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試卷類型:A2025年陜西省初中學業水平模擬考試歷史試卷注意事項:1.本試卷分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全卷總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2.領到試卷和答題卡后,請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分別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填寫姓名和準考證號,同時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填涂對應的試卷類型信息點(A或B)。3.請在答題卡上各題的指定區域內作答,否則作答無效。4.考試結束,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一、選擇題(共12道試題,每題2分,計24分。每道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下列文物圖片能印證這一結論的是()A. B.C. D.【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開始廣泛使用,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是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B項正確;打制石器是舊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工具。舊石器時代遠早于春秋戰國時期,無法體現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情況,排除A項;紙幣“會子”是南宋時期出現的紙幣,與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無關,排除C項;青瓷蓮花尊主要盛行于南北朝時期,體現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制瓷工藝水平,與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大一統”作為歷史中國的根本特質,是闡釋中華文明特性的基石。請完成下面小題。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為了鞏固統一,秦始皇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A.焚書坑儒 B.開鑿大運河 C.建立郡縣制 D.鑄造五銖錢3.以下是某同學繪制的示意圖,其中空白處應填入的“大一統”王朝是()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2.C3.B【解析】【2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為了鞏固統一,加強對地方的管理,秦朝在地方上實行郡縣制,C項正確;焚書坑儒屬于思想措施,排除A項;隋朝時期開鑿大運河,排除B項;西漢時期鑄造五銖錢,排除D項。故選C項。3題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元朝統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統治,東南地區,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加強對臺灣的管理,西北地區,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軍政事務,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屯駐軍隊,B項正確;設置北庭都元帥府、澎湖設置巡檢司、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的是元朝,不是唐朝、明朝、清朝,分別排除ACD項。故選B項。4.詩句“虎門烈焰沖霄漢,禁毒先驅浩氣存”稱頌的歷史人物是()A.林則徐 B.馮子材 C.鄧世昌 D.李宗仁【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39年6月,林則徐下令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因此題干詩句“虎門烈焰沖霄漢,禁毒先驅浩氣存”稱頌的歷史人物是林則徐,A項正確;馮子材是晚清抗法名將,鎮南關大捷的指揮者,與“虎門銷煙”無關,排除B項;鄧世昌是甲午海戰民族英雄,與“虎門銷煙”無關,排除C項;李宗仁是民國時期抗日將領,與“虎門銷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5.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是()A戊戌變法 B.義和團運動 C.五四運動 D.井岡山會師【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19年的五四運動期間,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項正確;戊戌變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產階級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進行的探索,不是轉折點,排除A項;義和團運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一次農民階級的反帝愛國運動,排除B項;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排除D項。故選C項。6.下列兩張照片反映的歷史信息是()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榮氏兄弟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A.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B.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C.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D.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大生紗廠、榮氏兄弟創辦的福新面粉公司”和所學知識可知,大生紗廠是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的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福新面粉公司是榮氏兄弟創辦的近代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它們的創辦和發展反映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D項正確;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主要涉及衣食住行、習俗變化,與工廠實業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涉及報刊、印刷業,如張謇創辦的南通圖書館雖屬文化事業,但題目中的照片聚焦于工業,排除B項;題目核心信息是企業實體,不能反映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排除C項。故選D項。7.有學者評價:“從一開始,中國改革就是一個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動的過程,只不過以從上至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現。”最能論證這一觀點的是()A.實行土地改革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C.設立經濟特區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從一開始,中國改革就是一個被自下而上的力量和需求推動的過程,只不過以從上至下的政策改革的方式呈現。”可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最初是由安徽鳳陽縣小崗村村民自發探索嘗試的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后來在中央指導下,農村逐步推廣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B項正確;土地改革是從上至下的政策改革,排除A項;設立經濟特區也國家從上至下的政策改革實行的,排除C項;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D項。故選B項。8.下圖為我國與各國建立外交關系情況示意圖。其中③階段取得的外交成就是()A.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B.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C.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這一事件發生在③階段(1970-1980年)內,推動了我國與更多國家建交,D項正確;香港回歸是在1997年,澳門回歸是在1999年,屬于圖中④階段之后的事件,而③階段是1970-1980年,時間不符,排除A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提出的,晚于圖中③階段(1970-1980年)的時間范圍,排除B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屬于圖中①階段(1950-1960年)的事件,與③階段時間不對應,排除C項。故選D項。9.兩河流域文明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A.羅馬大競技場 B.阿拉伯數字 C.封君封臣制度 D.《漢謨拉比法典》【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兩河流域文明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是古代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D項正確;羅馬大競技場是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斗場,展現出古羅馬獨特的建筑藝術和審美觀念,排除A項;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古印度,后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現已成為全世界通用的數字表示方法,排除B項;封君封臣制是中古西歐以土地關系為紐帶、通過契約建立等級權利與義務的政治制度,排除C項。故選D項。10.以下為不同視角對同一歷史事件的分析。這一歷史事件是()●經濟視角——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文明視角——各種文明相互交流與碰撞發展●全球視角——世界從分散到連為一個整體●社會視角——促進物種交流,豐富人民生活A.新航路的開辟 B.國際共產主義運動 C.文藝復興運動 D.拿破侖的對外戰爭【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全球視角——世界從分散到連為一個整體”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開辟后,歐洲的貿易中心從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商業規模擴大,商品種類增多,促進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發展;新航路開辟讓歐洲與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碰撞;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區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同時,新航路開辟促進了各大洲之間的物種交流,如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傳入歐洲、亞洲,豐富了人民生活,A項正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主要是無產階級為實現自身解放和全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運動,其核心圍繞著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專政等,和題干中這些視角并無直接關聯,排除B項;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發生在歐洲的思想文化運動,強調人文主義,主要在思想文化領域產生影響,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拿破侖的對外戰爭前期具有革命性,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后期具有侵略性,給被侵略國家帶來災難,主要影響集中在歐洲政治格局和軍事方面,與材料表述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1.凡爾賽體系曾被稱為“勝利者的蠢事”。這主要是因為該體系()A.鞏固了歐洲的中心地位 B.緩解了列強之間的矛盾C.埋下了國際沖突的禍根 D.助長了法西斯主義勢力【答案】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凡爾賽體系對一戰的戰敗國進行了嚴厲的懲罰,激發了戰敗國的民族復仇情緒,為后來二戰的爆發埋下了禍根,C項正確;凡爾賽體系通過重新劃分世界版圖和勢力范圍,鞏固了歐洲的中心地位?,但鞏固歐洲的中心地位并不是凡爾賽體系被稱為“勝利者的蠢事”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凡爾賽體系實際上是加劇了列強之間的矛盾,并沒有緩和,排除B項;一戰后初期還沒有滋生法西斯勢力,談不上“助長”,排除D項。故選C項。12.下圖所示現象有助于我們研究()A.生態與人口問題 B.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C.近代科學與文化 D.社會主義發展與挫折【答案】A【解析】【詳解】據題干圖片“加速融化的南極冰山、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縮影——一家八口”和所學知識可知,加速融化的南極冰山與全球變暖、氣候變化及生態系統的連鎖反應密切相關。人口增長是典型的資源與環境壓力問題,涉及糧食安全、能源需求、碳排放增加等挑戰。兩個現象共同指向生態環境與人類社會發展間的矛盾,因此,圖示現象有助于我們研究生態與人口問題,A項正確;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屬于政治軍事領域,與題干中的自然和社會現象無關,排除B項;近代科學與文化側重科技和人文發展,不直接關聯生態或人口議題,排除C項;社會主義的發展與挫折涉及政治經濟體制,與題目中的現象無直接聯系,排除D項。故選A項。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36分)二、非選擇題(共3道試題,計36分)1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A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B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材料二至宋代,科技的發展以及航海技術的顯著提高增強了人們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觀念,于是對外貿易特別是海上貿易更加繁榮昌盛……隨著海上貿易發展,宋代政府開放了許多貿易口岸,并對其進行管理,還建立了蕃坊為外商提供安居之處。官府積極招攬外商,與之友好交流,這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使宋代的貿易港如雨后春筍般設立起來。——摘編自郭夢圓《宋代海外貿易港管理制度探析》(1)材料一圖A和圖B中路線的共同起點是_____________(地名);1405—1433年,_____________(人物)率船隊7次下“西洋”,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建立的_____________(帝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2)依據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貿易發展的背景,并概括宋代政府為促進海外貿易發展采取的措施。(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清朝前期實行的對外貿易政策。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認識。【答案】(1)①.長安②.鄭和③.亞歷山大帝國(2)背景:科技發展,航海技術顯著提高,人們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觀念增強。措施:開放貿易口岸并管理;建立蕃坊;積極招攬外商。(3)政策:閉關鎖國政策。認識: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有友好交流,也有政策限制;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國家發展,閉關鎖國則使國家落后;對外交往能促進文化交流、經濟發展。【解析】【小問1詳解】補充:根據材料分析可知,A指是張騫出西域的路線,B是玄奘西行路線,結合所學可知,他們都是從長安出發的,因此其共同的起點是長安,①是長安;明朝時,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密切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②是鄭和;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遠征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雖然給被征服地區帶來災難,但是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開啟了希臘化時代,③是亞歷山大帝國。【小問2詳解】背景:根據“宋代,科技的發展以及航海技術的顯著提高增強了人們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觀念,于是對外貿易特別是海上貿易更加繁榮昌盛”可知,科技發展,航海技術顯著提高,人們獲取更多經濟利益的觀念增強。措施:根據“宋代政府開放了許多貿易口岸,并對其進行管理,還建立了蕃坊為外商提供安居之處。官府積極招攬外商,與之友好交流”可知,開放貿易口岸并管理;建立蕃坊;積極招攬外商。【小問3詳解】政策:根據所學可知,清朝前期實行的對外貿易政策是閉關鎖國政策,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殖民者的經濟滲透和軍事威脅,但是長此以往,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在近代以極端保守和封閉的狀態走向近代化,遭受了近百年的屈辱;認識: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根據材料分析可知,漢代至宋代我國對外交往頻繁,而明清時期逐漸走向封閉,因此可以得出中國古代對外交往有友好交流,也有政策限制;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國家發展,閉關鎖國則使國家落后;對外交往能促進文化交流、經濟發展。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事件1600年英國女王特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
1607—1733年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1654—1674年英國發動數次對荷戰爭,給荷蘭以致命打擊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法國戰敗,英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強國1757—17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圖A17—18世紀英國殖民擴張大事年表(部分)英國采取了和緩的方式打破王權的專制,樹立了法律至上的觀念,形成了著名的君主立憲制政體。這一政治體制的建立緩和了緊張的社會矛盾,穩定了社會的動蕩局面,順應了政治發展的歷史潮流,為英國的大國崛起奠定了亙久的根基。——摘編自劉婷婷《英國崛起過程中制度創新的動因探析》材料二大事年表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1861—1865年美國內戰1903年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據《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整理(1)依據材料一圖A,概括英國早期殖民擴張的主要方式。依據材料一,指出英國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意義。(2)請從材料二大事年表中找出使美國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資產階級發動的哪一場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3)請從下列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用序號表示),并從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對所選觀點加以闡述或說明。(要求: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規范)觀點:①國家統一是科技進步的基石②適合國情的改革有助于應對危機我選擇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選擇史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闡述或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主要方式:成立壟斷貿易公司;建立殖民地;發動戰爭;掠奪財富。意義: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局面,順應政治發展潮流,為英國大國崛起奠定根基。(2)歷史事件:美國獨立戰爭;革命:辛亥革命。(3)我選擇的觀點:①選擇史事: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美國內戰(1861-1865年)、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1903年)闡述或說明: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但南北經濟制度差異引發了美國內戰,美國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國家統一為美國科技發展創造了穩定環境,在此基礎上,1903年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體現了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進步。可見國家統一是科技進步的基石。我選擇的觀點:②選擇史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29年)、羅斯福實行“新政”(1933年)闡述或說明: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美國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出現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劇增等嚴重問題。為應對危機,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通過加強對工業、農業的調整,推行“以工代賑”等措施,逐步緩解了經濟危機,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這表明適合國情的改革有助于應對危機。【解析】【小問1詳解】主要方式:根據材料一圖A中“1600年,英國女王特許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英國與好望角以東各國的貿易”可知,英國通過賦予東印度公司貿易特權,利用其進行殖民貿易擴張,獲取巨額利潤。根據材料“1607—1733年,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可知,這直接體現了英國通過建立殖民地的方式進行擴張,為其經濟發展提供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根據材料“1654—1674年,英國發動數次對荷戰爭,給荷蘭以致命打擊”以及“1756—1763年,英法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可知,這表明英國通過戰爭手段打擊競爭對手,爭奪殖民霸權和海外利益。根據材料“1757—176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國庫中奪走價值526萬英鎊的財富”可知,這清晰地反映出英國對殖民地進行殘酷的財富掠奪。意義:根據材料“這一政治體制建立緩和了緊張的社會矛盾,穩定了社會的動蕩局面,順應了政治發展的歷史潮流,為英國的大國崛起奠定了亙久的根基”和所學知識可知,君主立憲制通過法律限制王權,避免了王權專制帶來的社會沖突,讓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能在法律框架內協調,從而緩和矛盾、穩定局面,為英國后續在經濟、殖民等方面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政治環境,推動其走向大國崛起之路。【小問2詳解】歷史事件:根據材料二大事年表中“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可知,美國通過獨立戰爭,經過艱苦戰斗,最終打敗英國殖民者,贏得國家獨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建立起獨立的美利堅合眾國。革命: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國資產階級發動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統治。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革命運動,它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小問3詳解】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先從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如選擇觀點①國家統一是科技進步的基石,并從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如選擇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美國內戰(1861-1865年)、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1903年),然后圍繞觀點,結合所選史事,闡述史事之間的聯系及所造成的影響。具體論述如下: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擺脫了英國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開辟了道路。但南北經濟制度差異引發了美國內戰,美國內戰維護了國家統一,清除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國家統一為美國科技發展創造了穩定環境,在此基礎上,1903年萊特兄弟研制的飛機試飛成功,體現了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的科技進步。最后進行總結,可見國家統一是科技進步的基石。示例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先從兩個觀點中任選一個,如選擇觀點②適合國情的改革有助于應對危機,并從材料二大事年表中選擇相互關聯的史事,如選擇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1929年)、羅斯福實行“新政”(1933年),然后圍繞觀點,結合所選史事,闡述史事之間的聯系及所造成的影響。具體論述如下: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爆發,美國經濟遭受沉重打擊,出現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失業人數劇增等嚴重問題。為應對危機,1933年羅斯福實行“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通過加強對工業、農業的調整,推行“以工代賑”等措施,逐步緩解了經濟危機,增強了美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最后進行總結,這表明適合國情的改革有助于應對危機。若其他角度也言之有理也可。15.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某校九年級(1)班同學進行相關主題展板設計活動,請你參與。【展板一:追溯紅色歷程】紅色圖片展圖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會址圖B遵義會議會址【展板二:共鳴紅色之聲】紅色歌曲集萬山叢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紗帳里游擊健兒呈英豪!端起了長槍洋槍,揮動著大刀長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啊!延安,你這莊嚴雄偉的城墻,筑成了堅固的抗日的陣線。千萬顆青年的心,埋藏著對敵人多深的仇恨,在山野田間長長的行列,結成了堅固的抗日的長城。圖C《黃河大合唱》(歌詞節選)圖D《延安頌》(歌詞節選)【展板三:重溫紅色記憶】紅色發展志圖E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3月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4月中共中央批準決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5月《光明日報》刊登特約評論員文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9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會議,會議決定經濟戰線必須從閉關自守或半閉關自守狀態轉移到積極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利用外國資金,大膽進入國際市場的開放政策上來12月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上作《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報告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圖F1978年中國大事記(部分)【展板四:激活紅色潛能】紅色資源庫圖G陜西省黨史教育基地分布圖當前時代背景下,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對激發愛國熱情,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傳播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當代價值。創新發展紅色文化,能夠為推動文化產業繁榮,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摘編自新華網《淺析地方紅色文化資源的當代價值及開發利用》(1)依據展板一圖A,結合所學知識,列舉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并簡述圖B會議召開的歷史意義。(2)依據展板二,指出上述歌曲共同反映的時代主題。結合圖C及所學知識,說明中國共產黨為“保衛全中國”在軍事上作出的重大貢獻。寫出圖D歌詞中“延安”的戰略地位。(3)觀察展板三圖E,從工業和交通運輸中任選一個,列舉一個國家建設成就。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我國在一五計劃期間面臨的國際政治形勢。依據展板三圖F,結合所學知識,概述1978年我國社會主要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4)依據展板四圖G,概括陜西省黨史教育基地的分布有何特點?依據展板四,歸納創新發展紅色文化的意義。請用一句話為本次展板設計活動擬定一個主題名稱。(要求:主題鮮明、邏輯嚴密、語言凝練)【答案】(1)條件: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壯大并登上政治舞臺;組織基礎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意義: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時代主題:抗日戰爭(或抗擊日本侵略)。貢獻: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深入敵后,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沉重打擊日軍。戰略地位:延安是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3)工業成就: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交通運輸成就:寶成鐵路、鷹廈鐵路建成通車,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國際政治形勢:美國對新中國實行封鎖禁運、包圍威脅的政策。重大變化:思想上,開展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解放了人們思想;政治上,摘掉右派分子帽子,調整政策;經濟上,決定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推動經濟發展。(4)分布特點:分布廣泛,遍布陜西省各地。意義:激發愛國熱情,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與傳播;推動文化產業繁榮,助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主題名稱:“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名稱圍繞紅色資源、傳承紅色文化等相關內容,符合要求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條件:根據材料展板一“圖A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海會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標志中國共產黨誕生。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思想基礎;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后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階級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為中國共產黨誕生提供組織基礎。意義:根據材料展板一“圖B遵義會議會址”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錯誤,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小問2詳解】時代主題:根據展板二“圖C《黃河大合唱》(歌詞節選)圖D《延安頌》(歌詞節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些歌曲都是全民族抗擊日本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解放所作。因此這些歌曲反映時代主題是抗日戰爭(或抗擊日本侵略)。貢獻: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武裝力量深入敵后,建立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經濟體制改革的路徑選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戰略重點與企業風險管理框架試題及答案
- 化學跨學科教學的創新方法與實踐探索
- 2023-2025北京高二(上)期末數學匯編:導數的運算
- 行政法學思維模式試題與答案
- 脊柱裂的臨床護理
- 軟件開發的可維護性與可擴展性原則試題及答案
- 先天性外展性髖攣縮癥的臨床護理
- 組織結構與風險管理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律制度的創新與挑戰試題及答案
- 手語操比賽方案
- SMT爐后檢查作業指導書V1.0
- 中級育嬰師課件嬰兒生長發育
- GB/T 14408-2014一般工程與結構用低合金鋼鑄件
- “兩區三廠”專項施工方案
- 長慶油田各個采油采氣廠延長油田采油廠簡介
- 2024年教師選調進城考試試題(小學語文)含答案
- (通用版)漢字聽寫大會競賽題庫及答案
- IE產能設備資源計劃表
- 4M1E基礎知識培訓.課件
- 一切才剛剛開始——校長在高考20天沖刺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