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冊語文第二單元檢測卷
第一部分?基礎知識(25分)
1.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8分)
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3月暖流的(wuai)時,春天就來到了。
如果一只主紅雀對著暖流歌唱起春天來,卻發現自己搞錯了,它還可以糾氐自己的錯誤,繼續保持它
在冬季的緘然口如果一只花鼠想出來曬太陽,卻遇到了一陣暴風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覺口而一只定期(qia
nxl)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1)根據文段中的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2分)
①(wuai)②(qianxi)
⑵給文段中加著重號的詞語注音。(2分)
①糾正②緘然
(3)“緘默”一詞的解釋是o(1分)
(4)文段中加橫線的“賭”字,使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的部首檢字法檢索,應先查部,
再查畫。(1分)
(5)文中兩處口應填的標點符號一樣,都是。(2分)
【答案】(1)霧靄遷徙(2)jiuzh?ngjianmo(3)閉口不說話(意思對即可)(4)貝八
(5);
【詳解】(1)本題考查根據拼音寫詞語。
①霧靄:wuai,意思是霧氣,形容霧氣騰騰的樣子。
②遷徙:qidnxi,動物或人類因為各種原因而離開原地,向其他地方移動或遷移到其他地方的行為。
(2)本題考查字音。
①糾正:jitizheng,改正(缺點、錯誤)。②緘默:jidnmo,閉口不言。
(3)本題考查解釋詞義。
緘默:jidnmo,閉口不言。
(4)本題考查查字典。
“賭”字屬于左右結構的字,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部首“貝”字,一部分是“者”。所以先查部首“貝”。
而“者”的筆順為:橫、豎、橫、撇、豎、橫折、橫、橫。一共八畫。故再查八畫。
(5)本題考查標點符號的運用。
根據句子“如果一只主紅雀對著暖流歌唱起春天來,卻發現自己搞錯了,它還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繼續
保持它在冬季的緘默”和“如果一只花鼠想出來曬太陽,卻遇到了一陣暴風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覺”可知,
第一個句子說明如果主紅雀做錯了可以修正自己的錯誤,第二句子說明如果花鼠遇到暴風雪也有機會再去
睡覺。兩種情況都是表達能挽回剛才的錯誤或者挽救之前做法。兩個句子屬于并列關系,故兩句之間應該
用分號。''而一只定期遷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飛行200英里的賭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
易了”,說明大雁起飛后,再改變不太容易,是從反面說明的,所以和前文也是構成轉折關系,是用“主紅
雀”“花鼠”來強調大雁飛行的艱辛,故第二空缺處的標點,也是分號。
2.下列語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2分)
A.空氣和水中的酸類,腐蝕了巖石中的一部分物質。水流和風還不斷地吹拂、沖刷著它。
B.大自然中的各種物質都時時刻刻在運動著。
C.讀懂這些記錄,不僅有助于我們去找尋地下的寶藏,而且還使我們增加了知識。
D.即使我們熟悉了這些石頭的歷史,便有可能踏著歷史的腳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寶庫。
【答案】B
【詳解】本題考查辨析修改病句。
A.搭配不當,應該是“水流”和“沖刷”搭配,“風”和“吹拂”搭配,正確的順序為“水流和風還不斷
地沖刷、吹拂著它”;
C.語序不當,應為“讀懂這些記錄,不僅使我們增加了知識,而且有助于我們去找尋地下的寶藏”;
D.關聯詞使用錯誤,應該將“即使”改為“如果”;故選B。
3.給下列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2分)
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礫巖中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
②可是,有時候,在粗糙的巖石上覆蓋著的巖層,它里面的物質顆粒卻逐漸變細了,這是什么道理呢?
③有一種很粗糙的石頭,叫作“礫巖”。
④這說明了巖石生成的地方,是當時陸地的邊緣,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邊留下了。
⑤這是因為地殼下沉,使原來靠岸的地方變成了海洋的中心。
A.①②④③⑤B.③①④②⑤C.③①②⑤④D.①②⑤③④
【答案】B
【詳解】題考查句子排序能力。
通讀幾句話可知語段主要講述“礫巖”保存了歷史的痕跡。根據邏輯推斷,第③句應為首句,點明說明對
象---礫巖;
第①句“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礫巖中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可推知是緊承③句來說,寫礫巖中包含鵝卵石,
為次句;
第④句緊承①句,解釋“礫巖中包含著從前的鵝卵石”這種現象說明的道理,為第三句;
試卷第2頁,共18頁
第②句,“可是,有時候,在粗糙的巖石上覆蓋著的巖層,它里面的物質顆粒卻逐漸變細了,這是什么道理
呢”與前三句形成轉折,與⑤句構成設問,說明了“粗糙的巖石上覆蓋著的巖層,它里面的物質顆粒卻逐
漸變細”蘊含的道理,為第四、五句;故排為:③①④②⑤;故選B。
4.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運用不恰當的一項是()(2分)
A.1月16日,第三屆河北國際城市規劃設計大賽在河北省邯鄲市垃開嵯塞。
B.公園里,那奇形怪試的石山腳下,是一條宛如玉帶的涓涓細流。
C.當代中學生無時無刻都要擁有自己的遠大志向,敢于向困難挑戰。
D.曾經凈植不熔、地老天荒的誓言,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竟然不堪一擊。
【答案】C
【詳解】本題考查成語運用。
A.拉開帷幕:解釋為事件開始。使用恰當;
B.奇形怪狀:奇特怪異的形狀。使用恰當;
C.無時無刻:指沒有哪一時刻,常與否定詞連用,指時時刻刻、隨時的意思。句中形容中學生應始終擁有
遠大的志向,“無時無刻”用在此處語境不符。
D.海枯石爛:意思是海水干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使用恰當;故選Co
5.對下列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判斷錯誤的一項是()(2分)
A.一立方英寸被壓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骨骼化石。(舉例子)
C.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極冰蓋。(打比方、列
數字)
D.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作比較)
【答案】D
【詳解】本題考查說明方法。
D.由“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可判斷說明方法是分類別。故選D。
6.節能減排、低碳生活是人類社會共同的生態、生存需要。怎樣才能做到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甚至實現
“零排放”?讓我們一起走近“低碳生活”吧!(9分)
擬寫宣傳標語
(1)班級準備開展以“倡導低碳生活”的活動,請你為本次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倡導低碳生活。(20字
以內)(2分)
擬寫開場白
(2)你班準備在全校開展宣傳“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活動,大家推薦你做主持人,請寫出你的開場白。
(100字左右)(3分)
圖文轉換
(3)請根據下圖中校團委對學生進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說說在學生中開展“低碳
生活方式”宣傳的意義。(2分)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
(4)下面是該校學生在網上收集的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及所占GDP比重的統計圖,請你
據此寫出兩條結論。(2分)
[=1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億元,左軸)
-----占GDP的比重(右軸)
【答案】(1)示例一:低碳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示例二:溫室效應我不要,低碳生活我擁抱。示
例三:控制地球變暖,低碳由我先行。(2)示例一:“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在倡導健康生活的今天,
試卷第4頁,共18頁
“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讓我們走進“低碳生活”,為我們的
美好生活獻計獻策,共建我們最美好的家園。
示例二:“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
欲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愈來愈大,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
我們不希望電影《2012》成為現實。所以,今天我們必須“低碳”!(3)多數人對“低碳生活方式”了
解不夠,開展宣傳活動意義重大。(4)①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逐年上升,越來越多。
②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及所占GDP比重除2010年左右波動較大,其他時間基本平穩,稍
有上升。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擬寫宣傳標語的能力。擬寫宣傳標語的目的是讓受眾了解某些內容,所以一定
要主題突出,中心明確。又因為受眾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傳標語一定要易懂易記。審題可知,擬寫宣
傳標語時要扣住“倡導低碳生活”這一活動主題,號召同學們盡量減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踐行低
碳生活。注意語言要簡潔,通俗易懂,采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具有號召力。
示例:倡導低碳生活,地球不再嘆息;低碳從我做起,環保在我心間;低碳環保在心間,綠色家園永結緣;
低碳生活添活力,綠色家園展生機。
(2)本題考查擬寫開場白。開場白,是活動開始之前,主持人用來導入節目、渲染氣氛、調動觀眾情緒的
話。擬寫時要注意措辭和氣氛的配合,注意要貼合主題。這道題要緊扣“低碳生活”這一主題,從生活實
際出發,簡介低碳生活的內涵、作用與意義,或擺出一些可怕的現象來引入,引起觀眾的注意。運用修辭
手法,可以讓開場白更有吸引力。語言要有現場感,情感要真摯等。
示例:各位同學,我們的地球在變化,“溫室效應”愈演愈烈,這一切是什么造成的呢?據有關研究表明,
這與我們生活中的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有密切的關系,為了改變我們的生活環境,“低碳”成了一種時尚,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低碳生活,從我做起”的主題活動吧!
(3)本題考查圖文轉換。這個圖表顯示的是校團委對學生進行的“低碳生活方式了解程度”的調查結果,
要根據柱形圖樣標注的數字及圖中的文字,得出探究結論。根據調查結果可知,“不太了解”低碳生活方式
及“不了解”低碳生活的人占比為59.2%+8.7%,占比較高,所以應該向學生介紹什么是低碳生活方式并宣
傳低碳生活方式的意義。
示例:學生不了解低碳生活方式的人占大多數,所以非常有必要向他們宣傳低碳生活方式及意義。
(4)本題考查圖文轉換。認真觀察圖表,找到關鍵信息,然后進行歸納,從而得出答案。解答此題抓住圖
表的名稱,分析其中的數據,然后歸納概括其中的信息。
這是一份關于“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GDP比重”的數據統計表,可從“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
額”與“占GDP比重”兩個方面觀察圖表數據,概括作答。由2001至2019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
額”數據柱狀圖可見,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觀察“占GDP比重”曲線
走勢可知,多數時間保持平穩中稍有上升,2010年左右波動較大,在2010年占比最高。據此可作答。
示例:①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②近二十年來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
額及所占GDP比重保持平穩中稍有上升,2010年左右波動較大。
第二部分?閱讀(4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問題。(13分)
因材施教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
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選自《論語?先進篇》)
7.解釋下列加點的詞。(2分)
(1)阿斯行諸聞:(2)赤也墨惑:
8.下列選項中,“之”的意義和用法與“如之何其聞斯行之”中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居天下之廣居B.予獨愛蓮石出淤泥而不染
C.何陋之有D.學而時習之
9.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2)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10.針對相同的問題,孔子說出了不同的答案,你認為這是一種怎樣的教育方法?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
法。(4分)
【答案】7.聽到疑惑8.C9.(1)有父親兄弟在,怎么能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呢?(2)冉
有平日做事退縮,所以(我要)使他前進;仲由勝過他人,所以(我要)使他退卻。10.這是孔子因
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
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發展。所以說,只有針
試卷第6頁,共18頁
對不同學生的天賦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選擇特殊的方法和途徑,才能造就人才。
【導語】這段文言文出自《論語》,展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子路和冉有問了同樣的問題“聞斯行
諸”,孔子卻給出不同的回答,這體現了孔子根據學生性格和能力差異進行個性化指導。孔子通過回復公西
華的疑惑解釋了自己的因材施教原則:冉有性格較為退縮,所以給予鼓勵;子路性格好勝,因此勸其多思
考再行動。這段話突顯了教育應該注重個性差異,量體裁衣。
7.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
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聞,聽么。(2)句意:我感到疑惑。惑,疑惑。
8.本題考查一詞多義。例句中的“之”是賓語提前的標志,不譯;
A.助詞,的;B.主謂之間,不譯;C.賓語提前的標志,不譯;D.代詞,指學過的知識;故選C。
9.本題考查譯句。重點詞語:
(1)如:怎么。何其:為什么。聞:聽到。斯:這。行:行動。
(2)退:退縮。故:所以。進:鼓勵。兼人:好勇過人。退:使……退讓。
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閱讀啟示。
在文中,對于子路和冉有同樣問“聞斯行諸”這一問題,孔子給出了不同答案,因為子路好勇過人,所以
孔子約束他,讓他做事多考慮,這是針對子路“兼人”的性格特點,避免他行事過于魯莽;而冉有做事退
縮,孔子便鼓勵他進取,讓他聽到了就行動起來。這充分體現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他能根據學生
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習慣,給予不同的教導,使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
基礎上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像在現實教育中,有的學生邏輯思維強但比較粗心,老師就會著重培養其嚴謹
性;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但缺乏耐心,老師則會引導其專注做事,只有像孔子這樣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因
勢利導,才能更好地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出各類人才。
【點睛】參考譯文:
子路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怎么能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呢?”冉有問:
“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孔子說:“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公西華說:“仲由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
您回答說'有父親和兄長在世';冉求問'聽到了就行動起來嗎‘,您回答’聽到了就行動起來我感到迷
惑,大膽地向您詢問原因。”孔子說:“冉求做事退縮,所以我鼓勵他進取;仲由好勇過人,所以我約束他
(讓他做事多考慮一下,)使他退讓些。”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10分)
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嗎?
王欣
①享受著人工智能帶來便捷的同時,人們常不無擔憂地問:人工智能會超越人類嗎?它會不會像《黑
客帝國》中的矩陣一樣,成為人類的統治者?
②人工智能(簡稱AI)的傳說可以追溯至古埃及,真正嶄露頭角則是在20世紀。1956年的達特茅斯
會議上,計算機科學家和數學家們提出了AI這個概念,試圖模擬和拓展人類的智能并應用于生產與生活的
各個領域。1959年,第一臺工業機器人誕生;1962年,第一臺搬運機器人誕生;1965年,第一臺具有聲光
“感覺”的機器人誕生;1966年,第一臺聊天機器人誕生……機器人成了人工智能的代表。其實工廠里的
智能機器、家庭中的智能家電、幾乎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機等都是人工智能的杰作。
③AI真的具有智能嗎?毫無疑問,計算機可以進行計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計算這種功能之上。
以AlphaGo戰勝人類的圍棋高手為例,AlphaGo存貯了很多棋譜的信息,可以計算出每一步棋輸贏的概率,
知道最有可能獲勝的下一步棋。它沒有創造出前人沒有過的下法,也沒有戰勝對手的主觀愿望,可是它的
每一步棋都是高手的真傳,這樣的優勢積累起來足以令人類的個體望塵莫及。
④人工智能據說也可以寫詩,只要給它足夠數量的文字資料作為語料庫,再通過編程讓它從語料庫里
選擇一些文字按照一定的原則排列組合,就變成了一首詩。乍一看,這些詩像模像樣、讀起來朗朗上口,
但是細細推敲就覺得不倫不分,無法承載人類的情感與理性。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工智能的詩作流傳,可
見在創造性的領域,人工智能想追上人類還遙遙無期。
⑤為了讓人工智能變得更聰明,計算機科學家不斷向腦科學取經。如果把大腦的信息處理比喻成一個
黑箱,有信號的輸入,有信號的輸出,輸入和輸出之間是神經網絡的信號傳遞。計算機矩陣破解了這個黑
箱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用矩陣中的點來模擬神經元的發放頻率,用矩陣中的線(公式)來模擬神經元
的整合規律。計算機矩陣看似龐大復雜,其實遠比人類大腦簡單和單調。計算機矩陣通過一次一次地擬合,
確實可以把一些簡單的輸入一輸出之間的聯系模仿得比較逼真,主要集中在感覺輸入一運動輸出這樣的反
射性活動方面。可見在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思維、推理、聯想等腦的高級功能領域,計算機可以說是無從
模仿。
⑥人們最擔心的一點就是:人工智能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有朝一日反抗人類?對于這個想法,相信
絕大多數腦科學家會報以一聲苦笑。什么是自我意識?腦科學目前對這個問題一籌莫展,在未來漫長歲月
中,能夠把自我意識相關的神經回路、神經遞質弄清楚就不錯了,至于這些物質是怎么變成精神的?在哪
一個層面,那些電流、那些化學物質就形成了可以馳騁古今、縱橫四海的意識?這是比黑洞還要深奧的秘
U4O
⑦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是:就讓人工智能在運動控制、計算、識別的方面發揮所長吧!至于情感、意
志、決策、想象、創造這些方面則交給人類來做。人類不應該害怕被機器超越,人類要不斷超越自己一一
不要讓人性的弱點被AI放大,無休止地破壞和改變自然,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
試卷第8頁,共18頁
11.第④段加點詞“不倫不類”在文中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2.第③段畫線句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13.根據文章第②一⑥段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3分)
-人工智能的歷史發展過程。
人工智能會(1)
超越人類嗎-「有創造性的領域,無法承載人類的情感與理性。
人工智能無法超越人類-
__________(2)____________
-(3)
14.下列對文章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第①段運用設問引發了讀者的思考,同時也引出了說明對象。
B.第④段寫人工智能創作的詩作不可能流傳,細細推敲顯得不倫不類。
C.第⑤段中“黑箱”是指大腦輸入和輸出之間的神經網絡信號。
D.全文流露出作者對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深切憂慮,提醒我們保持警惕。
【答案】11.人工智能通過編程將文字按一定原則組合起來的詩經不起推敲,顯得不規范(無法承載人類
的情感與理性)。12.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具體有力地說明了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計算的功
能之上這一特點。13.(1)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計算的功能之上,令人類個體望塵莫及。(2)
在人腦的高級功能領域,計算機可以說是無從模仿。(3)人工智能(幾乎)不會擁有自我意識。14.A
【導語】本文探討了人工智能是否會超越人類的問題,從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智能本質、創造性局限、
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指出,盡管人工智能在某些領域具有顯著優勢,但在情感、意志、
決策等高級功能方面仍無法與人類相提并論。人類應明智地利用人工智能,同時警惕自身弱點被放大。
11.本題考查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
結合第四段''乍一看,這些詩像模像樣、讀起來朗朗上口,但是細細推敲就覺得不倫不類,無法承載人類
的情感與理性”可知,這個句子是對人工智能寫的詩的評價。“不倫不類”的意思是:既非這一類,又非那
一類,形容不成樣子或沒有道理。人工智能寫成的詩“不倫不類”,在文中指人工智能通過編程將文字按一
定原則組合起來的詩經不起推敲,無法承載人類的情感與理性,因此顯得不規范。
12.本題考查畫線句作用。
“以AlphaGo戰勝人類的圍棋高手為例”,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生動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圍棋這一復雜領
域的應用和成就。AlphaGo作為人工智能的代表,其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的事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能夠直觀
地體現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通過描述AlphaGo如何存儲棋譜信息、計算每一步棋的輸贏概率,并據此選
擇最有可能獲勝的下一步棋,該句詳細說明了人工智能在計算和決策方面的強大功能。這進一步印證了人
工智能所有智能建立在計算功能之上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并引出了下文對人工智能智能特點的
進一步探討。
13.本題考查文章理解與概括。
第一個空:結合第三段“計算機可以進行計算,它的所有智能都建立在計算這種功能之上”和“這樣的優
勢積累起來足以令人類的個體望塵莫及”可概括: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建立在計算的功能之上,令人類個
體望塵莫及。
第二個空:結合第五段“可見在那些來無影去無蹤的思維、推理、聯想等腦的高級功能領域,計算機可以
說是無從模仿”可概括:在人腦的高級功能領域,計算機可以說是無從模仿。
第三個空:結合第六段“人工智能會不會擁有自我意識,有朝一日反抗人類?對于這個想法,相信絕大多
數腦科學家會報以一聲苦笑”可概括:人工智能(幾乎)不會擁有自我意識。
14.本題考查文章理解。
B.結合第四段“迄今為止,還沒有人工智能的詩作流傳”可知,有關鍵詞“迄今為止”,不包括未來,而“人
工智能創作的詩作不可能流傳”過于絕對,錯誤;
C.結合第五段“如果把大腦的信息處理比喻成一個黑箱"可知,“‘黑箱'是指大腦輸入和輸出之間的神經
網絡信號”表述錯誤;
D.結合第六段“對于這個想法,相信絕大多數腦科學家會報以一聲苦笑。什么是自我意識?腦科學目前對
這個問題一籌莫展,在未來的漫長歲月中,能夠把自我意識相關的神經回路、神經遞質弄清楚就不錯了”
和第七段“人類不應該害怕被機器超越,人類要不斷超越自己一一不要讓人性的弱點被AI放大,無休止地
破壞和改變自然,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警惕的”可知,全文并沒有流露出對人工智能超越人類的深切憂慮,
人類應該警惕的是“害怕被人工智能超越”這種思想的傳播;故選A。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17分)
蘇武在何處牧羊
畢淑敏
①坐船拜謁貝加爾湖,導游是個俄羅斯小伙子,30歲,名叫萬尼亞。
②契訶夫曾寫道:“貝加爾湖異常美麗,難怪西伯利亞人不稱它為湖,而稱之為海。湖水清澈透明,
透過水面像透過空氣一樣,一切都歷歷在目。溫柔、碧綠的水色令人賞心悅目,岸上群山連綿,森林覆蓋。”
試卷第10頁,共18頁
③萬尼亞從船舷摘下一個水桶,把桶拋向湖面,蕩起繩子,小桶一個筋斗扣進湖中,盛滿水后被揪得
蹦跳起來。萬尼亞舉著滴滴答答落著水珠的小桶對大家說:“請,喝吧。”
④我們說:“就這樣喝?”
⑤萬尼亞說,貝加爾湖中心的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非常潔凈。在盛夏,水溫也只有3攝氏度,冰鎮
的礦泉水。
⑥我們一仰脖,咕咚咕咚喝下去,果真甘美如泉。
⑦船舷邊,萬尼亞說:“很想請教您一個問題,中國人似乎對貝加爾湖有一種特別的情感。這是為什
么?”
⑧我說:“你知道我們漢代的蘇武嗎?”
⑨他說:“知道。”萬尼亞手搭涼棚看著天邊,藍色的眸子里映出天空的流云。他說:“你們的蘇武,
當年在這里的哪個地方牧過羊呢?”
⑩大地蒼涼,湖水澄澈。看著湖底的水草,會產生一種錯覺,想起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海面像
最藍最藍的矢車菊花瓣,在這晶瑩剔透的水底,一定隱藏著另外一個世界。盛夏時分,正是這里最好的季
節。一過了9月,嚴寒就奔馳咆哮而來,湖畔氣溫降到0攝氏度,山峰和盆地約為零下30攝氏度。巨大的
氣壓差形成強大的風暴一一貝加爾季風,攪得周天寒徹。冬天,更是錐心刺骨的寒冷。當地人說,溫度可
達零下50攝氏度,走到外面猛吸一口氣,你就變成一個醫學家,對呼吸系統如何分布有了最切身的了解。
你知道所有的氣管走向,每一個肺泡都變成冰珠。貝加爾湖面更是整塊巨冰,把萬物間的每一絲暖氣都吸
入臟腑,鎮守著無邊無際的銀白。
?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游說蘇武背叛,軟硬兼施都沒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海。單于對
蘇武說:“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蘇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們腳下的
這個貝加爾湖。在苦難惡劣的氣候下,蘇武待了19年。
詡武每天拿著使節棒放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棒上的毛都掉光了,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
了。19年之后,蘇武才回到漢朝,受到熱烈歡迎。據說蘇武回國后,一直保持著吃羊肉棒骨、喝羊肉湯的
習慣,不知道是不是這種吃法的好處,受盡磨難的蘇武竟活到了80多歲。
?萬尼亞指著一方草木豐美的谷地說:“蘇武可能就曾在那里牧羊。”我說:“蘇武一定在湖邊最高的
山上牧羊,懷里抱著公羊,不是為了生仔,而是為了取暖。”摩拳著手中的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
包航行至貝加爾湖深處,萬尼亞興奮地拿出幾枚硬幣,發給一人一枚。我們問:“干什么用呢?”
?萬尼亞說:“看我的。”說著,一揚胳膊,把硬幣投向幽遠的湖水。他說:“把硬幣交給貝加爾湖,
然后許一個愿,不要講出聲,就放在心里。貝加爾湖會聽到的,它會幫助你實現愿望,很靈的
?我們感謝他的好意,依次把手中的硬幣投向貝加爾湖。硬幣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邊緣如切割圓木
的輪鋸,切開貝加爾水晶般的湖面,緩緩降入。貝加爾湖的水非常清澈,據說可以透視到水下40米深的地
方。那枚褐紅色硬幣在碧綠的水草中悄然飄蕩,襯著堊白色的湖底巖石,宛如就要謝幕的小舞蹈家。
?我有一個愿望,貝加爾湖知道。
15.文章第色段中,萬尼亞認為蘇武可能在草木豐美的谷地牧羊,而“我”認為蘇武一定在湖邊最高的山
上牧羊。他們的依據各是什么?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回答。(2分)
16.請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下面的句子。(6分)
(1)摩拿著手中的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從人物描寫方法的角度賞析)
(2)那枚褐紅色硬幣在碧綠的水草中悄然飄蕩,襯著堊白色的湖底巖石,宛如就要謝幕的小舞蹈家。(請
自選角度賞析)
17.在閱讀時,小文發現第⑩段用大量筆墨寫了貝加爾湖的景物,過于累贅,覺得可以刪去。你贊同嗎?
請說明理由。(3分)
18.文章最后一段說“我有一個愿望,貝加爾湖知道”。請結合你的理解,以“我”的角度,具體說說這個
愿望是什么。(3分)
19.有同學提議,把本文的題目改為“貝加爾湖之旅”。但你認為以“蘇武在何處牧羊”為題更好。請簡述
理由。(3分)
【答案】15.萬尼亞認為蘇武可能在草木豐美的谷地牧羊,是因為他覺得那里環境較好,適合牧羊。“我”
認為蘇武一定在湖邊最高的山上牧羊,是因為“我”認為蘇武牧羊不是為了羊,而是為了眺望家鄉,表達
對祖國的思念,而在最高的山上能更好地眺望家鄉。16.(1)運用動作描寫,通過“摩掌”“飲雪吞氈”
試卷第12頁,共18頁
“眺望”等動詞,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蘇武在艱苦環境中堅守的姿態,表現了他的堅貞不屈和對祖國的忠誠。
(2)示例一: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硬幣比作謝幕的小舞蹈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硬幣在湖水中飄蕩的
姿態,表現了湖水的清澈和寧靜。
示例二:“悄然”一詞寫出了硬幣在湖水中飄蕩的安靜狀態,襯托出貝加爾湖的寧靜,表達了作者對貝加爾
湖的喜愛之情。17.不贊同。第⑩段寫貝加爾湖的景物,如湖水的清澈、寒冷的氣候等,為下文寫蘇武
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牧羊做鋪墊,突出了蘇武的堅韌和忠誠。同時,美麗的湖景與蘇武的故事相結合,也
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18.示例:我希望貝加爾湖能夠見證我對蘇武精神的敬仰和傳承,希
望自己能像蘇武一樣,堅守信念,不畏艱難,為國家和民族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我也希望貝加爾湖能
保佑世界和平,人們能過上幸福的生活。19.以“蘇武在何處牧羊”為題更好。因為這個題目能引發
讀者的思考和興趣,讓讀者想要了解蘇武牧羊的具體地點以及背后的故事。文章圍繞這個問題展開敘述,
通過萬尼亞和“我”的猜測,以及對蘇武牧羊環境的描寫,展現了蘇武的堅貞不屈和對祖國的忠誠。同時,
這個題目也能讓讀者更深入地思考蘇武精神的內涵和意義,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啟示性。而“貝加爾湖之
旅”則過于寬泛,不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導語】這篇文章通過文化交流的視角,以對貝加爾湖的靜謐與美麗的描繪展開,將歷史人物蘇武在貝加
爾湖牧羊的故事融入其中,彰顯了蘇武“持節不屈”的精神和漢文化的堅韌。通過深刻描繪湖光山色以及
嚴寒氣候,烘托出蘇武不畏艱難的堅韌。文章結構巧妙,現實與歷史的交織,使得貝加爾湖不僅是地理的
存在,更是文化與精神的象征,體現了對自然和歷史的雙重敬畏。
15.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
萬尼亞認為蘇武是一個牧羊人,一定會去草木豐美的地方,因為那樣的地方才能讓羊肥壯,他只注重了牧
羊所需的自然條件;根據第?段“萬尼亞指著一方草木豐美的谷地說:‘蘇武可能就曾在那里牧羊。'”可知,
谷地草木豐美,所以,萬尼亞認為認為蘇武可能在草木豐美的谷地牧羊,是因為他覺得那里環境較好,適
合牧羊;
根據第?段“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游說蘇武背叛,軟硬兼施都沒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海。
單于對蘇武說:'什么時候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讓你回到中原。’蘇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們
腳下的這個貝加爾湖。在苦難惡劣的氣候下,蘇武待了19年”可知,歷史上蘇武是漢朝使者,被匈奴囚禁
在貝加爾湖上,不能回家鄉;根據第?段“我說:‘蘇武一定在湖邊最高的山上牧羊,懷里抱著公羊,不是
為了生仔,而是為了取暖。'摩掌著手中的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可知,“我”認為蘇武一定在湖
邊最高的山上牧羊,是因為“我”認為蘇武牧羊不是為了羊,而是為了眺望家鄉,站在湖邊最高處能夠更
好的眺望家鄉;蘇武這樣做表達對祖國的思念何必能回國的堅定信念。
16.本題考查賞析語句。
(1)結合劃線句子“摩掌著手中的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分析,句子使用“摩攣”“飲”“吞”“眺
望”一系列的動詞,采用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蘇武在惡劣環境下的生存狀態,寫蘇武在貝加爾湖
上牧羊時的動作,思念家鄉的心理狀態,表現了蘇武堅守氣節、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表現了他的堅貞不
屈和對祖國的忠誠。
(2)句子“那枚褐紅色硬幣在碧綠的水草中悄然飄蕩,襯著堊白色的湖底巖石,宛如就要謝幕的小舞蹈家”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硬幣”比作“謝幕的小舞蹈家”,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硬幣在湖水中飄蕩的姿態,
寫硬幣落入湖中,帶著投幣人的心愿,這個句子表現了湖水的清澈和寧靜,表達了人們對貝加爾湖的喜愛。
“悄然”一詞原義是形容寂靜無聲,句中“悄然”寫出了硬幣悄悄落入湖中,寫出了硬幣在湖水中飄蕩的
安靜狀態,襯托出貝加爾湖的寧靜和湖水的清澈,表達了作者對貝加爾湖的喜愛之情。
17.本題考查段落作用。
解答此題,先回答不能刪除。
根據第⑩段描寫大量景物的特點,比如:“湖水”澄澈;“水草”“隱藏著另外一個世界”;“貝加爾季風”“攪
得周天寒徹”“錐心刺骨的寒冷”等,并通過“通過一過了9月,嚴寒就奔馳咆哮而來,湖畔氣溫降到0攝
氏度,山峰和盆地約為零下30攝氏度”“貝加爾湖面更是整塊巨冰”等句子,主要是為了突出了貝加爾湖
氣候嚴寒、環境惡劣的特點和凜然不可侵犯的氣質;結合第?段”蘇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
們腳下的這個貝加爾湖。在苦難惡劣的氣候下,蘇武呆了19年”可知,第⑩段為下文做了鋪墊,突出蘇武
生存環境的惡劣,襯托出蘇武堅強不屈的高貴的民族氣節。同時,“大地蒼涼,湖水澄澈。看著湖底的水草,
會產生一種錯覺,想起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海面像最藍最藍的矢車菊花瓣,在這晶瑩剔透的水底,一
定隱藏著另外一個世界”可知,這美麗的湖景一定有優美的故事,美麗的湖景與蘇武的故事相結合,也增
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感。故第⑩段不能刪去。
18.本題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內容。
結合第⑦⑧⑨段''船舷邊,萬尼亞說:'很想請教您一個問題,中國人似乎對貝加爾湖有一種特別的情感。
這是為什么?‘我說:‘你知道我們漢代的蘇武嗎?“他說:'你們的蘇武,當年在這里的哪個地方牧過
羊呢'”,第@宸“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游說蘇武背叛,軟硬兼施都沒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
海”“蘇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個貝加爾湖。在苦難惡劣的氣候下,蘇武呆了19
年”,第?段“摩攣著手中的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可知,蘇武牧羊的故事和表現出的民族氣節貫
穿全文,是文章的線索,文章的主旨是表達了對蘇武高貴的民族氣節的崇敬與贊美之情;結合第?段”把
硬幣交給貝加爾湖,然后許一個愿,不要講出聲,就放在心里。貝加爾湖會聽到的,它會幫助你實現愿望,
很靈的”,第?段“我有一個愿望,貝加爾湖知道”可知,“我”的愿望和蘇武的品質,蘇武的愿望相關,
可以是:祖國日益強大,盛世如你所愿;祝愿先賢含笑九泉;現代人不要忘記歷史和英雄的故事;希望堅
試卷第14頁,共18頁
強不屈的高貴的民族氣節得以傳承等。
示例:我希望美麗的貝加爾湖能夠見證蘇武精神的堅韌不屈,能夠讓現代人敬仰和傳承這種精神,堅守信
念,不畏艱難,為國家和民族的強大貢獻自己的力量。希望歷史的精神得以傳承,英雄的信念得以發揚。
19.本題考查標題作用。
首先“蘇武在何處牧羊”以一個問句形式引發讀者的思考和興趣,讓讀者想要了解蘇武牧羊的具體地點以
及背后的故事;其次,依據⑦段“船舷邊,萬尼亞說:'很想請教您一個問題,中國人似乎對貝加爾湖有一
種特別的情感。這是為什么?'”,?段"蘇武是漢朝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游說蘇武背叛,軟硬兼施都沒
有用,就把他流放到北海”“蘇武牧羊的‘北海’并非大海,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個貝加爾湖。在苦難惡劣的
氣候下,蘇武呆了19年”,?段“蘇武每天拿著使節棒放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棒上的毛都掉光了,
蘇武的頭發和胡須也都變白了。19年之后,蘇武才回到漢朝,受到熱烈歡迎”,在結合段“摩拳著手中的
使節棒,飲雪吞氈,眺望家鄉”可知,蘇武牧羊的故事與貝加爾湖有密切關聯性,因為蘇武在此牧羊,所
以中國人對貝加爾湖有別樣的情感,這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同時文章是在作者和萬尼亞的對話中,展開故
事情節的,通過對蘇武牧羊環境的描寫,展現了蘇武的堅貞不屈和對祖國的忠誠,而對話的主要內容是圍
繞蘇武的故事。所以,“蘇武在何處牧羊”這個題目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是文章主要內容所在,并且表達了
對蘇武高貴的民族氣節的崇敬與贊美之情。因此,“蘇武在何處牧羊”比“貝加爾湖之旅”更能突出文章的
主要內容和主旨。同時,“蘇武在何處牧羊”這個題目會引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比“貝加爾湖之旅”更新穎
生動;“貝加爾湖之旅”內容則過于寬泛,可以是一次普通的旅行,不能突出文章的主題。
20.整本書閱讀。為激發同學們“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的熱情,學校開展紅色經典閱讀活動。
請完成下面的閱讀任務單。(5分)
閱讀作品閱讀策略閱讀任務
通讀了解這部小說的故事梗概。
略讀①推斷這部小說取名為《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原因。(2分)
《鋼鐵是怎樣
煉成的》②有同學在閱讀完這部小說后認為,現在時代不同了,如果仍然以書中的
質疑人生觀和價值觀去生活就落伍了。你如何看待保爾精神對于我們現在這個
時代的意義?(3分)
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示例一)小說中有這樣一句話:“鋼是在烈火與驟冷中鑄造而成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
個書名運用比喻的手法,不僅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內容,而且有深刻的意蘊:堅強的共產主義戰士是
在同階級敵人以及各種困難的斗爭中成長起來的。
(示例二)“鋼鐵”比喻保爾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品質,是信念、意志的象征;“煉”形容保爾一生
經歷了童年的黑暗、戰場的搏殺、感情的波折、工地的艱辛以及疾病的摧殘等磨難。
②(示例)我認為保爾精神對于當代社會仍然有著重要的價值,依然值得我們學習。雖然時代不一樣了,
但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仍然可能遇到挫折,而保爾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鋼鐵般的
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能夠給予我們鼓勵,幫助我們戰勝生活中的困難。
【詳解】①本題考查標題理解。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以主人公保爾?柯
察金的成長經歷為主線,講述他從一個懵懂少年,在革命的熔爐中,歷經戰爭、建設時期的重重磨難,不
斷戰勝困難,從普通工人子弟成長為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在這個過程中,保爾飽受病痛折磨,卻始
終保持鋼鐵般的意志,絕不向命運低頭。這部作品激勵無數讀者,傳遞出為理想而奮斗的偉大精神。
作答此題,先明確“鋼鐵”在小說中所代表的人物品質,再梳理保爾成長過程中經歷的各種艱難困苦,這
些磨難如同煉鋼的過程,最后闡述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理解書名的含義。
示例一:“鋼鐵”象征著保爾在革命生涯中百折不撓的精神。保爾在戰爭時期,奮勇殺敵,多次受傷;戰后
參與建設,面臨惡劣的環境和繁重的工作。他就像鋼鐵一樣,在戰火與艱苦勞動的“淬煉”下,愈發堅韌,
所以書名寓意著保爾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是在重重磨難中鑄就的。
示例二:小說里保爾經歷了從懵懂少年到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的蛻變。“鋼鐵”代表著他成熟而堅定的革命
信仰,“煉”體現了他在成長路上,被朋友背叛、被疾病折磨,卻始終堅守信念,不斷克服困難。書名生
動展現了保爾在種種考驗下,如何將自己的信仰錘煉得如鋼鐵般堅不可摧。
②本題考查主觀表達。
作答此題,先明確保爾精神的具體內涵,再分析當今時代人們在生活、工作、學習等方面面臨的困境,找
到兩者的契合點,闡述保爾精神如何為解決這些困境提供動力和指引。
示例:保爾精神在當今時代依舊熠熠生輝,有著不可忽視的意義。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物質生活日
益豐富,但人們面臨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工作上,競爭激烈,失業風險如影隨形;生活中,快節奏的生活
讓人們身心俱疲。保爾為了理想不懈奮斗,即便身體殘疾也從未放棄。他這種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能讓
我們在面對職場困境時,堅定目標,不輕易被困難擊退。他鋼鐵般的意志,鼓勵我們在生活的重壓下,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德國供貨協議合同協議
- 和退休人員合同協議
- 員工用人合同協議
- 噸石購銷合同協議
- 民辦初中老師合同協議
- 商品購房合同補充協議
- 商業合作寵物協議書范本
- 2025股權轉讓投資合同范本
- 2025中介服務合同(建筑材料)
- 2025房地產交易合同樣本
- 養老機構全套服務管理流程圖()
- 運用PDCA辦法提高分級護理落實率
- 高級卒中中心申報操作流程
- 幼兒園幼兒小籃球活動體能測試表
- 遠盛水工重力壩輔助設計系統用戶使用手冊
- 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
- 畢業設計(論文)-N402—1300型農用拖拉機履帶底盤的設計
- 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與控制 課件
- 巖棉項目申報書_參考模板
- 施工組織設計方案交底記錄
- 設計公司釘釘考勤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