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歷史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圖畫情境類選擇題(原卷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歷史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圖畫情境類選擇題(原卷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歷史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圖畫情境類選擇題(原卷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歷史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圖畫情境類選擇題(原卷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歷史復習熱點題型專項訓練:圖畫情境類選擇題(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題型?選擇題攻略

專題03圖畫情境類選擇題

目錄

題型綜述.......................................................................................1

解題攻略.......................................................................................1

類別1地圖情境..............................................................................2

類別2圖片情境..............................................................................5

類別3漫畫情境..............................................................................8

高考練場......................................................................................11

010題型綜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新課標下要求命題以新情境下的問題解決為重心。圖畫情境類的題目往往通過地圖、歷史圖片中

的關健信息解題,一方面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另一方面考查學生運用地圖、歷史圖片分析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選擇題的設問,多依據地圖、歷史圖片考查相關史實,或進一步深入考查相關史

實的背景、原因、影響、作用等。

1.命題特點:具有新穎直觀、內涵豐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與抽象思維巧妙地結合等特點。

2.考查能力:考查學生獲取圖片歷史信息、判斷分析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也有分析歷史原因的闡釋

能力及認識歷史發展特征和邏輯推理能力。

02解題攻略

解答此類試題不要被地圖、歷史圖片的豐富信

息所吸引,一上來直奔地圖、歷史圖片,必須

第一步:審讀題干,明確考意

要首先仔細審讀題干,明白問題的指向,這樣

才能有的放矢。

地圖、歷史圖片中包含的信息非常豐富;不僅

包括其本身,也包括題干對它們進行的文字說

第二步:全面閱讀,提取信息

攻略秘籍明以及名稱、來源等,盡量做到圖文并重,提

煉出完整的信息。

在準確提煉出地圖、歷史圖片中信息的基礎上

,再以教材內容為依托,弄清地圖、歷史圖片

第三步:遷移所學,解讀圖畫

的含義及其所包含的隱性知識,形成對它們的

完整認識,最終以確定正確答案。

類別01地圖情境

r情境解讀

入地圖情境類指主要通過地圖的圖例說明和圖片內容,共同呈現都城的變遷、地理名稱的變化、疆域范圍

的改變、行政區劃的改觀、河道的改變、戰爭路線及進程的描繪、區域性經濟特征的展示、文化交流的路

線等問題,通過這些地圖語言反映歷史現象的動態和人類活動的進程。

2、通過地圖和歷史圖片中的關鍵信息來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同時考察學生運用地圖和歷史

圖片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畫寸策略

1、仔細審讀題干:首先,要仔細閱讀題干,明確問題的指向,避免被地圖和歷史圖片中的豐富信息所干擾。

2、提取有效信息:在地圖和歷史圖片中尋找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包括地圖的圖例、文字說明、名稱和來源

等,盡量做到圖文并重,提煉出完整的信息。

3、結合所學知識:將提取到的信息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弄清地圖和歷史圖片的含義及其所包含的隱性知識,

形成對它們的完整認識,最終確定正確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浙江卷1月)觀察下面的示意圖,圖中所示路線反映的史實是()

A.絲綢之路的開通B.蒙古軍隊西征

C.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D.中國造紙術的傳播

審讀題干確定時空:古代(世界)。

圖中線路向西到達歐洲,向東到達印度和中國地區\從公元前2干紀初起,以印歐人為主體

提取信息的游牧部落陸續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

圖中所示路線反映的史實是亞歐游牧民族大遷徙/度的廣大地區

解題步驟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長安或洛陽,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

陸上通道,不符合材料,排除A項

蒙古軍隊西征指的是蒙古建國后,先后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對世界歷史的

影響既深且遠,其方向應該由東向西,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

解讀圖畫

公元4世紀時,中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入韓國、日本;8世紀時傳入阿拉伯,后經阿拉伯傳入歐洲。不符

合材料,排除D項

根據材料可知,圖中線路向西到達歐洲,向東到達印度和中國地區,由此可知圖中所示路線反映的史

實是亞歐游牧大遷徙。從公元前2千紀初起,以印歐人為主體的游牧部落陸續進入西起歐洲、東到印

度的廣大地區,整個遷徙過程延續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對整個亞歐大陸區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

響,C項正確

【變式11下面是我國古代兩個不同歷史時期的海外商業貿易圖。圖1至圖2的變化可用于說明()

A.朝貢貿易逐漸中止B.閉關鎖國政策實施

C.古代科技不斷進步D.商幫活動范圍擴大

【變式2】下圖是甲午戰爭期間威海衛布防圖。如圖所示,清軍在多處布有炮臺群,但日軍聯合艦隊分兵繞

過布防開進威海衛,致使北洋軍隊全軍覆沒。這說明清軍()

A.避戰保船布局失當B.重陸輕海貽誤戰機

C.軍隊腐敗調度失靈D.海軍實力不敵日本

類別02圖片情境

1、圖片情境類指圖片史料包括歷史文物、圖書刊物、生產工具、歷史照片、宣傳標語、票據、證件等,圖

片史料類選擇題通常以一圖或多圖的形式呈現,通常以歷史文物、人物、照片等圖片為載體,綜合考察觀

察分析圖片、從圖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歷史圖片類選擇題是歷史考試中常見的一種題型,主要考察學生從歷史圖片中提取信息并進行分析的能

力。這類題目通常涉及文物、照片、等多種形式的圖片,要求考生通過觀察圖片細節、理解圖片背后的歷

史背景和意義,從而選出正確的答案。

應對策略

1、審圖片:一審反映的時間和空間,界定答題范圍;二審圖片反映的歷史事物的實質和特征,明確答題方

向;三審圖片蘊含的關鍵信息,明確內涵和外延;四審多幅圖片之間的變化和聯系及反映主題。

2、判選項:一是判斷各項是否符合圖片反映的實質;二是判斷各項是否符合題干要求;三是判斷各項是否

與題干有必然的聯系。

3、定答案:注意圖片標題和圖片中的“提示性文字”,找出圖中歷史事物(現象)的特征,并通過排除法

排除明顯不符合選項,結合所學及前兩項,鎖定最終答案。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湖北卷)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出土的“蛋殼陶杯”(如下圖)制作精美,陶胎輕薄,杯壁厚度

不超過0.5毫米。一般認為,蛋殼陶杯是顯示尊貴身份的禮器。該類器物此前主要發現于龍山文化遺存,

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據此可推斷()

正視圖俯視圖

A.早期國家認同已廣泛形成B.南北地區間貿易往來較為頻繁

C.史前文明存在遠距離交流D.鳳凰咀遺存與大汶口文化同期

審讀題干確定時空:新時期時代(中國)。

"蛋殼陶杯”此前主要發現于蛇山文化\

遺存,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

提取信息|兩個地區有一定聯系

湖北襄陽鳳凰咀遺址出土了"蛋殼陶杯"/

新石器時期,國家尚未出現,排除A項

受生產力水平影響,新石器時代南北地區不可能貿易往來較為頻繁,排除B項

解讀圖畫

據材料主要可以推知湖北襄陽鳳凰咀和龍山文化之間存在交流,無法得出鳳凰咀

遺存與大汶口文化同期,排除D項

"蛋殼陶杯”此前主要發現于龍山文化遺存,在其他地區極為罕見",但是湖北

襄陽鳳凰咀遺址出土了"蛋殼陶杯",說明兩個地區有了一定的聯系,C項正確

【變式1】湖北省屈家嶺遺址考古新發現了熊家嶺等水利系統,水壩筑土而成,現存壩頂高約2米、寬約

13米,壩底寬約27米,南北長約180米(如下圖)。水壩東側為蓄水區,西側為灌溉區,植物考古顯示灌

溉區存在史前稻田。溢洪道位于蓄水區北部缺口處,南高北低。據此可推斷()

A.中華文明起源于長江中游B.中國已進入階級社會

C.中國是水稻的最早培育地D.先民主動調控水資源

【變式2】如圖為清代宮廷的西洋畫師郎世寧所繪制的《乾隆皇帝射獵圖》。郎世寧將西洋畫的技法融入中

國畫中,在此射獵圖中以寫實的筆法呈現驍勇善戰的射獵人物形象。這一作品()

A.彰顯了清廷尚武的風尚B.顯示出風俗畫的價值取向

C.反映了清朝宮廷生活的奢靡D.體現了東學西漸的社會潮流

類別03漫畫情境

情境解讀

1、漫畫情境指由漫畫和文字兩部分組成。漫畫部分常由圖片、標題或注釋組成,圖片是漫畫的主體,通常

是特色鮮明的人和物。有些圖片無法表達的內容,就需要用文字作適當補充。

2、歷史漫畫題通常通過夸張、幽默的手法展現歷史事件或人物,要求考生通過解讀漫畫內容來回答問題。

注意漫畫的標題和文字說明,提取關鍵信息;理解漫畫的寓意,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信息;結合所學知

識進行判斷和選擇。

"應對策略

1、定時空:①從漫畫的標題入手,理解漫畫的意思;

②根據漫畫上的文字判斷相關的歷史事件;

③通過漫畫風格推敲歷史時間;

④通過其中的人物、事物判斷歷史歸屬;e通過漫畫場景理解相關歷史背景等等。

2、定主題:結合題目,看漫畫,提煉漫畫主題。

3、抓關鍵:結合漫畫主題,明確解答方向。

4、析選項:根據題干的指向,結合漫畫的內涵或寓意,對選項進行逐一分析,進而決定取舍。

*典例剖析

【典例】(2024?浙江卷6月)1938年,《抗戰漫畫》第1期刊登了一幅漫畫(見下圖)。下列標題中,最契

合漫畫主題的是()

A.《全世界起來打鬼子》

B.《遠東之惡魔,人類之公敵》

C.《擊破敵人侵略的迷夢》

D.《大丈夫不怕死,好男兒要當兵》

審讀題干確定時空:1938年(中國)。

根據本題漫畫可知,里邊包含一些文字要素

,如“抗戰"、“大陸政策"、“中華民族

”等

提取信息描述中華民族團結一致,粉碎敵人侵略的迷夢

中華民族這支有力的胳膊手中高舉抗戰的火

炬,正在捶打一個拿著“大陸政策”標語的

解題步驟

人的場景

漫畫中主要展現的是中華民族的抵抗,沒有體現全世界共同抗擊,排除A項

《遠東之惡魔,人類之公敵》“,此標題主要強調了日本侵略者的邪惡本質,從整個人類的角

度出發,突出多國共同抗戰的意思,而漫畫強調中華抗戰,未涉及其他國家,排除B項

解讀圖畫

“大丈夫不怕死,好男兒要當兵”重點在于鼓勵人們參軍,而漫畫突出的是正在進行的抵抗行動

,而非單純的參軍號召,排除D項

根據本題漫畫可知,里邊包含一些文字要素,如“抗戰”、"大陸政策"、“中華”等,表示的

是中華民族這支有力的胳膊手中高舉抗戰的火炬,正在捶打一個拿著“大陸政策”標語的人的場

景,描述的是中華一致,粉碎敵人侵略的迷夢,C項正確

變式演練

【變式1】仔細觀察下圖,圖中的人物為肯尼迪與赫魯曉夫。由此可知(

A.冷戰消除了人類面臨核戰爭的威脅B.美蘇爭霸中存在妥協與克制

C.政治談判成為解決爭端的主要方式D.美蘇尊重對方的利益與要求

【變式2】如圖為新西蘭漫畫家大衛?洛1919年1月23日創作的漫畫《大熔鍋》。據圖可知,作者意在

畫面中,威爾遜特一瓶“蜜油”(Sweetol)倒入盛

滿刀槍劍戟,上寫“和平濃湯”(Peacesoup)正被烈焰烹煮的

大熔鍋中。左邊意大利緊抱“國家利益”的罐子,置之不理。

右方有著同樣罐子的英、法正在竊竊私語。身材瘦小的澳大

利亞卻面露驚異和惶恐

A.指責美國的設想損害他國利益B.抨擊美國蓄意激化世界局勢

C.揭示威爾遜和平計劃難以實現D.揭露帝國主義列強勾心斗角

03高考練場

1.(2024?江西卷)下圖為不同時期新石器文化形勢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A.中原地區已經處于各種文化分化的復雜階段

B.不同文化圈之間一開始就存在相互隔絕現象

C.中華文明呈現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趨勢

D.新石器時代文化之間出現愈來愈分層的狀況

2.(2024?海南卷)下圖是《東坡笠屐圖》。其文本故事最早的敘事是東坡在檐耳一觀閔客草舍-偶得一箸笠

戴歸一女小兒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陸續增加了“遇雨”“從農家借箸笠穿屐而回”“東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

閱柳宗元文集”“東坡看過其笠屐像后自為題詠”等情節。《東坡笠屐圖》的故事不斷演繹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通過藝術創作還原真實歷史場景

B.民眾借助歷史人物故事表達精神訴求

C.理學思想強化了社會的倫理道德秩序

D.重視家族背景的門第觀念仍根深帶固

3.(2024?福建卷)下圖是某博物館館藏的1957年山東工學院附屬工農速成中學頒發的畢業證書。它為研究

新中國的教育發展提供了()

畢業證書

工速字第七十二號

學生王XX系山東省掖縣人,現年廿

六歲,在本校二級一班修業期滿,成績

合格,準予畢業。此證。

校長劉XX

1957年6月15日

A.歷史解釋B.時空背景C.歷史線索D.文本記述

4.(2024?福建卷)前王朝時期,埃及出現了刻有國王名字的印章;古王國時期,出現了王室編年記;新王

國時期,出現了按年代順序羅列眾多國王名字的王表(如圖所示)。上述變化體現了古埃及()

E-EEM!

G囹

G-@S

ll1ll

MJ.

tlJ.?J

BgJ*

^^?

s限

豆&

是J

?1^

^曲l

1用

B

A.記史傳統的形成

C.文字體系的改進D.王位傳承延續性的穩定

5.(2024?天津卷)下圖表現了勞動人民邊生產邊學習的情景,它反映出()

A.統一戰線受到了廣泛擁護B.土地革命贏得了農民支持

C.抗日民主根據地鞏固發展D.敵后戰場開始成為主戰場

6.(2024?河北卷)下圖所示年畫描繪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某一歷史場景,并題有對聯:“想當年,地主

掌權,吃喝窮人血肉,苦害小戶,缺吃缺用缺衣裳;到如今,農民翻身,清算糧戶家底,砍倒大樹,分地

分房分財寶。”該年畫反映的歷史事件()

A.實現了耕者有其田B.揭開了工農武裝割據序幕

C.廢除了土地私有制D.配合了抗日民主政權建設

7.(2024?廣西卷)下圖是一幅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宣傳畫,標題是“一個威脅著德國的小國家”。由此可

見()

A.《凡爾賽條約》遭到破壞B.德國優先發展空軍力量

C.歐洲大國展開軍備競賽D.德國意圖推進侵略計劃

8.(2024?湖南卷)下圖為1912年刊登在《時報附刊之畫報》上的一則留聲機廣告,配文為“世界進步

留聲器授課這反映出(

A.西方商品擠占國貨市場B.西方文化入侵方式更加隱蔽

C.商業營銷迎合啟蒙需求D.新型授課手段廣受大眾歡迎

9.(2024?浙江卷1月)下圖為19世紀初的漫畫,圖中人物為法國的拿破侖和英國的代表人物約翰?布爾。

對該圖寓意解讀最合理的是(

ASTOrPACE?.STRIDF.

(橫畤世界,A.停下或B.超過〉

A.拿破侖帝國征服歐洲盛極一時B.英國力阻拿破侖的擴張與稱霸

C.資產階級與封建貴族展開對決D.英法兩國聯合用武力瓜分世界

10.(2024?遼寧卷)如圖是刊登在1909年《圖畫日報》上的系列寓意畫。

該系列寓意畫反映了()

A.國人振興經濟救國強國的愿望B.一戰期間民族經濟發展較快

C.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日益加深D.清政府解決財政危機的信心

最新模擬

11.(2024?廣東?模擬預測)如圖為《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圖》,圖中信息反映了古代文明(

A.起源時間相差不大B.以西亞和非洲為中心

C.多元并存彼此隔絕D.具有多源性和擴展性

12.(2024?四川攀枝花?一模)馬特魯省博物館收藏的舍順克二世與阿蒙神像(如下圖)中,國王舍順克二

世站立在后,赤裸上身,頭戴假發,雙手在身前扶著阿蒙神像;阿蒙神像較矮,約只有身后國王的一半高

頭戴雙羽王冠,腳下踩著刻有銘文的石碑。該雕像作品反映了()

A.封建社會的權威崇拜B.法老統治的至高無上

C.神圣王權的文化內涵D.文化藝術的繁榮多元

13.(2024?新疆?一模)據《三晉石刻大全》記載,雍正元年(1723)正月,雍正以漢、蒙兩種文字書丹、

勒石嗣位致祭北岳之碑。這一做法有利于()

A.提升三晉地區社會影響力B.推進北方社會治理和教化

C.推動漢蒙之間文字的融合D.促進民族交融及國家認同

14.(2024?廣西柳州一模)下圖為1931年《申報》刊登的某外國品牌汽車廣告。這反映出當時(

培?

毀H

3分

洋IB

-MHft中

件2o

以5

■.卜m

A.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B.西方消費觀念得到傳播

C.民眾生活水平普遍提高D.汽車成為主要交通工具

5.(2024?廣東廣州?一模)19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