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淄博市2024-2025學年度部分學校高三階段性診斷檢測生物試題2025.05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時長90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某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超大型功能性細胞外囊泡--Blebbisome,該囊泡從母細胞脫離后仍保持自主運動能力,可攝取細胞外囊泡,也能釋放內部的囊泡。Blebbisome內既有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溶酶體等細胞器,也有細胞骨架結構。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磷脂雙分子層構成Blebbisome膜的基本支架,是攝取和釋放囊泡的結構基礎B.Blebbisome攝取細胞外囊泡的過程體現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C.Blebbisome含蛋白質、RNA等,其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D.Blebbisome保持自主運動能力與線粒體和細胞骨架有關2.細胞急性收縮后,主要通過三種轉運蛋白運輸離子進出細胞使細胞體積膨脹稱為調節性體積增加(RVI)。轉運蛋白K將Na?、K?、Cl?以1:1:2的比例共轉運進細胞;轉運蛋白C將Cl?和HCO??1:1反向運輸(HCO??運出細胞);轉運蛋白N將某陽離子與Na?進行共轉運。RVI期間細胞膜電位沒有發生變化。研究人員將RVI期間的細胞進行不同處理,測定胞外pH的變化如圖所示,DIDS是轉運蛋白C的抑制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轉運蛋白K需與Na?、K?、Cl?特異性結合且每次轉運都會發生自身構象的改變B.RVI期間,細胞膨脹的主要原因是Na?、K?、Cl?進入細胞導致胞內滲透壓升高C.加入DIDS使胞外pH降低可推測轉運蛋白N運出細胞的陽離子可能為HD.綜合分析,可推測RVI期間轉運體N轉運的兩種陽離子的運輸方向相同生物試題第1頁共10頁3.黑藻是多年生沉水植物,對水質變化敏感,具有強凈化能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黑藻可作為水體污染的指示生物,也可用于富營養化水體修復B.在高倍鏡下可觀察到黑藻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繞細胞核運動C.黑藻的葉肉細胞不能作為觀察質壁分離現象的實驗材料D.利用黑藻觀察有絲分裂的制片流程為解離、染色、漂洗、制片4.研究發現細胞壞死也受到特定基因的控制,稱為程序性壞死。腫瘤壞死因子(TNF)可通過受體TNFR1誘導多種炎癥因子表達及某些細胞死亡,包括質膜完整的凋亡和質膜破裂的壞死兩種形式。某些巨噬細胞被病原體感染后,會釋放大量炎癥因子并死亡,也是一種程序性壞死。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細胞壞死使細胞內含物釋放,可引起周圍組織發生炎癥反應B.敲除細胞內編碼TNFR1的基因,不影響細胞程序性死亡C.細胞程序性壞死釋放的病原體可由巨噬細胞吞噬消化D.細胞程序性壞死可能有助于機體抵抗病原體的感染5.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和非同源染色體之間都可能發生片段的互換。若非同源染色體之間互換后,基因的總數不變,這種互換稱為平衡易位。某男性為平衡易位攜帶者,表型正常,其精原細胞減數分裂時,2號和5號染色體的聯會如圖所示。MI后期,含有著絲粒的同源區段正常分離,染色體片段缺失或重復的配子不育。在2號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可能發生一次如圖所示的交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結構中含有4條染色單體,其中AB和BC為一對同源染色體B.同源染色體和非同源染色體間的互換一定會導致遺傳病的發生C.若2號染色體均未互換,則該個體產生可育配子的比例為1/2D.若2號染色體互換,則該細胞產生可育配子的比例為1/46.研究發現,在空腹狀態下腸道能分泌一種激素--腸促生存素(Famsin),Famsin可與胰島A細胞上的受體OR10P1結合,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作用機制如圖。研究表明,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Famsin分泌異常而導致高胰高血糖素血癥。OR10P1基因突變導致OR10P1蛋白不能與Famsin結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胰高血糖素可促進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質轉化為葡萄糖B.綜上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Famsin的分泌量增加C.Famsin與受體結合,激活內質網釋放Ca2?,進而促進胰高血糖素分泌D.OR10P1基因發生突變,可顯著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水平生物試題第2頁共10頁7.圖1為某家系中甲、乙兩種遺傳病的系譜圖,圖2為Ⅱ?和Ⅱ?相關基因進行PCR并電泳的結果。其中Ⅰ?不含甲病致病基因,乙病在人群中的發病率為1/100,不考慮X、Y的同源區段及突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乙病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B.I?和I?再生一個患病孩子的概率為7/16C.Ⅱ?不攜帶乙病的致病基因D.Ⅱ?和Ⅱ?生一個兩病均患男孩的概率為1/448.RNA編輯是指mRNA成熟過程中通過添加、刪除或替換堿基改變其序列的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RNA編輯對生物性狀的改變可通過無性繁殖遺傳給下一代B.RNA編輯能夠修正DNA復制過程中產生的錯誤,維持遺傳的準確性C.同一基因轉錄的前體mRNA經不同RNA編輯后,可產生不同功能的蛋白質D.RNA編輯通過改變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效率,調控基因的轉錄速率9.感受器在接受刺激時,引起傳入神經末梢局部電位的改變稱為感受器電位。較低強度的刺激可產生較小幅度的感受器電位,但達不到閾電位水平,因而不能在傳入神經纖維上產生動作電位;當增加刺激強度,使感受器電位達到閾電位時,即可在傳入神經纖維上爆發動作電位。已知不同神經纖維的閾電位不同,且連續閾下刺激可以疊加導致感受器電位超過閾電位。結合上述信息和下圖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感受器接受持續刺激的強度超過閾刺激,動作電位可連續發生B.不同傳入神經纖維上動作電位幅值不同可能與Na?通道多少有關C.閾下刺激能產生較低的感受器電位,閾上刺激是神經細胞達到閾電位的必要條件D.動作電位的頻率與刺激強度呈正相關,而單個動作電位的幅度保持不變10.某些肺癌患者的腫瘤周圍會形成類似淋巴結的結構,這些結構產生了大量的免疫細胞,如識別癌細胞的輔助性T細胞(M1?T細胞)、攻擊癌細胞的細胞毒性T細胞(H1?T細胞),M1和H1分子都是T細胞表面受體。為提高H1?T細胞的作用效果,B細胞須先與M1?T細胞相互作用,以確定可以攻擊的腫瘤細胞。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M1?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能加速H1?T細胞的活化B.若編碼H1的基因不能正常表達,則可能會導致自身免疫病C.B細胞與M1?T細胞的相互作用增強了H1?T細胞對腫瘤的靶向性D.M1的成分最可能是糖蛋白,在H1?T細胞中也有編碼該分子的基因生物試題第3頁共10頁11.耐受性定律是指任何一個生態因子不足或過多時,會導致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每一種生物對不同生態因子都有一個耐受范圍稱為生態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生物耐受性會因年齡、季節、棲息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B.同種生物對某生態因子的耐受性不受其它因子的影響C.生態因子對繁殖期個體容易起限制作用,使其耐受范圍變狹D.內環境的相對穩定能夠擴大生物對生態因子的耐受范圍12.島嶼動物平衡理論指出島嶼物種多樣性取決于新物種的遷入和島上原來物種的滅絕,當遷入和滅絕的速率相等時,島上的物種數達到動態平衡。如圖表示距離大陸遠近和不同大小島嶼的物種遷入率和滅絕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島嶼上物種數目越多,物種滅絕的概率就越高B.島嶼的遷入率取決于島嶼的大小和距離大陸遠近C.隨著島嶼上物種數目增多,小種群將面臨更大的滅絕風險D.島嶼上物種數目越多,新遷入物種成功定居的可能性越小13.微生物底盤細胞是指經過基因工程改造、用于高效表達目標蛋白的宿主細胞系統。利用合成生物學相關技術對底盤細胞進行遺傳及代謝途徑改造,可以構建出較為理想的細胞工廠,具體流程見圖。研究者已用畢赤酵母作為底盤細胞來生產次生代謝產物萜類物質。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畢赤酵母生產的萜類物質是酵母生長所必需的物質B.某基因失活后菌株無法存活可以確定該基因是必需基因C.去除野生菌株的非必需基因降低底盤細胞的復雜性,保證目的基因的高效表達D.選擇大腸桿菌做底盤細胞直接合成的胰島素通常不具備生物活性14.DNA因構象不同在電泳時的遷移速率有所差異。超螺旋DNA以超螺旋形式存在,分子體積小;線性DNA分子伸展,在凝膠中移動時受到的摩擦力較大;開環DNA是由環狀DNA雙鏈中的一條鏈發生斷裂形成,分子更松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電泳時需要留一個加樣孔加入標準參照物B.電泳時電泳指示劑加在凝膠中,核酸染料與PCR產物混合加入加樣孔C.電泳后的凝膠置于紫外燈下,看到的DNA條帶呈藍色D.三種構象的DNA在不同濃度的凝膠中遷移速率一定不同生物試題第4頁共10頁15.CRISPR/Cas9系統包含向導RNA(gRNA)和核酸酶Cas9,可以對哺乳動物細胞進行基因組編輯。編輯時,Cas9蛋白在gRNA的引導下,結合基因組的特定位點并進行切割。科研人員利用圖中gRNA和Cas9共表達質粒,對體外培養的小鼠細胞中A基因的表達進行調控。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可以依據A基因的部分序列設計共表達質粒中的編碼gRNA序列B.編碼gRNA的序列需要整合到受體細胞基因組DNA上才能發揮作用C.導入該質粒后使用含潮霉素的液體培養基篩選受體細胞D.用抗原-抗體雜交技術檢測結果為部分細胞A蛋白表達量降低二、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每小題有一個或多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全部選對的得3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有選錯的得0分。16.適度低氧條件下細胞可正常存活,嚴重低氧可導致細胞死亡。為研究低氧影響細胞存活的機制,科研人員分別用常氧(20%O?)、適度低氧(10%O?)和嚴重低氧(0.3%O2處理PC12細胞,24h后檢測線粒體自噬水平,結果如圖1。已知活性氧積累過多會損傷大分子和細胞器,用線粒體自噬抑制劑3-MA處理PC12細胞,檢測細胞活性氧含量,結果如圖2。另有研究表明,BINP3基因表達水平升高可促進線粒體自噬。檢測不同氧氣濃度下BINP3基因表達情況,結果如圖A.線粒體自噬過程需要溶酶體的參與,其分解產物都可被細胞再利用B.分析圖1、2可知,適度低氧可激活線粒體自噬以清除活性氧C.適度低氧提高了BINP3基因的轉錄水平,BINP3蛋白增加促進了線粒體自噬D.嚴重低氧BINP3蛋白減少降低了線粒體自噬水平,活性氧積累導致細胞死亡17.某昆蟲(ZW型)的翅型由兩對基因控制。科研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取一只純合正常翅雌蟲和一只純合無翅雄蟲雜交,發現F?雄蟲全為正常翅,雌蟲全為缺刻翅,F1隨機交配,F?中正常翅:缺刻翅:無翅=3:3:2;實驗二:科研人員偶然發現一個常染色體上基因t,當t基因純合時,雄蟲轉化為不育雌蟲,但雌蟲沒有性反轉。取一對有翅雌雄昆蟲雜交,F?雌:雄=3:1,F?雄性均為正常翅,雌性既有正常翅又有缺刻翅,F?自由交配得F2。生物試題第5頁共10頁A.控制翅型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體上B.實驗一F?中正常翅雌雄個體隨機交配,F?正常翅雄蟲中純合子占1/2C.實驗二親本為正常翅雄果蠅和正常翅雌果蠅D.實驗二F?的雌:雄之比為11:518.研究者利用擬南芥突變體證實了生長素(IAA)可通過赤霉素(GA)調控根的生長。為探究頂芽合成的IAA促進根生長的具體機理,研究者向擬南芥突變體中轉入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與RGA基因的融合基因,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轉基因擬南芥幼苗的根尖中GFP-RGA融合蛋白的表達情況,結果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本實驗選用的突變體是GA不敏感型B.推測RGA蛋白是一種具有生長促進作用的蛋白質C.可通過發出熒光的強度來判斷RGA蛋白的含量D.實驗結果推測IAA通過GA降解RGA蛋白19.在生態學中,分布在相互隔離的斑塊上的小種群為局域種群。局域種群在空間上存在隔離,彼此間通過個體擴散而相互聯系。在一個區域內所有的局域種群構成一個集合種群,集合種群的種群數量可能比較穩定。該理論在動物保護和害蟲防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不同局域種群間的個體存在地理隔離,不能進行基因交流B.較大的局域種群不存在絕滅風險,對集合種群的續存起關鍵作用C.集合種群的動態變化過程有利于選擇遷移能力強的個體D.推測害蟲的防治措施應該在充分大的范圍內同步使用20.為能快速找到特定抗原的高親和力抗體,研究者構建抗體文庫。從免疫后動物的特定細胞中提取總mRNA,反轉錄成cDNA,經PCR擴增后,構建重組載體,再把重組載體轉化到宿主細胞,形成含不同抗體基因的細胞集合,即抗體文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特定細胞”是B淋巴細胞B.反轉錄出的cDNA全部是抗體基因C.基因需要定向插入啟動子和終止子中間才能表達D.抗體分布在宿主細胞表面有利于進行抗體篩選生物試題第6頁共10頁三、非選擇題:本題包括5小題,共55分。21.(9分)葉綠體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過程稱為光合磷酸化。為探究光合磷酸化的機制,科學家進行了如下實驗。(1)將類囊體懸液置于適宜的光照條件下,一段時間后再將其移至黑暗處,向懸液中加入ADP和Pi,發現有ATP的產生,因此科學家推測光能會被類囊體轉化為“某種能量形式”,并用于驅動產生ATP。為探尋這種能量形式,開展了如圖1所示實驗。該實驗應在(填“黑暗”或“光照”)條件下進行,分析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2)對無緩沖液的類囊體懸液進行光、暗交替處理,結果如圖2所示。光照處理時懸液的pH會升高的原因是。(3)結合上述實驗,科學家構建了光合磷酸化的機制如圖3所示,PSI、PSII是由光合色素等物質組成的復合物。①由圖可知,PSII的功能是,葉綠體基質中的H?借助PQ進入類囊體的方式為。②除草劑二溴百里香醌(DBMIB)與PQ結合可抑制其功能,若用DBMIB處理類囊體,會導致NADPH含量顯著下降,原因是。22.(10分)抗PD-1單抗是一種治療胰腺癌的藥物,但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產生耐藥性。研究發現,在多數耐藥患者中,嚴重的心理壓力會對神經遞質的分泌產生影響,進一步調控腫瘤所在的內環境,干擾免疫系統功能,從而影響腫瘤細胞的增殖。(1)科學家檢測了耐藥患者和藥物敏感患者血漿中的去甲腎上腺素(NE)含量,并對敏感患者腫瘤組織中的CD8?T細胞(一種針對腫瘤細胞的細胞毒性T細胞)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右圖。活化的CD8?T細胞可通過來殺傷腫瘤細胞。耐藥患者在心理壓力因素下可以(填“促進”或“抑制”)交感神經分泌NE,NE與腫瘤細胞表面受體結合,從而(填“提高”或“降低”)患者腫瘤組織中CD8?T細胞的比例。生物試題第7頁共10頁(2)已知NE能通過調控腫瘤細胞內某些物質的分泌活動來影響CD8?T細胞數量和功能。研究人員用NE刺激癌細胞(A549和H3122)并檢測了CXCL9蛋白(促進免疫細胞遷移至病變組織處)的含量。同時檢測耐藥患者組和敏感患者組血漿ADO(一種免疫抑制劑)濃度,結果如右圖。據圖分析,NE能,從而抑制CD8?T細胞的功能。β-actin是細胞生命活動必需的蛋白質,實驗中設計檢測β-actin的目的是。(3)研究發現,藥物普萘洛爾是NE受體的拮抗劑。科學家為了驗證普萘洛爾能顯著降低耐藥患者對抗PD-1單抗的耐藥性,進行如下實驗:取各項生理指標相近的耐藥腫瘤小鼠若干只,隨機均勻分成甲、乙、丙三組,甲組注射適量的生理鹽水;乙組;丙組。一段時間后,檢測。23.(10分)植物群落間的相互作用是維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研究人員對黃海海濱的某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的三種植物群落進行了相關研究,結果如圖所示。蘆葦群落主要由蘆葦、白茅等優勢種群組成。堿蓬群落主要由鹽地堿蓬、堿蓬、檉柳等種群組成。互花米草群落幾乎由單一互花米草種群組成,該物種為外來入侵物種。(1)根據濱海濕地水文地貌格局和等方面的特征可將濱海濕地分為不同的群落類型。濱海濕地中許多鳥類的種群數量呈現出非常明顯的季節變化,主要原因是。(2)2002年之后,蘆葦群落與互花米草群落出現生態位的重疊。結合上圖分析,三種植物群落中競爭能力最弱的是群落,該群落面積變化的原因是。堿蓬從土壤中吸收鹽分并聚集在體內,從而轉移土壤鹽分,促進土壤脫鹽。研究表明,蘆葦群落面積與土壤含鹽量呈負相關,則該濕地三種植物群落從陸向海呈現出的分布格局為。(3)互花米草通過無性繁殖提高種群數量和密度,通過有性繁殖占據新的生境。堿蓬群落中的互花米草主要通過繁殖方式完成入侵。互花米草入侵導致濱海濕地發生演替,該演替與冰川泥上發生自然演替的主要區別是。(4)生態修復理論中的“上行效應”是指較低營養級的生物通過食物鏈對高營養級的生物產生影響;“下行效應”是指低營養級生物的種群結構受較高營養級生物的控制。依據該理論,針對互花米草入侵,進行生態系統修復措施為。生物試題第8頁共10頁24.(14分)某二倍體兩性花植物有多對相對性狀,其野生型表現為紅花(A),寬葉(B)和鋸齒形葉(D),葉形相對性狀分別為窄葉(b)和波浪形葉(d)。對位于一條染色體上的三個基因來說,染色體的互換主要包括單交換型和雙交換型,如圖2。雙交換相當于兩次獨立的單交換,概率低于單交換。重組值大小反映基因在染色體上的遠近。以重組值去掉%號表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一個距離單位,用“厘摩”(cM)表示。如:產生重組型配子占總配子數的比例為17%,則兩個基因相距17cM。(1)科研人員利用農桿菌轉化法得到一個轉基因植株,該植株的每個細胞中僅含一個T-DNA,對該植株自交子代中相關基因進行如圖1所示的PCR擴增并電泳,最終篩選出黃色隱性突變個體。請分析條帶3的長度為(忽略引物長度),并在答題卡中完善類型3的條帶位置。(2)科研人員用相同的方法篩選出紫色隱性突變個體,請利用現有的材料設計實驗,通過兩代雜交來判斷控制黃色和紫色的基因是否為等位基因及位置關系,不考慮其他變異。實驗思路:,預期結果與結論:。(3)若控制黃色、窄葉和波浪形性狀的基因位于一條染色體上(隱性性狀分別用a、b、d表示)。為測定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線性排列順序與距離,進行了兩個雜交實驗,結果如下表。由實驗結果可知,a和d基因的距離為cM,但無法確定a、b、d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排列順序。組合親本F?F?測交→F?甲野生型×黃花波浪形葉野生型野生型:黃花波浪形葉:紅花波浪形葉:黃花鋸齒形葉=928:996:41:35乙野生型×窄葉波浪形葉野生型野生型:窄葉波浪形葉:寬葉波浪形葉:窄葉鋸齒形葉=985:1015:232:268(4)為確定a、b、d基因的順序和距離,科研人員用三雜合子為親本進行測交得到右表所示的實驗結果。由結果可知,表中類型為雙交換型,a、b、d三個基因在染色體上線性排列順序為。測交子一代表型測交子一代表型推知親本配子基因型籽粒數組合類型紅、寬、鋸黃、窄、波ABDabd24452420親本型黃、寬、鋸紅、窄、波aBDAbd98107類型I紅、窄、鋸黃、寬、波AbDaBd682693類型Ⅱ黃、窄、鋸紅、寬、波abDABd3619類型Ⅲ總粒數6500生物試題第9頁共10頁25.(12分)轉錄因子是一類在基因表達調控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主要功能是通過結合DNA特定序列,控制基因轉錄的起始和強度。WRKY基因表達的轉錄因子在植物的抗逆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提高菠蘿的抗干旱能力,研究人員利用Gateway克隆技術構建WRKY基因的過表達載體,培育出抗干旱的轉基因菠蘿。Gateway克隆技術包含BP反應和LR反應兩個階段。(1)為得到兩端含attB的WRKY基因,可采用技術,完成該技術需要提供的物質有。(2)BP反應中,帶有attB序列的WRKY基因與pENTR載體混合,加入BP克隆酶,attB和attP位點之間會發生互換,形成。這種技術與傳統的構建方法相比,區別是。(3)LR反應中,pENTR載體上的attL位點和pGWB605載體上的attR位點在LR克隆酶的催化下發生互換,從而將WRKY基因轉移到pGWB605載體上。轉化大腸桿菌后,在培養基上存活的一定是含WRKY基因的pGWB605載體,而不是pGWB605載體,理由是。(4)pGWB605載體含植物強啟動子,能。將重組載體導入菠蘿愈傷組織后,通過技術獲得轉基因菠蘿植株。除了比較轉基因菠蘿和非轉基因菠蘿細胞中的WRKY轉錄因子的含量外,還需要從水平來檢測轉基因菠蘿是否培育成功。生物試題第10頁共10頁淄博市2024-2025學年度部分學校高三階段性診斷檢測生物試題參考答案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一年級上冊-北師大數學第四單元檢測卷
- 2024年紡織品設計師考試經驗分享和試題答案
- 培養思維的2024年紡織品檢驗員證書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精要
- 柿餅釣魚測試題及答案
- 改革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 機織與針織物檢測的差異試題及答案
- 字形美感測試題及答案
- 廣告理論與實務助理廣告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構建設計思維基礎國際商業美術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全國青少年航天創新大賽航天知識競賽試題
- DB11∕2075-2022 建筑工程減隔震技術規程
- 鉛鋅礦的冶煉技術進展與設備改進
- 煤礦勞動組織管理培訓課件
- 倉儲績效考核實施細則倉庫人員績效考核內容與評分標準
- 混凝土拌合物凝結時間自動計算記錄
- 2022睡眠醫學中心建設指南
- 地磅允許誤差
- 《母雞》作業設計-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
- 鄉土中國第二課
- 【高中物理競賽專題大全】競賽專題1力學50題競賽真題強化訓練解析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