡、排水溝等工程措施,施工完畢后經夯實方可達到穩定狀態。(5)施工廢污水、固體廢物處置加強施工管理,規范施工活動。施工人員生活污水利用住地既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考慮施工區位于城中村,離城北區市區較近,施工車輛清洗時可選擇就近的洗車行,施工時,材料運輸、桿塔組立、施工架線過程不產生施工廢水,本項目在基礎施工環節選用外購商混方式,因此施工現場不產生施工廢水。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拆除固體物分類、分開堆放,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拆除物資屬于電力公司資產,交至國網西寧供電公司庫房。(6)施工場地恢復施工結束后及時對臨時占地進行土地整治,及時恢復植被。2、項目施工工藝線路施工主環節包括:物料運輸、基礎施工、鐵塔組裝、架線安裝幾個階段。(1)物料運輸線路施工運輸主要包括砂、石、水泥、鋼筋、地螺等基礎材料、塔料和絕緣子、金具等架線材料,以及抱桿、絞磨、鋼絲繩等基礎、立塔、架線工器具。新建塔G1、Z1施工時可利用大車路、公路、盤山路等運輸,架空線路前段在平地走線,后段在山上走線,施工運輸條件較差,需修建臨時施工道路42.25m。(2)基礎施工本項目選擇灌注樁基礎,基礎施工主要工藝流程如下:1)基坑挖掘:在確認地基符合施工要求后,首先進行基坑挖掘工作。基坑的尺寸和深度需要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挖掘,同時需要注意對挖掘過程中的土層進行保護,防止坍塌和泥石流等情況的發生。2)鉆孔:基坑挖掘完成后,進行鉆孔工作。根據設計要求和樁的直徑,使用鉆機在基坑中心位置逐一進行鉆孔,鉆孔深度和直徑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控制。3)灌漿:灌漿是灌注樁基礎樁工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確保樁體和土壤形成堅實的結合。在進行灌漿前需要對各項參數進行調試,并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攪拌和處理,在灌漿過程中需要確保漿料的均勻性和密實性。4)鋼筋籠安裝:在灌漿過程結束后,需要進行鋼筋籠的安裝。根據設計要求,將鋼筋籠逐一沉入灌漿孔中,并確保鋼筋籠的位置和間距符合要求。在安裝鋼筋籠的同時需要對鋼筋籠進行定位和修正,確保其垂直度和穩固性。5)澆筑混凝土:最后進行灌注樁的澆筑混凝土工作。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混凝土的攪拌和配制,并使用打樁機將混凝土逐層澆入孔中,確?;炷恋木鶆蛐院兔軐嵭?。在澆筑混凝土的同時需要進行振搗和養護,以確保混凝土的質量和牢固性。(3)鐵塔組裝鐵塔安裝施工采用分解組塔的施工方法。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對于地形條件及道路條件較好的塔位,擬采用輪式起重機分段組立。組塔時,預先將塔身組裝成塔片,按吊裝的順序按秩序疊放,橫擔部分組裝成整體,以提高吊裝的使用效率。對于施工場地不能滿足吊車施工要求的塔位采用內懸浮抱桿進行組立。懸浮抱桿吊裝時,根據抱桿的自身結構和拉線的設置位置,確定安全的起吊重量和起吊方式,分主材或塔片或塔段進行吊裝。線路桿塔組立施工流程見圖2-1。圖2-1輸電線路桿塔組立施工流程圖(4)架線安裝線路架線采用張力放線的方法施工,張力架線施工方法為:架空地線展放及收緊、展放導引繩、牽放牽引繩、牽放導線、錨固導線、緊線臨錨、附件安裝、壓接升空、間隔棒安裝、耐張塔平衡掛線和跳線安裝等。架線施工流程見圖2-2。圖2-2輸電線路架線施工流程圖3、舊線拆除本次需拆除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地線0.36km。拆塔13#共計1基鐵塔和相應的導地線、金具(絕緣子、線夾、防振錘等)。本項目拆除的鐵塔、導線、金具、絕緣子串等固體物由建設單位回收利用。線路拆除過程中主要環境影響為:固體廢棄物處置不當產生環境影響;施工人員、施工機具以及鐵塔、導線、金具堆對塔基區及周邊植被的碾壓,破壞生態環境。(1)導線拆除導線拆除施工工序主要有設置錨樁、附件拆除、導線拆除。鋼絲繩一端通過鐵塔掛線點附近的單滑輪與導線連接,另一端與三串連接,三串的出繩通過地面上的轉向滑輪車連接機動絞磨。拆線滑車應靠近導線懸掛點,綁扎繩索要短,使滑車盡量靠近橫擔,減少過牽引。拆線地錨的位置應設置在線路中心線上。拆除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地線0.36km。(2)鐵塔及附件拆除鐵塔拆除選擇自上往下拆除。拆除固體物如絕緣子、導線、金具、鐵塔構件和拉線等,施工單位應根據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要求,運輸至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西寧供電公司內部資產使用部門進行核對查收。4、計劃工期工程計劃工期約40天。其他無生態環境現狀(1)地形、地貌本次改造線路所經地段為一般灌木林地及其它草地,海拔高度為2336-2354m。原12#塔基~13#塔基線路原13#塔基~14#塔基線路新建G1塔基附近新建Z1塔基附近圖3-1本項目現狀照片(2)地質單一結構黃土—廣泛分布于評估區,黃土原生結構為單層均質結構,具大孔隙,垂直節理發育,天然狀態下土體力學強度較高,但遇水后強度急劇降低雙層結構黃土狀土、卵石—分布于評估區溝谷底部,頂部濕陷性黃土狀土呈黃褐色,稍濕,稍密,其成份以粉粒為主,次為粘粒。混雜結構滑坡堆積土—主要分布于評估區滑坡體上,土黃色~灰黑色,稍濕,松散,無光澤,固結程度低,土質均一、質地疏松。(2)氣象、水文對氣象臺站資料進行分析統計,并結合與線路的相互關系,根據海拔高度、離地高度、統計方式等條件的修整,本線路設計基本風速27m/s。本線路工程設計氣象條件參照原線路組合如下表表3-1本項目設計氣象條件氣象條件氣溫風速覆冰厚度備注最高氣溫+4000最低氣溫-3000基本風速270覆冰平均氣溫500外過電壓(有風)0外過電壓(無風)00內過電壓50安裝情況-150冰比重0.9g/cm3年平均雷暴日2、生態現狀(1)青海省生態功能規劃根據《青海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本項目所在區域屬以西寧為中心的東部重點開發區域(見附圖4)。該區域為青藏高原的經濟發展核心區域、重要增長極和綜合交通樞紐。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引領全省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綜合經濟區,促進全省協調發展的先導區,最具特色魅力、適宜人居、成才創業的和諧區。形成礦產資源精深加工基地、黃河水電基地、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基地、新型服務業發展基地、特色農牧業產業化基地。基本形成“一核一帶一圈”空間布局的東部城市群,打造西寧中國夏都、青藏高原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和海東高原現代農業示范區兩大區域品牌,成為聚集經濟和人口的重要地區,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樞紐、重要支撐和人文交流中心,成為全省全方位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在全省率先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在生態功能區劃方面,工程不屬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域,也不屬于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域。(2)植物現狀根據現場調查,評價區植被類型主要有喬木類(如青楊、圓柏等),灌木類(如怪柳、檸條),牧草類如(如蒿草、羊茅草、蒲公英、芨芨草)等。項目評價區沒有珍稀瀕危及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分布。(3)動物現狀項目所在區域人為活動頻繁,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生境很少,區域動物種類主要為常見獸類,主要有田鼠、鼬等;鳥類主要有麻雀、喜鵲等。評價區內未發現國家保護動物及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分布。3、聲環境現狀根據《聲環境功能區劃分技術規范》(GB/T15190-2014)中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要求,本項目改造線路位于1類聲環境功能區,需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為了解改造段線路沿線噪聲環境現狀,我單位委托陜西秦洲核與輻射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于2月25日對項目所在地聲環境進行了現狀監測(監測報告見附件3,報告編號:QNJC-2025-0288-FH)。(1)監測布點及合理性分析根據現場調查,改造段線路路徑很短且均為位于山地,沿線環境狀況基本相當,線路評價范圍內無環境敏感目標分布。本次監測布點時按照均勻布點的原則開展現狀監測工作。因此,本次現狀監測分布在評價范圍內的環境敏感目標處布置了4個監測點,分別為110kV丁實Ⅰ、Ⅱ回12#~G1#中相導線中央弧垂最低處對地投影點0m,110kV丁實Ⅰ、Ⅱ回G1#~Z1#段與鄉間小路的交叉跨越處。監測點滿足《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監測布點要求,監測點布置合理。表3-2本項目現狀監測布點一覽表序號監測點名稱12110kV丁實Ⅰ、Ⅱ回12#~G1#中相導線中央弧垂最低處對地投影點0m3110kV丁實Ⅰ、Ⅱ回G1#~Z1#段與鄉間小路的交叉跨越處4圖3-1線路沿線敏感點噪聲監測點位圖(代表噪聲監測點位)(2)監測方法和儀器監測方法: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監測方法進行。測量儀器:監測使用的儀器詳見表3-3。表3-3聲環境監測儀器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編號儀器參數檢定單位/證書編號有效日期聲級計AWA6228+QNJC-YQ-099測量范圍:20~142dB(A)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字第202409105218號2025.09.25聲校準器AWA6022AQNJC-YQ-079測量范圍:94dB/114dB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檢定字第202409101138號2025.09.08風速儀8917QNJC-YQ-077測量范圍:風速:0.2~30.0m/s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QL10246099Z號2025.09.17測量范圍:溫度:(-20~59.9)℃濕度:(0.1~99.9)%RH陜西省計量科學研究院/YP40242625Z號2025.09.04測距望遠鏡SW-600AQNJC-YQ-046(5~600)m中國測試技術研究院/校準字第202406004392號2025.06.17(3)監測期間自然環境條件測點已避開較高的樹木,監測地點相對空曠,監測高度為距地面1.5m。監測時間、天氣條件見表3-4。表3-4監測時間及天氣條件監測時間氣象參數天氣溫度(℃)濕度風速(m/s)2025.02.25晝間(6:00-22:00)晴1.2~2.435.2~36.42.04~2.15夜間(22:00-6:00)晴-2.7~-1.436.1~37.82.35~2.46(3)監測結果噪聲境現狀監測結果見表3-5。表3-5聲環噪聲監測結果測點位置測點位置晝間dB(A)夜間dB(A)備注14340/2線中央弧垂最低處對地投影點0m4542/3鄉間小路的交叉跨越處4643/44844/根據現場監測結果,線路工程沿線區域內的監測點聲環境監測值晝間為43~48dB(A),夜間噪聲監測值為40~44dB(A),晝、夜間聲環境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的要求。項目所在區域電磁環境現狀評價詳見《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電磁環境影響專項評價》,此處僅列舉結論。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評價范圍內各敏感點監測點處工頻電場強度為270.88V/m~589.65V/m,滿足工頻電場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4kV/m要求;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3347μT~0.5004μT之間,滿足工頻磁感應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100μT要求。5、大氣環境現狀本項目位于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項目區為二類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二級標準。本次評價使用青海省生態環境廳2024年6月5日公布的《2023年青海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2023年西寧市空氣質量值來判斷區域是否達標,根據公報數據,項目區環境空氣基本污染物濃度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項目區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詳見附件4。與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1、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源情況電磁環境影響源:本項目北側為已建110kV丁謙線,南側為已建110kV丁文線、110kV丁坊Ⅱ線。根據現場監測,本項目線路改造工程沿線電磁環境評價范圍內工頻電場為270.88V/m~589.65V/m、工頻磁場為0.3347μT~0.5004μT,均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規定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工頻電場強度為4000kV/m,工頻磁感應強度為100μT)要求。聲環境影響源:根據現場監測,本次改造工程沿線各監測點聲環境現狀監測結果晝間為43~48dB(A),夜間為40~44dB(A),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2、與本項目有關的主要環境問題(1)根據現狀監測結果表明,項目所在地電磁環境和聲環境現狀均滿足相應標準要求,未發現環境問題。建設單位和當地生態環境部門也未收到過項目環境保護方面的投訴。(2)根據現場踏勘和調查,現有110kV丁實Ⅰ、Ⅱ回線路改造段附近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生態敏感區分布。生態環境保護目標1、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擬建線路南側為廢棄的駕校場區,廢棄駕校場內無民房等居住區,僅有1處活動板房,是無人機培訓機構的無人機設備儲存間,無人員居住。架空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以內的帶狀區域內無環境敏感目標。附近最近的民房距離架空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距離為38m~46m。聲環境2號監測點用地類型為建設用地(交通服務場站用電根據現場調查,實際為廢棄的駕校,根據《110kV~750kV架空輸電線路設計規范》(GB50545-2010)規定110kV線路跨越道路(包括交通服務場)時,導線對地最小垂直距離為7.0米(非居民區)。此段架空線路為原丁實線12#塔基~新建G1塔基間架空線路,原12#塔及新建G1#塔基均在山頂,2號監測點處導線對地高度遠大于7m。滿足要求。項目評價范圍內不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生態環境影響評價范圍為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0m內的帶狀區域。2、電磁環境、聲環境、大氣環境保護目標項目評價范圍內無電磁環境、聲環境及大氣環境保護目標。3、水環境敏感目標項目評價范圍內無水環境敏感目標。評價標準1、施工期(1)聲環境根據建設項目區域的環境現狀、國家相關環境保護標準,本項目施工期噪聲排放標準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表3-6施工期聲環境評價標準污染物名稱評價標準標準限值《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夜間55dB(A)(2)大氣環境根據建設項目區域的環境現狀、國家相關環境保護標準,本項目施工期大氣排放標準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3-7施工期大氣環境評價標準污染物名稱評價標準標準限值顆粒物《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1.0mg/m3(3)大氣地表水環境本項目施工期廢水不外排。2、運行期(1)聲環境根據建設項目區域的環境現狀、國家相關環境保護標準,本項目聲環境評價標準見表3-8。表3-8運行期聲環境評價標準污染物名稱評價標準標準限值《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1類標準晝間55dB(A)、夜間45dB(A)(2)電磁環境根據《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本項目電磁環境評價標準見表3-9。表3-9本項目所在區域執行的電磁環境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評價標準工頻電場以4000V/m作為工頻電場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架空輸電線路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禽畜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工頻電場強度控制限值為10kV/m。工頻磁場以100μT作為工頻磁感應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其他1.評價工作等級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中“表2輸變電建設項目電磁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等級”,并結合該項目涉及的環境敏感目標的分布特征,確定電磁環境影響評價為三級。2.評價范圍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HJ24-202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聲環境》(HJ2.4-2009)等導則規定和各環境要素環境影響評價等級,確定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如下:(1)電磁環境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以內的帶狀區域。(2)聲環境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m以內的帶狀區域。(3)生態環境線路邊導線地面投影外兩側各300m以內的帶狀區域。3.總量控制指標本工程為輸電線路改造項目,線路改造建成運行后其特征污染物主要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及噪聲,均不屬于總量控制指標,因此無需設置總量控制指標。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施工期工藝及主要產污環節本項目施工期桿塔拆除、土建施工、設備安裝等過程中若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產生揚塵、施工噪聲、廢污水以及固體廢棄物等影響因子及生態環境影響,本項目施工期的產污環節見圖4-1。圖4-1本項目施工期主要產污節點圖2、污染源分析由圖4-1可知,本項目線路施工工序主要為拆除既有線路和鐵塔、材料運輸、塔基施工、鐵塔組立、放緊線、附件安裝等。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環境影響有生態環境影響、施工揚塵、生活污水、固體廢物等,其主要環境影響有:(1)生態影響:本項目線路生態環境影響主要為塔基開挖,施工臨時設施設置以及材料堆放時造成的局部植被破壞;施工活動對動物的影響。(2)施工揚塵:主要來源于基礎開挖,主要集中在塔基施工區域內,在短期內將使局部區域空氣中的揚塵增加。(3)生活污水和施工廢水:施工期的廢污水主要來自施工人員的生活污水及施工車輛清洗產生的廢污水??紤]施工區位于城中村,離城北區市區較近,施工車輛清洗時可選擇就近的洗車行,施工時,材料運輸、桿塔組立、施工架線過程不產生施工廢水,本項目在基礎施工環節選用外購商混方式,因此施工現場不產生施工廢水;生活污水利用住地既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因此施工生活污水不會對工程區水環境產生影響。(4)固體廢物:主要為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拆除固體物,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員約20人(沿線路分散分布在各施工點位),生活垃圾產生量約10kg/d(0.4t/a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拆除固體物交由建筑單位回收利用,本工程拆除110kV丁實Ⅰ、Ⅱ回13#桿塔共計1基,拆除300mm2截面導線2.1km,拆除OPGW光纜0.36km,拆除JLB20A-100型地線0.36km。3、施工期主要環境影響分析(1)生態影響分析1)占地對土地利用的影響本項目土地利用主要為輸電線路塔基永久占地,工程臨時用地一般為臨時道路、臨時施工區等。項目總占地約809m2,其中永久占地101m2,臨時占地708m2。本項目輸電線路塔基具有占地面積小、且較為分散的特點,項目建設不會大幅度減少耕地、防護林林地和草地面積,對當地總體的土地利用現狀影響很小。①永久占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本項目線路塔基處土方開挖和植被的清除,永久性地改變了土地利用現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生態環境的生態效能。但由于輸電線路塔基開挖面積相對較小和分散,永久占地主要為塔基基礎占用。工程不涉及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和古樹名木。另外項目在設計階段提出工程鐵塔采用灌注樁基礎,盡可能減少了土石方開挖量和工程占地,因此,工程建設對區域生態環境的影響較小。②臨時占地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除永久占地外,工程施工過程中臨時施工區及臨時道路仍需臨時占用部分土地,使占地處植被等遭到短期破壞,但臨時占地的影響程度輕、并在施工期結束后可逐漸恢復。2)對植被的影響線路沿線分布有喬木類(如青楊、圓柏等),灌木類(如怪柳、檸條),牧草類如(如蒿草、羊茅草、蒲公英、芨芨草)等。現場調查未發現永久和臨時占地區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及名木古樹分布。沿線分布以青楊等喬木為主,植物都是當地普通的、周邊常見的植物,無特有種分布。本項目線路將塔基占地為永久性占地,但對植物的影響僅限塔基周圍,線路沿線臨時施工區及臨時道路等臨時占地對地被覆蓋有一定的破壞。新建G1塔基占地類型為其他草地(蒿草、芨芨草等)、新建Z1塔基占地類型為一般灌木林地(青楊、圓柏等)。喬木如青楊一般生長較為密集,灌木叢檸條、怪柳在山麓緩坡一般生長稀疏。臨時施工場地盡量選擇草地,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被覆蓋后,經時間推移,施工帶來的影響可隨之降低,且線路沿線多為鄉土植被。因此項目施工對植被生物多樣性及生物量不會產生較大影響。3)對動物的影響本項目線路沿線野生動物較少,也不屬于鳥類棲息地。根據項目的特點,對野生動物的影響主要發生在施工期。隨著工程的開工,施工機械、施工人員的進場,土、石料堆積場及其它施工場地的布置,施工中產生的噪聲可能干擾現有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導致野生動物棲息環境的改變。本項目塔基占地為空間線性方式,施工方法為間斷性的,施工通道則盡量利用天然的小路、機耕路、硬化路等,土建施工局部工作量較小。且施工人員的生活區安置在居民住宅區。工程施工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為間斷性、暫時性的。施工完成后,部分野生動物仍可以到原棲息地附近區域棲息。因此,本工程施工對當地的動物不會產生永久性影響。4)拆除線路生態恢復原有線路塔基拆除后,對作業區、施工場地等施工擾動區地表進行平整,必要時進行噴水增濕,以便自然植被的生長恢復,草地播撒草籽,臨時用地通過清理場地等措施,可逐步恢復其原有功能。(2)聲環境影響分析輸電線路場地平整、挖土填方、基礎施工及桿塔組立等幾個建設階段中,主要噪聲源有挖掘機、電鋸及車輛運輸噪聲等,這些施工設備運行或交通運輸會產生較高的噪聲。此外,線路在架線施工過程中,各施工器械也產生一定的機械噪聲,其聲級值一般小于70dB(A)。根據輸電線路塔基施工特點,施工點施工量小,施工時間短,施工結束施工噪聲影響亦會結束。(3)大氣環境影響分析①環境空氣污染源空氣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揚塵,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塔基基礎開挖、建筑材料的運輸裝卸、施工現場內車輛行駛時道路揚塵等。由于揚塵源多且分散,源高一般在1.5m以下,屬無組織排放。受施工方式、設備、氣候等因素制約,產生的隨機性和波動性較大。施工階段,尤其是施工初期,輸電線路的基礎開挖和土石方運輸都會產生揚塵污染,特別是若遇久旱無雨的大風天氣,揚塵污染更為突出。施工開挖、車輛運輸等產生的粉塵短期內將使局部區域內空氣中的總懸浮顆粒物(TSP)明顯增加。②施工期揚塵影響分析線路工程新建和拆除的塔基,由于施工時間短,開挖面小且分散,因此受本工程施工揚塵影響的區域小、影響的時間短,并且通過攔擋、遮蓋等施工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減小線路施工產生的揚塵影響。(4)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①生活污水平均每天配置施工人員約20人(沿線路分散分布在各施工點位),人均用水量為2.5t/d,排水量按照用水量0.8倍進行估算,施工期施工人員日均產生生活污水約2t/d,施工期短且施工營地租賃當地農房或工房,施工生活污水利用住地既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不外排。因此,施工生活污水不會對項目區水環境產生影響。②施工廢水考慮施工區屬于城中村,離城北區市區較近,施工車輛清洗時可選擇就近的洗車行,施工時,材料運輸、桿塔組立、施工架線過程不產生施工廢水,本項目在基礎施工環節選用外購商混方式,因此施工現場不產生施工廢水。施工期間禁止施工廢污水和固體廢物排入水體,通過加強施工管理,嚴禁在水域內清洗機具、捕魚等破壞水資源的行為,本項目建設不會影響被跨越處的水體功能。施工現場使用帶油料的施工車輛、施工器械等,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防止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根據現場調查,本項目所在區域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采用自來水,線路評價范圍內均不涉及居民取水點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不影響居民用水現狀。(5)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①施工固廢污染源本項目線路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為拆除原有線路產生的鐵塔、導地線、金具等固體物、新建塔基開挖土方等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②施工期固體廢棄物環境影響分析本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廢量很少,施工產生的開挖土方(余方)等建筑垃圾若不妥善處置則會產生水土流失等環境影響,產生的生活垃圾若不妥善處置則不僅污染環境而且破壞景觀。施工過程中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拆除的固體物進行分類收集、分類暫存,要求施工單位對挖方土就地回填,廢包裝物交有關部門回收利用;拆除原有線路產生的鐵塔、導線等固體物應交由當建設單位物資部門回收,禁止將各種固體廢物隨意丟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由環衛部門處置;對拆除的基礎處進行綠化,恢復原有的土地功能。在采取一系列環保措施后不會對周圍環境產生影響。運營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1、環境影響識別本項目是輸變電線路改造工程,輸變電工程運行期只是進行電能電壓的轉變和電能的輸送,其產生的污染影響因子主要為工頻電場、工頻磁場和噪聲,運行期不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輸電線路電磁環境影響評價采用模式預測的方法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詳見電磁環境影響專項評價,預測結果如下:根據預測結果,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最小對地距離6m),距離地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為2.2169kV/m,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線路下的耕地、園地、牧草地、畜禽飼養地、養殖水面、道路等場所的10kV/m限值要求。線路經過居民區(導線最小對地距離7m),距離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電場強度最大值為1.6426kV/m,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4kV/m的限值要求。根據預測結果,本工程線路經過非居民區(導線最小對地距離6m距離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22.9406μT;線路經過居民區(導線最小對地距離7m),距離地面1.5m高度處的工頻磁感應強度最大值為17.6867μT,都能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100μT的限值要求。環評期間原110kV丁實Ⅰ、Ⅱ回線路正在運行,因此可采用原110kV丁實Ⅰ、Ⅱ回線路電磁環境監測數據作為本項目的類比預測數據。根據現場監測結果,原線路工程沿線區域內的監測點電磁環境監測值為工頻電場強度為270.88V/m~589.65V/m,滿足工頻電場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4kV/m要求;工頻磁感應強度為0.3347μT~0.5004μT之間,滿足工頻磁感應強度公眾曝露控制限值100μT要求。因此,可預測本項目輸電線路改造段運行后,線路周邊工頻電場強度、工頻磁感應強度可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頻磁感應強度控制限值≤100μT,工頻電場強度控制限值≤10kV/m(經過非居民區)或≤4kV/m(經過居民區)的要求。綜上所述,本工程線路建設滿足設計規范要求即可。3、聲環境輸電線路聲環境影響采用類比分析法進行預測評價。(1)評價方法輸電線路運行時,導線的電暈放電會產生一定量的噪聲。為預測本工程輸電線路投運后的噪聲水平,對同等級同類型的輸電線路進行了類比監測。(2)類比對象可比性分析類比對象選取與本工程線路的電壓等級、架線方式、建設規模相同且同處于青海省穩定運行的“110kV思馬Ⅰ回、思馬Ⅱ回”的衰減監測斷面。類比線路與本項目線路相關情況對比見下表。表4-1本項目110kV輸電線路和類比線路的類比分析項目本項目110kV線路備注電壓等級110kV一致建設規模同塔雙回同塔雙回一致導線分裂形式單分裂單分裂一致導線型號JL/G1A-300/25鋼芯鋁絞線JL/G1A-240/30鋼芯鋁絞線導線直徑相近架線高度6.5~7m9.5m(8#-9#監測斷面)導線對地高度相近排列方式垂直排列垂直排列一致地點農村地區農村地區一致周邊環境無其他噪聲源無其他噪聲源一致根據上表可知:本項目線路與類比線路周邊環境相似,在電壓等級、架線型式、導線排列方式等方面相似,線路運行時在其周圍產生的噪聲影響的變化規律具有相似性;因此,110kV思馬Ⅰ回、思馬Ⅱ回線8#-9#斷面噪聲作為本項目噪聲影響預測的類比線路是具有可比性的。(3)監測單位及監測報告監測單位為武漢中電工程檢測有限公司,監測報告來自《思馬Ⅰ回、思馬Ⅱ回線路電磁及聲環境斷面監測》(編號:WHZD-WH2023082O-P2201-01)。(4)監測方法和儀器按《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監測方法,監測儀器見下表。表4-2類比線路聲環境監測監測儀器儀器名稱儀器型號儀器編號儀器參數檢定單位/證書編號有效日期聲級計AWA6228+00328412低量程20-132dB(A)高量程30-142dB(A)湖北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2022SZ0136009762023年10月20日聲校準器AWA6021A100963594/114dB湖北省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2023SZ0249000282024年2月5日(5)監測環境類比監測環境見下表。表4-3類比監測環境一覽表監測時間氣象參數天氣氣溫(℃)相對濕度(%)風速(m/s)2023年9月5日晴23.142.10.5~0.6(6)運行工況監測期間運行工況見下表。表4-4110kV思馬Ⅰ回、思馬Ⅱ回線#08~#09段線路運行工況名稱電壓(kV)電流(A)有功功率(MW)無功功率(MVar)110kV思馬I線116.9~117.56.8~7.41.2~2.9110kV思馬Ⅱ線116.8~117.37.8~8.21.5~2.7(7)類比監測結果110kV思馬Ⅰ回、思馬Ⅱ回線噪聲衰減斷面監測結果見下表。表4-5類比線路噪聲監測結果單位:dB(A)測量對象監測點測量結果晝間夜間110kV思馬Ⅰ回、思馬Ⅱ回8#-9#線路中心41.339.8線路中心外4m(邊導線下)40.239.3線路中心外5m41.240.2線路中心外10m39.837.9線路中心外15m40.338.3線路中心外20m39.239.1線路中心外25m38.738.6線路中心外30m40.537.6線路中心外35m39.438.0線路中心外40m39.637.1線路中心外45m38.936.5線路中心外50m39.137.3根據表4-5可知,110kV同塔雙回輸電線路下方晝間的噪聲值為38.7~41.3dB(A),夜間的噪聲值為36.5~40.2dB(A),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1類標準要求。環評期間原110kV丁實Ⅰ、Ⅱ回線路正在運行,因此可采用原110kV丁實Ⅰ、Ⅱ回線路聲環境現狀監測數據亦可作為本項目的類比預測數據。根據現場監測結果,原線路工程沿線區域內的監測點聲環境監測值晝間為43~48dB(A),夜間噪聲監測值為40~44dB(A),晝、夜間聲環境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的要求。因此,可預測本項目輸電線路改造段運行后,線路周邊噪聲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因此,可預測本項目輸電線路改造段運行后,線路周邊噪聲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要求。4、水環境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無廢污水產生,不會對附近水環境產生影響。5、大氣環境影響輸電線運行期無廢氣產生,不會對附近大氣環境產生影響。6、固體廢物影響輸電線路運行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檢修產生的金具和絕緣子串等,由建設單位回收,因此對外環境無影響。7、生態影響分析本工程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國家級、省級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集中棲息地。工程建設主要的生態影響集中在施工期,輸電線路建成后,隨著人為擾動破壞行為的停止以及周邊地表植被的逐步恢復,不會對周邊的生態環境產生新的持續性影響。輸變電工程運行期對周圍生態環境無影響。8、環境風險分析本項目線路運行期間無環境風險。選址選線合理性分析根據線路沿線地形地質情況及相關規程規范,國網青海西寧供電公司110kV丁實Ⅰ、Ⅱ回13#雙回路塔地質隱患綜合治理工程路徑:本方案線路自原110kV丁實Ⅰ、Ⅱ回12#起,線路向東走線至原110kV丁實Ⅰ、Ⅱ回13#西側新立鐵塔G1#,右轉向東架空走線至新立直線塔Z1#,后線路與原110kV丁實Ⅰ、Ⅱ回14#塔連接。本方案改造段線路路徑長約2×0.5km。線路路徑唯一,無比選路徑。本工程G1#、Z1#新建桿塔處于滑坡邊緣安全范圍外,地質條件良好。新建塔位距離滑坡邊緣較遠,交叉跨越較少,改造段線路后段線路避開了滑坡邊緣安全范圍外。本次改造線路段評價范圍內不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第五十五類、核與輻射”中規定的第三條(一)中的環境敏感區,線路與《西寧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西寧市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要求相符;改造段線路無不良地質段,可確保線路長期可靠安全運行;改造段線路嚴格按照既有路徑通道走線,符合當地規劃。從環境合理性和規劃符合性角度來看,本項目線路路徑選擇是合理的,同時滿足《輸變電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技術要求》(HJ1113-2020)要求。新建路線路徑交通便利,本工程線路材料可利用大車路、公路、盤山路等運輸,架空線路前段在平地走線,后段在山上走線,施工運輸條件較差,需修建臨時施工道路100m,汽車運距約5km。新開辟道路對生態造成破壞小,對大氣環境、聲環境,水環境產生的影響較小都在可接受程度內。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分析,本工程改造線路路徑方案是合理的。施工期生態環境影響分析建設單位在建設期和運行期須遵守生態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并接受群眾和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監督。1、生態保護措施(1)本項目建設過程中,材料的運輸要充分利用現有道路,盡量減少對植被的破壞,將材料運輸到施工現場時,考慮到對植被以及生態系統完整性的保護,優選塔基附近的空地、裸地堆放材料,避免多次搬運踩踏植被,臨時材料堆放需做好地面鋪墊工作,減少砂石、水泥灑落,采取遮蓋及防雨工作。(2)施工采取張力放緊線的方式,臨時占地選擇盡量選擇荒地,減少植被破壞。(3)塔基施工臨時占地應選擇在塔基附近平坦、植被稀疏地帶,盡量利用灌草地或裸地,使用前鋪設彩條布或其他鋪墊物,以減少土地平整導致植被破壞。塔材、金具等材料輸運到施工現場應集中堆放在塔基施工臨時占地區,并及時進行組裝,減少現場堆放時間,減少對植被的占壓。(4臨時占地應選擇在寬敞平坦區域,減少場地平整引起的土石方開挖和植被破壞;選址應盡量避讓植被密集區,選擇在植被較低矮、稀疏的區域或無植被區域。施工完成后對臨時占地進行生態恢復,恢復原有生態。(5)施工用房應充分利用現有房屋設施,減少施工臨時占地和植被破壞。(6)施工完成后對塔基區及各類臨時占地區應及時清理殘留在原地表上的砂石殘余料及固體廢物,進行土地整治并及時恢復植被。(7)保存表層土壤:土石方開挖時應對該區域處表土進行分層剝離、分層堆放,剝離的表土臨時堆放在項目占地范圍內,并采取壓實和臨時苫蓋防護,用于后期場地恢復。表土剝離后定期灑水,待塔基施工完成后立即將剝離表土恢復至原有位置,本項目施工期較短,且分段施工,本項目表土剝離時間較短,因此本項目表土剝離方案可行、有效。(8)施工前,對于塔基施工需要占用的林地范圍內的樹木進行移栽,施工結束后,對于塔基下方和各類施工臨時占地區及時恢復植被,確保植被恢復區恢復原有生態。本項目臨時占地為其他草地、一般灌木林地。線路經過草地時,臨時占地在施工前應進行表土剝離,剝離的表土就近堆放于施工區占地范圍內,待施工完畢后進行回填,并采用撒播草籽方式進行植被恢復,植被恢復主要采用撒播草籽方式進行綠化,草籽選擇當地常見草種,防止外來物種破壞當地生態系統,植被恢復面積0.0379公頃(379m2),恢復率100%,當年牧草出苗數達300株/m2以上,建設第二年植被蓋度達70%以上,驗收時植被蓋度達到60%以上。線路經過林地時,項目區不涉及采伐,涉及檉柳的采挖。需怪柳110株。完成臨時使用林地植被恢復0.0329公頃(329m2),植被恢復后當年的成活率達到80%以上,驗收時保存率達到75%以上。移植結束后,組織相關部門人員對移植木進行檢查驗收。移植的樹木需滿足對線高度要求,并加強后期管理維護,避免影響后期線路運行安全。(9)塔基開挖回填后會存在一定量的余方,考慮到塔基余土具有點多、分散的特點,為合理利用水土資源,先將余土就近堆放在塔基施工場地,采取人工夯實方式對塔基開挖產生的土石方在塔基周邊分層碾壓,最終塔基占地區回填后一般僅高出原地面不足20cm,余土平鋪塔基區域的處理方式已在多條同類工程中采用,不僅不會影響塔基安全,還可利用余土,有利于水土保持。2、大氣環境保護措施根據《西寧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辦法》和西寧市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文件《關于印發2023年大氣環境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寧氣治辦〔2023〕7號)等文件的相關要求,本項目施工期間擬采取以下揚塵防治措施:1)項目運輸車輛不能裝載過滿、表面覆蓋篷布,即渣土運輸車輛應采取密閉措施,禁止出現道路遺散和亂傾、亂倒,強化渣土“挖、堆、運”全程監控;施工期產生的施工土石即清、即填即壓。2)施工開挖土方及施工材料應分開堆放在固定地點,并進行遮蓋、灑水,材料運輸車輛進行封閉,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場地,并進行植被恢復,避免造成二次揚塵。在施工期間應對施工區域進行灑水降塵,在大風和干燥天氣條件下增加灑水次數。3)施工材料進行密閉運輸,減少材料運輸期間產生的揚塵影響。建筑材料和廢土石等運輸車輛,進出場區時減速慢行。4)施工過程堆放的建筑垃圾(余土)必須有防塵措施并及時處置;建筑材料的四周與上方應封蓋,以減少揚塵;如需經常取料而無法封蓋,則應當灑水以減少揚5)不定期清掃施工場地周邊路面,保持路面清潔,減緩因項目施工對周邊道路的影響。6)建筑材料運輸時采用表面灑水等方式,并在頂部覆蓋蓬布以減少揚塵。7)拆除的塔基等建筑垃圾需做到即拆即清。8)施工單位應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本項目施工時間短,開挖面小,因此受本項目施工揚塵影響的范圍有限,影響時間短,影響程度小。在采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后可以將項目施工產生的揚塵影響降到最低。3、聲環境保護措施為減少項目施工期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求施工單位在整個施工期采取如下施工期防治措施:(1)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并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督管理。(2)優化施工方案,避免夜間施工,如因施工工藝需要夜間施工的,施工單位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取得縣級以上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并公告附近居民,同時在夜間施工時禁止使用產生較大噪聲的機械設備如推土機、挖土機開挖設備等。(3)加強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的保養,減小機械故障產生的噪聲。(4)運輸車輛經過項目附近居民區時,應采取限速、禁止鳴笛等措施。(5)施工單位應采用噪聲水平滿足國家相應標準的施工機械設備。在采取上述臨時防護措施后,可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使本項目的建設對聲環境的影響在環境可接受的范圍內。4、水環境保護措施本項目線路不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珍稀魚類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也無取水口等水利設施。但還應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1)施工單位應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施工地文明施工及環境管理暫行規定》,對施工期產生的廢污水進行妥善處理,本項目生活污水及施工廢水均不外排。(2)對于混凝土養護所需自來水需采用罐車運送,養護方法為先用吸水材料覆蓋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灑水,根據吸收和蒸發情況,適時補充。在養護過程中,大部分養護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發,不會因養護水漫流而污染周圍環境。(3)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盡量避免雨天開挖作業,同時要落實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辦法。(4)線路施工時施工人員距離村莊較近,臨時租用附近村莊民房或工屋,不設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利用住地既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入污水管網進入污水處理廠處理,不會對地表水水質構成影響。(5)本環評建議基礎混凝土澆筑應優先采用商品混凝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