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端午節的民間傳說與故事端午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擁有悠久歷史和豐富文化內涵。這個古老節日圍繞著諸多感人至深的傳說故事,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價值觀。作者:端午節概述節日日期端午節定于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根據陰歷,通常落在公歷5月至6月之間。歷史淵源端午節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它最早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和祭祀活動。現代價值作為國家法定假日,端午節代表著豐富的文化傳承。它于2009年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的多種名稱端陽節因五月初五為"端陽",象征陽氣初端。古人認為這天是陽氣最旺盛的日子。1天中節五月是古歷一年中的第五個月,五為中數。故名"天中節",意為一年中的中間。2詩人節為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部分地區稱之為"詩人節"。展現文人情懷和愛國精神。3龍舟節因賽龍舟成為節日主要活動之一,國際上多稱為"龍舟節"。體現中華龍文化的魅力。4端午節的起源上古時期起源于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龍舟競渡最早可能與祭祀龍神、祈求風調雨順有關。春秋戰國逐漸形成固定習俗。這一時期與屈原、伍子胥等歷史人物的故事相融合。漢晉時期端午節正式成為重要節日。《荊楚歲時記》等典籍記載了端午節的諸多習俗。唐宋以后習俗更加豐富多彩。賽龍舟、包粽子、掛艾草等成為固定活動。屈原傳說戰國詩人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曾任楚懷王左徒,參與朝政。主張聯齊抗秦,富國強兵。文學成就創作《離騷》《九歌》等不朽詩篇。開創了楚辭這一獨特文學體系。精神象征成為中華民族忠貞愛國、剛正不阿精神的重要象征。屈原的愛國情懷憂國憂民屈原一生心系國家命運。他的詩作《離騷》反映了深沉的愛國情懷和憂患意識。遭受陷害因主張變法強國,被貴族排擠。小人上官大夫、靳尚進讒言,使楚懷王疏遠屈原。被迫放逐公元前305年,屈原被放逐到沅湘流域。流放期間仍心系楚國命運。創作不輟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表達對理想的堅持和對祖國的熱愛。屈原投江前278年投江之年秦軍攻破楚都郢城,屈原心痛如絞。五月初五投江之日這一天成為后世紀念屈原的重要日子。汨羅江投江之地抱石投入湖南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投江的消息傳開后,楚國百姓無比悲痛。民眾紛紛劃船前往汨羅江尋找屈原的遺體,以表達對這位偉大愛國詩人的敬意和懷念。民眾悼念屈原劃船尋找屈原投江后,百姓紛紛劃船尋找。人們敲鑼打鼓,希望驚走水中魚蝦。投粽喂魚人們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希望魚蝦吃粽子而不吃屈原遺體。龍舟競渡為更快找到屈原,漁民爭相劃船。這成為龍舟競渡的起源。投雄黃酒人們將雄黃酒倒入江中。希望驅散水中毒物,保護屈原遺體。伍子胥傳說伍子胥身份春秋時期楚國人,后成為吳國重臣。在吳越地區影響深遠,是當地端午節傳說主角。悲慘經歷父兄慘遭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亡吳國,立志為父兄報仇。功成名就輔佐吳王闔閭成就霸業。幫助吳國強盛,并成功復仇攻破楚國。悲劇結局吳王夫差聽信奸人讒言。五月五日,伍子胥被賜劍自刎,尸體被投入江中。伍子胥的故事1家族悲劇伍子胥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所殺。這成為伍子胥一生的心痛。2千里逃亡歷經千辛萬苦逃至吳國。途中白發蒼蒼,被傳為"一夜白頭"的典故。3輔佐吳王幫助吳王闔閭強國。培養孫武,建設吳國,使吳國成為春秋霸主。4破楚報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隨吳軍攻入楚國。親手鞭打楚平王墓三百,報父兄之仇。5悲劇結局吳王夫差聽信讒言。伍子胥被賜死,臨終囑咐將眼睛懸掛城門,親眼看吳國滅亡。伍子胥與端午習俗五月五日之死伍子胥在五月初五被吳王夫差賜死。這一天成為后人紀念伍子胥的日子。江神信仰吳越地區相傳伍子胥死后成為錢塘江神。每年端午,人們舉行祭祀活動。龍舟競渡浙江一帶的龍舟競渡與紀念伍子胥有關。人們劃龍舟尋找伍子胥的尸體。端午祭品粽子最初可能是祭祀伍子胥的供品。后來演變為端午節的傳統食物。曹娥傳說孝女身份曹娥是東漢時期會稽郡上虞縣人。她的故事流傳兩千多年,被譽為"孝女曹娥"。曹娥年僅十四歲就為救父親獻出生命。她的孝行感動天地,成為中國古代孝道的典范。為紀念曹娥,后人在曹娥投江處建立祠廟。現今浙江上虞的曹娥廟已有近兩千年歷史,香火不斷。曹娥投江救父父親溺水曹娥的父親是當地巫師。五月初五祭祀江神時不幸落水溺亡。尋找父親曹娥日夜在江邊哭泣尋找。整整十七天不離不棄,感動鄉鄰。舍身救父五月初五,年僅十四歲的曹娥投江尋父。她希望在水中找到父親的遺體。孝感動天五天后,曹娥抱著父親遺體浮出水面。她的孝行感動了所有人。紀念曹娥為紀念曹娥的孝行,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蔡邕撰寫《曹娥碑》。當地百姓在她投江之處建立祠廟,河流也改名為"曹娥江"。介子推傳說絕對忠誠介子推是春秋時期晉國忠臣。他對晉文公絕對忠誠,卻不求回報。火燒綿山晉文公為尋介子推,下令焚燒綿山。這一事件成為寒食節起源。寒食禁火為紀念介子推,晉國每年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這一習俗影響端午節。清明植柳介子推死后,晉文公在綿山種柳紀念。清明插柳習俗與此有關。介子推的故事1隨主流亡晉公子重耳流亡期間,介子推忠心追隨。十九年間不離不棄,共同經歷艱難困苦。2割股奉君流亡途中,重耳饑餓昏迷。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湯救主。3功成身退重耳回國即位為晉文公后,重賞功臣。介子推不求回報,帶著老母隱居綿山。4悲劇結局晉文公火燒綿山逼介子推出山。介子推抱樹而死,留下"割肉奉君盡丹心"遺言。寒食節與端午節節日名稱起源時間主要紀念對象主要習俗寒食節春秋時期介子推禁火三日、吃冷食、插柳端午節戰國時期屈原、伍子胥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草傳統聯系同為紀念忠臣均有愛國內涵部分習俗交叉融合隨著歷史發展,寒食節的部分習俗如禁火、插柳等,在某些地區逐漸融入端午節。這體現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互相影響與融合。龍舟競渡的起源紀念屈原說最廣為人知的說法。楚國百姓劃船尋找屈原的遺體,逐漸演變為龍舟競渡。圖騰祭祀說源于原始社會對龍的崇拜。龍舟競渡最早可能是祭祀龍神的儀式。祭祀河神說古代農耕社會祈求風調雨順。端午正值夏初,劃龍舟祭祀河神以求水利豐收。伍子胥說吳越地區流傳的說法。劃龍舟是為了尋找被吳王夫差投入江中的伍子胥。龍舟競渡習俗1500+歷史年數龍舟競渡有超過1500年的歷史。最早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三國時期。2009年遺產認定龍舟競渡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0+國際推廣目前全球超過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龍舟運動。已成為國際性體育項目。龍舟競渡不僅是傳統民俗活動,也是極具觀賞性的體育競技項目。龍舟的形象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圖騰,體現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凝聚力。粽子的由來投食喂魚說與屈原傳說相關。民眾為防止魚蝦吃屈原遺體,將米團投入江中喂魚,后演變為粽子。祭祀神靈說粽子最初可能是祭祀用品。古代人們用粽子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保佑平安。辟邪驅瘟說傳說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包粽子掛在門上可以驅邪避災,保家宅安寧。紀念伍子胥說吳越地區認為粽子是祭祀伍子胥的供品。用來紀念這位冤死的忠臣良將。粽子的演變最初形態原始粽子非常簡單。只是用葦葉包裹糯米,形狀不規則,內餡單一。晉代記載東晉《荊楚歲時記》記載。端午節"以粽米為角黍",成為節日重要食品。唐宋普及唐宋時期粽子廣泛流行。各地出現不同風味,成為市場上的熱門小吃。現代發展如今粽子種類繁多。北方咸粽,南方甜粽,各地風味獨特,創新品種不斷涌現。艾草與菖蒲的傳說艾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離休人員服務管理辦法
- 引進教材選用管理辦法
- 如何編制工序管理辦法
- 育嬰員技能培訓實操課件
- 藥店養護崗前培訓課件
- 電氣焊培訓課件
- 員工精神培訓課件狼
- 肢體氣壓護理課件
- 磁共振在骨關節中的應用
- 福州3年級期末數學試卷
- 2025年天津市中考歷史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中國汽車檢測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秋初升高銜接新高一物理模擬卷-分班模擬卷(五)
- 2024年上海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
- 公司年終答謝宴策劃方案
- 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應用題100道
- 安徽省馬鞍山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化學試卷(含解析)
- 反詐騙(企業員工)講座培訓課件
- T/CBMCA 019-2021醫用潔凈室裝飾材料技術標準
- 2025-2030中國微晶纖維素市場深度評估與需求潛力分析研究報告
- 2025年社會調查方法與實踐考試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