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5溫度 分子動理論(解析版)_第1頁
專題05溫度 分子動理論(解析版)_第2頁
專題05溫度 分子動理論(解析版)_第3頁
專題05溫度 分子動理論(解析版)_第4頁
專題05溫度 分子動理論(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溫度分子動理論一、單選題1.下面是小陸同學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溫度值做出的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上海市夏天的最高氣溫約為50℃ B.家用冰箱里冷凍柜內(nèi)部的溫度-39℃C.沸水的溫度一定是100℃ D.人體感覺舒適的環(huán)境溫度約為23℃【答案】D【分析】此題考查對生活中常見物體或環(huán)境溫度的估測,結合對生活的了解和對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認識,選出符合實際的選項.【解析】A.上海的夏天的最高氣溫不會超過40℃,A不符合題意;B.家用冰箱里冷凍柜內(nèi)部的溫度大約在-18℃,B不符合題意;C.液體的沸點與氣壓有關,只有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才是100℃,C不符合題意;D.人體正常體溫在37℃左右,感覺舒適是溫度在23℃左右,D符合題意.2.0℃的冰與0℃的水相比()A.0℃的冰比0℃的水冷B.0℃的水比0℃的冰冷C.0℃的冰與0℃的水一樣冷D.冰和水狀態(tài)不同,不可比較冷熱程度【答案】C【解析】物體的冷熱程度與物體的溫度有關,與物體的種類、狀態(tài)無關,由題意可知,冰和水的溫度均為0℃,溫度相同,則冰和水的冷熱程度相同,即0℃的冰和0℃的水一樣冷,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3.下列現(xiàn)象中能用分子動理論解釋的是()A.春天,柳絮飛揚 B.夏天,桂花飄香C.秋天,落葉歸根 D.冬天,雪花飄飄【答案】B【解析】A.春天,柳絮飛揚,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和分子運動無關,故A不符合題意;B.夏天,桂花飄香是擴散現(xiàn)象,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結果,故B符合題意;C.秋天,落葉歸根,樹葉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和分子運動無關,故C不符合題意;D.冬天,雪花飄飄,雪花運動是宏觀物體的運動,和分子運動無關,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4.在家里時突然聞到了樓下炸帶魚的香味,說明()A.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運動 B.分子之間有引力C.分子之間有斥力 D.以上說法都不正確【答案】A【解析】聞到炸帶魚的香味,這里是因為發(fā)生擴散現(xiàn)象導致的,即分子在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與分子之間的引力、斥力沒有關系。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圖中,最能形象反映物質(zhì)液態(tài)分子排列的特點是()A. B. C.D.【答案】C【解析】AB.分子排列規(guī)則且非常緊密,符合固體分子的排列方式。故AB不符合題意;C.分子間距離較大,分子間作用力較小,移動較自由,符合液體分子的模型。故C符合題意;D.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間作用力很小,分子運動自如,符合氣體分子的模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6.液體、固體很難被壓縮,這是因為()A.分子間有斥力 B.分子間有引力C.分子間有間隙 D.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答案】A【解析】AB.分子間存在著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很小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斥力;當分子間距離稍大時,分子間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遠,分子間作用力就變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而題目中液體和固體很難被壓縮,說明分子間有斥力存在,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CD.不同的物質(zhì)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分子間隙中的現(xiàn)象叫做擴散現(xiàn)象。擴散現(xiàn)象說明了分子之間有間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故CD不符合題意。故選A。7.圖所示為測量液體溫度的四個情景,其中溫度計使用方法正確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與待測液體充分接觸,不能與容器的底或側(cè)壁接觸,讀數(shù)時,視線要與液柱相平,故ABC不正確,D正確。故選D。8.一支家用體溫計的示數(shù)停在處,小軍沒有將體溫計甩過就用來測量自己的體溫,則下列哪個溫度值可能是小軍的測量值()A. B. C. D.【答案】C【解析】AB.根據(jù)溫度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由題意可知,沒有甩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7.7℃,直接用來測自己的體溫,若自己的體溫不高于37.7℃,體溫計中的水銀不會下降,仍然顯示37.7℃,故A錯誤,B錯誤;CD.根據(jù)溫度計的特點,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銀才能回到玻璃泡中,由題意可知,沒有甩的體溫計示數(shù)為37.7℃,直接用來測自己的體溫,若自己的體溫高于37.7℃,體溫計中的水銀會上升,測量是比較準確的,所以38.3℃可能是小軍的體溫,43.0℃不太符合實際,故C正確,D錯誤。故選C。9.如圖所示為伽利略溫度計(燒瓶內(nèi)有空氣,細管中有液體),它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來工作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B點的刻度值應該小于A點的刻度值B.如果B點為室溫刻度值,則A點可能為0C.液柱上升,表明氣體縮小,此時氣溫上升D.液柱下降,表明液體縮小,此時氣溫下降【答案】B【解析】A.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性質(zhì)來工作,當溫度高時,燒瓶內(nèi)氣體會膨脹,把細管中有液體往下壓,那么較低的液面表明燒瓶內(nèi)氣體溫度高,較低的液面刻度值較大,即B點的刻度值應該大于A點的刻度值,A錯誤;B.由上述可知,B點的刻度值大于A點的刻度值,如果B點為室溫刻度值,那么A點可能為0,B正確;C.液柱上升,表明氣體縮小,氣體熱脹冷縮,那么這時氣溫低,氣溫在下降,C錯誤;D.液柱下降,表明液體縮小,氣體膨脹,氣體熱脹冷縮,那么這時氣溫高,氣溫在上升,D錯誤。故選B。10.甲乙兩支溫度計同時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數(shù)分別是2℃和-3C,如果將兩支溫度計放入25℃的水中,示數(shù)恰好均為25℃,則當把甲乙兩支溫度計同時放入同一杯熱水中時甲溫度計示數(shù)為60℃時,乙溫度計的示數(shù)及相比于甲溫度計的測量誤差情況分別是(

)A.65.6℃,誤差大 B.64.6℃,誤差小 C.63℃,誤差小 D.67.6℃,誤差大【答案】D【解析】由題意可知,甲的23個單位代表25攝氏度,乙的28個單位代表25攝氏度,所以乙的誤差大.當甲為60℃時,實際溫度為:25+(60-25)×=63.04(℃),所以乙的示數(shù)應該為:25+(63.04-25)×=67.6(℃).故D符合題意.二、填空題11.如圖所示溫度計量程是_____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現(xiàn)在的示數(shù)為___________℃。若用該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在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___________離開被測液體(選填“能”或“不能”)【答案】﹣20℃~102℃125不能【解析】[1]觀察圖示中的溫度計可知:該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小值是-20℃,最大測量值是102℃,故量程是﹣20℃~102℃。[2]每一大格代表10℃,每一大格分成10小格,所以每一小格代表1℃,即溫度計的分度值是1℃。[3]溫度計的液體柱在0℃以上,故示數(shù)為25℃。[4]使用溫度計測量液體的溫度,讀數(shù)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中。12.如左圖所示是溫度計的示意圖,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_______℃,指示的示數(shù)為_______℃。如右圖所示為伽利略溫度計,它是根據(jù)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如果環(huán)境溫度升高,管中液體的液面將_______。【答案】35~4237.5氣體的熱脹冷縮下降【解析】[1]由圖可知,溫度計能測量的最低溫度是35℃,最高溫度是42℃,所以該溫度計的測量范圍為35~42℃。[2]溫度計上1℃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溫度是0.1℃,即此溫度計的分度值為0.1℃,所以此時的溫度為37.5℃。[3][4]玻璃瓶內(nèi)密封著一定質(zhì)量的空氣,因此它是利用氣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的。當外界溫度升高時,玻璃球內(nèi)氣體膨脹,使玻璃管中水位降低;反之,溫度較低時,玻璃球內(nèi)氣體收縮,玻璃管中的水位就會上升。13.梅花綻放的時候,距離梅花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花的香味,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__;隨著溫度的升高,花香愈加濃烈,這表明_____________。夏天,雨后池塘里荷葉上的水珠隨荷葉拂動而滾動不止,當兩滴滾動的水珠相遇時,會匯合變成一滴

較大的水滴,這說明___________。【答案】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分子間有引力【解析】[1]在很遠的地方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是因為花香分子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的運動造成的,這是擴散現(xiàn)象。[2]溫度越高,花香愈濃,是因為分子的熱運動,受到溫度影響,溫度越高,熱運動越劇烈。[3]兩滴水珠相遇時,會匯合成一滴較大的水滴,這是因為水分子間相互的引力起作用,讓水珠匯合起來。14.兩杯清水,同時分別滴入一滴紅墨水后,出現(xiàn)如圖(a)、(b)所示情景,則a杯中的水溫_______(選填“高于”、“等于”或“低于”)b杯中的水溫。這是由于溫度越_______(選填“高”或“低”),分子_______運動越劇烈。【答案】低于高無規(guī)則(熱)【解析】[1]b杯中的清水很快被全部染紅了,說明紅墨水在b杯中擴散較快,可以判斷b杯中水的溫度較高,故a杯中的水溫低于b杯中的水溫。[2][3]上述現(xiàn)象揭示的物理規(guī)律是分子擴散的快慢受溫度的影響,溫度越高,分子的無規(guī)則運動越劇烈。15.如圖(a)所示,將兩個底面削平的鉛柱緊壓在一起,下面懸掛一個重物也不能把它們拉開,說明分子間存在_______(選填“引力”或“斥力”);如圖(b)所示,在一個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團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下壓時,棉花燃燒起來,說明通過_______的方式可使氣體的內(nèi)能_______。【答案】引力做功增加【解析】[1]底面削平的鉛柱緊壓在一起,兩者分子間距非常小,分子間的作用力表現(xiàn)為引力,兩個鉛柱的分子緊緊地相互吸引在一起,在下面懸掛重物也不能把它們拉開。[2][3]圖(b)中,活塞向下壓時,對筒內(nèi)空氣做功,將機械能轉(zhuǎn)化為空氣的內(nèi)能,空氣內(nèi)能增大,溫度升高,達到乙醚的著火點,便開始燃燒。這說明通過做功的方式可使氣體的內(nèi)能增加。16.如圖所示是初夏辦公室里的一段對話,小王已經(jīng)熱得難受,而小麗的感覺卻完全不同。這說明不同人對冷熱程度的感受___________(選填“相同”或“不同”),所以物理學中用溫度來表示___________。【答案】不同物體的冷熱程度【解析】[1][2]不同人由于各種情況的差異,對于物體冷熱程度的主觀感受是不一樣的,因此即使處于相同的環(huán)境,對于冷熱程度的感受也不同。所以,僅憑個人的主觀感受來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是不準確的,為此物理學中引入了溫度這一物理量來客觀地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17.請按要求將以下四項分類:(1)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2)把鐵絲放在爐火上烤,鐵絲的溫度會升高,用手將鐵絲反復彎折,鐵絲的溫度也會升高;(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熱總是由高溫物體傳到低溫物體。其中,_______________為物理現(xiàn)象,_______________為物理規(guī)律。(均填序號)【答案】(2)(1)、(3)、(4)【解析】[1][2]一切物體總保持原來的靜止狀態(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tài)為止,這是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實驗的基礎上推理得出的物理規(guī)律;(2)被烤的鐵絲、被彎折的鐵絲都會溫度升高,內(nèi)能增大,這是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兩種方式,能直接觀察或感覺到的物理現(xiàn)象;(3)分子間的作用力不能直接觀察可感知,是通過物理現(xiàn)象得出的物理規(guī)律;(4)熱總是由高溫物體向低溫物體傳遞,這是熱傳遞的條件,是通過物理現(xiàn)象得到的物理規(guī)律。所以其中的物理現(xiàn)象是(2),物理規(guī)律是(1)(3)(4)。18.溫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冬天南方的氣溫比北方高,但很多北方的朋友來到南方都“喊冷”,這是怎么回事呢?小明從網(wǎng)上了解到天氣預報報告的“實際溫度”是儀器測量的溫度,而人體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叫體感溫度,他還從網(wǎng)上查閱到一些溫度資料如圖所示。表一上海市7天天氣趨勢日期(12月*日)17181920212223天氣(晴或雨)雨雨雨晴晴晴晴最高氣溫(℃)87810101314最低氣溫(℃)4554335(1)由表一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這一段時間內(nèi)上海市處于___________天時(選填“晴”或“雨”)氣溫差較小。由圖可推測:在___________時,體感溫度與___________有關;(2)在冬季,南方空氣濕度大于70%較為常見,北方持續(xù)7﹣9級大風很少。請利用圖中的相關信息說明南方更容易“喊冷”的原因是___________。【答案】雨氣溫相同風力、相對濕度當氣溫相同時,北方大風很少,所以體感溫度比較高;南方冬天的空氣的相對濕度比較大,所以體感溫度比較低【解析】(1)[1]從上海市7天天氣趨勢表中可知:今日時17日,所以這一段時間內(nèi)上海市處于雨天的氣溫差較小。[2][3]題圖描述的是氣溫相同時,不同風力和不同濕度對應的體感溫度,所以可知在氣溫相同時,體感溫度與風力和相對濕度有關。(2)[4]在冬季,南方空氣濕度大于70%較為常見,從圖中可知南方此時的體感溫度較低,感覺有點冷,而北方持續(xù)7至9級大風很少,從圖中可知北方此時的體感溫度較高,感覺比較舒適,所以很多北方的朋友來到南方都“喊冷”。三、作圖題19.圖中溫度計的示數(shù)為26℃,請在圖中畫出。【答案】【解析】由圖中溫度計可知,從下到上,數(shù)字變大,因此是零上,由20℃到30℃中間有5個小格可知,該溫度計的分度值為2℃,26℃在20℃上面的第三個小格的位置。如圖所示:20.如圖所示,是溫度計的一部分,其中圖(a)所示是某一天的最低溫度負6℃,圖(b)所示的是這一天的最高溫度12℃。請在圖中將這兩個溫度表示出來。【答案】【解析】由圖可知,溫度計的分度值為1℃,所以某一天的最低溫度負6℃,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線下面第6個格處;最高溫度12℃,液柱上表面在零刻度線上面第12個格處,作圖如下:四、實驗題21.如圖(a)所示,該溫度計讀數(shù)時,玻璃泡__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玻璃管內(nèi)液面____________。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彈簧測力計沿_____________調(diào)零,圖(b)中,測力計示數(shù)為____________牛。【答案】不能相平豎直方向3.2【解析】[1][2]如圖(a)所示為實驗室常用溫度計,讀數(shù)時,溫度計的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且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玻璃管內(nèi)液面相平,不能仰視或俯視。[3]在“探究杠桿平衡的條件”的實驗中,為能在杠桿上直接讀出力臂的大小,彈簧測力計要沿豎直方向向上或向下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故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調(diào)零。[4]圖(b)中,測力計分度值為0.2N,測力計示數(shù)為3.2牛。22.小明學習物質(zhì)結構的過程中完成了下面幾組小實驗(1)如圖甲所示裝置演示氣體擴散現(xiàn)象,其中一瓶裝有密度比空氣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氣體,另一瓶裝有空氣,為了讓實驗更可靠,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_________(選填“A”或“B”)瓶.為了觀察到明顯的現(xiàn)象,抽掉玻璃板后需要等待約___________(選填“1min”或“10min”);(2)如圖(1)實驗是水和酒精混合前后的實驗現(xiàn)象,主要說明了____________;(3)圖(2)實驗中,圖a是一個鐵絲圈,中間較松弛地系著一根棉線,圖b是浸過肥皂水的鐵絲圈,圖c表示用手指輕碰一下棉線的左邊,圖d表示棉線左邊的肥皂膜破了,棉線被拉向右邊,這個實驗說明了_______;(4)如圖B所示,分別在熱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紅墨水,可以看到________水瓶中墨水擴散的快,這說明________跟溫度有關。【答案】B10min分子間存在間隙分子間存在引力熱擴散的快慢【解析】(1)[1]因為二氧化氮氣體的密度大于空氣的密度,裝二氧化氮氣體的瓶子放在下面,才能說明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所以裝二氧化氮氣體的應是B瓶。[2]由于分子的擴散是一個比較慢的過程,為了觀察到明顯的現(xiàn)象,抽掉玻璃板后需要等待約10min時間。(2)[3]酒精和水混合前的總體積大于混合后的總體積,說明分子間存在間隙。(3)[4]棉線左邊的肥皂膜破了,可以觀察到棉線被繃緊拉向右面了,說明分子間存在引力。(4)[5][6]分別在熱水和冷水中滴入相同的紅墨水,可以看到熱水瓶中墨水擴散得快,說明擴散的快慢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擴散越快。23.小華取一只墨水瓶,裝滿帶紅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緊瓶口,再取一根兩端開口的空圓珠筆芯穿過橡皮塞插入水中,制成了簡易溫度計,如圖所示。當他將該裝置放入熱水中,發(fā)現(xiàn)紅色水柱上升。(1)圖示的簡易溫度計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原理制成。實驗室常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都是利用該原理制成的;(2)圖表格中是一些物質(zhì)的凝固點和沸點。根據(jù)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要制成在我國各個地區(qū)都能測量氣溫的寒暑表,所選的液體是__________;一些物質(zhì)的凝固點和沸點:水水銀酒精乙醚凝固點/℃0-39-117-114沸點/℃1003577835(3)圖為體溫計,其測量范圍是___________,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__,此時的讀數(shù)為_________________;體溫計能夠離開被測人體讀數(shù),主要因為____________(寫出結構上的特點)。【答案】液體的熱脹冷縮酒精35~42℃0.1℃37.8℃溫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的管做得很細【解析】(1)[1]圖示中的簡易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制成,瓶中的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體積膨脹,空圓珠筆芯中的液面上升。(2)[2]我國北方的冬天,溫度較低,遠低于0℃,最低溫度可低于零下50℃,夏天最高氣溫約為40℃。由表格數(shù)據(jù)知,水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0~100℃,水銀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39~357℃,酒精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117~78℃,乙醚溫度計的測量范圍是-114~35℃。所以要制成的國各地都能測量氣溫的寒暑表,所選的液體是酒精。(3)[3][4][5]由圖示知,體溫計的測量范圍是35~42℃。分度值是0.1℃,示數(shù)為37.8℃。[6]體溫計的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間的管做得很細,離開人體后,水銀不會自動泡內(nèi),所以能離開被測人體讀數(shù)。24.如圖所示,某興趣小組自制了一個簡易溫度計,A為一塑料瓶,吸管B通過軟木塞與A相連,吸管下端插入水槽中,使管內(nèi)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在其它條件都不變,僅改變溫度時,測出對應水柱的高度h,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溫度(℃)171921232527h(cm)30.024.919.714.69.44.2(1)此溫度計的測溫原理是______,塑料瓶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______。(2)用此溫度計______(選填“能”或“不能”)測29℃及其以上的溫度。(3)若在此溫度計的吸管上標出刻度值,其刻度特點是:溫度高的刻度線在溫度低的刻度線的______(選填“上方”或“下方”)。【答案】氣體的熱脹冷縮玻璃泡不能下方【解析】(1)[1][2]分析表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柱逐漸變短,觀察實驗裝置圖知道,該溫度計是利用其上面瓶A中氣體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制成的;這個溫度計的塑料瓶部分(圖中的A)相當于常用溫度計的玻璃泡。(2)[3]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知道,溫度每升高2℃,其液柱大體會下降5cm之多,故在27℃時的液柱總長只有4.2cm,即小于5cm,故該溫度計是不能測出29℃及其以上的溫度來的。(3)[4]由于隨著溫度的升高,液柱逐漸變短,所以,溫度高的刻度線在溫度低的刻度線的下方。25.為了比較甲、乙兩種不同品牌容積都為2L的保溫桶的保溫效果,小明在溫度恒定的室內(nèi)進行實驗,他首先在甲、乙兩種保溫桶中裝滿100℃的熱水,然后用溫度計測量不同時間后保溫桶內(nèi)熱水的溫度,實驗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請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回答下列問題:時間/h0123456甲水溫/℃100503022202020乙水溫/℃100806552402920(1)下列有四支測量范圍不同的溫度計,小明實驗選擇的溫度計應為______;A.﹣10~110℃B.35~42℃C.﹣40~50℃D.0~50℃(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A.甲種保溫桶的保溫效果好B.乙種保溫桶的保溫效果好C.甲、乙兩種保溫桶的保溫效果一樣好(3)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推測實驗時的室溫應為______℃;(4)實驗結束,小明又提出猜想:保溫桶的保溫效果還可能跟保溫桶內(nèi)食物的多少有關.于是他用熱水代替食物,分別在7個同種保溫桶中裝入不同水量初溫相同的熱水,經(jīng)相同時間后,分別測量各保溫桶中的水溫,并根據(jù)測得的數(shù)據(jù)繪出溫度差與盛水量之間的關系圖像。①該實驗需要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是盛水量、初溫和______;②由圖像可知,當保溫桶的盛水量為______L時,保溫效果最好。【答案】AB20末溫1.9【解析】(1)[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本實驗所需要測的最高溫度為100℃,只有A溫度計的量程合適,故選A。(2)[2]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相同時間內(nèi),乙的水溫下降較慢,甲的水溫下降較快,所以乙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好,故B符合題意。(3)[3]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