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備考指南-地理必修1》課件-6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_第1頁
《高中備考指南-地理必修1》課件-6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_第2頁
《高中備考指南-地理必修1》課件-6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_第3頁
《高中備考指南-地理必修1》課件-6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_第4頁
《高中備考指南-地理必修1》課件-6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章

自然災害第六章

綜合測試卷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66分)

2019年6月,我國南方多地拉響暴雨預警。紛紛進入“城市看海”模式。下圖為漫畫《“城市看海”模式》。讀圖,完成1~2題。1.圖中反映的城市問題是城市

(

)A.內澇嚴重

B.交通堵塞

C.住房緊張

D.環境污染A[解析]

由圖可知,該城市受暴雨的影響產生城市內澇問題。2.緩解圖示城市問題的有效措施應是

(

)A.合理規劃城市道路B.嚴格控制城市經濟規模C.改善市民居住環境D.大力建設“海綿城市”D[解析]

圖示問題是城市內澇嚴重,解決的措施應是大力建設“海綿城市”,增加下滲的水量。

下圖為湖北棗陽某農業技術人員查看干旱絕收的玉米的照片。據此完成3~4題。3.該圖自然災害的致災因素是

(

)A.泥石流

B.風暴潮

C.干旱

D.鹽漬化C[解析]

由圖可知,該災害是旱災,致災因素是干旱。4.該自然災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沒城鎮、道路和田園B.人畜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C.交通、輸電、輸水線路中斷D.有害生物大規模繁殖,毀壞農作物B[解析]

旱災會危及人和動植物的生存,使人畜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困難。

讀圖,完成5~6題。5.這種災害性天氣的名稱是

(

)A.寒潮

B.冰雹

C.伏旱

D.臺風D[解析]

由圖可知,該天氣系統中心區氣壓低、風速小、降雨量小,甚至晴朗無風,中心附近風力大、降雨量大,符合臺風的特征。6.這種災害性天氣系統也會給當地工農業生產帶來一定好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有利于附近海域漁民捕魚B.有利于附近鹽場曬鹽C.有利于減輕旱情,緩解高溫酷暑D.有利于殺滅害蟲,便于第二年農業生產C[解析]

臺風常伴有狂風和暴雨,盛夏期間臺風帶來的降水可緩解高溫酷暑。

青藏高原是我國地震頻發地區。某年1月21日,青藏高原東北部某地發生里氏6.4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發生后,甲村的地震烈度大于乙村。該地區冬、夏季多為偏南風。下圖示意青藏高原某震區情況。據此完成7~8題。7.圖示震區開展救災工作有許多不利的自然條件,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B.地處洼地,地勢落差較大,交通不便C.位于兩條斷裂帶之間,地質結構不穩定D.地勢落差大,地震易引發震中附近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D[解析]

由于該地震中兩側都有山脈阻擋,降水少,因此泥石流災害少。該地地處青藏高原,地勢高,高寒缺氧,不利于救援。由圖可知,震區居民點地處洼地,地勢落差較大,交通不便。該地位于兩條斷裂帶之間,地質結構不穩定。8.關于圖中各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處位于高山南部,降水豐富,地勢低,所以人口集中B.乙處位于圖中高山的北坡,氣溫低,冬天常有寒潮危害C.丙處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發山洪D.該地多發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塊位置較低,俯沖到亞歐板塊下部造成的C[解析]

丙處受到地形抬升,多地形雨,易引發山洪。甲處位于高山南麓,地勢相對較低,氣溫較高,地形較平坦,人口較集中;乙處位于圖中高山的北坡,冬夏都受偏南風影響,冬天寒潮危害少;該地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多發地震是由于亞歐板塊內部小板塊活動造成的。

2019年11月16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據此完成9~10題。9.寒潮帶來的危害有

(

)①影響出行

②多發洪澇③農作物凍害

④病菌、害蟲滋生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C[解析]

寒潮帶來的劇烈降溫使農作物凍害,伴隨的大風、大雪、凍雨會阻斷交通、破壞通信設施等。10.寒潮天氣有利于

(

)①污染物的擴散②溫室大棚的花卉生長③羽絨服銷量增加④生活用電、用氣量減少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A[解析]

寒潮天氣伴有大風,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不利于溫室大棚的花卉生長,羽絨服銷量增加,生活用電、用氣量增加。

2017年6月24日6時左右,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突發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造成河道堵塞2千米,100余人被掩埋。下圖為新磨村附近等高線地形圖。讀圖,完成11~12題。11.誘發該地突發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

(

)A.巖石破碎

B.連續性降雨

C.礦山開采

D.凍融作用B[解析]

連續性降雨會導致山體高位礫石結構疏松,從而誘發該地突發山體高位礫石堆垮塌性滑坡。該地區6月份沒有凍融。礦山開采不是自然因素。巖石破碎不是突發垮塌性滑坡的主要原因。12.為有效防御滑坡等地質災害,新磨村應

(

)A.移民搬遷

B.開墾梯田

C.植樹造林

D.修建水庫C[解析]

由于地勢起伏大,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巖石或土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動,發生滑坡。植樹造林能夠保持水土,可以有效防御滑坡災害的發生。移民搬遷投入太大,不切實際。開墾梯田和修建水庫會加劇地質災害。

下表為某年5月各省地質災害發生數量統計表(單位:個)。讀表,完成13~14題。省份廣西廣東湖南四川湖北江西浙江數量914421201697省份甘肅山東遼寧云南重慶福建青海數量6555433省份山西新疆黑龍江貴州西藏其他省份數量22111013.按發生數量看,廣西多于廣東。但是從造成經濟損失看,廣東遠大于廣西,其主要原因是

(

)A.廣東地勢低洼,受災嚴重B.廣東易遭受臺風、風暴潮等侵襲,受災嚴重C.廣東經濟發達,人口密集D.喀斯特地貌可以減緩地質災害的影響C[解析]

廣東遭受的經濟損失大于廣西,原因在于廣東省經濟發達,人口稠密,一旦遭災損失比廣西嚴重。14.災害之間往往具有關聯性,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臺風—干旱—泥石流

B.泥石流—地震C.地震—滑坡

D.寒潮—洪澇C[解析]

地震引起巖層松動,從而誘發滑坡。泥石流不會在干旱的自然條件下發生。泥石流一般不會引起地震。寒潮不會導致洪澇災害發生。

太舊高速公路(太原至舊關)壽陽段曾發生長140米、寬60米的滑塌,滑塌路基整體外移,滑塌體最大厚度為16米,路基大塌陷,使交通一度癱瘓,之前該公路已平安運行十年之久。據此完成15~16題。15.關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認為最可能的是

(

)A.該路段地基出現了滑坡現象B.該地發生了地震,引發泥石流C.該建設項目是標準的“豆腐渣工程”D.臺風的影響導致洪水沖垮路基A[解析]

由材料可知,該路段地基最可能是出現了滑坡現象。16.關于對此事件處理的措施,正確的是

(

)①立即搶修路面,保證交通暢通②啟動交通應急預案,疏導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廢棄此公路,重新修建一條新的高速公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B[解析]

查找塌陷原因,然后才能整修路面,不能立即搶修路面;廢棄此公路會造成資金的浪費。

下圖為我國華北地區某山南麓等高線地形圖。據此完成17~18題。

C

18.防御甲地春季主要氣象災害的有效措施是

(

)A.植樹造林

B.拆除庫壩

C.禁止開礦

D.抽取地下水灌溉D[解析]

華北地區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而蒸發強,又正值作物生長季節而需水多,因此易出現春旱災害,但可通過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減少災害損失。

某年8月16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高溫黃色預警。下圖為該日8—20時全國高溫區域預報圖。讀圖,完成19~20題。19.預報高溫區域及其發展趨勢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

)①遙感技術②全球衛星導航系統③地理信息系統④數字地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解析]

遙感可以獲得圖像數據。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和查詢海量信息,可以對地理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還可以形象直觀地表達模型、提供動態的地理信息。20.下列因素中與圖中甲區域高溫天氣關系不大的是

(

)A.植被覆蓋率

B.荒漠化

C.地形

D.副熱帶高壓D[解析]

圖中甲區域為吐魯番盆地,高溫天氣的形成與海陸位置(深居內陸)、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及植被覆蓋率低等因素密切相關,但與副熱帶高壓關系不大。

2018年冬季首場寒潮天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截至12月7日15時,我國部分地區陸續迎來降雪。在同一波寒潮影響下,南方降雪強度遠超過北方,下圖為12月8—9日全國強降雪預報圖。讀圖,完成21~22題。

B

22.為及時了解此次降雪面積變化情況,可以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術是

(

)A.地理信息系統

B.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C.遙感技術

D.數字地球C[解析]

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及時了解此次降雪面積變化情況。二、非選擇題(共34分)23.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材料一

2016年5月,我國南方出現大范圍持續性強降雨過程,引發洪澇、冰雹等災害,此次過程造成江西、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五省(自治區)多個地市受災嚴重。材料二

下圖為災害自救的幾種方式。(1)

我國南方為洪災多發區,個人平時應做好防洪準備,具體內容有哪些?(6分)[答案]

關注汛期天氣預報;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備好逃生物資。(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解析]

個人平時要關注汛期天氣預報,學習并具備游泳、劃船等技能,提前準備好逃生物資等。(2)

材料二中六種遇到災害時的自救方法,不正確的有哪幾種,原因分別是什么?(4分)[答案]

①和⑤。(2分)原因:順著泥石流的方向跑會被淹沒,應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跑;屋梁在地震中易倒塌。(2分)[解析]

遇到泥石流時,應向垂直于泥石流前進方向的山坡跑;山崩時應躲在巨石后面,抱頭蹲下;火災首先要用濕布掩住口鼻;水災要跑向高處;地震應躲在結實的墻角,頭上頂軟厚物防護,不能躲在屋梁下。(3)

簡述防御地震災害的措施。(4分)[答案]

加強地震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等等。(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解析]

防御地震應加強地震災害的科學研究,建立災情監測預警系統,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強度。(4)

簡述雷電發生時的自救措施。(4分)[答案]

關閉或遠離帶電設備及金屬設備;不使用手機、耳機等電子設備;避免在大樹或電線桿下躲避;不要在高處和空曠地停留,盡快躲在低洼處、房屋或干燥的洞穴;不要去江河湖邊游泳、劃船、垂釣。(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解析]

發生雷電時,應切斷雷電與人體的聯系。24.下圖是世界泥石流多發地分布示意圖。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6分)(1)

從地形、降雨條件分析泥石流多發區的自然特征。(6分)[答案]

泥石流多發區,地勢起伏大,坡度陡,且多碎屑物質;(4分)泥石流多發生在降雨變率大(多暴雨)的地區。(2分)[解析]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個條件:陡峭的溝谷,大量松散的堆積物,充足的水源。(2)

圖中甲地山脈分布并不廣泛,為什么是泥石流多發地?(4分)[答案]

甲地氣候干旱,風化作用強,地表植被缺乏,地表多碎屑物質;(2分)氣候大陸性強,降水變率大。(2分)[解析]

在山區、高原地區,地勢起伏較大,因風化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