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蘇州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1頁
江蘇蘇州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2頁
江蘇蘇州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3頁
江蘇蘇州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4頁
江蘇蘇州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昆山市南星瀆中學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歷史卷(滿分50分,時間50分鐘)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1分,共24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1.“隋朝大運河是利用了黃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趨勢,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運河基礎上開鑿的。”材料主要說明運河的開通()A.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B.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C.體現因地制宜原則 D.導致隋朝迅速滅亡2.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主流。結束南北朝長期分裂局面,又一次實現全國統一的關鍵人物是()A.嬴政 B.楊堅 C.楊廣 D.李世民3.隋的統一,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順應了民族交融的大趨勢,進一步促進了南北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上述材料描述了隋統一的()A.背景 B.經過 C.原因 D.影響4.有學者指出直到唐代,政治乃至社會運行的中堅仍是名門貴胄,世家大族影響力仍不可小覷,但是到了北宋,這一局面則不復存在,反而寒門庶族出身的精英成為社會的主導。這一變化反映出()A.選官制度的發展 B.貴族特權的消失 C.中央集權的強化 D.社會階層的固化5.小歷同學在學完《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后,整理了隋煬帝時期的一系列數據,由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有()時間事件征發民力605年﹣606年營建東都洛陽每月用工約200萬人607年﹣608年東修長城先后征夫約120萬人612年﹣614年三次親征高麗出兵共計約300萬人A.勞役沉重,民不聊生 B.政治腐敗,官吏無能 C.民族壓迫,矛盾尖銳 D.藩鎮割據,武將專權6.唐代柳宗元認為宇宙是由混沌的、運動著的元氣構成的,天地萬物的運動變化,都是元氣“自動自休,自峙自流,是惡乎與我謀,自斗自竭,自崩自缺”的結果。他認為天地、元氣、陰陽都是物質的,沒有什么意志。柳宗元這一觀點()A.開啟了古代思想理性化 B.肯定文以載道的古文運動 C.可為反佛思想提供依據 D.深受道家唯心思想的影響7.隋唐時,中國選官制度出現重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這一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科舉制 C.三省六部制 D.察舉制8.隋唐時期,“庶族希望靠科舉制而發家,士族希望靠科舉制而保持地位。如果庶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繼續貧困;如果士族沒能科舉中第,家族就會沒落。”由此可見,科舉制()A.加強了君主專制 B.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促進了教育發展 D.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9.它被稱為“中世紀最偉大的都城”,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其建筑布局被詩人描述為“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這座城市是()A.隋東都洛陽 B.唐長安城 C.北宋開封 D.元大都10.“如果說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樂章,那么他在位時開創的這一局面就是樂章里的最強音。”據此判斷,這里的“他”是()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則天 D.唐玄宗11.由“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黃巢起義”這些事件和現象,可判斷歷史發展的走向是()A.皇權削弱 B.諸侯林立 C.王朝衰亡 D.閉關自守12.大運河漕運的發達,使飲茶習俗傳到了臨渙,并使淮北地區逐漸形成了米面結合的飲食習慣,燒餅等特色飲食通過運河也傳播到其他地區。這主要體現了大運河()A.維護了國家安定統一 B.加強了區域文化交流 C.消除了南北方的差異 D.促進了中外友好交往13.《宋史》中曾多次記載:如果文官犯了錯會被貶為武職,朝廷出現“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的場面。據此可知,宋朝()A.文臣才能略高于武將 B.社會階層的流動加強 C.輕視軍隊建設和軍備 D.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14.“大宋王朝從這里走來。”這是河南封丘縣陳橋驛文化旅游宣傳詞。與該宣傳詞有關的歷史典故是()A.圍魏救趙 B.投鞭斷流 C.黃袍加身 D.胡服騎射15.宋初懲藩鎮之弊,凡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聽斷之事,可否裁決,與守臣通簽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職事修廢,得刺舉以聞。這段文字主要說明了通判的設置()A.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協助知州處理本地區的各項事務 C.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 D.檢舉地方官員的不法行為16.《文獻通考》記載:改革后的熙寧十年(1077年),國家稅收劇增到5210萬石,即使與治平(1064一1067年)時相比也增長了4倍。中央積蓄的錢粟,“數十百巨萬”,作為戶部的經費,“可以支二十年之用”。這敘述的是王安石變法的()A.背景 B.措施 C.特點 D.意義17.南宋詩人林升曾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該詩描繪的是南宋()A.社會秩序安定 B.自然條件優越 C.人民生活富足 D.統治集團偏安18.自唐代藩鎮割據、擁兵沿襲成風之后,五代時期形成了國家被將領左右,將領被士兵左右的局面。為改變這一局面,宋太祖()A.實行重文輕武政策 B.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 C.分化削弱王侯權力 D.將地方財政收歸中央19.在長期邊疆治理實踐的基礎上,中國逐漸形成了富有智慧的邊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種因地制宜的邊疆治理方式。與該論述相關的元朝史實是()A.設安西都護府管理西域 B.在新疆設置北庭都護府 C.設安東都護府管理遼東 D.在西藏地區設置宣政院20.如圖為中國古代經濟格局演變示意圖,與圖中①處對應的朝代是()A.隋朝 B.唐朝 C.五代十國 D.南宋21.元代地方政區,仍保存宋代的路府等舊稱。但在路之上,又設有“行中書省作為地方區劃的最高單位。所設地區,多為西夏等舊壤,以及南宋新失之地。”還設有中書省直轄的路、州,號稱“腹里”。材料旨在說明元代“地方政區”的特點是()A.全盤繼承,盲目模仿 B.順時而變,化繁為簡 C.繼承前代,開拓創新 D.兼容并包,一脈相承22.如表為北宋最高軍事機構樞密院部分官員情況統計。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北宋時期()官職類型文職武職總人數樞密院正職54人18人72人樞密院副職108人21人129人A.冗官冗員現象嚴重 B.重視軍隊的戰斗力 C.實行崇文抑武政策 D.改革發展教育制度23.小史在進行“中華英雄譜”項目學習中整理了如圖筆記。從中可以感悟到()?他領導的部隊紀律嚴明,在郾城大敗金軍主力?他寫下了《滿江紅》,其中“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深刻表達出他當時的情感。A.郭子儀多謀善斷的智勇 B.范仲淹憂國憂民的情懷 C.岳飛精忠報國的精神 D.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氣概24.宋真宗趙恒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據《宋史?真宗紀》記載:“真宗五年,代州進士李光輔善擊劍,詣闕。帝曰:‘若獎用之,民悉好劍矣’。遣還。”。這能反映出()A.重用文官擔任要職 B.北宋繁榮的社會經濟 C.強干弱枝治國策略 D.崇文抑武的統治方針二、非選擇題(共4題,共26分)25.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4分)材料一隋朝末年,許多老百姓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斷手斷足的方式,時稱“福手福足”。因嚴重饑荒又得不到賑濟,有的地區百姓連草根樹皮也找不到,只好“煮土而食”。起義軍在發布的檄(xí)文中,痛斥隋煬帝:“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摘編自2024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材料二自貞觀以后,太宗勵精為理。至(貞觀)八年、九年,頻至豐稔,米斗四五錢,馬牛布野,外戶動則數月不閉。至(貞觀)十五年,米每斗值兩錢。——杜佑《通典》卷七(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現象與哪位皇帝相關?(1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簡述貞觀時期的社會狀況并分析其原因。(2分)(3)綜上所述,歸納影響國家興亡的因素。(1分)26.文學作品往往是一個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集中反映。在中國文學史上涌現出了數不勝數的名家名作,這些詩詞是我們了解中國歷史的重要途徑。請欣賞以下詩詞,回答問題。(8分)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唐皮日休《汴河懷古》(1)這首詩中評論的隋朝大運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時期修筑的?開通大運河的作用和意義?(2分)材料二:水國寒消春日長,燕鶯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謠》(2)詩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史上哪種選官制度?該制度誕生的標志是什么?女皇武則天對這一制度作出了怎樣的貢獻?(3分)材料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老寡妻。”——唐杜甫《無家別》(3)這首詩描述了哪一事件后出現的衰敗景象?這一事件的始作俑者是誰?這一事件對唐朝有著怎樣的影響?(3分)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如圖所示材料二元統治者吸取了漢唐以來地方割據勢力據險對抗中央政府這一教訓,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極力避免某一地區成為地方長官據險稱雄的國中之國。地方區域的設置,人為地使自然區域割開,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元代的地方政權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而親自降臨到地方。——摘編自李孔懷《中國古代行政制度史》(1)材料一圖A王朝建立于年;唐朝先后在圖A中設置①(機構)和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圖B人物是北宋的建立者;他為防止知州權力過大,設置(官職),以分知州的權力。(3分)(2)依據材料二,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響。(2分)(3)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應該如何妥善處理中央與地方的權力關系?(2分)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7分)材料一:唐朝末年和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割據,武將專權,政權更迭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處于分裂割據的狀態。宋朝建立后,宋太祖為了維護自身的統治,吸取前代的教訓,采取設置文官分權以及完善科舉制度等措施防止武將專權,提高文人的社會地位。這樣就形成崇文抑武的治國方針,而且在社會上形成風氣。——摘編自部編版五四制《中國歷史教學參考書》六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概括“崇文抑武”治國方針實施的目的。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宋朝“提高文人社會地位”的舉措。(3分)材料二:宋真宗時,遼軍大舉攻宋,威脅都城開封。之后,遼與宋議和,遼軍撤軍,宋朝給遼歲幣……北宋與西夏進行和談,訂立宋夏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摘編自部編版五四制《中國歷史》六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寫出“遼與宋議和”的歷史事件。并簡要評價宋朝的“歲幣”外交。(2分)材料三: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他們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政府的財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興修水利工程10000多處。新法觸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們強烈反對。新法幾乎全部被廢除。——摘編自部編版五四制《中國歷史》六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三,指出王安石變法的目的、作用及失敗的原因。(2分)參考答案1-10CBDAACBDBD11-20CBDCADDADD21-24CCCD25.(1)隋煬帝。(2)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各族友好關系進一步發展。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勤于政事、輕徭薄賦、減輕刑罰等。(3)政策的制定、統治者個人的素養、制度的創新等。26.(1)修筑皇帝:隋煬帝。作用和意義: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成為貫通南北的大動脈,對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有積極意義;但同時也征發大量民力,加重百姓負擔,是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2)選官制度:科舉制度。誕生標志:隋煬帝時,進士科的創立。武則天的貢獻: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3)事件:安史之亂。始作俑者:安祿山和史思明。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27.(1)618;安西都護府;趙匡胤;通判。(2)特點:打破自然疆界,使地方區域設置犬牙交錯;地方政權由中央派行中書省管理,行省長官是中央官。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