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課件-2026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_第1頁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課件-2026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_第2頁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課件-2026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_第3頁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課件-2026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_第4頁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價值觀)課件-2026屆高考政治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探索世界與把握規律第一課時代精神的精華第二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第三課把握世界的規律辯證唯物論:物質、意識、規律唯物辯證法:聯系、發展、矛盾第二單元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第五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認識論:實踐、認識、真理社會歷史觀:3對關系+1個主體人生價值觀:價值觀價判選、價值創造第三單元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民族文化(不忘本來)外來文化(吸收外來)中特文化(面向未來)必修四·哲學與文化哲學概論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本書邏輯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文化觀本書邏輯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3.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與基本規律+改革的知識點4.人民群眾的作用5.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6.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關系7.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默寫5.6課標題+重點知識概念

重點知識鞏固

課前3+課上7分鐘

考情統計考查方式及內容2022全國乙卷、遼寧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2022湖南卷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規律,如何實現人生價值2022湖北卷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階級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以非選擇題的形式,考查生產力和生產關系2022廣東卷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2023山東高考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以人民為中心2025浙江高考2024浙江高考2024甘肅高考2024江西高考2024重慶高考2022湖北高考結合材料,運用“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的知識,說明該地為什么要開展“小山”變“大山”的改革運用“社會歷史的主體”相關知識,分析大慶石油人在油田開發過程中發揮的主體作用。結合材料,運用“尋覓社會的真諦”相關知識,簡述為何福建地域演繹出“閩人尚線”的文脈傳統。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知識,說明為什么“抓營商環境就是抓發展”。結合材料三,運用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相關知識,說明中國經濟發展能夠行穩致遠的根本原因。結合材料,運用生產方式的相關知識,說明為什么我國目前已具備解決好生態環境問題的條件和能力。2024河北高考2024湖南高考2024山東高考(1)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說明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互契合的原因。(1)新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青年人正逢其時。結合材料,運用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的知識加以分析。(1)“以‘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成就有價值的人生”,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知識談談你的認識。通過實踐

不斷解決

第五課尋覓社會的真諦社會歷史的本質(歷史觀)社會生活的本質是實踐社會歷史的發展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地位:歷史觀的基本問題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基本矛盾社會基本規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階級社會:階級斗爭社會主義社會:改革社會歷史的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基礎前提條件制約知識結構:構

成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第六課實現人生價值價值的含義、特點價值與價值觀人的價值含義

特點:價值的創造者+享受者;社會價值+自我價值評價標準: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和人類的貢獻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義、內容、要求)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根本途徑: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客觀條件: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含義、關系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社會歷史性、階級性、主體差異性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衡量標準)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最高標準)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判斷怎么實現影響影響人生價值觀知識結構: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才干;素質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品德修為;道德根基(一)歷史唯物主義與歷史唯心主義: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何者為第一性1.馬克思主義哲學把唯物辯證的觀點貫穿于社會歷史研究領域,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歷史觀的統一。2.人類進行物質生產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經濟領域;人類調整、改革社會關系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

創造科學文化的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精神文化領域;(二)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相互依賴、相互影響2.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同步發展變化3.社會意識能否推動社會發展取決于其是否反映社會存在4.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能動作用只有通過人的實踐才能實現。5.社會意識的內容根源于社會存在6.社會意識都夠轉化為改變社會存在的物質力量鞏固基礎:概念區分、易錯區分、材料對應(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2.生產力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最基本的動力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3.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如所有制結構調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屬于生產關系的變革;政治體制改革和意識形態的變化,如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法律法規的完善、思想觀念的解放等則屬于上層建筑的變革。(四)“動力”總結(1)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2)社會發展的主體動力——人民群眾(3)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矛盾(4)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5)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改革(五)人民群眾1.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2.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4.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5.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出發點。

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和戰斗力的重要傳家寶(六)價值觀1.價值是指客體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積極功能和屬性。

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2023天津)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外化為自己的物質追求。(2023廣東)事物的價值取決于人的選擇,正確的認識來自合理的判斷。

(2023山東)月亮門與云墻給人美的享受是主體活動對客體的積極意義;

月亮門的獨特魅力吸引國外民眾認同中華文化。

1.(2022浙江)在基諾族口耳相傳的神話中,創世女神開天辟地、創造了人類后,便將一把茶籽撒在基諾山上讓他們以種茶為生。從此,基諾人開始了栽培種植茶葉的歷史。此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沒有正確回答世界的本原、神話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2.(2023廣東)20世紀80年代,自行車是我國居民出行最常見的代步工具。近年來,隨著綠色低碳出行觀念的普及,多地出現騎行熱,憑借健身、時尚、科技等新元素,沉寂多年的自行車再次引發民眾的消費熱潮。這一現象說明: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地反作用、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選擇性、事物的發展3.(2020全國卷Ⅲ)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體現對生命健康、財產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嚴等民眾各方面權利平等保護的基礎性法律,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依法維護人民權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重大意義。制定民法典體現的唯物史觀原理是:4.(2016江蘇)某地作為全國33個農村土地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正在逐步完成從“確權到人”到“確權到戶”的制度轉變,從而更好地讓集體土地入市流轉,使農戶更好地分享工業化收益。5.中國共產黨為什么永葆趕考的清醒?2021年全國乙卷

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提出了“兩個務必”的要求:“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決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習近平說:“直到今天,‘兩個務必’的教育還遠未結束,繼續‘趕考’的任務也遠未結束。我們一代一代共產黨人都要不斷地接受人民的‘考試’、執政的‘考試’,向人民和歷史交出滿意的答卷。”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我們黨永葆“趕考”的清醒,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帶領人民砥礪前行、接續奮斗,在一場場歷史性考試中交出了優異的答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不斷“趕考”的背后,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的“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1)結合材料并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關系原理,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永葆“趕考”的清醒。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同時又具有相對獨立性,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原理)2.“趕考”意識是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反映了實踐要求和人民期盼,是奮斗精神的體現。、3.永葆“趕考”的清醒,才能應對新的風險和挑戰,增強攻堅克難的勇氣;才能把握社會發展趨勢,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2018年全國卷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我國改革開始于農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是我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我國農村改革始是在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材料一

1978年冬,小崗村的18戶村民以“敢為天下”的精神,在一紙大包干的“秘密契約”上按下鮮紅的手印,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釋放了魔力,次年,小崗村迎來大豐收,糧食總產達133萬斤,一舉結束20余年吃國家救濟糧的歷史,并首次歸還國家貸款800元,進入新時代,小崗村大力推進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成立集體資產股份合作社并發放股權證,實現了村民從“戶戶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轉變217年,小崗村集體收入突破82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長70%以上。材料二

為發展農村生產力,滿足廣大農民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生活的期盼,黨中央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農業改革發展的文件,如1982年發布《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肯定“包干到戶”等形式的責任制的社會主義性質;1991年頒發《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把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確立為我國農村的一項基本經營制度;2016年制定《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推進“三權分置”改革;2018年出臺《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導農村改革發展不斷深入。(1)小崗村的改革發展實踐證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講常新,運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原理加以說明。(10分)(1)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不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系阻礙生產力的發展。(4分)(原理

大前提)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解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解放生產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2分)(小前提

定性)小崗村進行“大包干”改革、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和土地流轉,發展集體股份經濟,不斷破除阻礙農業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經營機制弊端,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發展。(4分)結論分析【2024·山東高考】挺膺擔當、逐夢未來。◆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