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課時作業含解析必修3_第1頁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課時作業含解析必修3_第2頁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課時作業含解析必修3_第3頁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課時作業含解析必修3_第4頁
2024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第九單元第33講生態系統的功能課時作業含解析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生態系統的功能一、選擇題1.依據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推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桑基魚塘生態系統與一般稻田生態系統相比實現了能量多級利用B.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C.水產養殖業為充分利用生產者所固定的能量,應以食物鏈長的魚類為養殖對象D.養分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越少答案C解析桑基魚塘生態系統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A正確;人工魚塘生態系統中由于投放餌料,消費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B正確;食物鏈越長,能量在流淌過程中的損失越多,故水產養殖業應以食物鏈短的魚類為養殖對象,C錯誤;依據生物富集作用和能量逐級遞減的特點可知,養分級越高的生物種群體內積累的有毒物質越多,所獲得的能量越少,D正確。2.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的敘述,正確的是()A.富養分化水體出現藍藻水華的現象,可以說明能量流淌的特點B.生態系統中能量的初始來源只有太陽能C.食物鏈各養分級中10%~20%的能量會被分解者利用D.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被生物群落反復利用答案D解析富養分化水體出現藍藻水華是大量無機污染物排到江湖中導致藻類大量繁殖,為物質的再生利用,說明物質循環利用的特點,A錯誤;生態系統的能源主要為太陽能,也可源自某些無機物氧化釋放的能量,B錯誤;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的,其傳遞效率是10%~20%,即10%~20%的能量被下一養分級所同化,分解者不存在于食物鏈中,C錯誤;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具有全球性和循環往復性,因此無機環境中的物質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如光合作用、根的汲取進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正確。3.如圖為一草原生態系統的能量流淌圖解,圖中字母A、B、C、D、E表示生態系統的成分,字母a、b、c、d表示能量,數字表示生理過程或能量流淌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生態系統中必不行少的兩種生物成分除生產者外,還有EB.圖中生產者體內儲存的有機物中的能量是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C.食草動物排出的糞便中的能量包括在圖中的⑧內D.圖中的生產者通過⑥過程可獲得E中的能量答案A解析圖中的E是分解者,生態系統中必不行少的兩種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A正確;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即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能量,而不是生產者體內儲存的有機物中的能量,B錯誤;B為食草動物,其排出的糞便中的能量不屬于B的同化量,是草同化量的一部分,應包括在圖中的⑤內,C錯誤;分解者中的能量不能被生產者再次利用,D錯誤。4.(2024·湖南六校聯考)如圖所示a、b、c、d代表四種類型生態系統金字塔,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某些水域生態系統的生物量金字塔為b型B.c圖中其次養分級到第三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小于10%C.森林生態系統的數量金字塔也可能為d型D.在某些特別生態系統中,能量金字塔也可能為倒金字塔形答案D解析某些水域生態系統中由于浮游植物個體小,且生長周期短,因而某一時間調查到的浮游動物和底棲動物的生物量可能大于浮游植物,其生物量金字塔為b型,A正確;c圖中其次養分級到第三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48÷596×100%≈8.1%,小于10%,B正確;森林生態系統中喬木等植物(第一養分級)的數量可能比以植物為食的昆蟲等動物(其次養分級)的數量少,捕食以植物為食的昆蟲等動物的第三養分級的數量可能比其次養分級的生物數量少,其數量金字塔為d型,C正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淌是逐級遞減的,因此,能量金字塔不會呈倒金字塔形,D錯誤。5.圖1是庭院經濟生態農業模式圖;圖2是能量流經牛這一養分級的示意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庭院里的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蟲取食后,能放出特別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敵,這種現象體現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功能B.圖1中共有5條食物鏈,其中人占其次、三、四養分級C.圖2中Ⅲ代表下一養分級(或人)攝入的能量D.圖2可表明生態系統中能量流淌具有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的特征答案B解析卷心菜被菜粉蝶幼蟲取食后,能放出特別香味吸引菜粉蝶的天敵,這屬于信息傳遞功能中的化學信息的傳遞,A正確;圖1中有農作物→人、農作物→雞→人、農作物→牛→人3條食物鏈,人只能占其次、第三養分級,B錯誤;圖2中Ⅰ代表牛同化的能量,Ⅱ代表牛用于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能量,Ⅲ代表人攝入的能量,Ⅳ代表流入分解者的能量,Ⅴ代表牛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C正確;圖2中人只能獲得牛同化能量的很少一部分,這體現了生態系統中能量單向流淌、逐級遞減的特點,D正確。6.(2024·武漢模擬)如今低碳生活、綠色經濟已成為人類共同的目標。下圖是碳循環的部分過程,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eq\x(生物群落)eq\o(,\s\up17(①),\s\do15(②))eq\x(大氣中的CO2)eq\o(→,\s\up17(③))eq\x(化石燃料)A.過程①②中能量以CO2為載體進行流淌B.植樹造林有助于增加過程②而削減大氣CO2含量C.削減對過程③的依靠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答案A解析據圖可知,大氣中CO2的來源有:①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③化石燃料的燃燒,但降低大氣中CO2的含量主要是通過②生產者的光合作用來實現的,故植樹造林有助于增加過程②而削減大氣CO2含量,B正確;③是引起大氣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緣由,削減對過程③的依靠是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C正確;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碳循環的主要形式是CO2,CO2不攜帶能量,A錯誤;低碳生活方式削減大氣中的CO2,有助于維持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D正確。7.(2024·黃山一模)假設動物“溝通”的定義是:發信息者發出信息以變更接收信息者的行為。則下列不屬于“溝通”的是()A.親鳥假裝翅膀受傷,以吸引天敵的留意,使其遠離雛鳥B.捕食性螢火蟲模擬他種螢火蟲的發光信號,以吸引該種雄蟲前來,將之捕食C.母土撥鼠發出警告叫聲,使小土撥鼠剛好躲避天敵D.老鼠在草叢中跑動的聲音,吸引了天敵的留意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中對動物“溝通”的定義,可以得出D選項不符合要求,老鼠在草叢中跑動的聲音,不是其主動發出的為了變更天敵行為的信息,所以不屬于“溝通”。8.下列信息的傳遞中,與其他3種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是()A.小囊蟲在發覺榆、松等植物后,會發出聚集信息素,呼喚同類來共同取食B.榆樹通過分泌一種化學物質,與櫟樹產生相互拮抗的現象C.雄蚊能依據雌蚊飛行時所發出的低頻聲波而找到雌蚊D.群居動物通過群體氣味與其他群體相區分答案C解析小囊蟲發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樹分泌的化學物質、群居動物的群體氣味均屬于化學信息;雌蚊飛行時所發出的低頻聲波屬于物理信息。9.(2024·荊州模擬)如圖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環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④過程代表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③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消費者、生產者和分解者C.物質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甲、乙、丙間以有機物的形式傳遞D.圖中甲、乙、丙包含的全部種群共同構成生物群落答案D解析由圖示信息可知,甲代表分解者,乙代表生產者,丙代表消費者,④代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③代表呼吸作用,A、B錯誤;碳循環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間進行的循環,C錯誤;圖中的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共同構成了生物群落,D正確。10.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A.物質循環是在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之間進行的B.碳元素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中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D.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答案A解析物質循環應是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進行的,A錯誤;碳元素主要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中,B正確;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燒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環的平衡,短時間內二氧化碳大量釋放,導致溫室效應,C正確;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是同時進行的,彼此相互依存,D正確。11.某生態系統中存在如圖所示的食物網,如將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調整為2∶1,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該生態系統能承載丙的數量是原來的()A.1.375倍B.1.875倍C.1.273倍D.0.575倍答案A解析由于生產者沒有變更所以流向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沒有變更,設丙原來的能量為a,則須要甲供應的能量為1/2a÷10%÷10%+1/2a÷10%=55a;變更食物比例后的丙的能量設為b,則須要甲供應的能量為2/3b÷10%+1/3b÷10%÷10%=40b,依據題意可得:55a=40b,b/a=1.375,A正確。12.下列與圖示相關的敘述正確的是()A.圖甲所示為次生演替,群落的演替速度不受人類活動的影響B.圖甲所示群落的演替過程,可以發生在任何陸地區域C.若圖乙表示城市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量(有機物總量)組成,則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幾乎全部來自該生態系統中植物固定的太陽能D.若圖丙表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則C和E在其中的作用最為關鍵答案D解析圖甲所示為初生演替,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會受人類活動的影響,A錯誤;環境條件相宜時群落才可演替為森林,B錯誤;流經城市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大都來自于其他生態系統的化學能(蔬菜、糧食等),C錯誤;圖丙表示生態系統的碳循環,C是生產者,D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庫,A、B是消費者,E是分解者,生產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中最為關鍵的成分,D正確。二、非選擇題13.下圖表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為干預下復原過程的能量流淌圖(單位為103kJ/m2·y),請回答:(1)池塘的不同水層分布著不同的生物,屬于群落的________結構。(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沿著________________進行;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各養分級時,是________,而不是循環流淌的。(3)圖中①代表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形式貯存。(4)能量從該生態系統的第一養分級到其次養分級傳遞的效率約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5)消費者須要補償能量輸入的主要緣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垂直(2)食物鏈和食物網單向流淌和逐級遞減(3)呼吸作用(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4)16.9%(5)污染導致水生植物受損,流入該生態系統(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削減解析(1)該池塘的不同水層分布著不同的生物是由于光照不同引起的,屬于群落的垂直結構。(2)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淌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進行。能量流淌的特點為:單向流淌和逐級遞減。(3)圖中①代表的生理過程是呼吸作用,生產者的能量主要有四個去向:呼吸作用消耗、流向下一養分級、被微生物分解、未被利用的。未利用的能量在生物體內以有機物的形式存在。(4)圖中生產者為第一養分級,能量總量=3+19.5+70+23=115.5,即115.5×103kJ/m2·y,其次養分級即植食動物同化的能量為19.5×103kJ/m2·y,第一養分級到其次養分級的能量傳遞效率=19.5÷115.5×100%≈16.9%。(5)池塘受污染導致池塘中水生植物受損,從而使生產者固定的能量削減,消費者得不到足夠的能量供應,因此消費者須要人工補償能量輸入。14.圖甲是某草原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結構圖,圖乙是該生態系統的碳循環示意圖。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圖甲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2)用標記重捕法調查鼠種群密度時,在2hm2范圍內,第一次捕獲40只鼠并標記,其次次捕獲30只,其中有標記的是15只,則該鼠的種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標記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則會導致鼠種群密度的估算結果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3)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調整到3/4,從理論上分析,變更取食比例后,蛇體重增加1kg,人能比原來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傳遞效率按10%計算)。(4)圖乙中,碳元素主要由B通過________過程進入A。碳元素在A、C、D之間以________形式傳遞。圖乙中的生態系統組成成分未在圖甲中體現的是________(填字母)。答案(1)人、蟾蜍、蛇、貓頭鷹(2)40偏高(3)草固定的太陽能4.5(4)光合作用含碳有機物B、D解析(1)圖甲中有四條食物鏈,在不同的食物鏈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人、蟾蜍、蛇、貓頭鷹。(2)依據標記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的計算公式,第一次捕獲的個體數÷種群的個體總數=其次次捕獲的有標記的個體數÷其次次捕獲的個體數,即40÷N=15÷30,N=80,由于面積是2hm2,故可得出該鼠的種群密度為40只/hm2;假如標記的鼠部分被吃掉,會造成重捕時帶標記的個體數削減,導致計算出的種群數量偏高,從而使種群密度的估算值也偏高。(3)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當蛇取食鼠的比例為1/4時,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