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道地藥材第8部分:浙貝母2019-08-13發布2019-08-13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020《道地藥材》標準分為157個部分:——第1部分:標準編制通則;——第7部分:浙白術;——第8部分:浙貝母;——第9部分:浙麥冬;——第157部分:漢射干。本部分為T/CACM1020的第8部分。本部分起草單位:浙江省中藥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浙江省中藥材產業協會、磐安縣中藥材研究所、浙江壽仙谷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浙江康恩貝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浙江胡慶余堂本草藥物有限公司、磐安縣中藥材檢驗檢測中心、鄞州浙貝母產業協會、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金華市中醫醫院、金華市食品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志安、李明焱、黃璐琦、郭蘭萍、詹志來、何伯偉、江建銘、沈曉霞、吳華慶、宗侃侃、臧宏軍、胡凌娟、陳碧蓮、馬臨科、李文庭、王如偉、姚德中、呂圭源、毛碧增、張春椿、諸葛磊、譚沛、張輝、吳忠義、陳宗良、徐菲拉、王國軍、張慧芳、陳堅波、張元、祝浩東、郭亮。道地藥材第8部分:浙貝母T/CACM1020的本部分規定了道地藥材浙貝母的來源及形態、歷史沿革、道地產區及生境特征、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T/CACM1020.1—2016道地藥材第1部分:標準編制通則產于以浙江寧波(鄞州、海曙、象山)、金華(磐安、東陽、武義)為中心,包括浙東丘陵低山多年生草本。鱗莖半球形,直徑1.5cm~6cm,有2片~3片肉質的鱗片。莖單一,直立,圓柱形,高50cm~80cm。葉無柄;莖下部的葉對生,罕互生,狹披針形至線形,長6cm~17cm,寬6mm~15mm;中上部的葉常3片~5片輪生,罕互生,葉片較短,先端卷須狀。花單生于莖頂或葉腋,花梗長1cm~1.5cm;花鐘形,俯垂;花被6片,2輪排列,長橢圓形,先端短尖或鈍,淡黃色或黃綠色,具細微平行脈,內面并有淡紫色方格狀斑紋,基部具腺體;雄蕊6,花藥基部著生,外向;雌蕊1,子房3室,每室有多數胚珠,柱頭3枚。蒴果卵圓形,直徑約2.5cm,有6條較寬的縱翅,成熟時室背開裂。種子扁平,近半圓形,邊緣具翅。花期3月~4月。果期4月~5月。5歷史沿革5.1品種沿革貝母之名最早見于東漢時期,原名“菌”“蠡”。唐代以前的本草著作對貝母已有記載,如《神農本草經》云:“貝母,味辛、平,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并將其列為中品。《名醫別錄》云:“一名藥實,一名苦花,一名苦菜,一名商(茴字)草,一名勒母……十似聚貝子,故名貝母。斷谷服之不饑。”根據形狀描述,可推斷此書所載的貝母為浙貝母。唐代蘇敬《新修本草》記載:“貝母,此葉似大蒜,四月蒜熟時采,良。……江南諸州亦有,味甘苦不辛。”其中產江南者是浙貝母。宋代蘇頌《本草圖經》云:“貝母……根有瓣子,黃白色,如聚貝子,故名貝母。二月生苗,莖細,青色,葉亦青。”此記載描述的是百合科貝母屬植物。根據產地及明代《本草匯言》云:“貝母,開郁、下氣、化痰之藥也……至于潤肺消痰,止嗽定喘,則虛勞火結之證……必以川者為妙。若解癰毒,破癜結,消實痰,敷惡瘡,又以土者為佳。”據考證,這里的“川者”指四川產的貝母,“土者”指浙江產的貝母。至此,川、浙貝母始以產地冠名區別開來,時至今日,這兩個品種仍然是藥用貝母的重要品種。歷代各家對貝母形態、產地等涉及百合科貝母屬Fritillaria川貝母、浙貝母、湖北貝母等植物及葫蘆科的土貝母Bolbostemmapaniculatum(Maxim.)Franquet(也稱假貝母)等進行了闡述,至《本草綱目拾遺》將浙貝母單獨分條列述,該書引《百草鏡》之言曰:“浙貝出象山,俗呼象貝母。皮糙味苦,獨顆無瓣,頂圓心斜,入藥選圓白而小者佳。”又云:“寧波象山所出貝母,亦分兩瓣,味苦而不甜,其頂平而不尖。”從以上對貝母形態的描述來看,浙貝母植物形態與現所用浙貝母完全一樣。因此,遵循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的規定,將浙貝母基原定為FritillariathunbergiiMiq.。5.2產地沿革最早對貝母的產地描述見于南北朝時期的《名醫別錄》,書中云:“生晉地。”《本草經集注》云:“今出近道(今江蘇鎮江句容茅山或江蘇全境)。”唐代蘇敬《新修本草》記載:“貝母……出潤州(今江蘇鎮江)、荊州(今湖北荊州)、襄州(今湖北襄陽)者最佳。江南諸州亦有,味甘苦不辛。”可見,浙貝母在中醫臨床應用歷史悠久。宋代蘇頌《本草圖經》云:“貝母,生晉地。今河中(今山西永濟)、江陵府(今湖北江陵)、郢(今湖北武漢)、壽(今安徽風臺)、隨(今湖北隨縣)、鄭(今河南鄭州)、蔡(今河南汝南)、潤(今江蘇鎮江)、滁(今安徽滁州)州皆有之。”其中產壽州、滁州、潤州者,是浙貝母FritillariathunbergiiMiq.。清代吳儀洛《本草從新》記載:“川產開瓣,圓正底平者良;浙江產形大,亦能化痰,散結,解毒。”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出川者曰川貝,出象山者名象貝,絕大者名土貝。”又云:“貝形大如錢,獨瓣不分,與川產迥別,各處皆產。有出安徽六安之安山者,有出江南宜興之章注者,有出寧國府乾隆志:邑產之最良者。道光志:象山出者象貝,異他處……近象產甚少,所用浙貝皆鄞小溪產。”表明在清代,象山農民將野生貝母轉為人工栽培,稱象貝。后鄞縣樟村一帶大批種植貝母,改稱浙貝。民國時期《藥物出產辨》云:“浙貝母產浙江寧波府。”《中藥材手冊》云:“浙貝,主產于浙江寧波專區的鄞州。”《中華本草》云:“浙貝母主產于浙江,江蘇等地亦產。銷全國并出口。”綜上所述,在《本草綱目》以前的歷代本草著作中,沒有說明何地貝母優質,直至明代《本草匯出處明貝母,開郁、下氣、化痰之藥也……若解癰毒,破癜結,消實痰,敷惡瘡,又以土者為佳清出川者曰川貝,出象山者名象貝,絕大者名土貝。貝形大如錢,獨瓣不分,與川產迥別,各處皆產。有出安徽六安之安山者,有出江南宜興之章注者,有出寧國府之孫字埠者,浙江惟寧波鄞縣之樟村及象山有之。入藥選白大而燥皮細者良民國浙貝,主產于浙江寧波專區的鄞州浙貝母主產于浙江,江蘇等地亦產。銷全國并出口以浙江寧波(鄞州、海曙、象山)、金華(磐安、東陽、武義)為中心,包括浙東丘陵低山小區、寧波、金華地區均為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特征,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17℃),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50mm以上)。貝母喜溫涼的氣候環境,稍耐寒,忌高溫干燥。浙貝母下種后,氣溫漸漸下降,一般年內只長根不出苗。翌年2月初,當地溫在6℃~10℃時,幼芽開始出土;當氣溫在17℃左右時,地上部分生長迅速;超過20℃時,浙貝母生長趨緩;氣溫低于4℃或高于30℃時,浙貝母停止生長。浙貝母對土壤要求較嚴,要求土壤濕潤,忌干旱又怕澇,適宜栽培在富含腐殖質、土深疏松、排水良好、微酸或微堿性的砂壤土中,要求“抓起成團,放之即散”,pH5.5~7.5。對土壤水分的要求比較高,土壤水分不足或過多均可造成植株生長不良,影響藥材的產量和質量。土壤含水量為10%~30%,以25%左右為宜,低于10%不能發根,低于6%不能生長。越夏鱗莖的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20%以下。浙貝母喜陽,生長期間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如生長期在搭棚遮陰,要比正常生長情況下的產量下降30%~50%。因此,浙江象山、鄞州、磐安、東陽等地的氣候非常適合浙貝母的生長。應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對浙貝母的相關質量規定。大貝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略呈新月形,高1cm~2cm,直徑2cm~3.5cm。外表面類白色至淡珠貝為完整的鱗莖,呈扁圓形,高1cm~1.5cm,直徑1cm~2.5cm。表面類白色,外層鱗葉2瓣,肥厚,略似腎形,互相抱合,內有小鱗葉2~3和干縮的殘莖。浙貝片為鱗莖外層的單瓣鱗葉切成的片。橢圓形或類圓形,直徑1cm~2cm,邊緣表面淡黃色,切[1]佚名.神農本草經[M].吳普等述.孫星衍,孫馮翼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55:68.[2]陶弘景.名醫別錄(輯校本)[M].尚志鈞輯校.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23.[3]蘇敬等.新修本草[M].尚志鈞輯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1:210.[4]蘇頌.本草圖經[M].尚志鈞輯校.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64[5]倪朱謨.本草匯言[M].戴慎,陳仁壽,虞舜點校.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86.[6]吳儀洛.本草從新[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2:32.[7]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12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疫苗研發的新技術、新材料考核試卷
- 淀粉行業的市場銷售與銷售管理考核試卷
- 自然資源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有效運用
- 重癥醫學科護理教學計劃
- 臀部塑形操課件
- 2025保險公司借款合同樣本
- 2025辦公場所租賃合同范本
- 2025裝飾合同范文
- 2025建筑工程合同范本3
- 2025YY經濟適用房買賣合同
- GB/T 3785.3-2018電聲學聲級計第3部分:周期試驗
- GB/T 28462-2012機織起絨合成革基布
- 接觸網工復習題庫及答案
- 兒童泌尿道感染(課堂PPT)
- 全國壓力容器設計單位名錄
- 特變電工-財務報表分析課件
- 人民醫院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
- 一年級語文下冊課件-21 小壁虎借尾巴24-部編版(15張PPT)
- 患者隨訪率低原因分析以及對策
- 計量認證實驗室程序文件(全套)
- DGC型瓦斯含量直接測定裝置使用說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