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仁壽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一模考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2.答題前,請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填寫在試卷及答題卡的規定位置.3.請認真核對監考員在答題卡上所粘貼的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與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選項的方框涂滿、涂黑;如需改動,請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選擇題,必須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無效.5.如需作圖,須用2B鉛筆繪、寫清楚,線條、符號等須加黑、加粗.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人們往往以歷史階段特征或呈現的顯著現象來劃分歷史時期。以下曾被一些學者譽為“武士與思想家的時代”的是A.夏 B.商 C.西周 D.東周2.1913年,熊希齡在組成“第一流人才內閣”時宣布:“官營事業惟擇其性質最宜者乃行開辦,其他皆委諸民,不壟斷以與爭利,但盡其指導獎勸之責而已。”這一舉措A.有助于民間資本的發展 B.打破了官僚資本的壟斷C.抵制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D.確保了政府的經濟收入3.2012年8月4日,中俄否決了有關制裁敘利亞的決議草案。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聯合國宣言》,維護敘利亞的領土和主權及中東地區的和平。這表明中國在新時期①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

②積極維護地區的穩定和世界和平

③參與符合聯合國憲章的維和行動

④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4.詩人蔡顯因寫“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詩句而遭到乾隆誅戮。該事件反映的是A.八股取士 B.文字獄 C.文學革命 D.白話文運動5.右側是份售書廣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務運動中成為暢銷書的是A.①⑤ B.②④ C.③⑤ D.①③6.如圖為美國報刊協會網站刊登的一幅時政漫畫:特朗普總統正在用“關稅”磚頭和“貿易戰”水泥砌一口井。由此可知A.經濟全球化面臨著嚴峻挑戰 B.漫畫作者認同美國優先的戰略C.世界多極化趨勢由此被中斷 D.美國奉行孤立保守的外交政策7.1929年1月至9月美國汽車銷售情況表已成交高中檔車(%)已成交低檔車(%)未成交(%)小計信貸26.311.223.961.4現金20.96.211.538.6累計47.217.435.4100據如表信息可知,當時美國A.民眾消費能力有所提升 B.經濟存在結構性的失調C.存在銀行信貸安全風險 D.民眾普遍存在投機心理8.五四運動期間,一理發店門前貼出布告:“國事如此,無心整容,請諸君不必光顧。”這說明A.五四運動的先鋒是市民階層B.五四運動群眾基礎比較廣泛C.五四運動的主力是資產階級D.五四運動的主力是無產階級9.據統計,1600年歐洲人均擁有白銀1.45克,1700年為1.82克,1800年為2.25克。這一現象產生的主要因素是A.海外殖民掠奪 B.白銀開采技術提升C.商品生產發展 D.世界市場基本形成10.“在帝國的鼎盛時期,‘羅馬人’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認同,所有公民,甚至包括像西塞羅(C.icero)所說的‘來自粗俗和野蠻地區的人’,都能參加政治活動,分享帝國的權力和榮耀。”出現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羅馬帝國A.加強軍事統治B.重視法律制定C.進行文化同化D.力圖經濟擴張11.公元前6世紀,雅典城邦的陪審法庭在原告的指控、被告的辯護、證人的證詞和判決結果等方面采用口頭陳述的方式,而到公元前4世紀,訴訟雙方的辯詞和證據都要以書面形式提交。這一變化A.立法程序趨于嚴密 B.注重維護公共利益C.公民權利逐漸擴大 D.體現了公平與效率12.西周初年,分封的大國多在邊遠地區,如晉、齊、燕等國,遠離周王室統治的中心地帶。這一布局旨在A.加強對外開疆拓土 B.促進邊遠地區開發C.構筑邊疆安全屏障 D.防范異姓諸侯叛亂13.下表為“東漢、西晉政府戶數、口數統計表”,據此可推知A.西晉時期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得到加強B.從東漢到魏晉土地集中現象十分突出C.戰亂死傷是魏晉戶口統計下降的主因D.東漢后期自耕農經濟得到持續的發展14.圖中的動物是鄭和下西洋時外國使臣隨船向明政府貢獻的奇珍異獸。明朝君臣認為,這就是中國傳說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賜外國使臣。這表明當時A.對外交流促使中國傳統繪畫出現新的類型 B.朝廷用中國文化對朝貢貿易貢品加以解讀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進了對外文化交流 D.外來物品的傳入推動了傳統觀念更新15.漢代,蜀地百姓“帥導群妾,咸循蠶蔟。分繭理絲,女工是敕。”在齊地,平民“織作冰紈綺繡純麗之物,號為冠帶衣履天下。”這反映出當時A.家庭絲織業生產盛行 B.生產具有標準化的特征C.絲織業地域分工形成 D.絲織業商品化趨勢明顯16.春秋時期,“工商食官”逐漸被沖破。一批新興私營工商業主逐漸擁有龐大資產,“貴"的階級外,又增加“富"的階級,“貴”“富"由合走向分離。這一變化促成社會結構由貴賤等級轉向為A.城鄉之間的國野之分 B.地主和農民的階級鴻溝C.士農工商的職業區分 D.君主與平民的統治結構17.1759年,一位官員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統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白銀)七八十萬兩,或百余萬兩”;“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這些言辭中包含的信息主要有①清朝江南地區的絲織業十分發達②絲綢是當時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品③中國已經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④國內區域間長途販運貿易已經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8.下表是按照某專題列出的歷史人物,推測該專題研究的是A.科技發展史 B.殖民擴張史 C.宗教發展史 D.東學西漸史19.1911年5月,清政府頒布官制改革方案,組建“責任內閣”,結果卻導致了清廷的迅速敗亡。這主要是因為,該內閣A.遭到滿族權貴反對,有名無實 B.以滿族皇族為主,導致眾叛親離C.是“早產兒”,未能獲得國會認可 D.拒絕任何社會變革,導致民眾普遍反對20.閱讀1750年至l830年世界制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表(依據美國學者保羅·肯尼迪《大國的興衰》),指出對該表解釋正確的是A.19世紀以來中國制造業產量急劇下降B.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傳統經濟領先世界C.工業革命對歐美經濟發展的影響尚未體現D.該統計數據出自外國人,所以不可信21.1922年,北京政府頒布施行了新學制。其中規定中等教育實行分科制和選科制,“初級中學施行普通教育,但得視地方需要,兼設各種職業科”;“高級中學分普通、農、工、商、師范、家事等科,但得斟酌地方情形,單設一科或兼設數科”。這種規定A.體現了人才教育與社會需求對接 B.構建了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C.提高了教育公平性與辦學積極性 D.兼顧了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22.以下傾慕中華的人物,按生平時序排第三的是A.利瑪竇 B.哥倫布 C.伏爾泰 D.馬可·波羅23.16世紀前后,它的生產、傳播、消費,連接起美洲、歐洲、中亞、東亞等地,成為流淌在全球貿易機體中的血液。它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中國,促進了大額貿易的發展和商業資本的聚集。據此判斷,“它”是指A.瓷器 B.白銀 C.香料 D.鴉片24.表中的數量變化反映出這一時期中國中國建交國家數量年份19491950195119521953建交國家數109100A.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B.貫徹的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D.貫徹的是“一邊倒”外交方針25.“自嚴氏書出,而物競天擇之理,厘然當于人心,而中國民氣為之一變。”在當時看來,中國民氣所呈現的新氣象是A.力師西法,采西學,制洋器B.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借法”自強,興辦洋務C.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大力宣傳維新變法思想D.創立革命團體,發行革命書刊,批判清政府專制,鼓吹革命26.在雅典歷史進程中,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視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婦女政治地位逐步提升 B.從治“公民”到治“萬民”C.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健全 D.城邦政權向所有的人開放27.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由此可知,科學革命()A.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B.促進了文藝復興的興起C.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興起 D.促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8.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刊出副刊文章《大豆與中美科學交流》,介紹說大豆的故鄉在中國,在美國獲得巨大的發展。文章配發裝飾畫《中美兩國人民永遠友好下去》(如圖)這表明A.中國外交的政策有所調整 B.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開展合作C.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D.中國擺脫了長期以來外交困局29.唐代的宮廷體育、美術與馬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從狩獵、馬球、舞馬之術、武藝,到養生、下棋的體育運動,在皇帝的熱衷下,全國上下掀起了熱潮。結合上述材料,據《馬球圖》可以推知A.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 B.當時文人畫已初步流行C.唐王朝好勇斗狠的民風 D.北方文化性格引領潮流30.《呂氏春秋》由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門客編撰而成,書中寫道:“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始生之者,天也;養成之者,人也。能養天之所生而勿攖(觸犯)之謂天子”。其提出的置君治國之道是A.君權神授 B.中央集權 C.無為而治 D.以人為本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國家實力決定其國際地位。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在20世紀上半葉,英帝國從頂峰上走下來,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過程,成為英聯邦中與英國平等的伙伴。亞洲非洲各附屬殖民地的民族主義也開始抬頭了,印度開始離心,民族主義運動一浪高過一浪。第二次世界大戰推進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潮流,英帝國的末日也即將來臨了。——摘編自錢乘旦、許潔明著《英國通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上半葉“英帝國的末日”即將來臨的原因,并結合材料指出當時國際政治格局發生的變化。材料二1946年3月4日,丘吉爾在美國的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題為《和平砥柱》的演講。在演講中,丘吉爾一再呼吁英美聯合起來,建立“特殊關系”,推動西方民主國家“團結一致”。他還特別強調英美“雙方軍事顧問繼續保持密切的關系,以便共同研究潛在的危險、武器的異同、訓練的教材以及在軍事院校互換軍官和學員等問題,它還應包括聯合使用兩國在世界各地掌握的所有海空軍基地,使現有設施繼續用于共同安全的目的”。——摘編自王繩祖《國際關系史·第七卷》(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丘吉爾此時呼吁與美國建立“特殊關系”的原因。此后十年間,英美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建立起了怎樣的“特殊關系”?3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至17世紀的中國,新的經濟形態還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一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0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則拿出了……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漲岱年、方克立主編《中國文化概論》(1)列出中國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思想家們”的主要代表o他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的社會原因有哪些?(2)18世紀歐洲啟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樣的“資產階級國家藍圖”?材料二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啟蒙運動是在一個逐漸形成、形成后又不斷更新最終得到強化的文化大環境中展開的o……到17、18世紀,文化大環境又進行了一次更新。17世紀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啟蒙運動率先為構筑一個新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開辟了道路。到18世紀則出現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舉”的形勢,這一切終于催化著醞釀已久的理性主義文化大環境蒸蒸而生。——王賢仙《近代中西文化啟蒙之淺析》(3)材料二中18世紀西方出現“三大革命”,分別指的是當時歐洲政治、思想、經濟領域的什么重大事件?材料三(西方民主思潮)誕生之后,……對世界各國都造成了深刻地沖擊o對中國沖擊的結果是儒家文化逐漸失去了統治地位。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知原《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4)法國啟蒙思想曾對近代前期中國的哪幾次救亡圖存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材料三中“將這棵大樹砍斷”的含義是什么?33.富國與富民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關注的焦點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孔子)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商鞅)材料二國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財之人故也。善理財者,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王安石)善理財之人,不過頭會箕斂以盡民財。天地所生貨財百物,止有此數,不在民則在官。倉庫盈實,百姓富給,斯為善治財矣。(司馬光)(1)指出材料一中兩人對“富國與富民”的不同看法,并說明他們目的上的相同之處。(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富國與富民的角度評述王安石的理財新法。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本題主要考察學生對先秦階段知識的整體把握和認識,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出現春秋五霸的爭霸戰爭,同時,由于春秋戰國時期社會處于大變革中,在思想上出現了諸如儒家,道家,墨家等“百家爭鳴”的現象,即“武士與思想家的時代”,所以,答案為東周2、A【解析】

依據材料“官營事業惟擇其性質最宜者乃行開辦,其他皆委諸民,不壟斷以與爭利,但盡其指導獎勸之責而已”并結合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來看,這有助于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A正確;官僚資本產生于國民黨統治時期,B排除;該措施與抵制外國資本無關,C排除;材料主要表明政府對經濟發展的放手,而不是政府收入問題,D排除。故選A。3、C【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維和行動需要參與國派出一定數量的軍隊在聯合國統一部署下進行,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沒有派出維和部隊,所以③不符合題意。從材料“中國此舉的目的是捍衛《聯合國宣言》”可知,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活動、積極維護地區的穩定和世界和平符合題意,即①②符合題意。根據所學可知,中國外交是以獨立自主為基本的外交政策的,④符合題意。綜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項。ABD項,此三項都包含不符合題意的③,排除。【點睛】解答組合型選擇題的關鍵是要有準確鞏固的基礎知識,同時由于該題型的邏輯性較強,要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史學理論水平。解答此類題的方法主要是篩選法,而篩選法又分為肯定篩選法和否定篩選法。肯定篩選法是先根據試題要求分析各個選項,確定一個正確的選項,這樣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選項的組合,然后一一篩選,最后得出正確答案。否定篩選法又稱排除法,即確定一個或兩個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包含這些選項的組合,得出正確答案。4、B【解析】

因詩句而遭誅戮體現的是文字獄現象,屬于思想文化專制,故選B項;八股取士是科舉制走向僵化的表現,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文學革命和白話文運動都出現于新文化運動中,與題意不符,排除CD項。故選B。5、C【解析】試題分析:洋務派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統治。洋務派學習西方局限在科技、軍事、教育領域。①②是馬克思主義著作;④是中國傳統的醫學著作,均可排除,故選C。考點:洋務運動點評:歷時30年之久的洋務運動是一次地主階級的自強運動。盡管這場運動并沒有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洋務運動順應了中國經濟從傳統向工業化邁進的歷史趨勢,標志著中國近代化起步。6、A【解析】

據材料“特朗普總統正在用‘關稅’磚頭和‘貿易戰’水泥砌一口井。”可知,此漫畫的寓意是特朗普正在用一口井“關稅、貿易戰”來保護自己,封閉自己,這體現了其行為不利于經濟全球化,不利于貿易自由化,A符合題意;材料體現的是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沒有涉及“美國優先的戰略”,B理解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特朗普的“關稅、貿易戰”,而不是世界多極化趨勢,C與材料無關;材料體現的是貿易保護主義,而不是外交政策,D錯誤。7、C【解析】

根據材料,信貸支付成為主要方式,1929—1933經濟大危機,美國虛假繁榮,信貸危機出現,C項符合題意;材料提到只是汽車銷售,不能看出民眾的消費水平,A項不符合題意;材料中只是汽車銷售,沒有涉及經濟生產部門,B項不符合題意;股票屬于投機,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8、B【解析】五四運動期間,連理發店門前都貼出布告“國事如此,無心整容,請諸君不必光顧。”說明五四運動群眾基礎比較廣泛,故B項符合題意;A項錯誤,五四運動的先鋒是青年學生;C項錯誤,五四運動的主力是無產階級;D項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9、A【解析】

材料顯示,17—18世紀,歐洲人均白銀擁有數量不斷增長,這與新航路開辟后,歐洲進行殖民擴張和掠奪,白銀大量流人密切相關,A項正確;白銀開采技術提升和商品生產發展不是白銀大量流入歐洲的主要原因,排除B、C;19世紀中后期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排除D。10、B【解析】從材料中的敘述來看“‘羅馬人’已經變成了一種文化認同”,這說明此時羅馬帝國內部所有自由人都具有公民權,這是萬民法帶來的結果,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A選項不是主要原因;C選項“同化”的說法不正確;D選項與此無關。11、D【解析】

依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以書面形式取代口頭陳述,不僅可以防止訴訟人篡改證據,還可以保證法律在運用時的準確性,也節省了法庭審判的時間,因此D選項正確;材料體現的是司法程序,不是立法程序,A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公共利益的維護和公民權利范圍的變化,B、C選項錯誤。故選D。12、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周分封的大國多在遠離周王室統治的邊遠地區,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拱衛王室、構筑邊疆安全屏障,故C正確;對外開疆拓土、防范異姓諸侯叛亂不是主要目的,故AD錯誤;促進邊遠地區開發是客觀影響,故B錯誤。13、B【解析】

表格內容反映了東漢到西晉人口數目出現大幅度下降,并不能體現西晉時期對地方控制力的強弱,也沒有說明人口下降的原因,排除AC;人口的大量減少勢必造成土地的集中,所以可以說明從漢到魏晉土地集中現象比較突出,故選B;人口數目的下降與自耕農經濟的是否發展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D。14、B【解析】

圖中的動物是長頸鹿,而明朝君臣則認為這是傳說中的麒麟,麒麟在傳統中國被視為祥瑞之物,這說明明朝君臣在用傳統文化解讀朝貢貿易的貢品,故B項正確;圖中屬于古代繪畫中的動物畫,屬于傳統的繪畫類型,故A項錯誤;明朝初年,東南沿海倭患嚴重,下令實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觀念仍然是“天朝上國”的觀念,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考查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落實對教材主干知識的考查,體現出高考考查“雙基”的基本特點。“表明類”選擇題的解題可轉化為問題意識,如本題材料可轉化為“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國進獻的長頸鹿當做‘麒麟’”?這一方面說明明朝君臣孤陋寡聞,另一方面說明“天朝上國”的心態,用中國文化解讀外國貢品。15、A【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百姓”“平民”“分繭理絲”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業領域絲織業生產盛行,故答案為A項;材料沒有反映出標準化特征,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絲織業的地域分工,排除C項;材料沒有說明這種生產是面向市場,看不出商品化趨勢明顯,排除D項。16、C【解析】

據材料“增加‘富’的階級,‘貴’‘富’由合走向分離”可知,隨著工商業的發展,“工商食官”逐漸衰落,促進士農工商的職業區分,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工商食官”的衰落,與城鄉之分無關,A項錯誤;地主和農民階級隨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建立而出現,B項錯誤;君主與平民的統治結構早已存在,D項錯誤。17、C【解析】

依據材料“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統計所買絲貨,一歲之中,價值(白銀)七八十萬兩,或百余萬兩”可以得出①②;依據材料“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可以得出④;中國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是在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以后,③與題干中時間不符,因此①②④項符合題意,C選項正確。其他選項不符合上述分析,錯誤。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18、C【解析】

釋迦牟尼為佛教創始人,耶穌為基督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為伊斯蘭教創始人,馬丁·路德為宗教改革人物,因此四個歷史人物都是與宗教有關的,故選C;ABD不符合題意,排除。19、B【解析】試題分析:1911年,根據《欽定憲法大綱》,清政府組成了內閣,實行憲政,但是內閣成員絕大部分是由皇族構成,這使得一些立憲派人士大為失望,導致眾叛親離最終加速了清廷的速亡。故選B。A項錯誤,皇族內閣是維護滿族權貴的利益的;C項錯誤,實行憲政是大勢所趨;D項錯誤,雖然清末憲政很保守,但是畢竟做出了一些變革,為中國的近代化還是做出了一些貢獻。考點:清末皇族內閣點評:1911年(宣統三年)5月8日清政府實行所謂責任內閣制,成立由十三名國務大臣組成的新內閣,以慶親王奕劻為總理大臣。十三人中,滿洲貴族九人,漢族官僚僅四人,而滿洲貴族中皇族又占七人。這是一個以皇族為中心組成的內閣,人們稱之為“皇族內閣”或“親貴內閣”。這個事件直接導致了反清情緒的高漲,直接促進了民族革命的爆發,清王朝為自己挖好了墳墓。20、B【解析】試題分析:分析表格數據,可以看出從1750-1830年,中國的制造業所占的份額遠遠高于英、美、日等國,這說明鴉片戰爭前中國的傳統經濟領先世界,故選B;A項“急劇”不符合材料;英美所占比例大幅提高,工業革命對歐美經濟發展的影響已經體現,排除C項;D項明顯錯誤。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明清的社會經濟·鴉片戰爭前經濟的發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工業革命·工業革命21、A【解析】

依據材料“得視地方需要,兼設各種職業科”“得斟酌地方情形,單設一科或兼設數科”來看,該規定體現了人才教育與社會需求相適應。A正確;中國尚未構建了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B排除;該規定與教育公平性沒有直接關系,C排除;材料未涉及文化素養,D排除。故選A。22、A【解析】

利瑪竇生平在明朝中后期,是在16-17世紀;哥倫布生平在15世紀末;伏爾泰生活在17-18世紀;馬可·波羅在元世祖時到過元朝,應該生活在13-14世紀;根據時間順序為DBAC,故排在第三位的是利瑪竇,答案為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23、B【解析】

根據題干“16世紀”、“連接起美洲、歐洲、中亞、東亞等地”、“商業資本”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白銀大量流入中國,B正確;瓷器是從中國流向國外,排除A;香料不能積聚大量商業資本,排除C;鴉片在16世紀尚未大量流入中國,排除D。24、D【解析】

由表中數據看出,1949-1950年中國建交國家有19個,1951-1953年建交國家只有一個,這種情況是受建國初期“一邊倒”外交方針的影響,建交國家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故D正確;1949-1953年中國建交國家有20個,談不上取得了巨大外交成就,排除A;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而1953年沒有與中國建交國家,無法體現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影響,排除B;建國初期,中國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1971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打破了美國的外交孤立,C錯誤。25、C【解析】

根據題干“自嚴氏書出,而物競天擇之理”可知,題干中涉及思想家嚴復將西方進化論引進中國。根據所學可知,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維新變法思想的主要方式有創辦報刊、組織學會、開辦學堂等,促進了維新變法運動的興起。故答案為C項。AB項,題干反映的是嚴復的維新思想產生的影響,“力師西法,采西學,制洋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都是洋務運動的思想,排除;D項,“創立革命團體,發行革命書刊,批判清政府專制,鼓吹革命”表達的是資產階級革命思想,排除。26、C【解析】

梭倫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不斷削弱貴族的權利,擴大平民的權利,使雅典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完善,故選C;在古代雅典,婦女沒有公民權,不能享受民主權利,排除A;B不符合雅典史實,排除;雅典城邦民主只向少數公民開放,排除D。27、A【解析】

依據材料“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這有助于進步史觀的形成和唯物論與辯證法思想的發展”可以看出科學革命有利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故A項正確;結合所學可知,自然科學誕生在文藝復興時期,因此是文藝復興推動自然科學的產生,而不是自然科學推動文藝復興興起,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資產階級革命,排除C;馬克思主義誕生在184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28、A【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刊載《大豆與中美科學交流》和《中美兩國人民永遠友好下去》等,體現了中國對美國的友好態度,由此反映中國外交的政策有所調整,A項正確;人民日報的文章和圖片,不能表明中美兩國在“農業領域”開展著合作,B項錯誤;1978年底,中美關系基本上實現了正常化,C項錯誤;材料不能說明中國擺脫了長期以來“外交困局”,D項錯誤。29、D【解析】

《馬球圖》的畫面以及全國上下掀起的與馬相關的體育熱潮,體現了北方文化性格引領唐朝社會潮流,D項正確;唐朝舉國上下盛行與馬相關的體育運動,不能說明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A項錯誤;《馬球圖》和全國體育熱潮,與集文學、書法和繪畫、篆刻等多種藝術于一體的文人畫不符,B項錯誤;《馬球圖》和體育活動不能說明唐王朝好勇斗狠的“民風”,C項錯誤。30、D【解析】

材料中“非以阿天子”意思是:不是為了讓天子謀私利。后面一句的意思是:最開始產生生命的是天;養育生命并讓它成長的是人。可以保養上天所產生的萬物而不觸犯它的為天子。材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故選D;材料信息無法體現君權神授、中央集權、無為而治,排除ABC。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原因:白人殖民地組建了民族國家;亞非等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兩次世界大戰的沖擊。變化: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不斷受到挑戰并最終瓦解。(2)原因:二戰后英國國家實力的削弱;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蘇聯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極力在歐洲擴張自己的勢力;英美與蘇聯在國家利益和社會制度上的矛盾都非常尖銳。軍事領域:英美等12國簽訂《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以美國為首的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領域:英國接受了美國提出的歐洲經濟援助計劃一一馬歇爾計劃。【解析】

(1)原因:根據材料“白人殖民地完成了組建民族國家的過程”可歸納出白人殖民地組建了民族國家;根據材料“亞洲非洲各附屬殖民地的民族主義也開始抬頭了”可歸納出亞非等殖民地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根據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推進了所有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潮流”可歸納出戰爭的沖擊。變化:根據材料中的英國地位變化可推出當時世界格局的變化是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不斷受到挑戰并最終瓦解。(2)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