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件1人民版必修3_第1頁
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件1人民版必修3_第2頁
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件1人民版必修3_第3頁
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件1人民版必修3_第4頁
高中歷史專題一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課件1人民版必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一1根本脈絡2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專題一儒學簡史3專題地位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舉世公認的文明古國。她之所以能長期延續,除了政治、經濟諸方面的原因之外,思想方面的因素是不能無視的。正如?中國文化概論?所說:“傳統文化所蘊含的、代代相傳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那么,一方面具有強烈的歷史性和遺傳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鮮活的現實性和變異性,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制約著今天的中國人,為我們開創新文化提供歷史的根據和現實的根底.因此,傳統文化距離我們并不遙遠,在現實生活的強勁脈搏中時時刻刻都能夠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學習傳統文化,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同樣有助于我們認識今天的國情,以理性態度和務實精神去繼續傳統,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儒家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本專題列為?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Ⅲ?的第一目,可見新課標和新編歷史教科書對本專題的重視程度。(一方面固然因為其時序性,更重要因其歷史和現實意義。)本專題對于后續文化史的教學起著鋪墊的作用.4專題主線:儒家思想如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思想的大致經過及其開展變化,特別是儒家思想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特色。專題重點:以著名思想家孔子、黃宗羲等人物為中心,探討他們對中華民族和對浙江文明進程中的所作的奉獻和影響。(李澤厚在?孔子再評價?中認為,孔子的思想可以使未來的華人社會里防止在一個異化的世界里失去人的本性。此外,根據已經自己命題兄弟省的經驗,地方史的考查占較大比重。所以,作為浙江籍的著名思想家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專題難點:中國古代思想史中涉及人物和概念較多,內容也比較艱深,如何將本專題的內容盡量講生動并與現實生活相結合,引起學生興趣是最大難點。(按照省指導意見,理學思想較為深奧,學生在學習時無需深挖其內涵,如感興趣,可閱讀一些較淺顯的課外讀物幫助理解)專題內容分析5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形成的重大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3.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理學儒學的開展。4.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開展。課標要求6

總體概括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百家爭鳴儒家思想的演變背景:諸子:百家:春秋戰國形成漢代成為正統宋明開展為理學明清新開展春秋戰國的經濟開展和社會變革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和墨子的思想主張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張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的建議兩宋時期程顥、程頤和朱熹的思想主張、明朝陸九淵和王陽明的思想主張李贄的反正統思想,顧炎武、王夫之和黃宗羲關于經世致用的主張和對君主專制的批判7

學法指導(1)切入點: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產物;理論來源于實踐,效勞于實踐(2)演變規律:思想文化具有傳承性、創新性;求同存異互相批判、互相取代、互相融合,互相滲透(3)把握原那么:先局部,后整體1.局部:代表人物的核心主張、特點2.整體:知識結構法、時間線索法、比較法、圖表法等知識系統化,整體化(4)如何對待:珍視傳統,古為今用辯證取舍,開展創新8各課教學設計9

學習要求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認識百家爭鳴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與荀子對儒家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貢獻。感受諸子百家為人類思想寶庫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體會人類優秀思想傳承對人類文明演變的價值。說明

本課的主題是“百家爭鳴”,學習時應結合以往所學的有關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與經濟領域的相關知識和階段特征,理解這一時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的原因及其意義。“李悝變法”“商鞅變法”“墨家對認識論和邏輯學的貢獻”等知識點為課外閱讀內容。10

概念呈現“百家〞泛指數量多;“爭鳴〞指爭論和辯難。“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的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百家爭鳴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現為爭鳴,后期表現為合流,爭鳴是在爭鳴中吸收,吸收是為了更好地爭鳴。爭鳴只是探討問題,合流才是向解決問題邁進。百家爭鳴11百家爭鳴儒家法家墨家孔子孟子荀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知識·梳理生平思想文化教育成就天人關系禮的思想哲學政治思想思想學說思想學說思想特點仁政思想12概念呈現13孔子是這樣概括自己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對孔子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專一,執著探索,不斷完善自己的一生。對我們今天立志成才,實現人生的自我價值有著深刻的啟迪。個人簡介

孔子生平14材料1材料2子曰:“仁者愛人。〞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論語·雍也?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材料31.子曰:“有教無類。〞?論語·衛靈公?2.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論語·顏淵?知識點拔15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貢獻領域核心內容思想學說政治思想“仁”和“禮”“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政以德”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全面發展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禮、樂、身、御、書、數文化貢獻創辦私學;整理文化典籍弟子三千儒家“五經”知識點拔16講一講你能給大家講一講“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嗎?這個故事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17故事反映了儒家的“德治〞思想18如何理解荀子所提出的“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和“制天命而用之〞等觀點?——?荀子·天論?師生互動19師生互動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思想是怎樣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點?形成:從孔子創立儒家思想提出學說,經孟子、荀子的總結、改造與開展,儒家思想體系更加完備。特點:儒家思想較為完整,但帶有濃厚的理想化色彩;沒有嚴密的理論,大多是關于思想修養方面的道德標準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國原那么;思想開始與政治相結合,但因脫離現實而遭冷遇。20

越堅強的東西越容易折斷,柔能勝剛。小國寡民的社會知識點拔

21老子的哲學思想和政治主張領域核心內容思想學說哲學思想1."道"是萬物的本源2.樸素辨證法思想“道”是世界的根本;事物具有相反的方面轉化的規律。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思想評價哲學思想:探索宇宙起源和演變;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政治主張:消極悲觀的態度知識點拔22法家韓非子理論來源觀點主張集權觀:加強君主集權

改革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認識論:①遵循客觀規律行事;②“參驗法〞法治觀: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開展趨勢作用兩漢以后,獨立體系逐漸消失,被儒家吸收為專制主義政治體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統一全國奠定理論根底。知識·梳理23“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守株待兔請思考:韓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什么樣的政治觀點?知識點拔

24秦王借法家思想振興國家,實現統一大業。統一后,秦始皇繼續厲行法治,結果呢?——法家理論可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天下大亂,15年便滅亡。歷史啟示?25墨家:墨翟“兼相愛、交相利〞主張: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葬節用特點:①提倡刻苦簡樸的精神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犧牲的精神③講求實際功利(實用)的精神宗旨、核心思想:知識·梳理26經濟:政治:階級:文化:生產力大開展,井田制崩潰新興地主階級崛起,“士〞階層活潑私學興起師生互動春秋戰國時期是社會劇烈動亂的歷史階段,為什么在這樣的時期會出現思想文化活潑的局面?荀子關于人與自然的認識孔子、老子、墨子的思想主張孟子、韓非子的思想主攻認識: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產物27諸子百家思想的歷史影響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那么。

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全析提示

歸納歷史事物的作用與影響,應從分析其內容入手,先具體分析各項內容的作用,然后從總體上概括其深遠影響。知識升華28“百家爭鳴〞的意義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以與時俱進的精神,批判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深化·拓展29古為今用認識:“把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30現實問題歷史化典例1展示31儒家:這是品德問題,主張思想教育法家:這是違紀行為,主張嚴格懲罰請問: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師,該如何遏制學生晚自修說話的現象?典例2·展示32漢武帝董仲舒各課教學設計33

學習要求

知道董仲舒的主要觀點,知道漢武帝“罷黜百家”和創建太學等措施,理解其目的和影響。體會漢代儒學“大一統”的精神價值,加深對統一觀念的認同。說明

要準確理解本課中的“興起”之內涵,將本課的內容放在整個專題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興起、發展與演變及導致這些變化的社會根源。“‘焚書坑儒’的批判”和“東漢太學生議政運動”、“科舉制的文化影響”為課外閱讀內容。34儒學的興起孔子孟子荀子創始人開展改造系統完整蔚然大宗人數之多沉重打擊春秋戰國秦?“焚書坑儒〞漢成為正統?“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知識·梳理35背景:大一統得到穩固;專制主義政體定型;文化共同體根本形成;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表現:肯定董仲舒的儒學思想;起用文學儒者參與國家大政。①興辦太學——儒學官方化和制度化②命各郡縣設學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統——使儒學在民間開始處于獨尊地位影響:(1)尊儒:(2)倡儒:罷黜百家知識·梳理36董仲舒像知識點拔

37思想主張1、“儒學獨尊〞2、“君權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應〞3、發揮儒家仁政

思想4、“三綱五常〞作用思想統一、國家安寧,中央集權加強君權,服從統治;保護百姓減輕負擔,緩和矛盾,改善生活為人處事標準天=君忠君君權中央集權統一

結論:與時俱進,適應當時社會政治、經濟的需要,既是國家的需要,也是統治者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知識點拔

董仲舒的儒學思想38有人認為,儒學成為封建統治思想,是漢武帝希望有所作為的結果;假設沒有漢武帝,就不會有儒學統治地位確實立。你認為正確嗎?提示不完全正確。從當時形勢(見教材P9)漢武帝、董仲舒方面考慮分析深化

探究

391.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2.儒學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3.“賢良之士〞儒生大量進入國家政權機構,擔任職務4.儒學經典成為科舉考試〔隋唐〕的主要內容,進一步強化了儒學的統治地位儒學的興起知識點拔

40典例

展示

閱讀以上圖片答復以下問題:

〔1〕上述三人分別對儒家思想的產生和開展作了怎樣的奉獻?〔2〕司馬遷認為孟子的思想是“遷遠而闊于事情〞,怎樣理解?〔3〕儒家思想在春秋時期就是“顯學〞,但為什么到漢武帝時期才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思想?孔子孟子董仲舒41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各課教學設計王守仁42

學習要求

知道程顥、程頤、朱熹、陸九淵、王守仁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知道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主要觀點,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感受理學中無私無畏、襟懷磊落的精神價值。說明理學思想較為深奧,學習時無需深掘其內涵。“儒學的困境與儒學的復興運動”和“周敦頤與張載的思想主張及貢獻”為課外閱讀內容。43宋明理學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理學的開展創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開展:陸王心學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背景:知識·梳理44宋明理學產生的歷史條件45〔一〕理學的創立:北宋五子1.思想來源:2.根本含義:3.北宋五子各自的主張:(二程)①確定了理學的最高范疇“天理〞②天理的核心就是“仁〞理的本質:世界的本原,天下萬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那么。程頤程顥知識點拔

把儒家的忠、孝、節、義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關系的嚴密思想體系——理學(新儒學)46〔二〕理學的成熟1.代表人物:2.理論來源:3.主張和成就:〔1〕理氣關系論:〔2〕理學的修養論:強調:仁;核心是正君心〔3〕社會政治理論:道統論為依據的社會實踐理論〔4〕為?四書?注解,成為理學的經典著作4.影響:〔1〕朱熹在歷史上被譽為一代儒學大師,僅次于孔孟〔2〕他的思想作為官方正統儒學,影響后世六七百年之久。〔3〕對維護專制主義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知識點拔

朱熹〔集大成者〕二程+張載47材料一:“所謂天理,復是何物?仁、義、禮、智豈不是天理?材料二:“人之異于禽獸,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三:未有這事,先這有理。如未有君臣,已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不成元無此理,真待有君臣之父子,卻旋將道理入在里面。——朱熹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朱熹思想主張的理解。知識點拔

提示:屬于開放型的問題,無論持何種觀點,只要論證充分即可。48〔三〕理學的開展——心學2.心學的根本特征:〔1〕強調學問的目的在于做人〔2〕主張掃除細枝末節,直奔主題1.陸九淵——“創造本心〞(1)簡介:南宋人,是心學的開創者(2)思想:①核心命題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②“物欲〞和“意見〞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將其剝落、掃除(3)影響:陸九淵的思想具有很大的沖擊力,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并深刻影響了后世的思想體系。“理〞不需要到身心以外的事物上尋找,提出“心即是理也〞,心是天地萬物的淵源。故把其思想稱為“心學〞知識點拔

49①人心是世界萬物的根源〔主觀唯心論的宇宙觀〕②學以至圣的修養關鍵,在于“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3.王守仁——“陽明心學〞〔進一步開展〕(1)簡介:陽明先生,明代人,是心學的集大成者(2)思想:〔3〕意義:知識點拔

50材料一王陽明同朋友在郊外欣賞風景時,朋友指著山中開花的樹木問:“你說天下無心外無物,山中樹上的花自開自落,同我心何相關?〞王陽明答復:“你不來看此花時,此花與你的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就說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材料二王陽明曾經屢次參與鎮壓農民起義和平定地方叛亂,由此他認識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1〕材料一中王陽明對“花〞與“人心〞關系的解釋,反映了他的什么觀點?你認為他的解釋合理嗎?〔2〕材料二中“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的意思是什么?王陽明要怎樣解決這一問題?(參看教材P15學習思考)知識點拔

51共同點:1、內容相同:都是儒學的表現形式,都繼承了孔孟“仁〞“禮〞的思想,都認為世界本原是“理〞。2、影響相同:有助于統治者維護專制統治;壓制、扼殺人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了積極影響。不同點:1、對世界本原的具體認識不同:程朱理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外在的“理〞;陸王心學認為世界本原是內在的“心〞,認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徑不同:程朱理學主張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理〞;陸王心學提出求“理〞就是進行內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復良知就能成為圣賢。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異同難點突破

52觀點

爭鳴提示:宋明理學作為一種流傳幾百年的傳統文化,它既有可取的地方,也有不科學和不正確的地方。

宋明理學談53前沿

視點為紀念朱熹誕辰875周年,2005年9月19至21日中國〔武夷山〕朱子文化節在武夷山舉辦。期間活動包括:宋明理學研究中心掛牌儀式、朱熹紀念館遷址開館典禮、“朱子學與和諧社會〞頂峰論壇、海內外朱子后裔祭祀活動等等。對于現在朱熹成為焦點這種現象你是如何認識的?54史料選萃

新儒學55各課教學設計56

學習要求

知道李贄、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明清時期著名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感受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提倡個性”、“批判專制”等主張的思想價值。說明

明清之際儒學思想的發展主要特點是批判君主專制,主張經世致用。要將本課內容放在整個專題中加以考察,把握儒家思想的演變及其影響,探討導致這種變化的社會根源。“唐甄論‘凡為帝王者皆賊也’”一目為課外閱讀內容。57四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主張李贄①“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②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提出童心學說③詩文:主張“真心”,反對摹古之風黃宗羲①最精彩之處——批判君主專制:②具體制度——限制君權的主張③經濟思想——反對重農抑商顧炎武王夫之①批判君主專制③主張經世致用,注重實學②提出“眾治”的主張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②哲學思想(略)反對專制強調經世致用批判傳統儒學影響:知識·梳理構筑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58李贄〔1527—1602〕福建泉州人溫陵居士代表作:?焚書??藏書?1、簡要概括李贄的生活經歷和性格特征2、李贄的反正統意識思想:①出生地:福建泉州②家庭:世代經商,信奉伊斯蘭教③經歷:經商——入獄④性格:獨具個性、離經叛道①“理〞存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②挑戰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提出童心學說③詩文:主張“真心〞,反對摹古之風反正統意識知識點拔

59知識點拔

材料1材料2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

——〔明〕李贄?藏書卷?據材料1、2,分析朱熹與李贄的觀點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問題?解析: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受到疑心和挑戰60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然那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訪錄·原君?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來,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蓋皆本也。〞——?明夷待訪錄·財計三?黃宗羲〔1610—1695〕浙江余姚人梨洲先生代表作:?明夷待訪錄?〔1〕材料一中黃宗羲提出什么政治思想?除此之外,黃宗羲還有什么政治主張?(2)材料二中黃宗羲提出什么經濟思想?這種思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當時的什么思潮?如何解釋該思潮?傳統的經濟思想是什么,簡要評述這種經濟思想的作用?黃宗羲思想知識點拔

61材料一“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日知錄?顧炎武〔1613—1682〕亭林先生代表作:?天下郡國利病書?、?日知錄?〔1〕結合材料和教材歸納顧炎武有那些主張?你認為什么是“亡國〞什么是“亡天下〞?〔2〕后人把他的思想歸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它反映了中國人民的什么傳統美德?結合中國的歷史或現實,列舉幾個能表達這種美德的人物或事跡?作為高中生的你應該怎樣做?顧炎武思想知識點撥62材料:“嚴者,治吏之經也;寬者,養民之緯也;并行不悖,而非以時為進退者也〞——?讀通鑒論?王夫之〔1619—1692〕船山先生代表作:?船山遺書?(1)材料反映了王夫之什么思想?什么是“寬〞?(2)歸納上面三者〔黃、顧、王〕思想的共同點。王夫之思想知識點拔

63【師生

探究】認識:一定時期的思想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產物64歸納明清之際活潑的儒家思想出現的背景,從中你能得到什么規律性認識?政治:①專制統治②階級矛盾、民族矛盾鋒利經濟:①土地高度集中、賦役沉重②商品經濟的開展思想:①程朱理學②“西學東漸〞認識:經濟是根底,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一定歷史時期的文化是對一定歷史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從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抗清、反專制可知)(從黃宗羲重商可知)(經世致用;王夫之哲學思想可知)【深化

探究】65春秋戰國秦朝西漢漢武帝

宋明明清

興起蔚然大宗遭到打擊正統批判時代特色的新思想專題簡括

儒家思想演變Ⅰ66儒家思想的演變歷程及其原因時代思想內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禮、為政以德不被重視要求恢復周禮有保守的一面。戰國仁政、君輕民貴不被重視強調秩序和仁義,在戰國大動亂的時代不可能獲得重視。秦受壓制秦崇尚法家,實行暴政西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獨尊大一統得到鞏固;專制主義政治體制大體定型;文化共同體基本形成,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魏晉南北危機社會動蕩;受佛教和道教的沖擊宋明“理”“天理”復興、重新確立正統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儒學的新發展,更好地適應統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學呈現守舊、陳腐的習氣;商品經濟發展,人們追求個性企圖沖破傳統儒學的束縛。Ⅱ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