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_第1頁
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_第2頁
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_第3頁
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_第4頁
通用城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密級:編號:某城市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某測繪院某年某月某日某城市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技術設計書設計負責人:主要設計人:項目承擔單位(蓋章): 某測繪院審核意見:審核人:年 月 日年 月 日批準單位(蓋章):審批意見: 審批人:目次 TOC o 1-5 h z 1概述1項目來源1項目意義1測區概況1任務概況2資料情況3基礎控制資料3圖件資料3引用文件4規格及主要精度指標5數學基礎5數據規格5主要精度指標5數字航空攝影測量5空中三角測量5實景三維數據產品精度要求6階段成果坐標系統的規定6總體作業流程7傾斜攝影8攝區范圍9航攝系統9航攝技術基本設計9采用的遙感設備性能11地面GPS同步觀測

2、 12地面GPS布設12GPS接收機與觀測 13飛行檢校場13影像數據預處理及檢查14影像數據預處理要則14影像數據的檢查要則15影像處理流程15POS數據處理16實施工作量設計16飛行工作量16精度檢校場外業與內業工作量16GPS基準站布設與周邊河北CORS站數據的使用 16精化大地水準面資料的引用16數據下載轉換、預處理工作量17質量檢查內容17數據獲取質量控制17POS數據質量控制原則 18飛行質量控制18階段成果18像片控制測量19像控布點方案19像控點點位要求20刺點、整飾及現場記錄20刺點要求20整飾要求21現場記錄21像片控制測量22階段成果23空中三角測量優化23空三優化24S

3、TREETFACTORY 空三模型 24組文件(GROUP FILE)制作 25生產連接點文件錯誤!未定義書簽。空三優化工具錯誤!未定義書簽。連接點調整錯誤!未定義書簽。空三優化過程參數設置錯誤!未定義書簽。空三精度評價標準錯誤!未定義書簽。 TOC o 1-5 h z 增加控制點25空三成果提交26輸出糾正影像26空三優化質量控制措施26階段成果26實景三維數據生產26實景三維數據生產27實景三維數據生產系統管理27實景三維數據生產流程27坐標系統轉換27國家大地坐標系與地方坐標系的轉換錯誤!未定義書簽。實景三維數據生產質量控制措施27提交成果2810質量控制28檢查驗收的程序28檢查比例2

4、911項目進度2912項目預算錯誤!未定義書簽。項目來源某市國土資源局委托 某測繪院制作市區內80平方公里的實景三維數據產品,完成時 間為 年月 日。項目意義隨著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計算機、3S、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地理信息技 術手段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利用傾斜攝影技術,通過對影像的平面、高程、結構、色彩、 紋理等的數字化處理,按照統一坐標無縫拼接,迅速建立城市實景三維數據產品,人們可 以直觀的從三維模型上判讀山川、河流、樓宇、道路。借助傳統平面地圖的概念,疊加空 間矢量數據,地物興趣點數據形成城市實景三維數據展示系統。與傳統二維WEB GIS系統 相比,城市實景三維數據展示系統突破平

5、面地圖對空間描述二維化、三維空間尺度感差、 沒有要素結構與紋理信息等諸多限制,通過對真實地形、地物、建筑的數字化三維模擬和 三維表達,提供給使用者一個與真實生活環境一樣的三維城市環境;通過對三維城市模型 的數字化管理,為城市建設、政務管理、企業信息發布與公眾查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信息 化服務,減少信息孤島,大力提高城市空間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高城市整體信息化管 理和經營管理水平。測區概況xx市地處xx省中部,某某經濟區,距首都北京xxx公里。位于北緯37 xx,38 xx, ,東經113 xx,115 xx,之間,東與xx市接壤,南與xx市毗連,西與xx省為鄰, 北與xx市為界。xx市地處中低

6、緯度歐亞大陸東緣,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太陽輻射的季節性變 化顯著,地面的高低氣壓活動頻繁,四季分明,寒暑懸殊,雨量集中于夏秋季節。干濕期 明顯,夏冬季長,春秋季短。總降水量為xxx - xxx毫米,時空分布不均。年總日照時數 為xxxx - xxxx小時,其中春夏日照充足,秋冬日照偏少。項目制作區域位于xxx市區主體部分(作業范圍見圖1,面積約xx平方公里),地勢 平坦,建筑物密集,交通發達。xx市是xx省的省會城市,是xx省集政治、經濟、金融和 文化于一體的中心城市,現轄xx個區(包括新成立的xx新區)、xx個縣、xx個縣級市和 xx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面積xxx萬平方公里,

7、常住人口 xxxx萬人。本項目制作的實景三維城市模型有以下亮點尤為突出:1)自xx大街至xx大街的主要經濟繁華地區,聚集了 XXX廣場、XXX廣場等大型購物 廣場及建筑群。2)xxx市高教區,高校云集,是XXX省內高校聚集區之一。3)以xxx小區為代表,具備高層建筑與現代園林錯落有致布局的新興住宅小區。4)分布在xx路、xx路、xxx路上多座穿梭于城市建筑群中的高架橋及立交橋。5)xxx博物館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任務概況xx城市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為xx市數字城市建設提供實景三維數據模型。實景三 維數據生產項目實施內容如下:序號實施內容實際有效面積1傾斜數碼航空攝影xx km22像片控制測量x

8、x km23空中三角測量xx km24實景三維數據生產xx km2項目覆蓋范圍如下:圖1 項目覆蓋范圍2 資料情況基礎控制資料國家C級GPS點、四等GPS點,以及聯測的三四等水準成果以及CORS系統。為保證數字相機系統和機載GPS/IMU系統技術的實施,需要在地面布設GPS基站,架 設高精度GPS信號接收機與機載POS系統內置GPS接收機同步進行GPS觀測,進行DGPS 相位差分測量定位。參照GB/T18314-2001全球定位系統(GPS)測量規范,以下GPS控制 點可作為本項目的備選基站。1XXXGB29XXXGE082XXXGB310XXXGE093XXXGB511XXXGE124XXX

9、GB612XXXGE165XXXGB113XXXGE186XXXGE0214XXXGE117XXXGE0115XXXGE048XXXGE0316XXXGE05圖件資料本測區有1:10000地形圖、1:2000正射影像圖以及xxx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1:500地 形圖,可作為本項目生產安排及項目用圖,其中1:500地形圖現勢性較好,可作為本項目 模型精度室內檢查的工作底圖,根據xxx市國土資源局提供的似大地水準面的精化成果, 可對POS及GPS成果進行1985國家高程基準的改正。3 引用文件CH/T 10042005測繪技術設計規定;GB/T 27920.12011數字航空攝影規范 第1部分:框幅

10、式數字航空攝影;3)全球定位系統(GPS)輔助航空攝影技術規定,國家測繪局;CH/T 30062011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控制測量規范;CH/T 90152012 三維地理信息國情數據產品規范;GB/T 27919 2011 IMU/GPS輔助航空攝影技術規范;CH/T 10162008測繪作業人員安全規范;CH/T 2009 2010全球定位系統實時動態測量(RTK)技術規范,以下簡稱“RTK 規范”;GB/T 79312008 1:500、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外業規范;GB/T 232362009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空中三角測量規范;GB/T 79302008 1:500、

11、1:1000、1:2000地形圖航空攝影測量內業規范;GB/T 183162008數字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CH/T1018 2009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與數據認定;GB/T 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當本設計文件的技術指標及要求與上述規范、標準相應條款不一致時,按本技術設計 書執行。規格及主要精度指標數學基礎平面坐標系統:CGCS2000坐標系,高斯投影,中央子午線:114 00 00;xxx市坐標系。高程基準: 1985國家高程基準。數據規格Tile分幅采用400m*400m正方形分幅,按整體Tile分布編號,行在前列在后,均保留3位有效 數字,中間加短線連接,*-*。成

12、果數據格式實景三維數據采用OSGB通用三維數據格式。主要精度指標數字航空攝影測量根據全球定位系統(GPS)輔助航空攝影技術規定有關要求,機載IMU/GPS系統 應滿足如下要求:1)機載GPS接收機為高精度動態測量型雙頻雙P碼GPS接收機,最小采樣間隔1s;IMU測角中誤差精度要求:側滾角位011)和俯仰角仆比想)不得大于0.01度; 航偏角(丫20)不得大于0.02度,記錄頻率要高于50Hz;3)具有信號時標輸入器任丫6族Marker)接口,能夠將航攝儀快門開啟脈沖(即曝光 時刻)通過接口準確寫入GPS數據流,脈沖延時不得大于5ms;4)機載GPS信號接收天線必須采用航空型產品,具有高動態、高

13、精度雙頻數據接收 能力,并有精確定義和穩定的相位中心,保證能在高飛行高度、高速度情況下正常工作;5)電源系統應滿足航攝作業無間斷供電;6)機內存儲系統能夠記錄和存儲航攝作業所有IMU數據、GPS數據以及時標(Event Mark)數據及其他必要數據;空中三角測量按GB/T 23236-2009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空中三角測量規范有關要求,對需成圖區 域進行空中三角加密測量。區域網平差計算結束后,連接點相對于野外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和高程中誤差不 大于下表規定。連接點的中誤差一般采用檢查點(多余像片控制點,不參與平差)的中誤差進行估算。單位:米參考比例尺平面位置中誤差高程中誤差1:10000.35

14、0.28區域網平差計算結束后,基本定向點(測圖定向點)殘差值為連接點中誤差的0.75倍,區域網間公共點較差限值為連接點中誤差的2.0倍。.3.3 實景三維數據產品精度要求1)空間精度:平面精度、高程精度應優于0.5m。2)產品的紋理精度:無遮蔽的建筑物樓體外形清晰、表面光滑;能夠精確表示各類樹木的高度及輪廓; 立交橋實景三維其正面及側面紋理應當達到連續、外輪廓清晰的要求;此外,橋 下紋理在最大程度上進行內凹表示;道路實景三維應當消除運動車輛對紋理的影響,使道路的紋理得到均勻、連續、 合理的表示。3)產品的局限性:出于傾斜攝影技術以及StreetFactory軟件的局限,實景三維數據在細節表現方

15、 面略有不足,在不影響整體數據使用的情況下,主要影響如下:相鄰建筑物間距小于10米且樓層高于5層時,允許少量樓體“粘連”現象出現;由于水面為弱紋理區,其范圍內允許出現少量實景三維數據漏洞現象,但應當有 有效措施在三維平臺應用中彌補;由于電線桿、燈柱、塔吊、電線塔等支架細小的物體以及女兒墻、單獨展牌等邊 緣地區的像素數較少,無法正確匹配點云,故允許有少量實景三維數據表達不完 全;由于道路上運動車輛以及建筑物側面大塊玻璃區域反光現象對TIN網的構成有一 定影響,故允許此類區域的表面模型有少量起伏。4.4 階段成果坐標系統的規定1)航空攝影其航線結合圖及POS系統相關的數據采用CGCS2000坐標系

16、,1985國家高程基準。2)相片控制測量采用CGCS2000坐標系,高斯投影,中央經線:114 00 00,1985國家高程基準。3)空中三角測量采用CGCS2000坐標系,高斯投影,中央經線:114 00 00,1985國家高程基準。4)實景三維模型數據采用CGCS2000坐標系,高斯投影,中央經線:114 00 00,1985國家高程基準。5 總體作業流程攝區規劃傾斜攝影GPS同步觀測否攝區范圍利用傾斜數字測繪航空攝影系統可形成實景三維數據產品的有效范圍約為 80平方公 里。范圍如下:圖2攝區范圍航攝系統該系統由運5飛機、xxx傾斜數字航空攝影相機、機載定位定姿系統、航攝計劃設計 軟件和飛

17、行管理系統等集成。航攝設備表:租用設備名稱設備類型設備編號產商運5飛機-xxx飛機制造公司xxx航攝儀-xxxxxxx 公司6.3 航攝技術基本設計1)季節要求:由于xxx市氣候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夏季交替季節多風少于,且 建筑物陰影遮擋區域面積降至最小,故要求于xxx月間飛行。2)可飛時段:根據歷年天氣統計、飛行空中管制等因素,本攝區可飛行時間段為 xx 時至xx時。3)進駐機場:根據測區附近機場分布情況以及航空數字相機系統對飛行的一些特殊要 求,選擇距離本項目測區最近的xxx機場作為飛行的主機場,同時把xxx機場作為備用機 場。4)航攝基本技術參數設計:參考比例尺: 1:1000;航攝

18、比例尺: 1:10000;地面分辨率:0.06米(下視);攝區面積:xxx市飛行面積xxx平方公里,有效面積xx平方公里飛機:運5;航攝儀:xxxx, 50mm鏡頭(下視),彩色傾斜數碼航攝儀;相對航攝高度:500m。5)航線布設方向:東西方向飛行。6)航攝范圍覆蓋:旁向重疊方向:平行于攝區邊界線的首未航線敷設在攝區邊界線外;航線重疊方向: 沿航線東西方向,各超出攝區邊界線大于設計基線長兩倍的長度。7)像片重疊度:要求航帶旁向重疊度為70,航向重疊度為70%。8)飛行參數根據項目要求,并結合使用飛機(運5)、航空數字相機系統xxxxx的自身性能指標, 制定各飛行參數。基本飛行的相關參數(航攝因

19、子表)如下表所示:技術參數重量(攝影部分,不含IMU)35kg單機幅面8176*6132像元大小6p焦距50mm/80mm畸變差(2p存儲容量1000片/CF卡(空中可更換)輻射分辨率8/12bit真彩色光圈最大3.5快門方式中心鏡間快門:1/125,1/250,1/320,1/500,1/800最短曝光間隔2s感光度50/100/200/400單機請教45度子相機同步時間1毫秒以內基本飛行參數表參考比例尺1:1000設備類型xxxx焦距50 mm/80mm像元尺寸6.0 um像幅大小8176*6132飛機型號運-5飛行速度140km/h測區名稱Xxx市航線敷設方法東西分區編號1平均地面高程6

20、0相對航高m500絕對航高m560平均地面分辨率m0.06設計航向重疊度70%設計旁向重疊度70%航線條數80航線長度km約800相片總數約 38000圖3攝區航線示意圖采用的遙感設備性能xxxx傾斜相機介紹xxxx系列航空相機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科研產品,作為航空遙感的重要技術手段, 填補了國內空白,xxxx系列已進行了多次生產性科研試驗。xxxx主體由5臺xx相機(單 機幅面為8176*6132,像元大小6.0 m)組合而成,系統中集成了 GPS和自動控制等關鍵 技術。xxxx傾斜數字航空攝影儀可以搭載于絕大多數航攝飛機,既包括國產蜜蜂系列、海燕 等超輕型飛機,也覆蓋運-5、運-8、運-1

21、2、安-30、塞斯納等常規使用的航攝飛機,給用 戶對于飛行載體的選擇帶來極大便利。xxxx數字航空攝影儀適用于城市大比例尺三維地形 圖、正射影像圖測繪。xxxx數字傾斜航攝儀,區別于傳統的豎直航攝,通過在同一飛行平臺上搭載多個相機, 分別從豎直和四個傾斜角度對地面進行拍攝,得到被拍攝物體的多視角影像,建筑物外立 面的真實紋理,并且有效集成POS系統,獲取到每張相片的外方位元素,所采集數據可廣 泛應用于數字城市、數字地球(智慧地球)的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圖4 xxxx傾斜相機2)飛行管理控制系統飛行與控制管理系統的出現使得航攝飛行變得舒適、便捷。航測飛行中所有操作都由 飛行與控制管理系統控制,

22、飛行導航、數據記錄以及航測儀器工作狀況監視只需通過一個 人工交互操作屏完成。高智能化軟件減少了操作員的工作量,精確的實時方位數據方便了 飛行員的飛行,同時飛行質量控制功能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投入。最新航空攝影測量技術通過軟件集成到高性能航測儀器系統中,全程控制整個航空攝 影測量流程,從制定飛機計劃到最終數據提交。飛行與控制管理系統提供了在航攝飛行任 務中的飛行以及航測儀器整體流程控制。3)飛行計劃編排評估程序飛行計劃編排評估程序可以高效率地完成多種傳感器的任務處理,其高效的流程控 制,使得在任務初期便掌握先機,不但可以提高生產效率,而且可以大大節約成本。地面GPS同步觀測地面GPS布設為保證數字

23、相機系統和機載GPS/IMU系統技術的實施,需要在地面布設GPS同步觀測 基站,架設高精度GPS雙頻接收機與機載POS系統內置GPS接收機同步進行GPS觀測,來 完成后期的GPS解算。根據測區范圍,擬在xx區、xx區兩區域布設12個GPS基站。圖5可選GPS同步觀測點分布示意圖GPS 接收機與觀測為保證IMU/DGPS輔助航空攝影飛行,必須在已知控制點上架設基站,采用高精度GPS 雙頻接收機,與飛機上機載POS系統接收機同步進行GPS觀測。基站GPS接收機的性能應與機載GPS接收機性能相匹配,滿足如下要求:基站GPS接收機為高精度測量型雙頻雙P碼GPS接收機,采樣間隔1s;帶抑徑板或抑徑圈的G

24、PS信號接收天線;配備充足的電池或電源系統,保證航攝作業中供電不間斷;配備能適應滿架次作業所需地面觀測數據存儲要求的存儲器;航空攝影飛行前,機載POS系統與GPS基準站在停機位上經8分鐘以上的同步初始化 測量后,飛機才能滑出。飛機起飛進入航線前與一個架次完成后,均應進行S型飛行,保 證IMU動態精度。飛機滑回停機坪,GPS基準站和機載POS系統繼續進行8分鐘以上的靜 態測量后結束整個航攝飛行架次的測量工作。飛行檢校場為確定IMU與數字相機系統相互框架位置關系的系統差、GPS天線相位中心與數字相 機系統之間的偏心矢量和攝站高程的系統差,并考慮對相機進行系統校正,需要飛行校準 航線。本次航攝選用的

25、POS型號為POS AV510型,校準航線設計考慮飛行的便利、有明顯 地物標志和GCP (地面控制點)測量等因素,校準航線布設遵循如下原則:1)檢校場應選取在地勢較為平坦,明顯地物較多的區域,本項目擬選擇在測區內; 2)檢校場應設置4條航線,每條航線攝取不少于10個像對,航線方向與攝區航線飛行方向一致;3)在檢校場區域內部及其周邊合理布設地面控制點(GCP);GCP(地面控制點)應選在能準確判斷點位和高程變化不大的地點。5)在檢校場內用GPS測量若干個檢查點;6)檢校場航線采取與測區相同的高度進行飛行;7)實際選取過程中可根據地形和影像靈活選取檢校場位置,利用既有航線進行檢校 飛行,以減少飛行

26、時間和成本;8)為保證控制點的點位精度,刺點標志的選擇應以公路斑馬線的角、井蓋中心、下 水道篦子中心、瓷磚圖案中心等明顯易識別的地物或標志為主。9)檢校場的外業測量工作,在測區內選取合適的區域并在內業進行設計選點后,由 外業隊伍執行外業測量工作。該測量可利用CORS系統進行RTK測量。各測量點位要求提 供測量坐標、點之記以及現場數碼相片。 *A 航線 * 控制點A控制點航線控制點檢查點圖6檢校場外業點布設示意圖影像數據預處理及檢查影像數據預處理要則1)針對項目區域測繪的特點,有針對性對數字影像數據進行預處理,對影像落水情 況進行仔細分析,以利于后續數據處理;2)對于有可能出現航攝漏洞,預處理時

27、,充分考慮補飛航線與相鄰航線之間數據的 關系;3)對預處理成果進行無地面控制抽樣試作DOM,以進行精度評估。影像數據的檢查要則1)數據的覆蓋檢查;2)重疊度檢查;3)數據異常檢查;4)云、水汽、濃煙的檢查:航線中若出現大片云、較濃的霧氣或煙,檢查出存在漏 洞的區域,準備進行補飛;5)影像綜合指標的檢查。影像處理流程影像處理是對影像所作的格式轉換、光學畸變糾正、色彩均衡等方面的處理,通過處 理得到xxxx航攝儀拍攝的最終航攝成果,該成果為后續的內業數字產品制作奠定了基礎, 其處理流程如下:影像處理流程原始影像(*. 3fr) 口一式換I(咒 iff) ; S. tiff) |(可選勻色處理)最終

28、提交成果圖7影像數據處理流程1)原始格式轉換為通用TIFF格式應用xxx軟件轉換從相機CF卡中下載的原始數據成為通用格式TIFF文件2)畸變差改正選擇相機檢校結果文件,應用畸變差改正軟件,進行畸變差改正從而得到無畸變差的 正常影像。3)影像勻色軟件為了盡可能保持整個測區影像色彩的協調一致,必要時還需進行測區影像的勻色處 理。POS 數據處理ERC文件處理飛行控制計算機產生的*. ERC文件,該文件中包含了相機曝光時刻信息、攝站單點 GPS偽距坐標、時間信息等內容,利用該記錄文件可以獲取曝光同步性以及曝光連續正確 性等信息。ERC文件處理是指根據航攝飛行過程中攝影員記錄情況對該文件中的記錄內容進

29、行正 確性處理并進行適當的數據統計,通過處理,使得相機曝光時刻的Mark記錄與ERC文件 中的曝光記錄相對應一致,為“POS數據解算”環節提供參考數據,并通過適當的數據統 計,了解相機曝光的同步性。GPS數據處理通過GPS原始觀測數據的下載與預處理,將GPS原始觀測DAT文件轉換為統一數據格 式(RINEX)的O文件和N文件,并分離出觸發事件(event)TXT文件,為GPS數據精處理 (PPP解算或差分解算)和Mark點內插做數據準備。3)檢校場空三加密4)組合導航解算及外方位元素獲取通過以上數據準備,通過專門的解算軟件解算出組合導航的結果,并通過檢校場加密 結果以及之前檢校好的相機安裝角度

30、獲取到每張相片的外方位元素。實施工作量設計飛行工作量攝區名稱航攝長度飛行架次執行時間段(Km)(架次)xxxxxxxxxxxx6.9.2 精度檢校場外業與內業工作量計劃外業布設共約20個平面和高程點。GPS基準站布設與周邊CORS站數據的使用計劃布設2-4個GPS基準站,并綜合使用周邊2-3個CORS站數據,從而提高本項目 實施機載POS系統的解算精確度。精化大地水準面資料的引用條件允許情況下利用已有控制點成果計算測區大地精化水準面;條件不滿足時,可利用河北省大地精化水準面成果資料。數據下載轉換、預處理工作量為正確地使用航飛數據成果,需要對數據進行下載、轉換處理,每架次的工作量約為 5人工天。

31、項目總工作量計劃為15人工天。同時需要對數據進行綜合預處理與分析,約需 15人工天的工作量。質量檢查內容數據獲取質量控制1)攝影時間控制嚴格按規范規定的太陽高度角要求選擇合適的攝影時段,即每日10時至14時攝影。2)飛行質量控制在便于施測像片控制點及不影響內業正常加密時,旁向超出攝區邊界線不少于像 幅的15%,可視為合格。航向覆蓋超出攝區邊界線至少一條基線。本項目航向、旁向重疊度數據均優于70%。航攝影像像點位移最大不超過1.5個像素。旋偏角一般不大于15度,在像片航向和旁向重疊度符合要求的前提下,最大不超 過25度。在一條航線上達到或接近最大旋偏角限差的像片數不得連續超過三片;在一個攝 區內

32、出現最大旋偏角的像片數不得超過攝區像片總數的4。3)影像質量控制為確保成圖精度,應特別注重影像質量。影像質量特別強調影像清晰,反差適中,顏色飽和,色彩鮮明,色調一致。有較 豐富的層次、能辨別與地面分辨率相適應的細小地物影像,實景三維數據生產的 需要。4)補攝與重攝航攝過程中出現的絕對漏洞、相對漏洞及其它嚴重缺陷必須及時補攝。漏洞補攝必須按原設計航跡進行。補攝航線的長度應滿足用戶區域網加密布點的 要求。補攝航線的長度應超出漏洞外一條基線。應采用相同的數字航攝儀進行補攝。6.10.2 POS 數據質量控制原則1)檢查地面基站GPS數據是否存在異常,并要保存原始觀測數據;2)檢查機載GPS數據有無失

33、鎖現象發生,如果有失鎖現象,觀察失鎖的區間和時間段, 分析是否需要補飛或補漏;3)檢查IMU數據是否連續;4)數據處理精度檢查時應注重觀測質量、共星情況和解算精度,分析成果是否滿足后 處理要求,各個架次的飛行數據均要能夠滿足項目的精度要求。6.10.3 飛行質量控制1)檢查飛機起飛前和降落后IMU、GPS的工作時間,要求要至少達到10分鐘以上;2)進入攝區航線時為了避免IMU誤差積累,宜采用左轉彎和右轉彎交替方式飛行,且 每次的直飛時間不宜大于30分鐘,在20分鐘內為佳(按飛機巡航速度420km/h計,航線 長度一般不宜大于210km,在140km內為佳);3)飛行過程中飛機的上升、下降速率一

34、般不能大于10m/s,飛行過程中的轉彎坡度不 宜超過20,以免造成衛星信號失鎖;4)測區邊界覆蓋:旁向覆蓋超出測區邊界線不少于400米。為便于施測影像控制點及 內業正常加密,旁向覆蓋不少于像幅的15%;5)個別情況下,允許影像旋偏角大于15但不超過25,保證航向、旁向重疊度正 常。6.11 階段成果攝區完成情況圖相機技術參數航空攝影飛行記錄表航攝技術總結原始數據1套(數碼)6)機載IMU記錄數據、機載GPS記錄數據、地面GPS基準站及其附屬儀器設備記錄 數據及數據處理結果7 像片控制測量流程圖:合格否是測區分析,設計布點圖像控點坐標轉換內業初選像控點位外業像控點測量打印像控片階段成果上交像控布

35、點方案xxx城市實景三維數據生產項目的傾斜攝影數據具備IMU/GPS資料,并且航向、旁向 重疊度均為70%,因此在空中三角測量中并不過度依賴于像控點密集程度;此外考慮到測 區屬于平原地形,故采用稀疏布點的方式即可。本次布點密度為1個像控點/2平方公里。布點圖如下:圖8 像控點布點圖像控點點位要求1)分區外圍控制點應能夠控制測繪面積,測區外圍的圖邊處,控制點應布設在圖廓 線以外航向不少于1條基線以上、旁向不低于800米。2)航線兩端的控制點左右偏離不大于半條基線。3)像片控制點點位目標影像應清晰,易于判刺和立體量測,房角、地塊角等明顯地 物角點或地物交匯角適宜于作為平高像控點點位,地物交匯角一般

36、應在30度150度之間; 高程控制點應選在高程變化不大的地方,以平山頭或者線狀地物的交點為宜,當目標與其 它像片條件發生矛盾時,應著重考慮目標判讀條件。4)盡量不選擇墻角做為刺點目標,兩側植被茂密的田間小路(寬度1.5米以下),內 業不易量測,不宜作為控制點位。5)像控點位應具備適宜的GPS的觀測環境,避開大功率電磁輻射裝備,避開大面積 水面。6)為利于像控成果在其他項目中的使用以及存檔的需要,點位應盡量選擇固定的、 利于長期保存的目標。刺點、整飾及現場記錄刺點要求像片控制點應在像片上準確刺出。2)刺點時選擇較清晰的控制像片刺點,刺孔直徑不得大于0.1mm,并要刺透。刺偏 時,換片重測,不允許

37、出現雙孔。利用電子像片進行刺點時,像片控制點的刺點誤差不得大于像片上2個像素。當像控點刺在樹冠上或刺點位置上有植被覆蓋,且像片上看不清地面影像時,應 測注刺點處的植被高度至0.1m,若植被比航攝時增長較大,應注出攝影時的植被高度,當 點位刺在高于地面的地物頂部時,應量注頂部與地面的比高至0.1m,量注的數值應在像片 的反面注明,點位刺在陡坎等地物邊緣時,應在像片反面注明刺在坎上或坎下,并注出坎 的比高。條件允許時,像片控制點位應在實地打樁或作出固定標志(標記)。像片控制點刺點應經第二人在實地檢查。整飾要求1)像片上的刺點整飾必須現場完成,數字刺點成果可于當日收測后室內完成。2)已刺的控制點在像

38、片正面均用紅筆以直徑7mm的圓圈表示,點號及高程均用紅筆 以分式形式注記,分子為點號,分母為高程(去除儀器高后的實測刺點點位的水準高,高 程值保留小數點后2位)。3)像片背面用鉛筆在實地繪制刺點略圖,說明刺點位置,略圖大小為2cmX2cm,符 號大小與像片正面相同,方位說明用東西南北(按像片正面方向,像片編號字頭方向為上) 描述,還應說明高程測注位置(無需標記比高)。在旁邊適當位置注明刺點日期、刺點者、 檢查者等信息,字頭方向同像片號。現場記錄參照以下照片制作點號標志牌(作為參照,具體尺寸樣式可適當調整),并實地拍攝 數碼照片,分辨率不低于500萬像素,在拍照時將相應的點號和方向放置正確后再進

39、行拍 照,標識方向是指拍照時鏡頭指向的方向。圖9點號標志牌樣式及使用1)在GPS觀測時,將點號標志牌放置于像控點旁,分別拍攝四個方向,至少不少于 兩個方向(東、南、西、北)彩色數碼照片,同時在一個有利于判讀的方向拍攝全景(視 場較大,距離較遠)照片一張。照片文件名為點名+方向代碼,方向代碼為:東為E、西為 W、南為S、北為N,全景為A,例如點P01001的北方向照片文件名為P01001N。數碼照片 為JPG格式(500DPI以上彩色照片)。2)拍攝照片時應視野開闊,便于內業判讀。標志牌方向應準確,拍攝照片中必須包 含觀測儀器(保證相片中的儀器嚴格位于觀測位置上,盡量做到觀測與拍照同時進行,以

40、利于內業精確判讀像控點與地物的關系),盡量避免車輛出現在照片中(遮蔽地物)。3)圖10所示照片是不合格的,必須避免,內業加密人員將不能確定刺點的真正位置。圖10錯誤的拍照方式4)數字刺點影像。利用影像數據制作數字刺點片(樣式如下),其文件名為:像控點 點號.jpg。使用原始航攝影像數據,保持原始數據分辨率,以像控點為中心,裁切成的 2001*2001像素的影像,并在像控點刺點位置標識中心帶十字的紅色圓(半徑為50個像素), 旁注點號。圖11數字刺點像片樣式像片控制測量1)像片控制點測量在XXX省連續運行衛星定位綜合服務系統(CORS)下,利用GNSS 接收機采用網絡RTK方式進行觀測。在無線網

41、絡信號不能滿足數據傳輸要求時,采用靜態觀測模式,觀測時長15-45min,(根據觀測條件延長觀測時間)采用事后處理求得像控點成果。3)網絡RTK觀測的基本條件要求如下:觀測窗口狀態衛星數衛星高度角PDOP 值良好窗口三520度以上W5勉強可用的窗口415度以上W8不能觀測的窗口W34) 觀測次數、初始化次數和歷元數的要求如下:等級測回數每次觀測初始化次數初始化時間像控測量2160注:采樣間隔為1秒;平面收斂閾值應大于2厘米、高程3厘米;每測回有效觀測值不少60個; 測回間的平面坐標分量較差不應超過2cm,垂直坐標分量較差不應超過3cm。應取各測回結果的平均值 作為最終觀測成果。其他要求天線高的

42、量測、確認和輸入要認真仔細,使用三腳架架設儀器時,量取儀器高兩 次,兩次讀數不大于5mm,取中數輸入GPS接收機中,使用對中桿時,要兩次復 核相關數據。架于建筑物頂部拐角處的儀器,要盡量保證儀器中心位于拐角。觀測員在作業期間不得擅自離開測站,并應防止儀器受震動和被移動,防止人為 和其它物體靠近天線,遮擋衛星信號。接收機在觀測過程中不應在接收機近旁使用對講機或手機。階段成果1)儀器檢定證書;2)像控點成果表;3)像控點位分布略圖;4)像控刺點像片;5)像控刺點影像數據;6)像控點位照片;7)階段技術總結。8 空中三角測量優化流程圖:空三優化空三模型Smart3D實景三維軟件針對傾斜相機平臺專門設

43、計了一套有別于傳統框幅式的全新傳 感器模型,能夠更好地模擬優化包括傾斜相機在內的所有影像。GPS/IMU 數據整理Xn,Yn,Zn單位:米2)相機鏡頭與GPS/IMU平臺的位置偏差圖12相機鏡頭與GPS/IMU平臺的位置偏差示意圖Xc,Yc,Zc單位:米3)相機相關參數Focal,ppx/ppy,xpps/ypps焦距,像主點.單位:mmK1/K2/K3,P1/P2畸變差4)切比雪夫多項式參數x0/y0,x1/y1,x2/y2,x3/y3 .單位:米對于不同類型的模型參數,根據其特定的物理意義,在進行平差優化時采取不同的計 算模式。參數類型優化模式A參與計算的每張影像對應參數各自優化,互不影響

44、B屬于同一相機拍攝的影像其優化值應該保持一致(相機位置固定)C屬于同一相機拍攝的影像其優化值應該保持一致(相機鏡頭不變)D屬于同一相機拍攝且同一航線的影像其優化值應保持一致Block 文件制作將以上各種POS/IMU數據,以及相機內方位元素整理成可導入Smart3D軟件的Excel 文檔,這種文件在Smart3D被稱為組文件Block Import。影像完整性檢查在區塊Block成功導入后,點擊Check Photo檢查導入影像路徑的完整性;增加控制點在空三項目中加入控制點信息,以完成對本次空三項目的絕對定向過程。使用Control Point加載控制點列表,根據點位參考資料信息確定控制點在影像上的 具體位置。空三成果提交當確認空三成果滿足項目精度要求時,發送命令進行空三成果的提交。空三成果輸出及輸出糾正影像通過運算成功的Block右鍵點擊Export可以導出相關xml格式的空三成果及消除原 始影像的畸變差,并以TIFF格式輸出。空三優化質量控制措施由于空三作業過程為航測內業的關鍵作業過程,因此作業部門負責人應高度重視,加 密作業之前應認真分析外業控制資料和數碼影像數據,發現問題及時溝通,并制定詳細的 作業方案,加密過程必須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完成,過程檢查和成果檢查均由作業部門 主任工程師負責并簽字認可,作業過程中發現的外業問題和其它不可預見的問題統一按質 量管理體系中的有關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