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5T 026-2024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_第1頁
DB2305T 026-2024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_第2頁
DB2305T 026-2024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_第3頁
DB2305T 026-2024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_第4頁
DB2305T 026-2024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01CCSB65DB2305雙鴨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IDB2305/T026—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雙鴨山市林業和草原局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雙鴨山市林業和草原局、饒河縣林業和草原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張緒鵬、遲楠、邢珍妮、李大鵬、楊淑娟、賈曉強、邢欣竹、丁海軍、李文軍。DB2305/T026—20242柞蠶場生態恢復技術規程本文件提出了柞蠶場生態恢復的對象、目標、調查與設計、技術措施、作業實施、成效調查和檔案管理的原則性、技術性要求。本文件適用于雙鴨山市柞蠶場的生態恢復。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術規程GB/T15776造林技術規程GB/T18337.3生態公益林建設技術規程DB23/T1100柞蠶場建設技術規程DB23/T2701黑龍江省森林撫育技術規程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柞蠶場柞蠶場是柞林經人工砍伐修剪,培育成具有特定樹型用于放養柞蠶的場地。3.2砂化因植被減少,嚴重退化,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地表有砂石裸露。3.3生態恢復對柞蠶場停止放蠶,依靠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與自組織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進行演替,或利用自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柞蠶場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形成森林的一項技術措施。3.4封山育林DB2305/T026—20243在有一定種源的條件下,采取封禁,減少人、畜等外界因素對林地的干擾,以恢復植被和促進林木生長的措施。3.5人工促進生態恢復采用人工輔助措施,促進生態恢復的過程。3.6中刈在柞樹主干距離地面70cm~90cm處剪伐。3.7郁閉度林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3.8灌草總蓋度灌草疊加的覆蓋面積與林地面積之比。3.9小班小班是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統計和經營管理的基本單位,其生物特征和經營特征基本相同并與相鄰小班又有顯著差別。4生態恢復對象a)地處坡度25°以上或山脊或巖石裸露或砂化的柞蠶場。b)郁閉度0.4以下或灌草總蓋度65%以下的柞蠶場。c)中刈墩數1000/hm2以下的柞蠶場。5生態恢復目標通過生態恢復將柞蠶場逐漸培育成生態公益林或用材林,當林分生長達到撫育采伐條件后,執行GB/T18337.3和DB23/T2701。6生態恢復調查與設計6.1生態恢復調查6.1.1自然環境和植被狀況調查a)自然環境:氣候、地形、地貌、土壤。b)植被狀況:自然植被類型、柞蠶場柞樹生長情況、灌木與草本的分布和生長情況等。DB2305/T026—202446.1.2小班調查按照不同坡位或沿對角線采用隨機設置樣地實測的方法進行小班調查,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詳見附錄A):a)位置:所在鄉(鎮)、村(屯)或林(農)場的林班、小班、坐標點。b)權屬:林地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及承包期。c)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d)植被:樹種組成、樹木株(墩)數、高度、郁閉度,灌木和草本植物的蓋度。e)土壤:土層厚度、土壤侵蝕類型以及砂化程度等。f)確定小班四至界線,求算小班面積。6.2生態恢復規劃設計生態恢復規劃設計主要包括:a)范圍:確定面積與四至邊界。b)概況:自然條件、森林資源和地類與規模等。c)技術措施:根據立地條件和蠶場現狀確定生態恢復技術措施(詳見附錄B)。d)管護措施:根據立地條件等確定管護措施。e)目標:確定生態恢復達到的目標。f)作業量:各種生態恢復技術措施的作業量,勞動力來源和年度施工任務。g)投資概算:根據生態恢復的面積和作業量進行投資概算,并提出資金來源、籌措辦法以及使用計劃。h)生態恢復效益:按生態恢復目標,估測項目實施的生態、經濟與社會效益。7生態恢復技術措施7.1封山育林7.1.1封山育林對象對需生態恢復的柞蠶場實行封山育林,禁止放牧和一切不利于樹木和植物生長的人為活動。7.1.2封山育林管護措施a)警示:在封育區周界明顯處,設置固定封山育林標牌,刷寫永久性封山育林標語。b)圍封:在牲畜活動頻繁地區,可設置圍欄進行圍封。c)界樁:封育區無明顯邊界或無區分標志物時,可設計界樁以示界線。d)人工巡護:根據封育區面積和人、畜危害程度,可設置專職或兼職護林員,加強封育區管護。7.2人工促進生態恢復技術DB2305/T026—202457.2.1平茬復壯在生態恢復區內可根據需要對生長衰退且有萌能力的目的樹種進行平茬,增強萌蘗能力,促使其加速生長。作業時間在冬季樹木停止生長或早春樹液開始流動前。7.2.2補播補植對生態恢復區內自然繁育能力不足或幼苗、幼樹分布不均勻的間隙地塊,可補播補植蒙古櫟、紅松、樟子松等目的樹種,提高森林質量。7.2.3砂化治理砂化面積較大的地塊,必須采取諸如魚鱗坑整地等小型水保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修復,將胡枝子、紫穗槐、沙棘等先鋒植物種與目的樹種相間播種或栽植配置,治理砂化。8生態恢復作業實施生態恢復設計文件應報請主管部門審批后,由申請者組織實施。9生態恢復成效調查9.1調查方法生態恢復區達到生態恢復目標后,進行成效調查。采用機械或隨機抽樣在小班內設置調查樣地,每塊樣地面積為0.06hm2~0.10hm2。調查內容包括郁閉度、林木株數、生長量和灌草蓋度等。9.2成效驗收報告報告內容包括成效調查時間、調查地點、組織工作情況、調查方法、樣地數量、調查結果、結果分析與評價、存在問題與建議等。10生態恢復檔案管理a)以經營單位的生態恢復區為單元建立檔案資料。b)生態恢復中涉及的文件均需歸檔,并分別用紙質和電子文檔保存,由專人負責管理。c)生態恢復檔案材料應包括:小班檔案記錄卡、各類審批文件、外業調查、設計與作業實施的有關文件、成效調查和驗收文件、生態恢復年度匯總表(詳見附錄C)。1B2305/TB2305/T026—2024(資料性附錄)柞蠶場生態恢復小班現狀調查表A.1柞蠶場生態恢復小班現狀調查表DB230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