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1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2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3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4頁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四單元第8課《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教學設計【課程標準】通過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與資產階級革命的歷史淵源,認識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意圖的初步實現。【教學目標】1.唯物史觀運用“唯物史觀”分析認識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2.時空觀念利用時間軸和表格梳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興起的過程及內容,強化“時空觀念”,識記史實,掌握基礎知識。3.史料實證通過史料和圖片,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根據教材多角度分析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的影響,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能力,提高學生探究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4.歷史解釋通過拓展探究,引導學生感悟中國文化對啟蒙運動的深遠影響,認識“文化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和世界發展的重要動力”,從而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增強文化認同,塑造“家國情懷”。5.家國情懷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的反映”,理解“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上承《中古時期的世界》和《走向整體的世界》,下接《資產階級革命與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本課主要包括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興起和啟蒙運動四個子目,教材敘述內容所涉史事多、理論含量高、時間跨度大、空間范圍廣,教材內容的核心線索比較清晰。學習中既需要縱向把握中古時期對古典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是近代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歷史前提,又要整體把握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歷史發展邏輯,理解啟蒙運動是在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影響之下“應運而生”。同時,還要在此基礎上建構人文主義與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之間的聯系,初步認識到“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高一學生的邏輯思維有待發展,對史料的辨別、分析能力需要加強,因此本課采用通俗易懂并符合學生認知的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問題設置層次分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思考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經過初中的學習,學生了解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近代科學家牛頓等知識,知道基督教的產生,對于近代歐洲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后思想解放運動的需求有了初步的認識。本課基于人文關懷角度,分析近代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分析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啟蒙運動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思想解放,他們主張把人從封建的天主教會束縛壓迫下解放出來,人是自然的、社會的,人生而平等,天賦人權等具有良好人文關懷的思想,成為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基礎。【教學重難點】重點: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原因、內容、影響;馬丁·路德的宗教觀點,宗教改革的影響;近代科學的成就和影響;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及啟蒙運動的影響。難點:認識西歐思想解放運動中體現的人文主義,理解思想解放與科學革命的關系,對啟蒙思想家思想主張的理解,比較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異同。【教學方法】講授法、問答法、史料研讀法【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出示材料:女孩剛到法定婚齡(12歲)就常常被嫁給一個年邁的貴族或富翁,這種老夫少妻式婚姻在中世紀西歐較為普遍。--王松亭《試議中世紀西歐婦女的社會地位》問題設計:根據材料指出,老夫少妻式的婚姻,是女性自愿的嗎?在中世紀神學統治下的婦女,究竟處于怎么樣的地位?這種地位到了15世紀時有沒有改變?設計意圖:讓學生對中世紀時期的婦女地位有所了解。(一)從婦女地位的變化看文藝復興運動情景呈現:出示圖片:拉斐爾作品的圖片,和中世紀時期的作品相對比。材料: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貴的理性!多么偉大的力量!多么優美的儀表!多么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么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設計意圖:通過運用材料和圖片,了解文藝復興時期代表人物和思想特色,了解文藝復興的概況。情景呈現:材料:詩人但丁塑造了其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貝阿特麗切,在《神曲》中她代表了永世的幸福和神的祝愿,有明顯的宗教氣息。彼特拉克的詩歌代表作《歌集》中,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勞拉仍然是神和人的媒介,但她也富有人性,有世俗的女性特征,引導著詩人獲得內心的安寧平和。-----張璐《淺析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問題設計:根據材料概括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變化的原因。設計意圖:鍛煉學生運用材料、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二)從婦女地位看宗教改革運動情景呈現:宗教改革的概念。宗教改革是文藝復興的延續和發展,是人文主義思想在宗教領域的運用與發展。它樹立了以人為主體的思想,并建立了適應資產積階級需要的神學思想體系。文藝復興雖然解放了思想,但是人文主義的影響僅局限于上層知識分子(學者),影響有限,思想解放的程度有限,真正把社會下層普通老百姓也席卷進來的是宗教改革。材料:天主教會的腐朽激化了社會矛盾,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九十五條論綱》,批評教會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斂財,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材料:贖罪罰應與自恨、即真正的內心懺悔同步進行,直到進入天國。材料:“男人必須要娶一個女人,女人必須要嫁一個男人,這是自然的必然的事……將婚姻作為圣事不僅毫無《圣經》上的依據,而且正是這種贊揚婚姻的教義把婚姻變成了一場鬧劇。”設計意圖:落實時空觀念等核心素養,分析史料原文,理解宗教改革的內容和作用。情景呈現:材料一:新教主張“人人皆僧侶”,每個信徒都要獨自同上帝“協調”,而上帝又通過圣經同信徒講話的。那么,所有的信徒都應當學會識字以便閱讀《圣經》。路德望威立女子學校,女孩子在學校里可以每天用德語或拉丁語讀一個小時的圣經。--李玉華:《宗教改革時期的女性》材料二:加爾文教派更是對女性的衣著打扮、言行舉止加以管制,并且鼓勵鄰里之間互相揭發,發現不合要求的行為立即嚴懲不貸。---陳光華:《宗教改革時期西方女性生存狀況研究》問題設計:1、根據材料一概括宗教改革時期女性獲得哪一方面的權利,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獲得權利的原因。2、材料二中“女性的穿衣打扮和言行舉止受到嚴格的限制”,這說明了什么問題。設計意圖:運用史料,分析宗教改革的影響。(三)從婦女地位的變化看近代科學的興起情景呈現:材料一:17、18世紀的一些科學新發現,激勵著很多有天賦的女性科學家提出自己的自然理論,做自己的實驗,公布她們自己的科學發現。從16世紀到18世紀,在整個歐洲,女性科學家對于自然科學兼職就像著了魔一樣。她們和同時代的男性科學家相互通信,一起研究。……同社會上的許多男性一樣,她們也是人文主義者、自然主義者和科學家。------[美]邦尼·安德森朱迪斯·津澤《她們自己的歷史》材料二:婦女的地位因為經濟的關系而有相當大的變化。科技本身已改變并大大增加了婦女就業賺取工資的空間。……最驚人的變化首推出現了許多以女性為主要從業人員的職業:商店和辦公室中的職業。……在1914年以前的幾十年間,婦女的地位和希望無疑有驚人的陡變。這個情形最明顯的征兆是女子中學教育不尋常的擴展。在法國,我們所討論的這個時期……女子公立中學,由1880年的一所也沒有,增加到1913年的138所。-----霍布斯鮑姆《帝國的年代1875--1914》問題設計:(1)據材料一,促使17、18世紀許多歐洲女性積極投身科學研究的原因有哪些?(2)據材料二,概括指出19世紀中央到20世紀初期婦女地位發生變化的表現。設計意圖:近代科學的興起這部分內容相對簡單,因此近代科學興起的表現讓學生根據教材梳理即可。鍛煉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概括現象的能力。通過探討近代科學興起的影響,鍛煉學生史論結合的能力。(四)從婦女地位的變化看啟蒙運動情景呈現:材料:(啟蒙運動)是在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人民不滿封建專制主義勢力統治的歷史條件下,在英國“光榮革命”和科學革命影響下產生的。——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設計意圖:運用史料,了解啟蒙運動的背景。材料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材料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剌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都是平等的。——伏爾泰《風俗論》應當由開明的君主按哲學家的意見來治理國家。——伏爾泰《哲學通信》材料如果司法權同立法權合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實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將握有壓迫者力量。——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材料“人生而自由的,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認為立法權應屬于人民,人民有能力建立起體現公共利益的法律。”盧梭批判了孟德斯鳩等人保留君主制的觀點,要求全體人民爭取全部政治權利。材料每一個人,在他不違反正義的法律時,都應聽任完全自由,讓它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勞動及資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階級相競爭。這樣,君主們就被完全解除監督私人產業、知道私人產業使之最適合社會于利益的義務。——亞當·斯密《國富論》材料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于別人的引導,而在于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么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材料一位法國思想家說:“《圣經》上聲稱,婦女觸犯上帝遭到懲罰,所以分娩時必遭痛苦。但是,母豬生崽的時候也無一個不痛,不知道它們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問題設計:通過材料,分析啟蒙運動的內容。設計意圖:鍛煉學生運用分析史料的能力。情景呈現:材料:在早期的資產階級啟蒙運動中,婦女和男性一樣受到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等民主思想的激勵和熏陶,盧梭在《社會契約論》里對人人生而平等”的宣揚,喚起了處于社會底層的廣大婦女的覺醒。1789年7月14日,在法國大革命中,當巴黎市街上的一群女裁縫、售魚婆和洗衣婦操起武器,撩起裙子,高聲尖叫地加入了攻占巴士底獄的大軍時,世界婦女運動拉開了帷幕。英國女性主義運動的先驅瑪麗·沃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權辯護》(1792年)被稱為女性主義運動的綱領性文件。20世紀30年代,女性選舉權以法律的形式被確定下來,同時,教育和勞動就業也有所改善。-一上述材料均摘編自何華征《現代化浪潮與婦女解放運動的關系》問題設計: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英法等國婦女運動興起的背景。設計意圖:鍛煉學生運用、分析史料的能力。合作探究: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如何促使“人”一步一步地從“神”的迷信中解放出來?反映資產階級怎樣的訴求?情景呈現:材料現代意識的興起標志著人類在精神領域的成長,其歷程包括近代早期的四場運動和變革∶文藝復興肯定了人的價值、人的欲望以及對現世幸福的追求;宗教改革建立了人在信仰事務上的自主;在科學革命中,人的理性探索出認識自然規律的行之有效的系統方法,新的思維傳統和科學精神由此形成;啟蒙運動則進一步將人類社會作為理性認識的對象,激發了人類運用理性的勇氣和決心。四場運動并非環環緊扣,其精神實質卻相通相融,共同推進了人類在精神層面的自立、自主、自覺和自信。——徐藍《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課堂小結】【課堂練習】1.文藝復興時期,薄伽丘的《十日談》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兩部作品所體現的共同思想是()A.蒙昧主義B.禁欲主義C.人文主義D.理性主義2.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的思想,其實質意義是()A.否定了天主教會的作用及其神學權威B.確定了“教隨國定”的原則C.打擊了羅馬天主教會的勢力D.維護了德意志各階層的利益3.啟蒙運動中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實質上反映了()A.封建專制統治的腐朽和黑暗B.發展商品經濟和對自由勞動力的要求C.封建統治陷入全面危機D.封建教會的權威地位業已動搖【課后作業】以“歐洲思想解放運動對我的啟示”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小短文,談談你對歐洲思想解放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