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9(25)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1、1954年某一會議章程中指出:“三、幫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氣,實現聞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安排。四、親密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看法和提出建議。”這表明舉辦該會議的機構(
)A.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B.發揮了統一戰線的作用
C.由少數民族當家作主
D.由人民普選的方法產生2、有觀點認為:隨著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自治縣相繼達到了國務院設定的設市標準;國家應當通過設置“民族自治市”來激勵少數民族走出農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化、城鎮化的發展速度。這一觀點
(
)A.表明新中國民主政治已臻完善
B.使“民族自治市”成為新中國民主制度的組成部分
C.對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啟迪作用
D.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3、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執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重大成功。這表明
(
)A.新疆不再受中心政府統一領導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發展
D.新疆領先實現民族區域自治4、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該憲法是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它的頒行,開創了我國人民民主的新階段。這里的“新階段”主要是指
(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行全國人大職權的任務結束
B.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
C.人民民主政權建立
D.為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奠定基礎5、1953年頒布的“人大選舉法”規定了選舉方式為舉手和無記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額比例上,直轄市和丁業大城市每10萬人選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萬人選代表1人。這反映了
(
)A.基層民主選舉制度不斷發展
B.向社會主義過渡已經完成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確立
D.選舉法案有待進一步完善6、下面是新中國歷屆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人數示意圖。此圖表明新中國
(
)A.政協制度形成經驗了長期的過程
B.愛國統一戰線力M逐步發展壯大
C.聯合一切力氣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D.在民主政治建設上已經較為完善7、1949年8月,北平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召開時,有人評論說“過去被人瞧不起的穿著‘短衫’和‘工裝’的工人、農夫,現在能夠同穿著‘西服’和‘長袍’的人坐在一起,同等地共商大事,是過去根本無法想象的。”這表明此次“代表會議”(
)A.實現了社會各階層的同等
B.以廣闊工農階級力氣為主體
C.體現了無產階級領導地位
D.完全仿效了蘇聯蘇維埃體制8、
習近平主席指出:“這標記著100多年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宏大成功.標記著愛國統一戰線和全國人民大團結在組織上完全形成。”材料中的“這”是指
(
)A.1945年抗日斗爭的成功
B.1949年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C.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D.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9、某一制度既充分考慮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同等等政治因素。該制度的實施(
)A.變更了民族分布的格局
B.消退了各民族之間的差異
C.完成了祖國的統一大業
D.促進了我國的民族團結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它體現的兩大原則是(
)A.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B.民主、同等
C.人民民主、社會主義
D.人民當家作主、法律面前人人同等11、下面是我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及人數比例統計表(部分)可推知(
)代表來源中共黨員民主黨派人士無黨派人士工人人數668274284100比例54.49%22.35%23.16%8.16%代表來源農夫解放軍歸國華僑少數民族婦女人數636030177147比例5.14%4.89%2.45%14.44%11.99%
據此可推知(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干脆民主性質
B.全國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協推選產生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1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針對黨內部分同志出現的“關門主義”傾向,毛澤東提出了“一根頭發和一把頭發”的觀點,指出:民主黨派是聯系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的紐帶,是一把頭發,不但要接著存在,而且還要接著發展。體現這一相識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C.基層民主選舉制度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民族自治機關,凡各民族
在當地政權機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材料二(中國歷史上)民族發展在地區上是相互交叉的漢族曾長期統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區擴張;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進入過內地,統治過中原。形成各族雜居的現象.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相互同化.相互影響。——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1.依據材料一.概括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主要內容。
2.依據材料二.概括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依據、目的。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美國的政黨體制是兩黨制,民主黨和共和黨作為美國政治舞臺上最重要的兩大黨,在與“三權”相應的各政治平臺上綻開角逐,尤其是為總統和參眾兩院議員席位進行激烈競爭,而其他黨派由于美國選舉制度的影響以及兩大黨各自具有肯定的包涵性、敏捷性,難以長時間存在并擴大。——胡鞍鋼等《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
材料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不是一黨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經濟基礎上的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也不是多黨制,而是共產黨執政、多黨參政。在政治關系上,各民主黨派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兩者是合作關系;在政權關系上,共產黨執政,各民主黨派參政,兩者是執政黨與參政黨的關系,而不是競爭性的輪番執政關系。——周余云《多維視野下的中國政黨制度》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別指出美中兩國政黨制度的特點。2.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說明美中兩國政黨制度產生的歷史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
歷史說明,歷史說明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的看法、實力與方法。由材料“幫助國家機關”"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看法和提出建議”可知.此機構為政協組織,1954年全國人大召開后,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存在,故B項符合題意;A項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A項錯誤;C項屬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解除;政協并非由人民普選產生.故D項錯誤。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從材料中不能得出新中國民主政治已臻完善.故A項錯誤;材料中的現點只是建議,“民族自治市”不是新中國民主制度的組成部分,故B項錯誤;材料中設置“民族自治市”的建議對完善、發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益.故C項正確;新中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已經實現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故D項錯誤。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在中心政府的洗一領導下.故A項錯誤;依據憲法規定,民族區域自治政府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行使自治權.但并非高度自治,故B項錯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成立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進一步發展,故C項正確;內蒙古自治區于1947年成立,領先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故D項錯誤。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1954年憲法領布的意義。A項與題意不符,故解除;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記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故B項錯誤;人民民主政權建立的標記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故C項錯誤;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憲法層面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則,故D項正確。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選舉制度.基層民主是20世紀90年頭出現的民主形式,故A項錯誤;向社會主義過渡完成是在1956年.故B項錯誤;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被寫入憲法,標記其正式確立故C項錯誤;人大代表名額比例各地不同,反映出選舉法案需進一步完善,故D項正確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材料強調的是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人數的不斷增長,因為政治協商會議是有廣泛代表性的統一戰線組織.從而可以得出愛國統一戰線力氣逐步發展壯大,故B項正確;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民主政治建設.依據材料可知此次"代表會議”實現了社會各階層身份、地位的同等,故A項正確;廣闊工農階級力氣的主體地位在材料中未體現.故B項錯誤;無產階級領導地位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故C項錯誤;完全仿效了蘇聯蘇維埃體制的說法錯誤.故D項解除,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標記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運動取得了歷史性的宏大成功,同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項正確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據"既充分考慮促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等經濟因素.又考慮到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同等等政治因素”可知該制度是民族區城自治制度.結合所學可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了我國的民族團結、祖國統一.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D項正確;民族區城自治制度沒有變更民族分布的格局,解除A項;B項表述過于肯定.解除:目前我國仍未完成統一,解除C項。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的原則。由所學可知.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的兩大原則是人民民主、社會主義.故選C項1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是間接民主,A項說法錯誤,故解除;全國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選舉產生.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無法得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社會主義原則,故C項錯誤;表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的廣泛性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人民民主原則.故D項正碥,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政免制度.材料主要闡明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的關系.故選B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與題意不符,解除A項:C項是新時期的民主政治的成就,解除;D項是我國針對少教民族聚居區的基本制度,解除。13答案及解析:答案:1.主要內容: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租成的自治機關。
2.依據:在歷史上,我國各民族相互雜居,相互同化,相互影響;近代以來,我國各民族同受帝國主義的壓迫,在革命斗爭中結成深厚友情。目的:經過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發展,共同旺盛。解析:14答案及解析:答案:1.美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兩黨制,輪番執政,兩黨競爭;兩黨本身具有較強的包涵性。中國政黨制度的特點: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它們是同理合作的有黨關系。
2.歷史背景:美國:北美獨立斗爭期間和憲法制定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團;美國1787年憲法的原則。中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團結合作、共同反對國民黨專制獨裁的歷史。(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協商建立新中國、共同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形成)歷史價值:都符合本國歷史與國情,都推動本國政治民主化進程。解析:(1)美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可以依據材料一分析得出:兩黨制,輪番執政,兩黨竟爭;兩黨本身具有較強的包涵性。中國政黨制度的特點可以依據材料二分析得出: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民主黨派是參政黨;它們是通力合作的友黨關系。兩國政黨制度的特點材料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小學節目比賽活動方案
- 少年閱讀活動方案
- 工會拓印活動策劃方案
- 山西消費扶貧活動方案
- 小班野戰活動方案
- 小店飲料促銷活動方案
- 岳陽五一活動方案
- 崇明區公益保潔活動方案
- 小貸公司周年慶活動方案
- 工會勞動活動方案
- 《椎動脈型頸椎病》課件
- 巨量云圖(中級)認證考試題庫(附答案)
- 2024年垂直升降貨柜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3年貴州貴州貴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人文英語4-008-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公司責任與權力分配管理制度
- 甘肅電投集團筆試試題
-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閱讀訓練20篇專項專題訓練帶答案解析
-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課件
- 環境水利學-001-國開機考復習資料
- 大講堂之 第五講 大一統與中華民族的初步形成秦漢時期《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