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0頁(共30頁)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一.選擇題(共13小題)1.(2024秋?寶安區期末)貝類常以藻類為食,如圖為“貝藻套養”海水養殖模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過程可以減少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B.②過程為藻類利用葉吸收二氧化碳 C.藻類合成的有機物可以供貝類利用 D.①②過程一定程度能緩解溫室效應2.(2025?濱州開學)為探究光照強度對溫室草莓產量的影響,某同學開展了如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組別處理方法平均單果重(g)平均單株產量(g)甲組不遮光15.7380乙組50%遮光16.1398丙組70%遮光15.6348丁組90%遮光15.0322A.各組的溫度、水分等條件應不同 B.50%遮光最適宜草莓生長 C.溫室內的光照越強,越利于草莓增產 D.適度的遮光更利于溫室草莓增產3.(2024秋?長壽區期末)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市城市環境有了很大改變,走在林蔭大道上,人們感到空氣特別清新和濕潤。從生物學角度看,空氣清新、濕潤主要是由于()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C.動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動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4.(2024秋?霞山區期末)如圖是“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的部分步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①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是丁→乙→甲→丙②步驟甲中大燒杯內是酒精③步驟乙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④步驟丁的目的是將葉片原有淀粉耗盡或運走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2025?楚雄市開學)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敘述不正確的是()A.實驗前應將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B.酒精的作用是使葉片脫色 C.向葉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變藍 D.實驗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6.(2024秋?普寧市期末)麒麟西瓜圓潤、肥大,果瓤沙脆,含糖量高,味道十分甘甜、爽口。麒麟西瓜的糖分來自()A.水中的無機鹽 B.光合作用的產物 C.土壤所含的肥料 D.空氣中的氮元素7.(2024秋?普寧市期末)強光條件下比弱光條件下生長更加良好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反之則稱為陰生植物。如圖為四種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線,其中最可能屬于陽生植物的是()A.Ⅰ B.Ⅱ C.Ⅲ D.Ⅳ8.(2025?萊蕪區校級開學)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A.氧氣 B.淀粉 C.蛋白質 D.無機鹽9.(2024秋?石景山區期末)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將銀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用黑紙遮蓋在②處的上下兩面,移至光下幾小時后,取下葉片經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酒精脫色是為了去除葉綠素 B.①、②兩處均產生了淀粉 C.本實驗中有兩組對照實驗 D.實驗可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10.(2024秋?諸城市期末)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成功證明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淀粉。同學們課上進行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驗證實驗,圖示兩環節中小燒杯、大燒杯、滴管內的液體分別是()A.清水酒精碘液 B.清水清水酒精 C.酒精清水碘液 D.碘液酒精清水11.(2024秋?青白江區期末)以下哪個選項是對光合作用的描述是正確的?()A.植物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B.植物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植物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D.植物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12.(2024秋?宜興市期末)人們在喂養金魚時,常將一些金魚藻放入能照到光的魚缸中。下列有關放入金魚藻目的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提供金魚的食物 B.增加觀賞價值 C.增加水中氧氣 D.調節魚的運動13.(2024秋?忠縣期末)某同學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將如圖所示的甲、乙、丙裝置(丙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先置于黑暗處3天,再置于適宜光照下9小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甲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會變藍 B.丙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會變藍 C.同樣時間內,甲裝置內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D.同樣時間內,乙裝置內收集的氧氣最多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4.(2024秋?成華區期末)親愛的同學,番茄被稱為“蔬菜中的水果”,成熟的番茄顏色鮮艷,富含維生素C、番茄紅素、有機酸、鉀、鐵等多種營養物質,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維持骨骼健康、預防缺鐵性貧血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紅寶石”的美稱。本期,同學們已開展或將要開展“栽培番茄”的實踐活動,在領略勞動的價值與快樂中,進一步探秘植物生命活動的發生與發展。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影響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實驗開始時,將該裝置置于黑暗處一晝夜后,移至光下照射數小時,然后分別取裝置中的葉片甲、葉片乙和葉片丙,經脫色、漂洗后,用碘液檢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將裝置置于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該實驗在A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設置B瓶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2)光照數小時后,取葉片甲、葉片乙和葉片丙,經脫色、漂洗后,用碘液檢驗,可能變藍色的葉片有:,理由是:。(3)該實驗中,影響葉片甲和葉片丙實驗結果的變量因素是,比較葉片甲和葉片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4)該實驗中,設置葉片乙的研究目的是。(5)在該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到腐蝕性的試劑、酒精燈加熱、碘液染色等,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確保實驗安全,請提出一條保證實驗安全的措施:。三.解答題(共1小題)15.(2024秋?順義區期末)大棚蔬菜的產量與其光合作用密切相關。(1)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某生物小組利用圖1中的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將兩盆長勢一致的同種植株放入甲、乙兩個裝置中,甲裝置的水槽里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的水槽里加入等量的清水,將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然后一起置于陽光下照射。①把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是。②數小時后,從甲、乙裝置內各摘取一枚葉片進行脫色處理,圖2中對葉片進行脫色處理的裝置正確的是。③經脫色、漂洗后,分別在兩片葉上滴加碘液,葉片顏色變藍的是(甲/乙)裝置內的葉片,說明光合作用產生。甲裝置與乙裝置對照,說明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請你據此提出一條提高大棚蔬菜產量的方法。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生物人教新版七年級期中必刷常考題之光合作用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BACBABBCC題號1213答案DA一.選擇題(共13小題)1.(2024秋?寶安區期末)貝類常以藻類為食,如圖為“貝藻套養”海水養殖模式,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①過程可以減少海水中的二氧化碳 B.②過程為藻類利用葉吸收二氧化碳 C.藻類合成的有機物可以供貝類利用 D.①②過程一定程度能緩解溫室效應【考點】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藻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生物的分類.【答案】B【分析】①過程:貝類通過生物礦化作用,利用藻類提供的碳源沉積碳酸鈣,生成貝殼。②過程: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有機物。【解答】解:A.結合分析,1過程可以減少海水中的二氧化碳,A正確。B.結合分析,②過程為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吸收海水中的二氧化碳,藻類結構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B錯誤。C.在“貝藻套養”模式中,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不僅為其自身提供能量和營養物質,還可以通過食物鏈或食物網傳遞給貝類等其他生物,C正確。D.①②過程都消耗了二氧化碳,故在一定程度能緩解溫室效應,D正確。故選:B。【點評】掌握光合作用在生產中的應用、藻類的主要特征是解題的關鍵。2.(2025?濱州開學)為探究光照強度對溫室草莓產量的影響,某同學開展了如下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組別處理方法平均單果重(g)平均單株產量(g)甲組不遮光15.7380乙組50%遮光16.1398丙組70%遮光15.6348丁組90%遮光15.0322A.各組的溫度、水分等條件應不同 B.50%遮光最適宜草莓生長 C.溫室內的光照越強,越利于草莓增產 D.適度的遮光更利于溫室草莓增產【考點】探究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專題】數據分析型圖表題;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D【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解答】解:A、實驗是探究光照強度對草莓產量的影響,故各組的溫度、水分等條件應相同,A錯誤。B、由表格可知,50%遮光比不遮光平均單果更重,平均單株產量更高;不遮光比70%遮光平均單果更重,平均單株產量更高。因此,實驗不能確定50%遮光最適宜草莓生長,應在不遮光至70%遮光之間設置更多遮光梯度的實驗來探究最適宜的遮光條件,B錯誤。C、由表格可知,甲組比乙組平均單果輕,平均單株產量低。說明溫室內的適度遮光,有利于草莓增產,C錯誤。D、由表格可知,乙組(50%遮光)平均單果最重,平均單株產量最高,則說明適度的遮光更利于溫室草莓增產,D正確。故選:D。【點評】掌握環境因素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對照實驗的相關知識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3.(2024秋?長壽區期末)為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我市城市環境有了很大改變,走在林蔭大道上,人們感到空氣特別清新和濕潤。從生物學角度看,空氣清新、濕潤主要是由于()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 C.動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動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考點】光合作用的意義;蒸騰作用的意義.【專題】歸納推理;根莖葉的結構和功能專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B【分析】1.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解答】解: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提高空氣清新度;同時植物通過蒸騰作用釋放水分,增加空氣濕度,它們使空氣更清新和濕潤。因此,空氣清新、濕潤主要歸因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掌握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的意義是解題的關鍵。4.(2024秋?霞山區期末)如圖是“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實驗的部分步驟。有關說法正確的是()①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是丁→乙→甲→丙②步驟甲中大燒杯內是酒精③步驟乙的目的是設置對照實驗④步驟丁的目的是將葉片原有淀粉耗盡或運走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探究結論;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A【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的步驟是: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解答】解:①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的步驟是: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因此,實驗步驟的先后順序應該是:丁→乙→甲→丙,①正確。②在步驟甲中,小燒杯內盛放的是酒精,其作用是進行脫色處理。酒精能夠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使葉片變成黃白色,從而便于后續滴加碘液進行顯色觀察,②錯誤。③步驟乙部分遮光,是為了設置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③正確。④步驟丁將實驗裝置放入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運走消耗,以排除原來貯存的淀粉對實驗的干擾,④正確。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明確探究光合作用的產物和條件的方法。5.(2025?楚雄市開學)關于“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敘述不正確的是()A.實驗前應將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晝夜 B.酒精的作用是使葉片脫色 C.向葉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變藍 D.實驗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實驗探究;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C【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遮蓋后,光照射→幾小時后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液→沖洗觀察葉色現象。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關鍵是確定實驗變量、設置對照實驗。【解答】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處一夜,目的:讓天竺葵在黑暗中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運走和消耗,A正確。B、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燒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葉片變成黃白色,便于觀察到淀粉遇碘變藍的顏色反應,B正確。C、滴加碘液并漂洗后,葉片遮光部分不變藍,見光部分變藍,C錯誤。D、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沒有產生淀粉,本實驗所得到的結論是:光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不可缺少的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D正確。故選:C。【點評】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是中考的一個重要考點,要弄清實驗的主要步驟及其實驗目的。6.(2024秋?普寧市期末)麒麟西瓜圓潤、肥大,果瓤沙脆,含糖量高,味道十分甘甜、爽口。麒麟西瓜的糖分來自()A.水中的無機鹽 B.光合作用的產物 C.土壤所含的肥料 D.空氣中的氮元素【考點】光合作用的概念、過程和實質.【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B【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解答】解:A.水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但水中的無機鹽主要參與植物的多種生理活動,如細胞滲透壓的維持,并不直接轉化為植物的糖分,A錯誤。B.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如葡萄糖)和氧氣的過程。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在葉綠體內經過一系列復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葡萄糖等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是植物體內糖分的主要來源。因此,麒麟西瓜的糖分正是光合作用的產物,B正確。C.肥料中的營養元素主要通過參與植物的各種生理活動來間接影響糖分的合成和積累,C錯誤。D.空氣中的氮元素是植物生長所需的重要營養元素之一,主要通過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雖然氮元素對植物的生長和發育有重要影響,但它并不直接轉化為植物的糖分。空氣中的氮元素需要通過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轉化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后才能被植物利用,D錯誤。故選:B。【點評】掌握光合作用的產物是解題的關鍵。7.(2024秋?普寧市期末)強光條件下比弱光條件下生長更加良好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反之則稱為陰生植物。如圖為四種植物(Ⅰ、Ⅱ、Ⅲ、Ⅳ)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光合速率曲線,其中最可能屬于陽生植物的是()A.Ⅰ B.Ⅱ C.Ⅲ D.Ⅳ【考點】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A【分析】典型的陰生植物是在弱光條件下,其光合作用速率即可達到較高的值,但在強光下光合作用速率則相對較低。【解答】解:曲線Ⅱ、Ⅲ、Ⅳ:在較低的光照強度下,光合速率就達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并且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速率的增加并不明顯。這表明該植物在弱光條件下就能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更可能是陰生植物。曲線I:在較低的光照強度下,光合速率較低,但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速率迅速上升,并且在較高的光照強度下仍然保持較高的光合速率。這表明該植物在強光條件下能更有效地進行光合作用,因此更可能是陽生植物。由此可見,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掌握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是解題的關鍵。8.(2025?萊蕪區校級開學)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A.氧氣 B.淀粉 C.蛋白質 D.無機鹽【考點】光合作用的概念、過程和實質.【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B【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解: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B正確,ACD錯誤。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熟知光合作用的知識點。9.(2024秋?石景山區期末)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將銀邊天竺葵放在暗處一晝夜,用黑紙遮蓋在②處的上下兩面,移至光下幾小時后,取下葉片經酒精脫色后滴加碘液。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酒精脫色是為了去除葉綠素 B.①、②兩處均產生了淀粉 C.本實驗中有兩組對照實驗 D.實驗可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B【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選葉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解答】解:A、為防止葉片的綠色對滴加碘液的顯色反應有干擾,用酒精隔水加熱脫色去除葉綠素,A正確。B、①沒有葉綠體,②缺少光照,兩處均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錯誤。C、本實驗有兩組對照實驗:其中的一組是①③,其變量是葉綠體;另一組是②③,其變量是光,C正確。D、通過①③對照,可得出的結論是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通過②③對照,可得出的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D正確。故選: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以及對照實驗的特點。10.(2024秋?諸城市期末)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成功證明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淀粉。同學們課上進行了“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驗證實驗,圖示兩環節中小燒杯、大燒杯、滴管內的液體分別是()A.清水酒精碘液 B.清水清水酒精 C.酒精清水碘液 D.碘液酒精清水【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C【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解答】解:酒精能溶解葉綠素,由于酒精沸點較低,直接加熱不僅會導致蒸發過快造成浪費,也易引燃酒精引起火災,所以我們需要隔水加熱。因此隔水加熱的大燒杯中的液體是清水,小燒杯中的液體是酒精,淀粉有遇到碘液變藍色的特性,可用來檢驗是否產生了淀粉,因此膠頭滴管內的液體是碘液,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點評】掌握“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方法步驟是解題的關鍵。11.(2024秋?青白江區期末)以下哪個選項是對光合作用的描述是正確的?()A.植物分解有機物、貯存能量 B.植物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 C.植物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 D.植物合成有機物、釋放能量【考點】光合作用的概念、過程和實質.【專題】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C【分析】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解: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其產生的氧氣是生物圈的氧氣的來源,植物的光合作用最重要的意義是合成有機物,貯存能量。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點評】此題考查對光合作用的意義的認識理解,基礎題,多為選擇、填空題。12.(2024秋?宜興市期末)人們在喂養金魚時,常將一些金魚藻放入能照到光的魚缸中。下列有關放入金魚藻目的的敘述中,錯誤的是()A.提供金魚的食物 B.增加觀賞價值 C.增加水中氧氣 D.調節魚的運動【考點】光合作用的意義.【專題】結合課本知識的信息;歸納推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D【分析】生物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解答】解:A、金魚是雜食性動物,它們主要以浮游動的小型水生動物、昆蟲、昆蟲幼蟲、藻類等為食,A正確。B、金魚藻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也可以與魚缸結合使用,為水族箱增添生機和美感,B正確。C、金魚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而新鮮的金魚藻除了能進行呼吸作用外,還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出氧氣,供金魚和水中的其它生物呼吸所需,C正確。D、魚類靠尾部和軀干部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金魚藻與調節魚的運動無關,D錯誤。故選:D。【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植物的光合作用相關知識。13.(2024秋?忠縣期末)某同學學習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后,將如圖所示的甲、乙、丙裝置(丙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先置于黑暗處3天,再置于適宜光照下9小時,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甲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會變藍 B.丙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會變藍 C.同樣時間內,甲裝置內收集的二氧化碳最多 D.同樣時間內,乙裝置內收集的氧氣最多【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探究規律;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A【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就叫光合作用。【解答】解:A.綠葉在光下制造了淀粉,因此甲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會變藍,故A正確。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缺乏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合成有機物。因此丙裝置中植物葉片經酒精脫色、滴加碘液后不會變藍,故B錯誤。C.同樣時間內,甲裝置內的二氧化碳被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用,所以收集的二氧化碳最較少,故C錯誤。D.同樣時間內,乙裝置內植物在黑暗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出呼吸作用消耗氧氣,所以收集的氧氣最少,故D錯誤。故選:A。【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關知識。二.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14.(2024秋?成華區期末)親愛的同學,番茄被稱為“蔬菜中的水果”,成熟的番茄顏色鮮艷,富含維生素C、番茄紅素、有機酸、鉀、鐵等多種營養物質,有助于增強人體免疫、維持骨骼健康、預防缺鐵性貧血和心血管疾病等,有“紅寶石”的美稱。本期,同學們已開展或將要開展“栽培番茄”的實踐活動,在領略勞動的價值與快樂中,進一步探秘植物生命活動的發生與發展。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研究影響番茄光合作用的因素(裝置中的氫氧化鈉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蝕性)。實驗開始時,將該裝置置于黑暗處一晝夜后,移至光下照射數小時,然后分別取裝置中的葉片甲、葉片乙和葉片丙,經脫色、漂洗后,用碘液檢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將裝置置于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盡。該實驗在A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設置B瓶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檢測被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2)光照數小時后,取葉片甲、葉片乙和葉片丙,經脫色、漂洗后,用碘液檢驗,可能變藍色的葉片有:甲,理由是:有光照,有二氧化碳,且水分充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淀粉)。(3)該實驗中,影響葉片甲和葉片丙實驗結果的變量因素是光照,比較葉片甲和葉片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是光照。(4)該實驗中,設置葉片乙的研究目的是與甲形成對照。(5)在該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到腐蝕性的試劑、酒精燈加熱、碘液染色等,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確保實驗安全,請提出一條保證實驗安全的措施:在使用氫氧化鈉等腐蝕性試劑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濺到皮膚上(或在使用酒精燈時,要遠離易燃物品,確保有人看管或使用碘液染色后,要及時洗手)。【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1)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盡;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檢測被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2)甲;有光照,有二氧化碳,且水分充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淀粉);(3)光照;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是光照;(4)與甲形成對照;(5)在使用氫氧化鈉等腐蝕性試劑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濺到皮膚上(或在使用酒精燈時,要遠離易燃物品,確保有人看管或使用碘液染色后,要及時洗手)。【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氧氣和有機物(淀粉)。【解答】解:(1)實驗前,將裝置置于黑暗處一晝夜的目的是讓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運或消耗,防止對實驗的干擾。該實驗在A瓶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探究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設置B瓶澄清石灰水的目的是檢測被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含有二氧化碳,確保A瓶中的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從而排除二氧化碳對實驗結果的干擾。(2)光照數小時后,取葉片甲、葉片乙和葉片丙,經脫色、漂洗后,用碘液檢驗。可能變藍色的葉片有甲,因為葉片甲處于有光照、有二氧化碳且水分充足的環境中,這些都是進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因此,葉片甲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淀粉),當用碘液檢驗時,葉片甲會變藍色。乙由于缺少二氧化碳無法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丙由于缺少光照無法制造有機物。故乙、丙都不變藍色。(3)該實驗中,影響葉片甲和葉片丙實驗結果的變量因素是光照。葉片甲處于光照條件下,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而葉片丙處于黑暗條件下,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通過比較葉片甲和葉片丙可以得出的結論是: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是光照。(4)該實驗中,設置葉片乙的研究目的是與甲形成對照。葉片乙與葉片甲的區別在于葉片乙所處的環境中沒有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通過比較葉片甲和葉片乙的實驗結果,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5)在該實驗的操作過程中,涉及到腐蝕性的試劑(如氫氧化鈉溶液)、酒精燈加熱、碘液染色等步驟,因此需要確保實驗安全。一條保證實驗安全的措施是在使用腐蝕性試劑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濺到皮膚或眼睛上;同時,在進行酒精燈加熱時要遠離易燃物品,并確保有人看管;此外,在使用碘液染色后要及時洗手,避免碘液對皮膚造成刺激或染色。故答案為:(1)把葉片內原有的淀粉轉運或消耗盡;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檢測被通入的空氣中是否還有二氧化碳;(2)甲;有光照,有二氧化碳,且水分充足,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淀粉);(3)光照;光合作用需要的條件是光照;(4)與甲形成對照;(5)在使用氫氧化鈉等腐蝕性試劑時,要特別小心,防止濺到皮膚上(或在使用酒精燈時,要遠離易燃物品,確保有人看管或使用碘液染色后,要及時洗手)。【點評】掌握對照實驗的原則及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條件是解題的關鍵。三.解答題(共1小題)15.(2024秋?順義區期末)大棚蔬菜的產量與其光合作用密切相關。(1)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某生物小組利用圖1中的裝置進行相關實驗。將兩盆長勢一致的同種植株放入甲、乙兩個裝置中,甲裝置的水槽里加入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乙裝置的水槽里加入等量的清水,將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然后一起置于陽光下照射。①把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②數小時后,從甲、乙裝置內各摘取一枚葉片進行脫色處理,圖2中對葉片進行脫色處理的裝置正確的是b。③經脫色、漂洗后,分別在兩片葉上滴加碘液,葉片顏色變藍的是乙(甲/乙)裝置內的葉片,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甲裝置與乙裝置對照,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請你據此提出一條提高大棚蔬菜產量的方法白天適當通風(或施用氣肥等)。【考點】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專題】結構模式圖;對照實驗思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專題.【答案】(1)①消耗掉原有的淀粉;②b。③乙;淀粉;二氧化碳;(2)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分析】1、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陽光提供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淀粉等有機物,同時把光能轉變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2、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漂洗后觀察顏色。【解答】解:(1)①實驗需排除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植物在黑暗條件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能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故把甲、乙兩裝置同時放在黑暗處24小時的目的是消耗掉原有的淀粉。②酒精能溶解葉綠素,且酒精不能直接加熱,應將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燒杯中水浴加熱。故圖2中對葉片進行脫色處理的裝置正確的是b。③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氫氧化鈉溶液能吸收裝置內的二氧化碳,故甲裝置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乙裝置能進行光合作用。淀粉具有遇碘變藍的特性,故葉片顏色變藍的是乙裝置內的葉片,說明光合作用產生淀粉。甲裝置和乙裝置除二氧化碳外,其他實驗條件都相同,故說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由實驗結果可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通過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來適當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濃度,促進光合作用,提高農作物產量。故答案為:(1)①消耗掉原有的淀粉;②b。③乙;淀粉;二氧化碳;(2)使用二氧化碳發生器。【點評】掌握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考點卡片1.藻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知識點的認識】1、主要特征①有單細胞和多細胞的,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②全身都能從環境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細胞中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2、典型代表①淡水藻類:衣藻(單細胞藻類)、水綿(多細胞藻類,呈綠色絲狀);②海洋藻類:紫菜、海帶3、作用①氧氣的主要來源,其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占空氣中氧氣的90%;②可做魚類的餌料;③可供食用,如海帶、紫菜;④可供藥用,如從藻類中提取的褐藻膠、瓊脂等.4、生殖方式能夠產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即孢子生殖,生殖過程離不開水.【命題的方向】考查了對藻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題型為選擇、填空、解答形式,會結合藻類圖出綜合性較強的題,注意靈活解答.例:下列植物類群中,沒有真正根、莖、葉分化的是()A.藻類植物B.蕨類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分析:此題可以從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特征方面來分析解答.解答:A、藻類植物,結構簡單,無根、莖、葉的分化,故符合題意.B、蕨類植物,有了根、莖、葉的分化,體內有輸導組織,一般長的高大,故不符合題意.C、裸子植物,無花,種子裸露,不能形成果實,只有根、莖、葉、種子四種器官,故不符合題意.D、被子植物,具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六大器官,故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熟練掌握了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明確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分化,即可正確答題.【解題思路點拔】熟記掌握藻類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是解題關鍵.解答時可以從藻類的結構特點和與人類關系方面來切入.熟記常見藻類的示意圖.2.蒸騰作用的意義【知識點的認識】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內以水蒸氣的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的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約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騰作用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熱量,使氣溫降低,夏天也較涼爽,形成良性循環.蒸騰作用是根吸水的動力,促進了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蒸騰作用還能降低溫度.森林地區植物的蒸騰作用非常旺盛,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增加空氣濕度,降雨量增多.意義:①對植物體自身的意義:a.促進根對水分的吸收以及對水分、無機鹽的運輸;b.降低植物體的溫度,防止葉片被太陽灼傷.②對自然界的意義:a.提高空氣濕度;b.降低空氣溫度;c.增加降水量.【命題的方向】本考點主要考查蒸騰作用的意義,但綜合性較強,屬于重點、難點知識.結合所學知識聯系實際解答.例:植被覆蓋率高的地方,氣候條件往往較好,如降雨量較多,夏天也較涼爽.這主要是利用植物的何種生理作用()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騰作用D.吸收作用分析:本題是對植物蒸騰作用意義的理解,要注重在平時學習的積累.解答:植物的蒸騰作用在不停的進行,因為它完成蒸騰作用的結果:1、促進植物體內水分及無機鹽的運輸;2、促進根部對水分的吸收;3、降低植物葉片表面的溫度;4、為大氣提供大量的水蒸氣,使當地的空氣保持濕潤,使氣溫降低,讓當地的雨水充沛,形成良性循環.故選:C點評:要注重知識的應用,學以致用是近幾年考試的一個重點.【解題思路點拔】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等三大生理功能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相互之間聯系緊密,常常結合多個知識點出題,注意理解掌握.熟記對植物進行移栽時,減少植物的蒸騰作用是首要任務.3.光合作用的概念、過程和實質【知識點的認識】光合作用的概念1、概念: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2、反應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藍,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有機物﹣﹣淀粉3、條件:光和葉綠體是不可缺少的條件,其中光能供給能量,葉綠體提供光合作用的場所。【命題的方向】考查對光合作用的概念的認識理解,基礎題,重點掌握知識,題型多樣。例:下列坐標圖表示一生長著大量綠藻的池塘一天內池水中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情況,正確的是(晴天日出、日落時間分別為6:00和18:00)()A.B.C.D.分析:池塘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主要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關,而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隨時都能進行,據此答題。解答:光合作用進行的場所是葉綠體,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呼吸作用進行的場所為線粒體,表達式為:有機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6﹣18時為白天有光,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不斷消耗二氧化碳,也能進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但光合作用的強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強度,所以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降低,從18時到次日6時為黑夜時間無光,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不斷釋放二氧化碳,所以二氧化碳的濃度逐漸升高。從四個選項的圖示來看,只有B圖曲線符合要求。故選:B點評: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處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可以進行呼吸作用。【解題思路點拔】光合作用的內容是中考的熱點,一定要理解并掌握,可結合其概念、公式來分析有關的題目。4.光合作用的意義【知識點的認識】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意義: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發展的根本保障.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能滿足自身生長、發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來源,其產生的氧氣是生物圈的氧氣的來源.【命題的方向】考查對光合作用的意義的認識理解,基礎題,多為選擇、填空題.例:在金魚缸中放一些新鮮綠色水草,主要目的是()A.清潔魚缸里的水B.提供新鮮的食料C.增加水中氧的含量D.起殺菌作用分析: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在葉綠體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分析答題.解答:綠色水草放在金魚缸里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氧氣,因此能增加魚缸中氧氣的含量,為金魚提供充足的氧氣以促進其長時間的存活.因此在金魚缸中放一些新鮮綠色水草,主要目的是增加水中氧的含量.故選:C.點評:熟練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識,在完成題目的同時,最好還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的我們的生活中.金魚缸要放置在溫暖向陽的環境中.【解題思路點拔】熟練掌握光合作用的知識,在完成題目的同時,最好還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的我們的生活中.5.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知識點的認識】1、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就叫光合作用。2、影響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強度、二氧化碳的濃度、水、溫度、無機鹽等。【命題的方向】該知識點為常考點,各種形式的命題都會涉及,命題形式有選擇題、判斷題和填空題,常與光合作用的其它知識點相結合,并結合圖示、探究。例:如圖表示某大棚內草莓的生長過程中光合作用強度隨溫度和光照強度變化的情況,從圖中可知,以下描述錯誤的是()A.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有溫度和光照強度B.光照強度在O~a內,光合作用強度主要受光照強度影響C.光照強度在a~b內,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只受溫度的影響D.光照強度在b以后,光合作用強度主要受溫度的影響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葉綠體中進行,條件是必須要有光,也就是說只能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的強度受溫度、光照及二氧化碳濃度等因素的影響。解答:A、題干是光照強度和溫度與光合作用強度的關系,所以圖示的結論是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有溫度和光照強度,A正確;B、由圖示可知,在O﹣a內盡管各曲線表示的溫度不同,但隨光照強度的增強,光合作用的強度在增強,所以光合作用強度主要受光照強度大小的影響,B正確;C、在a﹣b內,光合作用的強度既受光照強度的影響,也受溫度高低的影響,C錯誤;D、由曲線可知,光照強度在b以后,一定范圍內,溫度越高的曲線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強,D正確。故選:C。點評:關鍵是掌握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各種因素。【解題思路點拔】記住并理解光合作用的影響因素,并能看懂與光合作用有關的圖示。6.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知識點的認識】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1)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費,又不至于讓葉片相互遮擋,影響光合作用的進行.(2)間作套種(立體種植)立體種植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化組合,以達到增產,增收,延長應的目的.(3)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是0.03%,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0.5%~0.6%時,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就會顯著增強.產量有較大的提高.在溫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機肥料(農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放出二氧化碳;噴施儲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學方法產生二氧化碳等.(4)其他方面植物光合作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農作物光合作用對水、無機鹽、溫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農業生產就能獲得豐收.【命題的方向】本考點直接考查對光合作用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的認識,綜合性較強,多為選擇、填空及解答題.例:溫室大棚栽培蔬菜時,夜間常常適當降低大棚內的溫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降低溫度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B.溫度降低,呼吸作用減弱,有機物消耗減少C.溫度降低,蒸騰作用減弱,減少水分的散失D.溫度降低,光合作用增強,有機物積累量多分析:此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解答時可以從溫度與呼吸的關系方面來切入.解答:溫度能影響呼吸作用,主要是影響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呼吸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強.根據溫度對呼吸強度的影響原理,夜間,蔬菜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還要進行呼吸作用,菜農常會適當降低蔬菜大棚內的溫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減弱,以減少呼吸作用對有機物的消耗,提高蔬菜的產量.故選:B.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溫度的影響,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解題思路點拔】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二氧化碳的濃度等,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光合作用就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蔬菜的產量也越高.掌握光合作用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方法是解題的關鍵.7.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場所、原料和產物【知識點的認識】一、確定課題二、作出假設三、設計方案原理提示:從蠶豆(或其他植物)上選取健壯、葉齡相似的成長葉數片,用直徑1cm的鉆孔器,避開葉脈,打小圓片數十片,放于大注射器中注入水,排除空氣后,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前端小孔,把活塞用力往后拉,即可造成減壓環境而逐出葉肉組織中的空氣,放開手指,水即進入組織中,如此重復多次,整個葉子圓片全部充滿水分而下沉。把下沉的圓葉片連同水倒入小燒杯中,放在黑暗處備用。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由于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細胞間隙中積累,結果會使原來下沉的葉片上浮。請根據你們前面提出的假設,思考以下其中一個問題,小組同學通過討論,設計出你們下一步的實驗方案。1.如果你探究的是光照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你如何設置單一的光照變量?根據什么現象觀察實驗結果?2.如果你探究的是溫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你如何設置單一的光照變量?根據什么現象觀察實驗結果?3.如果你探究的是二氧化碳對光合作用的影響,你如何設置單一的光照變量?根據什么現象觀察實驗結果?(當然你也可以不參照提示,自己設計一個更合理的方案)(一)選擇你所需要的實驗器材:葉片、打孔器、注射器、燒杯、40W臺燈、溫度計、可調式控溫器、NaHCO3。(二)方法步驟:(三)實驗結果記錄:請你設計一個簡單、合理的表格,記錄你的實驗結果。(四)老師選擇幾組實驗方案設計得較好的組別,派代表到講臺宣讀,供其他組別參考,經進一步修改完善后便可實施。四、實施方案按實驗方案進行操作,仔細觀察,認真記錄。五、分析與結論把你的實驗結果填寫在前面設計的記錄表上,并根據實驗結果繪出曲線圖。小組同學共同分析和討論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六、表達與交流向全班同學展示你們的實驗成果,并對其他小組提出的質疑作出合理的解答;認真傾聽其他小組的匯報,共同歸納出提高光合作用強度的措施。【命題的方向】考查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物的實驗的認識,需重點掌握知識,考試熱點,多以實驗題形式出題。例:(2014?南川區模擬)將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起放到一個密閉的玻璃罩中(如圖),做如下實驗:(1)將此裝置放在黑暗環境中,小白鼠將死亡,原因是植物在黑暗環境中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反而進行呼吸作用與小白鼠競爭氧氣,最終小白鼠缺氧死亡。(2)將此裝置放置在陽光下,小白鼠將正常活著。(3)在(2)中,小白鼠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了二氧化碳,而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又為小白鼠進行生命活動提供了氧氣。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即植物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解答:(1)在黑暗環境中,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但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這樣,密閉裝置內的氧氣就會由于植物和小白鼠的呼吸作用而逐漸減少,直至消耗殆盡,最終小白鼠會因缺氧而窒息死亡。(2)若將裝置放在陽光下,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供給小白鼠的呼吸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