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方略一、仔細審題:多想想題目到底要你答什么(內容),怎樣答(形式),一般題讀一、兩遍,難度題必須讀三、四遍。二、思路清晰:問答闡述題有幾個問,每個問從哪幾個層次回答,不妨用“⑴、⑵、⑶”和“①、②、③”進行標識。有時甚至可采用“看分答題”的方法。三、認真書寫:茫茫數萬份考卷,卷面整潔、字跡清楚者已成功一半矣。語文閱讀分析常用標準用語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5種)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反復、對偶、反問、設問、引用(8種)記敘的順序:順序(時間先后)、倒敘(先結果后原因)、插敘(插入回憶)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描寫的方法: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3.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側面烘托)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1.時間順序:時間先后(歷史順序、年代順序、四季順序、早晚順序等)2.空間順序:方位的轉移轉換3.邏輯順序: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次及彼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下定義、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6種)注意:能準確辨別說明方法,還要能夠用說明方法寫句子。說明文語言特征:生動(趣味性)、準確(科學性)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議論文的結構:引論(提出問題)、本論(分析問題)、結論(解決問題)論據類型:事實論據(舉典型出名的實例)和道理論據(舉名言)常見的論證方法:舉例論證(舉出名人名事,常有“例如”)、道理論證(引用名人經典名言)、對比論證(一正一反對比)、比喻論證(類似修辭中的“比喻”)。寫作方法或表現手法:聯想、想像、象征、對比、襯托、烘托、反襯、白描、先抑后揚、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正面描寫與側面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語句在文章結構上的作用: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語句特色評價用詞:準確、精煉、委婉、含蓄、雋永、生動、形象、深入淺出、言簡意賅、節奏感強、富含哲理、發人深省、寓意深刻、說理透徹、有說服力、引發閱讀興趣、富有感染力中考語文典型題實戰兵法給名詞下定義:1、定義必須由外延和內涵兩部分組成。外延就是事物的“類別”、是它的“屬”;而內涵就是“本質”,是事物的獨特性。2、下定義的格式:A:名詞+“就是”+內涵+外延。B:內涵+外延+“叫做”+名詞。詞語、句子比較分析題解題方法:常見題意:原詞、原句換成某詞、某句行不行?或原詞、原句與改詞、改句哪個好?答題方法及步驟:1、表明觀點(行不行,哪個好);2、分析原句優點;3、分析改句缺點。開放性閱讀試題題型歸類:1、要求根據選文材料談看法、感受和啟示;2、結合實際闡述對選文內容的理解;3、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說;4、根據生活、學習經驗,判斷優劣,對選文材料談自己獨到的見解;5、聯系實際對文中說明的現象提出合理化建議和設想;6、調動知識的積累,考查選文材料由內向外的延伸和課本外與內的聯系(如理解選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學典型、名句等);7、發揮聯想、想像補寫有關內容;8、對文中的藝術手法或美點進行賞析。解答此類題的總體方法及原則:思想上重視此類題絕不是隨便送分題;認真閱讀題干要求,仔細揣摩考察點;答題時切忌三言兩語,太過簡單,切忌東拉西扯,亂說一通。文段(各種文體)中指代詞指代對象的判斷:1、常考的指代詞有:這、那、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將找到的內容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用自己的話回答問題:1、這種題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語句來回答,從另個層面上來說,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關語句,所以你首先應該找出原文中的相關語句;2、現在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將原文中的語句變成自己的話,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適用于原文相關句子較長的情況;②翻譯句子法,適用于文言文語段;③解釋重點詞法,適用于原文語句中有生僻詞;④變換句式法,適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問、設問、反問的語意未能完全明確的句子,而題目又要求作出明確表達的情況。提煉中心、主題:基本格式:本文記敘了……、描寫了……、介紹了……、通過……,表達了……、抒發了……、贊美了……、歌頌了……、揭露了……、鞭撻了……、諷刺了……、說明了……、揭示了……、反映了……評價、賞析一句話:先評寫作特色、語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語言或生動或優美或講求對稱或準確嚴密……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自然環境描寫(景物描寫)句的主要作用:1、表現地域風光,提示時間、季節和環境特點;2、渲染氣氛;3、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4、突出、深化主題根據短文提出的觀點補充舉例:1、舉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說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識面,但一定要寫準確人物、事件,切忌張冠李戴。2、格式:人物+事例+簡短評價各種文體知識點及應試方法語段閱讀題答題總原則:1、先讀題后讀文。讀題時注意從題干中找出“題眼”(即答題關鍵點),帶著問題讀文,使閱讀具有明確的目標。2、讀文時,要注意整體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意思。3、準備答題時,必須再次細讀題目,找準“題眼”。4、答題時,具體題目涉及到相關段落,要對這些段落反復研讀;如涉及全篇,則要再讀全文。文段中關鍵詞語、短句的分析:一、散文【考點及應試分析】A、把握文章內容,概括文章主題把握散文主題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題的提示語、關鍵詞語,從中概括文章主題;(2)從所選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為文章中心服務的,我們可以看文章所選的材料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觀點、態度、感情,從中找到作者要表達的主題思想。考題形式: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題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題要點:(1)能利用原文詞語,盡可能使用;(2)沒有原文詞語可利用時,要注意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性和層次性,要做到言簡意賅又不漏掉答題點。B、理清文章脈絡,把握順序散文中的順序,一般包括:選取的材料順序;段落順序;句子順序;詞語順序等。(1)線索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準繩,我們形象稱之為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例如:《藤野先生》以“我與藤野先生交往的過程”和“我的愛國思想感情”為線索等。考題形式:直接問文章的線索是什么或說說作者選擇材料的依據等。答題要點:找到線索,根據提問靈活回答。關鍵是能判斷準線索。(2)順序考題形式:連續的材料或幾個段落或詞語能否調整順序?為什么?答題思路:要注意審題,有的題是不能顛倒順序的,有的是可以顛倒順序的。出題人在出題時會有暗示;同時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詞語之間的關系。不管能還是不能,都要談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詞語之間的邏輯關系(參照說明文考點分析的順序分析部分)。(3)行文思路文章的寫作過程。格式:先寫……,然后寫……,接著寫……,最后寫……C、品味語言(1)詞語妙用:考題形式:品評加點詞語作用(妙用)或加點詞語能否刪除答題思路:①解釋詞語(在語境中)的含義;②表達作用,詞語的表達作用,要結合語境或主題思想來回答,要答該詞語對表達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題思想的作用,有時也可以考慮詞語對景物描寫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體現詞語的準確性或生動性。(2)哲理性語句的深層含義:這樣的題,往往結合發展性考題來考(見考點E分析)。有時,也會單純考哲理性語句的含義,這樣的考題,關鍵要抓住中心詞,要體會詞語的深層含義和雙關意義。D、表達方式的作用(1)描寫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寫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寫等。景物描寫,主要考意境描寫的作用,答題時,重點是景物描寫對表達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嚴格區分小說景物描寫與散文景物描寫的不同(小說景物描寫是渲染氣氛或交代時令(季節),襯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寫是直接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題的);人物描寫主要是考外貌、神態、動作、心理,有關細節描寫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寫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2)議論的作用散文中的議論,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題或和抒情結合在一起,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點一般不單獨出題。(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傾向,一般不單獨出題,往往和詞語表達考點結合起來考。E、表現手法泛指寫作上的方法,它必須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寫作的方法。(詳細內容見第1面語文閱讀常用標準語)F、發展性考題(1)仿寫。此考點一般是給一個句子,讓考生仿寫一個或幾個。答題要點:①要讀懂題旨要求,出題人讓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關鍵詞語是什么,要抓住關鍵詞語思考、答題;③在沒有答題思路的情況下,要考慮和例句關鍵詞語相對、相同的詞語,例如:關鍵詞語是天空,你可以考慮大地、高山、海洋等,聯想要豐富,思維開闊。例句的基本思維模式是:XXX對象在XXX條件下,XXX怎么樣。例如:“沒有藍天的開闊,可以有白云的悠閑”就是這個公式的疊加使用,我們可以考慮:沒有海洋的遼闊,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沒有河流的奔騰洶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沒有高山的險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氣;沒有高樓大廈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溫馨等等。(2)談感受這也是散文閱讀的熱門考題,可分為:①對描寫對象;②對人物情感;③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④對文章某些內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等。此考點靈活多變,把握的關鍵是:a、能準確讀懂原文的含義和作者的思想情感;b、要有自己明確的觀點或態度,不能模棱兩可;c、答題時,語言要流暢,不能出病句,語言要有層次性。可以引用詩文或名言回答此題。(3)續寫給一段話的前半部分,讓考生續寫后半部分,啟發考生答題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二、說明文1.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題格式:(1)本句用了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具體直觀、深入淺出(科學準確)地說明了(說明內容),使讀者。(2)指出了說明方法,要求用這種說明方法概括。2.說明文中詞語作用的認識與辨析:主要有兩種題型:A、“××”詞好在哪里?答題方式:用了“××”詞,生動地(準確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符合實際情況,具有科學性)。B、“××”詞能不能刪掉?答題方式:①不能,用了“××”詞,生動地說明了……,能夠激發讀者的興趣,去掉就沒有這種效果。②不能,刪掉“××”詞,句子的意思就變成了……,顯得太絕對化;用了“××”詞,準確地說明了……,符合實際情況,留有余地,具有科學性。三、議論文典型題解題方法歸納:識別或提煉中心論點、分論點:1、論點出現的形式和位置論點應該是明確的判斷,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陳述,在形式上應該是較完整的句子(論點不是比喻句)。位置:①標題、②開頭、③篇末、④論述過程中的過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2、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達中心論點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較,找出最簡潔、最明確的句子。分析論據與論點的關系:答題方式:本文(段)的論點是,這里所列舉的屬(事實或道理)論據,是為了從(反面或正面)證明這個論點……辨識論證方法,分析其作用:作用:這一段(一句)運用了論證方法,論證了_____觀點,顯得_____(好處)。根據論點(或觀點)再舉一個論據:答題方式:根據論點,找準論據(道理論據還是事實論據)。原則:名人名言名事。一、讀材料所謂“讀材料”,就是要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讀全文內容,把握文章主題。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層次和段落。在瀏覽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應記住文章的要點,重要的結論以及一些關鍵性的人名、地點、定義和數字,不同的人名、地點可用鉛筆在試卷上分別打上不同的記號,以便查找。閱讀理解試題的文字材料主要用來測試學生的閱讀速度、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有的采用一個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內容廣泛,題材各異。以題目的難易程度分析,人們常常把它們分為表層理解和深層理解。所謂表層理解就是對文中的客觀事實的感知和記憶;所謂深層理解是根據文中的客觀事實,在認真思考后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得出結論。通常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讀,首先要理解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答題時切忌沒完整閱讀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答題。最好先把文章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再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來講,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話歸根到底都是為闡明中心服務的,都歸向文章的主旨。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這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因此,解答這類題的中心步驟就是閱讀,既要閱讀短文,又要閱讀題目。閱讀時要注意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在做到以上幾點的基礎上,就可以對文章后面所給的問題,分別用“一次判斷”、“逐個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來進行判斷解答了。二、找原話所謂“找原話”,就是要找到語文閱讀理解上要求的關鍵字、詞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學生在閱讀文字材料時有重點地圈下來,然后再重點理解與分析。當然找原話的目的是為了弄清題意,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和范圍。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要回答的問題放到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中來,再去瀏覽所要回答的試題,經過初步的思考,確定解決問題的閱讀空間。對短文進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結構,確定該詞的詞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時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這樣學生可以從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地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試題要求用文中原話來回答,這時就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如果題目中沒有明確要求用文中的原話來作答,學生也可以“從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來回答問題。三、看要求所謂“看要求”,就是要求學生第二遍讀文章時“看要求、看題干”帶著問題細讀全文。在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一般要做到如下幾點:(一)認準關鍵詞句,把握其基本意義,認清它們在句子中的具體含義,根據上下文琢磨它們的升華意義,要求學生學會在閱讀文字材料中發現有效信息。閱讀材料時遇到關鍵的字、詞或句子要讓學生用筆圈下來,作為扣題作答的要點,因為這是學生回答問題的可能得分點。(二)排除生詞的障礙,遇到生詞要通過上下文,大膽地對閱讀材料中的個別詞義、語義和句義進行推測、推理和推斷。對于一般不影響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詞,可以放過去,不必務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詞時,不要著急,也不要輕易放棄,可以采取根據上下文來猜詞或根據構詞法來猜詞等方法來猜出這個詞的大致意思。(三)原文中有明顯的準確答案,要善于利用閱讀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斷作答。四、答問題所謂“答問題”,就是讓學生要按要求來回答相應的問題。回答問題力求做到以下諸點:(一)不可不答,不答則無分。學生只有回答閱讀材料要求的所提問題,才能得分。老師對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理解訓練時,就必須向學生說明這一點。(二)不亂答,亂答也不得分。學生不聯系語文閱讀理解問題的要求來回答,即為亂答題。亂答本質上是與學生不答題一樣,沒有成績。教師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強調學生要答滿線格,但并不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題線格胡說和亂說,因為學生亂答也不得分。(三)言之有據,持之有理。所謂“言之有據”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試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話,找依據,不能憑空瞎說。總之,筆者在語文閱讀理解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因為不懂得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要領,往往失分較多,甚至是無謂的失分。因此,在語文閱讀理解訓練中,教師只有遵循正確的教育規律,交給學生正確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才能讓學生學得輕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語文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讀文章的時候應注意以下問題:
記敘文要注意文章的脈絡,即起因、經過、結果這三要素。散文要注意文章的線索,通過閱讀將事件或線索串連起來,這樣就可以幫我們理清文章的脈絡解答問題了。除了理清文章脈絡,我們還要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關鍵詞句指的是議論、抒情詞句)。找到了關鍵詞句,我們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了。因為文中的議論、抒情句就是作者的感情世界的表露。而出題者想要考察的就是讀者對文章情感的理解。這樣文后的好些問題我們就能回答了。針對某段所提出的問題,我們要重點研讀,還要聯系上下文,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有可能沒在這個段落之中。
說到答題,好些同學總感覺無從下手,心中無詞。其實這并不難。在答題過程中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1、認真閱讀,答案就在文章中。找到后一抄就拿分了。這里一種情況是找代詞所指代的內容。這種題在代詞前去找肯定能找到,找到后再代入句中讀一讀,如果通順,答案就是正確的。另一種情況是找原因,這類問題的答案就不一定在什么位置了,必須更加細心的去讀文章找答案。這時我們往往能找到提示性的詞語,它可以指引我們找到正確的答案。2、是要自己概括、提煉問題的答案。這里又有幾種情況:一是涉及思想感情的問題,我們就要圍繞主旨進行回答,用上那些關鍵詞就一定不會答偏。往往有些同學寫一大堆文字,就是沒有關鍵的表現主旨的詞,這樣一分也拿不來。二是對于文中運用修辭的句子的理解,這就要運用那句固定模式的句子套了。三是涉及人物性格特征的問題,此類題必須通過對其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結合具體的事件進行分析,用詞語來概括。因為要塑造一個人物必須重視對他的描寫。我們寫作也是這樣的。四是揣摩人物心理的問題。這類問題必須結合著文章所描述的具體情境,將自己置身其中去體會。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是你會怎樣想,你所想的就是作者想的,也就是問題的答案。3、是要自己發揮的。這類問題一般要結合自己的實際圍繞主題去談。這時應注意,在你的談話內容中必須要以“我”為中心,而且盡量使句子通順,字數盡量多,切不可只寫一兩句話應付。
結構
還有一類涉及文章結構作用的問題。回答這類問題要求我們要有豐富的文體知識并根據具體情況,結合上下文進行分析
句子出現在文章的開頭,一般有以下作用:
1、開篇點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些句子都是議論抒情句)
2、引起讀者注意(思考),激發讀者興趣。(這些都是名言警句或是小故事)
句子出現在文章的中間,一般有以下作用:
1、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承接上文的……,引起下文的……,使文章層次清晰,結構嚴謹。
2、為后面發生的故事作鋪墊或埋下伏筆。
句子出現在文章的結尾,一般有以下作用:
1、結尾點題,表達了……的思想感情。(這些句子都是議論抒情句)
2、深化主題(注:文章前面提到過,又在文末重復),突出了……的思想感情。
3、照應前文,是文章結構嚴謹。(前文出現過這個內容,再次出現或有了結果)
景物描寫的作用
我們經常提到“一切景語皆情語”,文章中的景物描寫都是為了抒發情感服務的。都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在分析景物描寫的時候,要注意從以下幾點考慮:
1、渲染(歡快、憂愁、悲涼…)的氣氛
2、烘托人物內心(喜悅、憂愁、悲傷…)的心情
3、反襯人物內心(喜悅、憂愁、悲傷…)的心情(反襯時,心中的感受與景物給人的感受正好相反)
關于文章的表現手法
1、欲揚先抑: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某人或某物進行褒揚,但在文章的開始卻先貶損。
2、側面描寫:為了寫甲事物而去寫乙事物
3、托物言志:在有些散文中沒有人物出現,只是描寫某事物,但是從中可以明顯的看出這種事物具有人的動作、情感,這種寫法就是擬人化的寫法。而文章最終所表達的思想卻是人的思想,這就是托物言志。
技巧:
一、看分值答題法:可以從試題的分值中推測答題的要點。如一道題給的分值是3分,答案可能就有3個要點,一個要點一分,所以從試題所給的分值中,我們就能推測答案的要點和要求的字數。
二、用原文答題法:
做題要牢牢地記住:“答案不在你的腦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作答,既要體現個性和獨特見解,又要較好地忠實于作者的主張。
具體作法是:把所問問題中的關鍵詞句還原到原文中去,再靠船下篙,一般來說,答案就在該關鍵詞句的上下面。
三、兩步法
閱讀題中時常會問到:一句(一段)話在文中的作用。
第一步:我們首先看這個句子(段落)是在文章中的哪個位置,開頭?中間?還是結尾?如果是在開頭,則有以下幾種可能:點明中心、設置懸念、總領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如果是在中間,則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如果是在結尾,則起到畫龍點睛、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總結全文、首尾呼應、前后照應、結構完整……
第二步:答題格式可固定為:在內容上,起到……;在結構上,起到……(省略號內容再具體到上一步去相對應)四、三步走法
在說明文當中經常出此類問題,即問“一個副詞(全部、部分、都、大概、可能、據說……)能否刪去?”回答此類問題可分為三步:①不能;②解釋該副詞在本文當中的含義;③如果去掉,句子顯得太絕對化了,就不能體現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生動性、準確性、嚴密性)。
五、三析法
同學們認為最難回答的,莫過于“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作用”這一類題目。
其實這類題目也不一定的答題技巧:
我們可以首先分析句子的特點及位置;再分析其在表意和結構上的作用;最后,結合語境,分析哪個是句子表達時最關鍵的詞語,指出其語境義。
六、進入角色法
做這樣的題,我們最好進入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文章中去,這就好比讓你去主演一部電影,只有你感情投入,用心體會,把握文章的角度才會更準確一些。
現代文當中還常考的有:
(1)指代詞所指代的內容,一般是在指代詞的前面找,找到之后,再放在指代詞所在句中讀一讀,看是否適合;
(2)某句(某段)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論證方法),及有何作用?
找出方法并不難,關鍵是后一問,我們可以按照下面的模式:準確(生動、形象、科學……)地說明(論證)了本句(本段)的說明中心(中心論點、分論點);
(3)評價賞析一句話,先評寫作特點、語言特色,如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手法……再評思想內涵,即闡明這一句表達了什么觀點,給你什么感受、啟迪、教育……
(4)概括文段事例,必須包含兩個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其他要素如:時間、地點、環境如果有特定意義,也應概括在內。
當然,現代文閱讀,內容包羅萬象,題型層出不窮,形式千變萬化,但我們答題時只要注意:(1)認真審題,弄懂題意后作答,不能望文生義,輕易作答;(2)熟記各種文體的閱讀知識,避免知識錯誤;(3)掌握一些常見的解題的解題技巧。1、“根據語境解釋詞語”題型
有兩種答題方式,一種是通過對上下文的分析,直接寫出該詞語的意思;另一種更為完整,即在解釋完該詞語后,再加上——在文中指的是……
2、“賞析優美語句”題型
賞析句段從三方面考慮:
內容:(寫了什么,選材有什么獨特之處);
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
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結構:(在全文中的作用)。
附——現代文復習之精彩語句(段)的表達特色及作用賞析
⑴干凈的樹枝上也結了冰——不,是穿上了漂亮的瓊衣,朔風一吹,發出有如碎玉的聲響,那是一宗不可模擬不可復制不可言狀的絕響。《寒冷的味道》(黃明山)(南通期中考卷)
問:請分析它的表達特色和表達效果。(4分)
答: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的手法從形和聲兩個角度描寫了樹枝結冰的美麗外觀和動聽聲響,突出了作者對冬天可愛之景的贊美和對寒冷的喜愛。
【明確答題角度:1修辭,2描寫角度3作者情感】
⑵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陸會比惠特曼更遼闊。在他那里,群山聳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樣射向遠方。在他那里,所有動植物都因為人跡的出現而充滿生氣,既有疾蹄、巨翮、強壯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羅蘭的芳馥,繁密的草葉在愛撫間變得碧綠和溫柔起來。在哥尼斯堡,那個喜歡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燦爛的星空,就是復試自己的內心,俯仰之間,摸索著通往人類的哲學道路。康德是一個寧靜的湖。因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瀾也全被人們忽略了。靈魂的博大使人敬畏。愛因斯坦飚風似的,在宇宙間往來馳騁,雖或不見形跡,但在日后的圣殿的廢墟中,卻不難發現他的存在。---《看靈魂》林賢治
問:分析這段的表達特色和作用。(6分)
答:該段通過聯想想象,化虛為實,并借助比喻的修辭手法,將惠特曼、康德、愛因斯坦等名人比喻成大陸湖泊飆風,生動描繪出一幅幅博大、壯美、綺麗的風景。看似在寫大風景,實則在大靈魂,高度贊揚幾個偉人的靈魂及對人類做出的貢獻。為下文寫熱愛靈作鋪墊。
【明確答題角度:1修辭,2分析,3作者情感,4結構上作用】
⑶麥子進了磨坊。緩慢遲重地在水磨上被磨損,被咀嚼,被粉化。我想著一顆顆飽滿的麥粒被壓扁、擠裂。瑣碎的樣子,想著它們漸漸麻木、任其蹂躪的狀態,有一絲呻吟和不堪其痛的磨難從胸膛升起,傳染給我的四肢。我真真實實地感到了我和它們一樣,和這些麥子一樣,正在一座類似的生活的水磨上被一點一點地、慢吞吞地磨損著。---《親愛的麥子》周濤
問:本文耐人尋味。請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對這段進行賞析。(5分)
答:本段語言詩化、優美,富有意蘊。(1分)采用了聯想、想象、(1分)擬人(1分)等手法,抒發了作者對麥子遭遇的同情和憂憤,(1分)同時發出了人同樣被現實生活擠磨的感慨。(1分)
【明確答題角度:1語言特色,2修辭或其他手法,3作者情感或主旨】
⑷想一想,一朵花因為什么而鮮美嫵媚,一莖草因為什么而搖曳多姿,一湖水因為什么而清波洋溢,一尾魚因為什么而躍出河面?---《感動是一種養分》何蔚
問:這段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色,在全文中有何作用。(6分)
答:運用排比和設問的手法,指出聲中細小的事物也有美,啟發讀者要發現其中擁有的令人感動的特質,學會感動,來涵養生命,滋潤心靈,學會做人。激發讀者熱愛生活。
【明確答題角度:1修辭,2主旨】
小結:
①如果語段的修辭比較單一,就對修辭進行具體分析。
②修辭手法或其他藝術手法兼用,就對文章進行整體分析。
③體會作者的情感。
④作者運用這些手法的目的,而作者的目的無非是用來引出下文總結上文,和文題或文章的某一部分進行映照,還有就是為主題服務:或為主題鋪墊,或為揭示主題,啟發讀者等。
⑤描寫景物的語段中,注意描寫的角度,還有就是整體營造了怎樣的環境場景和如何營造的(比如選用特有的典型的景物)。
3、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于插敘的一種)
4、寫作人稱的好處——第一人稱,真實可信;第二人稱,親切自然;第三人稱,可以多角度描寫,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旅游管理考試題及答案
- 痛風護理考試題及答案
- 交通運輸與物流:物流行業物流信息化建設對物流行業消費者滿意度的影響報告
- 理財入門考試試題及答案
- 天津醫科大學《微電影創作》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未來電動車技術變革對于消費者的影響研究試題及答案
- 沉浸式戲劇與社交網絡營銷結合的市場推廣模式研究報告
- 有機化學分子連接與斷裂原因分析試題及答案
- 教師教學反思與改進技術方法試題及答案
- 職場環境中的商務英語應用實例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船用導航雷達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臨床類面試真題及答案
- 礦山探礦證轉讓合同協議
- 離散數學中的網絡科學研究-全面剖析
- 外包免責協議書模板
- 廣東省廣州市2025屆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二)物理試題(含答案)
-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資料2024
- 貴州省考試院2025年4月高三年級適應性考試歷史試題及答案
- 五一節后復工復產培訓
- 西部計劃面試題目及答案
- 2025靜脈治療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