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容量+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1頁
人口容量+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2頁
人口容量+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3頁
人口容量+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4頁
人口容量+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照片中這位嬰兒是“地球村”的第80億位居民,于2022年11月15日誕生。聯合國將這一天定為“世界80億人口日”。隨著“第80億寶寶”的降生,地球正式進入了“后80億人口”的時代。一個問題再次引發世人的關注和討論:我們的地球家園到底可以承載多少人口?對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有著眾多的猜測和估算。你對此有何看法?新課導入第三節人口容量1、運用資料,理解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影響因素,并說出二者之間的區別。2、運用世界、國家或地區等圖文資料,理解消除貧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國須因地制宜采取相應的可持續發展戰略。3、結合我國的現實情況,利用資料理解我國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結合實例,解釋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課標要求學習目標

閱讀課本P16-P18,找出并理解下列基礎知識:(1)什么是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2)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響?(完成課本P17思考,寫在課本上)【任務一】注意:邊讀邊提取標注關鍵信息;

書寫規范;

限時5min概念:指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良好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區域的資源環境條件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是警戒值,是最大值。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水平人均消費水平自然資源數量和質量0102031自然資源狀況【數量和質量】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資源狀況某區域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由當地的自然資源“短板”所決定。在既定的對外聯系、經濟技術水平、社會文化條件下耕地水礦產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自然資源狀況自然資源有限,資源豐富程度與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成正相關估算某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依據:通常用某一種或幾種資源的承載力。——首要因素【思考】1、假如各塊桶板代表不同的資源種類,那么“短板效應”揭示了什么道理?2、如果要提高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可以通過哪些途徑解決自然資源的“短板”問題?一般來說,在既定的對外聯系、經濟技術水平、社會文化條件下,某區域所能承載的人口數量是由當地的自然資源“短板”所決定的。1自然資源狀況【數量和質量】——首要因素某地區或國家的環境承載力的大小通常以環境人口容量來衡量,取決于最小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環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對確定性(一定時期內區域資源狀況相對穩定)。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科技、地區對外開放程度等因素的發展變化影響區域資源狀況)資料一:清朝以前,中國人口一直保持在1億之內,康熙初年,有記載的人口為1900萬,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人口猛增到3億,清朝時期的人口高峰出現了。開發邊陲,推廣種植高產作物番薯、玉米,中國人多吃糧少吃肉的生活習慣等等,都有助于極大限度地養活人口……資料二:目前,有些工業化歷史較早的國家,如英國、日本已基本上用完了本國的礦物資源,而不得不完全依賴進口,鋼鐵生產國日本和意大利的鐵礦石已完全依賴進口。資料三:農業社會每個人只需要幾千克銅鐵制作簡單農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貧苦農民依然如此;工業社會對礦物資源的需求卻大得多,20世紀70年代平均每個美國人每年要消費鋼鐵9.4噸、有色金屬6噸、砂石3.55噸、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鹽91千克。1、乾隆年間的中國能否養活今天中國的13億人口?2、中國人若是有少吃糧多吃肉的生活習慣,乾隆年間的3億人口可能會怎樣變化?3、英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如果采取閉關鎖國的政策,其環境承載量會有何變化?4、全球所有國家都達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人的消費水平,環境會有何變化?資源環境承載力會有何變化?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提高資源利用率促使交通運輸快速發展擴大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發現、開發利用新資源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2獲取其他地方的資源促進地區

對外開放3人均消費水平相同的資源環境條件消費水平高,資源消耗多。區域環境承載力小相同的資源環境條件,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消費水平呈負相關。影響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因素正相關資源狀況(最主要因素)科技發展水平經濟發達程度人口的受教育水平地區對外開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正相關正相關正相關正相關負相關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由于假定條件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估計結果地球資源環境承載力材料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中國科學院開展了我國土地資源生產能力及人口容量的研究工作。從土地資源的生產能力估測,全國耕地面積保持1.23億公頃,播種面積1.93億公頃,糧食總產量8.3億噸,若以年人均消費糧食500千克、550千克和600千克三個方案測算,我國耕地面積可承載人口的極限分別為16.6億、15.1億、13.8億。最多能養活16億人。

材料二:一些專家根據我國的資源、人體營養和文化教育等條件,尤其是對我國耕地、草原和水資源利用狀況進行分析,預測我國的人口容量為8億~9億人。如保證人民能獲取所需營養,我國人口應控制在10億之內;如果按照美國的消費水平,我國人口大致應控制在7億之內。中國到底能養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閱讀課本P18-P20,找出并理解下列基礎知識:(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意義?(2)保持人口合理容量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完成課本P20活動,寫在課本上)【任務一】注意:邊讀邊提取標注關鍵信息;

書寫規范;

限時5min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時又不妨礙未來人口生活質量的前提下,一個國家或地區最適宜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合理容量<資源環境承載力意義:(1)人口合理容量是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2)人口合理容量對于制定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人口戰略和人口政策有著重要意義,進而影響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人口合理容量21061214181622億人2048<實際人口數量資源環境承載力<以我國為例7億14億16億當前世界人口問題:人口合理容量【思考】閱讀“世界人口增長示意圖”,描述世界人口變化的特點。人口數量持續上升,增長速度越來越快資源、環境、社會問題貧民窟生態破壞資源短缺環境污染人口合理容量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加強國際合作建立公平秩序人地協調發展盡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保證人人擁有不斷追求高水平生活質量的平等權利。因地制宜制定本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個人節約資源;努力學習,提高科技水平;適度消費。【活動】我國人口政策變遷【活動】我國人口政策變遷【活動】我國人口政策變遷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人口合理容量概念圖示實質強調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資源環境所能承載的最大人口數量(極限人口)——是一個警戒值強調的是在保證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條件下,促進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適度人口(最佳人口)——是一個合理值區別角度自然資源的承載力人口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意義生存發展數量大小相同點歷史時期不同、影響因素發生變化,使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確定性;但在一定歷史時期,影響因素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可以對資源環境承載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進行相對定量的估算,即具有相對確定性區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比較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到2020年天津市人口和建設用地控制目標。到2020年,天津市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控制在1450平方公里以內,天津市實際居住人口控制在1350萬人左右。這“1350萬”是讓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標。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天津提出的“1350萬”被稱為“臨界點”,“1350萬”是指()A.環境人口容量 B.環境承載力 C.人口合理容量 D.土地承載力2.針對天津市的人口狀況,今后應該()A.挖掘自然資源潛力,積極擴大生產規模 B.建立公平社會秩序,提高生活質量C.鼓勵生育,解決老齡化問題 D.鼓勵移民,彌補勞動力不足讀最佳人口規模示意圖,完成問題。3.關于圖中人口規模的敘述,正確的是()①P為較低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為資源環境承載力③P'為較高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為資源環境承載力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4.圖示反映了()①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②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③當人口規模低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呈正相關④當人口規模高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將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古發現,孤懸于南太平洋中部的復活節島大約在公元600年前開始出現人類活動。如圖為“復活節島人口總量與環境承載力的關聯變化關系圖”,讀圖完成各題。5.據圖可知,復活節島A.t1時期,純自然狀態提供的物資可養活人口不超過1000人B.t2時期,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使環境承載力提高C.t3時期,整個島嶼的社會、經濟發展最為繁榮穩定D.t4時期,該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