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說課講解_第1頁
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說課講解_第2頁
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說課講解_第3頁
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說課講解_第4頁
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說課講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2007121JYL20世紀中國的三次歷史性巨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新中國成立和社會主義建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鄧小平鄧小平理論專題概述江澤民三個代表2007122JYL順乎世界之潮流2007123JYL孫中山在海寧的留影2007124JYL1866年,德國工程師西門子制成發電機。1882年,美國人愛迪生在紐約創建了第一座中心發電廠。1893年,德國人卡爾·本茨開始生產四輪汽車,近代汽車工業興起。1900年,全世界生產石油達到2000萬噸。隨著19世紀后半期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一步朝著工業化的方向大踏步邁進。2007126JYL一、孫中山首倡三民主義1、條件

(1)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3)政治:民族危機加深,反帝反封建運動高漲(4)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廣泛傳播(6)孫中山豐富的革命實踐和對歐美革命廣泛而深入的研究(5)資產階級改良方案的失敗

(2)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不斷壯大鴉片戰爭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機提出了哪些救國主張?結果如何?2007127JYL2、提出

(1)1905年8月,中國同盟會的政治綱領。(2)1905年11月,《民報》發刊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2007128JYL三民主義的內涵內容同盟會綱領思想內涵地位民族主義(民族革命)民權主義(政治革命)民生主義(社會革命)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平分土地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核定地價,漲價歸國家所有,國民共享前提核心補充發展3.內容:局限性:沒有提出明確的反帝要求,未將整個封建主義作為斗爭對象,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2007129JYL三民主義內在的關系鞏固政權民生主義是

補充和發展民權主義是

核心民族主義是

前提奪取政權建立政權20071210JYL4、評價

進步性反映了資產階級對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愿望;(2)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和革命斗爭的旗幟;(1)是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綱領,是20世紀初期引領中國社會前進的旗幟;20071211JYL局限性(1)沒有明確提出反帝要求(3)沒有提出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資產階級革命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務根源:時代和階級局限性(2)未將整個封建主義作為斗爭對象20071212JYL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把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大主義,其中“民族主義”的含義是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B.結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D.貫徹“平均主義”的主張20071213JYL

中國近代以來,“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興辦洋務”“君主立憲”等思想的失敗說明了()A.近代中國要謀求社會進步必須走革命道路B.提出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C.近代中國不可能走向富強D.中國必須進行辛亥革命20071214JYL三民主義的核心是民權主義,因為它A.提出了政治革命的目標B.制定了社會革命的方案C.闡述了文化革命的綱要D.反映了中國社會的矛盾20071215JYL材料一:

(一)驅除韃虜今之滿洲,本塞外東胡。昔在明朝,屢為邊患……滿政府窮兇極惡,今已貫盈。義師所指,覆彼政府,還我主權。……(二)恢復中華中國者,中國人之中國;中國之政治,中國人任之。驅除韃虜之后,光復我民族的國家。(三)建立民國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由國民共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制定中華民國憲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四)平均地權……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國家,為國民所共享……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和中國前途》思考:1、同盟會政綱與三民主義的關系如何?2、三民主義的內容是什么?三者的關系如何?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前提)(核心)(補充發展)材料分析20071216JYL問題探究在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孫中山等人進行了哪些革命實踐?結果如何?20071217JYL①1905年革命派與改良派的論戰③1912年建立了中華民國并制定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④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1、實踐:二.三民主義實踐20071218JYL

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但并沒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中國社會性質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孫中山為捍衛民主共和,先后領導發動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兩次“護法運動”,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2.結果:20071219JYL探究歷史現場第一組歷史圖片1895年甲午戰爭清政府戰敗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的基本國情是什么?20071220JYL探究歷史現場20世紀10到20年代,世界和中國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1917年十月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1921年中共成立第二組歷史圖片20071221JYL三.新三民主義的提出1.背景:(1)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以失敗而告終(2)十月革命的影響;(3)共產國際和中共的影響與幫助(4)孫中山本身與時俱進的精神和偉大轉變2.提出:

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廣州)20071222JYL新舊三民主義的比較舊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清朝封建統治中國民族自求解放,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通過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民生主義平均地權。平均地權,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的所在:新的內容,新的思想反帝普遍平等民權扶助農工3.內容20071223JYL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的關系:新三民主義三大政策提供思想理論依據核心、政策原則綱領、奮斗目標、統戰的政治基礎方法、手段推動國民革命的發展20071224JYL4、評價①新三民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孫中山實現了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②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進步性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反帝反封建、民主共和20071225JYL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立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民主革命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最高綱領探究學習:對比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有何異同?中共綱領新三民主義反帝反封它仍然財產私有,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范疇明確提出鏟除私有制度兩黨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有根本的不同。20071226JYL新舊三民主義之比較:

1、性質:都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綱領2、內容:都把民族民權民生緊密結合都以民權為核心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為目標4、影響:都成功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相同點:20071227JYL不同點:內容不同:民族主義--舊主要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沒有明確的反帝綱領;新增加了對外反帝、對內主張民族平等的新內容。

民權主義--舊是以建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為目標;新主張民權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政府.民生主義--舊只提出平均地權的主張;新三民主義增加了節制資本、耕者有其田的內容。反封建革命性增強。影響不同:

舊三民主義是指導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對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起到重大推動作用;新三民主義是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是指導國民革命的思想理論體系,有力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20071228JYL1911辛亥革命舊三民主義1913--1922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新三民主義1924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合作建立1924--1927國民大革命運動四、新三民主義的實踐

新三民主義的指導下又有哪些革命實踐活動呢?20071229JYL

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兩次轉變:1、19世紀末20世紀初,放棄資產階級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導革命的三民主義。2、20世紀20年代,改三民主義為新三民主義,完成國共合作,實現其一生最偉大的轉變。20071230JYL孫中山能夠實現偉大轉變的原因:1、根本原因:2、客觀條件:孫堅持民主革命,不斷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爭屢遭失敗的教訓;十月革命的影響(蘇聯的幫助);五四運動的影響(顯示了工人階級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影響。20071231JYL[補充說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發展的歷程:萌發:上書李鴻章的失敗和興中會的創立.提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