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測試05詩詞賞析綜合過關卷一
時間:90分鐘,說明:共19首詩詞題,滿分150分
姓名得分
(2023?上海長寧?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桂州臘夜
戎昱
坐到三更盡,歸仍萬里賒。
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
曉角分殘漏,孤燈落碎花。
二年隨騾騎,辛苦向天涯。
1.文學家多善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感覺意象,藉以引起讀者的聯想。以下選項中運用上
述感覺意象少于三種的一項是()
A.戎昱《桂州臘夜》全詩。
B.“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保馈锻3薄?/p>
C.“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秦觀《踏莎
行》》
D.“自胡馬窺江去后,廢弛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保ń纭稉P州慢》)
2.以下對這首詩的說法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以時空感受烘托心理,交代緣起。
B.頸聯多用對比,形象鮮明,感染力強。
C.尾聯呼應首聯,情絲悠長,耐人回味。
D.全詩以時間為線,情感表達婉曲細膩。
3.“雪聲偏傍竹,寒夢不離家”這句中“偏”和“寒”二字很有表現力,請選其一加以賞析。
【答案】LB2.B3.答案示例1:落雪本是難以聽聞得出的,“偏”字描繪出雪積在竹上造成的細微
聲響,讓人感知到主人公似有怨惱而又無可奈何的心理,將詩人因懷鄉思歸而夜不能眠時的心靈感受刻畫
得細致入微,引發讀者的共情。
答案示例2:“寒”字一語雙關,既指出桂州臘夜寒冷的生理感受,也反映了詩人思歸而不得時凄苦的心理
感受,以實帶虛,情景相融。
【解析】L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A,《桂州臘夜》全詩運用了“雪聲”“號角”“孤燈”等多個意象,有視覺、聽覺、觸覺等。
B.“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運用了“簫鼓”“煙霞”兩個意象,
有視覺和聽覺。
C.“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運用了“樓臺”“渡口”“春
寒,,“杜鵑聲,,等多個意象,有視覺、聽覺、觸覺等。
D.“自胡馬窺江去后,廢弛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運用了“喬木”“鼓角”“寒
氣,,“空城,,等多個意象,有視覺、聽覺、觸覺等。
故選B。
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B.“頸聯多用對比”錯,“曉角分殘漏”寫所聞。古代用滴漏計時,夜間憑漏刻傳更,殘漏指夜將殘盡時的更
鼓聲。天亮后號角一響,更鼓聲歇,表明長夜過去,清晨來臨?!肮聼袈渌榛ā睂懰?,青燈照壁,詩人長
時間地望著那盞孤零零的昏暗油燈掉落著斷碎的燈花。此聯通過一聞一見,把作者的鄉思表現得含而不
露,情在詞外。
故選B。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雪聲偏傍竹”,雪飄落在竹林上,借著風傳進一陣陣颯颯的聲響,在不能成眠的人聽來,就特別感到孤方
凄清。這把南寂寒夜的環境氣氛渲染得很足。那個“偏”字,更細致地刻畫出愁人對這種聲響所特有的心靈
感受,似有怨惱而又無可奈何。
“寒夢不離家”,在斷斷續續的夢中,總是夢到家里的情景。在“夢”之前冠一“寒”字,不僅說明是寒夜做的
夢,而且反映了詩人心理上的“寒”,就使“夢”帶上了悄愴的感情色彩。
(2023?上海青浦?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街頭
廢名
行到街頭乃有汽車駛過,
乃有郵筒寂寞。
郵筒PO①
乃記不起汽車號碼X,
乃有阿拉伯數字寂寞,
汽車寂寞,
大街寂寞,
人類寂寞。
(1937)
樂游原②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注】①PO:PostOffice的縮寫,意即郵政局。②樂游原:在長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
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4.兩首詩在語言上都體現詩歌的一特點。
5.以下對兩首詩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都是作者即景抒情的偶然所感。
B.兩位詩人都被眼前景物觸發內心情感。
C.兩位詩人都將自己的情感投射于景物。
D.兩首詩的語言通俗,但是都富于哲思。
6.請分析兩首詩在運用意象抒發感情上的不同。
【答案】4.節奏感/音樂美/韻律美等5.A6.《街頭》運用“大街”“汽車”“郵筒”“阿拉伯數字”等一
組意象,將自己惆悵、寂寞的情感投射其中,通過意象群的方式強化寂寞的情感,抒發自己對人生的思
考;《樂游原》則是通過“夕陽”這一核心意象,抒發生命美好而短暫易逝的傷感。
【解析】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語言特點的能力。
《街頭》是現代小說家廢名創作的一首新詩,由“汽車寂寞”“大街寂寞”“人類寂寞”可知,詩歌結構整齊,
富有韻律美的特點,且節奏感強;《樂游原》是李商隱的一首絕句,“原”“昏”為詩歌韻腳,故詩歌也富有
韻律美,有節奏感。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A.“都是作者即景抒情的偶然所感”錯,由《樂游原》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可知,詩句點明登古
原的時間和原因?!跋蛲怼敝柑焐旌诹?,“不適”指不悅。詩人心情憂郁,為了解悶,就駕著車子外出眺望
風景,于是登上古原。所以此詩不是偶然所感。
故選Ao
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街頭》是詩人一次街行的偶感。詩人行至街頭,一輛汽車從面前一掠而過。馬達聲漸漸遠去,一陣喧囂
后的街頭變得寂靜冷清。他突然看見對面人行道上孤單單地矗立著一只郵筒,詩人油然而生一種惆悵和寂
寞感。接下去,詩人遂以寂寞的心理觀照街頭的一切:他想起剛才駛過的那輛汽車,竟連它的車牌號碼也
沒有留意一下,它將永遠是一個未知數X。于是詩人替這個號碼的阿拉伯數字難過,覺得它太寂寞了,它
白白地在街頭馳了一趟,白白地與詩人邂逅了一遭。進而,詩人覺得車過街空,冷清的街頭也同樣十分寂
寞。還有這周圍的一切,甚至整個人類也同這里一樣是寂寞的。故《街頭》運用“大街”“汽車”“郵筒”“阿拉
伯數字”等一組意象,將自己惆悵、寂寞的情感投射其中,通過意象群的方式強化寂寞的情感,抒發自己
對人生的思考。
《樂游原》“夕陽”一句,向來被認為是詩人對繁盛的唐帝國即將衰落之感嘆。大唐王朝繁盛一時,可如今
就如同這夕陽般西下,好景不長。故而這句詩長久以來是這樣翻譯的:“夕陽無限的美好啊!只不過已經快
要落下了。"李商隱身處的晚唐,總有一種極致奢華過后的頹廢感,故而此詩理解為李商隱對唐帝國的感
嘆。這種美好事物即將消逝沉落的失落感深深地烙在晚唐的每一個詩人身上,故而晚唐詩人的詩作比起盛
唐總少了那種英姿勃發的自信感,大多消沉頹喪、含蓄委曲。故《樂游原》則是通過“夕陽”這一核心意
象,抒發生命美好而短暫易逝的傷感。
(2023?上海黃浦?一模)閱讀下面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郊行即事
【宋】程顆①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②莫忘歸。
【注】①程題:宋代理學家、教育家,“理學”奠基人。②游衍:恣意游逛,縱情游玩。
7.校報編輯部同學擬定該詩所在欄目,不能編入的一項是()。
A.宋詩賞讀B.哲理詩選C.古體詩攬勝D.近體詩精華
8.對前兩聯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聯寫春天景象,“碧”描摹遙山綠色,自可縱情游玩。
B.第二聯寫追逐落花,“坐”透露困境中的閑適、春游之趣。
C.兩聯既有整體氛圍,又有具體內容,多角度地描繪了春天。
D.兩聯既有寫景之詞,又有記事之語,彼此獨立,各有情趣。
9.宋詩好說理,有人說“此詩無一毫道學氣,五、六句情韻俱佳",結合詩句內容,對此加以分析。
【答案】7.C8.D9.所謂“道學氣”是指宋詩好發議論,喜談道理。此詩描寫郊野景物及春游之樂,
借以說理,自然流暢,無道學氣。尤其是頸聯,“莫辭”和“只恐”表達了詩人勸勉人們珍惜美好時光,情感
親切而真摯。“盞酒”和“風花”的意象,選取尋常之物,卻讓人思之而有味。真情與韻味彼此交融,故曰
“情韻俱佳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題材、體裁的判斷能力。
從詩歌作者來看,屬于宋詩;宋詩長于說理,詩歌中也有“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勸說世人
珍惜友情、珍惜時光的哲理表達;從詩歌形式來看,共有八句,雙數押韻,中間兩聯對仗工整,符合律詩
的特點,而不屬于古體詩。
故選C。
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D.“彼此獨立”錯,詩歌前兩聯從視覺的角度寫景敘事,側重從顏色方面描繪春天原野上清新自然的景致。
故前兩聯景中有事,事中含景,二者相輔相成。
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情感的能力。
“道學氣,,原本形容為人處事迂腐,拘泥于禮法,因循守舊,不知變通。此處用來指宋詩好發議論,喜談道
理。
這首詩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四個短句為一部分,后面的為一部分。前面寫郊外踏春,后面寫春游所得的
感想。清明的原野那樣美麗,鄉間的景色清新如洗,飄著落花的流水明洌,對疲憊的人來說最好的休息就
是坐下來注視那好像會說話的流水。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
世事,更想到了朋友。他認為人生中會有的事物感情,也終究有一天會煙消云散,好高鷲遠不如抓住目
前,
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詩歌描寫郊野景物及春游之樂,借以說理,自然流暢,無道
學氣。
再看“情韻俱佳”。
五、六句“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意思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
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面對漸飄漸遠的落花,詩里人想到了時間的珍貴,想到了聚少離多的世事,
更想到了朋友。于是想到好高鷲遠不如抓住目前,珍惜今天所有的美好就是珍惜了自己的一生?!澳o”和
“只恐”表達了詩人勸勉人們珍惜美好時光,情感親切而真摯。而“韻”體現在詩歌意象的選擇,“盞酒”指一
杯酒,讓人聯想到勸酒之殷切,感情之醇厚;“風花”是風吹落花,營造的是浪漫柔美的意境。“盞酒”和
“風花”的意象,選取尋常之物,卻讓人思之而有味。真情與韻味彼此交融,故曰“情韻俱佳”。
(2023?上海松江?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陪竇侍御泛靈云池
【唐】高適
白露時先降,清川思不窮。
江湖仍塞上,舟楫在軍中。
舞換臨津樹,歌饒向晚風。
夕陽連積水,邊色滿秋空。
乘興宜投轄①,邀歡莫避聰②
誰憐持弱羽,猶欲伴鴉鴻。
【注】①投轄:《漢書?陳遵傳》記載,“遵嗜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
有急,終不得去?!陛?,車軸兩端的鍵。②避騁:《后漢書?桓典傳》記載,“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
回避。常乘騙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驅馬御史,?!被傅?,東漢大臣,官至侍御史。
10.小松想要為本詩選擇背景圖,與本詩風格最為匹配的一項是()。
A.絢麗奇幻B.清翠秀麗C.凄冷陰沉D.蒼??臻?/p>
11.對本詩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聯中“白露”點出時節為秋,“清川”呼應詩題中的“靈云池”。
B.“舞換,,一聯寫人們在舟中歌舞作樂,暗含對將領荒淫無度的批判。
C.,,乘興,,一聯巧妙用典,含蓄寫出場面之歡樂,竇待御之可親可近。
D.詩人以“弱羽”自比,愿伴“鵬鴻”表達對竇侍御的追隨贊美之情。
12.本詩可看作應酬之作,應酬之作特別注重“得體”,本詩在這點上做得很好。請從“得體”角度賞析本
詩。
【答案】10.D11.B12.前四聯寫時間節令,尤其是一同游玩的歡樂和一同所見的美景,對相聚的
贊美隱含對對方的贊美。第五聯,既寫出場面歡樂無拘無束,也暗寫出竇待御平易近人可親可近,同時把
竇侍御比作桓典,暗含著對竇待御剛烈正直的贊美。最后一聯自比弱羽,把對方稱作購鴻,自謙和贊美的
同時,“誰憐”以一種嬌弱的口吻,“猶欲伴”則以堅定的口吻,表達了追隨對方希望對方吸引抬舉意思。這
些情感和意圖,委婉表達,不諂媚,不庸俗,恰如其分,也與身份相稱,很得體,也很巧妙。
【解析】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風格的能力。
詩歌中間四句“舞換臨津樹,歌饒向晚風。夕陽連積水,邊色滿秋空”寫泛舟之樂,思緒飄忽于舞臺歌榭
上,見夕陽映照,水天一色,整個秋空都充滿邊塞風物,意境是蒼茫空闊的。
故選D。
1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B.“暗含對將領荒淫無度的批判”錯,“舞換臨津樹,歌饒向晚風”寫看著水邊樹下的歌舞,歌聲悠悠繚繞在
晚風中。寫詩人陪友于水舟之上,看著水邊樹下的歌舞,觸發了濃濃的愁思。選項解讀錯誤。
故選B。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內容的能力。
本詩是“應酬制作”,其“得體”應體現在對對方的贊美適度,表達自己的情感適度等方面。
此詩首四句寫泛舟靈云池的時間和地點,由見“清川”而“思不窮前兩句點明時間是秋季,以“白露”和“清
川”勾勒出秋季景色清冷而明凈的特點。三、四句寫陪待御泛舟在清冷的水波上,雖然逍遙在池塘小船之
上,身仍實在塞上軍中。這兩聯通過寫游覽所見之美景,暗含與對方相聚的喜悅之情,委婉表達對對方的
贊美之意。表達“得體”。
第五聯“乘興宜投轄,邀歡莫避驍”,游興未盡當誠心留客時,歡聚也不要有什么忌諱?!巴遁牎笨梢韵嘁姰?/p>
時賓主自在隨意的歡樂和諧的場面,也暗寫出竇待御平易近人可親可近;“避照”則用桓典的典故,同時把
竇侍御比作桓典,由注釋可知,桓典是個不懼宦官的正直的大臣,在當時就已經很有名氣,這樣的用典暗
含著對竇待御剛烈正直的贊美。
最后一聯“誰憐持弱羽,猶欲伴鴆鴻”,以弱羽凡鳥自喻,這是自謙;比竇氏為鸚維鴻雁,是對對方的贊
美;“誰憐”以一種嬌弱的口吻希望得到對方的愛護,“欲伴”則以堅定的口吻希望追隨對方、得到對方引
薦、希望竇侍御汲引之意。這些情感和意圖,委婉表達,不諂媚,不庸俗,恰如其分,也與身份相稱,很
得體,也很巧妙。
(2023?上海寶山?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從鎮江州與游故別①
南朝梁何遜
歷稔②共追隨,一旦辭群匹③。
復如東注水,未有西歸日。
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
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
【注釋】①從鎮江州:建安王蕭偉出鎮江州,何遜隨從出行。②稔($n):年。③群匹:眾友。
13.下列對這首詩歌寫作方法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夸飾B.比喻C.對比D.虛實
14.下列對詩歌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二句寫詩人與友朋多年情誼到如今分別,點明題旨。
B.三四句化用“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言相聚難再。
C.七句寫酒宴結束,辭別在即,“悲”字點出全詩的情感。
D.八句以相約長談之期,表達對遠行人的依戀不舍之情。
15.沈德潛稱贊何遜的詩“情詞宛轉,淺語具深”,請以此賞析畫線句的語言表現力。
【答案】13.A14.D15.①第一句寫室外景,“夜雨”“空階”渲染環境氣氛,給人幽涼空寂的感覺,
陪襯出離人的心境;第二句是室內景,從視覺寫他們徹夜依依話別,從時間看出別意的纏綿,同時燈光的
暗淡也正如心境的黯淡。②這兩句詩都是平常情、眼前景,經過詩人的熔鑄,寓情于景,宛轉深微,表
達了詩人與故友離別時難舍、感傷的情感。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A.“夸飾”指夸張鋪飾,超過了客觀事實的修辭手法。通觀全詩,詩中并無夸張鋪飾之處。
同時詩中,,共追隨,,“辭群匹,,是對比,以昔日的共同游歷和今日的孤單分別作對比?!皬腿鐤|注水,未有西
歸日”是比喻,以東流水之不歸比喻朋友間之不能相見。“何時同促膝”是虛寫,同上文對眼前景物的描寫
構成虛實結合的手法。
故選Ao
14.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D.“相約長談之期”錯誤。“何時同促膝”意思是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像現在這樣再次促膝長談。詩人以設問作
結,抒發的是“盛會難再”的深沉感慨,使人產生無限遐想。詩人并未與友人“相約長談之期”。
故選D。
15.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情詞宛轉,淺語具深”的意思,即表達的感情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言辭淺近,含義卻具體
深遠。答題時要緊扣這兩個評論的語句進行作答。
“情詞宛轉”?!耙褂甑慰针A,曉燈暗離室”意思為夜晚濕冷的雨滴,淅瀝落在空曠的臺階上,室內三杯兩盞
淡酒,促膝話別,徹夜不眠,不知不覺間曙色已躍上窗頭。這兩句融情于景,冰冷的夜雨打在寂靜的臺階
上,昏暗的燈光映照著即將離別的人們。極力渲染環境氣氛,通過夜雨、空階、曉燈、暗室等意象來傳情
達意,營造出環境的寂靜、凄冷,表達即將離別時黯淡的心境和纏綿的別意。
“淺語具深”。這兩句寫景,所寫意象無非是雨、階、燈、室,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景物,經過詩人的構思,
將濃濃的離別之意傾注其中,借平常景物抒發離別時難舍、感傷的具體深摯的情感。
(2023?上海金山?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送白利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唐)李白
西羌延①國討,白起②佐軍威。
劍決浮云③氣,弓彎明月輝。
馬行邊草綠,旌卷曙霜飛。
抗手④凜相顧,寒風生鐵衣。
【注】①延:請,此意為招引。②白起:戰國秦之名將,這里借指白利。③決浮云:出自《莊子?說
劍》:“天子之劍……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睕Q:斷。④抗手:舉手拜
別。
16.下列對本詩的題材和體裁判斷正確的一項()
A.邊塞古詩B.送別律詩C.送別古詩D.羈旅律詩
17.對本詩分析和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一二兩句交代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形勢,巧用典故,隱含激勵。
B.五六兩句是對未來戰場情景的描寫,給讀者飄逸豪放的感覺。
C.七八兩句描繪白利回首與詩人舉手拜別,鐵衣生寒,威風凜然。
D.全詩情感熱烈,蘊含詩人祝頌友人之意,也流露個人的失落。
18.賞析詩歌的三、四兩句“劍決浮云氣,弓彎明月輝”。
【答案】16.B17.D18.答案示例:這兩句用夸張的手法,描繪白利將軍揮動寶劍,使空中云氣為
之消散,白利將軍的彎弓如滿月,似與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輝,表達了詩人對他武藝高超,氣勢威武(或有
萬夫不擋之勇)的由衷贊美。
【解析】1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判斷詩歌的題材和體裁的能力。
從題干提示“送”字就可以知道此詩從題材來說為送別詩。另外此詩前三聯都押韻,又是八句,屬于近體詩
中的律詩。
故選B。
17.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的內容情感及藝術特色的能力。
D.“也流露個人的失落”有誤,此詩著重描寫友人到前線威武颯爽的風姿,祝頌之意暗含其中,沒有流露個
人的失落。
故選D。
18.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
“劍決浮云氣,弓彎明月輝”大意是“舉起倚天長劍斬斷浮在敵人陣地上的妖氛,拉滿明月之弓,箭鑲閃看
凜烈的光芒”。
這兩句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寫出了白利將軍的武藝高強。他揮動寶劍,能夠讓云氣消散,他力氣驚人,拉
開寶弓如滿月一般,好像與天上的明月相映增輝。言語中表達出對他武藝高強,氣勢威武的由衷的贊美之
情。
(2023?上海奉賢?一模)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六州歌頭①
(南宋)張孝祥
長淮②望斷,關塞莽然平。征塵暗,霜風勁,悄邊聲。黯銷凝。追想當年事,殆天數,非人力。洙泗
上,弦歌地,亦灌腥。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③縱橫??疵酡芟C,騎火一川明。笳鼓悲鳴,遣
人驚。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渺神京。千羽方懷遠⑤,靜烽燧,
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鷲,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
如
傾。
【注釋】①本詞寫于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當時南宋北伐軍在符離潰敗,朝廷中主和派重又得
勢。②長淮:淮河。紹興十一年(1141年),南宋向金屈膝求和,約定以淮河為界。③區脫:借指金兵
哨所;④名王:指金兵的將帥;⑤懷遠:用禮樂來使邊遠的少數民族歸順。
19.從字數上看,本詞143字,屬于'o
20.對這首詞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洙泗上”三句用虛寫指禮樂之邦淪陷。
B.“翠葆霓旌”一詞用比喻形容皇帝儀仗。
C.本詞多用三言單句構成緊張激越的語勢。
D.本詞多用領字來組織內容使行文層次強。
21.結合全詞,分析詞人寄寓的豐富情感。
【答案】19.長調20.B21.望邊塞荒涼肅殺,為北伐無望而心寒神傷;看隔岸金人遍地,演習不
斷,為金人仍有進犯之心,大宋深陷危機感到心驚膽戰;個人壯志難酬,而年華已逝的無奈與悲傷;見南
宋偏安,忙于低頭求和,對朝廷妥協充滿諷刺又飽含無可奈何;最后聞中原人民盼大宋收復失地,既飽含
著見民眾為國辜負而無能為力的同情與悲憫;更增強了對南宋放棄子民,放棄北伐,致山河破碎,家國不
再的痛恨。
【解析】19.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
詞五十八字以內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為中調,九十一字以外為長調。本詞143字,屬于長調。
20.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比喻”錯,“翠葆霓旌唧飾以鳥羽的車蓋和彩旗,運用借代手法,指皇帝的儀仗。
故選B。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時易失,心徒壯,歲將零”意思是,想我腰間弓箭,匣中寶劍,空
自遭了蠹蟲塵埃的侵蝕和污染,滿懷壯志竟不得施展。時機輕易流失,壯心徒自雄健,歲暮將殘。詞人傾
訴自己空有殺敵的武器,只落得塵封蟲蛀而無用武之地。
“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鷲,若為情”意思是,朝廷正推行禮樂以懷柔靖遠,邊境烽
煙寧靜,敵我暫且休兵。冠服乘車的使者,紛紛地奔馳匆匆,實在讓人羞愧難以為情。詞人辛辣地諷刺朝
廷放棄失地,安于現狀。
“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意思是,傳說留下中原的父
老,常常盼望朝廷,盼望皇帝儀仗,翠蓋車隊彩旗蔽空,使得行人來到此地,一腔忠憤,怒氣填膺,熱淚
傾灑前胸。寫金人統治下的父老同胞,年年盼望王師早日北伐收復天地。作者為中原大地的長期不能收復
而激起滿腔忠憤,為中原人民的年年傷心失望而傾瀉出熱淚,表達了對祖國山河破碎的悲痛之情。
(2023?上海虹口?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詠草
[宋]俞紫芝
滿目羊芋野渡頭,不知若個解忘憂?
細隨綠水侵離館,遠帶斜陽過別洲。
金谷園①中荒映月,石頭城下碧連秋。
行人悵望王孫去,買斷金釵十二②愁。
【注】①金谷園:西晉官僚石崇的別墅,園中財產豐積,屋宇宏麗,極盡奢華。②金釵十二:指美
女。
22.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A.《樂府詩集》B.《唐宋近體詩選》
C.《宋人絕句精編》D.《古詩源》
23.下列對本詩的寫作特點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A.以物喻人B.因事說理C.詠物抒情D.借古諷今
24.本詩前六句從多個角度詠草,請對此加以賞析。
【答案】22.B23.C24.①首聯鋪寫眼前滿目的渡頭之草,由此生發“忘憂”之想;②頷聯由近及
遠,由離館之草寫到別洲之草,描繪了草不分貴賤四處蔓延的景象;③頸聯拓展了時空,由金谷園的草
寫到石頭城的草,渲染了凄清荒涼的意境;④前三聯由實到虛,從首聯眼前渡口之碧草寫到頸聯的金谷
園石頭城之荒草,今昔對比,抒發人世滄桑的感慨。
【解析】22.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有關詩歌文化常識的能力。
從第二聯和第三聯工整的對仗,以及第二、四、六、八句的押韻,以及作者的生活時代看,本詩是一首宋
代律詩。
B.《唐宋近體詩選》,唐宋,符合本詩的時代特點。近體詩,符合本詩體裁形式特點。
A.《樂府詩集》編撰的是上古至唐、五代的樂府詩歌總集。與本詩內容、時代、體裁均不相符。
C.《宋人絕句精編》,絕句為四句,與本詩的體裁不符。
D.《古詩源》,是清人沈德潛選編的上溯先秦下迄隋代的古體詩選集,旨在探尋詩歌之源頭。所選詩歌與
本詩時代、體裁均不符。
故選B。
2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及表現手法的能力。
本詩的題目是“詠草”,即草為本詩的歌詠對象。首聯從渡頭草寫到忘憂草,頷聯從離館草寫到別洲草,頸
聯從金谷園中草寫到石頭城下草,尾聯所寫“王孫”與草有關,本詩借草抒發了人世滄桑的感慨。
故選C。
2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首聯實寫眼前之草。寫向野渡頭望去,滿眼都是蘋芋碧草。并引出“不知若個解忘憂”中的“忘憂”之間。
頷聯寫草遠近結合。近看,羊羊綠草隨著流水到達離館;遠望,茫茫野草追著夕陽到達別洲I。這兩句說草
到處蔓延,可到富貴之宅,也達荒遠之洲。
頸聯寫草是虛寫,聯想古事,思接千載。從金谷園到石頭城,金谷園中過去鋪錦列繡,花奇草異,如今成
'了“荒映月”的凄涼景象。石頭城,六朝建都之地,虎踞龍盤,過去也是金粉膏澤,豪華相繼,如今徒剩秋
草迎風,敗葉委地。
首聯是實寫渡頭之草,頸聯是虛寫金谷園的石頭城之草,虛實相生,以草的衰敗枯凋寓意榮華富貴的衰敗
不再。頸聯本身有今昔對比之意,石崇的奢富已為陳跡,石頭城往日六朝的繁華不再,徒留衰草敗葉,今
昔對比的反差極為強烈。
(2023?上海普陀?一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和康五庭芝①望月有懷
(唐)杜審言
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
暫將弓并曲,翻與扇俱團。
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
羅衣②一此鑒,頓使別離難。
[注]①康五庭芝:即唐代詩人康庭芝,排行為五。②羅衣:絲織的衣服。
25.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A.《樂府詩集》B.《律詩精選》C.《古體詩集》D.《絕句精選》
26.以下對本詩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第一聯描繪“愁人”夜晚獨望月的場景,秋意蕭索倍添凄涼。
B.“迥”意為“遠”,見山高水遠,孤單的游子益發思念故鄉。
C.第二聯運用比喻,形容月弦時如弓般彎曲,月滿時圓如團扇。
D.“暫”“翻”流露對轉眼間月缺月圓、時光流逝的無盡感慨。
27.請從意境營造的角度賞析第三聯。
【答案】25.B26.B27.第三聯本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寫月光灑在薄霧中讓人覺著凄苦,吹動
月亮的秋風讓人覺得寒冷?!办F濯清輝”“風飄素影”的“景”營造了一種清寒寂寥、凄清朦朧的意境;
“苦”“寒,,的“情,,既深化意境之凄清,又通過這意境寫出“愁人,,思念遠人的苦思。
【解析】25.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常識的能力。
本詩二三聯對仗,各聯對句押韻,屬于典型的“格律詩”,首先排除AC;
本詩四聯八句,與“絕句”四句的特點不符,排除D。
故選B。
2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思想內容的能力。
B.“山高水遠”“益發思念故鄉”錯。“明月高秋迥,愁人獨夜看”中表明了季節、時間、人物及事情,詩人杜
審言在秋天的一個夜里獨自看著高高掛起的明月,其中“迥”的意思是遠,表明秋天天高氣遠,該字一方面
寫出秋夜天宇之澄清,另一方面寫出明月千里,無處不照,為“懷人”伏筆。
故選Bo
27.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本聯情景交融,景中含情。第三聯“霧濯清輝苦,風飄素影寒”寫月色。月光灑在薄霧中讓人覺著凄苦,吹
動月亮的秋風讓人覺得寒冷。此聯“霧濯清輝”,“風飄素影”是景,營造了一種凄清朦朧的意境;“苦”、
“寒”則是“愁人”的心理活動。通過寫景來表現月光灑在云霧之上,使得光輝更加清冷,風吹使得月光下的
白衣更顯寒冷,這些景物的描繪增強了詩中的憂傷和寂寞感。
(2023?上海崇明?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殘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宴賞才過小雪時。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無全葉翠離披。
半床落月留聲病,萬里寒云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
問菊
欲訊秋情眾莫知,喃喃負手叩東籬。
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圃露庭霜何寂寞,鴻歸蛋病可相思。
體言舉世無談者,解語何妨片語時。
(選自曹雪芹《紅樓夢》)
28.下列詩歌選集中,可能收錄兩詩的一項是()
A.《紅樓樂府集萃》B.《紅樓近體選集》
C.《紅樓酬和詩選》D.《紅樓閨怨詩集》
29.劉熙載《藝概》中說:“詠物隱然只是詠懷,蓋個中有我也?!薄都t樓夢》中往往借助人物作品,隱寓
人物情趣性格及身世。請結合閱讀積累推斷兩首詩歌的作者分別是()
A.《殘菊》賈探春;《問菊》林黛玉B.《殘菊》賈寶玉;《問菊》薛寶釵
C.《殘菊》薛寶釵;《問菊》賈探春D.《殘菊》林黛玉;《問菊》賈寶玉
30.《紅樓夢》中借李紈之口評價眾人的詠菊詩作,認為“《問菊》題目新,立意更新”,在最佳之列。請
比較兩首詩歌,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案】28.B29.A30.①就題目而言,《殘菊》屬于詠物詩作應有之意,屬于對菊花開放最末階
段的情狀等內容的題詠;《問菊》與菊對話,以追問形式跳出一般欣賞題詠的范圍;
②就立意而言,《殘菊》由殘菊時節自然引入人世之分離,立意平實;《問菊》題為問菊,實則通過問
菊凸顯菊之“孤標傲世”,同時,以問句寄予個人之情懷,傳遞個人不趨時從眾的品性,少有知音的感慨,
名為問,實則以問寄贊,以問寓情。
【解析】28.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體裁的能力。
A.樂府詩是古體詩,而這兩首詩是近體詩。
B.近體詩,近體詩包括絕句和律詩,這兩首詩屬于近體詩中的律詩。
C.酬和詩,是詩人相互間應答酬謝所作的詩詞,也稱為唱和詩。也不符合這兩首詩的創作背景。
D.閨怨詩,是寫少婦、少女在閨閣中的憂愁和怨恨,不符合兩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故選Bo
29.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和經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殘菊》頸聯寫人。“才自精明志自高”,作為一個有才能、有志氣的女孩子,探春早已對家族中潛伏的危
機有所認識,只是苦于無力回天。他日遠嫁異鄉,更使她日夜牽掛家中親人,以至夜不能眠,聽著窗外秋
蟲的叫聲越來越弱,天空中,遲歸的大雁迎著萬里寒云緩緩飛翔,留下凄厲的哀鳴。在這幅陰冷的背景畫
面中,賈探春強打精神,安慰菊花,也安慰自己:“明年的秋天,還有相會的時刻,這只不過是暫時的分
離,所以不必過于相思?!蔽猜摗懊鳉q秋風知再會,暫時分手莫相思”表達了不必為花殘而悲傷,“花落自有
花開日,蓄芳待來年”的情懷,寄希望于未來的。在大觀園里的所有少女中,探春是最積極的,面對殘菊
并不頹廢。所以《殘菊》的作者是賈探春。
在這《問菊》首詩中,輕俗傲世,花開獨遲,道出了林黛玉清高孤傲、目下無塵的品格性情?!捌月锻ニ?/p>
就是《葬花吟》中說的“風刀霜劍”。榮府內種種惡濁的現象形成有形無形的刺激,使這個孤弱的少女整天
陷于痛苦之中。“鴻歸蚤病”映襯出她苦悶彷徨的心情。對黛玉來說,舉世可談者只有寶玉一人,然而礙于
“禮教之大防”,幾乎沒有痛痛快快地暢敘衷曲的時候?!肮聵税潦蕾烧l隱,一樣花開為底遲?”這兩句膾炙
人口的名句,與其說是有趣的訊問,莫如說是憤懣的控拆。所以《問菊》的作者是林黛玉。
30.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題目新?!秵柧铡分性娙税丫栈ㄗ鳛橹骸⒅簦谑窍蛩岢隽擞舴e于心的許多問題。問菊就是問自
己,答案也都包含在問題之中?!秵柧铡放c菊對話,以追問形式跳出一般欣賞題詠的范圍。《殘菊》中寫
在寒露嚴霜越來越重的時候菊花花枝漸漸傾斜,宴飲賞菊才過又到了小雪節氣。花托上的花瓣還沒有落
完,顏色卻漸漸淺淡,枝頭的葉子漸漸凋落,留下的也顯得散亂紛披。“殘菊”是蘊含著“殘局”的意思的,
《殘菊》中的殘菊就是詩中一個表示衰敗的意象,屬于詠物詩作應有之意,屬于對菊花開放最末階段的情
狀等內容的題詠;
立意新。盛極而衰,這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規律,人世亦然?!稓埦铡愤@首詩借描寫殘菊,暗示了賈府的
沒落和眾人離散的結局,沒有脫離當時封建的傳統主題,由殘菊時節自然引入人世之分離,立意平實。
《問菊》首聯即直切“問”字,所謂“訊秋情”即問訊菊花的情懷意向。抓住菊花的自然特性,把菊花當作詩
人的一個同類,即將詩人自己的情懷賦予了菊花。所謂問菊,實是自擬。園圃露水冷清,庭院寒霜凝降,
別的花所以不在秋季開放,菊花所以會感到寂寞,但也正因此反襯出菊花的遺世獨立。鴻雁在秋天向南飛
走,蛋即蟋蟀也即將結束生命,這進一步皴染出菊花的孤高??傊@四個問句,實際上就是以問的形式抒
寫詩人自己的情懷,也就是對菊花的“移情”故問。最后兩句就把這層意思明白點出:不要感嘆沒有知音,
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如果菊花能說話,咱們就好好聊一會吧。
(2023?上海閔行?一模)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寄劉員外長卿
[唐]皇甫曾
南憶新安郡,千山帶夕陽。
斷猿知夜久,秋草助江長。
疏發應成素,青松獨耐霜。
愛才稱漢主,題柱待回鄉①。
[注]①漢主題柱:指漢靈帝在大殿的柱子上題字贊美田鳳。
小閔準備撰寫《詩人的情誼:皇甫曾與劉長卿》一文,他在閱讀這首詩時遇到一些問題,請幫他解
決。
31.小閔對詩中幾個字的讀音不太確定,以下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長”應讀作zhAng,“稱”應讀作chGng。
B.“長”應讀作zh^ng,“稱”應讀作chEng。
C.“長”應讀作chlng,“稱”應讀作cheng。
D.“長”應讀作chang,“稱”應讀作chGng。
32.小閔想以此詩來增強文章的紀實性特征,以下選項屬于紀實的是()
A.劉長卿身處新安
B.皇甫曾正在旅途
C.劉長卿疏發成素
D.皇甫曾對松思友
33.請代小閔分析這首詩所蘊含的情感。
【答案】31.C32.A33.對千山阻隔之外的朋友的思念,對朋友遠謫南方孤身一人的同情,對朋友
年老發疏甚至白發生的憐憫,對朋友像青松能耐嚴寒的贊頌,對朋友能重新得到皇帝賞識召回的期盼、信
心和安慰。
【解析】31.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中重要詞語的字音和字義的能力。
“秋草助江長”,意為:秋草伴著江水長流。“長”是“長流”的意思,故應讀“chGng”;
“愛才稱漢主”,意為:敬愛英才,稱頌漢朝君主。“稱”是“稱頌、稱贊”的意思,故應讀“cheng”。
故選C。
3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和表現的能力。
A.首句“南憶新安郡”,是說朋友劉長卿遠謫南方,新安郡的詩人懷念劉長卿,故“劉長卿身處新安”是實
寫。
B.詩中描繪了南方的山水景色,“千山”和“夕陽”等景色時詩人回憶之景,是虛寫,從“題柱待回鄉”并不
能確定皇甫曾正在旅途,故不是寫實。
C.“疏發”句是說朋友年老發疏,甚至生出了白發,但文中有“應”,表明是作者的推測,故不能增強文章
的紀實性特征。
D.“青松獨耐霜”句,是詩人稱贊朋友劉長卿像青松耐嚴寒一樣面對眼前仕途的不順,并不是說皇甫曾對
松思友。
故選Ao
3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內容和情感的能力。
“南憶新安郡,千山帶夕陽”,是說詩人回憶被貶在新安郡的朋友劉長卿,“憶”字表達了詩人對被貶在千山
阻
隔之外的朋友的思念,“新安郡”是朋友所在的貶所,這也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遠謫南方孤身一人的同情;
“疏發應成素”,意為:稀疏發絲應該要變白了吧?!笆璋l”一詞表達了詩人對朋友韶華易逝,年老發疏,甚
至白發生的憐憫;
“青松獨耐霜”,意為:希望朋友像青松一樣能獨自抵御目前的霜寒。表達了詩人對朋友像青松能耐嚴寒的
贊頌;
“愛才稱漢主,題柱待回鄉”,意為:希望朋友的名字能刻在的柱子,這樣就可以回鄉了。故鄉期待朋友。
表達了詩人對朋友一定能重新得到皇帝賞識而被召回朝廷任職的信心、期盼和安慰。
(2023?上海?三模)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聲聲慢
(清)洪昇
沙長草淺,日淡云低,天際驚墮雙雕。百隊紅旗亂吼,白馬嘶驕。卻想當年霸業,笑錢銀①、終是兒
曹。秋江迥,只閑抽鐵弩,慢射銀濤。
似爾少年雄發,正風驚玉勒②,雪冷金刀。夜半讀殘黃石,虎哭猿號。怕殺秋霜入鬢,枉臨風、賦盡
牢騷。回頭望,暮云平、且醉濁醪③。
①錢鏤:五代時吳越國王,據傳他見潮水沖擊,命令弓弩手張弓射潮,潮水因此后退,從此大治。
②玉勒:指馬。③濁醪:米酒,多在窮困潦倒時飲用。
34.為這首詞添加題目,最合適的是()
A.贈別B.觀射C.聽濤D.懷鄉
35.下列對本詞分析錯誤的是()
A.對比映襯B.用事用典C.虛實結合D.以動襯靜
36.結合全詞,具體分析詞人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34.B35.D36.上闋首先描寫射雕之人瞄射姿態,借贊頌他人武藝超妙,表達了自己當年
的神勇威武。接著用典,詞人看來,射雕的壯舉與錢銬射潮的霸業相比,更勝一籌。射雕之姿,不急不
緩,胸有成竹地抽出鐵弩,瞄向雄鷹,比錢銬射潮更具英雄之姿,體現了詩人胸有成竹的雄心壯志。
下闋首先追憶當年,回憶年少時的風采盎然,雄姿英發,騎馬掠過四野,揮刀舞劍冷光四射,體現了年少
時出征作戰時的雄心壯志與豪邁之情。但是最后暮年潦倒,孤城廢宮,憑吊故國,只能滿腹牢騷,濁酒自
醉,閑適度日,體現了暮年時的壯志未成的無奈與遺恨。
【解析】3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天際驚墮雙雕。百隊紅旗亂吼,白馬嘶驕”描寫廣袤的天際中,嗖的一聲箭響,驚見一對雕墜落的情景;
“只閑抽鐵弩,慢射銀濤”描寫少年抽弓箭射向錢塘浪潮。由此可以看出,這首詞描繪的是射箭的情景。
故選Bo
3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手法的能力。
D.“以動襯靜”錯誤,上闋首先描寫射雕之人瞄射姿態,借贊頌他人武藝超妙,表達了自己當年的神勇威
武,屬于映襯;“卻想當年霸業,笑錢鏤、終是兒曹”寫射雕的壯舉與錢鏤射潮的霸業相比,更勝一籌,屬
于對比,
又是用典。“似爾少年雄發,正風驚玉勒,雪冷金刀”等是回憶,屬于虛寫,與上闋實寫結合,屬于虛實結
合。這首詞,沒有以動襯靜。
故選D。
36.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詞情感的能力。
“沙長草淺,日淡云低,天際驚墮雙雕”描寫深秋時節,長長的沙灘上淺草枯黃,日淡云低,廣袤的天際
中,嗖的一聲箭響,驚見一對雕墜落。開篇十四字只字未提射雕之人瞄射姿態,寫出了射手的威武神勇,
箭技超妙,亦巧妙地描摹了觀射之人目瞪口呆,驚嘆之態。詞人借描繪射雕之人的雄姿和高超的技巧,來
表現自己的年少之時的高超技藝,威武神勇。
“卻想當年霸業,笑錢鏤、終是兒曹”用典,由注釋可知,錢鏤見潮水沖擊,命令弓弩手張弓射潮,潮水因
此后退,從此大治。而在詞人看來,錢修的射潮霸業不過如此,難以與射雕的壯舉相比?!扒锝模婚e
抽鐵弩,慢射銀濤”三句描寫射雕的姿態,秋江遼闊,射雕之人動作不急不緩,閑閑抽出弓弩,一發中
的,比錢鏤更為英雄。由此可以看出詞人胸懷壯志,自信滿滿,胸有成竹。
“似爾少年雄發,正風驚玉勒,雪冷金刀”回憶少年之時,雄姿英發,跨駿馬,馳騁原野,揮金刀,寒光四
射,一幅少年馳騁圖如在目前,體現了年少時出征作戰時的雄心壯志與豪邁之情?!芭職⑶锼媵W,枉臨
風、賦盡牢騷?;仡^望,暮云平、且醉濁醪”描寫現實,暮年潦倒,兩鬢蒼蒼,滿腹牢騷,無奈只能借酒
澆愁,從而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遺憾、憤懣。
(2023?上海寶山?模擬預測)閱讀詩歌,完成下面小題。(共8分,分值分布:1分,2分,5分)
小孤山
(宋)謝楊■得①
人言此是海門關,海眼無涯駭眾觀。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
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
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宙我心寬。
【注】①謝楊得:南宋末年詩人,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
37.下列擬編纂的詩歌選集中,適宜收錄本詩的一項是()
A.《格律詩選》B.《樂府詩選編》
C.《古體詩選》D.《長短句選輯》
38.以下對本詩風格評價貼切的一項是()
A.瑰麗雄奇B.沉郁哀怨C.質樸剛健D.悲愴豪邁
39.分析“危似孤臣末世難"中“孤”字的妙處。
【答案】37.A38.D39.①孤臣的“孤”與小孤山的“孤”,字面相應,聯想自然。
②托物言志,“孤”字既寫小孤山獨立江中的情形,也寫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
③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表達了作者身處危局依舊希望像小孤山一樣聳然堅定的壯士情懷;偶然
存留的孤山與末世僅存的孤臣相應,/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將帥嚴重匱乏,表達孤立無援、艱難無奈的苦悶/
落寞
之情。
④借小孤山之“孤”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明知大廈將傾獨木難支,自己即使孤掌難鳴,/卻愿堅定抗元、
力挽狂瀾,絕對不會放棄希望的復雜情感。
【解析】37.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體裁知識的掌握能力。
本詩共八句,每句七字,第一、二、四、六、八句押韻,屬于七言律詩。所以應屬于格律詩。應選入《格
律詩選》。而“樂府詩”則是由民間的詩歌采集而成,沒有固定句數,也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古體詩”從
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格律要求不嚴格?!伴L短句”是詞的別
稱。
故選Ao
38.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語言特色的分析能力。
從詩中“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孤臣末世難”可以看出作者對“小孤山”
的贊美,聯系作者的生平和寫作此詩時的處境,可以看出,這兩聯中作者明寫小孤山,其實是寫自己堅定
的抗元決心。當時南宋朝廷危如累卵,從詩句中可以體會出悲愴之感。而尾聯“明日登峰須造極,渺觀宇
宙我心寬”則表現出作者達觀的心態,透出一股豪邁之氣。
故選D。
39.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字的能力。
首先,小孤山中之“孤”字,與詩中“危似孤臣末世難”中之“孤”字形成照應。當時南宋朝廷已經危如累卵,
但作者仍堅決抗元,要作國家的“孤臣”,兩個“孤”字字面相應,讓讀者自然聯想到作者的處境。
其次,作者明寫小孤山,其實是寫自己,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瀾”“堅如猛士敵場立,危似
孤臣末世難”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快遞站點轉包合同協議
- 欠賬委托催繳合同協議
- 員工高空作業合同協議
- 唯美度雇用員工合同協議
- 商標侵犯調解協議書模板
- 微信傳播服務合同協議
- 2025二級建造師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考點:合同的訂立與合同的解除
- 商品異地買賣合同協議
- 2025茶葉代理合同示范文本
- 商品雞養殖合同協議
- 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 量化投資策略開發報告總結
- 2023年江蘇省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 2023高壓電氣設備減隔震設計規程
- 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課件
- 節水型單位申報材料模板
- GB/T 12325-2008電能質量供電電壓偏差
- 埃美柯閥門檢驗報告匯總-391黃銅調節閥
- 中旅·阿那亞九龍湖生態度假區策略整合方案
- 高風險作業管理課件
- 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周期性運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