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3部分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前的世界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3部分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前的世界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3部分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前的世界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3部分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前的世界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頁
通史版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3部分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前的世界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教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第21講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考點1eq\a\vs4\al(|)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學問整合·厘清史實]一、前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緣由(1)經濟基礎:資本主義已經有了較大發展。(2)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要求限制王權,擴大自身政治權利。2.過程(1)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后成立共和國。(2)1688年,“光榮革命”結束了復辟王朝的統治。二、過程——漸進的民主改革1.17世紀——法律基礎(《權利法案》,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背景光榮革命后,議會的權力大增內容以明確的法律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等權力意義議會的權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權力,國王漸漸處于“統而不治”的地位,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確立起來2.18世紀——基本形成(責任內閣制確立,行政權由國王向內閣轉移)背景國王有在宮中召集大臣等開會、商討國家大事的傳統內容內閣的首腦是首相,內閣成員是各部大臣。內閣成員集體負責,與首相共進退。假如議會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案,內閣就要垮臺意義內閣漸漸成為英國現代政治權力的中心,英國成為典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首相擁有行政與立法大權,事實上成為國家的領導者3.19世紀——不斷完善(1832年議會改革,議會主導權由大資產階級向工業資產階級轉移)背景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興起,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內容富有農夫和城鎮有產者獲得選舉權;新興工業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影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議席,大大加強了在議會中的作用,為工業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供應了保障[靈巧識記]英國君主立憲制三、意義——妥協的藝術,深遠的影響1.政治維護了政局的穩定。《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長期以來議會與國王的斗爭趨于緩和,政局漸趨穩定,為英國社會的發展創建了條件。2.經濟為工業革命創建了條件。17、18世紀英國政府實行各種措施愛護學問產權,拓展海外市場,愛護英國經濟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創建了條件。3.對外加緊了殖民擴張。君主立憲制確立以后,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英國加緊了對世界殖民霸權的爭奪,18世紀下半葉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教材補遺]文官制度19世紀英國進行文官任用制度改革。19世紀中葉以前,英國的官吏任用存在嚴峻混亂和舞弊現象。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工業資產階級的力氣壯大,反映工業資產階級要求的自由主義者極力主見對官吏的任免制度進行改革。1870年6月,以樞密院名義頒布了關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吩咐,規定以公開競爭考試來錄用文官,從今建立了公開競爭考試的原則。后來經過不斷的補充修正,使文官任用制度漸漸完備起來。文官制度的改革,提高了政府官員的素養,保證了肯定的效率;文官不隨內閣更迭而更換,有利于政策的連續性和政局的穩定,也有利于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素養對接·融會貫穿][素養1—時空觀念]1.英國的制度創新2.英國君主立憲的確立與完善[素養2—史料實證]?探究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演化史料一以下是14世紀英國議會的一則令狀。史料二英國歷史上的憲法性文件時間文件成果1215年《大憲章》貴族與教會權力不受國王的侵擾1628年《權利請愿書》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強行征稅和借債1641年《三年法案》議會三年一屆,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強行解散議會或休會1679年《人身愛護法》愛護資產階級議員免受國王非法迫害1689年《權利法案》進一步限制王權,確立議會至上的原則1701年《王位繼承法》國會有權確定國王的繼承人,確立分權和司法獨立原則——據《英國憲法的歷史沿革》eq\a\vs4\al([思索])(1)史料一中的政治狀況在“光榮革命”后發生了怎樣的變更?(2)依據史料二,歸納英國憲政進程的特點。結合所學學問,談談對英國歷史發展的影響。eq\a\vs4\al([解讀])(1)解讀史料一,抓住關鍵信息“需趕赴議會……不得延誤……不得擅自離會……行使職責、處理公務”等信息來推斷國王與議會的關系。史料一反映了14世紀議會中國王和各等級的政治地位,說明白國王在14世紀的議會中居于中心地位,教士、貴族實際行使議會權力,騎士、市民代表等處于從屬地位。(2)史料二反映了英國憲法性文件的發展、演化。解讀時須要抓住表格中的時間、王權和議會權力的演化等信息來總結英國議會制度發展的特點。史料二體現了王權進一步受到憲法性文件的限制,議會主權取代了君主專制,法治取代了人治。eq\a\vs4\al([試答])(1)“光榮革命”后,確立了議會至上原則,國王權力進一步受到限制;議會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氣漸漸上升,成為議會中的主導力氣。(2)特點:時間長,漸進式變革;王權漸弱、議會權力擴大。影響:政治上,確立起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素養3—歷史說明]英國代議制演化過程的特點及趨勢(1)特點①連續性:近代英國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國家機構幾乎都是從中世紀繼承下來的,從《大憲章》到《權利法案》,從英國的內閣到責任內閣制,都體現了連續性特點。②漸進性:英國政治制度發展變更是漸進式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在17世紀末形成,以后漸漸發展完善,實現了全面的民主化。③創新性:如內閣本是國王召集的詢問行政機構,光榮革命后內閣作為國王的私人會議的成分減弱,內閣漸漸獨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現代意義上的責任內閣制。(2)趨勢①立法權由國王轉移到議會;行政權力由國王轉移到內閣;國王權力漸漸減弱,議會權力不斷增加。②政治權利由貴族民主轉移到工業資產階級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素養4—唯物史觀]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確立的影響(1)政治:維護了政局的穩定。《權利法案》頒布后,英國長期以來議會與國王的斗爭趨于緩和,政局漸趨穩定,為英國社會的發展創建了條件。(2)經濟:為工業革命創建了條件。17、18世紀英國政府實行各種措施愛護學問產權,拓展海外市場,愛護英國經濟的發展,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創建了條件。(3)對外:加緊了殖民擴張。君主立憲制確立以后,在資產階級的推動下,英國加緊了對世界殖民霸權的爭奪,18世紀下半葉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4)文化:推動了文化的旺盛。相對寬松的政治環境推動文化的旺盛,出現了雪萊、拜倫等浪漫主義文學大師,牛頓建立經典力學體系,達爾文提出進化論。1.1688年,七位貴族領袖隱私策劃,邀請荷蘭執政威廉和他的妻子來繼承英國的王位。這樣,王權的擴張就會被阻擋,而“自由”又不須要再呼喊一個克倫威爾。這反映了“光榮革命”()A.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政體 B.使國王“統而不治”C.實現了權力中心的轉移 D.建立了責任內閣制C[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標記著君主立憲制政體的確立,“光榮革命”只是為君主立憲制政體奠定基礎,故A項錯誤;“光榮革命”后,國王還保留某些權力,國王“統而不治”的說法有誤,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王權的擴張就會被阻擋,而‘自由’又不須要再呼喊一個克倫威爾”可得“光榮革命”限制了王權,實現了權力中心的轉移(國王→議會),故C項正確;1721年,沃波爾擔當內閣首相時期,責任內閣制才形成,故D項錯誤。]2.讀《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更》表。對其包含的歷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年份貴族閣員非貴族閣員1832—1866年64361867—1884年35231885—1905年40291906—1916年25261918—1935年2582A.英國民主政治的發展使貴族數量削減B.英國政治變革呈現出漸進式特征C.英國內閣權力隨貴族數量變更而調整D.工業化進程確定英國貴族的地位B[《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更》表中,從“1867—1884年”到“1885—1905年”數量在增加,故A項錯誤;表格中內閣成員總數在不斷增多,非貴族閣員的總數在不斷增加,貴族勢力在不斷被稀釋,這經驗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故B項正確;《1832—1935年英國內閣中貴族人數變更》表不能體現內閣權力的大小,故C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未體現。]3.依照英國政治學家的權威性表述,英王有被詢問權、激勵權和警告權。當政治斗爭發展到引起政府危機時,英王能夠充當仲裁人,起到復原民主程序、穩定政局的作用,這意味著英國君主()A.在議會與首相之間起協調作用B.“統而不治”局面已被打破C.成為推動民主發展的關鍵人物D.對維系政局穩定有肯定作用D[英國議會駕馭立法權,首相駕馭行政權,君主“統而不治”,無法協調議會和首相之間的關系,故A項錯誤;B、C兩項材料中未涉及;“英王能夠充當仲裁人,起到復原民主程序、穩定政局的作用”表明英國君主對維系政局穩定有肯定的作用,故D項正確。]4.《英國政治制度史》中寫道:“盡管1832年改革是相當保守的,但……這次改革終歸向著貴族寡頭借以壟斷國家政治大權的堡壘——舊的議會選舉制度打響了第一炮。”這是因為1832年改革()A.防止了英國走向壟斷帝國B.變更了貴族把持英國政治的局面C.使議會席位安排趨于合理D.使議會重回國家政治的權力中心C[壟斷帝國出現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1832年議會改革時還未出現壟斷帝國,故A項錯誤;依據題干信息,1832年議會改革并沒有變更貴族把持英國政治的局面,故B項錯誤;1832年議會改革使工業資產階級獲得了更多的席位,這符合工業革命后工業資產階級力氣增加的實際,故C項正確;1689年之后,議會已經是國家政治的權力中心,故D項錯誤。]考點2eq\a\vs4\al(|)美國共和制的確立[學問整合·厘清史實]一、背景1.1781年,美國戰勝英國殖民軍隊。兩年后,英國承認美國獨立。2.美國實行邦聯體制,各州權力很大,導致商品流通不暢,社會動蕩加劇。二、1787年憲法1.聯邦制度(1)職權:聯邦政府擁有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大權。各州在不違反憲法的前提下有肯定的自治權。(2)特點:中心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2.共和制度(1)權力職責權力行使者權力職責立法國會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駕馭立法權行政總統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軍隊總司令,駕馭行政大權;有權推翻國會通過的法律;有權提名任命政府高級官員,有權與外國締結條約司法最高法院駕馭司法權,擁有最高司法說明權(2)主要特點:體現了三權分立、相互制約的特點。3.影響(1)主動:是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體現了肯定的民主精神。(2)弊端:允許奴隸制度的存在,不承認婦女、黑人和印第安人的政治權利。[易誤辨析]邦聯制和聯邦制邦聯制和聯邦制是復合制國家結構的兩種形式。邦聯制與聯邦制的共同點在于它們都是主權國家之間的聯合體,區分在于邦聯不形成新的國家,而聯邦則形成新的國家。在邦聯制下,組成邦聯的各成員國仍舊是具有完整獨立主權的國家,而在聯邦制下,聯邦組成單位已經不完全具有獨立主權國家的要素。三、兩黨制1.形成19世紀50年頭中期,民主黨和共和黨對峙格局最終形成。2.特點兩黨對壘,交替執政,是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3.實質雖代表不同的利益集團,但在本質上都是資產階級政黨。4.影響兩黨限制了國會,也左右著總統選舉和地方選舉。[靈巧識記]美國1787年憲法[素養對接·融會貫穿][素養1—時空觀念]美國共和制的確立[素養2—史料實證]?探究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的原則及其評價史料一創建合眾國的那一代人——華盛頓、杰斐遜與富蘭克林等,無一不是啟蒙思想的繼承者。他們把新大陸作為“自由與自治”的試驗場。接著,理性與自由的信念推動了工業革命的深化。到19世紀后半期,科學學問的進步推動了技術獨創與創建的空前增長。——摘編自梁霄羽《極簡美國史》等史料二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五條規定:國會遇到兩院各三分之二人數認為必要時,得提出本憲法之修正案,或應全國三分之二州議會之懇求,得召集會議以提出修正案……下表是美國憲法修正案節選:序號批準時間條文節錄41791年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與財產不受無理搜查扣押之權利不得侵擾101791年本憲法所未授予合眾國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權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151870年第一款合眾國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種族、膚色或此前曾為奴隸之關系而拒絕或剝奪合眾國公民之投票權221951年第一款無論何人,當選擔當總統職務不得超過兩次261971年第一款年滿十八歲或十八歲以上之合眾國公民之選舉權,不得因為年齡關系而被合眾國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剝奪——據《美國憲法及其修正案》(朱曾汶譯)eq\a\vs4\al([思索])(1)依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述“那一代人”所進行的“試驗”是怎樣實現“自由與自治”的。(2)依據史料二,歸納美國憲法修正案的兩個基本方面,并選取相關條款分別予以說明。(3)有人認為美國政體優于英國政體,有人認為英國政體優于美國政體。你如何看待這兩種政體?eq\a\vs4\al([解讀])(1)解讀史料一抓住關鍵信息“自由與自治”,從中心政府部門、中心與地方的分權制衡來理解美國分權制衡政治運行機制的確立。(2)史料二反映了美國憲法的不斷修正,美國民主政治的不斷完善。解讀史料二要依據表格信息進行歸納,第10、22條反映了國家權力制度的完善,第4、15、26條反映了公民基本權利的保障。eq\a\vs4\al([試答])(1)制定聯邦憲法,確立“制約與平衡”的原則,避開肯定權力的出現;調和中心與地方、大州與小州、南方與北方的沖突。(2)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如第4條規定保障人身、財產權等;完善國家權力制度,如第10條強調各州保留相應權力。(3)兩種政體都是資產階級民主政體,都符合本土的國情,無優劣之分。[素養3—歷史說明]美國政治體制中的“分權與制衡”原則從聯邦制來看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各州在不違反聯邦憲法的前提下有肯定的自治權,這樣既發揮了地方的主動性,又避開了過度集權的弊端,既實現了中心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結合,又有利于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三權分立體制來看把國家權力分為立法、司法和行政,分別由國會、最高法院和總統駕馭,三者獨立同等,但相互制約,以防止專制的出現,這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原則從兩黨制來看兩黨通過選舉不僅限制國會,還左右著總統和地方選舉,兩黨對壘、交替執政成為美國共和政體的一大特色,兩大政黨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素養4—唯物史觀]多角度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1)從政治制度的發展看:1787年憲法使美國領先確立了聯邦制、三權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聯邦制給予中心政府強有力的權力,鞏固了國家統一;三權分立體制有利于防止專制獨裁,保障資產階級民主;民主共和制從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專制制度。這些對后來的資本主義國家起了示范作用。(2)從對美國發展的影響看:美國1787年憲法調整了大州與小州的沖突、南方與北方的沖突,使美國在政治上獲得了長期穩定的發展;一系列治國原則的確立,建立了相對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為美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3)從歷史局限性看:美國1787年憲法承認黑人奴隸制,留下了種族卑視和種族壓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隸和婦女的選舉權被剝奪(經后來修正,得以復原)。1.據《美國歷史十五講》:“新憲法的通過……使美國成為‘最完善的’現代國家,從而最終完成了締造‘美利堅合眾國’的任務。”美國“完成了締造‘美利堅合眾國’的任務”主要是指()A.建立了聯邦制體系B.構建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C.完善了民主選舉制D.實現了各州之間的相互妥協A[依據材料中“從而最終完成了締造‘美利堅合眾國’的任務”指的是美國擺脫了原來的松散的邦聯狀態,建立了聯邦制政體,故A項正確。]2.法國史學家雅克·索雷曾這樣評價美國1787年憲法:“作為一批由聯邦主義領袖們強加給這個國家的一次名副其實的政變,這部憲法給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帶來它亟須的平衡和團結。”雅克·索雷事實上指出了美國1787年憲法()A.規定的新體制具有協調功效B.在制憲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制憲過程就是新貴族的奪權D.解決了南北方分裂的隱患A[材料“這部憲法給這個新生的共和國帶來它亟須的平衡和團結”表明1787年憲法協調了大州與小州、南方與北方、中心與地方的關系,解決了邦聯制下國家出現的問題,故A項正確。]3.在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下,總統于就職前,進行下列宣誓:“我將忠誠地執行合眾國總統的職務,并盡其所能維護,遵守和捍衛合眾國憲法。”宣誓主要體現了美國民主政治的()A.民主原則 B.制衡原則C.法治原則 D.三權分立C[“我將忠誠地執行合眾國總統的職務,并盡其所能維護,遵守和捍衛合眾國憲法”可以看出對法律的遵守,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相互制約的內容,故B項錯誤;總統的權利嚴格依據法律來履行,可見法治在美國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到機構間的相互制衡,故D項錯誤。]4.下圖體現的美國政治文化是()A.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B.兩黨競爭與民主原則C.聯邦主權與地方分權思想D.議會中心與共和意識B[材料無法體現出三權分立與制衡原則,故A項錯誤;美國總統的選舉體現了兩黨的競爭,同時其選舉過程又體現了民主的原則,故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聯邦主權和地方分權之間的關系,故C項錯誤;美國是總統中心而不是議會中心,故D項錯誤。]2013—2025全國卷考情統計與分析考點卷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美國共和制的確立全國卷Ⅰ2024·君主立憲制的完善;2015·責任內閣制形成;2013·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014·美國1787年憲法和《獨立宣言》全國卷Ⅱ2014·世界近代史教材書目對比;2013·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024·美國1787年憲法;2013·美國共和制的確立全國卷Ⅲ——eq\a\vs4\al([考情分析])本講考點中歷史概念、歷史結論、歷史史實和歷史線索較多,高考往往通過創設新的歷史情境來敏捷考查主干學問。高考命題材料在教材之外,對于學生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說明的實力考查是重要考查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的探討視角和學術成果干脆用于命題,2014年全國卷Ⅱ第41題是最好的例證。[真題研練·感悟考法]◎考法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常考常新1.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發展歷程(2024·全國卷Ⅰ·33)1702年英國國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當時議會內部存在兩個黨派,安妮厭惡占多數席位的輝格黨,于是解除了輝格黨人的行政要職,代之以托利黨人。這說明在當時英國()A.議會無權制約國王 B.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C.內閣制已基本確立 D.《權利法案》遭到破壞B[題干反映的是安妮女王對議會的干預,說明當時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尚未完善,B項正確;1689年通過的《權利法案》是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后頒布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國君主立憲政體的法律基礎,確立了議會所擁有的權力高于王權的原則,標記著君主立憲制起先在英國建立,故解除A、D兩項;1721年,擔當財政大臣的下院多數黨領袖沃波爾,常常主持內閣會議,英國的責任內閣制漸漸形成,沃波爾事實上成為英國的第一任首相,故解除C項。]2.命題點: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完善(2015·全國卷Ⅰ·33)18世紀中葉,一位英國內閣成員在議會發言中說:“諸位都知道,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駕馭的……我們的憲法始終表明,國王在確定和平與斗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加,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加。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加。”這表明在當時的英國()A.光榮革命成果受到侵蝕B.立憲政體未能阻擋國王專權C.內閣照舊為國王所限制D.國王照舊保留某些名義權力D[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18世紀中葉”。材料信息“媾和與開戰的權力是由國王駕馭的”“國王在確定和平與斗爭時有權利讓議會參加,也有權利不讓議會參加”“沒有哪位明智的國王真的會冒險不讓議會參加”體現了18世紀中葉時在憲法規定上英國國王還駕馭媾和與開戰的權力,但事實上是國王做出確定要有議會的參加,這說明白當時英國國王照舊保留某些名義上的權力,故選D項。A、B、C三項不符合18世紀中葉英國的國情,解除。]3.命題點: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2013·全國卷Ⅰ·33)1688年,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政威廉為國王,并擁立他的妻子瑪麗(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為女王,目的是()A.加強英國與荷蘭的友好關系B.否定王位世襲男性優先原則C.通過雙王相互牽制防止獨裁D.為光榮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了解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政治意圖。1688年光榮革命發生后,英國議會迎立荷蘭執政威廉為國王,擁立他的妻子、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為女王,這體現了英國王位繼承的正統性與合法性,也是為了維護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所以D項體現了主題,由此解除A項;B項與史實不符;英國防止獨裁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君主立憲制,以法律和議會來制約國王的權力,解除C項。]◎考法二創設新情境敏捷考查北美大陸的新體制4.命題點:美國三權分立原則(2024·全國卷Ⅱ·34)1800年,美國總統、聯邦黨人亞當斯要求政見不同的內閣成員皮克林辭職,遭到皮克林拒絕,于是亞當斯將其撤職。皮克林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被總統撤職的內閣成員。亞當斯此舉()A.加強了聯邦政府的行政權力B.體現了總統與內閣之間權限不明C.行使了憲法給予總統的職權D.反映了聯邦黨與其他黨派的斗爭C[美國內閣對總統負責,其成員由總統任免,C項正確;行政權力的加強是相對于立法權和司法權而言的,而題干材料體現的是行政權范圍內政府首腦的閣臣任免權,A項錯誤;美國1787年憲法明確規定總統駕馭行政權,內閣對總統負責,B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總統與內閣成員政見不同,而非黨派之爭,D項錯誤。]5.命題點:1787年憲法與《獨立宣言》(2014·全國卷Ⅰ·33)依據美國1787年憲法,眾議員名額依據各州人口比例安排,各州人口數“按自由人總數加上全部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一規定違反了《獨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權在民原則 B.天賦人權原則C.各州自治原則 D.各州同等原則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精確理解主權在民、天賦人權、同等、自治的內涵。天賦人權也譯為自然權利,指人生來具有生存、自由、追求華蜜和財產的權利。1787年憲法規定各州的眾議院名額由各州的自由人總數加上非自由人的五分之三予以確定,這就違反了《獨立宣言》關于天賦人權的規定。]6.命題點:邦聯制與聯邦制(2013·全國卷Ⅱ·33)華盛頓在1787年3月致麥迪遜的信中說:“凡是有推斷實力的人,都不會否認對現行制度進行徹底變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這一問題能在全體會議上加以探討。”這里所說的“徹底變革”是指()A.革除聯邦體制的弊端B.建立三權分立的共和體制C.廢除君主立憲制D.變更松散的邦聯體制D[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把握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題干材料表明,1787年3月美國憲法制定前華盛頓決心“徹底變革”當時實行的某項制度。聯系當時美國的狀況及1787年憲法確立的有效維護國家統一的聯邦制,可以推斷要變革的制度應是松散的邦聯制。][考向掃描·權威預料]◎考向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與完善1.命題點:英國《權利法案》的主要內容及影響(2024·重慶調研)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第五條規定:“向國王請愿,乃國民之權利,一切對此項請愿之判罪或控告,皆為非法。”這一條款主要有利于()A.工業資產階級維護自身權利B.通過限制王權保障議會權力C.英國國王走向“統而不治”D.國民自由表達民意反映民情D[材料“國民之權利”表明對象主要為國民而不是單獨指工業資產階級,故A項錯誤;議會權力是通過立法方式體現而不是材料“向國王請愿”,故B項錯誤;材料“向國王請愿”表明國王手中擁有權力而不是“統而不治”,故C項錯誤;據材料“向國王請愿,乃國民之權利”表明國民向國王表達看法受到法律愛護,故D項正確。]2.命題點:導入情境材料考查英國君主立憲制(2024·保定一模)在英國喬治一世、喬治二世期間,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成為慣例,內閣只需把探討狀況通知國王,1714年后,國王基本沒有推翻過議會的議案。這反映了()A.議會監督的對象發生變更B.國王和議會沖突漸趨緩和C.責任內閣制度不斷完善D.君主立憲體制在逐步確立D[材料反映了國王、內閣與議會的關系,與議會監督對象的變更無關,故A項錯誤;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689年《權利法案》簽署,確立議會至上的原則,國王權力受到限制,故B項錯誤;責任內閣制形成于1721年,故C項錯誤;依據材料“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成為慣例,內閣只需把探討狀況通知國王,1714年后,國王基本沒有推翻過議會的議案”,反映了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后,不斷發展的過程,故D項正確。]3.命題點: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2024·福建一般中學畢業班質檢)1832年,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英國自由黨聲稱:議會選舉改革已經到頭,再改革就會損害國體。1867年,原代表土地貴族利益的保守黨上臺執政,提出并通過了議會選舉新方案,使城鎮選民人數從60萬增加到140萬人。這表明()A.工業資產階級實力有所下降B.工業革命推動政黨政治發展C.城市化進程擴大了市民階層D.議會權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B[工業革命使工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故A項錯誤;工業革命后,英國通過1832年和1867年議會改革,自由黨和保守黨輪番執政,B項正確;題干未反映城市化進程,故C項錯誤;題干未反映議會權力問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