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旬陽中學2025屆高考歷史五模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理性與科學帶來西方政治動蕩、經濟蕭條和殘酷戰爭,導致人們對理性與科學的幻想破滅。《等待戈多》的荒誕意識正是產生于這種破滅造成的傳統價值體系崩潰和信仰危機之中。據此分析,該作品()A.否定科學和理性的意義 B.推動現實主義文學興起C.呼喚價值和信仰的重建 D.倡導踐行個人主義思想2.某次會議的親歷者評價說:“它在黨史上是個很重要的關鍵,在內戰時期黨內有兩條路線:一條是‘左’傾機會主義的路線,一條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正確的路線”,它是“由錯誤路線轉變到正確路線的關頭。”他評價的是A.八七會議 B.遵義會議 C.重慶談判 D.中共七大3.哥倫布是一個具有雙重身份的歷史人物。作為開拓者,他“發現”了新大陸,使新舊兩個大陸建立了聯系;作為殖民者,他對美洲人民進行了野蠻的侵略和屠殺。“在他身上,既有新時代的光輝,又有舊時代的烙印”。其中對“有新時代的光輝”的理解,恰當的是A.促進了各地文明的交融B.體現了敢于冒險的精神C.體現了社會進步的要求D.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4.1969年,尼克松在關島發表談話時指出,美國將繼續發揮自己在亞洲的重要作用,同時鼓勵其亞洲盟友自己承擔國內安全和軍事防務的責任。此次談話的背景是A.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 B.日本軍事力量迅速增強C.中美實現關系正常化 D.蘇聯推行積極進攻戰略5.面對列強的船堅炮利,晚清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海防。以下人物對發展中國的海防有一定影響的是①林則徐②魏源③洪仁玕④李鴻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以圖載史是歷史學的傳統方法。如圖兩幅圖片所反映的內容,應該出現在A.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 B.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C.國共的十年對峙時期 D.十四年抗日戰爭時期7.有學者認為:戊戌變法失敗導致了中國的轉型走向了一個更加艱難更加慘烈的道路,因為共和政體在中國文化傳統里缺乏支撐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臘的城邦與羅馬共和政體這樣的制度遺產。作者旨在強調A.歷史傳統與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關B.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漫長而曲折C.君主立憲制更符合當時中國國情D.戊戌變法導致了近代的動蕩與徘徊8.1945年美國外交官喬治·凱南在給同事的私人信函中指出:“因此,在大西洋海洋國家和心懷戒備的歐亞大陸國家的利益之間,一場根本性沖突正在歐洲展開。歐洲需要維持活躍而獨立的政治生活,而蘇聯總是追求向西擴張,而且根據它自己的安全觀,恐怕要一直擴張到大西洋。”喬治·凱南意在說明A.美蘇冷戰對抗已經開始,美國需早作準備B.兩大陣營根本利益不同,兩極格局已形成C.追求擴張是蘇聯的本性,美國需面對現實D.美國政府認為蘇聯已成其實現霸權的障礙9.美國歷史上威爾遜曾被史學家戲謔為“贏得戰爭,失去和平”的總統。從歷史角度看,威爾遜總統“失去和平”是指A.美國因參加“一戰”,激化了國內的社會矛盾B.威爾遜總統倡議的“世界和平綱領”未能實現C.美國因參加“一戰”,門戶開放政策遭到列強的反對D.“一戰”后出現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對峙10.羅馬法規定:”不法砍伐他人樹木的,每棵處二十五亞士(羅馬的一種貨幣單位)”,概不論樹本的種類質量,也不問他的大小價值,這常會出現驚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規象。材料主要反映出羅馬法A.注重保護當事人利益 B.以保護私產為核心C.部分條款缺乏靈活 D.以私法裁決為主體11.下表可以說明當時李鴻章A.全盤建設了軍工以圖自強 B.清晰規劃了近代化的建設C.加強國防近代化涉及甚多 D.師夷長技的領域十分有限12.如表是中國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紡織廠創建時的資本來源狀況(單位:萬兩)。據此可知A.清政府改變了傳統的抑商政策B.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被政府實際控制C.資金不足是民族工業最大困境D.政府為實現自救積極創辦近代工業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歐洲工業化國家政府面對波瀾壯闊的工人運動不得不進行社會改革。到19世紀末,差不多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和勞動安全。一些國家開始承擔與貧困作斗爭的社會責任。德國于19世紀80年代開始頒布了一系列社會法案,使工人在疾病、工傷事故和養老等方面享受基本保障。婦女們為了爭取與男子的平等權利也展開了多方斗爭,她們獲得了受教育的權利、就業權利。在政治參與方面,1908年,倫敦婦女舉行游行爭取選舉權,到1928年,英國政府承認婦女享有和男子同樣的選舉權利——摘編自汪為華《一口氣讀完歐洲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歐洲社會改革的主要內容及背景。(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社會改革的積極作用。14.(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4年2月,日本未經宣戰突然襲擊在旅順口和仁川的俄國艦隊,日俄戰爭正式開始。這是一場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的戰爭,清政府卻表示“局外中立”。由于俄國在陸戰和海戰中都遭到失敗,引起了國內革命形勢高漲,沙皇政府十分恐慌。日軍雖然屢戰屢勝,但日本政府卻出人意料地率先求和,由于戰爭損失慘重和戰線拉長,日本兵力枯竭,財政來源和作戰物資已山窮水盡,因此日本需要結束戰爭以鞏固戰果。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列強既不希望沙皇政府垮臺,又急欲插手日俄和談以便向中國東北擴張其勢力。在此情況下,由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出面調停,日俄雙方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最后簽訂了《樸茨茅斯和約》。根據和約規定,俄國承認日本吞并朝鮮,并將旅順、關東省、庫頁島南部以及中東鐵路.的一段原來俄國的利益讓給日本。——摘編自《新編世界軍事史》(1)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樸茨茅斯和約》簽訂的原因。(2)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樸茨茅斯和約》的性質及其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可知,《等待戈多》“產生于這種破滅造成的傳統價值體系崩潰和信仰危機之中”,其荒誕意識具有呼喚價值和信仰重建的意義,因此C選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該作品對科學和理性的否定,A選項錯誤;現實主義文學在此之前已經出現,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其對個人主義思想的倡導,D選項錯誤。
故選C。2、B【解析】
遵義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糾正了王明等人的左傾錯誤,是中共生死攸關的轉折點,B正確;八七會議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總方針,A排除;重慶談判主要是探討是和平建國問題,C排除;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D排除。故選B。3、C【解析】
有“新時代的光輝”應該是指近代資本主義潮流,結合所學可知,以哥倫布為代表的開辟了新航路,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歐洲社會的轉型,故B項正確;ACD三項說法正確,但是不符合“有新時代的光輝”,應排除。【點睛】本題考查新航路的開辟.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和對“有新時代的光輝”的理解。考查學生運用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和對新航路開辟影響的掌握。4、D【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1969年”并結合冷戰的過程可知,這一時期蘇聯采取積極進攻的戰略,美國試圖利用亞洲的盟友來牽制蘇聯。D正確;美國70年代才發生經濟滯脹,時間不符,A錯誤;依據所學可知,美國采取該政策的原因是由于美蘇的對抗,日本軍事力量迅速增強不符合材料主旨,B錯誤;中美關系正常化發生在1972年,C錯誤。故選D。5、B【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面對列強的堅船利炮,林則徐、魏源和李鴻章都提出了加強海防的主張,①②④符合題意;洪仁玕是太平天國政權的代表人物,提出了《資政新篇》,但沒有提出加強海防,③不符合題意。綜上所述,故選B,排除ACD項。故選B。6、A【解析】
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陸軍軍官學校”“北伐戰爭”均發生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即國民大革命時期,故A選項正確;排除B、C、D選項。7、A【解析】
材料說明的是戊戌變法不像西方文化中有希臘的城邦與羅馬共和政體這樣的制度遺產,作者意在說明歷史傳統與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關,故A正確;材料并不是說明共和政體確立的過程漫長而曲折,故B項錯誤;材料也不是說明君主立憲制更符合當時中國國情,故C項錯誤;材料說明的是戊戌變法失敗導致了中國政治轉型的艱難,并不是說明戊戌變法導致了近代的動蕩與徘徊,故D項錯誤。8、C【解析】
凱南的言論認為蘇聯和歐洲的沖突在所難免,而且凸顯了蘇聯的擴張性,意在提醒美國面對現實,選項C正確;材料并未提出美蘇兩國冷戰開始,排除A;1955年兩大陣營最終形成,排除B;凱南并不能代表美國政府的主張,排除D。9、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巴黎和會上,威爾遜總統倡議的“世界和平綱領”未能實現,所以被史學家諷刺是“失去和平”的總統,B選項正確;美國沒有因為參加一戰導致國內矛盾激化,A選項錯誤;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并沒有遭到列強的反對,C選項錯誤;二戰后出現的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對立,與威爾遜總統無關,D選項錯誤。10、C【解析】
根據材料中“不論樹木的種類質量,也不問它的大小價值,這常會出現驚人的不公平和可笑的現象”可知,羅馬法在某些條款上過于僵化,不能客觀公正、結合實際的解決問題,缺乏靈活性,C項正確;題干規定并不能合理保護當事人利益,排除A項;題干并未強調羅馬法保護私產的核心與裁決案件所依據的法律主體,排除B、D兩項。故選C。11、C【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李鴻章籌辦鐵甲兵船直到興辦海軍,大部分與國防相關,說明加強國防近代化涉及甚多,故C選項正確;創建機器織布機不屬于軍工,故A選項錯誤;近代的建設不僅包括國防,故B選項錯誤;D項與主題無關,故D選項錯誤。12、D【解析】
材料反映政府不同程度參與近代企業的創建,故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清王朝的經濟政策,故A不符合題意;材料涉及到的四大毛紡織廠并非以官府資本為主,故B不符合題意;民族工業最大困境是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本國封建主義的束縛,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內容:通過立法,保障勞工權益;重視社會保障,將擺脫貧困作為國家責任;保障婦女政治權利等。背景:工業革命的開展;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民主制度的發展。(2)作用:緩和了社會矛盾;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推動了民主政治的發展完善【解析】
(1)內容:根據材料“差不多所有的歐洲國家都制定了相關法律,規定勞動時間、勞動條件和勞動安全”可歸納出通過立法,保障勞工權益和重視社會保障;根據材料“她們獲得了受教育的權利、就業權利”可歸納出保障婦女政治權利等。背景:結合材料時間“19世紀末”及上述分析的內容和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社會改革的背景可從當時的經濟、階級關系變化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如工業革命的開展;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民主制度的發展。(2)影響:結合改革的內容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可知,關于歐洲社會改革的積極作用可從緩和社會矛盾、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推動民主政治發展完善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14、(1)俄國政治危機嚴重;日本戰爭潛力有限;歐美列強試圖向中國東北擴張。(2)性質:帝國主義分贓。影響:俄國在遠東擴張受阻(或俄國得以集中精力鎮壓國內革命運動);日本成為遠東強國(或刺激日本進步擴張欲望);朝鮮被日本吞并;中國東北的權益受到嚴重損害。【解析】
(1)據材料“由于俄國在陸戰和海戰中都遭到失敗,引起了國內革命形勢高漲,沙皇政府十分恐慌”可知俄國政治危機嚴重,需要盡快結束對外戰爭;據日本“由于戰爭損失慘重和戰線拉長,日本兵力枯竭,財政來源和作戰物資已山窮水盡”可知,日本戰爭潛力有限,“需要結束戰爭以鞏固戰果”;根據材料“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列強既不希望沙皇政府垮臺,又急欲插手日俄和談以便向中國東北擴張其勢力。在此情況下,由美國總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