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鑒賞之典故、意象及表現(xiàn)手法
一、古詩詞的典故分類
(-)神話傳說類
/歸雁:源自“雁足傳書”傳說,大雁每年秋去春回,《漢書?蘇武
傳》中有天子射雁得系帛書救回蘇武的故事,詩詞中常以歸雁寄托思鄉(xiāng)或傳遞
書信之情。
/子規(guī):相傳是蜀國國王杜宇失國身死魂魄所化,啼聲凄苦如“不如歸
去”,常用來表達悲苦、哀怨、思歸等情感。
/蓬山:即蓬萊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代表仙境,常表達對美好境界
的向往或對理想生活的追求。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信的鳥,后成為信使代稱,用于表達傳遞消
息、溝通情感的愿望。
/九萬里風鵬正舉:出自《莊子?逍遙游》,大鵬乘風飛上九萬里高
空,象征著追求自由、理想,也表示有遠大的志向和抱負。
/三山:《史記?封禪書》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是仙人居
住之地,寄托對仙境的向往和擺脫現(xiàn)實苦悶的愿望。
/黃鶴樓:傳說古代有費祎在此乘鶴登仙,給黃鶴樓增添了神秘色彩,
常引發(fā)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
(-)歷史故事類
/銅雀:曹操建造銅雀臺,樓頂立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妓。杜牧詩中
“銅雀春深鎖二喬”借其暗示赤壁之戰(zhàn)若失敗的后果。
/燕然:《后漢書?竇憲傳》中竇憲率軍大破單于軍,登燕然山刻石勒
功,代指邊防前線,常表達將士們渴望建功立業(yè)或戰(zhàn)爭未勝的無奈。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是南唐陳皇帝陳叔寶沉溺聲色時的歌
曲,被稱為“亡國之音”,用于借古諷今,警示統(tǒng)治者勿沉迷享樂。
/易水:戰(zhàn)國時荊軻刺秦王,燕太子丹等人送至易水邊,荊軻慷慨而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代表著悲壯、慷慨赴死的精神。
/黃金臺:戰(zhàn)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納天下賢士,表達統(tǒng)治者
求賢若渴或詩人渴望得到重用。
/射天狼:《晉書?天文志》中說天狼星“主侵掠”,常代指入侵的敵
人,表達抵御外敵、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
/親射虎,看孫郎:孫權曾親乘馬射虎,作者以孫權自喻,展現(xiàn)英武之氣
和少年狂氣。
/遣馮唐:漢文帝派馮唐持符節(jié)赦免魏尚,作者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
重用自己。
/八百里:晉王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后人以“八百里”指牛,在詩詞
中描繪軍旅生活或表現(xiàn)豪邁之情。
/的盧:劉備曾乘的盧馬從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代表著寶馬、良
駒,表現(xiàn)將士們的英勇作戰(zhàn)。
/聞笛賦:西晉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被殺害后,向秀經(jīng)過其舊居,聽到
鄰人吹笛,作《思舊賦》,用來懷念友人。
/爛柯人: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童子下棋,棋局終了斧把已朽爛,回到村
里已過百年,表達時光流逝、世事變遷的感慨。
/采薇: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
食,最后餓死,代指隱居生活,表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
/問鬼神:漢文帝接見賈誼,問鬼神之本,至夜半前席,借此典故諷刺統(tǒng)
治者不關心民生,只問鬼神之事。
/三秦:項羽滅秦后,把秦故地分封給秦國三名降將,故稱“三秦”,常
用來指代關中地區(qū)。
/投筆:班超家境貧寒,以幫官府抄寫文書為生,后投筆從戎,效法傅介
子、張騫立功邊境,取爵封侯,指棄文從武。
/長城:檀道濟是南宋大將,被宋文帝猜忌殺害,他大怒稱“乃壞汝萬里
長城”,后用“萬里長城”指守邊的將領。
/樓蘭:樓蘭王貪財,多次殺害漢使,傅介子計斬樓蘭王,“樓蘭”代
指邊境之敵,“破(斬)樓蘭”指建功立業(yè)。
(三)前人詩句類
,路長日暮:隱括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和“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表達人生道路艱難、時光易逝。
/學詩謾有驚人句:隱括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表示自己雖有才
華卻無處施展或感慨寫詩難以達到驚人的境界。
/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的此句化用
杜甫《登高》中的“不盡長江滾滾來”,借景抒情,表達對歷史變遷、時光流逝
的感慨。
二、課內典故理解
《次北固山下》
?歸雁:源自“雁足傳書”的故事。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返回
北方,古代有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漢書?蘇武傳》中就有天子射雁
得系帛書,知蘇武在某澤中的記載。在詩中“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
邊”,詩人借歸雁表達了希望大雁能為自己捎一封家書回洛陽的愿望,
抒發(fā)了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赤壁》
?銅雀:即銅雀臺,是曹操在鄴城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立有大銅雀,臺
上住姬妾歌妓。相傳曹操消滅袁紹兄弟后,夜宿鄴城,掘地得銅雀,荀
攸言此為吉祥之兆,曹操大喜,于是決意建銅雀臺。詩中“東風不與周
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作者假設如果東風不給周瑜方便,那么大喬
小喬就會被曹操鎖在銅雀臺中,以此來暗示如果赤壁之戰(zhàn)周瑜失敗,東
吳將會面臨被曹操吞并的命運,抒發(fā)了作者對歷史的感慨和對英雄命運
的思考。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子規(guī):又叫杜鵑,布谷鳥的別稱。古代傳說,它的前身是蜀國國王杜
宇,號望帝,后來失國身死,魂魄化為杜鵑,悲啼不已,啼聲如“不如
歸去”。詩中“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借子規(guī)啼叫渲染了一種凄涼、哀傷
的氛圍,象征著飄零之感和離別之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王昌齡被貶的
同情和擔憂。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八百里:據(jù)《世說新語》載,晉王愷有牛名“八百里駁”,十分珍
視。王濟指牛作賭注,與王愷比射,王濟獲勝,殺牛作炙。后人即以
“八百里”指牛。在詞中“八百里分麾下炙”,描繪了將士們在軍營
中分享牛肉的熱鬧場景,展現(xiàn)了軍隊的豪邁生活。
?的盧:一種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相傳劉備曾在荊州遭敵將追殺,乘的
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詞中“馬作的盧飛
快”,以的盧馬的快速來形容戰(zhàn)場上的戰(zhàn)馬跑得飛快,表現(xiàn)出戰(zhàn)斗的激
烈和緊張。
?霹靂:指雷聲,此處比喻射箭時的弓弦聲。語出《北史?長孫晟傳》:
“突厥之內,大畏長孫總管,聞其弓聲,謂為霹靂。”“弓如霹靂弦
驚”形象地寫出了射箭時弓弦發(fā)出的聲響像雷聲一樣驚人,突出了戰(zhàn)斗
的激烈和緊張。
《使至塞上》
?燕然:燕然山,即現(xiàn)在蒙古國境內杭愛山,代指邊防前線。《后漢書?
竇憲傳》記載,竇憲率軍大破單于軍,“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
刻石勒功,紀漢威德,令班固作銘”。詩中“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
然”,暗示了前方戰(zhàn)事的緊張,都護還在燕然前線作戰(zhàn),也表現(xiàn)出詩人
對守邊將士的敬意。
《泊秦淮》
?《后庭花》:歌曲《玉樹后庭花》的簡稱,是南朝陳亡國之君陳叔寶
所作,歌詞極其綺艷輕蕩。當年隋兵陳師江北,陳叔寶依舊沉溺聲色,
終于被俘亡國,因此《玉樹后庭花》被后人稱為“亡國之音”。詩中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借商女唱《后庭花》,實際上
是諷刺晚唐統(tǒng)治者不以歷史為鑒,沉迷于享樂,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
的憂慮。
《雁門太守行》
?易水:河名,在今河北省西部。戰(zhàn)國時荊軻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眾人
送至易水邊,高漸離擊筑,荊軻和樂慷慨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
士一去兮不復還”。詩中“半卷紅旗臨易水”,借易水這個典故,營造
出一種悲壯的氛圍,暗示將士們將像荊軻一樣,抱著必死的決心奔赴戰(zhàn)
場。
?黃金臺:相傳是戰(zhàn)國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臺上,以招納天下賢士。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詩人借黃金臺的典故,表達了
將士們?yōu)榱藞蟠鹁鞯闹鲋鳎敢獠幌奚瑸閲倚ЯΦ臎Q
心。
《行路難》
?垂釣坐溪上:傳說呂尚未遇周文王時,曾在磺溪垂釣。詩中“閑來垂
釣坐溪上”,作者以呂尚自比,暗示自己也希望能像呂尚一樣,遇到明
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
?乘舟夢日邊:傳說伊尹見湯以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忽復乘舟夢
日邊”,作者借伊尹的典故,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人生遇合的期待,希
望能有機會得到重用,施展才華。
?長風破浪:據(jù)《宋書?宗毒傳》載,宗毒少年時,叔父宗炳問他的志
向,他說:“愿乘長風破萬里浪”。詩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
濟滄海”,詩人以長風破浪比喻實現(xiàn)政治理想,表達了自己雖然身處困
境,但仍然堅信總有一天能乘風破浪,揚起高帆渡過茫茫大海,實現(xiàn)自
己的理想。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jīng)過嵇康、呂安的舊居,
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
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表達了對舊友的思念和對世事變遷的感慨。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
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把已經(jīng)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
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
慨,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
情。
《江城子?密州出獵》
?孑小郎:三國時期東吳的孫權,這里作者自喻。《三國志?吳志?孫權
傳》載:孫權曾親乘馬射虎于凌亭。詞中“親射虎,看孫郎”,作者以
孫權自比,表現(xiàn)出自己的英武豪邁,也表達了自己希望能像孫權一樣有
所作為。
?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據(jù)《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記載,漢文
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
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
魏尚。蘇軾在這里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用
自己,讓自己有機會到西北邊疆去抗敵報國。
?天狼:星名,傳說天狼星“主侵掠”。詞中“西北望,射天狼”,作
者以天狼星比喻西北邊境的敵人,表達了自己渴望殺敵報國,保衛(wèi)邊疆
的決心。
《漁家傲?秋思》
?燕然未勒:前面提到“燕然”是指燕然山(今蒙古國境內杭愛
山)。“勒”是雕刻的意思。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
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詞中“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燕然未勒”表明戰(zhàn)爭尚未取得勝利,范仲淹借這個典故,抒發(fā)了邊關
將士們功業(yè)未就、無法歸家的無奈和痛苦,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們保家衛(wèi)國
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生子當如孫仲謀:據(jù)《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記載,
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今安徽巢縣西巢湖入長江的一段水道),見吳軍
陣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
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詞中“天下英雄誰敵手?曹
文U。生子當如孫仲謀”,辛棄疾借曹操之口,盛贊孫權的年少有為,突
出他的蓋世武功,通過對孫權的贊揚,委婉地表達了對南宋朝廷主和派
的不滿,以及對像孫權那樣有膽有識、能保家衛(wèi)國的英雄人物的渴望。
《過零丁洋》
?汗青:古時在竹簡上記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jié)B出,便于書
寫,并免蟲蛀,謂之“汗青”。后以“汗青”指史冊。詩中“人生
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汗青”代指史冊,表明
自己以死明志的決心,希望自己的一片忠心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記
錄,體現(xiàn)了他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山坡羊?潼關懷古》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里雖未明確提及具體典故,但包含著對歷史興
亡的感慨。中國古代許多朝代都曾在潼關一帶修建宮殿,如秦漢時期的
都城長安附近,有著眾多宏偉的宮殿建筑。然而隨著朝代的更替、戰(zhàn)爭
的破壞,這些曾經(jīng)輝煌的宮殿如今都已化為塵土。作者通過這樣的描
寫,借古諷今,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無論曾經(jīng)多么強大、輝煌的
王朝,最終都難以逃脫滅亡的命運,進而表達了對人民在歷史興衰中所
遭受苦難的深切同情。
《飲酒(其五)》
?南山:這里的“南山”在一定程度上可視為一個文化意象,它有多重
含義。從地理角度看,可能是指廬山(陶淵明居住在潺陽柴桑,廬山在
其附近)。從文化內涵上,“南山”代表著一種遠離塵世喧囂、寧靜自
然的生活環(huán)境和精神境界,與官場的污濁、紛擾形成鮮明對比。“采菊
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在此以悠然自得的心境與南山的寧靜和
諧相融合,體現(xiàn)了他對自然的熱愛和對歸隱生活的滿足,也表達了他追
求精神自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態(tài)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此句雖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體
現(xiàn)了儒家“兼濟天下”的思想。自孔子提出“仁者愛人”“博施濟
眾”等理念后,這種關心天下蒼生、希望幫助眾人擺脫困境的思想成為
儒家知識分子的一種理想追求。杜甫在自己茅屋被秋風所破、生活陷入
困境的情況下,仍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
呼喊,展現(xiàn)了他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
社會責任感,是對儒家“兼濟天下”思想的生動詮釋。
三、理解和運用古詩詞中的典故
一、理解古詩詞中典故的方法
1.熟悉典故來源:許多典故都有其特定的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或文學作
品出處。例如“聞笛賦”源自西晉向秀的《思舊賦》,向秀經(jīng)過嵇
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對故人的懷念,作此賦。了解這
一來源,就能明白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懷舊空吟聞
笛賦”表達了他對已逝友人的思念之情。又如“樓蘭”這一典故,源
于漢時西域的樓蘭國與漢朝的故事,王昌齡《從軍行》中“不破樓蘭終
不還”,通過了解典故來源,可知詩人借此表達了將士們抗擊外敵、保
家衛(wèi)國的決心。
2.結合詩詞語境:在理解典故時,不能孤立地看待,而要將其放在整首
詩詞的語境中。比如杜牧《赤壁》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
喬”,“銅雀”是曹操所建的銅雀臺,結合赤壁之戰(zhàn)的歷史背景和整首
詩的語境,就可明白詩人是通過假設東風不給周瑜方便,二喬可能被鎖
進銅雀臺這一結果,來暗示歷史的偶然性,表達對歷史的獨特思考。再
如王維《使至塞上》中“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結合詩人出使邊
塞的情境,“燕然”(竇憲曾在燕然山刻石勒功)這一典故,既表明了
邊塞的位置,也透露出詩人對守邊將士的敬意以及對自己此次出使的感
慨。
3.分析情感主旨:典故往往承載著詩人的情感和詩詞的主旨。像李白
《行路難》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了呂尚垂釣
遇文王和伊尹夢舟日邊得遇商湯的典故,詩人借此表達了自己雖身處困
境,但仍期待能得到明主賞識、實現(xiàn)理想抱負的情感。又如辛棄疾《永
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運用了多個典故,如孫權、劉裕、劉義隆、
廉頗等,詞人通過這些典故,抒發(fā)了自己對英雄人物的仰慕,對南宋朝
廷偏安一隅的憂慮,以及自己壯志難酬的悲憤之情。
4.對比相似典故:有些典故在不同詩詞中可能有相似或不同的含義和用
法。比如“雁”這一意象,在王灣《次北固山下》“鄉(xiāng)書何處達?歸
雁洛陽邊”中,“歸雁”主要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源自“雁足傳書”的
故事;而在范仲淹《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
意”中,“雁去”除了有季節(jié)的暗示外,也烘托出邊塞的荒涼和征人
的思鄉(xiāng)之情,但情感更顯深沉和孤寂。通過對比分析,可以更準確地把
握典故在不同詩詞中的細微差別。
二、運用古詩詞中典故的方法
1.直接引用表達情感:在寫作或表達中,若情感與典故所蘊含的情感相
符,可直接引用。比如當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時,可
借鑒李商隱《無題》中“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以
“青鳥”這一典故,表達希望能傳遞思念之情的愿望。再如寫自己渴望
得到重用,實現(xiàn)人生價值時,可引用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中“持
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以“馮唐”典故表明期待被朝廷重用的心
情。
2.化用典故創(chuàng)新意:根據(jù)表達需要,對典故進行適當改編或化用。例如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中“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化用
了“終軍請纓”的典故(終軍曾自請,愿系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
闕下),賦予“長纓”和“蒼龍”新的時代內涵,表達了紅軍戰(zhàn)士
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決心和信心。又如現(xiàn)代人在創(chuàng)作詩詞或文章時,也
可化用“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以“東籬”“南山”
等意象,表達對寧靜、閑適生活的向往,同時結合現(xiàn)代生活的特點進行
創(chuàng)新表達。
3.巧用典故增強文采:在詩詞、散文等寫作中,合理運用典故可以增加
作品的文化底蘊和文采。比如在描寫戰(zhàn)爭場景或表達愛國情懷的文章
中,引用王昌齡《從軍行》中“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的典故,能使文章更具氣勢和感染力,生動地展現(xiàn)戰(zhàn)士們的英勇無畏和
堅定決心。在抒情散文中,運用“子規(guī)”“歸雁”等典故,可營造出
濃厚的情感氛圍,增強情感表達的深度和細膩度。
4.串聯(lián)典故深化主題:在長篇作品或系列創(chuàng)作中,可串聯(lián)多個相關典故
來深化主題。例如在以“歷史興衰”為主題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可先后運
用“黍離”(表達對國家昔盛今衰的感慨)、“后庭花”(象征亡國之
音)、“銅雀臺”(暗示歷史的變遷)等典故,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歷史的
滄桑變化,使主題更加深刻和豐富。
四、答題技巧
1.準確識別典故:熟悉常見的文化典故,如歷史故事、神話傳說、文學
作品中的經(jīng)典情節(jié)等。例如看到“燕然未勒”,要知道出自東漢竇憲追
擊北匈奴刻石記功的故事;看到“長風破浪”,要聯(lián)想到宗意“愿乘
長風破萬里浪”的典故。平時學習時注重積累,閱讀古詩詞時仔細分析
詩句,判斷是否運用了典故。有些典故可能比較隱晦,需要結合詩句的
上下文和整首詩的背景來判斷。比如“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單看
詩句可能不明確其含義,但結合整首詞表達的作者渴望被重用的情感以
及對歷史典故的了解,就能判斷出這里運用了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
故。
2.理解典故原意:了解典故的原始出處和基本內容,這是理解其在詩詞
中含義的基礎。例如“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垂釣碧
溪”說的是呂尚未遇周文王時在礴溪垂釣的故事,“乘舟夢日”是伊
尹見湯前夢乘舟過日月之邊的傳說。只有清楚這些典故的原意,才能明
白詩人運用它們是為了表達自己渴望得到明主賞識、實現(xiàn)政治抱負的愿
望。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參考注釋等方式,深入了解典故的詳細內容和
背景。
3.結合詩詞背景:將典故與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和情
感聯(lián)系起來。比如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寫作背景是他在南宋滅亡后
被元軍俘虜,在押解途中寫下此詩。詩中“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
嘆零丁”,“惶恐灘”和“零丁洋”既是實際的地名,又蘊含著詩人
特定經(jīng)歷中的情感。結合他當時的處境,就能理解這兩句詩不僅是對過
去經(jīng)歷的回顧,更是表達了他在國破家亡、自身被俘的情況下的痛苦和
無奈。了解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和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有助于更準確地把握典故
在詩詞中的作用和意義。
4.分析典故作用
O抒情作用:很多典故用來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如思鄉(xiāng)、懷人、壯
志難酬、報國無門等。像“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歸
雁”的典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
龍為君死”,借黃金臺的典故抒發(fā)了將士們?yōu)閳蟠鹁鞯闹鲋?/p>
恩、甘愿為國捐軀的壯志豪情。
O言志作用:詩人常借典故來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如李白在
《行路難》中運用呂尚、伊尹的典故,表達了自己雖身處困境但
仍對未來充滿信心,希望能像他們一樣得到重用,實現(xiàn)理想。
O增強表現(xiàn)力:典故的運用可以使詩詞的語言更加含蓄、委婉,
豐富作品的內涵。例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用《玉樹后庭花》這個“亡國之音”的典故,含蓄地諷刺了晚
唐統(tǒng)治者的荒淫無道,比直接表達更具藝術感染力。
O營造氛圍:有些典故能夠營造出特定的氛圍,幫助讀者更好地
理解詩詞的意境。如“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子規(guī)”的典故營造出一種凄涼、哀傷的氛圍,烘托出詩人對友
人被貶的同情和擔憂。
5.規(guī)范組織答案:回答典故內容理解題時,要條理清晰,一般先解釋典
故的原意,再結合詩詞內容分析其在詩中的含義和作用,最后點明詩人
運用該典故所表達的情感或意圖。例如:問“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
深鎖二喬”中典故的含義和作用。答:這句詩運用了赤壁之戰(zhàn)的典故,
“東風不與周郎便”指如果沒有東風幫助周瑜火燒赤壁,“銅雀春深鎖
二喬”假設了曹操勝利后將大喬小喬鎖于銅雀臺的情景。在詩中,作者
借此典故,以二喬的命運象征東吳的命運,表達了對歷史興亡的感慨,
同時也暗示了機遇對成功的重要性,抒發(fā)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五、答題模板
1.抒情類
。模板:此句運用了“[典故名稱]”的典故,該典故原指[簡述
典故的原始內容]。在本詩中,詩人借這一典故,生動形象地抒發(fā)
了[具體情感,如思鄉(xiāng)、懷人、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傷春悲秋
等]之情。使情感表達更加[具體特點,如含蓄委婉、深沉真摯
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讓讀者更能體會到詩人的心境。
O示例:《使至塞上》中“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運用了
“燕然勒功”的典故,該典故原指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至燕然
山刻石記功而還。在本詩中,詩人借這一典故,生動形象地抒發(fā)
了自己對守邊將士們保家衛(wèi)國、建功立業(yè)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流
露出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感。使情感表達更加含蓄委婉,增強
了詩歌的感染力,讓讀者更能體會到詩人復雜的心境。
2.言志類
。模板:詩句運用了“[典故名稱]”的典故,其原本的故事是
[詳細說明典故的由來和內容]。詩人在此以[典故中的人物或事
物]自比,表明了自己[具體的志向或抱負,如渴望被重用、追
求理想、堅守節(jié)操等]的志向。體現(xiàn)了詩人[相關品質或精神,
如積極進取、不屈不撓等]的精神,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深化了
詩歌的主題。
。示例:李白《行路難(其一)》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
舟夢日邊”運用了呂尚垂釣碧溪和伊尹夢日的典故,呂尚在礴溪
垂釣,后遇周文王得以重用;伊尹在受商湯重用前,曾夢見自己
乘船經(jīng)過日月旁邊。詩人在此以呂尚和伊尹自比,表明了自己雖
身處困境,但仍渴望被明主賞識,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的志向。
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進取、不屈不撓的精神,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深
化了詩歌中關于追求理想的主題。
3.以小見大、象征類
O模板:這里運用了“[典故名稱]”的典故,典故的基本情況是
[闡述典故的大致情節(jié)]。詩人通過這一典故,以[具體的小事物
或小場景]象征[與之對應的大事物或大概念,如以個人命運象
征國家命運等],深刻地揭示了[相關的社會現(xiàn)實、人生哲理或歷
史規(guī)律等],使詩歌的主旨更加[具體特點,如深刻、豐富等],
引發(fā)讀者的深入思考,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思想深
度。
O示例:杜牧《赤壁》中“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運用了赤壁之戰(zhàn)的典故。詩人通過“二喬被鎖銅雀臺”這一具
體場景,以二喬象征東吳的命運,深刻地揭示了歷史的偶然性和
機遇對成敗的重要影響,使詩歌的主旨更加深刻,引發(fā)讀者對歷
史興亡的深入思考,同時也增強了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思想深
度。
4.對比、襯托類
O模板:該句運用“[典故名稱]”的典故,典故內容為[說明典
故的具體內容]。詩人將[詩中的情況或人物]與典故中的[相應
情況或人物]進行對比(或用典故中的情況襯托詩中的情況),
突出了[具體的特點或情感,如現(xiàn)實的殘酷、詩人的無奈等],表
達了詩人[相關的情感或態(tài)度],使詩歌在對比(或襯托)中更具
張力,更能體現(xiàn)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
O示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憑誰問:廉頗
老矣,尚能飯否?”運用了廉頗的典故,廉頗年老時趙王派人試
探他的身體狀況,廉頗雖老但仍能一頓飯吃一斗米、十斤肉,還
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詩人將自己的處境與廉頗進行對比,突
出了自己雖有報國之志卻不被重用的無奈與悲憤,表達了對南宋
朝廷不能重用人才的不滿。使詩歌在對比中更具張力,更能體現(xiàn)
詩人渴望為國效力卻壯志難酬的創(chuàng)作意圖。
六、例題解析
例題1
?題目:閱讀杜牧的《赤壁》,“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大學語文考試的高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護師考試實證研究方法試題及答案
- 主管護師考試新政策動向試題及答案
- 航空器維修人員常用考試題型及答案
- 主管護師考試跨學科知識整合與試題及答案
- 抗炎藥物的臨床應用與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明確目標2025年主管護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民族團結下的文化共享與試題及答案
- 中國傳統(tǒng)藝術在當代的再造與試題及答案
- 遼寧省水利廳直屬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真題2024
- 幼兒園繪本故事:《小熊不刷牙》
- 安全生產會議記錄(12個月)
- 旅行管家實務全套ppt課件最全電子教案完整版教學教程整套全書課件ppt
- 醫(yī)院感染相關基礎知識
- 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課件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上My Noisy Schoolbag教學設計
- (完整版)管理經(jīng)濟學題庫
- 畢業(yè)設計粗飼料粉碎機的設計全套CAD圖紙
- 植物基酸奶項目說明(范文模板)
- 鈑金報價計算表(強)
- IATF16949過程審核檢查表模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