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探索地球表面教學設計(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1頁
413探索地球表面教學設計(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2頁
413探索地球表面教學設計(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3頁
413探索地球表面教學設計(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級下冊科學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教版七下科學§4.1探索地球表面教學設計課題4.1探索地球表面(3)……地形的變化單元四學科科學年級七下教材分析本課時為浙教版七下第四章第1節《探索地球表面》的第2課時,主要介紹地形的變化。上一課時中學生已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類型有多種,本課時則進一步探討各種地形形成的基本原因。教材從內力與外力作用兩方面來地形發生改變的原因,使學生理解海陸變遷的動力來源和變化原因;使學生明白地形是不斷變化的,海陸變遷、滄海桑田都是地形變化的證據;明白地形的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內力作用使地勢趨向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勢趨向平緩。本節內容也是后續學習地球板塊、火山和地震等內容的基礎。學習目標科學觀念:知道地形的形成是地球內力與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了解外力對地形的影響及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點;能描述影響地形變化的外力作用;科學思維:能說出幾種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形特點;探究實踐:通過觀看視頻、圖片分析、歸納總結等方法,了解外力作用對地形的改變。態度責任: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形成某種地形主要原因,達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目的。重點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難點不同的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教學環節教師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復習:1、陸地地形主要有、、、和等;2、用于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形圖是;3、等高線地形圖上,鞍部是處,山谷是處;山脊是處;懸崖陡峭處的等高線。4、讀圖:(1)A點海拔為,AB的相對高度為;(2)兩條上山路線,(AB或CD)更省力些,原由是。導入:在喜馬拉雅山區發現了海洋古生物化石,說明在幾千萬年前,喜馬拉雅山區曾經是一片海洋??梢姷貧な窃谧儎拥?,地形也是在變化的。是什么力量讓滄海變桑田?導入新課講授新課一、內力作用使地形發生變化1、內力作用:來自地球內部的巨大能量,改變了地表形態,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等。2、內力作用使地形變不平:內力作用的結果,使地球表面變得高低不平,形成高山和盆地。大陸上的山地、盆地、高原等,大洋底部海嶺、海盆、海溝等地形的形成過程中,內力作用起著主導作用。3、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內力作用具體體現為地殼運動、地球深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以及地震等。4、地殼變動的證據:證據1、巖層的斷裂和彎曲。證據2、地表的褶皺。證據3、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證據4、地殼的升降運動。討論交流:還有哪些現象可以證明地殼在不斷地變動?參考:①東非大裂谷的形成;②火山、地震;③地中海面積縮小;④海底有古河道痕跡;……二、外力作用使地形發生變化1、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陽能的影響所產生的作用,包括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風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生物的侵蝕作用,等。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態更加豐富多彩,其表現形式有風化、侵蝕、搬運、堆積等。(2)外力作用的結果:外力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持久的。主要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平坦。2、流水作用改變地形: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濕潤地區,流水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最大。(1)流水的沖刷作用:如,雅魯藏布大峽谷是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斷抬升和雅魯藏布江年復一年沖刷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這條大峽谷。流水的沖刷使疏松的黃土高原變得溝壑縱橫。(2)流水的侵蝕作用:流水也會使石灰巖溶蝕,形成許多溶洞。(3)流水的航運作用:江河攜帶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積,形成平原和三角洲。3、風力作用改變地形:在降水比較少的地區,風的吹蝕和沙的沉積會形成風蝕城堡和沙丘等地形。4、冰川的作用:在高寒地區,在冰川作用下會形成角峰和冰斗谷等地形。5、生物的作用:生物對地形的影響是復雜且多樣的,既包括生物對地形的直接改造和間接影響,尤其是人類對地形的影響最大。6、內力作用與外力作用比較:視頻:外力改變地形討論交流:在你的家鄉,導致地形變化的主要外力因素有哪些?請通過野外考察或查閱資料的方式加以證明。參考:如,杭州、金華、湖州、嘉興、寧波、紹興等地,降水多,河流多,導致這些地形變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蝕、流水搬運和流水堆積作用;以及生物因素,特別是人類的因素為主,如開山修路等。內力作用使是形改變主要是使地表變高低不平火山地震等內容不必展開,后續會學到證據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一些,雖是難點,但通過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外力作用改變地形很多是可以觀察到的,利用圖片等大量直觀視覺來幫助學生理解,突出重點大量圖片不僅可增加學生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理解學以致用內化所學知識點課堂練習1、杭嘉湖平原地區河道縱橫交錯,形成江南水鄉特有的地形。影響這種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B)A.冰川B.流水C.風力D.海浪2、下列地形變化中,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A

A.甘肅掌狀沖溝B.新疆魔鬼城堡C.太白山冰斗湖

D.欽村水庫大壩3、有關地形變化的正確說法是(C)A.地形的變化是地球內部力量作用的結果B.地形的變化只發生在陸地部分C.來自地球內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不平D.風吹雨淋等來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不平4、如圖是我國某地形區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造成該地區地形形態變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A.流水的沉積作用B.流水的侵蝕作用C.風力的沉積作用D.風力的侵蝕作用5、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島,海拔336.15米,面積3.5平方千米。它扼守珠江口,雄視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盡收眼底。政府現已將其規劃為森林公園。下圖是根據等高線分布情況繪出的大南山地區地形圖,請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所示為山脊的是。(2)形成圖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A.內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風沙作用 D.海浪作用(3)現在政府已經修建了一條可以到達山頂的公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