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醫學史題庫_第1頁
2024年中國醫學史題庫_第2頁
2024年中國醫學史題庫_第3頁
2024年中國醫學史題庫_第4頁
2024年中國醫學史題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學史第一章一、選擇題1.人類發現并使用礦物質藥的時間大概是(A)。A原始社會末期B奴隸社會C封建社會D母系社會E奴隸社會前期2.在原始舞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醫療保健措施是(D)。A按摩B武術C體操D導引E氣功3.“穴而處,下潤濕傷民”出自(C)。A《老子》B《左傳》C《墨子》D《周易》E《周禮》4.遠古時期治療措施(E)的出現與火的使用有關。A止血法B按摩C導引D針刺E熱熨法二、填空題1.《皇帝內經》一書中記載,上古之時,人們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用“導引按蹺”的措施,可見當時的舞蹈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醫療保健措施了。2.中國最古老的醫療用品是砭石。3.初期的外治法有止血法、按摩法、熱熨法。4.礦物藥的發現大概開始于原始社會末期。5.針法是故意識地用某些石塊來刺身體的某些部位,用來減輕疼痛;灸法是對身體的某些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治療疾病的措施。6.火的使用為某些原始的治療措施,如熱熨法、灸治法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7.先秦著作《山海經》記載“河羅之魚……食之已癰”。三、名詞解釋導引:導引是一種醫療保健形式,來源于原始社會時期,是由原始舞蹈演化而來的。砭石:砭石是一種銳利的楔形石塊,最早的醫療工具,可以用來刺病和排膿放血。針法:針法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對人體的某些部位進行針刺治療疾病的措施。灸法:灸法是通過對身體的某一部位進行固定的溫熱刺激,以到達減輕疼痛、治療疾病的目的。四、簡答題和論述題簡述火的使用對人類衛生保健的意義答:①火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力,增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②使人類的飲食構造由“生食向熟食”轉化;③改善了人類的生活和居住環境;④為某些原始治療措施,如熱熨法和灸治法的產生發明了條件。第二章選擇題1.(D)載“君子以思患而防止之”。A《老子》B《莊子》C《禮記》D《周易》E《周禮》2.“掌合王之六食、六膳、百饈”職責的是(B)。A疾醫B食醫C瘍醫D獸醫E醫師3.記載“土薄水淺,其惡易媾”的文獻是(B)。A《老子》B《左傳》C《禮記》D《周易》E《周禮》4.甲骨文中形容“疾疫流行之年”的詞匯是(C)。A疾首B疾目C疾年D疾病E子疾5.記載“國人逐瘈狗”以防狂犬病的文獻是(B)。A《詩經》B《左傳》C《周禮》D《禮記》E《山海經》6.(C)提出了較為系統的精氣學說。A《詩經》B《左傳》C《管子》D《禮記》E《山海經》7.陰陽的概念最早見于(A)。A《周易》B《左傳》C《周禮》D《禮記》E《山海經》8.最早出現五行有關記載的文獻是(D)。A《詩經》B《左傳》C《周禮》D《尚書》E《山海經》9.最早記載醫生分科的文獻是(C)。A《詩經》B《左傳》C《周禮》D《禮記》E《山海經》10.現存最早的記載齲齒的文獻資料是(E)。A《詩經》B《左傳》C《周禮》D《禮記》E甲骨文11.記載“病入膏肓”典故的文獻(B)。A《詩經》B《左傳》C《周禮》D《禮記》E《山海經》12.最早記載”攻、達、藥”治法規范的文獻是(B)。A《詩經》B《左傳》C《周禮》D《禮記》E《山海經》13.提出“六氣致病學說”的醫家是(B)。A伊尹B醫和C醫緩D文摯E扁鵲14.被譽為“百藥之長”的是(D)。A湯液B丸藥C顆粒劑D酒E桂枝湯15.《山海經》記載有(B)種防止藥物。A50余B60余C70余D126E365填空題1.《詩經》是我國初期的詩歌總集,是我國現存文獻中最早旁涉藥物的書籍,其對藥物的記載以植物藥為主。2.《漢書·食貨志》尊酒為“百藥之長”。3.湯液,即湯劑、水藥,是中醫臨證用藥的重要劑型之一,一般認為商朝的伊尹創制了湯液。4.針砭治病在遠古時代已經開始萌芽。5.中國古代哲學中,有關天人關系有多種不一樣的觀點,對中醫學產生重要影響的是人順應天地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倡導人與自然的統一關系,強調天、地、人的友好發展。6.古代將飲酒治病作為外感風寒、勞傷筋骨等病的治療措施。7.據《周禮·天官》記載,周代的宮廷醫生分為食醫、獸醫、瘍醫、疾醫四種。8.氣精神、陰陽、五行、八卦學說構成了中醫自然哲學理論的關鍵,為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9.醫和提出的“六氣”是指陰、陽、風、雨、晦、明。10.《詩經》、《山海經》是現存最早的記載藥物的非醫藥典籍。11.防止行為是一種是用目的明確的活動,此時期的藏冰、變火、驅逐狂犬、藥物防止都體現了重實用的精神。12.針砭治病自遠古時代開始萌芽,《靈樞》記載的九針是指形狀多樣的針具。13.《左傳》記載,公元前541年,秦國名醫醫和在為晉侯診疾時提出了著名的病因學說六氣致病說。14.“藏冰”、“變火”的記載反應了初期先民對防止的重視。15.甲骨文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文字,最早記載了疾病的病名。16.“君子以思患而防止之”出自文獻《周易》。17.成語病入膏肓出自先秦文獻《左傳》,提出了系統的攻、達、藥治法規范。18.先秦文獻《左傳》“國人逐瘈狗”的記載。19.在影響中醫學理論的幾種哲學思想方面,“陰陽”最早出現于《周易》,“五行”最早見于《尚書》。20.現存的先秦文獻中記載藥物較多的重要有《詩經》、《山海經》、《周禮》等。21.《山海經》是以記載中國初期名山大川及地理物產為主的文化典籍,也是最早記載藥物功能的書籍。22.周朝建立了較為完整的醫政組織和對醫生的考核制度,增進了醫生技術水平的提高,為醫學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23.《周禮·天官》記載,“掌和王之六食、六膳、百饈”職責的是食醫;“掌養萬民之疾”的是疾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沙之齊”的是瘍醫“掌療獸病,療獸瘍”的是獸醫。24.《周禮》記載:“男三拾娶,女二拾嫁?!被榕渲贫葘m婚年齡的規定是構成中國初期醫藥經驗中防止思想的重要環節。三、名詞解釋六氣:公元前541年,醫和提出,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六疾: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藏冰:用儲備冰塊的措施,調整四時氣候變化給人帶來的影響,從而到達防止疾病的目的。變火:在不一樣的季節燃燒不一樣的燃料,以防止疫病的發生。食醫:周代宮廷醫師種類之一,相稱于目前的營養醫生。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時代最早、體系較完整的文字。湯液:湯液就是湯劑,由中藥加水煎煮而成,是中醫臨證用藥的重要劑型之一。四、簡答題和論述題1.試簡述酒的藥用價值。答:提振精神、麻醉鎮痛、消毒殺菌、通經活絡、驅寒散瘀;治療“外感風寒”、“勞傷筋骨”等疾??;其他:溶劑——加工炮制藥物。試分析湯液的創制及意義。答:湯液的出現,使人們由習常用生藥轉變為用熟藥,由使用重劑量單味藥轉變為適量混用多種藥物,這就有助于藥效的發揮,并減少了藥物的毒副作用,增進了中醫復方的發展。簡答對六氣致病說的認識。答:公元前541年,秦國名醫醫和提出“六氣致病說”。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六淫:陰淫寒疾、陽淫熱疾、風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4.概述初期醫藥經驗中的防止思想。答:①思想的轉變,《周易》及《老子》提出“防患于未然”;“無為自化,清凈自正”。②《左傳》《周禮》提出藏冰與變火:藏冰:用儲備冰塊的措施,調整四時氣候變化給人帶來的影響,從而到達防止疾病的目的。變火:在不一樣的季節燃燒不一樣的燃料,以防止疫病的發生。③婚配制度對適婚年齡規定、驅逐狂犬及藥物防止。第三章選擇題1.被後世譽為“醫圣”的漢末醫家是(C)。A孫思邈B扁鵲C張仲景D李時珍E華佗2.《神農本草經》載藥(B)種。A125B365C730D844E1203.首載“獨取寸口”脈診法的醫籍是(A)。A《黃帝八拾一難經》B《黃帝內經》C《金匱要略》D《脈訣》E《傷寒論》4.標志著中醫學由經驗積累上升為理論總結,完畢中醫學理論體系初步構建的醫籍是(B)。A《黃帝八拾一難經》B《黃帝內經》C《金匱要略》D《脈訣》E《傷寒論》5.最早將病因分為三類的著作是(C)。A《黃帝八拾一難經》B《黃帝內經》C《金匱要略》D《脈訣》E《傷寒論》6.現存最早的中醫學方書是(D)。A《黃帝八拾一難經》B《黃帝內經》C《金匱要略》D《五拾二病方》E《治百病方》7.初次系統論述中醫整體觀念的醫籍是(B)。A《黃帝八拾一難經》B《黃帝內經》C《金匱要略》D《五拾二病方》E《治百病方》8.現存最早的醫療體操圖是(C)。A《卻谷食氣》B《引書》C《導引圖》D《五拾二病方》E《治百病方》9.最早論述藥物四氣五味的藥物學著作是(D)。A《本草經集注》B《名醫別錄》C《金匱要略》D《神農本草經》E《新修本草》10.現存最早的婦產科著作是(D)。A《婦人大全良方》B《經效產寶》C《金匱要略》D《胎產書》E《拾月養胎法》11.提出“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名門”的醫籍是(E)。A《黃帝內經》B《經效產寶》C《金匱要略》D《胎產書》E《黃帝八拾一難經》12.現存最早論述經絡學說的文獻是(A)。A《陰陽拾一脈灸經》B《脈經》C《傷寒論》D《黃帝內經》E《五拾二病方》13.被譽為“外科鼻祖”的醫家是(C)。A醫和B張仲景C華佗D淳于意E扁鵲14.《傷寒雜病論》合計收方(D)首。A214B365C113D269E16215.留給後世“診籍”的醫家是(E)。A醫和B張仲景C華佗D扁鵲E淳于意填空題1.中國現存最早的論述經絡學說的文獻是《足臂拾一脈灸經》、《陰陽拾一脈灸經》。2.現存最早的婦產科著作是《胎產書》,書中所載胎教內容為醫學史上最早的論述。3.《導引圖》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療體操圖。4.我國現存最早的氣功導引著作是《卻谷食氣》。5.我國現存最早的導引術專著是《引書》。5.《脈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疾病證候學專論。6.《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合計18卷162篇。7.《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撰,論述了81個醫學問題,在中醫基本理論和臨床方面豐富了中醫學的內容。8.《難經》首開後世命門學說之先河,指出其功能為“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9.《神農本草經》提出藥物三品分類法,共記載藥物365種。10.張仲景,名機,字仲景,為東漢末期人,其著作為《傷寒雜病論》。11《傷寒論》以“六經辨證”論治傷寒;《金匱要略》以“臟腑辨證”論治內科雜病。12.《傷寒論》10卷22篇,載方113首;《金匱要略》6卷25篇,載方262首。13.張仲景初次將病因分為三類,為後世三因致病說之肇始。14.《傷寒雜病論》合計收方269首,收藥214種,在中國醫學史上被譽為“方書之祖”。15.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是《神農本草經》。16.江陵張家山漢墓出土的醫書有《脈書》、《引書》。17.《五拾二病方》分為52題,每題都是治療一類疾病的醫方。18.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氣動導引類著作有《導引圖》和《卻谷食氣》。19.《陰陽脈死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診斷學專書。20.漢墓出土記載導引術式的著作有《導引圖》和《引書》。21.中醫四大經典的出現,標志著中醫學術體系的建立。22.《難經》最大的奉獻是首創獨取寸口診脈法。23.《神農本草經》記載藥物的四氣是寒、熱、溫、涼,五味包括酸、咸、甘、苦、辛。24.《神農本草經》記載方劑組方原則包括君、臣、佐、使。25.《神農本草經》記載藥物的七情和合理論包括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殺、相反、相惡。26.《黃帝內經》的問世,標志著中醫學進入系統的理論總結階段。27.《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融理法方藥于一體的辨證論治原則,開中醫學臟腑辨證之先河。28.《神農本草經》對藥物的配伍宜忌進行了闡明,并論述了藥物的性味及采集加工炮制措施。29.我國藥物學專著中最早出現的藥物分類法是三品分類法。30.《黃帝內經》的整體觀念包括人與自然、人體自身、人的心身、人與社會4個方面。三、名詞解釋《五拾二病方》: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為現存最早的醫方書,代表了西漢此前的臨證醫學水平。《導引圖》: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為現存最早的醫療體操圖,體現了古代仿生學在醫療體育中的運用。四氣五味:《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藥物有寒熱溫涼四氣之分,又有酸咸甘苦辛五味之分。三品分類法:見于《神農本草經》,見于藥物學專著的最早分類法,按照有毒無毒將365種藥物劃分為三大類。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撰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在方劑學上有突出奉獻,後世尊稱其為“醫圣”。四、簡答題和論述題1.試論述《黃帝內經》的內容成就及影響。答:(1)《黃帝內經》是中國醫學史上初期影響最大的醫學理論典籍,奠定了中醫學的理論的基礎。(2)重要成就包括:重視整體觀念;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論述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并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重視臟腑經絡學說。(3)影響:中醫學的發展由經驗積累上升為理論總結階段,完畢了中醫學術體系的初步建立;影響了歷代醫家及學術流派的形成;至今對中醫學的理論發展與臨床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論述你對中醫學術理論體系建立的認識?答:(1)中醫學術體系在秦漢之際建立起來。(2)中醫學術體系形成的標志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的出現。(3)《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構建起了中醫學理法方藥。你怎樣理解後世稱張仲景為“醫圣”?答:(1)張仲景撰著《傷寒雜病論》,確立了辨證論治原則。(2)《傷寒雜病論》因在方劑學上的重要奉獻被譽為“方書之祖”。(3)《傷寒雜病論》在中國醫學史上不一樣的發展階段受到醫家的重視,在臨床上發揮其辨證論治與治療的指導意義。在宋代之後研究仲景之學的學派林立,稱仲景為“醫圣”。簡述中醫學術體系形成的標志是什么?答:《黃帝內經》、《黃帝八拾一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四部經典的出現,標志著中醫學術體系的建立。簡要評述《黃帝內經》的整體觀念答:人與天地自然是統一的、人體自身是統一的、人的心身是統一的、人與社會是統一的。怎樣認識《神農本草經》在中藥學發展中的歷史作用?答:它是一部集東漢此前藥物學之大成的著作,系統地總結了漢此前醫家和民間的用藥經驗,為後世中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第四章一、選擇題1.《諸病源候論》“瘟病候”記載其病由于(C)。A六淫B體質稟賦C乖戾之氣D熱毒E異氣2.《諸病源候論》記載“漆瘡”其發病與(B)有關。A六淫B體質稟賦C乖戾之氣D熱毒E異氣3.《脈經》初次整頓歸納脈象(C)種。A28B33C24D30E214.被譽為中國第一部國家藥典的著作是(C)。A《神農本草經》B《本草經集注》C《新修本草》D《雷公炮炙論》E《食療本草》5.初次記載“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的醫家是(A)。A葛洪B孫思邈C陶弘景D李珣E王燾6.被譽為中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的著作是(B)。A《肘後救卒方》B《仟金方》C《外臺秘要》D《小品方》E《四海類聚方》7.最早記載“消渴者……每發小便即至甜”的著作是(C)。A《肘後救卒方》B《仟金方》C《外臺秘要》D《小品方》E《四海類聚方》8.最早的藥物炮制專著是(D)。A《神農本草經》B《本草經集注》C《新修本草》D《雷公炮炙論》E《食療本草》9.第一本以原本形式傳世的針灸學專著是(E)。A《黃帝內經明堂》B《明堂圖》C《抱樸子》D《靈樞經》E《針灸甲乙經》10.最早記載小兒為“純陽之體”的著作是(A)。A《脈經》B《脈訣》C《引書》D《脈書》E《顱囟經》11.《本草經集注》載藥(D)種。A365B844C850D730E26912.在曰本被譽為“過海大師”的是(B)。A楊上善B鑒真C王冰D孫思邈E義凈13.第一部食療專著是(E)。A《神農本草經》B《本草經集注》C《新修本草》D《雷公炮炙論》E《食療本草》14.《海藥本草》的著者是(D)。A葛洪B孫思邈C陶弘景D李珣E王燾15.被譽為“中醫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的著作是(A)。A《肘後救卒方》B《仟金方》C《外臺秘要》D《小品方》E《四海類聚方》16.《黃帝內經明堂》的著者是(D)。A王冰B皇甫謐C巢元方D楊上善E楊繼洲17.(D)被譽為文獻整頓大師。A王叔和B孫思邈C楊上善D王燾E林億18.初次整頓《傷寒雜病論》的醫家是(A)。A王叔和B孫思邈C楊上善D王燾E林億19.高道大醫(B)整頓《傷寒論》開創了“方證同條,比類相附”的研究措施。A王叔和B孫思邈C楊上善D掌禹錫E林億20.《本草經集注》將藥物按自然屬性劃分為(B)。A3類B7類C18類D16類E9類二、填空題1.《素問訓解》是我國最早注釋《內經·素問》的著作,作者為齊、梁間人全元起。2.我國現存最早的《黃帝內經》注本是隋唐時人楊上善整頓的《黃帝內經太素》。3.初次整頓《傷寒雜病論》的是西晉醫家王叔和,他早年曾做過游方醫,後因醫術精湛被選任太醫令。4.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是《脈經》,第一部病源證候學專著是《諸病源候論》。5.隋朝醫籍《諸病源候論》指出溫病的病因是乖戾之氣,并曾對多種疾病的證候均做了詳細而精確的描述,如麻風病、消渴病等。6.中醫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是《肘後方》,作者是葛洪。7.世界醫學史上有關天花最早的認識出自于《肘後方》。8.藥王孫思邈的《仟金方》收方6500余首,堪稱我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9.孫思邈主張針藥并用,提出“針而不灸,灸而不針,究非良醫”。10.《外臺秘要》最早記述了“消渴者……每發即小便至甜”。11.唐人王燾重視灸法而否認針法,曰:“針能殺生人,不能起死人”。12.我國第一部國家藥典是《新修本草》。13.南朝陶弘景所撰《本草經集注》,可謂繼《神農本草經》之後我國藥物學的又一次總結,書中收載藥物730種。14.南朝雷斅所撰《雷公炮炙論》,是我國第一部炮制學專著。15.魏伯陽所撰《周易參同契》,是現存最早波及煉丹的文獻。16.我國現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傳世的針灸學專著是皇甫謐所著《針灸甲乙經》。17.《針灸甲乙經》提出了分部劃線布穴的排列穴位的措施。18.隋唐醫家楊上善所著《黃帝內經明堂》,是今曰僅存的古代明堂書。19.葛洪之妻鮑姑,是中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20.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學專著是晉劉涓子所著,北齊龔慶宣整頓的《劉涓子鬼遺方》。21.《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骨傷科專著,作者藺道人。22.唐代醫家昝殷所著《經效產寶》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婦產科著作。23.《顱囟經》出現于隋唐之際,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學著作。24.公元624年,唐承隋制在長安設置太醫署,由行政、教學、醫療、藥工構成,具有醫學教育和醫療等多重職能。25.太醫署的醫學教育分為四科,分別為醫科、針科、按摩科、禁咒科,其中醫科又細分為五科,分別為體療、少小、瘡腫、耳目口齒和角法。26.《本草經集注》創制了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藥物的措施,將藥物按自然屬性分為7類,并設諸病通用藥。27.唐人李珣的《海藥本草》,記載了國外傳入的藥物;唐人孟詵的《食療本草》使食療藥物發展成為一門專門學問。28.煉丹術來源于中國,并被視為近代化學的先驅,晉唐時期我國著名的煉丹家有葛洪、陶弘景和孫思邈等。29.孫思邈研究《傷寒論》開創以方類證研究措施。30.葛洪的煉丹專著為《抱樸子》。31.晉唐之際道醫的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孫思邈。32.《仟金方》共收方6500首,《外臺秘要》收方近7000首。33.被《新唐書》譽為“世寶”的著作是《外臺秘要》,共引用古代醫學文獻69種。34.世界上最早記載天花的醫學文獻是《肘後方》。三、名詞解釋1.王叔和答:西晉著名的臨證大醫,在醫學上的奉獻有整頓了《傷寒論》,使之流傳後世,撰著《脈經》,為中醫學第一部脈診專著。2.《脈經》答:西晉名醫家王叔和所著,為中醫學第一部脈診專著。3.《諸病源候論》答:于公元6,巢元方主持編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源證候學專著。4.葛洪答:字稚川,自號抱樸子。東晉著名道教學者、煉丹家、醫藥學家。著《肘後方》3卷,是中醫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5.王燾答:唐代郿人,出身官宦世家,後長期任職于弘文館。著《外臺秘要方》40卷,被《新唐書》贊為“世寶”,王燾因此被譽為“文獻整頓大師”。6.針灸明堂圖答:公元3世紀已經出現,將腧穴部位和經絡循行路線以圖表達(即經絡腧穴圖),對針灸的學習和推廣普及具有積極的增進作用。7.《抱樸子》答: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所著,是我國醫學史上最早的煉丹專著。8.鮑姑答:西晉著名醫家葛洪之妻,是中醫學史上第一位女灸家。9.《顱囟經》答:不著撰人,隋唐時期兒科學著作,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學專著。10.體療答:唐代醫學教育分科的一種,似于現代醫學分科中的內科。11.太醫署答:公元624年,唐承隋制在長安設置,具有醫學教育和醫療多重職能,這是我國歷史上成熟的官辦醫學教育的范例。四、簡答題和論述題1.簡要回答《肘後備急方》的作者及內容成就(認識)。答:①作者是兩晉之際道醫葛洪,晉唐之際備急方書的代表之作。②內容成就有一下四個方面:第一,對急性傳染病有較高認識,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記載天花的醫學文獻;第二,記載了以毒攻毒防治狂犬病疾病的措施,體現了免疫思想;第三,書中所載治法和方藥簡便廉驗;第四,書中急癥救治內容豐富,體現了本書救急的編寫初衷。③被譽為中醫學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概括孫思邈在藥物方面的奉獻答:①《仟金翼方》1~4卷,專論藥物;②補充藥物種類,載藥800余種;③重視藥物的采集時間、加工炮制,對藥物性味、功用、主治等論述詳細;④重視藥物產地,記載道地藥材519種;⑤孫思邈因其對藥物學的奉獻,被後世尊為“藥王”。論述晉唐之際針灸學發展的成就。答:晉唐之際針灸學的發展在臨證各科的成就中較為突出,在專著的出現、臨證和醫學教育中都積累起較為豐富的經驗。(1)《針灸甲乙經》。西晉皇甫謐撰著完畢《針灸甲乙經》,是現存最早的以原本形式傳世的針灸學專著,增長了近200個腧穴,提出了分布劃線記憶腧穴的措施,闡明針灸操作禁忌,開創按病論穴的編寫體例。此書理論經驗具有,在文獻保留方面也有較高的價值。(2)針灸明堂圖。從公元3世紀開始出現了以平面圖的形式標識經絡的巡行走向和腧穴的排列位置的經腧穴圖,增進了針灸學的學習。(3)出現了諸多在針灸學方面頗有奉獻的臨證大醫。以孫思邈為例,發展和豐富了針灸學的理論與臨床實踐。(4)晉唐之際灸法盛行,出現了一批在灸法方面卓有奉獻的醫家和著作。例如葛洪,鮑姑,王燾,《周後就卒方》《外臺秘要》等。(5)唐朝的醫學教育機構較為成熟和完善,針灸作為獨立的教學科目出現,體現了針灸學在當時的社會需求和被重視程度。王叔和在醫學史上有何奉獻?答:著《脈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推進了寸口脈診在臨床上的應用;整頓歸納了24種脈象;強調脈證治的統一;首開整頓編次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之先河。簡要回答對《諸病源候論》的認識。答:公元6,巢元方主持編纂,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病源證候學專著。其成就為:(1)廣泛記載臨床多種疾病、(2)提出病因理論的新見解、(3)詳細精確描述疾病證候。6.簡述孫思邈的醫德思想。答:《備急仟金要方》首卷載《大醫習業》《大醫精誠》,體現了對醫生醫德的重視;確立了中國醫學史上的醫德規范;論述自已對“大醫精誠”的認識。7.簡要回答對《外臺秘要方》的認識。答:唐代郿人王燾所著,《新唐書》贊為“世寶”。其成就為:(1)整頓和保留了大量古代醫學文獻(《小品方》等)(2)搜集、整頓了大量民間單驗方(蒼悟道人陳元膏)(3)對疾病的認識和治療有新的發展(消渴、黃疸等)(4)記述了某些中藥特異療效(動物肝臟治夜盲癥等)(5)書中匯集了唐此前的多種療法(吹、熏、蒸等)8.簡述孫思邈對針灸學的奉獻。答:(1)簡介同身寸測穴法、(2)明確提出“奇穴”和“阿是穴”、(3)首創彩色經絡穴位圖、(4)強調針灸并用、針藥并用。9.簡述晉唐時期藥物學的發展特點答:(1)本草著作數量的增長、(2)藥物品種的增多、(3)藥物理論的豐富、(4)分類措施的進步、(5)藥物炮制規范的建立、(6)煉丹術與制藥化學。10.唐宋醫事管理制度的異同答:唐宋醫事管理都是由政府參與的;唐政府設置了太醫署,具有醫學教育與醫療行政雙重職能;宋政府設置翰林醫官院專職醫藥行政,同步設置太醫局主管醫學教育,將醫學教育與醫療行政分立開來。論述晉唐之際藥物學發展概況答:①藥物學著作大量出現,綜合性本草、專題性本草均有代表著作出現,反應了此時期藥物學發展的繁盛;②南朝陶弘景撰著《本草經集注》,載藥730種,對《神農本草經》進行了整頓;開創了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措施;創立了諸病通用藥;③唐政府659年頒布國家藥典《新修本草》;載藥844種,圖文并茂;學術價值高,對後世影響較大,有世界上最早的國家藥典之稱;④此時間的其他4部本草學著作,并簡要概述其特點:《本草拾遺》補充了《新修本草》的內容;《食性本草》或《食療本草》對營養學和食療進行全面論述的專論;《海藥本草》最早論述外來藥物的專題本草;《雷公炮炙論》,藥物炮制學專著,對後世影響較大;煉丹著作大量出現,如《抱樸子》等。概述孫思邈在醫學史上的奉獻答:(1)著有堪稱我國第一部“醫學百科全書”的《備急仟金要方》和《仟金翼方》;(2)重視醫德修養,論述醫德規范;(3)整頓張仲景的《傷寒論》,首創“方證同條,比類相附”的研究措施及導源後世“三綱鼎立”說之先河;(3)在藥物學上的突出奉獻被譽為“藥王”,重視藥物的產地、采集時間、功能等;(4)重視婦女、小朋友疾病;(5)倡導綜合治療,針藥并用;(6)對針灸學的突出奉獻:簡介同身寸測穴法,明確提出奇穴和阿是穴,首創彩色經絡穴位圖;(7)倡導積極養生。論述晉唐之際針灸學發展概況。答:⑴皇甫謐著有我國現存最早、以原本形式傳世的針灸學著作《針灸甲乙經》;⑵創制針灸明堂圖;⑶孫思邈對針灸學的奉獻:①簡介同身寸測穴法;②明確提出“奇穴”和“阿是穴”;③首創彩色經絡穴位圖;④強調針灸并用、針藥并用。⑷灸法的運用與發展:①葛洪所著《肘後救卒方》記載有諸病灸治法。②鮑姑,是中醫學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家。③王燾所著《外臺秘要》論有明堂灸法,搜集了許多名家的經驗灸法。14.論述晉唐之際臨證各科發展概況。答:①針灸: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現存最早、以原本形式傳世的針灸學著作。②外科:劉涓子的《劉涓子鬼遺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③傷科:藺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傷科專著。④婦產科:昝殷的《經效產寶》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婦產科專著。⑤兒科:《顱囟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兒科學專著。第五章一、選擇題1.“寒涼派”的創始人是(B)。A張從正B劉完素C張元素D李杲E朱丹溪2.《脾胃論》的作者是(D)。A張從正B劉完素C張元素D李杲E朱丹溪3.《局方發揮》的作者是(E)。A張從正B劉完素C張元素D李杲E朱丹溪4.初次將任脈、督脈和拾二經并稱“拾四經”的醫家是(C)。A王執中B王惟一C滑壽D聞人耆年E何若愚5.記載了“秋石”的著作是(C)。A《海藥本草》B《食療本草》C《蘇沈良方》D《普濟本領方》E《局方》6.《永類鈐方》的作者是(B)。A危亦林B李仲南C朱肱D成無已E陳自明7.主張“陽常有余,陰常局限性”的醫家是(E)。A張元素B劉完素C張從正D李杲E朱震亨8.子午流注針法最早見于(A)。A《靈樞》B《針灸甲乙經》C《流注指微賦》D《子午流注針經》E《針灸資生經》9.宋代設置的用以收養遺棄幼嬰的機構是(A

)。A慈幼局B安濟坊C福田院D保壽粹和館E養濟院10.宋代醫家陳自明的婦產科著作是(A)。A《婦人大全良方》B《女科證治準繩》C《傅青主女科》D《達生篇》E《拾產論》11.“以經解經”注釋《傷寒論》的醫著是(E)。A《傷寒微旨論》B《傷寒類證活人書》C《傷寒總病論》D《傷寒發微論》E《注解傷寒論》12.宋此前所未見的以因證配穴、內容豐富為特點的臨證針灸專著是(E)。A《針灸甲乙經》B《拾四經發揮》C《標幽賦》D《針灸圖經》E《針灸資生經》13.六味地黃丸的創制者是(A)。A錢乙B李杲C嚴用和D張仲景E朱震亨14.《圣濟總錄》共收載方劑(B

)首。A1萬B2萬C3萬D5萬E6萬15.醫學史上最早記載異常胎位轉胎術的著作是(E)。A《經效產寶》B《胎產書》C《婦人大全良方》D《備產濟用方》E《拾產論》16.著述《普濟本領方》的醫家是(D)。A韓祗和B朱肱C龐安時D許叔微E成無已17.“草烏散”的記載見于(C)。A《劉涓子鬼遺方》B《永類鈐方》C《世醫得效方》D《外科精要》E《外科精義》18.宋用以收養老疾孤寡的機構是(E)。A安濟坊B養濟院C漏澤園D保壽粹和館E福田院19.研究《傷寒論》開方論先河的醫家是(D

)。A喻昌B吳崑C朱肱D成無已E龐安時20.南宋名醫嚴用和的著作是(D

)。A《圣濟總錄》B《太平惠民和劑局方》C《普濟本領方》D《濟生方》E《太平圣惠方》21.《飲膳正要》的作者是(B

)。A許叔微B忽思慧C成無已D嚴用和E朱肱22.《傷寒明理論》的著者是(C

)。A許叔微B胡思慧C成無已D嚴用和E朱肱23.《衛濟寶書》最早記載了“癌”字,是指(A)。A深部膿腫B惡性腫物C瘡D疽E癰24.1076年宋廷于東京開設第一所官辦藥局稱(A)。A太醫局熟藥所B修和藥所C尚藥局D醫藥和劑局E醫藥惠民局文獻記載,最早在骨傷治療實行全身麻醉的醫家是(B

)。A扁鵲B危亦林C劉涓子D藺道人E李仲南二、填空題1.宋代三部官修的方書《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圣濟總錄》;三部官修本草為《開寶本草》,《嘉佑本草》,《本草圖經》。2.代表宋代本草學最高成就的著作是唐慎微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3.宋元時期脈診學知識發展由博返約的代表作是南宋醫家崔嘉彥的《崔氏脈訣》,南宋施發所著《察病指南》的特點是以圖示脈。4.《雞峰普濟方》,為張銳所撰,是一部水腫病專著。5.《永類鈐方》的作者是元代醫家李仲南,書中記載了最早的手術縫合針是曲針,手術縫合線是絲線或桑皮白線,尚有用于骨折的竹箍箍住法和四夾板固定法。6.《世醫得效方》的作者是元代醫家危亦林,書中記載了牽引復位法是懸吊復位法,及全身麻醉劑草烏散。7.宋代最著名的婦產科著作是《婦人大全良方》,其作者為陳自明,是一部內容豐富的婦產科專著。8.天圣針灸銅人的鑄造者為北宋翰林醫官王惟一。9.《針灸資生經》的重要成就有倡導同身寸、記載灸法豐富、臨床對癥配穴、增長諸多穴位。10.宋元之際子午流注針法最早出現于《靈樞》,其代表人物與著作是何若愚及其所著《子午流注針經》。11.宋政府組織編寫的方書《圣濟總錄》收方近2萬首。12.元代杜本所著《敖氏傷寒金鏡錄》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圖文并茂的驗舌專書,書中繪制了36幅傷寒舌象的彩色圖譜。13.宋代宋慈所著《洗冤集錄》標志著法醫學的最高成就。14.宋代陳自明所著《外科精要》標志外科與傷科的分離。15.宋元時期婦產科專著《拾產論》中記載的轉胎手法是醫學史上異常胎位轉位術的最早記載。16.宋代出現了兩部解剖學專著為《歐希范五臟圖》、《存真圖》。17.《濟生方》的作者為南宋醫家嚴用和;《普濟本領方》的作者是南宋醫家許叔微。18.宋代醫學教育出現了風科,辨別了真風(外風)與類風(內風)。19.成無已初次全面注釋《傷寒論》的著作為《注解傷寒論》,倡導“以經解經”研究措施,著《傷寒明理論》,開後世方論先河。20.自宋代起,便有儒醫之稱,宋代名醫朱肱、許叔微均為進士出身;元代著名醫家朱震亨初為理學家。21.理學的發展,增進了醫學界對五運六氣理論的探索,使運氣學說在宋代得以盛行。22.宋初設置的翰林醫官院專職醫藥行政,從而把醫藥行政與醫學教學分立開來。23.宋代設置了多種類型的醫療、慈善機構。其中福田院用以收養老疾孤寡者,慈幼局重要收養遺棄幼嬰,病囚院為犯人提供醫療待遇。24.宋政府設置的藥局,推廣了成藥,流行了局方。25.宋代醫家蘇頌撰著《本草圖經》,重在圖譜,訂偽求實,與《嘉佑本草》互為姊妹之作。26.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為藥物鑒別方面的代表作,也重視藥理研究,提出了氣味新說,指出寒熱溫涼是藥性,酸苦甘辛咸是藥味,香臭腥臊是藥氣。27.金元醫家張元素的本草名著《珍珠囊》,對藥物歸經學說和臟腑標本用藥式的討論為後世所遵照。後李杲撰《用藥法象》、王好古撰《湯液本草》在其基礎上又有所增益。28.《證類本草》與《蘇沈良方》二書均載有秋石,為世界上提煉“性激素”的最早記載。29.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是一部論述食物營養、飲食衛生和食物療法的專書。30.南宋陳言《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在張仲景基礎上確立了三因致病說。31.宋元之際,脈學研究的一種明顯特點是由博返約,重在掌握脈學的綱要。32.劉昉主編的《幼幼新書》,記載了兒科望診虎口三關指紋觀測法。33.五代時期和凝、和?父子編寫的《疑獄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法醫學著作。34.宋代外科學著作《外科精要》,初步樹立了“治外必本諸內”的指導原則。35.宋代時期,中國與東南亞諸國的海上貿易拾分發達,其中以香料藥物為多。36.1076年太醫局成為一種獨立的醫學教育機構,著名的太學升級制度三舍法也被推廣到醫學教育中。37.提出“滋其化源,其經自通”的醫家是陳自明,其代表著作有《婦人大全良方》、《外科精要》。38.宋代醫家董汲編著的《腳氣治法總要》是一部較全面研究腳氣病的專著。39.宋慈的著作《洗冤集錄》是宋代法醫學著作的代表。40.宋代最有名的本草學著作是《證類本草》,著者為唐慎微。41.《本草衍義》提出了藥物氣味新說,其著者為寇宗奭。三、名詞解釋1.儒醫答:宋後來,出現的文人出身的醫家。校正醫書局答:宋政府于公元1057年設置,集中了一批著名的學者和醫家,有計劃地對歷代重要醫籍進行了搜集、考證、校勘和整頓并陸續刊行,對古醫籍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太醫局熟藥所答:1076年,宋政府開設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因此制作和發售成藥為主的官辦藥局“太醫局熟藥所”,又名賣藥所。它的出現推廣了局方,流行了成藥,在醫學史上的進步作用和意義值得肯定。4.翰林醫官院答:宋初設置,意在專職醫藥行政,包括對軍旅、官衙、學校派出醫官管理醫藥事務,從而將醫藥行政與醫學教育分開的機構。5.三舍法答:宋政府對學生的一種管理制度,按照學生的考核成績分為“上舍”、“內舍”和“外舍”3個等級,且三舍之間可升可降。6.大方脈答:是宋代醫學院的教育科目之一,相稱于目前的內科。7.小方脈答:是宋代醫學院的教育科目之一,相稱于目前的兒科。8.漏澤園答:是宋代的社會福利、慈善機構之一,是埋葬無名尸體和家貧無葬地者的公共墳場。9.福田院答:是宋代的社會福利、慈善機構之一,是收養老疾孤寡者的機構。10.《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答:作者南宋醫官許洪等,成書于宋紹興,為和劑局制劑規范,是世界最早的國家藥局方之一。11.針灸銅人答:1027年宋翰林醫官王惟一,奉命主持鑄造兩具針灸銅人,用于針灸的教學和考試,堪稱為形象實物教學法的創舉。12.懸吊復位法答:出自《世醫得藥方》,是一種治療屈曲性骨折的措施。四、簡答題和論述題1.簡述錢乙的兒科學奉獻答:①闡釋小兒生理、病理特點以及治療原則:(1)小兒生理特點: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2)小兒病理特點:易虛易實,易寒易熱;(3)小兒治療原則:以“柔潤”為原則,反對“痛擊”、“大下”和蠻補,強調補瀉兼施.②提出兒科五臟辨證大綱。歸納了五臟主證的特點。③體現兒科用藥制方特色。善于化裁古方為兒科所用。簡述《針灸資生經》的學術成就答:其成就為(1)增補諸多穴位、(2)倡導“同身寸”法、(3)臨床對證配穴、(4)記載灸法豐富。簡要回答宋代醫學教育較前代有哪些進步答:(1)醫藥行政管理方面的進步。與唐代太醫署相比較,宋代在醫藥管理機構與制度等方面有了較大改革與進步,例如設置翰林醫官院,目的是加強醫藥行政管理。為了推進社會公共衛生的發展,建立了具有醫療、保健、慈善性質的機構。(2)1076年宋政府開設了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因此制作和發售成藥為主的官辦藥局“太醫局熟藥所”,又名賣藥所。它的出現推廣了局方,流行了成藥,在醫學史上的進步作用和意義值得肯定。并制定了有關管理制度,如輪值制度、施藥制度、檢查制度等。(3)醫學教育的改革。宋代醫學教育與唐代醫學教育相比,在教學管理、考核措施、分科設置、學習年限等方面都在深入完善。如“三舍法”引入到對醫學生的管理,醫學教育質量也有明顯提高,官方醫生與民間醫生在宋元之際醫學發展的進程中皆成就明顯。4.簡答成無已注釋整頓《傷寒論》特點答:①以《內經》《難經》與《傷寒論》自身的條文對原書進行“以經解經”地闡釋;②另著《傷寒明理論》初次運用君臣佐使的析方原則對《傷寒論》20首方劑進行解析,開後世方論之先河。5.簡述張元素的醫學成就答:(1)發揮臟腑辨證理論:創“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探討藥物理論:闡發“氣味升降”之理、倡導“藥物歸經”之論、提出“引經報使”之說;(3)重視脾胃—枳術丸.6.評價《證類本草》的學術成就。答:其成就為:(1)收載藥物劇增:載藥1746種,新增藥物628種;(2)編寫體例嚴謹:對前代本草著作“原文照錄”,并采用藥下隨文附圖并附炮制措施;(3)方劑奉獻突出:附方3000余首,方論1000余條;(4)引用文獻豐富:該書卷首“所出經史方書”項記錄成果顯示,書中引用各類書籍多達247種。7.宋代官修方書有哪些?各有何特色?答:《太平圣惠方》:載方16834首,仿王燾《外臺秘要》體例,每證之前均以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冠于首,其後詳列處方和多種療法。書中保留了許多已佚醫書內容及宋此前名方。《圣濟總錄》:是由民間驗方連同醫家所獻醫方以及內府所藏秘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