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急救培訓講座_第1頁
現場急救培訓講座_第2頁
現場急救培訓講座_第3頁
現場急救培訓講座_第4頁
現場急救培訓講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講解:薛兆華現場急救救護新概念什么是救護新概念?在現代社會開展和人類生活新的模式結構下,利用科技進步成果,針對生產、生活環境下發生的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向公眾普及救護知識,使其掌握先進的根本救護理念與技能,成為“第一目擊者〞,以便能在現場及時、有效地開展救護,從而到達“挽救生命、減輕傷殘〞的目的,為平安生產、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第一目擊者是指在現場為突發傷害、危重疾病的傷病員提供緊急救護的人。第一目擊者應對傷病員實施及時、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以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和痛苦。警察、消防隊員、教師、旅游、民航及其他公共場所的效勞人員,由于他們的工作特點,在現場遇到的突發事件比較多,對這些熱群要實施根底救護知識,使傷害生命健康降到最低。現場救護原那么

1、對現場正確的評估,判斷傷情,及時實行緊急救護-撥打120急救。2、確保自身和病人平安、做好自我保護3、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4、操作迅速、平穩、輕柔,盡量減少傷員的痛苦。怎樣撥打120急救請求援救應包括以下內容:1、陳述事故發生的地點、位置〔包括:區、街道、單元、房門號等〕;2、說清發生的什么樣的事故。如交通事故、煤氣中毒還是其它急性疾病等等;3、說清傷患者人數,以便決定派多少車、多少人前往現場;4、說清當前傷患狀態如何,已做了什么樣的處置;5、等待。是指等待對方回話,對方如果說:“馬上前往〞或“可以了〞,才能放下。并要隨時觀察,記錄傷患生命征象的變化,給醫生提供參考。現場急救的內容心肺復蘇〔CPR〕的概念心肺復蘇的操作步驟A早期開放氣道1、判斷意識:輕拍重喚2、立即呼救:3、傷員體位:仰臥在堅硬的平面上4、檢查有無口內異物5、翻開氣道:仰頭舉頦法,成人頭部后仰的程度:下頜角與耳垂連線垂直地面。〔即后仰90度〕注:嚴禁用枕頭或其它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更加重氣道阻塞,且使胸外按壓時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仰頭舉頦法仰頭抬頸法雙下頜上提法B人工呼吸檢查呼吸:〔一看、二聽、三感覺10秒〕在保持氣道通暢的前提下,搶救者將耳朵貼近病人鼻部,面向胸部觀察胸、腹部有無起伏,耳聽鼻腔有無出氣的聲音,面部感覺有無氣流通過。口對口人工呼吸:〔吹兩口氣〕在暢通氣道、判斷病人呼吸停止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新鮮空氣再張口將病人嘴包完,食指和拇指捏緊病人鼻腔,用力緩而深地向病人口內吹氣,同時觀察病人胸部有無上抬,如無上抬那么提示氣道梗阻,須先解除梗阻,再吹氣。每次吹氣時間持續1s,吹氣成功的標志是胸部有明顯的起伏。吹氣時氣量不能過大,速度不能過快,以防出現急性胃擴張。

C心臟按壓判斷脈搏:用手觸摸一側頸動脈〔位于喉結左右1~1.5cm〕如無大動脈搏動那么提示心臟搏動消失按壓部位:胸部正中胸骨下1/3處〕,兩乳頭連線水平的中點按壓頻率100次/分,深度4~5厘米按壓比例是2:30按壓方法:以另一手的掌根部緊貼食指上方,再用定位的手掌根重疊于前一手掌根上,兩手食指交叉脫離胸壁,雙手臂伸直,利用上半身體重和肩、臂部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深度為4~5cm。壓后手放松而不離開胸部以保持正確的按壓位置,此時胸廓恢復到原狀,胸腔內壓力下降而靜脈血液回流到心臟,使心腔內血液充盈;再下壓,救護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比例30:2。按壓30次吹氣2次。以此比列連續做五個周期〔時間大約為2分鐘〕頸動脈的觸摸位置圖片胸骨示意圖按壓位置示意圖正確的按壓姿勢示意圖1、兩手交叉重疊放置。2、手掌根部貼在胸骨外,手指壓在胸壁上,造成軟骨骨折。3、按壓時定位不準確,向下錯位,使劍突受壓或折斷,導致肝臟破裂,造成血氣胸。4、按壓用力不垂直,導致無效按壓。5、肘部彎曲,用力不夠,達不到按壓深度。6、放松時,抬手離開定位點,使下次按壓部位錯誤,引起骨折。7、放松時,手未能抬起,使胸骨仍承受壓力,血液難以回到心臟。8、按壓速度不均,影響按壓效果。錯誤按壓〔1〕面色由蒼白或紫紺逐漸變為紅潤,〔2〕大動脈搏動恢復,〔3〕自主呼吸出現,〔4〕瞳孔由大變小、光反射出現、意識

逐漸恢復。

現場心肺復蘇成功的指征CPR終止條件傷病員已經恢復自主呼吸和心跳有專業醫務人員接替搶救醫務人員確定被救者已經死亡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延長CPR時間,如觸電、一氧化碳中毒、溺水、特別是溺入冰水中CPR全程圖解演示嬰兒、兒童與成人心臟按壓方法比較項目分類成人兒童(1-8歲)嬰兒(1歲以內)判斷意識呼喊、輕拍呼喊、輕拍拍擊足底開放氣道頭部后仰,呈90度頭部后仰、呈60度頭部后仰,呈30度吹氣方式口對口、口對鼻口對口鼻量胸部隆起胸部隆起胸部隆起頻率10-12次/分12-20次/分12-20次/分檢查脈搏頸動脈肱動脈胸外按壓部位胸部正中乳頭連線水平(胸骨下1/2段)乳頭連線下方水平方式雙手掌根重疊單手掌根或雙手掌根中指和無名指深度4-5cm約胸廓前后徑的1/3-1/2約胸廓前后徑的1/3-1/2頻率100次/分100次/分100次/分按壓與吹氣比例30:230:230:2創傷救治創傷止血根本知識人的血液占自身體重8%⒈出血<5%200ml無明顯病癥,可自動代償

⒉出血>20%800ml~1600ml出現休克病癥,面白肌冷,出冷汗,脈搏可去到100~120次⒊出血>40%1600ml以上躁動或者表情冷淡,心慌呼吸快,脈搏細弱摸不到,血壓測不出,可導致死亡出血的分類根據出血局局部類:1、皮下血腫:皮下組織內出血,形成血腫、瘀斑,可短期自愈2、內出血:血流入深部組織或臟器,從外表看不見,只能根據傷員的全身病癥來判斷,如:面色蒼白、嘔血、腹部疼痛、脈搏快而弱等來判斷是否有腸胃、肝、脾重要器官的出血。內出血對人體威脅很大,必須密切觀察,及時救治,速送醫院。3、外出血:血自體表流出,根據損傷血管分為三類:動脈出血:鮮紅,噴射靜脈出血:暗紅,流出毛細血管出血:鮮紅,滲出止血材料常用的止血材料有:無菌輔料、創可貼、止血帶。就地取材可用的有:布料止血帶、毛巾、布料、衣物等。禁止用電線、鐵絲、繩子等待替止血帶。止血方法包扎止血、加壓包扎止血、指壓止血、加墊屈肢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帶止血四肢的動靜脈,如用其他的止血法止血的,就不用止血帶止血。指壓止血淺表動脈:顳淺動脈、面動脈頸動脈、肱動脈、橈動脈、腘動脈、股動脈、足背動脈頭部出血頭頂部出血:顳淺動脈顏面部出血:面動脈上肢出血手指出血:手部出血:前臂以下出血:指動脈橈、尺動脈肱動脈下肢出血小腿出血:腘動脈下肢大出血:股動脈加壓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他潔凈的毛巾、手絹、三角巾等覆蓋傷口,加壓包扎到達止血目的。填塞止血填塞止血法:適用于較深較大,出血多,組織損傷嚴重的傷口。

加墊屈肢止血:適用于膝或肘關節以下部位出血,而無骨、關節損傷時。先用一厚棉墊或紗布卷塞在腘窩或肘窩處,屈膝或肘,再用三角巾、繃帶或寬皮帶進行屈肢加壓包扎〔肢體遠端的血液循環,每40-50分鐘緩慢松開3-5分鐘,防止肢體壞死〕止血帶止血止血帶止血: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用其它止血方法無效時使用。上肢出血結扎于上臂上1/3處,下肢出血結扎于大腿的中上段醫用止血帶止血布條止血帶止血帶本卷須知1、止血帶不能與皮膚直接接觸,止血部位加襯墊2、松緊度要適宜,以能止住血為度。3、扎止血帶時間不宜過長,應每隔40—5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3—5分鐘。4、上完止血帶后應有明顯標志,要注明上止血帶時間。5、放松止血帶期間,要用指壓法止血,以減少出血。止血的本卷須知1、迅速判斷出血部位及出血量,采取哪種止血方法。2、大血管損傷出血時常幾種方法聯合使用,頸動脈和股動脈損傷出血嚴重,及時撥打急救。3、使用止血帶止血一定要記錄上止血帶的時間,定時放松。放止血帶要緩慢,防止血壓波動或再出血。包扎包扎是最常見的外科治療手段,它可起到保護創面、止血、止痛、減少污染的作用,適用于全身各個部位包扎時本卷須知:〔1〕充分暴露傷口,不要沖洗傷口〔2〕傷口上加蓋干凈敷料,較深的傷口要填塞〔3〕腹腔臟器不要回納,異物不拔出〔4〕松緊要適當,結不要打在傷口上包扎所用材料常用的包扎材料有創可貼、無菌輔料〔紗布、繃帶〕、三角巾。就地取材如:干凈的衣物、毛巾、床單等三角巾包扎普通帽式包扎單眼包扎雙眼包扎軀干部包扎單胸腹部包扎雙胸特殊傷的包扎處理1、斷肢〔趾〕傷的現場急救2、腹部內臟脫出的包扎方法3、開放性氣胸的處理4、傷口異物的處理斷肢〔趾〕傷的現場急救隨著醫學的開展,斷肢〔趾〕再植成功率越來越高,但成功與否同院前治療關系密切。1、急救時,斷肢殘端以消毒敷料作加壓包扎止血;仍有出血時,可在離傷口約5cm處用止血帶止血,每40-50分鐘放松一次,每次放松2~3min。2、離斷端用消毒敷料包好,與傷員一起在傷后6小時內送往醫院。如在盛夏季節中,可將包好的端指〔趾〕放于不漏氣的塑料帶中,再放入4~6℃的冰槽中,送往醫院。3、不要將斷肢〔趾〕直接放入水中、冰中、酒精中,以免影響再成活率。腹部內臟脫出的包扎方法當腹部受到撞擊、刺傷時,腹腔內的器官如結腸、小腸脫出體外,這時不要將其壓塞回腹腔內,而要采用特殊的方法進行包扎。先用大塊的紗布覆蓋在脫出的內臟上,再用紗布卷成保護圈,放在脫出的內臟周圍,保護圈可用碗或皮帶圈代替,再用三角巾包扎。傷員取仰臥位或半臥位,下肢屈曲,盡量不要咳嗽,嚴禁飲水進食。

開放性氣胸的處理1、讓傷者深吸氣后屏住呼吸,用敷料或塑料薄膜盡快封閉傷口。2、固定敷料,用三角巾或寬帶包扎。3、半臥位,側向傷側。傷口異物的處理1、表淺異物,直接去除后包扎。2、深部尖刀、鋼筋等異物,不要現場拔出,送入醫院后處理。現場骨折固定骨折的主要表現: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本卷須知1、開放性骨折現場不沖洗,不涂藥。2、肢體如有畸形,按畸形位固定。3、臨時固定的作用只是制動,嚴禁當場整復。4、暴露肢體末端以便于觀察血運情況5、夾板的長度能將骨折的上下關節一同加以固定骨折固定所用材料常用的骨折固定材料有頸托、夾板、繃帶、三角巾。就地取材的有木棒、布條、毛巾、床單等四肢骨折上臂骨折前臂骨折四肢骨折大腿骨折小腿骨折利用軀干和健肢固定無現成夾板和代用品,可用三角巾或寬布帶將骨折的上臂或前臂固定于軀干上,骨折的大腿和小腿固定于健肢上具體方法:大腿骨折時先將軟墊放在兩膝關節和踝關節之間,以防局部組織受壓、缺血壞死。再在骨折的上下端用布帶將兩大腿捆在一起,再固定兩膝關節和踝關節。結打在前面、兩腿之間脊柱骨折常見的脊柱骨折有頸、胸、腰椎骨折,

骨折嚴重時伴有脊髓的損傷主要危害為截癱因此,凡脊柱骨折的傷員必須睡在硬板上頸椎骨折時必須仰臥在硬板上,先在硬板上相當頸部的位置放上墊子,傷員平臥后再在頭部兩側放上沙袋加以固定。胸、腰椎傷員平臥硬板時,先將腰部加墊;俯臥位時先將雙肩和腹部位置放好墊子,傷員放好后,再在胸部、髖部、膝關節及踝關節處用4根布帶將傷員與木板固定在一起,以防損傷脊髓。骨盆骨折固定方法創傷的搬運護送正確的搬運方法能減少病人的痛苦,防止損傷加重;錯誤的搬運方法不僅會加重傷病人的痛苦,還會加重損傷。因此,正確的搬運在現場救護中顯得尤為重要。搬運常用的工具是擔架搬運操作要點:

1、現場救護后,要根據傷病人的傷情輕重,和特點分別采取攙扶、背運、雙人搬運等措施

2、疑有脊柱、骨盆、雙下肢骨折時不能讓傷病人試行站立

3、疑有肋骨骨折的傷病人不能采取背運的方法

4、傷勢較重,有昏迷、內臟損傷、脊柱、骨盆骨折,雙下肢骨折的傷病人應采取擔架器材搬運方法

5、現場如無擔架,制作簡易擔架,并注意禁忌范圍

6、頸椎損傷時,在頭部兩側放置沙袋,使頸部固定不動。嚴禁轉動頭部。搬運護送原那么1、搬運迅速觀察受傷現場和判斷傷情。

2、做好傷病人現場的救護、先救命后治傷。

3、應先止血、包扎、固定后再搬運。

4、傷病人體位要適宜。

5、不要無目的地移動傷病人。

6、保持脊柱及肌體在一條軸線上,防止損傷加重〔3人協同一致,平穩的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