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福建省福州七中高考考前模擬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考生要認真填寫考場號和座位序號。2.試題所有答案必須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第一部分必須用2B鉛筆作答;第二部分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作答。3.考試結束后,考生須將試卷和答題卡放在桌面上,待監考員收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近代史上,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 B.五四運動C.抗日戰爭的勝利 D.新中國成立2.自然法是制訂法的對稱,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臘。羅馬的法學家認為它是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適用于包括奴隸在內全體人類,是永恒不變的法律,一切制訂法都應以自然法為標準。可見,自然法A.保護奴隸主私有財產 B.移植了古代希臘法律體系C.與習慣法的特征相同 D.推動羅馬法趨向公平正義3.胡適剛回到中國不久就說:“……要說我自己的話,別說別人的話;是什么時代的人,說什么時代的話。”這段文字體現出A.國人當從說話開始新文學革命 B.提倡白話文就是要說“自己的話”C.胡適實際上在倡導民主思想 D.20世紀的人應該說20世紀的話4.明朝萬歷年間,佃戶不愿耕作之田,可將田退還原主,其交有押租金的,由地主退還佃家,“兩相交付,不致留難”。江南地區甚至出現佃戶借口今年沒有收成拒絕交租的現象,明年地主為了收到地租,對佃農不得不待之以禮。由此可知,當時A.土地所有權變更頻繁 B.封建人身依附關系松弛C.農業生產的利潤微薄 D.農民抗租現象非常普遍5.清朝駐某國參贊在《櫻花歌》詩句“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中描述的史實涉及國家有:A.英、法B.美、日C.中、俄D.日、俄6.清人秦榮先《上海縣竹枝詞》寫道: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農夫苦踏車。直喚嬌娘幫出力,汗淫粉頰賽紅霞。這里的“踏車”A.推動交通工具的近代化B.利用水力提高了農田抗早能力C.使農業擺脫自然的束縛D.表明灌溉技術沒有突破性發展7.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畫家達維特(大衛)的作品風格是“考古式地真實再現當時的情景”,他因《馬拉之死》、《網球廳宣誓》、《拿破侖加冕》、《蘇格拉底之死》等作品被譽為“歷史的見證者”。據此判斷,該畫家屬于A.新古典主義流派B.現實主義流派C.后現代主義流派D.浪漫主義流派8.“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這句話應出自A.秦始皇 B.唐太宗 C.康熙帝 D.北魏孝文帝9.1937年至1939年,武漢與廣州取代上海和北平成為文學活動的新的中心。1939年的重慶“文學活動十分活躍,幾乎像二十年以前文學革命期間的北京一樣。”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國A.政治局勢的急劇變化 B.近代經濟結構的根本變動C.文化中心的逐漸西移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擴大10.唐代瓷器注重異國情調、自然風格、雄渾的氣質與彩繪的裝飾;宋瓷則追求紋飾低調、冷色系的單色色調,體現輪廓、釉色和紋飾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種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點折射出A.唐宋政治體制的變革 B.歐洲審美情趣的影響C.中國文化心態的變化 D.中國制瓷工藝的進步11.美國成為“兩洋國家”過程中,損失最大的是A.白人移民 B.黑人移民 C.墨西哥人 D.印第安人12.當歷史學家談起《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反法西斯主義、黑人民權運動等史實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下列哪一概念A.共和 B.社會保障 C.人權 D.君主立憲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世界文明發展材料一有人認為中世紀曾是“黑暗時代”,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黑暗終于消失了,歐洲蘇醒了,滌除了污垢,又開始了思考和創造,……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勢。材料二有學者認為16-19世紀早期所形成的是以歐洲體系為骨架的世界體系,還不具有充分的世界性,以戰爭與革命為基本特征的20世紀上半葉是該體系的解構過程,而恰恰在這一解構性運動中,世界歷史的整體性進一步增強了,到20世紀末基本完成了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歷史的轉變。問題:(1)依據材料一,分析說明歐洲文明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出現的“決定性優勢”。(2)20世紀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轉變的因素有哪些?14.(20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民族主義思想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得到極大發展,也改寫了歐洲的政治版圖。在意大利,民族主義者對民族主義思想的成功宣傳使得政治自由和民族統一的信念深入人心,“19世紀的整個意大利民族運動也以復興命名”。德意志的民族主義者將希望寄托于奧地利和普魯士,最終普魯士在俾斯麥的帶領下戰勝奧地利。匈牙利擺脫奧匈帝國贏得獨立;塞爾維亞、黑山共和國和羅馬尼亞脫離土耳其取得完成獨立。民族主義思潮也推動了國家和國家權力的發展。“民族主義者將國家視為自己的延伸,視為抵抗外來敵人的守護者和成就民族理想的工具”。英國、俄國、法國以及新獨立的意大利、德意志紛紛進行殖民擴張,甚至巴爾干地區的新興民族國家也加入搶奪帝國的行列,“新帝國主義成為了新民族主義的表現”。——賴海榕黃玉桃《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材料二早在孫中山青少年時期,他認為滿洲人強加的留發辨是一種恥辱。從興中會組建到同盟會創立,他一直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口號進行革命宣傳,三民主義中民族主義的目標是要推翻滿洲人掌權的政府,重建漢族人掌權的政府。隨著孫中山對時局的認識,他提出“民族主義,并非是遇到不同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更不是“要盡滅滿洲民族”。“我們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同時明確表示,“照現在這樣的政治論起來,就是漢人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孫中山指出革命不專在排滿,還要廢除專制和創造共和。孫中山把少數掌握政權的滿洲統治者與一般滿洲人民加以區別,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但是“他們不是把帝國主義看作是革命的最主要的敵人,卻極力項外國侵略者表白:反滿絕不是排外,力圖避免刺激帝國主義強盜,幻想帝國主義會同情和支持。——丁愛玲《初探孫中山之民族主義》(1)結合材料一,歸納概括19世紀下半期的民族主義發展對歐洲發展的影響?(2)依據材料二,從革命目的角度指出孫中山對民族主義的認識的變化過程及其缺陷。根據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主義的發展對中國社會的推動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恥辱,成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轉折點,故選C項;AB項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轉折點,排除;新中國成立表明中國完成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的任務,不屬于“轉折點”,排除D項。故選C。2、D【解析】
羅馬的法學家認為自然法合乎人性、合乎理性,適用于包括奴隸在內全體人類,是永恒不變的法律。由此可見,自然法能夠推動羅馬法趨向公平正義,故D正確;保護奴隸主私有財產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錯誤;自然法精神源自古希臘不是移植,故B說法錯誤;自然法與習慣法的特征大不相同,故C錯誤。3、B【解析】
根據“要說我自己的話”并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中的提倡白話文運動就是敢于表達自己的主張,說自己的話,故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新文學革命要從哪里開始,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白話文,而沒有涉及民主思想,排除C項;D項只是對其意思當中一個方面的理解,排除D項。4、B【解析】
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佃戶可以隨意退佃,以至于地主害怕土地沒有人耕種,對佃戶以禮相待,表明封建人身依附關系松弛,故選B;佃戶退耕沒有導致土地所有權變更,A錯誤;C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根據材料“江南地區甚至出現佃戶借口今年沒有收成拒絕交租的現象”可知農民沒有交租是個別現象,D錯誤。5、B【解析】
據材料“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并結合所學可知,1853年,美國佩里率艦隊叩關,史稱“黑船事件”,使日本從鎖國走向開國,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故B正確;英、法、中、俄與“黑船事件”無關,故ACD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信息“一朝輪舶炮聲來,驚破看花眾人夢”,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日本“黑船事件”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6、D【解析】
本題考查古代中國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詳解】根據材料“廿三五月雨麻花,大旱農夫苦踏車”可見是指灌溉工具翻車,依靠人力,故排除A和B,選擇D。材料中不能獲取C選項的信息,故排除。【點睛】古代中國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朝代三國曹魏唐朝宋朝明清灌溉工具翻車筒車利用水力灌溉高轉筒車利用水力灌溉風力水車利用風力灌溉水利工程戰國時期的都江堰;漢朝時期的漕渠、白渠、龍首渠7、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古典主義”在于借用古代英雄主義題材和表現形式,直接描繪現實斗爭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緊密配合現實斗爭,直接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服務,具有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盛行于法國大革命時期,故A項正確;現實主義流派流行于工業革命后,故B項錯誤;后現代主義流行于二戰后,故C項錯誤;浪漫主義流行于工業革命時期,其特色是注重個性表現,耽于幻想和夸張,故D項錯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把握材料的時間信息。本題的時間信息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由此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即可。8、B【解析】
從材料中"夷狄亦人耳""人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
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等可以看出此君王并不歧視
少數民族,而是盡力安撫,使民族關系融洽,B選項符合題意。ACD選項與材料無關,排除。9、A【解析】
據材料時間可知,此時正處于全民族抗戰時期,由于日本全面侵華,上海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重慶成為戰時“陪都”,故A正確;B與材料無關;C不是材料主旨;D與材料無關。【點睛】材料的關鍵信息是“1937年到1939年”,考查的是學生對全面抗戰時期知識的理解和熟練程度。1937年12月,南京淪陷,國民政府遷往重慶。10、C【解析】
唐宋時期瓷器的不同,體現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現了中國文化心態的變化。C正確;唐宋都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未發生變革,A錯誤;唐宋瓷器的變化與歐洲審美情趣無關,B錯誤;材料只體現了唐宋瓷器風格不同,未體現技術的變化,D錯誤。故選C。11、D【解析】
美國成為“兩洋國家”國家是指從大西洋沿岸發展到太平洋沿岸,即美國所謂的西進運動,在西進運動中對印第安人造成了大量的屠戮和掠奪,故選D項;白人移民是最大的獲利者,排除A項;與印第安人相比,黑人移民和墨西哥人都不是最大的受損者,排除BC項。故選D。12、C【解析】試題分析:《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突出體現的是民主共和、反法西斯主義突出體現的是民主和反對侵略的主旨、黑人民權運動主要是反對種族歧視和維護黑人的民主權利,這一些都體現出了一個共同的主旨即人權。故此題應選C項考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點評:此題為概念選擇題。這種題型是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選項多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或解釋,它注意對歷史概念的有機滲透和運用,備選項的設計立足于歷史基本知識的內在規律或本質的挖掘與提高。每一歷史概念都有客觀存在的特定的歷史時間、特定的歷史空間、特定的歷史內涵(本質屬性)和特定的歷史外延(結果、作用、影響、意義等)。因此解答概念選擇題要注意對歷史概念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時間、空間位置、適用范圍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在什么時空區間內存在,在什么范圍內適用”;定性分析,就是對歷史概念的性質、本質等在屬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該概念是什么”。同時,在平時要加強歷史概念的學習,準確地理解歷史概念。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政治:教會勢力削弱,以君主為代表的世俗權力增強。或君主專制推行重商政策(2分)經濟: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商品經濟發展,對外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達,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2分)文化:教會所控制的思想文化專制開始衰弱,出現宗教改革,人文主義觀念產生。(2分)(2)冷戰結束,美蘇兩極格局終結,和平發展成為主流,世界各地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加強,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2分)歐洲一體化(區域經濟集團化);經濟全球化(跨國公司)與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等一批國際組織的完善和強化等;(2分)科技革命的推動,交通通訊網絡的發展等。(2分)【解析】試題分析:(1)依據材料一“...但在15世紀的某一時期...歐洲的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結構,已在世界上所有其他文明當中占有決定性的優勢。”提供的時間線索和政治、經濟、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現的“決定性優勢”。(2)20世紀末基本促成地域性世界向整體世界轉變的因素可以借鑒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因素。比如:美蘇兩極格局終結、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區域經濟集團化、跨國公司、科技革命、交通通訊網絡等。考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14、(1)影響:積極方面:推動歐洲政治和社會的變革,民主政治更為完善;推動了民族統一的潮流;加快部分國家民族獨立的步伐。消極方面:推動了殖民擴張;引發列強瓜分世界的斗爭;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2)變化過程:由單純的反滿到不專在排滿;由廢除專制到創造共和;缺陷: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推動作用: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推動了救亡運動的高漲;推動了中國社會的政治變革,引發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實業救國等進步潮流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解析】
(1)“影響”,積極影響,依據材料一信息“民族主義思想在19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得到極大發展,也改寫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23課和時間賽跑教學實錄語文S版
- 樹林管理合同
- 感應移相器及同步器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管線管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塑料熱成型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自動半自動超聲波焊接機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原生鎵(礦產鎵)企業ESG實踐與創新戰略研究報告
- 紅外熱成像儀企業縣域市場拓展與下沉戰略研究報告
- 冷藏或保溫掛車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郵政代辦服務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升級戰略研究報告
- 氨吹脫塔單元設計示例
- 中國移動-安全-L3
- 骨齡評測方法課件
- GB/T 42314-2023電化學儲能電站危險源辨識技術導則
- 人教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綜合與實踐《怎樣通知最快》示范公開課教學課件
-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的說課課件
- 科學院大學博士入學復試匯報個人介紹PPT模板
- 四川省稅務局財行處土增稅清算復審指導口徑(2021年6月22日)
- 迎春杯2023年-2023年中高年級初賽復賽試題真題整理
- GB/T 6322-1986光滑極限量規型式和尺寸
- GB/T 31052.5-2015起重機械檢查與維護規程第5部分:橋式和門式起重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