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學案2:4 5 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_第1頁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學案2:4 5 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_第2頁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學案2:4 5 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_第3頁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學案2:4 5 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_第4頁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3學案2:4 5 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三冊PAGEPAGE24.5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學習目標〗1.知道德布羅意波,光有波動性和粒子性、量子力學等基本觀點和相關實驗證據。2.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其對立統一關系;并能應用波粒二象性解釋有關現象,提高分析、推理能力。3.通過學習電子衍射、與干涉的探究,學會觀察與討論,并能得出實驗結論,提高動腦能力。4.學習科學家們探究物質波、建立量子力學的艱辛,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知識梳理〗一、粒子的波動性和實驗驗證1.粒子的波動性(1)德布羅意波1924年法國巴黎大學的德布羅意提出假設: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每一個運動的粒子都與一個對應的波相聯系,這種與實物粒子相聯系的波稱為德布羅意波,也叫物質波。(2)物質波的波長、頻率關系式ν=eq\f(ε,h),λ=eq\f(h,p)。(3)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宏觀物體的波動性,是因為宏觀物體的動量太大,德布羅意波長太小的緣故.(4)德布羅意假說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推廣,即光子和實物粒子都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與光子對應的波是電磁波,與實物粒子對應的波是物質波.2.物質波的實驗驗證(1)實驗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現象,如果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則在一定條件下,也應該發生干涉或衍射現象。(2)實驗驗證1927年戴維孫和湯姆孫分別利用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實驗,得到了電子的衍射圖樣,如圖所示,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電子束穿過鋁箔后的衍射圖樣(3)說明①人們陸續證實了質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動性。對于這些粒子,德布羅意給出的ν=eq\f(ε,h)和λ=eq\f(h,p)關系同樣正確。②宏觀物體的質量比微觀粒子大得多,運動時的動量很大,對應的德布羅意波的波長很小,根本無法觀察到它的波動性。說明:所有物體都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二、量子力學的建立與應用1.量子力學的建立(1)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愛因斯坦光電效應理論、康普頓散射理論、玻爾氫原子理論以及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說等一系列理論在解釋實驗方面都取得了成功。(2)在以玻恩、海森堡、薛定諤以及英國的狄拉克和奧地利的泡利為代表的眾多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描述微觀世界行為的理論被逐步完善并最終完整地建立起來,它被稱為量子力學。2.量子力學的應用(1)量子力學推動了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發展。(2)量子力學推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學的發展。(3)量子力學推動了固體物理的發展。小試牛刀1.思考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一切宏觀物體都伴隨著一種波,即物質波。 ()(2)湖面上的水波就是物質波。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 ()(4)光子數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顯。 ()2.(多選)關于光的本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關于光的本性,牛頓提出“微粒說”.惠更斯提出“波動說”,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它們都說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觀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觀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D.光電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要點剖析〗一、對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思考1我們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有波動性,同時光也具有粒子性,那么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具有波動性?哪些現象證明光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體現的什么性更強?1.對光的本性認識史人類對光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牛頓的光的微粒說到托馬斯·楊和菲涅耳的波動說,從麥克斯韋的光的電磁說到愛因斯坦的光子說。直到20世紀初,對于光的本性的認識才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對于光的本性認識史,列表如下:學說名稱微粒說波動說電磁說光子說波粒二象性內容要點光是一群彈性粒子光是一種機械波光是一種電磁波光是由一份一份光子組成的光是具有電磁本性的物質,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理論領域宏觀世界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微觀世界2.對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項目實驗基礎表現說明光的波動性干涉和衍射(1)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波動規律來描述(2)足夠能量的光在傳播時,表現出波的性質(1)光的波動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種屬性,不是光子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2)光的波動性不同于宏觀觀念的波光的粒子性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1)當光同物質發生作用時,這種作用是“一份一份”進行的,表現出粒子的性質(2)少量或個別光子容易顯示出光的粒子性(1)粒子的含義是“不連續”“一份一份”的(2)光子不同于宏觀觀念的粒子〖特別提醒〗大量光子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表現出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例1有關光的本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兩種性質是不相容的B.光的波動性類似于機械波,光的粒子性類似于質點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動性,個別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無法只用其中一種去說明光的一切行為,只能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技巧歸納(1)光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二者是統一的。(2)光表現為波動性,只是光的波動性顯著,粒子性不顯著而已。(3)光表現為粒子性,只是光的粒子性顯著,波動性不顯著而已。二、對物質波的理解思考2(1)1927年戴維森和G.P.湯姆孫分別用單晶和多晶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實驗,得到如圖甲的衍射圖樣,試問該圖樣證明了什么?甲乙(2)1960年,約恩孫直接做了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從屏上攝得了類似楊氏雙縫干涉圖樣的照片,試問這證明了什么?1.任何物體,小到電子、質子,大到行星、太陽都存在波動性,我們之所以觀察不到宏觀物體的波動性,是因為宏觀物體對應的波長太小。2.物質波波長的計算公式為λ=eq\f(h,p),頻率公式為ν=eq\f(ε,h)。3.德布羅意假說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種推廣,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質粒子,即光子與實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動性,與光子對應的波是電磁波,與實物粒子對應的波是物質波。〖特別提醒〗一般宏觀物體物質波的波長很短,波動性很不明顯,難以觀察到其衍射現象,如只有利用金屬晶格中的狹縫才能觀察到電子的衍射圖樣。例2.下列關于德布羅意波的認識正確的是()A.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一種波和它對應,這就是物質波B.X光的衍射證實了物質波的假設是正確的C.電子的衍射證實了物質波的假設是正確的D.宏觀物體運動時,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現象,所以宏觀物體不具有波動性例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中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4G所使用的電磁波頻率一般都低于6GHz(1G=109),而5G所用的電磁波頻率一般在24GHz到100GHz之間,與4G使用的電磁波相比,5G使用的電磁波()A.光子能量較小 B.光子動量較大C.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更大 D.遇到障礙物更容易發生衍射現象技巧歸納宏觀物體波動性的三點提醒(1)一切運動著的物體都具有波動性,宏觀物體觀察不到其波動性,但并不能否定其波動性。(2)要注意大量光子、個別光子、宏觀物體、微觀粒子等相關概念的區別。(3)在宏觀世界中,波與粒子是對立的概念;在微觀世界中,波與粒子可以統一。〖課堂達標〗1.(多選)關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確的是()A.大量光子的行為往往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的行為往往表現出粒子性B.光在傳播時是波,而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就轉變成粒子C.高頻光是粒子,低頻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屬性,有時它的波動性顯著,有時它的粒子性顯著2.(多選)關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正確的說法是()A.光的頻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顯著B.光的波長越長,光的能量越小,波動性越顯著C.頻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動性,波長較長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D.個別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粒子性,大量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波動性3.(多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宏觀粒子也具有波動性 B.抖動細繩一端,繩上的波就是物質波C.物質波也是一種概率波 D.物質波就是光波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波屬于機械波B.只有像電子、質子、中子這樣的微觀粒子才具有波動性C.德布羅意認為,任何一個運動著的物體,小到電子、質子,大到行星、太陽都具有一種波和它對應,這種波叫作物質波D.宏觀物體運動時,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現象,所以宏觀物體運動時不具有波動性5.歷史上美國宇航局曾經完成了用“深度撞擊”號探測器釋放的撞擊器“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實驗。探測器上所攜帶的重達400kg的彗星“撞擊器”將以1.0×104m/s的速度徑直撞向彗星的彗核部分,撞擊彗星后“撞擊器”融化消失,這次撞擊使該彗星自身的運行速度出現1.0×10-7m/s的改變。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則:(1)撞擊前彗星“撞擊器”對應物質波波長為________;(2)根據題中相關信息數據估算出彗星的質量為________。

▁▃▅▇█參*考*答*案█▇▅▃▁小試牛刀1.××√×2.〖答案〗CD〖解析〗光的波動性指大量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波動規律來描述,不是惠更斯的波動說中宏觀意義下的機械波,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個光子,不是牛頓微粒說中的經典微粒。某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是指波動理論能解釋這一現象。某現象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是指能用粒子說解釋這個現象。要區分說法和物理史實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系。C、D正確,A、B錯誤。思考1光的干涉和衍射證明光具有波動性;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則說明光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現為波動性。例1〖答案〗D〖解析〗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但它又不同于宏觀觀念中的機械波和粒子。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是同一客體的兩個不同側面、不同屬性,我們無法用其中的一種去說明光的一切行為,只能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選項D正確。思考2(1)證明電子的波動性。(2)證明電子的波動性。例2.〖答案〗C〖解析〗運動的物體才具有波動性,A錯誤;宏觀物體由于動量太大,德布羅意波長太小,所以看不到它的干涉、衍射現象,但仍具有波動性,D錯誤;X光是波長極短的電磁波,是光子,它的衍射不能證實物質波的存在,B錯誤;只有C項正確。例3.〖答案〗B〖解析〗A.根據光子能量可知5G使用的電磁波光子能量較大,A錯誤;B.根據光子動量p=eq\f(h,λ)=eq\f(hv,c)可知,5G使用的電磁波光子動量較大,B正確;C.所有頻率的光在真空中傳播的速率均為,C錯誤;D.由于波長λ=QUOTEcvcv可知5G使用的電磁波波長更短,遇到障礙物不容易發生衍射現象,D錯誤。〖課堂達標〗1.〖答案〗AD〖解析〗光的波粒二象性指光有時候表現出的粒子性較明顯,有時候表現出的波動性較明顯,選項D正確;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的行為往往表現出粒子性,選項A正確;光在傳播時波動性顯著,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時粒子性顯著,選項B錯誤;頻率高的光粒子性顯著,頻率低的光波動性顯著,選項C錯誤。2.〖答案〗ABD〖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在不同情況下表現不同,頻率越高,波長越短,粒子性越強,反之波動性明顯,個別光子易顯示粒子性,大量光子顯示波動性,故選項A、B、D正確。3.〖答案〗AC〖解析〗任何物體都具有波動性,故A正確;對宏觀物體而言,其波動性難以觀測,我們所看到的繩波是機械波,不是物質波,故B錯誤;物質波與光波一樣,也是一種概率波,即粒子在各點出現的概率遵循波動規律,但物質波不是光波,故C正確,D錯誤。4.〖答案〗C〖解析〗物質波是一切運動著的物體所具有的波,與機械波性質不同,宏觀物體也具有波動性,只是干涉、衍射現象不明顯,故選項C正確。5.〖解析〗(1)撞擊前彗星“撞擊器”的動量為:p=mv=400×1.0×104kg·m/s=4.0×106kg·m/s,則撞擊前彗星“撞擊器”對應物質波波長為:λ=eq\f(h,p)=eq\f(6.6×10-34,4.0×106)m=1.65×10-40m。(2)以彗星和撞擊器組成的系統為研究對象,規定彗星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由動量守恒定律得mv=MΔv,則得彗星的質量為M=eq\f(mv,Δv)=eq\f(400×1×104,1×10-7)kg=4.0×1013kg。〖答案〗(1)1.65×10-40m(2)4.0×1013kg4.5粒子的波動性和量子力學的建立〖學習目標〗1.知道德布羅意波,光有波動性和粒子性、量子力學等基本觀點和相關實驗證據。2.掌握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其對立統一關系;并能應用波粒二象性解釋有關現象,提高分析、推理能力。3.通過學習電子衍射、與干涉的探究,學會觀察與討論,并能得出實驗結論,提高動腦能力。4.學習科學家們探究物質波、建立量子力學的艱辛,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激發學習科學的興趣。〖知識梳理〗一、粒子的波動性和實驗驗證1.粒子的波動性(1)德布羅意波1924年法國巴黎大學的德布羅意提出假設:實物粒子也具有波動性,每一個運動的粒子都與一個對應的波相聯系,這種與實物粒子相聯系的波稱為德布羅意波,也叫物質波。(2)物質波的波長、頻率關系式ν=eq\f(ε,h),λ=eq\f(h,p)。(3)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宏觀物體的波動性,是因為宏觀物體的動量太大,德布羅意波長太小的緣故.(4)德布羅意假說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推廣,即光子和實物粒子都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即具有波粒二象性.與光子對應的波是電磁波,與實物粒子對應的波是物質波.2.物質波的實驗驗證(1)實驗探究思路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現象,如果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則在一定條件下,也應該發生干涉或衍射現象。(2)實驗驗證1927年戴維孫和湯姆孫分別利用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實驗,得到了電子的衍射圖樣,如圖所示,證實了電子的波動性。電子束穿過鋁箔后的衍射圖樣(3)說明①人們陸續證實了質子、中子以及原子、分子的波動性。對于這些粒子,德布羅意給出的ν=eq\f(ε,h)和λ=eq\f(h,p)關系同樣正確。②宏觀物體的質量比微觀粒子大得多,運動時的動量很大,對應的德布羅意波的波長很小,根本無法觀察到它的波動性。說明:所有物體都具有波動性和粒子性。二、量子力學的建立與應用1.量子力學的建立(1)普朗克黑體輻射理論、愛因斯坦光電效應理論、康普頓散射理論、玻爾氫原子理論以及德布羅意物質波假說等一系列理論在解釋實驗方面都取得了成功。(2)在以玻恩、海森堡、薛定諤以及英國的狄拉克和奧地利的泡利為代表的眾多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下,描述微觀世界行為的理論被逐步完善并最終完整地建立起來,它被稱為量子力學。2.量子力學的應用(1)量子力學推動了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發展。(2)量子力學推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學的發展。(3)量子力學推動了固體物理的發展。小試牛刀1.思考判斷(正確的打“√”,錯誤的打“×”)(1)一切宏觀物體都伴隨著一種波,即物質波。 ()(2)湖面上的水波就是物質波。 ()(3)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 ()(4)光子數量越大,其粒子性越明顯。 ()2.(多選)關于光的本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關于光的本性,牛頓提出“微粒說”.惠更斯提出“波動說”,愛因斯坦提出“光子說”,它們都說明了光的本性B.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是指:既可以把光看成宏觀概念上的波,也可以看成微觀概念上的粒子C.光的干涉、衍射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D.光電效應說明光具有粒子性〖要點剖析〗一、對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思考1我們說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有波動性,同時光也具有粒子性,那么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光具有波動性?哪些現象證明光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體現的什么性更強?1.對光的本性認識史人類對光的認識經歷了漫長的歷程,從牛頓的光的微粒說到托馬斯·楊和菲涅耳的波動說,從麥克斯韋的光的電磁說到愛因斯坦的光子說。直到20世紀初,對于光的本性的認識才提升到一個更高層次,即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對于光的本性認識史,列表如下:學說名稱微粒說波動說電磁說光子說波粒二象性內容要點光是一群彈性粒子光是一種機械波光是一種電磁波光是由一份一份光子組成的光是具有電磁本性的物質,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理論領域宏觀世界宏觀世界微觀世界微觀世界微觀世界2.對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項目實驗基礎表現說明光的波動性干涉和衍射(1)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可能性大小可用波動規律來描述(2)足夠能量的光在傳播時,表現出波的性質(1)光的波動性是光子本身的一種屬性,不是光子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2)光的波動性不同于宏觀觀念的波光的粒子性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1)當光同物質發生作用時,這種作用是“一份一份”進行的,表現出粒子的性質(2)少量或個別光子容易顯示出光的粒子性(1)粒子的含義是“不連續”“一份一份”的(2)光子不同于宏觀觀念的粒子〖特別提醒〗大量光子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表現出粒子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例1有關光的本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兩種性質是不相容的B.光的波動性類似于機械波,光的粒子性類似于質點C.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動性,個別光子只具有粒子性D.由于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無法只用其中一種去說明光的一切行為,只能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技巧歸納(1)光既有波動性又有粒子性,二者是統一的。(2)光表現為波動性,只是光的波動性顯著,粒子性不顯著而已。(3)光表現為粒子性,只是光的粒子性顯著,波動性不顯著而已。二、對物質波的理解思考2(1)1927年戴維森和G.P.湯姆孫分別用單晶和多晶晶體做了電子束衍射實驗,得到如圖甲的衍射圖樣,試問該圖樣證明了什么?甲乙(2)1960年,約恩孫直接做了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從屏上攝得了類似楊氏雙縫干涉圖樣的照片,試問這證明了什么?1.任何物體,小到電子、質子,大到行星、太陽都存在波動性,我們之所以觀察不到宏觀物體的波動性,是因為宏觀物體對應的波長太小。2.物質波波長的計算公式為λ=eq\f(h,p),頻率公式為ν=eq\f(ε,h)。3.德布羅意假說是光子的波粒二象性的一種推廣,使之包括了所有的物質粒子,即光子與實物粒子都具有粒子性,又都具有波動性,與光子對應的波是電磁波,與實物粒子對應的波是物質波。〖特別提醒〗一般宏觀物體物質波的波長很短,波動性很不明顯,難以觀察到其衍射現象,如只有利用金屬晶格中的狹縫才能觀察到電子的衍射圖樣。例2.下列關于德布羅意波的認識正確的是()A.任何一個物體都有一種波和它對應,這就是物質波B.X光的衍射證實了物質波的假設是正確的C.電子的衍射證實了物質波的假設是正確的D.宏觀物體運動時,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現象,所以宏觀物體不具有波動性例3“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中國已正式進入5G時代.4G所使用的電磁波頻率一般都低于6GHz(1G=109),而5G所用的電磁波頻率一般在24GHz到100GHz之間,與4G使用的電磁波相比,5G使用的電磁波()A.光子能量較小 B.光子動量較大C.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更大 D.遇到障礙物更容易發生衍射現象技巧歸納宏觀物體波動性的三點提醒(1)一切運動著的物體都具有波動性,宏觀物體觀察不到其波動性,但并不能否定其波動性。(2)要注意大量光子、個別光子、宏觀物體、微觀粒子等相關概念的區別。(3)在宏觀世界中,波與粒子是對立的概念;在微觀世界中,波與粒子可以統一。〖課堂達標〗1.(多選)關于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理解正確的是()A.大量光子的行為往往表現出波動性,個別光子的行為往往表現出粒子性B.光在傳播時是波,而與物質相互作用時就轉變成粒子C.高頻光是粒子,低頻光是波D.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屬性,有時它的波動性顯著,有時它的粒子性顯著2.(多選)關于光的波粒二象性,下列正確的說法是()A.光的頻率越高,光子的能量越大,粒子性越顯著B.光的波長越長,光的能量越小,波動性越顯著C.頻率高的光子不具有波動性,波長較長的光子不具有粒子性D.個別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粒子性,大量光子產生的效果往往顯示波動性3.(多選)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宏觀粒子也具有波動性 B.抖動細繩一端,繩上的波就是物質波C.物質波也是一種概率波 D.物質波就是光波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質波屬于機械波B.只有像電子、質子、中子這樣的微觀粒子才具有波動性C.德布羅意認為,任何一個運動著的物體,小到電子、質子,大到行星、太陽都具有一種波和它對應,這種波叫作物質波D.宏觀物體運動時,看不到它的衍射或干涉現象,所以宏觀物體運動時不具有波動性5.歷史上美國宇航局曾經完成了用“深度撞擊”號探測器釋放的撞擊器“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的實驗。探測器上所攜帶的重達400kg的彗星“撞擊器”將以1.0×104m/s的速度徑直撞向彗星的彗核部分,撞擊彗星后“撞擊器”融化消失,這次撞擊使該彗星自身的運行速度出現1.0×10-7m/s的改變。已知普朗克常量h=6.6×10-34J·s。則:(1)撞擊前彗星“撞擊器”對應物質波波長為________;(2)根據題中相關信息數據估算出彗星的質量為________。

▁▃▅▇█參*考*答*案█▇▅▃▁小試牛刀1.××√×2.〖答案〗CD〖解析〗光的波動性指大量光子在空間各點出現的可能性的大小可以用波動規律來描述,不是惠更斯的波動說中宏觀意義下的機械波,光的粒子性是指光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是一個光子,不是牛頓微粒說中的經典微粒。某現象說明光具有波動性,是指波動理論能解釋這一現象。某現象說明光具有粒子性,是指能用粒子說解釋這個現象。要區分說法和物理史實與波粒二象性之間的關系。C、D正確,A、B錯誤。思考1光的干涉和衍射證明光具有波動性;光電效應、康普頓效應則說明光具有粒子性。大量光子的作用效果往往表現為波動性。例1〖答案〗D〖解析〗光既具有波動性,又具有粒子性,但它又不同于宏觀觀念中的機械波和粒子。波動性和粒子性是光在不同情況下的不同表現,是同一客體的兩個不同側面、不同屬性,我們無法用其中的一種去說明光的一切行為,只能認為光具有波粒二象性。選項D正確。思考2(1)證明電子的波動性。(2)證明電子的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