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市部分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3+1期末質量調研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碼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條形碼區域內。2.答題時請按要求用筆。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作圖可先使用鉛筆畫出,確定后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描黑。5.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史學家傅斯年說:“我們存而不補,這是我們對于材料的態度;我們證而不疏,這是我們處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內使他發現無遺,材料之外我們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他的觀點是A.不應該補全材料 B.不應該解釋史料C.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 D.應堅持過去之說2.2013年是上海開埠170周年。下列條約與上海開埠有關的是①《南京條約》②《虎門條約》③《上海土地章程》④《北京條約》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3.1921---1922年,蘇俄逐漸出臺農民要上交的實物稅,種類有18種,包括糧食、飼料、油料作物種子、馬鈴薯、干草、奶產品、肉類、雞蛋、家禽、蜂蜜、羊毛、亞麻及大麻纖維、皮革原料、皮貨、小動物、煙草和蔬菜等。這一政策()A.反映出蘇俄生活必需品豐富 B.易增加蘇俄稅收的社會成本C.說明蘇俄經濟部門比較健全 D.符合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理論4.伏爾泰在《禮俗論》中談及孔子思想時嘆言道:“歐洲的王族同商人發現東方,只曉得求財富,而哲學家則在那里發現了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這段話主要反映了伏爾泰A.痛斥歐洲商人的侵略行徑 B.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C.抨擊法國的政治體制 D.認為當時的中華帝國比歐洲各國優越5.武昌起義后,立憲派掌握了多數省的政權,促使湖北軍政府參加南北和談,推進了國內統一;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后,立憲派向革命派進攻,迫使革命黨人接受和談條件,推選袁世凱建立北京政府,中國實現暫時的穩定與統一。由此可知立憲派A.由資產階級維新派轉化而來B.意在建立民主以實現君主立憲C.推動了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D.客觀上有利于推動中國近代化6.公元前
219
年,秦始皇棄儒生建議的簡單質樸的原始祭山儀式而不用,而是親自登上泰山(位于今山東)之巔
,并立石歌頌其德“明其得封也”,由此開創了中國古代封禪泰山的祭天大禮。秦始皇意在A.打擊儒生推行文化專制 B.確立新的祭祀上天禮儀C.彰顯皇權來源的正當性 D.加強對山東地區的統治7.下圖宣傳畫發表期間中國農村的社會狀況是A.全國農村實行土地改革運動 B.農村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C.人民公社化運動轟轟烈烈展開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8.1923年前后在孫中山對革命進行了反思:“改造中國、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隨后他A.發動二次革命 B.成立國民政府C.進行北伐戰爭 D.主張國共合作9.聯合國大廈有一副大型彩色壁畫,其主題是“黃金法則”:“你不想人家那樣對待你,你也不要那樣對待別人。”我國外交政策最能體現該法則的是A.“一邊倒”政策B.不結盟政策C.多邊外交政策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0.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的英國既有貴族宮殿式的莊園,也有農民破敗的茅屋草舍;既有工廠主舒適的生活享受,也有失業工人絕望的生存掙扎。當時的保守黨首相迪斯雷利曾說,英國是“兩個民族”的國家,“當茅屋不舒服時,宮殿是不會安全的。”這一時代的現象表明()A.英國進行議會改革的必要性 B.英國民主政治的基礎被動搖C.工業化帶來一定的社會危機 D.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需要11.下列各選項中,中外著作創作于同一世紀的是A.魏源《海國圖志》與達爾文《進化論》B.嚴復《天演論》與貝克特《等待戈多》C.徐光啟《農政全書》與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D.黃宗羲《明夷待訪錄》與盧梭《社會契約論》12.在一篇報告中說:“應謹慎地、逐步地而又積極地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依據這一觀點,建國后進行了A.土地改革 B.農業改造 C.人民公社化運動 D.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3.1864年6月,中國海關稅務司赫德(英國人)在通告中,告誡外籍雇員應時刻銘記“稅務司署乃中國海關而非外國之海關所有.領取中國政府之俸祿因而身為該政府屬員之人”。這反映了A.中國關稅自主權進一步喪失 B.清政府加強了對海關的管控C.契約精神影響雇員職業操守 D.中國外貿完全被英國所控制14.如圖中人物的主要事跡是A.制訂兩河流域最早的成文法典 B.在阿拉伯地區創建伊斯蘭教C.作為穆罕默德繼承者擴張阿拉伯帝國 D.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15.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是要穩步地促進相互聯系的兩個轉變。其中一個轉變是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另一個轉變則是A.由半殖民地向獨立自主的轉變 B.由專制獨裁向民主政治的轉變C.由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 D.由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16.1950年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比上年增長了73.4%,但1952年卻比上年下降了45.3%。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A.蘇聯加大了對華援助 B.新中國經濟迅速恢復C.西方孤立和封鎖中國 D.內地改變了經濟制度17.近代曾主持中國海關的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在《中國見聞錄》中寫道:“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大米;最好的飲料——茶;最好的衣物——棉、絲和皮毛。他們無需從別處購買一文錢的東西。”這段材料表明,當時的中國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經濟形態是:A.商品經濟B.自然經濟C.民族資本主義經濟D.外國資本主義經濟18.1908年,上海《圖畫日報》上刊載了這樣一則小故事:一位鄉下私塾先生前往上海城里的新式學堂任教,把電燈當作鬼火,嚇得徹夜未眠;講解新教材的課文時牽強附會地把孟德斯鳩當作曹操(字孟德)。從材料中可以看出A.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 B.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傳入中國C.啟蒙思想在中國得到傳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國的私塾教育19.漢武帝下詔書說:刺史班宣,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黝涉能否,斷治冤獄,以六條向事,非條所問,即不省。漢武帝明確了刺史職責和監察范圍,其目的不包括A.防止剌史干涉郡國的正常工作 B.使郡國能發揮行政主動性C.不至于刺史做大威脅中央集權 D.使州監察區上升為行政區20.下表反映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概況。表中年平均生產增長率的變化促使各國時期美國英國法國1963年~1973年1.9%3.8%4.6%1974年~1979年-0.1%0.8%2.7%A.加大力度干預經濟 B.擴大工業生產以減少失業C.極力穩定商品價格 D.重視市場機制的調節作用21.下面是關于漢魏統治階層社會成分的統計表。據此表可知,3世紀上半期大族小姓平民合計數量百分比數量百分比數量百分比數量漢(196—219年)3829.01914.57456.5131曹魏(220—239年)6038.73824.55736.8155曹魏(240—264年)7447.15937.62415.3157——(資料來源于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A.門閥士族勢力受到抑制 B.漢代選官制度得以延續C.豪強地主壟斷人才選拔 D.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減弱22.新中國的誕生開啟了中國法制建設新紀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工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有組織和教育工人積極生產、發揮工人階級領導作用的職責。195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A.具有社會主義革命性質 B.鞏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為國家工業化開辟了道路 D.奠定了新中國政治建設的基礎23.公元前5世紀末,希臘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現了財產集中的趨勢。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幾百英畝的土地,手工業作坊也出現了相對集中的現象;與投機業相伴隨,高利貸業及金融業也進一步發展。這種現象導致了A.陶片放逐法的確立 B.公民群體的消亡C.城邦國家的衰落 D.債務奴隸制的廢除24.“中世紀以來,西方的個人經歷了一個逐級的解放過程,先是從神的權威下解放,再從人的權威下解放。……無論是宗教的,還是政治的,到19世紀這一過程基本完成。”其中使個人“從人的權威下獲得解放”的重大歷史事件是A.文藝復興B.近代科學的興起C.啟蒙運動D.第一次工業革命25.柏拉圖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個人能力的差異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分工的必要性,進而以分工為基礎描述了國家的產生。這表明柏拉圖A.主張社會精英治理國家的合理性B.否定了希臘政體的局限性C.奠定了近代國家學說的理論基礎D.是希臘人文思想的初創者26.下圖是關于國際聯盟的一幅諷刺漫畫,該漫畫所反映的國聯的實質問題是A.不具有真正的普遍性和權威性B.綱領含糊不清,自相矛盾C.建立在重重矛盾之上D.大國操縱,無法為和平作出真正的貢獻27.甲午戰爭后的“公車上書”與巴黎和會時的五四運動都是愛國救亡運動,但兩者的規模與影響差別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覺醒程度與群眾基礎不同B.外交失利導致的損害程度不同C.大眾傳媒發展水平與方式不同D.列強攫取中國利權的手段不同28.張說(667年-730年)有詩云:“青海和親日,潢星出降時。戎王子婿寵,漢國舅家慈。”文中的“戎王”指的是A.吐蕃贊普 B.匈奴單于 C.鮮卑可汗 D.大食蘇丹29.18世紀英國的商業,一些歷史學家使用了諸如“商業革命”“一場真正的商業爆炸”等字眼。國內商業以較大的幅度增長,而海外商業活動增幅更大,國際貿易在英國當時的商業發展領域里遙遙領先。導致英國商業爆炸的主要因素是A.工業革命完成的推動B.殖民擴張和殖民霸主地位確立C.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D.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30.西周時,周公制禮作樂。這里的樂包括①等級②舞樂③《詩經》④史詩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材料王猛,字景略,漢族,北海郡劇縣(今山東昌樂)人,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王猛出身貧寒,博學好問,善于謀略和用兵。他深得符堅賞識,仕致前秦宰相。他不畏權貴、抑制豪強,嚴懲不法的氏族貴族,整肅吏治,加強了中央集權,他規定各級官吏要如實推舉人才,推薦得人者受賞,推薦不當者受罰,故雖是宗室外戚,如無實際才干就不能做官。他提倡儒學,興辦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前秦建元六年,他統兵消滅前燕,為統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貢獻。他還很重視農業生產,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前秦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建元十一年(375王猛去世,謐號“武”。他輔佐符堅掃平群雄,統一北方,被稱為“功蓋諸葛第一人”。——月高編自詹子慶《中國古代史》(1)根據材料,概括王猛的歷史功績。(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王猛取得功績的原因。32.(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大陸由于連續3年遭受自然災害以及“大躍進”和反右傾斗爭的失誤,加上蘇聯“老大哥”的背信棄義和中印邊境沖突,使國民經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蔣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復大陸”的星星之火。美國總統約翰遜執政后,蔣介石借助越南戰爭,向美國施壓,要求約翰遜政府對“中華民國的未來”表示支持。但美國極力想避免與中國在越南戰場上公開交戰。盡管如此,蔣介石仍繼續向白宮施壓,1965年,他派蔣經國前往美國,提出了美蔣協同反攻大陸的計劃——GT-5號計劃。1966年1月,美國國務院向美國“駐臺大使館”發出電報,以書面形式拒絕了蔣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號計劃。——摘編自張治宇《蔣介石反攻大陸的GT-5號計劃》(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蔣介石制定GT-5號計劃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GT-5號計劃的結局及其影響。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大革命以前,法國就已經從英國進口了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大革命爆發以來,法國政局長期動蕩,工業革命進展有限。1830年七月革命后,工業革命的環境有所改善,但整體來看,法國經濟中仍然是小生產占絕對優勢,機器為大工業的貢獻除了軍工以外并不很多。資產階級大多將資金投入到信貸業務上,甚至貸出國外,坐食利息。第二帝國時期,拿破侖三世鼓勵建立大公司,降低工業稅,疏通運河,大力興建鐵路,興修水利。以至于在其統治的20年時間里,煤產量增長2倍,生鐵近2倍,鋼近3倍,鋼軌近5倍。在農業上,化肥,脫粒機,收割機的使用也普遍起來,農業人口開始低于域市人口。重工業機器制造業發展起來。——摘編自蔡文林《近代法國近代化新論》材料二近代中國的產業革命,發端于洋務運動。比之于西歐各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后進行的產業革命,中國是在缺乏產業革命條件下出現的產業革命跡象。經歷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和太平天國的沖擊,為挽救統治危機,洋務派引進一些西方的先進技術,創辦了一些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也創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發展的設施,但因洋務派以“中體西用”為宗旨,不論是官府出資興辦的軍事工業還是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的民用工業,都難以掙脫君主專制傳統的羈絆。結果是“東一塊西一塊的進步,零零碎碎的。是零買的,不是批發的”。——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8世紀晚期至19世紀末法國工業的發展態勢,并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從近代法國與中國工業化中得到的啟示。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我們存而不補,這是我們對于材料的態度;我們證而不疏,這是我們處理材料的手段。材料之內使他發現無遺,材料之外我們一點也不越過去說。”強調的是論從史出的觀點,有幾分材料說幾分話,故C項正確。2、A【解析】
2013年是上海開埠通商170年,可知是在1843開始通商的。《北京條約》是1860年簽訂,并且內容與上海無關,④錯誤。①②③與上海開埠通商有關,故選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3、B【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21—1922年蘇俄征收的實物稅種類繁多,稅制過于復雜,容易增加稅收的社會成本,因此B選項正確;此前長時間的戰爭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使蘇俄物資極端匱乏,A選項錯誤;這些稅種僅涉及農業和手工業方面,不能說明蘇俄經濟部門比較健全,C選項錯誤;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主義社會不應該存在商品貨幣關系,D選項錯誤。故選B。4、B【解析】
根據伏爾泰感嘆王族和商人淺薄,無視孔子思想,指出孔子思想是一個新的精神世界,可知這段話體現了伏爾泰推崇孔子的儒家思想,B選項正確;伏爾泰的態度并非針對歐洲商人的“侵略”活動,A選項錯誤;材料沒有說明伏爾泰對法國“政治體制”態度的信息,C選項錯誤;東方是“一個新的精神的與物質的世界”等內容,不支持“中華帝國比歐洲各國都優越”的結論,D選項錯誤。5、D【解析】
根據材料主旨推斷材料主要強調了立憲派在“推進了國內統一”的作用,并未闡明立憲派的來源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錯誤;材料只是強調立憲派推動國家統一,而非闡述立憲派的政治要求,故B選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材料中立憲派并非革命派,特別是迫使革命黨接受袁世凱主張非但沒有推動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反而使革命逐漸走向失敗,故C選項錯誤;材料強調立憲派推動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在推動的過程中客觀上推動了清朝的滅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傳播,故D選項符合題意正確。6、C【解析】
據材料“立石歌頌其德‘明其得封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秦始皇登山的主要目的是為歌功頌德,宣示皇權至上、皇權恩德,從而彰顯皇權來源的正當性,故C選項正確;打擊儒生推行文化專制是通過焚書坑儒,故A選項錯誤;確立新的祭祀上天禮儀不是秦始皇最主要的目的,故B選項錯誤;秦始皇登山的目的主要是為彰顯皇權來源的正當性,不是為加強對山東地區的統治,故D選項錯誤。7、B【解析】
依據圖中“農業合作社是大家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可知是1956年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的改造,故B正確;土地改革是1950-1952年,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是1958年開始,排除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實行是1978年,排除D。故選B。8、D【解析】
1923年,孫中山反思革命的路向,思想發生深刻的變化。1924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國共兩黨以“黨內合作”的形式實現了第一次合作,故D項符合題意;二次革命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于1913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故A項不符合題意;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故B項不符合題意;北伐革命是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下的國民政府以國民革命軍為主力于1926年至1927年間發動的統一戰爭,故C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9、D【解析】
題干中“黃金法則”主要是指只有相互之間的尊重,才能實現雙贏。“一邊倒”就是中國政府在外交上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和資本主義陣營相對,與“黃金法則”無關,故A項錯誤。不結盟政策主張非集團、不結盟的原則,主張廣大亞非拉國家團結起來,相互支持,制止新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統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現,與“黃金法則”無關,故B項錯誤。多邊外交是相對于雙邊外交而言,指的是三個以上國家在國際組織、國際會議中的互動,與“黃金法則”無關,故C錯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它強調相互之間以平等的姿態進行和平外交,符合題干中的“黃金法則”,故D正確。10、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此時英國社會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較大,影響社會的穩定。結合所學可知,從18世紀中后期到20世紀初期,英國先后進行了兩次工業革命,一方面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英國的社會生產力,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會貧富懸殊拉大,出現了一定的社會危機,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英國議會改革是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參政權和選舉權,不能緩和材料中貴族與農民、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的矛盾;B選項錯誤,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后,其政治制度的基礎是代議制民主,并未發生動搖;D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無法得出此時自由主義不再適應社會的需要。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1、A【解析】
魏源《海國圖志》與達爾文《進化論》都寫于19世紀,故A正確;嚴復《天演論》寫于19世紀,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寫于20世紀,故B錯誤;徐光啟《農政全書》寫于17世紀,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寫于19世紀,故C錯誤;黃宗羲《明夷待訪錄》寫于17世紀,盧梭《社會契約論》寫于18世紀,故D錯誤。12、B【解析】
依據“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結合所學可知,建國后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走農業合作化道路,建立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故選B;土地改革與現代化和集體化無關,排除A;人民公社化運動與“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不符,排除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集體化不符,排除D。抓住關鍵信息“引導占國民經濟總產值90%的分散的個體的農業經濟……向著現代化和集體化的方向發展”,聯系我國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分析解答。13、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赫德要求外籍雇員認識到自己領取中國政府的俸祿,就要為中國政府服務,二不能認為是自己國家的海關,告誡雇員要有為“雇主”服務的契約精神,故選C;A表述正確,但是不能體現材料的主旨,排除;B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D說明絕對化,且不符合史實,排除。14、D【解析】
穆罕默德二世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第七代君主,率軍親征攻滅拜占庭帝國,故D正確;漢謨拉比制定兩河流域最早成文法典,排除A;默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排除B;默罕默德的繼承者擴張了阿拉伯帝國,不是穆罕默德二世,排除C。故選D。15、C【解析】
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在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國勝利后,中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C正確;A是新中國成立的意義,排除;B是《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意義,排除;D是三大改造的意義,排除。材料中的關鍵詞是“兩個轉變”,考查的是學生對七屆二中全會內容的掌握。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在政治報告中指出全國勝利后,中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轉變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總任務。16、C【解析】
抗美援朝時期,香港對內地貿易總值急劇下降,主要是因為西方孤立和封鎖中國,C項正確;蘇聯對華援助、新中國經濟迅速恢復和內地改變經濟制度都不是香港對內地貿易額下降的主要原因,ABD三項錯誤。17、B【解析】
據材料“中國有世界上最好的糧食、飲料、衣物……他們無需從別處購買一文錢的東西”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故B正確;商品經濟的特征是商品交換,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和外國資本主義經濟都屬于資本主義經濟,都不是自給自足的特點,故CD排除。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他們無需從別處購買一文錢的東西”,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特點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18、A【解析】
從材料中可以看到上海有新式學堂、電燈、啟蒙思想等,反映出上海已成為西化的大都市,A正確;電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而啟蒙思想不是,排除B項;材料并不只涉及到啟蒙思想,還有西方的物質文明,排除C項;“取代”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9、D【解析】
漢武帝設立刺史,行使監察職責,州監察區沒有上升為行政區,故選D;根據"非條所問,即不省”可知,是為了防止剌史干涉郡國的正常工作,使郡國能發揮行政主動性,不至于刺史做大威脅中央集權,ABC不符合題意,排除。20、D【解析】
相比20世紀60年代,20世紀70年代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增長變得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促使各國采取減少干預、重視市場調節的政策,D項正確;1970年代西方各國經濟的滯脹表明,擴大工業生產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需要國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AB兩項錯誤;單純穩定商品價格并不能解決滯脹問題,C項錯誤。21、D【解析】
依據表格數據并結合當時的選官制度可知統治階層中出身平民的比重下降,出身大族和小姓的比重上升,門閥士族勢力加強,說明這一時期社會階層的流動性減弱。D正確,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看出選官制度是否得以延續,B排除;材料與豪強地主壟斷人才無關,C排除。故選D。22、B【解析】
從表格可以提取出“1950年”、“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等信息,這實際上是對人民民主革命的繼承和發展,“發揮工人領導作用”反映鞏固人民民主政權,綜合材料可知,材料中的立法鞏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故選B;社會主義革命是指反資產階級的革命,不能反映“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與實現國家工業化無關,排除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奠定了新中國的各項政治建設的基礎,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950年”、“廢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聯系建國初期我國鞏固新政權的措施分析解答。23、C【解析】
據材料“希臘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現了財產集中的趨勢。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幾百英畝的土地,手工業作坊也出現了相對集中的現象;與投機業相伴隨,高利貸業及金融業也進一步發展”可知,希臘各城邦不同程度地出現了貧富差距的發展趨勢,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雅典貧富懸殊現象嚴重,這說明城邦國家的衰落,C正確;材料沒有涉及“陶片放逐法”問題,A錯誤;B說法違背史實;債務奴隸制的廢除是公元前6世紀末梭倫改革,與材料不符,D錯誤。24、C【解析】西方人文主義思想解放經歷人從神靈解放出來,文藝復興是人從基督教神權控制解放出來,啟蒙運動促使人從封建等級特權制度解放出來,C正確;A、B和D不符合題意,排除。25、A【解析】
依據材料“從個人需要的多樣性、能力的片面性和不同個人能力的差異性這三個方面來闡述社會分工的必要性”來看,柏拉圖提倡根據智慧拼的來進行社會分工,由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來統治國家。故答案為A項。B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柏拉圖反對希臘的直接民主,認為人們沒有辦法正確認識真理,但其目的不是為了否定希臘政體的局限性,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德斯鳩提出的三權分立學說奠定了資產階級國家學說的理論基礎,排除;D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文主義萌發的淵源眾多,源頭復雜,排除。柏拉圖的俄國家學說盡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6、D【解析】畫中“車夫”背心上的英文為“國聯”,他奮力揮鞭。驅趕著背上負有“和平”使命的馬兒向“結束戰爭”的方向行進。但“國際事務”這輛大車分明是在沖向戰爭,“和平”馬兒雖然竭盡全力,卻寸步難行。這幅漫畫揭示國聯雖然標榜“和平”,但由于其本質不過是英法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因此無法為和平作出真正的貢獻,無法擋住戰爭的步伐。故排除ABC,選D。27、A【解析】
本題考查五四運動和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詳解】公車上書時西方民主思想影響有限,而參與者也僅僅局限于上京應考的知識分子,而五四運動是在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和新文化運動的思想沖擊之下各階層廣泛參與的愛國運動,由此看出導致二者差別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覺醒與群眾基礎的不同,故A正確;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說法也不科學,不管列強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損害中國利益,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奮起反抗,故排除BD;大眾傳媒對民眾有影響是外因,關鍵是內因民眾自身的覺醒,故C錯誤。五四運動的意義:(1)五四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愛國主義精神貫穿運動的始終,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2)五四運動是一場廣泛傳播民主和科學的新文化運動,體現了民主和科學精神。(3)五四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體現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4)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噴薄欲出。28、A【解析】
張說生卒年月說明其生活在初唐,根據“青海和親”“戎王子婿寵,漢國舅家慈”可以判斷,這首詩描述的是唐代與吐蕃地區的和親,因此戎王指的是吐蕃首領,即吐蕃贊普,A正確;匈奴、鮮卑、大食活動范圍不在青海西藏一帶,排除B、C、D。29、B【解析】
經過16世紀打敗西班牙,17世紀打敗荷蘭以及18世紀打敗法國,英國在18世紀中后期成為世界上最大殖民國家,海外殖民擴張成為國內商業爆炸的主要原因,故B項正確。工業革命完成是19世紀40年代,故A項錯誤。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是17世紀,故C項錯誤。成為世界工廠和世界貿易中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后,故D項錯誤。30、D【解析】
禮樂制度下的“樂”是配合各貴族進行禮儀活動而制作的舞樂。舞樂的規模,必須同享受的級別保持一致。主要包括舞樂和史詩,②④正確,D符合題意;①等級說法與材料無關,AB排除;《詩經》是最早的作品成書于西周初期,最晚成書于春秋中期,③錯誤,C排除。故選D。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歷史功績:整肅吏治,選賢任能,加強了中央集權;重視文化教育,提倡儒學,推動民族交融;統兵消滅前燕,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2)原因:王猛博學好問,善于謀略和用兵,富有政治智慧;得到荷堅的支持;不畏權貴,采取順應歷史潮流的措施。【解析】
(1)歷史功績:由材料“他不畏權貴、抑制豪強……如無實際才干就不能做官”可歸納為整肅吏治,選賢任能,加強了中央集權;由材料“他提倡儒學,興辦學校,培養了大批人才”可歸納為重視文化教育,提倡儒學,以文化的方式推動民族交融;由材料“前秦建元六年,他統兵消滅前燕,為統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貢獻”可歸納為統兵消滅前燕,為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由材料“重視農業生產,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可歸納為重視農業生產,發展經濟。(2)原因:由材料“王猛出身貧寒,博學好問,善于謀略和用兵”可知,王猛博學好問,善于謀略和用兵,富有政治智慧;由材料“他深得符堅賞識,仕致前秦宰相”可知,其成功是因為得到荷堅的支持;結合所學知識還可從個人品質與歷史潮流兩方面進行分析。3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報告
- 2025企業單位終止補償勞動合同范本
- 2025授權材料采購合同協議書范本
- 2025房地產交易合同 房地產交易合同范本
- 瀑布丙烯美術課件
- 漢唐古典舞藝術體系精講
- 兒童教育教師說課
- 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健康教育
- 2025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書范本
- 精神病人的家庭護理
- CNC加工程序工藝單
- 110kV變電站典型二次回路圖解
- 動物類-中藥鑒定課件
- 滬教2011版五年級美術下冊《裝點我們的生活》評課稿
- 股東出資協議書(公司未成立之前注冊股期股回購)
- 21 青蛙賣泥塘(一等獎創新教案)
- 《礦業權評估指南》
- 專題01《水銀花開的夜晚》 高考語文二輪復習
- 電工日常巡視維修工程記錄
- GB/T 14388-1993木工硬質合金圓鋸片
- 二月份循證護理查房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