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高考高中考試語文試卷試題歷年真題卷答案及解析_第1頁
2021年北京高考高中考試語文試卷試題歷年真題卷答案及解析_第2頁
2021年北京高考高中考試語文試卷試題歷年真題卷答案及解析_第3頁
2021年北京高考高中考試語文試卷試題歷年真題卷答案及解析_第4頁
2021年北京高考高中考試語文試卷試題歷年真題卷答案及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題語文試卷語文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7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機器學習是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它通過設計算法,讓計算機可以從有限的觀測數據中分析并獲取規律,然后利用“學習”到的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從而幫助人們完成應用任務。運用機器學習解決應用問題,一般包含如下幾步:首先是對觀測數據作預處理,然后是從觀測數據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對特征進行轉換,最后是構建函數并利用它進行預測。傳統的機器學習主要關注預測函數的構建,至于特征,則一般是通過人為地設計一些準則,然后根據這些準則從觀測數據中獲得。對機器而言,這可看作是一種“淺層學習”。由于淺層學習有時不能很好地獲得有助于提升預測準確率的特征,“深度學習”應運而生。深度學習需要構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讓機器自動從觀測數據中學習到有效的特征,幫助提升預測的準確率。“深度”與數據處理過程的組件數量密切相關,深度模型的原始輸入與輸出結果之間有多個組件,每個組件都會對數據進行加工,并影響后續組件。當得到最終的輸出結果時,我們并不清楚每個組件的貢獻是多少,判斷每個組件對輸出結果的影響稱為“貢獻度分配”問題。以下圍棋為例,每當下完一盤棋,我們會思考哪幾步棋導致了最后的勝利或失敗,判斷每一步棋貢獻的多少就是貢獻度分配問題。該問題在深度學習中至關重要,解決起來也非常困難。目前,深度學習大多采用“人工神經網絡”來實現。人工神經網絡內部包含多個層次,正好能滿足深度學習的“深度”需求。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快速發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從早期的五至十層增加到目前的數百層,這極大提高了特征提取與轉換的能力,也使預測的準確率隨之上升。深度學習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要想在方興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機,牢固掌握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必要條件。1.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機器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從數據中尋找到某種規律。B.機器學習從數據中學到的規律可以用函數來表示。C.機器學習完成特征提取與轉換后就可以進行預測。D.淺層學習無需人工干預,完全依賴機器自主完成。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深度學習”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可以更好地處理數據特征,更準確地預測。 B.數據處理過程中的組件數量會影響其深度。C.數據處理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組件不難確定。 D.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已有廣泛的應用。材料二人腦神經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織,包含幾百億個神經元。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沒有物理連接,它們通過突觸進行互聯來傳遞信息。神經元可被看作是只有興奮和抑制兩種狀態的細胞,突觸將一個神經元的興奮狀態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突觸有強有弱,其強度可以通過學習或訓練來不斷改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個神經元的狀態是興奮還是抑制,取決于它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以及突觸的強度。當一個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總和超過了某個閾值,細胞體就會興奮,產生電脈沖,電脈沖通過突觸傳遞到其他神經元。可以認為,在人腦神經系統中,每個神經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經元如何組成網絡。受人腦的啟發,科學家構建了一種在結構、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擬人腦神經系統的計算模型,稱之為“人工神經網絡”,簡稱“神經網絡”。在機器學習領域,神經網絡指由很多人工神經元相互連接構成的系統,這些人工神經元一般被稱為節點,每個節點本質上是一個函數。神經網絡不同節點間的連接被賦予了不同的權重,每個權重表示一個節點對另一個節點影響的大小。每個節點的“興奮”或“抑制”,由來自其他節點的數據信息與節點間的連接權重綜合計算得到。深度學習利用神經網絡構建模型,可以對數據進行更好的特征提取與特征轉換,從而得到預測準確率更高的函數。除了神經網絡模型,深度學習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網絡”等其他類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經網絡能借助相關算法較好地解決貢獻度分配問題,它成為了深度學習主要采用的模型。(以上兩則材料取材于邱錫鵬的相關著作)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人腦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個神經元是興奮還是抑制的狀態不全由其自身決定。B.一個神經元接收到其他神經元的電脈沖以后就會興奮。C.人腦神經系統中神經元本身不如神經元如何組網重要。D.人腦神經系統啟發了深度學習中一種主要模型的構建。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工神經網絡在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是無可替代的。B.深度學習進行預測的能力與其模型的層次數量密切相關。C.溝通不同神經元的突觸的強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變。D.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被深度學習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5.根據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深度學習“應運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經網絡在深度學習中的作用。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夫儒生,禮義也;耕戰,飲食也。貴耕戰而賤儒生,是棄禮義求飲食也。使禮義廢,綱紀敗,上下亂而陰陽謬,水旱失時,五谷不登,萬民饑死,農不得耕,士不得戰也。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必有水災;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必有亂患。儒者之在世,禮義之舊防也,有之無益,無之有損。夫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1]禮義而成。猶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戰所須待也,棄而不存,如何?韓子非儒,謂之無益有損,蓋謂俗儒無行操,舉措不重禮,以儒名而俗行,以實學而偽說,貪官尊榮,故不足貴。夫志潔行顯,不徇爵祿,去卿相之位若脫躧者,居位治職,功雖不立,此禮義為業者也。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禮愛義,率無禮義士,激無義之人。人民為善,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聞伯夷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風者,薄夫敦,鄙夫寬。此上化也,非人所見。段干木【2】闔門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強國也,兵無不勝,兵加于魏,魏國必破,三軍兵頓,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闔門之士,卻強秦之兵,全魏國之境,濟三軍之眾,功莫大焉,賞莫先焉。齊有高節之士,曰狂譎、華士,二人昆弟也,義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齊,以此二子解沮【4】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夫狂譎、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到;魏文侯式之,卻強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譎、華士之操,干木之節也,使韓子善干木闔門之節、高魏文之式是也,則善太公之誅非也。使韓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則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為有功;是韓子不賞功、尊有益也。(取材于王充《論衡·非韓》)注釋:【1】須:等待,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戰國時魏國隱士。【3】魏文:魏文候,戰國初魏國君主。【4】解沮:瓦解、渙散。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貴耕戰而賤儒生賤:輕視B.使禮義廢,綱紀敗使:假如C.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防:防備D.薄夫敦,鄙夫寬敦:敦厚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上下亂而陰陽謬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B.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齊眾C.此禮義為業者也國之所以存者D.人民為善開不為上用之路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儒名而俗行名義上是儒生,行動卻跟一般人一樣B.不徇爵祿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C.此上化也,非人所見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指責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扶軾致敬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認為儒生沒有用處只有害處,本文認為儒生很有用處,不應拋棄。B.本文贊賞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軾致敬的做法,認為功勞很大,無法超越。C.韓非認為留著狂譎、華士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因而贊賞太公殺了他們。D.本文認為狂譎、華士與段干木是同一類人,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10.本文第一段體現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也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的一面。請結合本段相關語句,用自己的話談談作者是如何闡明這一思想的。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由也!女聞六言【注】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注】言:德。孔子為什么把學習與道德修養聯系在一起?請從“六言六蔽”中任選兩個,用自己的話加以解釋。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6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和陶歸園田居(其一)【1】蘇軾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周公與管蔡【2】,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3】。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注釋:【1】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2】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華顛:頭發花白。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環州多白水”四句寫景,寫惠州被群山環繞,幽僻而蒼涼。B.“東家著孔丘”四句,寫出了當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風純樸。C.“周公與管蔡”二句,設想彼此對立的人也會向往安居于此。D.“我飽一飯足”二句,寫生活雖窮困,但詩人仍能感到滿足。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與陶詩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淵明,在抒寫田園生活時,表達了對勞作的熱愛。C.陶詩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對仗,作者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D.本詩語言質樸而內涵豐富,正如作者評陶詩所言“質而實綺”。14.宋詩以理見長,蘇軾這首詩也有此特點,請分析詩歌最后四句說出了怎樣的道理。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古代貶謫之地往往環境艱苦,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這樣描述謫居潯陽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2)古代詩人多有對“樂”的獨到體會。歐陽修貶滁州,于山林間感慨“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初道士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其名、字、號都出自《莊子·逍遙游》。其名與號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4)骨氣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都是骨氣的表現。16.根據要求,回答問題。《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鳳托夢,說道: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后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1)這里說的“非常喜事”在小說中指什么?(2)畫線的部分與小說后續情節有何關系?請結合原著,舉例說明。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心靈的呼吸音樂,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蒼涼的存在。許多真誠而樸實的響器的演奏和歌聲,強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陽光、露珠、微風那樣地真實。我覺得人世間的確有一些美好的聲音使你無法忘卻,它滲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種子落在你的心上,永遠留在那里,生了根。父親屋里的墻上,掛著一管竹簫,我只聽他吹過一次。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已近十歲光景,父親獨自到房頂上,背靠著煙囪,手掛著簫。我坐在房頂的一個角落,離父親好遠,我的心靈感到一片空茫,隱隱地感覺出父親是孤獨而哀傷的。天漸漸地暗黑下來,父親的面孔已經模糊不清。我不是聽見,是感覺到了有一種很輕飄的、跟夜霧融成一氣的聲音,幽幽地,靜穆地,一縷一絲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調,我不知道,是從來未聽過的聲音。那簫聲仿佛是從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流泄出來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覺,就什么也聽不到。父親什么時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們誰也看不見誰,互相沒有說一句話。簫不吹了,但那個由聲音顯示的情境還在,人和簫聲都不愿意分離。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回想起來,我當年學著寫詩,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遙遠世界的簫,或與簫相似的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簫,只屬于我父親個人,他只為自己吹,不要聽眾。笙和管子,父親經常吹,不是獨自吹,是跟村里的“自樂班”的人一塊兒,總是在黃昏以后吹。深秋農閑以后,他們幾乎天天在村里的廣場上吹奏,全村人都能聽到。演奏的聲音,如當空月亮,照遍了每個角落。父親有兩船笙,一船是黃銅的,從我能記事時起,它就擺在父親的桌上,豎立的竹管如張開的翅膀,我覺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發出奇異的聲音,就更對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歲以后,父親置買了一船白銅的,他特別珍愛這白銅的。父親用白銅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許,懷抱著黃銅的笙坐在一邊學著吹。父親在家里偶然對我說過幾句:指頭按眼,不能按得太死,聲音都憋死了,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我從父親吹笙前嚴肅的準備動作和神情,開始向他學習,他瘦削的雙手端著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觸,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沒有笙,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就沒有笙。“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父親對我說。他讓我一個音一個音地認識笙。黃昏時,我坐在屋頂上學著吹,如果父親正好在家,他總認真地聽我吹,很少指點,最多說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吹奏時感到很振奮,整個的生命都感觸到了美妙的節奏。可以說,我對節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節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父親跟我一塊兒吹,總要檢查我的手和臉是否干凈。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帶我一起去一處遠遠的精神境界,比走親戚還要鄭重幾分。父親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對面地吹,中間隔著一張炕桌。我當時覺得這一切的細節確有必要,它表現了一種虔誠的氣氛和心境。父親沒有讓我吹過管子,說我人還小,容易傷了心肺。笙主要起和聲作用,是柔性子,它的聲音是渾圓的,而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在笙聲的云霧中鳴唱。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父親吹管子時,臉憋得通紅,胸間的氣似乎聚集起來朝上沖,拼命朝高高的頂峰飛躍。父親的嘴異常靈活地吹奏著,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每個音節,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從高入云霄的頂峰摔了下來,把樂曲摔得粉身碎骨。到現在我還有一種看法,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是不可分的。黃昏后,村里的“自樂班”在廣場上演奏時,那情景,那氣氛,表面上很混亂,塵土飛揚,還免不了有孩子們的哭鬧聲,可是一旦演奏起來,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自樂班”的人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調都是很蒼涼的,在蒼茫之中,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如果我對音樂有一點素養的話,主要就是從這些充滿了熱汗味和煙塵氣的場合感受來的。童年時半夜醒來,常聽到沉郁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夜里一聲聲地響著,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一種長途跋涉的沉緩而堅毅的節奏。拉駱駝的老漢和一匹匹駱駝需要這蒼涼而莊重的樂音伴隨著。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受到的音樂熏陶,使我形成了對鄉土音樂的迷戀,也使我這一輩子都無法背離深入骨髓的鄉土氣,也影響了我的詩的氣質。這也就是所有故鄉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漢的同名散文)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父親深奧體腔內部深奧:深邃神秘B.心靈吐訴需要節奏吐訴:吐露、傾訴C.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峻拔:尖而細D.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融和:和諧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的父親摸透了笙管的特點,當他吹笙時,笙就好像與他融為了一體。B.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C.作者屢屢將音樂的記憶融于黃昏的情境中敘寫,有效傳達出蒼涼的感受。D.作者用“雁群飛過冬天”形象而生動地喻指了音樂具有超越苦難的力量。19.作者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20.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文章標題“心靈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義。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21語言基礎運用①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欣欣向榮,互聯網應用百花齊放。②網絡的發展便捷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給管網治網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③目前各類服務端APP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④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的異軍突起,還帶來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打賞主播等問題,引起家長的普遍擔憂。⑤事實上,不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的網絡環境,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網絡空間。⑥網絡上,水軍、黑公關等頑瘴痼疾反復興風作浪,淫穢色情、賭博詐騙信息屢禁不絕,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普遍期待開展一場網絡大掃除。(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加點的兩個四字成語使用得當。 B.加波浪線的兩句有相同的語病。C.第⑤⑥兩句的位置不能夠互換。 D.末句的“反應”應改為“反映”。(2)不改變原意,將第②句中畫線并被逗號隔開的兩個語言片段整合為一個。將改寫后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22.微寫作。文學名著中常有一些讓人心生遺憾又給人啟迪的人物。請從《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選擇一個人物,談談他(或她)為何令你感到遺憾,又帶給你怎樣的啟發。要求:寫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過150字。2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班級要開展“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的主題活動。如果讓你參與策劃,你會在活動中設計一個怎樣的核心環節?請說說理由。要求:簡要說明核心環節的內容,重點陳述理由。不超過150字。24.請以“醒來的瞬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小詩不超過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25.作文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26.作文。瓜熟蒂落、羽翼豐滿,這是草木鳥獸成熟的模樣;但對我們而言,真正的成熟卻不僅僅指身體的長成……請以“這,才是成熟的模樣”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2021年北京市高考真題語文試卷語文本試卷共10頁,150分。考試時長150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7分。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機器學習是一種人工智能技術,它通過設計算法,讓計算機可以從有限的觀測數據中分析并獲取規律,然后利用“學習”到的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從而幫助人們完成應用任務。運用機器學習解決應用問題,一般包含如下幾步:首先是對觀測數據作預處理,然后是從觀測數據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對特征進行轉換,最后是構建函數并利用它進行預測。傳統的機器學習主要關注預測函數的構建,至于特征,則一般是通過人為地設計一些準則,然后根據這些準則從觀測數據中獲得。對機器而言,這可看作是一種“淺層學習”。由于淺層學習有時不能很好地獲得有助于提升預測準確率的特征,“深度學習”應運而生。深度學習需要構建具有一定“深度”的模型,讓機器自動從觀測數據中學習到有效的特征,幫助提升預測的準確率。“深度”與數據處理過程的組件數量密切相關,深度模型的原始輸入與輸出結果之間有多個組件,每個組件都會對數據進行加工,并影響后續組件。當得到最終的輸出結果時,我們并不清楚每個組件的貢獻是多少,判斷每個組件對輸出結果的影響稱為“貢獻度分配”問題。以下圍棋為例,每當下完一盤棋,我們會思考哪幾步棋導致了最后的勝利或失敗,判斷每一步棋貢獻的多少就是貢獻度分配問題。該問題在深度學習中至關重要,解決起來也非常困難。目前,深度學習大多采用“人工神經網絡”來實現。人工神經網絡內部包含多個層次,正好能滿足深度學習的“深度”需求。近年來,深度學習技術快速發展,其所使用的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從早期的五至十層增加到目前的數百層,這極大提高了特征提取與轉換的能力,也使預測的準確率隨之上升。深度學習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們要想在方興未艾的科技革命中占有先機,牢固掌握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是必要條件。1.根據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確的一項是()A.機器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從數據中尋找到某種規律。B.機器學習從數據中學到的規律可以用函數來表示。C.機器學習完成特征提取與轉換后就可以進行預測。D.淺層學習無需人工干預,完全依賴機器自主完成。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深度學習”的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可以更好地處理數據特征,更準確地預測。 B.數據處理過程中的組件數量會影響其深度。C.數據處理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組件不難確定。 D.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代表,已有廣泛的應用。材料二人腦神經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組織,包含幾百億個神經元。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沒有物理連接,它們通過突觸進行互聯來傳遞信息。神經元可被看作是只有興奮和抑制兩種狀態的細胞,突觸將一個神經元的興奮狀態傳至另一個神經元。突觸有強有弱,其強度可以通過學習或訓練來不斷改變,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一個神經元的狀態是興奮還是抑制,取決于它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以及突觸的強度。當一個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總和超過了某個閾值,細胞體就會興奮,產生電脈沖,電脈沖通過突觸傳遞到其他神經元。可以認為,在人腦神經系統中,每個神經元本身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神經元如何組成網絡。受人腦的啟發,科學家構建了一種在結構、工作原理和功能上都模擬人腦神經系統的計算模型,稱之為“人工神經網絡”,簡稱“神經網絡”。在機器學習領域,神經網絡指由很多人工神經元相互連接構成的系統,這些人工神經元一般被稱為節點,每個節點本質上是一個函數。神經網絡不同節點間的連接被賦予了不同的權重,每個權重表示一個節點對另一個節點影響的大小。每個節點的“興奮”或“抑制”,由來自其他節點的數據信息與節點間的連接權重綜合計算得到。深度學習利用神經網絡構建模型,可以對數據進行更好的特征提取與特征轉換,從而得到預測準確率更高的函數。除了神經網絡模型,深度學習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網絡”等其他類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經網絡能借助相關算法較好地解決貢獻度分配問題,它成為了深度學習主要采用的模型。(以上兩則材料取材于邱錫鵬的相關著作)3.根據材料二,下列對人腦神經系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一個神經元是興奮還是抑制的狀態不全由其自身決定。B.一個神經元接收到其他神經元的電脈沖以后就會興奮。C.人腦神經系統中神經元本身不如神經元如何組網重要。D.人腦神經系統啟發了深度學習中一種主要模型的構建。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人工神經網絡在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是無可替代的。B.深度學習進行預測的能力與其模型的層次數量密切相關。C.溝通不同神經元的突觸的強度不是恒定的,可以被改變。D.人工神經網絡模型被深度學習采用有不止一方面的原因。5.根據以上兩則材料,說明深度學習“應運而生”的原因,以及人工神經網絡在深度學習中的作用。【答案】1B2.C3.B4.A5.原因:淺層學習有時不能很好地獲取有助于提升預測準確率的特征。作用:①人工神經網絡可用來構建深度學習的模型。②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可提高特征提取與特征轉換的能力。③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有助于解決貢獻度分配問題。④人工神經網絡模型有助于提升預測準確率。【解析】【分析】【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最終目的是從數據中尋找到某種規律”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一段可知,在找到規律后,還需要“利用‘學習’到的規律對未知數據進行預測”。故而找到某種規律不是“最終目的”。C.“完成特征提取與轉換后就可以進行預測”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一段“然后是從觀測數據中提取有效特征并對特征進行轉換,最后是構建函數并利用它進行預測”可見,完成特征提取與轉換后,需要“構建函數”,利用函數進行預測。D.“淺層學習……完全依賴機器自主完成”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二段“一般是通過人為地設計一些準則,然后根據這些準則從觀測數據中獲得。對機器而言,這可看作是一種‘淺層學習’”可見,并非自主完成,還需要認為地設計一些準則。故選B。【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和推斷概念含義的能力。C.“數據處理過程中影響最大的組件不難確定”錯誤,根據材料一第三段“當得到最終的輸出結果時,我們并不清楚每個組件的貢獻是多少,判斷每個組件對輸出結果的影響稱為‘貢獻度分配’問題……該問題在深度學習中至關重要,解決起來也非常困難”可見,這是很難確定的。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文本概念含義的能力。B.“一個神經元接收到其他神經元的電脈沖以后就會興奮”錯誤,根據材料二第一段“一個神經元的狀態是興奮還是抑制,取決于它從其他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以及突觸的強度。當一個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量總和超過了某個閾值,細胞體就會興奮,產生電脈沖”可見,并不是一旦接收到就會興奮,還必須超過信號量的某個閾值。故選B。【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推斷文意的能力。A.“人工神經網絡在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是無可替代的”錯誤,根據材料一“深度學習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模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并取得了重大突破”可得出深度學習技術在自然語言處理等諸多領域有重大突破,再根據材料二“除了神經網絡模型,深度學習也可以采用‘深度信念網絡’等其他類型的模型。但由于神經網絡能借助相關算法較好地解決貢獻度分配問題,它成為了深度學習主要采用的模型”可知,深度學習的模型除了人工神經網絡模型,還有深度信念網絡等其他類型的模型,并不是“無可替代。”故選A。【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據材料一“由于淺層學習有時不能很好地獲得有助于提升預測準確率的特征,‘深度學習’應運而生”可得出其應運而生的原因。根據材料二“深度學習利用神經網絡構建模型,可以對數據進行更好的特征提取與特征轉換,從而得到預測準確率更高的函數”可得出作用①②④;“由于神經網絡能借助相關算法較好地解決貢獻度分配問題,它成為了深度學習主要采用的模型”可得出③。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4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夫儒生,禮義也;耕戰,飲食也。貴耕戰而賤儒生,是棄禮義求飲食也。使禮義廢,綱紀敗,上下亂而陰陽謬,水旱失時,五谷不登,萬民饑死,農不得耕,士不得戰也。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必有水災;以舊禮為無補而去之,必有亂患。儒者之在世,禮義之舊防也,有之無益,無之有損。夫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1]禮義而成。猶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戰所須待也,棄而不存,如何?韓子非儒,謂之無益有損,蓋謂俗儒無行操,舉措不重禮,以儒名而俗行,以實學而偽說,貪官尊榮,故不足貴。夫志潔行顯,不徇爵祿,去卿相之位若脫躧者,居位治職,功雖不立,此禮義為業者也。國之所以存者,禮義也。民無禮義,傾國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禮愛義,率無禮義士,激無義之人。人民為善,愛其主上,此亦有益也。聞伯夷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風者,薄夫敦,鄙夫寬。此上化也,非人所見。段干木【2】闔門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閭,秦軍聞之,卒不攻魏。使魏無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強國也,兵無不勝,兵加于魏,魏國必破,三軍兵頓,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闔門之士,卻強秦之兵,全魏國之境,濟三軍之眾,功莫大焉,賞莫先焉。齊有高節之士,曰狂譎、華士,二人昆弟也,義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齊,以此二子解沮【4】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夫狂譎、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到;魏文侯式之,卻強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譎、華士之操,干木之節也,使韓子善干木闔門之節、高魏文之式是也,則善太公之誅非也。使韓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則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為有功;是韓子不賞功、尊有益也。(取材于王充《論衡·非韓》)注釋:【1】須:等待,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戰國時魏國隱士。【3】魏文:魏文候,戰國初魏國君主。【4】解沮:瓦解、渙散。6.下列對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貴耕戰而賤儒生賤:輕視B.使禮義廢,綱紀敗使:假如C.故以舊防為無益而去之防:防備D.薄夫敦,鄙夫寬敦:敦厚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A.上下亂而陰陽謬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B.以舊禮無補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齊眾C.此禮義為業者也國之所以存者D.人民為善開不為上用之路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儒名而俗行名義上是儒生,行動卻跟一般人一樣B.不徇爵祿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C.此上化也,非人所見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指責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扶軾致敬9.根據文意,下列理解與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A.韓非認為儒生沒有用處只有害處,本文認為儒生很有用處,不應拋棄。B.本文贊賞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軾致敬的做法,認為功勞很大,無法超越。C.韓非認為留著狂譎、華士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因而贊賞太公殺了他們。D.本文認為狂譎、華士與段干木是同一類人,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10.本文第一段體現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對立的事物之間也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的一面。請結合本段相關語句,用自己的話談談作者是如何闡明這一思想的。【答案】6.C7.B8.B9.D10.①本文第一段通過幾個例子來體現相反相成的思想。人走路時,腳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踩著的地方才能成為路。人的身體要靠手足才能活動,但能動的手足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②由此得出結論,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用處,但是有用處的事情卻要依靠它;禮義表面上對人沒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禮義才能完成。【解析】【分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C.“防:防備”錯誤。本句意為:原以為舊堤防是沒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災。防:名詞,堤防。故選C。【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辨析文言虛詞含義及作用的能力。A.連詞,表并列;連詞,表轉折。B.兩個“以”均為動詞,認為。C.代詞,……人;助詞,表句中停頓。D.動詞,變得;副詞,被。故選B。【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B.“不為了爵位和俸祿而犧牲自己的生命”錯誤。本句意為:不追求爵位、俸祿。徇:追求。故選B。【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推斷文章內容的能力。D.“對保全國家沒有什么用處”錯誤,根據“太公封于齊,以此二子解沮齊眾,開不為上用之路,同時誅之。韓子善之,以為二子無益而有損也”可見,認為他們對保全國家沒用處的是韓非子,而作者認為“夫狂譎、華士,段干木之類也,太公誅之,無所卻到;魏文侯式之,卻強秦而全魏,功孰大者”,魏文侯能夠通過尊重段干木而保全國家,顯然他們對國家是有功的,而且批評韓非子“不賞功、尊有益”。故選D。【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者寫作思路的能力。第一段的“相反相成”思想,主要通過舉例論證來體現。如“舊防”看似平時無益,去掉卻不能防范誰在;“猶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須不蹈者;身須手足而動,動者待不動者”,就像腳踩著路行走,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被腳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體要靠手腳才能行動,然而行動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看似相反的事物實則相互補充、依賴。從而得出結論“故事或無益,而益者須之;或無效,而效者待之”,即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好處而好事卻要靠它,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體效果的事卻要依靠它,以此證明自己的觀點:“禮義,無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須禮義而成”,禮義表面上對人沒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禮義才能完成。參考譯文:儒生講的是禮義,耕戰講的是飲食。重視耕戰而輕視儒生,是拋棄禮義找飯吃。假使禮義被廢掉,維持統治秩序的禮法就會被破壞,上下關系一片混亂,陰陽二氣也會錯亂,天晴下雨違背時節,五谷沒有收成,于是老百姓餓死,農民無法耕種,士兵也無法打仗。原以為舊堤防是沒用的而把它拆掉,肯定要遭水災;認為原有的禮義沒幫助而把它取消,肯定要有災禍。儒者活在世上,就是維護禮義的原有堤防,有他們看來沒有好處,但要沒有他們就會帶來損害。禮義對于人不產生直接的具體效果,但有具體效果的事情都要依靠禮義來完成。就像腳踩著路行走,踩著的路,要靠沒有被腳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體要靠手腳才能行動,然而行動要靠不動的身軀才能活動。所以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好處而好事卻要靠它,一件事或許看來沒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體效果的事卻要依靠它。儒生,耕戰必須依靠他們,要是拋棄而使他們不存在,那怎么行呢?韓非指責儒生,認為他們有害無益。大概是說一般儒生操行不好,舉止不重禮義,名義上是儒,行動卻和一般人一樣,用真才實學作幌子,而提出些有害的主張,一心想做官發達,所以值不得尊重。至于志向純潔,行為光明,不追求爵位、俸祿,拋棄卿相官位就像脫鞋一樣的人,才會居于官位處理政事,即使他們沒有建立功績,但卻是以推行禮義為事業的人。國家能存在的原因,是有禮義。老百姓不懂禮義,國家就要滅亡,君主就要遭殃。今天儒者的操行,是重禮愛義的,他們引導不懂禮的人,激勵沒有義的人,使人民變得善良,喜愛自己的國君,這也是很有好處的。聽說伯夷的作風,會使貪婪的人變得廉潔,軟弱的人樹立志向;聽說柳下惠的作風,會使輕薄的人變得敦厚,心胸狹隘的人變得寬宏大量。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一般人所能看到的。段干木閉門隱居不肯出來做官,魏文侯很敬重他,坐車經過他居住的里巷時也要扶軾俯身表示敬意,秦軍聽到這事,終于不敢攻打魏國。假使魏國沒有段干木,秦兵一進入國境,國家就有被滅亡的危險。秦是強國,打仗沒有不勝的。把戰爭強加給魏國,魏國必敗,三軍即使苦戰,也要血流千里。如今魏文侯向閉門隱居的人表示敬意,就使強大的秦國軍隊退卻,保全了魏國的領土,拯救了三軍士兵的生命,論功沒有比他更大的,論賞沒有能超過他的。齊國有節操高尚的人,叫狂譎和華士。二人是兄弟,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肯屈從別人的意志,不在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君主那里做官。姜太公呂尚被封在齊,認為這兩個人使齊國人士氣瓦解人心渙散,開了不為君主效勞的先例,就同時把他倆殺了。韓非贊賞這種做法,認為他倆留著沒有好處只有壞處。其實,狂譎、華士、段干木這類人,姜太公殺了他們,并沒有排除和得到什么;魏文侯扶軾俯身向段干木表示敬意,退了強大的秦軍而保全了魏國,功勞誰的大呢?假使韓非贊賞段干木閉門隱居的高尚節操,那么魏文侯尊敬段干木,就是對的;狂譎、華士的節操與段干木的節操一樣,韓非稱贊姜太公殺了他們,那就錯了。即使韓非指責段干木的操行,貶低魏文侯對他的尊敬,但段干木正以這樣的操行而使國家得到好處,魏文侯正以尊敬段干木的辦法而收到了功效,這可見韓非不獎賞功勞,不尊敬有益的人。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由也!女聞六言【注】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注】言:德。孔子為什么把學習與道德修養聯系在一起?請從“六言六蔽”中任選兩個,用自己的話加以解釋。【答案】①通過學習可以加強或提升道德修養,如果不學習就會產生各種弊病。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好知”二句:喜好聰慧卻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放蕩無守。“好信”二句:講求誠信卻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帶來傷害。“好直”二句:講求直率而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尖刻傷人。“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卻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亂。“好剛”二句:喜好剛強卻不喜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答出其中的兩個即可)【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名著內容、觀點的理解把握能力。第一問,根據原文“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可知,只有品德而不愛好學習,就會有六種弊病;而如果愛好學習,也能夠幫助人更好地實踐道德。第二問,注意關鍵詞:其弊,它的弊病;知,智慧;蕩,放蕩;信,誠信;賊,危害親人;絞,說話尖刻;亂,犯上作亂;狂,狂妄自大。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句進行解釋即可。參考譯文:孔子說:“由呀,你聽說過六種品德和六種弊病了嗎?”子路回答說:“沒有。”孔子說:“坐下,我告訴你。愛好仁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卻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三、本大題共5小題,共26分。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和陶歸園田居(其一)【1】蘇軾環州多白水,際海皆蒼山。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東家著孔丘,西家著顏淵。市為不二價,農為不爭田。周公與管蔡【2】,恨不茅三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3】。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注釋:【1】此詩作于蘇軾被貶惠州時。一日蘇軾游白水山佛跡巖,夜聞其子蘇過誦陶淵明《歸園田居》,于是作此詩。【2】周公與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華顛:頭發花白。12.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環州多白水”四句寫景,寫惠州被群山環繞,幽僻而蒼涼。B.“東家著孔丘”四句,寫出了當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風純樸。C.“周公與管蔡”二句,設想彼此對立的人也會向往安居于此。D.“我飽一飯足”二句,寫生活雖窮困,但詩人仍能感到滿足。13.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A.本詩與陶詩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心情。B.作者效仿陶淵明,在抒寫田園生活時,表達了對勞作的熱愛。C.陶詩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對仗,作者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D.本詩語言質樸而內涵豐富,正如作者評陶詩所言“質而實綺”。14.宋詩以理見長,蘇軾這首詩也有此特點,請分析詩歌最后四句說出了怎樣的道理。【答案】12.A13.D14.①前兩句側重寫人與自然的關系,說明心中有道,則能順應自然,與自然、外物相融相親。②后兩句側重寫詩人的超然態度,說明盡管外物未必和諧、美好,但內心的超脫也能使人自得其樂。【解析】【分析】【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句內容的能力。A.“寫惠州被群山環繞,幽僻而蒼涼”錯誤,根據“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認為此地風光無限,可以寄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蒼涼”。故選A。【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詩歌內容及藝術手法的能力。A.“都反映出詩人在遠離官場之后,歸隱田園的心情”錯誤,詩人并非遠離官場,而是被貶惠州做官。B.“在抒寫田園生活時,表達了對勞作的熱愛”錯誤,本詩中作者并未表達對勞作的熱愛,主要表達了閑適之情。C.“陶詩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對仗,作者這首和陶詩也是如此”錯誤,原作中第二句“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也不對仗,第二句“以彼無盡景,寓我有限年”對仗,“門生饋薪米,救我廚無煙”“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等句也不對仗,結構上并不一致。故選D【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容含義的能力。“禽魚豈知道,我適物自閑”兩句意思是:魚鳥哪里知道,只要我自己內心安閑,外物也自然安閑,這體現出人只要樂天安命,順應自然,就不會為外在環境所苦,而感到閑適自在。“悠悠未必爾,聊樂我所然”兩句則是描述詩人的心境,“悠悠”指繁多的外物,“未必爾”即未必就是這樣美好,但作者姑且能夠以自己認同的事物感到快樂,即只要內心超脫,即使外物不順心意,也能夠自得其樂。15.在橫線處填寫作品原句。(1)古代貶謫之地往往環境艱苦,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這樣描述謫居潯陽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2)古代詩人多有對“樂”的獨到體會。歐陽修貶滁州,于山林間感慨“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宋初道士陳摶,字圖南,號扶搖子,其名、字、號都出自《莊子·逍遙游》。其名與號出自“__________________”,其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4)骨氣是人之脊梁,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傲岸,鄭板橋“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毅,都是骨氣的表現。【答案】①.住近湓江地低濕②.黃蘆苦竹繞宅生③.人知從太守游而樂④.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⑤.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⑥.而后乃今將圖南(然后圖南)⑦.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⑧.使我不得開心顏【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點字的寫法,如“湓、摶、摧”等,要理解字義去記憶。16.根據要求,回答問題。《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鳳托夢,說道:若目今以為榮華不絕,不思后日,終非長策。眼見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之盛。要知道,也不過是瞬息的繁華,一時的歡樂,萬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語。……我與嬸子好了一場,臨別贈你兩句話,須要記著: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1)這里說的“非常喜事”在小說中指什么?(2)畫線的部分與小說后續情節有何關系?請結合原著,舉例說明。【答案】(1)元妃省親(賈元春才選鳳藻宮)(2)是小說后續情節發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紅顏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潰的悲劇。例如小說寫林黛玉淚盡而亡、賈府最后被抄家等。【解析】【分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的把握能力。這段話出自《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殞,王熙鳳大權在握”,這是秦可卿臨終時托夢給王熙鳳時所說的話。“非常喜事”是指賈元春晉封為妃,皇帝恩準元春省親。【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情節等的整體把握能力。這句話是秦可卿臨終給王熙鳳的提醒,暗示賈府將走向衰敗。“盛筵必散”暗示賈府會盛極必衰的的命運。而“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三春”有人認為指賈家的三個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遠嫁,惜春出家,這三春離開賈府,賈府已經沒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顯赫的元春病逝,賈府更是徹底落敗,這才有了“三春去后諸芳盡,各自須尋各自門”的說法。“芳菲盡”也包括大觀園所有女子的悲慘命運,比如黛玉淚盡而逝等。因此秦可卿這句話是小說后續情節發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紅顏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潰的悲劇。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心靈的呼吸音樂,在我的童年生活里,是沉重而蒼涼的存在。許多真誠而樸實的響器的演奏和歌聲,強烈地感染了我,像土地、陽光、露珠、微風那樣地真實。我覺得人世間的確有一些美好的聲音使你無法忘卻,它滲透了你的生命,它沉重如種子落在你的心上,永遠留在那里,生了根。父親屋里的墻上,掛著一管竹簫,我只聽他吹過一次。一個秋天的黃昏,我已近十歲光景,父親獨自到房頂上,背靠著煙囪,手掛著簫。我坐在房頂的一個角落,離父親好遠,我的心靈感到一片空茫,隱隱地感覺出父親是孤獨而哀傷的。天漸漸地暗黑下來,父親的面孔已經模糊不清。我不是聽見,是感覺到了有一種很輕飄的、跟夜霧融成一氣的聲音,幽幽地,靜穆地,一縷一絲地降落到我的心上。吹的什么曲調,我不知道,是從來未聽過的聲音。那簫聲仿佛是從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流泄出來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你不用心去感覺,就什么也聽不到。父親什么時候不吹了,我不知道,我們誰也看不見誰,互相沒有說一句話。簫不吹了,但那個由聲音顯示的情境還在,人和簫聲都不愿意分離。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回想起來,我當年學著寫詩,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遙遠世界的簫,或與簫相似的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簫,只屬于我父親個人,他只為自己吹,不要聽眾。笙和管子,父親經常吹,不是獨自吹,是跟村里的“自樂班”的人一塊兒,總是在黃昏以后吹。深秋農閑以后,他們幾乎天天在村里的廣場上吹奏,全村人都能聽到。演奏的聲音,如當空月亮,照遍了每個角落。父親有兩船笙,一船是黃銅的,從我能記事時起,它就擺在父親的桌上,豎立的竹管如張開的翅膀,我覺得它很好看,知道它能發出奇異的聲音,就更對它生出崇敬的感情。我十歲以后,父親置買了一船白銅的,他特別珍愛這白銅的。父親用白銅的笙吹,我得到他的允許,懷抱著黃銅的笙坐在一邊學著吹。父親在家里偶然對我說過幾句:指頭按眼,不能按得太死,聲音都憋死了,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我從父親吹笙前嚴肅的準備動作和神情,開始向他學習,他瘦削的雙手端著笙座,嘴唇跟笙的嘴一旦接觸,笙跟他的生命就形成了一個活生生的整體:沒有笙,就沒有父親;沒有父親,也就沒有笙。“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父親對我說。他讓我一個音一個音地認識笙。黃昏時,我坐在屋頂上學著吹,如果父親正好在家,他總認真地聽我吹,很少指點,最多說一句“用心好好琢磨”。笙對我是一個很大的誘惑,我吹奏時感到很振奮,整個的生命都感觸到了美妙的節奏。可以說,我對節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節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父親跟我一塊兒吹,總要檢查我的手和臉是否干凈。仿佛不只是吹吹笙,是帶我一起去一處遠遠的精神境界,比走親戚還要鄭重幾分。父親和我端端地坐在炕上,面對面地吹,中間隔著一張炕桌。我當時覺得這一切的細節確有必要,它表現了一種虔誠的氣氛和心境。父親沒有讓我吹過管子,說我人還小,容易傷了心肺。笙主要起和聲作用,是柔性子,它的聲音是渾圓的,而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在笙聲的云霧中鳴唱。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父親吹管子時,臉憋得通紅,胸間的氣似乎聚集起來朝上沖,拼命朝高高的頂峰飛躍。父親的嘴異常靈活地吹奏著,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每個音節,稍一不慎,松懈一下,就可能從高入云霄的頂峰摔了下來,把樂曲摔得粉身碎骨。到現在我還有一種看法,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是不可分的。黃昏后,村里的“自樂班”在廣場上演奏時,那情景,那氣氛,表面上很混亂,塵土飛揚,還免不了有孩子們的哭鬧聲,可是一旦演奏起來,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自樂班”的人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所有的曲調都是很蒼涼的,在蒼茫之中,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如果我對音樂有一點素養的話,主要就是從這些充滿了熱汗味和煙塵氣的場合感受來的。童年時半夜醒來,常聽到沉郁的駝鈴聲在空曠的夜里一聲聲地響著,回想起來,我覺得那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一種長途跋涉的沉緩而堅毅的節奏。拉駱駝的老漢和一匹匹駱駝需要這蒼涼而莊重的樂音伴隨著。我在童年少年時期受到的音樂熏陶,使我形成了對鄉土音樂的迷戀,也使我這一輩子都無法背離深入骨髓的鄉土氣,也影響了我的詩的氣質。這也就是所有故鄉的性格吧!(取材于牛漢的同名散文)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父親深奧的體腔內部深奧:深邃神秘B.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吐訴:吐露、傾訴C.管子的聲音是峻拔的峻拔:尖而細D.雜亂的一切都融和了融和:和諧18.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的父親摸透了笙管的特點,當他吹笙時,笙就好像與他融為了一體。B.硬木制作的管子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C.作者屢屢將音樂的記憶融于黃昏的情境中敘寫,有效傳達出蒼涼的感受。D.作者用“雁群飛過冬天”形象而生動地喻指了音樂具有超越苦難的力量。19.作者寫出了他對音樂的理解逐漸深入的過程,請結合全文內容,簡要分析這一過程。20.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文章標題“心靈的呼吸”包含了哪些涵義。【答案】17.C18.B19.①作者因偶然聽到父親吹簫,初步地感受到音樂對于生命的意義。②作者學習吹笙時對不同樂器在音樂上的特點有了更具體的了解。③“自樂班”的演奏使作者的理解延伸到音樂背后的社會和人生。④作者成年后領悟到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聲響也具有音樂般的美感。20.①文中寫到的都是吹奏樂器,它們的演奏都有賴于呼吸的控制。②音樂是接通心靈和遙遠世界的通道,是讓心靈能呼吸的氣管。③心靈吐訴如同呼吸要有節奏,節奏能把內心情感調動起來。④技巧熟練的演奏會緊貼曲調的命脈,使音調像呼吸一樣自然。【解析】【分析】【1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能力。C.峻拔,本意是高而陡;此處根據“像忽上忽下飛翔的鳥”可見,不是指聲音尖細,而是指聲音陡起陡落,高亢。故選C。【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賞析文本內容的能力。B.“握在手里很沉重,所以吹奏時聲音的高低強弱很難控制”強加因果,原文說“管子是用硬木鏤空制作的,握在手里很沉重,還鑲著一圈圈的白銅”,并沒有說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高低強弱難以控制。故選B。【1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文章第二段寫自己聽父親吹簫,感受到“我覺得簫聲是很神秘的,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還引發出“我”對自己創作詩歌的思考。第四到七段寫父親的笙與“我”學習吹笙時的感受,“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先得摸透每個笙管的個性”“我對節奏的理解,就是從吹笙開始的。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節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任何一個音節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都不是孤立的”,了解到不同樂器有不同的特點。第八段寫作者對自樂班的感受,“吹奏時,曲譜固然重要,但吹奏者的心境與情緒以及周圍的環境,都是不可分的”“大都是從口外回來的,年紀都不小了,他們受夠了苦,需要解悶,當他們在一起合奏的時候,似乎忘掉了一切……他們的心像雁群一般飛越過寒冷的冬天,飛越過苦難的人生”,不但感受到音樂,而且感受到音樂背后的人生與社會。第九段寫成年后回想童年的駝鈴聲,感到那也是一種“生命的音樂”,作者對音樂的感悟從樂曲延伸到現實,更加廣闊、深沉。【2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標題含義的能力。標題名為“心靈的呼吸”,從內容上來說,因為文章寫的是作者對吹奏樂器的感受,吹奏樂器需要控制呼吸,故而有“呼吸”一詞。而樂器吹奏出的聲音則是人內心情感的抒發,這呼吸不僅僅是氣息的控制,也是心靈的舒放,故而稱之為“心靈的呼吸”。作者感觸到“簫是接通心靈與遙遠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細的血管與心臟相通那樣相依為命的關系”“心靈的吐訴需要節奏,節奏能把內心的各種情感調動起來,凝聚成實實在在的音響世界”“音調要像呼吸那么自然才好,呼吸是隨曲調的命脈而呼吸”,這些充分說明,音樂是人傾吐心靈的方式,通過呼吸控制的吹奏樂器,便讓心靈隨著音樂自然呼吸,讓人能夠感受世間美好,超脫現實煩惱。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5分。21.語言基礎運用①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欣欣向榮,互聯網應用百花齊放。②網絡的發展便捷了人們的生活,與此同時,給管網治網帶來了許多新的挑戰。③目前各類服務端APP都上線了青少年模式,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漏洞。④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的異軍突起,還帶來了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打賞主播等問題,引起家長的普遍擔憂。⑤事實上,不僅未成年人需要清朗的網絡環境,對廣大人民群眾而言,也渴求健康的網絡空間。⑥網絡上,水軍、黑公關等頑瘴痼疾反復興風作浪,淫穢色情、賭博詐騙信息屢禁不絕,群眾對此反應強烈,普遍期待開展一場網絡大掃除。(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加點的兩個四字成語使用得當。 B.加波浪線的兩句有相同的語病。C.第⑤⑥兩句的位置不能夠互換。 D.末句的“反應”應改為“反映”。(2)不改變原意,將第②句中畫線并被逗號隔開的兩個語言片段整合為一個。將改寫后的答案寫在答題卡上。【答案】(1)D(2)網絡的發展在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的同時【解析】【分析】【小問1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正確使用詞語及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百花齊放:不同形式和風格的各種藝術作品自由發展;形容藝術界的繁榮景象。此處形容應用風格不同,種類繁多,使用正確。興風作浪:比喻制造事端,煽動別人起來搗亂。此處形容不法分子煽動他人情緒,使用正確。B.成分殘缺,兩句都存在濫用介詞而導致句子缺乏主語的語病,第一句刪掉“隨著”,第二句刪掉“對……而言”。C.⑤句是原因,⑥句是結果,故二者不能互換正確。D.反應:機體受到體內或體外的刺激而引起相應的活動,事情所引起的意見、態度或行動等。反映:把情況或意見等向上級報告。此處群眾的“反應”顯然是指群眾對這類情況的意見、態度,故使用正確,無須更改。故選D。【小問2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變換句式的能力。把“與此同時”統合到前一句中,因為前句就是“此”,故需要去掉“與此”,換成“……的同時”。因“同時”是個時間詞,故還應在前一句謂語前加上“在”字,將它變成時間狀語,最終變換為“網絡的發展在便捷了人們的生活的同時”。微寫作(10分)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22.微寫作。文學名著中常有一些讓人心生遺憾又給人啟迪的人物。請從《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選擇一個人物,談談他(或她)為何令你感到遺憾,又帶給你怎樣的啟發。要求:寫明作品和人物,言之有理。不超過150字。【答案】示例一:我選擇《老人與海》中的桑迪亞哥。他八十多天沒有釣到一條魚,仍不肯認輸,而是充滿著奮斗的精神,終于在第八十五天釣到一條一千五百磅的大馬林魚。他一一地殺死前來掠食的鯊魚,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斷的舵柄作為武器。結果,大魚仍難逃被鯊魚吃光的命運,讓人感到遺憾。雖然結果他失敗了,但他在精神上勝利了。

示例二:我選擇《邊城》中的翠翠。翠翠與儺送是一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令人遺憾的是兩個相愛的人最終沒能在起,儺送因為哥哥天寶客死他鄉而心懷愧疚外出闖灘,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翠翠和黃狗孤獨地生活。但翠翠和儺送的愛情令人羨慕,他門的愛情沒有摻雜任何的東西,這樣的愛情相比較與現今的“物質愛情”非常難得。【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表達方式:議論關鍵詞:遺憾與啟發寫作對象:《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的一個人物寫作要點:文學名著中常有一些讓人心生遺憾又給人啟迪的人物,從中選擇一個人物,談談他(或她)為何令你感到遺憾,又帶給你怎樣的啟發。要言之成理,注意字數不超過150字。比如我們可以選擇《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桑迪亞哥。雖然與鯊魚經過幾輪的殊死搏斗最終也沒能保全大馬林魚,結果不令人滿意,在完成他那“生來要干”的使命中失敗,但我們認為他最終是勝利了,他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人最終能達到怎樣的高度。盡管氣力與肉體被打敗,但在此之前他始終保持著高昂的熱情與激情,這就是海明威要贊揚的桑迪亞哥式的“硬漢”精神,這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比如我們可以選擇《邊城》中的翠翠。她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令人遺憾的是兩個相愛的人最終沒能在一起,儺送因為哥哥天寶客死他鄉而心懷愧疚外出闖灘,再也沒有回來,只留下翠翠和黃狗孤獨地生活。但翠翠和儺送的愛情令人羨慕,他門的愛情沒有摻雜任何的東西,起于心動,起于那句“回頭水里大魚來咬了你,可不要叫喊”。這樣的愛情相比較與現今的“物質愛情”非常難得。

2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班級要開展“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的主題活動。如果讓你參與策劃,你會在活動中設計一個怎樣的核心環節?請說說理由。要求:簡要說明核心環節的內容,重點陳述理由。不超過150字。【答案】示例:我設計的核心環節是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首先由同學們確定有代表性的核心人物,再由班主任負責聯系烈士紀念館,確定參觀時間。理由:緬懷革命先輩,文字、影片等都比較抽象,不容易引起共鳴,只有親眼看到實物,才能讓他們真切感受到先烈們當年的生活和思想,從而達到“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的目的。

【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表達方式:本題屬于活動設計,應當以說明性文字為主,闡述理由時可以有敘述和抒情的表達;關鍵詞:“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活動中設計”“核心環節”“陳述理由”;寫作對象:主題活動設計,一般要明確活動主題,圍繞主題和活動目的設計具體活動,比如本題中要設計適合班級的活動,主題為“緬懷革命先輩、點燃青春激情”。寫作要點:首先明確自己設計的核心環節是什么,比如演講比賽,寫作、書法比賽等,然后重點說明理由。比如演講比賽容易調動學生們的激情,演講準備階段會搜集有關先烈的資料,更容易引發對先烈的崇敬之情;比如設計觀影活動,通過觀看相關影片,對先烈們的事跡有更直觀的了解,更能點燃青春激情等。24.請以“醒來的瞬間”為題寫一首小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摯,語言生動。小詩不超過150字,抒情文字150字左右。【答案】例文:醒來的瞬間我突然從夢中驚醒,似乎眼角還有淚痕,夢中的一切歷歷在目,幸好只是一場夢。.我該做什么?不能讓夢成為現實,我要努力,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不害怕失去什么,不能讓時光虛度,不能讓父母擔憂,不能讓自己任人宰割,不能讓在美好的青春虛度,必須強大,必須振作,相信自己。【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微寫作的能力。表達方式:題目要求寫一首小詩或抒情性文字,這就意味著要以抒情的表達方式為主。關鍵詞:“醒來的瞬間”,“醒來”可以是從夢中“醒來”,也可以是從某種不好的狀態中“醒來”;“瞬間”是一種突然的狀態,在某個特定的時段,一下子明白了某種道理,類似“頓悟”;寫作對象:可以描寫從以往渾渾噩噩中醒來,明白青春不能虛度;可以描寫從對父母的不耐煩中醒來,體會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描寫人類在災難面前醒來的瞬間,明白了應該善待大自然等等。寫作要點:要描寫“瞬間”的具體感受和感悟到的具體內容,用細節描寫來寫心理活動,體現徹悟的狀態;要描寫對過去的反思和甚至痛悔,交代出“醒來”的原因。如果寫詩歌,還要注意押韻、節奏、格式等;如果寫抒情文字,要用排比等修辭輔助抒發情感,使得情感更有感染力。最后要注意字數要求。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25.作文。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不少于700字。將題目抄在答題卡上。【答案】例文:生逢其時,為時代奮斗廣東廉江三中梁冬青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每個時代都有人慨嘆生不逢時,也有人安分隨時。在我看來,每個時代都是好時代,關鍵是看我們以怎樣的態度來學習和生活。我生活在新時代,適逢盛世,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在這新時代里,我們要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在動亂年代,幾位領導人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舍身忘死,救亡圖存,為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打好了堅實的基礎。這些領路人生逢其時,成就了偉業!我們是新時代的新青年,生逢其時,我們更要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無數的仁人志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告訴我們怎樣才能生逢其時,時不我待,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爆發,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多少青年逆行,他們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和時間作戰,把人民的生命放在首位,舍小家為大家。因此,我們國家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階段性勝利。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勝年,疫情動搖不了中國脫貧致富的決心,扭轉不了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長期趨勢,改變不了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偉大成就,少不了基層扶貧干部的默默奉獻。黃文秀在扶貧工作中因公殉職,年僅30歲,百色的大山,留下了她最美的韶華。還有“最美的扶貧干部黃詩燕”,九年如一日堅守扶貧崗位,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生態脫貧之路。正因為他們生逢其時,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才能把國家利益放首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中國航天人更是生逢其時,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時不我待,一次次取得突破。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我國“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發射成功,到今年5月,“祝融號”成功登上火星,我國成為世界第三個在火星著陸的國家,第二個在火星巡視的國家。這些傲人的成就讓國人無比振奮,讓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又前進了一大步。我們要向以上楷模學習,樹立遠大志向,明德修身,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學習,掌握過硬本領,一定能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解析】【分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材料作文的寫作能力。【審題】2021年北京卷站在時代的高度上,對青少年成長進行了更為深刻的考查。本題以時代為背景,以不同人的不同人生道路為切入角度,列舉了各種看待人生的態度,要求考生以“論生適其時”為題寫作,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論生逢其時”是一個標準的議論文題目,在審題上沒有給學生設置難度。題目圍繞個人與時代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小我與大我,個人的人生道路和國家、民族、時代發展的關系,把握時代脈動,引導學生關注廣闊的社會生活,從而增強個人對社會、時代發展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體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和語文課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本命題作文題目前有兩句話的導語,第一句“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點明了個人和時代的關系,在特定時代每個人的人生道路是不同的,這取決于個人的人生態度、機遇、個人努力等因素。第二句話列舉了三種人生態度:概嘆生不逢時的人,不能融入時代發展大潮,不能把握機遇,與時代格格不入,因此感到失落不得志﹔第二種人只愿安分隨時,這種人隨遇而安,知足常樂,在時代發展潮流中隨波逐流,沒有理想抱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