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CSC10/29團體標準中醫穴位貼敷基層臨床應用技術操作規范C2021-05-10發布2021-05-10實施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T/CACM1355—2021前言 引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貼敷前準備 4.1貼敷藥物的選擇 4.2貼敷藥劑的制備 5操作方法 5.1貼敷穴位的選擇 7注意事項 7.1一般注意事項 7.2兒童貼敷特殊注意事項 8貼敷期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措施 8.1局部皮膚異常反應 8.2全身皮膚過敏反應 8.3過敏性休克 附錄A(資料性)基層常見病癥貼敷藥物 附錄B(資料性)基層常見病癥貼敷穴位 參考文獻 ⅠT/CACM1355—2021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提出。本文件由中華中醫藥學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國泰綜合門診部、甘肅省蘭州市理工大社區衛生服務站、河南省鄭州市中原區徐其宏診所、四川省宜賓潤生堂診所。本文件參與起草人:冀曉華、丁紅、趙艷玲、劉文娜、王萍、封繼宏、陸芳、栗蕊、李慶娜、孫明月、T/CACM1355—2021Ⅱ中醫穴位貼敷是以中醫的經絡學為理論依據,把藥物研成細末,用水、姜汁、醋、黃酒、蜂蜜等調和,再直接貼敷于穴位,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與疾病做斗爭中總結出來的一套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中醫穴位貼敷歷史悠久,最早記載于《五十二病方》,從古到今都受到臨床醫生的重視。中醫穴位貼敷技術操作簡便,能較好地解決部分基層常見疾病問題,適合在基層推廣應用。由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牽頭開展的中醫穴位貼敷基層臨床應用的橫斷面調查研究(注冊號:ChiCTR1900027675),對全國各省及地區的12705名醫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中醫穴位貼敷在基層臨床應用中認可度很高,使用比例達到了46.82%,已經廣泛應用于內、外、婦、兒、骨傷等各科疾病。此外,課題組借助互聯網電子診療平臺對全國基層2000余家診所的75萬余例次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發現中醫穴位貼敷在基層臨床中,應用頻率最高的病癥為感冒、咳嗽、泄瀉、急性咽痛、痛經等。但基層醫生對于貼敷用藥和穴位的選擇主要依靠個人經驗,中醫穴位貼敷在基層臨床中缺乏標準化、規范化的指導,阻礙了中醫穴位貼敷在基層的推廣和發展。為進一步加強中醫穴位貼敷技術在基層臨床的運用和推廣,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牽頭制定了本文件。編寫本文件的目的旨在為基層醫療的從業人員提供技術操作指導,使中醫穴位貼敷更好地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T/CACM1355—20211中醫穴位貼敷基層臨床應用技術操作規范本文件規定了中醫穴位貼敷的術語與定義、貼敷前的準備、操作方法、禁忌證、注意事項、兒童貼敷特殊注意事項、貼敷期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措施。本文件適用于基層臨床(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所、個體診所等)的從業人員。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2346—2006臉穴名稱與定位GB/T33414—2016穴位貼敷用藥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曲(2020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5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穴位貼敷在穴位上貼敷某種藥物的治療方法。[來源:GB/T21709.9—2008,3.1]3.2助透劑能夠增加藥物透皮速度或增加藥物透皮量的物質。[來源:GB/T21709.9—2008,3.3]3.3賦形劑賦予藥物適當形態和體積的物質。[來源:GB/T21709.9—2008,3.5]4貼敷前準備4.1貼敷藥物的選擇貼敷藥物的選擇應根據中醫辨病、辨癥的原則,按照GB/T33414—2016的規定,藥物的劑量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藥物的外用劑量之規定,每個穴位貼敷的藥物一般為1~3種。由于兒童皮膚嬌嫩,應慎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對于孕婦,禁用影響胚胎發育及容易導致流產的藥物;對于2T/CACM1355—2021哺乳期的婦女,禁用影響哺乳的藥物。基層常見病癥貼敷藥物參見附錄A。4.2貼敷藥劑的制備4.2.1制備過程應在清潔、常溫的環境中進行,或在專用制劑室完成;制備藥劑的中藥材應注重質量。4.2.2將藥物研末成細粉(建議80目以上密封儲存備用。4.2.3將藥粉與助透劑或賦形劑(水、生姜汁、醋、黃酒、藥液等)充分混合。當使用生姜汁作為助透劑4.2.4將混合好的藥劑放在紗布上或膠貼上備用。4.2.5貼敷藥劑宜在藥物使用的當日制備,如需要提前制備,制備好的藥劑需密封放冰箱冷藏儲存,儲存時間一般不超過3天,使用時應提前取出并放置常溫備用。藥劑宜盡快使用,若其外觀或氣味發生改變應棄用。5操作方法5.1貼敷穴位的選擇穴位的名稱與定位應按照GB/T12346—2006的規定。穴位的選擇應考慮便于留置,以軀干部的穴位為宜。基層常見病癥貼敷穴位,參見附錄B。5.2貼敷方法體位的選擇:以患者舒適,醫者便于操作為原則。局部皮膚準備:選定貼敷部位后,先用溫水將局部皮膚清潔,再用75%的酒精進行局部消毒,若患者對酒精過敏,可用生理鹽水擦拭。藥物固定:可用醫用膠布固定,也可用國家批準上市的藥貼進行固定。若對膠布、藥貼過敏,可以改用繃帶或防過敏膠布。5.3貼敷時間貼敷時間建議一般4h~6h,嬰幼兒貼敷時間建議一般2h~4h,可以依據疾病特征、藥物特點、患者年齡和體質、季節、貼敷部位進行調整。首次貼敷時間不宜超過建議時間。若在貼敷過程中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瘙癢、水泡等反應時,應立即摘去藥貼,停止貼敷;還應考慮患者皮膚的耐受度,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貼敷時間可適當縮短,建議不超過4h,兒童首次貼敷時間不宜超過1h。貼敷療程:若貼敷3~5次后病癥仍不緩解,應及時就醫考慮是否采用其他治療方法。6.1孕婦的腹部、腰骶部及某些可以促進子宮收縮的穴位,禁止貼敷;異常子宮出血或陰道不規則出血的患者禁止貼敷。6.2臍部病變者禁選神闕穴進行貼敷。6.3除治療皮膚病外,皮膚有破潰或病變者,禁止貼敷。6.4對藥物及貼敷材料嚴重過敏者,禁止貼敷。37注意事項7.1.1貼敷前,應與患者充分溝通貼敷治療的相關事項,重點對貼敷禁忌、注意事項、異常反應進行宣教,征得患者同意。7.1.2應囑咐患者貼敷期間要清淡飲食,少食生冷、辛辣刺激、海鮮等物;忌煙酒。7.1.3貼敷期間注意局部防水。7.1.4貼敷期間避免劇烈運動;貼敷期間避免貼敷部位過度活動;夜間不建議選擇受壓部位進行貼敷。7.1.7冬季,注意貼敷部位的保暖,或增加熱熨。7.1.8夏季,貼敷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皮膚局部皮膚異常反應;避免貼敷部位直吹風扇或空調及在陽光下暴曬。7.1.9藥貼不易摘取時,可用溫毛巾覆蓋膠布處幾秒鐘或在膠布處涂抹甘油、植物油等油性物質,避免大力撕扯造成皮膚損害;若皮膚上有藥物殘留,可以使用柔軟的毛巾或紗布或棉球蘸取溫水擦拭,不宜用肥皂等刺激性強的物品清洗。7.2兒童貼敷特殊注意事項7.2.1兒童貼敷期間,應加強監護,避免其吞食貼敷藥物。7.2.2應提醒家長,在兒童貼敷期間,注意觀察其皮膚及全身反應,一旦出現異常,立即停止貼敷,并進行處理。8貼敷期間的異常反應及處理措施8.1局部皮膚異常反應貼敷期間,局部皮膚出現發紅、瘙癢、丘疹等反應時,應立即摘去藥貼。若屬于輕度反應,可在皮膚局部使用爐甘石洗劑等處理;若反應較重,要及時就醫。貼敷期間,局部皮膚出現水泡時,若水泡較小如粟粒狀,無需特殊處理;若水泡較大,專業醫務人員可以先用消毒針在水泡基底部刺破,排出液體,保持局部干燥清潔;若合并感染要及時就診。8.2全身皮膚過敏反應貼敷期間,全身皮膚大面積出現過敏時,如全身過敏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紫癜等,應立即停止貼敷,及時就醫,進行專科急救處理。8.3過敏性休克即停止貼敷,緊急就醫。T/CACM1355—20214附錄A(資料性)基層常見病癥貼敷藥物風寒感冒可選用發散風寒類藥物,如麻黃、桂枝、荊芥、防風等;風熱感冒可選用發散風熱類藥物,如薄荷、桑葉、菊花等;夾濕者可加化濕類藥物,如藿香、佩蘭、蒼術、厚樸等;兒童夾滯者可加消食助運類藥風寒襲肺可選用發散風寒、止咳化痰類藥物,如麻黃、桔梗、白前、杏仁等;風熱犯肺可選用發散風皮等。寒證可選用散寒類藥物,如紫蘇、丁香、肉桂、茯苓等;熱證可選用清熱類藥物,如黃芩、黃連、葛根、車前子等;久泄可選用健脾溫陽類藥物,如白術、茯苓、肉豆蔻、肉桂等。風熱外犯可選用疏散風熱、清熱解毒類藥物,如牛蒡子、金銀花、連翹等;肺胃熱盛可選用清熱解毒可選用溫經散寒止痛類藥物,如元胡、艾葉、香附、肉桂、小茴香、吳茱萸等。注:基層常見病癥貼敷藥物,參考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中醫耳鼻咽喉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及相關研究循證證據制定,作為基層醫生臨床貼敷用藥的參考建議。5附錄B(資料性)基層常見病癥貼敷穴位取大椎、風門、肺俞等。兒童夾滯者可加神闕。主穴取神闕等。久泄可加脾俞、腎俞。主穴取神闕、關元等。血瘀可加膈俞;氣滯可加肝俞;虛證可加脾俞、腎俞。注:基層常見病癥貼敷穴位,參考普通高等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針灸學》及相關研究循證證據制定,作為基層醫生臨床貼敷選穴的參考建議。T/CACM1355—20216[1]GB/T21709.9—2008針灸技術操作規范第9部分:穴位貼敷.[2]張來根,王培民.中醫藥貼敷療法發展及應用[J].世界中醫藥,2018,13(11):2932-2936.[3]趙暉,王詩文,曹倩倩,等.中藥貼敷法臨床技術特點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0,35(10):[4]吳桂華,孫通華,崔艷霞,等.穴位貼敷的臨床實驗研究概況[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12):265-266.[5]梁繁榮,王華.針灸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6]羅唯一.中醫貼敷治療小兒咳嗽、汗證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合同違約責任與賠償法律法規綜述
- 樂高連桿機構課件
- 2025短期勞動合同書范本模板
- 大班安全教育:走丟了怎么辦
- 危化品企業三級安全教育體系
- 幼兒園教案的設計與寫作
- 膠片相機創意美術課件
- 軟件產品展廳設計方案
- 幼兒園小班安全教育防拐騙
- 幼兒園小班消防安全教育活動方案
- GB4053.3-2009固定式鋼梯及平臺安全要求第3部分:工業防護欄桿及鋼平臺
- 銷售部長助理崗位職責
- ISOTS 22163專題培訓考試
- 六年級下冊數學課件-第4單元 比例 整理和復習 人教版(共21張PPT)
- JJF(魯) 142-2022 稱重式雨量計校準規范
- Adobe-Illustrator-(Ai)基礎教程
- 程序的運行結果PPT學習教案
- 圓柱鋼模計算書
- 合成寶石特征x
- 查擺問題及整改措施
- 年度研發費用專項審計報告模板(共22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