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_第1頁
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_第2頁
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_第3頁
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_第4頁
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與解惑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苦惱和困惑主要源自學生不能達到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十全十美”。所以,一些教師總是會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干”。這樣,除了讓教師自己困惑不堪之外,更會讓學生的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事實上,做教育,我們不得不面對一些客觀事實:教師無法讓所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同一個水平;教師無法讓所有學生都能具有穩定不變的人類心理及道德品質……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所不能及的還是有的,甚至不少。教師梳理好這些讓自己困惑的問題,是為了在教學工作努力尋找應對之策,了解教學工作中的關鍵困難,掌握好尺度,更好地工作。本期,我們就教師在工作實踐中的“困惑”為話題展開討論,以期諸位教師能夠直面這些困惑,先給自己“解惑”,然后再更好地為學生“解惑”,做一名幸福的教師!一、教學中的困惑要“理解、理智”學生與教育教學的關系應當是內因與外因的關系,只有當教育適合學生發展的時候,教育教學才會對學生的發展起積極的促進作用,甚至是決定性作用。反之,則起消極的阻礙作用。素質教育是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形成作為公民的最基本的素質。這些素質在每個學生或學生群體身上的最優化組合,就形成他們有自己特色的而又合乎社會發展需要的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因此,教師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避免教師教育的狹隘性,以下是為諸位教師梳理的教育教學中客觀存在且必須直面的幾個現實問題:1、不是所有學生天生都適合學習你的學科道理很簡單,學生天生素質不一樣,學習某個學科的悟性和理解力都不一樣,成績自然就不一樣。有些學生可能天生言語能力差,他們再努力也很難提高語文等學科成績。有些學生天生空間立體感就不好,怎能學好立體幾何部分的知識呢?教師不得不面對學生在某些方面天生能力差距的問題,所以,教師需要做的是繼續揚其長,盡力補其短,而不是氣急敗壞的訓斥學生。2、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你每個人的性格不同、氣質不同,說話的態度、語氣、語調都不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指望學生都喜歡你。電視臺最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也會有人對他們不屑一顧。明星、大腕擁有再多的粉絲,也會有人對他們嗤之以鼻。教師只要努力去做讓學生喜歡的老師類型就好,不要指望所有學生都喜歡你。3、不是所有學生都喜歡你的學科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同的,再好的學生也有自己不喜歡的學科,只是為了高考,為了前程,他們能夠忍受不喜歡的學科進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創造最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克服本身的缺點,教育學生向最優的方向發展;而不應當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和固有的教育模式,去限制學生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要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而要創造適合學生最優發展的教育。二、教育中的困惑要“五舍、五入”除了教學之外的,教師最大的困惑恐怕當屬對學生的批評教育了。作為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出于對學生成長的關愛和負責,對學生的缺點、錯誤進行批評指正是常有的事,但老師批評學生,如何掌握分寸,成了當前老師批評教育學生遭遇的困惑。小學生幼稚,中學生叛逆,一旦受到老師的批評,就想與老師對著干,甚至還會頂撞老師,這讓許多教師大為惱火。其實,學生的逆反心理和教師的批評不當有關,那么,教師到底該如何去說服教育,才能做到恰到好處而不逾矩呢?具體而言,面對學生錯誤教師要做到“五舍五入”。(一)五舍1、舍:動輒發火教師批評學生時,教師首先要讓自己冷靜下來,把自己的心態放平,把心中的怒火壓一壓,用緩和的語氣向學生講道理,做到以理服人,同時最好能表達出自己非常理解學生的情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看問題,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學生也希望得到教師冷靜說服的態度。2、舍:大吵大鬧教師批評學生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聲音,批評學生時的聲音要低于平時說話的聲音,這樣才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也更易于學生接受。一些老師,往往會大聲斥責,結果是,老師越大聲批評,學生反而會用更大的聲音來“回敬”。可見,大聲斥責只會帶來相反的效果。實際上,如果老師們抱著真誠的態度去勸說學生,那么聲音自然而然的就會小下來。3、舍:言辭犀利學生犯小錯誤是難免的,適當的說服教育是可以的,但是,教師批評學生時,要拿捏好語言的適度。過重的語言往往會因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而將小事擴大化。在教師一次次犀利的語言下,學生會變得麻木不仁,最直接的惡果是造成了學生與老師的對立面,不但起不到批評的效果,反倒會使矛盾越來越激化。4、舍:喋喋不休如果一個教師不管學生愿不愿意聽,接不接受,他都在那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這樣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倒會讓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自己而拉大了師生彼此的距離。所以,教師在批評學生時,說話不要多,要有份量,說一句算一句,能讓學生聽到心里去。教師在批評學生時,還要多采用啟發式教育,批評的要及時,要就事論事,要有根有據。批評學生,不是張口就來,批評是門藝術,話不在多,而在于精。5、舍:指責命令教師批評學生時要創造一種尊重和接納學生,同時學生也能接納自己的氣氛。教師不是用指責、命令的口氣,而是用建議、商量的口吻來說話。如果學生頂嘴,教師就耐心的聽完學生的所有辯解,釋放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之后教師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學生還是能聽到心里去。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二)五入1、入情情感是育人的基礎,情感是師生之間心理相融的紐帶。學生犯錯后,大多內心十分膽怯和慚愧,尤其需要教師的溫暖和鼓舞。教師的每一個笑容,每一句推心置腹的話,每一束真誠的目光,往往傳達著信任和鼓勵的信息,給學生以溫暖的勇氣。2、入理中小學生年齡小,世界觀尚處在形成之中,看問題往往單純、幼稚甚至片面。他們常常從個人的喜好出發,對事物妄加評判,即使評判錯了,也時常強詞奪理,不肯輕易認錯。所以在批評學生時,一定要曉之以理,只有以理服人,才能觸動他們靈魂的深處,引起他們自省、自責。3、入法批評還要講究方法,否則就很難達到目的,甚至會發生犯錯學生跟老師頂牛的現象。作為教師,應當選擇最佳切入點,多用迂回戰術,避免正面沖突,讓學生欣然接受批評。講究說話方式,注意語言藝術,硬話軟說,直話曲說,明話暗說,嚴話寬說,就會批評如流水順利“流進學生的心田”。4、入耳對于教師來說,批評教育學生時“打開窗戶說亮話”并不一定好,脫口而出的嚴厲批評式指責,可能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相反,盡量把話說的委婉些、中聽些,就會使“忠言”不“逆耳”,從而更加“利于行”。要把話說得中聽不是件容易的事兒,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加強這方面訓練,同時,還要掌握婉言、暗喻、類比、對照等多種修飾技巧。5、入微曾聽到這樣一段師生對話:老師問學生:“期中考試成績這么差,你說說,是什么原因?”學生不語。老師接著說:“說一千,道一萬,依我看還是一個學習態度問題。據老師們反映你課堂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作業也不及時交。”“作業我都按時交了,不信你問問課代表”。“你敢跟我犟嘴?”“我沒有犟嘴。”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這位老師批評學生沒有真憑實據,只是“瞎咋呼”,結果使自己陷入難堪局面。教師要細心觀察,只有抓住學生的“把柄”,批評起來,才能做到有理有據、有的放矢,學生改正起來也會有所適從。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批評教育。成功的批評教育若陽光,若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反之,則若風暴,輕易吹滅學生心中的火苗。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但如何在“責”的同時讓學生從感情上感受到愛,從心理上樂于接受,就需要教師從心理學的角度注重“責”的目的、分寸、時機、方式。批評的方式有很多,但當眾不留情的數落,苦口婆心的勸說,粗暴的訓斥,無聲的責罰,都將給批評罩上一件冷漠、無情的外衣,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感,導致學生口服心不服,甚至師生對立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師一定要注意批評的藝術與技巧。許多教師從教多年,曾被學生感動過,但也曾與學生有過不愉快。有時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真的感覺自己很無奈,甚至很無能,困惑由此而生。我們常說:“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可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許多困惑和無奈卻往往讓許多教師難以“靜心”。難以“靜心教書”就難以“盡心育人”。所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