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二模試卷一、單項選擇(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1.(2分)都江堰的修建,根據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利用水位差,通過魚嘴實現“四六分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實現了“水旱從人”。這說明都江堰的修建()A.加強了南北地區的聯系 B.體現了古代人民的智慧C.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 D.展示了商鞅變法的成果2.(2分)如表中秦漢時期實行的措施發揮的共同作用是()秦朝在各郡設立監察御史,監察郡內官員。在縣設置郡監,監察各縣官員西漢建立刺史制度,刺史代表中央監察諸侯和地方高官。在郡設置督郵,代表太守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等事A.打擊了地主豪強勢力 B.完善了官員選拔制度C.加強了對邊疆的管轄 D.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3.(2分)《魏書?高祖紀》記載(孝文帝)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這一措施促進了()A.中外交流 B.江南開發 C.民族交融 D.城市繁榮4.(2分)以下詩句分別出自杜甫詩《憶昔》和《無家別》:“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兩詩描繪的景象顯著不同,主要由于()A.安史之亂 B.藩鎮割據 C.宦官專權 D.黃巢起義5.(2分)宋代城市和鄉村之間存在大量規模化人口聚居地——市鎮,如湖州烏墩鎮、新市鎮,“井邑之盛,賦入之多,縣道所不及也”。這表明宋代()A.商品經濟的發展 B.人口流動受到限制 C.城市職能的減弱 D.政府財政開支增加6.(2分)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在抨擊明朝的一項統治政策時,認為它束縛思想、扼殺創造力,稱其危害“等于焚書”。他抨擊的是()A.設立“三司” B.丞相制度 C.八股取士 D.大都督府7.(2分)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先后創辦了近20家軍事企業,其創辦的民用企業總數在40家以上,創辦的新式學校培養了大批科技、軍事、翻譯人才。據此可知,洋務運動()A.改變了中國積弱積貧的狀態 B.逐步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C.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 D.動搖了封建專制統治的地位8.(2分)1937年9月25日,漫畫家蔡若虹的漫畫《我們沒有了家》(部分如圖所示)在《救亡漫畫》上發表,引起較大反響。這一漫畫()A.強調了“攘外必先安內”原則 B.呼吁人民同心合力保衛中華C.譴責了日本侵略者挑起戰爭 D.抒發了青年報國無門的無奈9.(2分)自1978年以來,中國企業有三次創業的高潮點,分別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1984年我國出現企業創業高潮的原因是()A.企業實行公私合營順利完成 B.開放了14個沿海港口城市C.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的擴大 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成10.(2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國人來解決。”這重點強調我國實現兩岸統一要()A.堅持“一國兩制”方針 B.貫徹區域自治原則C.反對“臺獨”分裂勢力 D.反對外部勢力干涉11.(2分)“博洛尼亞大學處于意大利北部,11世紀時此處過往商旅絡繹不絕,商業糾紛時有發生,訴訟案件不斷,所以該校一直以法學著稱,學校內還形成了‘法科大學’;此后該校還經常與市政當局和其他市民接觸,成立了市民團體。”這段材料意在強調中世紀的大學()A.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統治者的支持C.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出現 D.具有較大的自治和管理權12.(2分)“《拿破侖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國革命的行政和社會的原則輸送出去,遠達伊利里亞(亞得里亞海東岸地區)和波蘭”。這反映了該法典()A.維護了歐洲的封建統治 B.吸收了歐洲傳統文化C.傳播了大革命勝利成果 D.踐行了法國啟蒙思想13.(2分)如圖所示的軍事行動()A.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B.使得意大利無條件投降C.使二戰的規模空前擴大 D.標志著歐洲戰事的結束14.(2分)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實行印巴分治;1952年,納賽爾領導埃及革命,推翻了英國扶持的封建王朝;1959年,古巴人民通過武裝斗爭,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這些史實反映了二戰后亞非拉國家()A.民族獨立與解放運動高漲 B.社會主義制度廣泛建立C.力求擺脫貧困落后的面貌 D.加強區域一體化的進程15.(2分)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在線課堂等深入百姓生活。人們可以搭建“空中課堂”,居家學習。還可以通過無接觸配送收到自己訂的外賣和購買的生活用品。這說明()A.科技促進經濟飛速發展 B.科技推動社會全面進步C.科技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D.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二、辨析改錯(8分)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目標是前進的動力。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6.(2分)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在政治上主張“以德治國”。判斷:______。改正:______。17.(2分)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他率領起義軍于1644年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判斷:______。改正:______。18.(2分)1905年8月,孫中山成立興中會,確定“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政治綱領和奮斗目標。判斷:______。改正:______。19.(2分)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判斷:______。改正:______。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20.(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圖表所示雄偉壯美的井岡紅旗雕塑有三層寓意:一是像一塊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井岡山奠基;二是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寓意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從井岡山燎原;三是像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暗示中國革命從井岡山走向勝利。(1)(3分)根據材料一,指出“井岡紅旗”雕塑離意的歷史依據。材料二圖表所示《長征組歌》是一部大型聲樂套曲,被譽為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整個組歌分為《告別》《突破封鎖線》《遵義會議放光輝》《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大渡河》《過雪山草地》《到吳起鎮》《祝捷》《報喜》《大會師》10個部分。1965年首演。(2)(3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長征組歌》反映的時代背景。(3)(4分)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請你概括中國革命的成功之道。21.(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50-1914年間,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19世紀末,歐洲勢力控制了大部分亞洲和幾乎整個非洲地區……三個歷史進程——革命、工業化及帝國主義——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歐洲人……何以逐漸地控制了世界。——編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傳承與交流》(1)(3分)根據材料一,分析“歐洲人成功地將自己的優勢地位轉變為世界性的霸權”的因素。材料二:二戰以來美國和歐共體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所占比例的變化示意圖。(2)(3分)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中變化發生的原因及其對國際局勢的影響。(3)(4分)綜合上述材料,基于世界歷史進程,概括推動歐洲發展的重要因素。四、活動與探究(12分)22.(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動。材料: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近代以來,隨著清王朝被推翻和共和政體的建立。中華民國政府開始致力于外交上的建設和尋求外交上的平等地位……中國共產黨到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指出中國共產黨的外交目標是維護世界和亞太地區的和平,在本國獨立的基礎上堅決支持周邊國家實現民族獨主的立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繼承了馬克思主義國際關系思想的基礎上,結合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根據世界體系的動態變化、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三個世界”、“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下的國際關系理念,“新型國際關系理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國際關系思想。——摘編自唐詩《中國和平外交政策演進歷程及基本經驗研究》(1)(4分)根據材料,列出2個中國古代追求和傳承和平、和睦、和諧理念的外交史實。(2)(4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華民國政府和中共七大提出外交目標的歷史背景。(3)(4分)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新中國外交歷程的認識。(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120字左右)

2025年安徽省淮北市五校聯考中考歷史二模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15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DCAACCBCDACAAC二、辨析改錯(8分)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目標是前進的動力。辨別下列史實的正誤,正確的打“√”,錯誤的打“×”,并加以改正。16.判斷:×。改正:“以德治國”改為“無為而治”。17.判斷:×。改正:元朝改為明朝。18.判斷:×。改正:興中會改為同盟會。19.判斷:正確。改正:正確。三、材料解析(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20.(1)歷史依據: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隊伍到達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部分隊伍和湘南的工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之后,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影響下,1928﹣1930年,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各地創建了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形成了燎原之勢。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共產黨從中國革命的實際出發,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它為大革命失敗后繼續堅持革命斗爭,促進革命的發展與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并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勝利。(2)時代背景:國共十年內戰。(3)成功之道:結合國情,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1.(1)因素:建立了殖民體系;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2)原因:美國自身實力相對削弱;歐洲一體化出現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影響: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推動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有利于國際關系的民主化;削弱了美國的霸權地位。(3)因素:政治革命、科技創新、殖民擴張、國際合作。四、活動與探究(12分)22.(1)外交史實: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2)背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政體;列強侵略導致中國喪失主權(如不平等條約),政府尋求外交平等,爭取國際承認。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中共主張維護亞太和平;反對殖民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