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3節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與物種的形成
?題型梳理
【題型1種群和種群基因庫】
【題型2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題型3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題型4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舉一反三
【題型1種群和種群基因庫】
【緊扣教材】
1.種群
,生活在一定區域
(1)概念:三要素同種生物
[全部個體
(2)特點:種群是生物進化和繁殖的基本單位。
2.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頻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
【題型突破】
【例1】
一島嶼上有某植物種群a,由于地殼運動,種群a被分割成兩個不同的種群b和種群c,若干年后,植物種
群b和種群c的花期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開
花
植
株
的
比
例
A.種群b、c花期的不同是長期進行自然選擇的結果
B.種群b和種群c的基因庫是不同的
C.種群c與其周圍的生物及其生存的環境之間存在協同進化
D.由于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地理隔離是種群b、c進化為新物種的標志
【答案】D
【分析】由于地殼運動,種群a被分割成兩個不同的種群b和種群c,這樣原屬于同一個物種的種群a、b
和C之間形成地理隔離;種群b和種群C個體之間由于花期不同,己不能正常授粉,這說明種群b和C已產
生了生殖隔離,不是一個物種。
【詳解】A、種群b和種群c不能相互傳粉,說明種群b和c已產生了生殖隔離,發生了進化,這是長期進
行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
B、種群b和種群c不能相互傳粉,說明種群b和c已產生了生殖隔離,發生了進化,生物進化過程中基因
頻率發生了定向改變,兩者的基因庫是不同的,B正確;
C、協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C正確;
D、生殖隔離是種群b、c進化為新物種的標志,D錯誤。
故選D。
【變式1-11
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態地理隔離促進了物種的形成。該地區某植物不同區域的兩個種群,進化過程中出
現了花期等性狀的分化,種群甲花期結束約20天后,種群乙才開始開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花期隔離后種群甲和種群乙具有相同的基因庫
B.甲、乙兩個種群長期進化過程中可能增加物種多樣性
C.甲、乙種群間的個體在該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
D.青藏高原新物種形成過程不一定要經歷長期的地理隔離
【答案】A
【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A、花期隔離后兩個種群無法進行基因交流,兩者的基因庫會發生差異,A錯誤;
B、甲、乙兩個種群進化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不同物種,既增加了基因多樣性,也增加了物種多樣性,B正確;
C、甲、乙種群間的個體在該自然條件下由于存在花期隔離,基因不能自由交流,C正確;
D、生殖隔離的形成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但地理隔離不是,故青藏高原新物種形成過程不一定要經歷長
期的地理隔離,D正確。
故選Ao
【變式1-2]
科學家們在馬里亞納海溝近萬米的海底驚奇地發現比目魚在游動。為了研究比目魚生活習性,科學家抓了
一對比目魚,通過人工繁殖最終產生一個新的種群。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馬里亞納海溝中所有的雄性比目魚組成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B.新比目魚種群中的各種性狀差異均能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C.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比目魚個體,而且是比目魚的表現型
D.新種群的基因庫和原有種群的基因庫相同
【答案】C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主要內容: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2、突變和基因重組提供進化的原
材料;3、自然選擇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4、通過隔離形成新的物種。
【詳解】A、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馬里亞納海溝中所有的雄性比目魚不是一個種群,A錯誤;
B、只有可遺傳的變異才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新比目魚種群中的有些性狀差異可能是環境因素導致的,
B錯誤;
C、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個體的表現型,C正確;
D、新種群的基因庫和原有種群的基因庫不全相同,D錯誤。
故選Co
【變式1-3]
如圖表示一個親代種群由于地理隔離(河流和山脈)形成了兩個新的種群,進而進化為兩個新物種的過程。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濕潤的氣候涼爽的氣候
一性親代種限一J種群]
干燥的氣候
A.只要生活環境不發生改變,種群就不會進化
B.種群1和種群2因生活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變異
C.干燥的氣候環境會直接選擇保留耐旱性基因
D.種群1和種群2的基因庫不完全相同
【答案】D
【分析】1、隔離是在自然條件下不同種群間的個體不能進行基因交流的現象,分為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
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2、物種的形成包括三個階段: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
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進化的本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即便是環境穩定,基因頻率仍然會變化,A錯誤;
B、在不同的環境下條件下,種群1、2承受不同的選擇壓力,經自然選擇,適應環境的個體被保留,且自
然選擇是定向的,B錯誤;
C、干燥的氣候環境會直接選擇保留耐旱性生物,C錯誤;
D、種群1、2來自同一個親本種群,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作用下,種群1、2的基因庫可能會存在部分相同的
基因,所以種群1和種群2的基因庫不完全相同,D正確。
故選D。
【變式1-4]
我國科研人員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發現,在馬里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著通體透明的
超深淵獅子魚。據研究,與棲息在淺水的獅子魚相比,超深淵獅子魚體內與蛋白質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
生了突變,這種突變有利于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維持,增強了分子層面的抗壓能力。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超深淵獅子魚抗壓增強是深海的環境條件選擇的結果
B.超深淵獅子魚種群和淺水獅子魚種群基因庫存在差異
C.兩種環境下的獅子魚個體間斗爭中相互選擇、共同進化
D.超深淵獅子魚抗壓增強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答案】C
【分析】1、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
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
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2、共同進化: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
【詳解】A、超深淵獅子魚體內與蛋白質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增強了分子層面的抗壓能力,這
種基因突變產生的表現型變化是適應環境的,而被選擇保留下來,故抗壓增強是深海的環境條件選擇的結
果,A正確;
B、超深淵獅子魚種群和淺水獅子魚種群相比,體內與蛋白質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即兩者的基
因庫是存在差異的,B正確;
C、共同進化是指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而超深獅子魚是一個
物種,淺水的獅子魚也是一個物種,個體間斗爭不存在共同進化,C錯誤;
D、超深淵獅子魚種群和淺水獅子魚種群相比,體內與蛋白質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生了突變,而深海的特
殊環境對超深淵獅子魚個體的表現型進行選擇,使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D正確。
故選Co
【題型2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緊扣教材】
,基因重組
L可遺傳的變異來源任髓蠢}統稱為突變
2.可遺傳的變異的形成
(1)可遺傳的變異的形成: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
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多種多樣可遺傳的變異類型。
(3)可遺傳的變異的結果: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
3.可遺傳的變異的利害性
變異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對的,是由生存環境決定的。
4.種群基因突變數的計算方法
某種群基因突變數=個體基因數X突變率X個體數。
【題型突破】
【例2】
某隨機交配的昆蟲種群中,有基因型為AA的個體36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1600只,基因型為Aa的
個體4800只。現有2000只基因型為AA的個體遷入,下列對遷入前后種群的分析,正確的是()
A.遷入前種群中的A基因頻率為60%
B.遷入后種群中AA基因型頻率為30%
C.遷入后種群比原種群的進化速度將會更快
D.原種群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世代保持穩定
【答案】A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
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
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遷入前種群中,A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為:A基因頻率=(3600x2+4800)+(3600x2+1600x2+4800x2)
=60%,A正確;
B、遷入后,AA個體數變為5600只,種群個體總數變為3600+1600+4800+2000=12000只,則遷入后AA
基因型頻率為5600—12000=46.7%,B錯誤;
C、種群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遷入后種群基因頻率改變了,但僅根據這些信息無法判斷進化
速度就會更快,進化速度還受多種因素影響,比如自然選擇的強度、突變率等,C錯誤;
D、原種群雖然是隨機交配,但不知道是否滿足其他影響種群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穩定的條件,如無突變、
無自然選擇、無遷入遷出等,所以不能得出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世代保持穩定的結論,D錯誤。
故選Ao
【變式2-1]
某二倍體動物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雌性和雄性個體的數量比為1:1。該動物群體處于遺傳平衡狀態,
雌性動物中有1/5患甲病(由Z染色體上a基因決定,不位于同源區段)。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為20%
B.該群體中有24%的個體患甲病
C.兩個表現型正常的動物交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2/25
D.若某寄生蟲使該種群患甲病雄性個體減少10%,則A的基因頻率不變
【答案】A
【分析】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5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a基因決定,所以雌性個體中
Za的基因頻率為20%,ZA的基因頻率為80%=
【詳解】A、已知雌性動物中有1/5患甲病(由Z染色體上a基因決定,不位于同源區段),即雌性動物中
Za的基因頻率為20%,ZA的基因頻率為80%,由于雌性和雄性個體的數量比為1:1,故雄性動物中Za的
基因頻率為20%,ZA的基因頻率為80%,雄性個體中ZAZA占80%*80%=64%,ZAZa占
2x80%x20%=32%,ZaZa占20%x20%=4%,假設雌雄個體各為100只,則群體中a基因的頻率為
(20+4x2+32)+(100+100x2)xl00%=20%,A正確;
B、由A分析可知,假設雌雄個體各為100只,則該群體中有(20+4)+(100+100)*100%=12%的個體患
甲病,B錯誤;
C、表型正常的雄性個體中ZAZa占32+(32+64)=1/3,與表型正常的雌性個體交配,后代患甲病的概率為
1/3x1/4=1/12,C錯誤;
D、設該種群雌雄個體各為100只,若某寄生蟲使該種群患甲病雄性個體減少10%,則雄性個體中ZaZa剩
余個體為(4—4x10%)=3.6,ZAZA和ZAZa個體數以及雌性個體數均不變,則a的基因頻率變為(20+3.6x2+32)
-(100+99.6x2)xlOO%句9.8%,A的基因頻率約為80.2%,即A的基因頻率變大,D錯誤。
故選Ao
【變式2-2]
某養雞場飼養的蘆花雞,雌性和雄性個體數的比例為1:1,處于遺傳平衡。研究發現患甲病的個體易被雞
瘟感染,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該種群h基因的頻率是5%
B.該種群有5.5%的個體患甲病
C.若隨機交配,純合子基因型頻率會增加
D.若雞瘟使雄性個體減少10%,H基因頻率不變
【答案】B
【分析】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基
因頻率為10%,ZH的基因頻率為90%o
【詳解】A、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
基因頻率為10%,A錯誤;
B、分析題干信息可知,雌性個體中有1/10患甲病,且該病由Z染色體上h基因決定,所以Zh的基因頻率
為10%,該種群種患該病的個體的基因型有ZhW和ZhZh,由于雌性和雄性個體數的比例為1:1,該種群
患甲病概率為(10%+10%xl0%)xl/2=5.5%,B正確;
C、在遺傳平衡的種群中隨機交配,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都保持不變,純合子基因型頻率也不會增加,C
錯誤;
D、若雞瘟使雄性個體減少10%,由于雄性個體Z染色體上基因頻率會改變,所以整個種群H基因頻率會
改變,D錯誤。
故選B。
【變式2-3]
從某果蠅種群中隨機抽取100只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50只、20只和30只,則
果蠅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
A.35%B.45%C.55%D.60%
【答案】D
【分析】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
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叫作基因頻率。
【詳解】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值,叫作基因頻率,所以A的基因頻率=
(50x2+20)/200=0.6,即60%,a的基因頻率=1-60%=40%。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變式2-4]
某校的一個生物興趣小組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開展了色盲普查活動,他們先從學校的1800名學生中隨機
抽取了180名學生(男女生各一半)作為首批調查對象,結果有女性色盲患者3人、男性色盲患者8人,
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13人.則在該校全體學生中色盲基因的頻率是()。
A.10%B.20%C.80%D.90%
【答案】A
【分析】基因頻率是指在一個種群基因庫中某個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
【詳解】色盲是伴X隱性遺傳,假定色盲基因是Xb,其等位基因是XB,根據基因頻率的概念可知,Xb=Xb+
(XB+Xb)xl00%;又由題干可知:XbXb=3人,XBXb=13人,XBXB=90-3-13=74人,XbY=8人,XBY=90-8=82
人,代入基因頻率的計算公式Xb=Xb+(XB+Xb)xlQ0%=(3*2+13+8)+(3x2+13+8+74x2+13+82)
xl00%=10%o
故選Ao
【題型3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緊扣教材】
1.原因: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有更多的機會產生后代,種群中相應基因的頻率
會不斷提高;相反,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留下后代的機會少,種群中相應基因的頻率會上隆。
2.選擇的對象
(1)直接作用對象:個體的表型。
(2)實質:決定表型的基因。
3.選擇的結果
(1)生物性狀上:朝著有利變異的方向不斷進化。
(2)基因上: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
4.進化的實質: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題型突破】
【例3】
對生物學現象進行模擬和建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其本質,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模擬雌、雄生殖器官的小桶內小球數量必須相同
B.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時,篩選應基于表型而不是基因型
C.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至少應有兩對不同大小的染色體模型
D.種群“J”形增長的模型中,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不變,增長速率越來越大
【答案】A
【分析】“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兩個小桶分別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兩只小桶內的彩球分別代表雌雄配
子。
【詳解】A、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中,模擬雌、雄生殖器官的小桶內小球數量代表的是雌雄配子數量,可
以不相同,A錯誤;
B、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時,篩選出的是適應環境的表型而不是基因型,B正確;
C、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至少應有兩對不同大小的染色體模型對應兩對非同源染色體,C正確;
D、種群“J”形增長的模型中,種群數量的增長率不會改變,增長速率會越來越大,D正確;
故選Ao
【變式3-11
某地山鼠種群部分個體遷出,遷移到新區域的個體與原種群形成兩個獨立的種群,幾百萬年后這兩個種群
的個體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部分個體遷出,不會導致原地域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
B.一般種群越小,環境變化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越小
C.自然選擇過程中,兩種群中保留和淘汰的基因有差異
D.幾百萬年后的兩種群個體間一定不能相互交配并產生后代
【答案】C
【分析】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自然選擇通過作用于不同表現型的個體,定向改變
種群基因頻率,而使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進化。
【詳解】A、由于某些個體的遷出,可能導致原地域種群各基因型之間的比例改變,從而導致基因頻率發生
改變,A錯誤;
B、種群越小環境變化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一般越大,B錯誤;
C、由于兩個種群生活環境不同,所以自然選擇所保留和淘汰的基因型有差異,C正確;
D、由題意可知,幾百萬年后兩種群的基因庫發生了巨大差異,兩種群個體之間產生了生殖隔離,但存在生
殖隔離的兩種群也可能發生相互交配并產生不育的后代,D錯誤。
故選Co
【變式3-2]
有一種自然選擇被稱為分裂選擇,即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而淘汰中間常態型個體的
一種方式,如圖所示。下列有關分裂選擇的說法,錯誤的是()
九/V
相對性狀表現程度
A.對研究生物進化而言,化石是最直接的證據
B.分裂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是隨機的
C.分裂選擇的結果是有可能形成兩個物種
D.種群中發生的極端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答案】B
【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A、對研究生物進化而言,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的證據,A正確;
B、根據題干信息有一種自然選擇被稱為分裂選擇,即把種群中極端變異個體按照不同方向保留,而淘汰中
間常態型個體的一種方式可知分裂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是定向的,變異是不定向的,B錯誤;
C、分裂選擇可能導致基因庫差別越來越大,使得出現生殖隔離,結果是有可能形成兩個物種,C正確;
D、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種群中發生的極端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材料,D正確。
故選B。
【變式3-3】
生物進化存在兩種動力:自然選擇和遺傳漂變。遺傳漂變是基因頻率的隨機變化,漂變的發生是由于偶然
性對基因從親代向下一代傳遞時的影響;不是所有個體都交配,也不是所有個體產生的配子都能貢獻于繁
殖,從而導致親子代之間基因頻率出現變化。下列關于自然選擇和遺傳漂變的敘述錯誤的是()
A.自然選擇引起種群的基因頻率朝一定的方向變化
B.遺傳漂變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沒有方向性
C.遺傳漂變對基因頻率的影響與種群的大小無關
D.自然選擇通過選擇相關的表現型進而選擇相關的基因
【答案】C
【分析】遺傳漂變是小的群體中,由于不同基因型個體生育的子代個體數有所變動而導致基因頻率的隨機
波動稱為遺傳漂變。群體中,不同基因型個體所生子女數目不盡相同,致使子代的等位基因數發生改變,
在處于相對隔離狀態的小群體中會產生基因頻率的隨機波動。
【詳解】A、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A正確;
B、遺傳漂變可導致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但遺傳漂變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沒有方向性,B正確;
C、遺傳漂變是基因物率的隨機變化,種群越大,遺傳漂變對基因頻率改變的影響越小;種群越小,特殊因
素對種群影響越大,遺傳漂變越強,C錯誤;
D、自然選擇的作用對象是表現型,是通過直接選擇相關的表現型進而選擇相關的基因,D正確。
故選C。
【變式3-4]
某學者按選擇結果將自然選擇分為三種類型,即穩定選擇、定向選擇和分裂選擇,如圖。橫坐標是按一定
順序排布的種群個體表型特征,縱坐標是表型頻率,陰影區是環境壓力作用的區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
A.三種類型的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是隨機的
B.穩定選擇有利于表型頻率高的個體
C.定向選擇的結果是使種群表型均值發生偏移
D.分裂選擇對表型頻率高的個體不利,使其表型頻率降低
【答案】A
【分析】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變異是不定項的,為進化提供原材料,而自然選擇
的方向是確定的。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不同,變異的類型不同,自然選擇的結果不同,但被選擇的個體都
是適應環境的個體。
【詳解】A、三種類型的選擇都是自然選擇,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的影響是固定的,都使種群基因頻率
發生定向的改變,A錯誤;
B、根據圖示信息,穩定選擇淘汰了表型頻率低的個體,有利于表型頻率高的個體,B正確;
C、根據圖示信息,定向選擇是在一個方向上改變了種群某些表現性特征的頻率曲線,使個體偏離平均值,
C正確;
D、分裂選擇淘汰了表型頻率高的個體,使其頻率下降,D正確。
故選A。
【題型4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緊扣教材】
1.物種與隔離
/攵行f自然狀態下
(1)物種產懺(相互交配
[結果:產生可育后代
(2)隔離。
①概念:不同群體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象。
②常見類型:
類型發生范圍結果
a.不能相互交配
生殖隔離不同物種間b.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
可育后代
地理隔離同種生物使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流
2.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1)新物種的形成過程:
,①不同種群出現不同的突變和基因重組
地理隔離|<②不同種群間不發生基因交流
1③不同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不同的變化
*[①食物和棲息條件互不相同
自然選擇|②自然選擇對不同種群基因頻率的改
,變所起的作用不同
型國庫形成明顯的差異,并逐漸出現生殖
生殖隔離|
隔離.從而形成不同物種
(2)結論: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題型突破】
【例4】
基因流是指生物個體從其發生地分散出去而導致不同種群之間基因交流的過程,可發生在同種或不同種的
生物種群之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基因流可以發生在不同種的生物種群之間,說明基因流打破了生殖隔離
B.基因流可以減少兩個種群之間的基因差異,限制了新物種的形成
C.地理隔離會限制種群之間的基因流,有利于新物種的形成
D.基因流的發生有利于生物的進化
【答案】A
【分析】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
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注意理解題意中基因流的含義是解題的
關鍵。
【詳解】A、由題意可知,基因流可發生在同種或不同種的生物種群之間,同一物種不同個體之間不存在生
殖隔離,A錯誤;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基因流的發生減少兩個種群之間的基因差異,將會影響物種形
成的概率,限制了新物種的形成,B正確:
C、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被地理隔離所阻斷是形成新物種的一種途徑,故地理隔離有利于新物種的形成,C
正確;
D、基因流可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為自然選擇提供了更多的材料,有利于生物的進化,D正確。
故選Ao
【變式4-1]
研究人員以紅鯽魚和團頭魴為親本,利用不同方法進行人工育種獲得3種后代,如圖所示,其中A、B表示
染色體組。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紅鯽魚辛團頭魴合
(2n=100,AA)(2n=48,BB)
I-I;
子代1子代2子代3
(2n=100,AA)(3n=124AAB)(4n=148,AABB)
A.自然條件下,紅鯽魚和團頭魴不存在生殖隔離
B.子代2的體細胞比子代1的體細胞多一條染色體
C.培育子代3的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
D.子代2和子代3都可以通過有性生殖來繁殖后代
【答案】C
【分析】染色體變異包括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和染色體結構的變異。染色體數目變異包括以單條染色體為單
位的變異和以染色體組為單位的染色體數目變異。
【詳解】A、自然條件下,紅鯽魚和團頭魴存在生殖隔離,因為它們屬于不同的物種,A錯誤;
B、子代2的體細胞比子代1的體細胞多一條套色體組,即多了B24條染色體,B錯誤;
C、親代含有的染色體數目分別為100和48,而培育的子代3中含有的染色體數目為148,說明培育子代3
的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C正確;
D、子代2中含有三個染色體組,減數分裂聯會紊亂形成高度不可育的配子,因而不能產生后代;而子代3
中含有四個染色體組且每條染色體均能找出與之對應的同源染色體,能產生可育的配子,因而可通過有性
生殖產生后代,D錯誤。
故選C。
【變式4-2]
基因有正選擇壓基因和負選擇壓基因之分,正選擇壓基因的表現效應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負選擇壓
基因的表現效應不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雄鴨的美羽艷麗,易被天敵發現,但有利于吸引雌鴨交配,避
免與近似鴨錯配而使生殖失敗;雄鴨的素羽,不易被天敵發現,但不利于吸引雌鴨交配。下列相關敘述錯
誤的是()
A.生物的正、負選擇壓基因的確定是由其生存環境決定的
B.正、負選擇壓基因互為等位基因,構成該種群的基因庫
C.與近似鴨錯配而導致生殖失敗是由于二者存在生殖隔離
D.在天敵銳減、近似鴨數量增多時,美羽的基因頻率會增大
【答案】B
【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
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⑤協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詳解】A、根據題意可知,每種基因有利也有弊,在某種環境中可能為正選擇壓,在另一種環境中可能是
負選擇壓,因此生物的正負選擇壓基因是相對的,由生存環境(自然選擇)決定,A正確;
B、等位基因是決定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的基因,而正、負選擇壓基因與環境有關,不一定
互為等位基因,B錯誤;
C、與近似鴨錯配而導致生殖失敗,是二者屬于不同物種,存在生殖隔離的結果,C正確;
D、天敵銳減、近似鴨數量增多時,美羽會減少被捕食、避免與近似鴨錯配而使生殖失敗,進而使美羽的基
因頻率增大,D正確。
故選B。
【變式4-31
達爾文從家養動植物中發現,按照不同的需求進行選擇,從一個共同原始祖先類型可出現許多性狀極端奇
異的品種。如從巖鴿這個野生祖先馴化培育出上百種家鴿品種。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一個原始祖先經馴化培育的新品種與原種不屬于同一物種
B.在馴化過程中,原始種會根據養殖者的需要發生相應變異
C.新品種的出現需經過突變、選擇和生殖隔離三個環節
D.巖鴿馴化過程中因人類的選擇會導致物種的基因頻率改變
【答案】A
【分析】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變化。種
群是生物進化、繁殖、群落、物種的基本單位。由于自然界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很多,基因突變還可以自
發產生,因此,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詳解】A、一個原始祖先經馴化培育的新品種與原種產生了生殖隔離,不屬于同一物種,A正確;
B、在馴化過程中,養殖者會在原始種的不同變異中進行選擇,B錯誤;
C、新物種的出現需經過突變、選擇和生殖隔離三個環節,C錯誤;
D、巖鴿馴化過程中因人類的選擇會導致種群的基因頻率改變,D錯誤。
故選Ao
【變式4-4]
東北虎當前主要有兩個種群,一個是位于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種群(約500只),一個是位于中俄邊境的
小種群(約40只)。由于虎類疾病、棲息地喪失和近交衰退等原因,中俄邊境的東北虎種群處于瀕危狀態。
研究人員呼吁建立兩個種群間的廊道以促進兩個種群的基因交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東北虎種群密度高于中俄邊境處
B.建立廊道有利于打破種群間的地理隔離以應對近交衰退
C.建立廊道后,中俄邊境種群東北虎的基因庫可能發生變化
D.基因交流有利于提高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利于種群發展
【答案】BCD
【分析】1、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叫作種群。
2、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詳解】A、僅知道兩個地區東北虎的數量,不知道兩個地區的面積,無法計算種群密度,也就不能比較俄
羅斯遠東地區和中俄邊境處東北虎種群密度高低,A錯誤;
B、地理隔離會阻礙種群間基因交流,建立廊道可使兩個種群個體有更多機會相遇并交配,從而打破地理隔
離,避免因近親繁殖導致的近交衰退,B正確;
C、建立廊道后,兩個種群間能進行基因交流,中俄邊境種群會獲得來自俄羅斯遠東地區種群的基因,其基
因庫可能發生變化,C正確;
D、基因交流能讓不同種群的基因相互融合,豐富種群基因種類,提高種群的遺傳多樣性,增強種群對環境
的適應能力,利于種群發展,D正確。
故選BCD。
■樂五酰提4
一、單選題
i.下列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內容敘述,錯誤的是()
A.基因頻率變化,生物一定發生了進化
B.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
C.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型頻率的定向改變
D.物種形成的3個環節是:突變與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和隔離
【答案】C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
改變;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因此,基因頻率變化說明生物一定發生了進化,A正
確;
B、新物種的形成不一定經過地理隔離,但一定經過生殖隔離,如多倍體的產生不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B
正確;
C、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過程,C錯誤;
D、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基本環節,其中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D正確。
故選c。
2.雙參是一種高山植物,與低海拔物種金銀花親緣關系近。與金銀花比較,雙參中與耐低溫、耐缺氧、耐
高輻射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顯著偏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雙參高表達耐低溫基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雙參種群耐缺氧基因頻率可能高于金銀花
C.耐低溫基因是在高海拔環境中誘導產生的
D.高表達耐性基因使雙參能適應高海拔環境
【答案】C
【分析】現代進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①進化是以種群為基本單位,進化的實質是種群的基因頻率的改變。
②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④隔離導致物種形成。
【詳解】A、分析題意可知,與金銀花比較,雙參中與耐低溫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顯著偏高,而雙參是一種高
山植物,說明雙參高表達耐低溫基因是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
B、雙參中與耐缺氧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顯著偏高,據此推測雙參種群耐缺氧基因頻率可能高于金銀花,B正
確;
C、耐低溫基因是突變產的,高海拔環境只是選擇并保存該類型的基因,C錯誤;
D、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高表達耐性基因使雙參能適應高海拔環境,D正確。
故選Co
3.在一個果蠅種群中,雌雄果蠅數量相等,且雌雄個體之間可以自由交配。若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
80%,a的基因頻率為20%。在I、II、III時間段都經歷多次繁殖過程,定期隨機抽取計算出A和a的基因頻
率變化曲線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說明:實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虛線表示a的基因頻率變化
A.若該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I和in的時間階段中雌雄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都是32%,II時間段中雜合
子的基因型頻率可以達到最大值
B.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經歷三個時間段后,種群中XAX,*人丫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
32%、20%
C.在第I和ni時間段中A和a的基因頻率不變,多次繁殖的后代基因型頻率也不變
D.經歷了三個時間段的多次繁殖,該種群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說明產生了進化
【答案】B
【分析】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節,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
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這個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
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生殖隔離的產生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
【詳解】A、若該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時,在I和III的兩個時間階段中,雌雄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都是
2x80%x20%=32%,假設A的基因頻率為X,則a的基因頻率為1-X,故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2'Xx(1-X)
=2X-2X2,=1/2-2(X-l/2)2,若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達到最大值,則A的基因頻率即X=0.5,由于n時間
段中存在A和a基因頻率相等的時段,即A的基因頻率0.5,此時雜合子的基因型頻率可以達到最大值,即
為2*l/2xl/2=l/2,A正確;
B、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雌果蠅中XAXa的基因型率為2x0.8x0.2=32%,雄果蠅中XAY
的基因型頻率為20%,雌雄果蠅數量相等,因此XAXa、XA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6%、10%,B錯誤;
C、由于在第I和第III時間段中,A和a的基因頻率都不變,該個體是自由交配的個體,所以后代的基因型頻
率也不變,C正確;
D、在I、n、in時間段中基因頻率發生了改變,所以該種群產生了進化,D正確。
故選Bo
4.下列有關進化和適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差別明顯,但它們都有共同的祖先
B.出現時間越晚、神經系統越發達的生物適應環境的能力越強
C.達爾文認為基因頻率改變導致生物變異,自然選擇決定進化方向
D.同樣的環境中,同種生物適應環境的方式是一樣的
【答案】A
【分析】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適應的來源是可遺傳的變異,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包括
過度繁殖、生存斗爭、遺傳變異和適者生存。其中生物變異是不定向的,但可遺傳的變異能為生物進化提
供原始材料,是自然選擇發生作用的基礎。自然選擇是定向的,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詳解】A、生物進化理論說明,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A正確;
B、出現時間越晚,神經系統越發達的生物,適應能力不一定越強,B錯誤;
C、達爾文并沒有進行基因層次的研究,C錯誤;
D、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是多樣的,同種生物之間也有個體差異,會有不同的適應方式,D錯誤。
故選A。
5.北美大灰熊和亞洲黑熊的祖先屬于同一物種,由于地質運動,亞洲和美洲的陸橋斷裂,兩種熊的祖先被
隔離開來,經過長期進化形成了兩個不同物種。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這兩種熊的形成過程中,首先出現地理隔離然后出現生殖隔離
B.兩種熊產生生殖隔離后,種群的基因頻率不再改變
C.北美大灰熊和亞洲黑熊差異的形成與兩地不同的環境有關
D.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異為研究兩種熊的親緣關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
【答案】B
【分析】1、基因庫: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這個種群的基因庫。種群越大,基因庫
也越大,反之,種群越小基因庫也就越小。當種群變得很小時,就有可能失去遺傳的多樣性,從而失去了
進化上的優勢而逐漸被淘汰;
2、影響種群基因頻率的因素: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等;
3、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基本觀點: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
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詳解】A、兩種熊的形成過程中先經歷了長期地理隔離,然后出現了生殖隔離,生殖隔離的出現是新物種
形成的標志,A正確;
B、形成生殖隔離后,種群的基因頻率仍可能發生變化,B錯誤;
C、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方向,兩種熊差異的形成與兩地不同的環境有關,C正確;
D、細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異為研究兩種熊的親緣關系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證據,D正確。
故選Bo
6.生活在北美洲和中美洲的囊鼠特別喜歡打洞,已知囊鼠的體毛深色(D)對淺色(d)為顯性,且基因
D/d位于常染色體上。科研人員調查了不同區域囊鼠的深色表型頻率,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區域深色熔巖床區淺色巖P區淺色巖Q區
深色表型頻率0.910.190.51
A.深色熔巖床區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
B.淺色巖P區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頻率為1%
C.淺色巖Q區囊鼠的d基因頻率為70%
D.推測P區的熔巖顏色比Q區的熔巖顏色深
【答案】D
【分析】I、基因頻率指的是在一個種群基因庫,某個基因占該基因和其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基因型
頻率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數占全部個體數的比率。當一個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發生改變時,該種群生
物發生了進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種。
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個體不是進化的單位,種群才是進化的單位。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變、
基因重組和自然選擇等因素,種群的基因頻率總是在不斷變化的,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
率發生變化的過程。
【詳解】A、深色熔巖床區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9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09,則d基因頻率為
30%,D基因頻率為70%,A正確;
B、淺色巖P區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19,則dd基因型頻率為0.81,則d基因頻率為90%,D基因
頻率為10%,因此囊鼠的純合深色基因型(DD)頻率為10%*10%=1%,B正確;
C、淺色巖Q區囊鼠深色表型(D_)頻率為0.51,則dd基因型頻率為0.49,則d基因頻率為70%,C正確;
D、淺色巖P區D基因頻率為10%,淺色巖Q區D基因頻率為70%,已知囊鼠毛色與環境差異大容易被天
敵捕食,因此Q區的熔巖顏色更深,D錯誤。
故選D。
7.大熊貓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的設計原型。大熊貓最初是食肉動物,經過進化,其99%
的食物都來源于竹子。現在一個處于遺傳平衡的大熊貓種群中,雌雄數量相等,且雌雄之間可以自由交配,
若該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60%,b的基因頻率為40%,則下列有關該種群說法錯誤的是()
A.大熊貓種群中全部的B和b不能構成大熊貓種群的基因庫
B.大熊貓由以肉為食進化為以竹子為食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
C.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該種群自由交配一代后Bb基因型頻率為48%
D.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X%XbY的基因型頻率分別為16%、40%
【答案】D
【分析】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該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60%,b的基因頻率為40%,則種群
中BB基因型頻率等于B基因頻率的平方為36%,Bb基因型頻率=2xB基因頻率xb基因頻率=48%,bb基
因型頻率等于b基因頻率的平方為16%。
【詳解】A、基因庫是一個群體中所有個體的全部基因的總和,因此,大熊貓種群中全部B和b的總和不能
構成大熊貓種群的基因庫,A正確;
B、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因此,大熊貓由以肉為食進化為以竹子為食的實質是種群
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的結果,B正確;
C、若該對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該種群自由交配,基因頻率不變,故下一代Bb的基因型頻率=2xB基
因頻率xb基因頻率=48%,C正確;
D、該種群中B的基因頻率為60%,b的基因頻率為40%,若該對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則XbXb
在雌性中基因型頻率也基因頻率的平方=16%,在群體中占8%;XbY在雄性中的基因型頻率』的基因頻率
=40%,在群體中占20%,D錯誤。
故選D。
8.下列有關基因庫、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
B.種群中雜合子的頻率減小不一定導致基因頻率改變
C.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不一定會形成新物種
D.因為男性色盲患者較多,所以男性群體中色盲基因頻率大于女性群體
【答案】D
【分析】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
三個基本環節。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的改變并決
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詳解】A、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方向不斷進化,即
生物進化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A正確;
B、當種群內兩種純合子,即顯性純合子和隱性純合子比例相等時,則種群中雜合子的頻率改變不會引起種
群基因頻率的改變,B正確;
C、新物種的形成通常要經過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三個基本環節,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生
物發生進化,但不一定會形成新物種,C正確;
D、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男性只有一個色盲基因就患病,而女性必
須同時具有兩個色盲基因才患病,男性群體中色盲基因的頻率等于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頻率,D錯誤。
故選D。
9.在某島嶼上一個處于遺傳平衡的兔種群(樣本數量足夠大)中,毛色有灰色和褐色兩種,由常染色體上
的一對等位基因(B、b)控制。經調查統計灰色兔占總數的11/36。現以一對灰色雌雄兔作親本,子代中出
現了褐色兔(不考慮突變)。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種群中b基因頻率是B基因頻率的5倍
B.該種群內灰色兔中純合子占1/11
C.該種群的毛色中灰色為隱性性狀
D.該種群中灰色個體相互交配一代,子代中b基因頻率5/11
【答案】C
【分析】一對灰色雌雄兔作親本,子代中出現了褐色兔(不考慮突變),說明灰色對褐色為顯性,即褐色
兔基因型為bb,兩親本灰色兔的基因型為Bb,即雜合子。利用遺傳平衡定律來解答即可。
【詳解】AC、一對灰色雌雄兔作親本,子代中出現了褐色兔(不考慮突變),說明灰色對褐色為顯性,即
褐色兔基因型為bb,兩親本灰色兔的基因型為Bb,灰色兔占總數的11/36,則褐色兔占總數的25/36,根
據遺傳平衡定律推知b基因頻率為5/6,B基因頻率為1/6,所以該種群中b基因頻率是B基因頻率的5
倍,A正確,C錯誤;
B、根據遺傳平衡定律可以推知BB基因型頻率為1/36,Bb基因型頻率為2x1/6x5/6=10/36,所以該種群內
灰色兔中純合子占1/11,B正確;
D、該種群內灰色兔中BB占1/11,Bb占10/11,該種群中灰色個體相互交配一代,所以子代中b基因頻率
為5/11,B基因頻率為6/11,D正確。
故選C。
10.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的廣泛使用導致了家蠅抗藥性的產生,家蠅的不抗藥基因和抗藥基因分別用A、a表
示。研究人員讓噴灑過擬除蟲菊酯殺蟲劑地區的家蠅種群在不接觸殺蟲劑的條件下連續繁殖25代,并測定
每一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發現二者均有波動但均沒有明顯的變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基因的產生與擬除蟲菊酯殺蟲劑的使用有關
B.a基因的產生為家蠅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美容儀器在皮膚治療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策略考核試卷
- 智能康復機器人的運動控制技術考核試卷
- 2025裝修合同條款不全 延期完工仍需賠償
- 2025企業與企業之間租賃合同
- 2025養殖業承包合同 定義
- 2025房地產合作開發合同模板
- 2025年土地使用權買賣合同樣本
- 第01講 豐富的圖形世界(解析版)
- 二零二五單位臨時用員工聘用合同書
- 專業施工配合費協議
- (廣東二模)2025年廣東省高三高考模擬測試(二)歷史試卷(含答案)
- 做最勇敢的自己
- 2023年廣東學位英語試題學位英語考試真題(含答案)
- 《旅行社經營管理》考試復習題庫及答案
- 粵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知識點
- 危大工程巡視檢查記錄表(深基坑)
- 《最好的未來》合唱曲譜
- GB∕T 36765-2018 汽車空調用1,1,1,2-四氟乙烷(氣霧罐型)
- 《覺醒年代》朗誦稿
-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
- 水保工程驗收檢驗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