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玉溪一中2024~2025學年下學期高二年級第一次月考語文學科試卷(教師卷)本卷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命題人:高2026屆語文備課組審題人:高2026屆語文備課組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卮疬x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交回。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一切種類的文學藝術的源泉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形態的東西,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點上說,它們使一切文學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這是唯一的源泉,因為只能有這樣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個源泉。有人說,書本上的文藝作品,古代的和外國的文藝作品,不也是源泉嗎?實際上,過去的文藝作品不是源而是流,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他們彼時彼地所得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出來的東西。我們必須繼承一切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東西,作為我們從此時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創造作品時候的借鑒。有這個借鑒和沒有這個借鑒是不同的,這里有文野之分,粗細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們決不可拒絕繼承和借鑒古人和外國人,哪怕是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東西。但是繼承和借鑒決不可以變成替代自己的創造,這是決不能替代的。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你就只能做魯迅在他的遺囑里所諄諄囑咐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的那種空頭文學家,或空頭藝術家。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是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革命的文藝,應當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的前進。例如一方面是人們受餓、受凍、受壓迫,一方面是人剝削人、人壓迫人,這個事實到處存在著,人們也看得很平淡;文藝就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斗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如果沒有這樣的文藝,那么這個任務就不能完成,或者不能有力地迅速地完成。(摘自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著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豆旁娫础肥占姆从尺h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世界上最早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規律和生死奧秘的心境和情感。《荷馬史詩》贊美了人民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品質。《神曲》《十日談》《巨人傳》等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中世紀的禁欲主義、蒙昧主義,反映人民對精神解放的熱切期待。因此,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沖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摘自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革命文藝應該反映人民群眾的生活,根據實際生活創造出各種各樣的人物來,幫助群眾推動歷史前進。人民指向一個一個具體的有血有肉的人,文藝工作者應去貼近和反映他們,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作品,無論是屬于封建階級還是資產階級,只要是優秀的,我們都可以批判性學習。無論古代現代、中國外國,只要是反映社會生活、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作品,都可做文藝創作的源泉。1.答案:D【解析】:“只要是反映社會生活、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作品,都可做文藝創作的源泉”錯誤。根據材料一“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可知,文藝創作的源泉是社會生活,而不是反映社會生活、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的作品。故選D。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鐵凝的《哦,香雪》折射了山村生活新變化,反映了時代要求和人民的心聲。王愿堅的《黨費》體現了革命斗爭的艱險和革命者對黨的忠誠,是典型的革命文藝作品。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每節都設有小標題,類似章回小說的一回,具有教條主義特點。文學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將文藝作品內容等同于現實生活并不恰當。2.答案:C【解析】:“具有教條主義特點”錯誤。材料一指出“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客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汲取中國古典章回小說的長處是為了更好地創作,不是硬搬和模仿,不具有教條主義特點。故選C。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3分)()杜甫的著名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李煜早期創作的詞句“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睹ァ贩从沉艘晃慌釉趷矍榛橐鲋械谋?,《琵琶行》表達了對琵琶女悲慘遭遇的極大同情?!稛o衣》反映了士兵同仇敵愾、忘生輕死的豪情,《木蘭詩》歌頌了巾幗不讓須眉的英姿。3.答案:B【解析】:材料二的觀點是:人民的需要是文藝的根本價值所在,文藝要扎根生活,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李煜早期創作的“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主要是描寫宮廷生活的奢華,沒有體現人民的生活、心聲,也沒有反映時代要求和人民的情感,不適合作為材料二觀點的論據。A、C、D這些作品都從人民生活中產生,體現了文藝作品植根于人民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心聲,體現了文藝作品對人民的關切。適合作為材料二觀點的論據。故選B。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畫線句子在論證上的作用。(4分)4.答案:這句話是一個設問句。在論證上的作用如下:①通過設問引起讀者的思考,強調人民生活中的文學藝術原料是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②引出后文關于文藝作品和社會生活關系的闡述,使論證更有邏輯性,結構更加緊密。(每點2分)習近平總書記說:“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闭埜鶕牧险務勅绾尾拍軇撟鞒鰺o愧于民族和時代的優秀作品。(6分)5.答案:①從源泉角度:文藝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把社會生活作為文藝創作的唯一源泉。如毛澤東所說,要到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等文學藝術的原始材料。②從繼承借鑒角度:要批判地繼承和借鑒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藝術遺產。不能毫無批判地硬搬和模仿,要把借鑒作為創作時的輔助,不能替代自己的創造。③從創作目的角度:要滿足人民的需要,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抒寫、抒情、抒懷。文藝作品要關注人民的關切、冷暖、幸福、喜怒哀樂,發現美和創造美。通過作品推動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改造自己的環境,堅定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每點2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文本一:一個站立在懸崖邊的族群曉華①在鳥兒的鳴叫里醒來,窗外微雨初歇,我們的梅州之行正式開始。②踏上梅州的土地,客家話便不絕于耳了,女孩子們說起來曲折婉轉,男人們則帶著濃重的喉音。雖然注意聽了半天,一句也沒能聽懂,但總算是學會了一個第一人稱的字“”,客家人就是這樣稱呼自己的,這個字連字庫里都沒有,是單人旁加一個“懸崖”的“崖”的下半部分。在客家博物館,迎面而來的就是這個巨大的“”字,占滿了一面墻,可見這個字在客家文化里的分量,用講解員的話來說,它就是客家精神的體現??图胰藙撛炝诉@個字,人站在懸崖的邊上,每走一步都如臨深淵,客家人時刻在提醒自己身處危機之中,需要不停地奮斗。的確,這個族系在歷史上就是一個不安定的群體,據說他們曾經歷過六次大遷徙??图蚁让癜l源于中原河洛一帶,自東晉以來,為躲避戰亂和災荒,數次被迫大批向南遷移,輾轉到閩、粵、贛交界之地,由于不斷遷移,每到一處都如同過客,當地人稱他們為“客”或“客人”,他們自己也以“客”自居,最終“客家”成了這個族群的代稱。③一個以“客”為稱的族群注定是會有一種不安定、不安全之感的,所以他們抱團取暖的心情才特別迫切。這種感覺在我一次次走進他們的圍屋時越來越強烈。我們首先看到的是大埔的藍氏泰安樓,這個已經有700多年歷史的建筑,至今依然穩穩地站立在那里,它的外墻像城墻一樣的高大威武,有十幾米高,近一米厚,大大小小的石塊嵌在墻里,給人堅硬、穩固、凜然不可侵犯之感。大門和窗都很小,與房屋的整體很不相稱,與采光和通風相比,客家人一定是認為防御更為重要。走進大門,里面別有洞天,中間是方形的二堂二橫的祖祠,外環是一個三層的弧形小樓,青磚黑瓦,在遠處青山的襯托下,氣勢巍然。=4\*GB3④因為時間的關系,我期待的林氏花萼樓的參觀臨時取消了,我只能在圖片和書籍中一睹它的面目?;ㄝ鄻潜任覀兛吹降奶┌矘沁€要早建一百多年,與泰安樓前方后圓的造型不同,它是標準的圓形土樓,而且是三個大圓,內環是一層的平房,二環是兩層樓,三環是三層樓,這與我想象中的客家人的守城建筑相吻合,越中心,越低矮,越安全;越外圍,越高拔,越抵御。據說它的門樓上還有蓄水池,有孔眼導出,那是為了防御火攻的裝置,外墻開的是窄豎的長窗,平時通風,戰時則可以作為槍孔,可見客家人為了族群的安全真是煞費苦心。⑤客家人把他們的住處統稱為“客家圍”,客家圍屋充分體現了中國的傳統禮制、倫理觀念、陰陽五行、風水地理和哲學思想,也是客家文化的精華所在,而它的建筑藝術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我們在梅州的南口鎮,就看到了這樣一個別致而完整的圍屋——“南華又廬”。⑥我沒有去細數它有多少間屋子,在里面轉得真有點暈,從堂屋到花園,再從花園到走廊,從樓下到樓上,一間一間的屋,一個一個的天井,樓和樓之間還有天橋相連,它們既各自獨立,又連成一體,分中有合,合中有分,再加上點綴其間的小花園和樹木盆景,真是有目不暇接之感。尤其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圍屋的兩側還各有一個戲臺,是當年看戲打牌的地方,現在或許已作別用,但仍可以想象當年的熱鬧場面,八個大家庭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老老小小也有上百號人吧,如今安靜的老屋里曾經是怎樣的人頭攢動,歡聲笑語。⑦在一個小天井墻壁的老照片上,我看到了一群風流倜儻、自信滿滿的年輕人,他們穿著西裝旗袍,在南華又廬原先的鐵藝大門前擺出各種隨意的姿勢,很文藝的樣子,這張頗有現代感和西洋感的照片與老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客家人就是這樣,走出去再走回來。但是,我總感覺到,這群看似走出村落、走出國門的人,當他們重新回到客家的聚集地,重新來修建自己的家園的時候,他們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會再次涌上心頭,因為我分明看到了這座房子與其他的圍屋一樣,防御工事修得相當仔細,它除了在最高處建了兩個炮樓外,在圍屋的四周都有觀察口和射擊口,從觀察口往外望,周圍的情況一目了然,而從房屋的外觀整體上看,這些小洞卻不易被人發覺,所以,當危險尚未到來之時,他們已經早早地做好了準備。這真是一個站立在懸崖邊的族群。⑧走出南華又廬,已是黃昏,四周是稻田,青青的稻谷映著夕陽,寧靜,安詳。曾經在外族進犯時被迫南遷的客家人飽嘗過顛沛流離之苦,如今風調雨順,那種危機感也許不那么強烈了吧。但是我想,保全自己、不妥協、不受辱的客家傳統和精神恐怕已經深入骨髓,他們會不停地奮斗的。無論是有意識地、頑強地保留方言母語的語言心理,還是建造龐大的族群聚居的圍屋,還是那些振聾發聵的名字,都讓我們油然而生敬意。(有刪改)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文章第二段通過分析客家人第一人稱“”的字形和寓意,引出了對客家人遷移歷史、憂患意識和奮斗精神的闡說。文章重點介紹客家建筑,這一律的三層的弧形小樓,青磚黑瓦,氣勢巍然,令人嘆為觀止,是客家文化的精華所在。描寫客家圍屋時,作者在各個建筑中都重點提到了圍樓出色的防御功能,圍樓的防御功能與客家先民的遭遇及客家文化的由來密切相關。文章第六段是對“南華又廬”的敘述和描寫,既寫了它當下的安靜狀態,又寫了它曾經的熱鬧與和諧,表達了作者對客家文化的認同與贊美之情。6.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與概括作品的思想內容。A項,文章第二段先介紹客家人的稱謂中第一人稱是“”,又進一步介紹其寓意“它就是客家精神的體現??图胰藙撛炝诉@個字,人站在懸崖的邊上,每走一步都如臨深淵,客家人時刻在提醒自己身處危機之中,需要不停地奮斗”,揭示了客家人的憂患意識和奮斗精神。接著說明這種精神意識的由來“的確,這個族系在歷史上就是一個不安定的群體,據說他們曾經歷過六次大遷徙”,引出對客家人遷移歷史的介紹。A項正確。B項,根據原文第三段描寫的大埔的藍氏泰安樓,及第五段“客家人把他們的住處統稱為‘客家圍’,客家圍屋……也是客家文化的精華所在”可知,“這一律的三層的弧形小樓,青磚黑瓦……是客家文化的精華所在”中“一律”的表述過于絕對。B項錯誤。C項,原文在描寫“藍氏泰安樓”“花萼樓”“南華又廬”時都提到了其防御功能,也穿插說明了客家文化中“有一種不安定、不安全之感”,這與其先民的遭遇及文化由來有著密切的關系。C項正確。D項是對第六段內容的概括總結,第六段描寫“南華又廬”的堂屋、花園、走廊、天橋、盆景、戲臺這些景物,可以想象當年的熱鬧與繁華。“八個大家庭”“歡聲笑語”等詞,表明當時的和諧生活。結尾一句“如今安靜的老屋里曾經是怎樣的人頭攢動,歡聲笑語”用對比的方式和反問語氣寫出當下的安靜狀態。末段最后一句“無論是有意識地、頑強地保留方言母語的語言心理,還是……都讓我們油然而生敬意”直接抒發自己對這一族群文化的認同與贊美之情,D項正確。故答案為B項。故選B。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文章開篇描寫清晨的鳥叫、微雨等景象,為梅州之行營造靜謐悠遠的氛圍,最后一段描寫參觀結束時寧靜、安詳的黃昏景象,首尾呼應。文章第五段說明了客家建筑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了客家文化的發展淵源和精神實質,在結構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文章在標題和內容中,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將客家人的生存狀況喻為“懸崖”,形象生動地表現了客家人曾經的艱難境遇。文章描寫客家建筑與客家文化時,做到了虛實照應,以豐富的想象與聯想擴充了文章的內容,大大增強了文章的高度和深度。7.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分析與鑒賞作品的藝術特色。A項,文章第一段“在鳥兒的鳴叫里醒來,窗外微雨初歇”一句交代了梅州之行的天氣狀況及環境,營造了靜謐的氛圍;結尾段寫“走出南華又廬,已是黃昏,四周是稻田,青青的稻谷映著夕陽,寧靜,安詳”,前后兩段都寫出了環境的寧靜與安詳,首尾呼應。A項正確。B項,第五段第一句從整體上介紹了客家建筑的文化內涵,即客家建筑文化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是客家文化的精華,深化了主題;在結構上,這一段上承對“藍氏泰安樓”“花萼樓”的介紹,下啟對“南華又廬”的介紹,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B項正確。C項,“文章在標題和內容中,均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錯誤,“站立在懸崖邊的族群”運用的不是比喻手法,而是象征手法,賦予“懸崖”象征意義,即“客家人曾經的艱難境遇”。C項錯誤。D項,文章第六段“尤其讓人感到詫異的是圍屋的兩側還各有一個戲臺,是當年看戲打牌的地方……想象當年的熱鬧場面,八個大家庭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老老小小也有上百號人吧,如今安靜的老屋里曾經是怎樣的人頭攢動,歡聲笑語”就是通過想象和聯想,將歷史生活與現實建筑結構照應,彰顯眼前建筑蘊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內涵,使客家建筑與客家文化聯系起來,令文章的思想高度更上一層。D項正確。故答案為C項。故選C。文章敘寫了走出村落、走出國門的客家人,他們重新回到客家聚集地后的表現是怎樣的?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4分)答案:表現:自信滿滿,意氣風發;行為自由隨性,有現代感;重修住宅,有危機感和不安全感。(2分)作者意圖:意在表現客家人的傳承意識,不管時代如何變遷,環境如何改變,地域如何變化,客家人的危機意識和奮斗精神不會改變,并且會永遠傳承下去。(2分)(答出1點給2分,2點給滿分)【解析】:本題考查概括分析文章內容,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第一問需要分析第七段的內容。適當摘取原文中的詞語或句子,并整合概括,比如將原文中“我看到了一群風流倜儻、自信滿滿的年輕人”整合為“自信滿滿,意氣風發”;將回鄉后的穿著打扮和時髦的擺拍姿勢等整合為“行為自由隨性,有現代感”;將他們重修住宅、特別注重安全的做法整合為“重修住宅,有危機感和不安全感”。關于作者的創作意圖,要結合全文分析。文章第七段已是全文結尾部分,作者在敘寫了語言傳承、建筑風格來表現客家人的危機意識和奮斗精神后,想通過客家的年輕人來表現這種意識和精神的傳承問題。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寫到了走出村落、走出國門、又重新回到客家聚集地的客家年輕人。這樣寫可以深化主題,更立體地展示客家人的精神文化及其歷史傳承。作者在文中反復描寫客家人“站在懸崖邊上”,簡析這樣寫的作用。(6分)9.答案:①在結構上,作為線索,串聯全文;②在內容上,強調了客家人的危機意識,表現客家人保全自己、不妥協、不受辱的傳統和永不停息的奮斗精神;③在情感上,表達作者對客家人這種精神的敬重和贊美之情;④手法上,“站在懸崖邊上”象征著客家人的生存境遇,體現了他們的群體性危機感。(答出三點給滿分,若從主旨或其它角度答,言之成理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重要句段及線索的作用。“站在懸崖邊上”象征客家人的生存境遇,體現了他們的群體性危機感。文中四次出現“懸崖”,三次出現“危機”,四次出現“安全”,出現頻次之多,可見作者用意之深。最直接最明顯的意圖是用“站在懸崖邊上”作為串聯全文的線索,標題中明確說出這個族群站在懸崖邊上,第二段解讀客家人第一人稱用語時多次提到其象征意義,第七段結尾帶著深厚的感情說“這真是一個站立在懸崖邊的族群”。“懸崖”的寓意或明或暗地貫串全文。反復描寫客家人“站在懸崖邊上”,揭示了全文的主旨:無論在歷史還是現實中,無論在語言傳承還是建筑構造上,客家人都有很強的危機感和安全意識。同時,反復刻畫客家人“站在懸崖邊上”的形象直接或間接地表現了客家人保全自己、不妥協、不受辱的傳統和永不停息的奮斗精神這一主題。作者運用這種寫法,表達了對客家人精神的敬重和贊美之情。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武德九年冬,突厥頡利、突利二可汗,以其眾二十萬,至渭水便橋之北,遣酋帥執矢思力入朝為覘,自張聲勢云:“二可汗總兵百萬,今已至矣?!蹦苏埛得L谥^曰:“我與突厥面自和親,汝則背之,我無所愧。何輒將兵入我畿縣,自夸強盛?我當先戮爾矣!”思力懼而請命。蕭瑀、封德彝請禮而遣之。太宗曰:“不然。今若放還,必謂我懼?!蹦饲睬糁L谠?“頡利聞我國家新有內難,又聞朕初即位,所以率其兵眾,直至于此,謂我不敢拒之。朕若閉門自守虜必縱兵大掠強弱之勢在今一策。朕將獨出,以示輕之,且耀軍容,使知必戰;事出不意,乖其本圖。制服匈奴,在茲舉矣。”遂單馬而進,隔津與語,頡利莫能測。俄而六軍繼至,頡利見軍容大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懼,請盟而退。(節選自吳兢《貞觀政要·征伐》)材料二: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凋;中國雖安,忘戰則民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擬寇之方,戰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農隙講武,習威儀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踐軾蛙,卒成霸業;徐偃棄武,終以喪邦。何也?越習其威,徐忘其務也??鬃釉?“以不教人戰,是謂棄之?!惫手∈钢?,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職也。(節選自唐太宗《帝范》)材料三:漢武帝之告匈奴曰:“南越王頭已懸闕下,單于能戰,可來。”而匈奴遠遁。故曰:不戰而屈人之兵?!狈遣粦鹨玻瑧鸸Τ捎诒?,而威自伸于此也。中國之自尋兵也,則夷狄必乘之以訌。漢、唐之始,漢夷秦、項而冒頓益驕,唐平僭偽而突厥方騁。何也?斗不出于其穴,知其力之已疲也。夫夷狄強弱之情勢雖遼絕而不相知,抑以其意揣而類推之。謂馳突無制之勇如風飄雨驟而不可御者,彼猶我也。中國能以其長,破其阻,殲其眾,得其君長,郡縣其部落,則我亦猶彼,而彼何弗惴惴焉?志曰:“先人有奪人之心。”非奪之于方戰之謂也,奪之于未戰之前。不戰而屈,即戰而已先餒,其衄敗可八九得矣。(節選自王夫之《宋論》)參考譯文:材料一:武德九年冬天,突厥的兩位可汗——頡利和突利,率領著二十萬大軍抵達了渭水便橋的北面。他們派遣了酋長執矢思力進入朝廷進行偵察,執矢思力故意夸大其詞地聲稱:“兩位可汗統率著百萬大軍,現在已經到達這里了。”隨后,執矢思力請求返回并報告情況。唐太宗對他說:“我曾與突厥可汗當面訂立和約結為親家,但你們卻背信棄義,我對此并無愧疚。你們為何擅自率領軍隊侵入我的京城地區,還自夸強大?我應當先殺掉你以示懲罰!”執矢思力聽后感到恐懼,請求饒命。蕭瑀、封德彝則建議太宗以禮相待后將其遣送回去。但唐太宗說:“不能這樣。如果現在放他回去,他們肯定會認為我們害怕?!庇谑窍铝顚⑺艚饋怼L铺诮又治龅溃骸邦R利聽說我們國家最近發生了內亂,又聽說我剛即位,所以率領軍隊來到這里,認為我不敢抵抗。如果我關閉城門堅守不出,敵人肯定會放縱士兵大肆掠奪。當前形勢的強弱,關鍵在于我們的應對策略。我將親自出城,以此表示對他們的輕視,同時展示我們的軍威,讓他們知道我們一定會戰斗;出乎他們的意料,打亂他們的原計劃。制服匈奴,就在此一舉了?!庇谑?,唐太宗獨自騎馬前進,隔著渭水與頡利對話,頡利無法揣測唐太宗的意圖。不久之后,唐朝的六路大軍相繼趕到。頡利看到唐軍陣容強大,又得知執矢思力已被囚禁,因此感到非常害怕,于是請求訂立盟約后撤退。(節選自吳兢《貞觀政要·征伐》)材料二:兵器甲胄,是國家的兇器。國家雖然領土廣闊,但如果喜好戰爭,就會導致百姓疲憊不堪;中原地區雖然安寧,但如果忘記戰備,民眾就會陷入懈怠之中。使百姓疲憊并不是保國安民的方法,讓民眾懈怠也不是應對外敵的策略。戰爭這種手段不能徹底廢除,也不能頻繁使用。因此,在農閑之時要組織軍事演習,以訓練軍隊的禮儀和威嚴;每隔三年要整頓軍隊,以明確軍隊的等級和編制。正因如此,越王勾踐能夠激勵將士,最終成就了霸業;而徐偃王卻放棄了武備,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這是為什么呢?因為越國注重培養軍威,而徐國卻忘記軍備這個根本??鬃诱f:“讓沒有受過訓練的人去作戰,這是拋棄他們,讓他們去送死?!庇纱丝芍ㄎ淦鳎┑耐?,是用來造福天下百姓的,這就是用兵的真正要領。【注】勾踐軾蛙:相傳,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打仗,將士斗志不足,恰好勾踐的戰車下有一只青蛙蹲坐在雨里,怒目而視,威風凜凜。于是勾踐命令停車,行“軾禮”,向這只怒蛙表示敬意。身旁的人迷惑不解,勾踐解釋道:“我盼望軍隊士氣高漲已經很久了,但至今還沒有人令我滿意。青蛙不過是一種無知的動物,見到敵人卻能鼓腹而怒,所以我要向它致敬?!睂⑹恳虼烁袏^不已,從此莫不拼死報國。后因以“越王軾蛙”為激勵士卒銳氣之典。(節選自唐太宗《帝范》)材料三:漢武帝對匈奴宣告說:“南越王的頭顱已經懸掛在宮闕之下,單于如果能戰,就盡管來?!倍倥牶髤s遠遠逃遁。所以說:“不戰而使敵人屈服?!辈皇遣贿M行戰斗,而是戰功在那里完成,威勢自然從此處顯露。中原王朝如果自己挑起戰爭,那么夷狄必定會趁機作亂。漢朝、唐朝的開國之初,漢朝與秦、項爭斗時,匈奴冒頓單于更加驕橫;唐朝平定偽政權時,突厥正肆意馳騁。為什么呢?因為夷狄看到中原內部爭斗不休,就知道中原的力量已經疲弱。至于那些夷狄國家的強弱情勢,雖因相隔遙遠而無法了解,但也可以用心揣摩而進行類推。認為奔馳突進、無法控制的勇猛,如同風飄雨驟般無法抵御,他們和我方是一樣的。如果中原王朝能發揮長處,突破他們的阻礙,殲滅他們的軍隊,俘獲他們的首領,將他們的部落設為郡縣,我方也像他們一樣,他們又怎能不感到恐懼不安呢?兵書上說:“用兵時要必須搶先在聲勢上壓倒對方?!边@并不是指在戰斗的過程中要從氣勢上壓倒對方,而是在戰斗之前就要先壓倒對方。這樣就使得敵人未開戰就屈服,等到戰斗開始已經先失去了勇氣,那么他們戰敗的可能性就有八九成了。(節選自王夫之《宋論》)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朕若閉門A自守B虜C必縱兵D大掠E強弱F之勢G在今H一策10.答案BEG【解析】:原句:朕若閉門自守,虜必縱兵大掠。強弱之勢,在今一策。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津,渡口,與《桃花源記》“后遂無問津者”的“津”意思相同。就,被、受,與《勸學》“金就礪則利”的“就”意思不同。務,要務、事務,與《過秦論》“務耕織,修守戰之具”的“務”意思不同??たh,使……成為郡縣,與《赤壁賦》“侶魚蝦而友麇鹿”的“侶”用法相同。11.答案:D【解析】:侶,以……為伴侶,意動用法。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兩位可汗率領大軍直逼京城,他們派遣的酋長執矢思力在入朝覲見時,通過虛張聲勢來給太宗施壓,借機窺探朝廷的虛實。對突厥的使者,太宗敢于斥責、囚禁,而蕭瑀、封德彝卻勸說太宗要好好招待再遣送回去,表明兩人對突厥有所畏懼。唐太宗能夠以史為鑒,由越國培養軍威而成就霸業、徐偃放棄軍備終走向滅亡的史實,認識到“弧矢之威”的重要性。王夫之認為,夷狄和我方一樣,會避免直接面對那些難以抵御的攻勢;我方也可以與夷狄一樣,憑借強大的武力來征服敵人。12.答案:B【解析】:不能由太宗故意囚禁使者以避免示弱,就反向推出蕭瑀、封德彝建議“禮而遣之”是出于畏懼。因為不斬來使是外交慣例,蕭瑀、封德彝反對太宗殺使者,是為了維護這種“禮”,也是為了維護大唐的形象。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職也。(4分)(2)非奪之于方戰之謂也,奪之于未戰之前。(4分)13.答案:(1)由此可知,弓箭(或:武器,戰爭)的威力,是用來造福天下百姓的,這就是用兵的真正要領。(“弧矢”“利”2分,大意2分,共4分。)(2)這并不是指在戰斗中壓倒對方的氣勢,而是指在戰斗之前就先從氣勢上壓倒對方。(“方”“于”2分,大意2分,共4分。)唐太宗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得益于其頭腦清醒、舉措得當。請結合材料分析(3分)14.答案:①平時積極開展軍事訓練,不斷地壯大軍威。②故意囚禁對方的使者,決不流露畏懼之意。③單槍匹馬與敵人對峙,表現對敵人的輕蔑之心。④展示強大軍容,打亂敵人計劃,保持威壓之勢。(一點1分,三點即可)(二)古代詩歌鑒賞(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題。詠雪①
辛棄疾書窗夜生白,城角曉增悲。未奏蔡州捷②,且歌梁苑詩。餐氈懷雁使,無酒羨羔兒③。農事勤憂國,明年喜可知。【注釋】①本詩寫于詩人罷官閑居帶湖(今江西上饒)時。②蔡州捷:用唐將李愬雪夜入蔡州平叛事。梁苑詩:指文人宴集賞雪賦詩。③“餐氈”句:用蘇武牧羊事。羔兒:美酒名。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這首詩雖以“詠雪”為題,但不以詠物寫景取勝,而是重在由雪生發,言志抒懷。第二句的“角”聲,與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類似,都有渲染氣氛的作用。頷聯“未奏”“且歌”對舉,表達了詩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暫且逍遙的灑脫豁達。尾聯借下雪表達了對來年豐收的期盼,既拓寬了詩歌的意境,也豐富了詩人的形象。15.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C.“表達了詩人既然不受重用,不妨暫且逍遙的灑脫豁達”錯誤。“未奏蔡州捷,且歌梁苑詩”,意思是還沒有奏報平定蔡州、淮西的勝利消息,權且以歌詠梁園的詩歌寄情。結合注釋可知,詩人罷官閑居,不受重用,此處“未奏”是暗指國事多難,山河破碎,詩人無能為力,“且歌”是無奈之舉,表達了詩人因懷才不遇而憤懣不平。故選C?!安蜌謶蜒闶埂本浣杼K武故事來表達詩人豐富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蘇武傳》的相關內容對此作出分析。(6分)16.答案:①“餐氈”寫蘇武在匈奴嚼雪吞氈毛的經歷,暗含詩人不會因處境艱難而屈服的頑強斗志。②“雁使”寫漢朝以大雁傳書為由,最終接蘇武回國之事,表達了詩人重回朝廷效力的渴望;③詩句借蘇武困守北海、持節不失,類比詩人閑居帶湖、心憂國事,表達了詩人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①結合《蘇武傳》的相關內容來看,“餐氈”應當指蘇武不肯投降之后,匈奴人“乃幽武置大窖中”,蘇武“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日不死”這一故事,對照辛棄疾“罷官閑居帶湖”的經歷,其中暗含的應是詩人期望自己如蘇武一樣,雖遭遇艱難困苦的處境,也要保持頑強的斗志,不能輕言投降、不能輕易放棄的心志②“雁使”所指的內容,應是《蘇武傳》結尾部分所述蘇武歸國的故事,即“(?;?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日:'武等實在”這一段內容。詩人以“懷”字搭配“雁使”一詞,表達的就是自己也懷有等待“雁使”的言外之意,具體而說就是希望能像蘇武一樣,雖遭磨難,但最終能被進行牽掛,能夠重新回歸朝廷,再次為國效力。③詩人特意用蘇武出使匈奴、牧羊北海、保持節操的故事,肯定也有以蘇武勉勵自己的用意,結合詩人在全詩中所要表達的心憂國事卻報效無門的悲憤,即可推斷出詩句用蘇武典故,借以表達詩人要像蘇武一樣,對國家忠貞不渝的堅定情懷?!驹姼杞馕觥浚盒翖壖驳摹对佈芬匝橐?,抒發了他罷官閑居時的復雜情感。詩中既有對未建功業的遺憾,也有對田園生活的期許。通過“蔡州捷”“梁苑詩”等典故,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大事的關切與對個人境遇的豁達。(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6分)(1)在《離騷》中,屈原訴說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貶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边@些描寫與李白在《蜀道難》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3)《揚州慢》中虛寫揚州十里長街繁華景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實寫現在揚州的凄涼情形的詩句是“___________”。17.答案:(1)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2)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3)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學如弓弩,才如箭鏃”這個比喻說的是,只有依靠扎實的學習來引導,(①)。學與才的辯證法,正是青年最應該思考的。一些人認為才能源于天賦,不用依賴后天的學習;另一些人認為學習源于實踐,(②),這都是割裂了二者的聯系。正如這句古語所說,學習是才能的引導,才能是學習的發揮。只有當學習的弓弩彎如滿月,才能的箭鏃才能飛似流星?!百F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毛澤東曾以此自警自勵。可見,(③),不可能一蹴而就。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更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請在文中括號里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結構完整、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6分)18.答案:①才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②無須考慮先天的才能③學習貴在堅持【解析】第一空:上文引用名言“學如弓弩,才如箭鏃”,意思是學問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頭;下文說的是“學”與“才”之間是辨證的關系。括號的上一句說才能要依靠厚實的學識、見識來引導,下文應該說才能才可以發揮出來,根據上句關聯詞語“只有”的提示,本句也必須有相應的關聯詞語相照應。故填寫“才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第二空:根據分號的提示可知,兩句話應該是并列關系,要填的句子與“不用依賴后天的學習”內容相對,應該否定天賦,句式可采用“無需考慮……”,故填寫“無須考慮先天的才能”。第三空:上文引有名言“貴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說明堅持的重要性。括號后面寫到事情不能一下子完成。“可見”表明本空應為總結性的話語,總結上文的堅持不懈,故填寫“學習貴在堅持”。下列選項中與文中畫橫線句子邏輯關系最接近的一項是()(3分)研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華市武義縣2024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與參考答案
- 南陽市方城縣2023年八年級《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與參考答案
- 軟件測試方法選擇的試題及答案
- 2025年C語言模擬試題及答案
- 二級C語言變長參數處理試題及答案
- 2024中考道德與法治小題狂做八上第三單元勇擔社會責任
- 保潔托管合同協議書模板
- 職業設計中的Photoshop試題及答案
- 物業維修窗簾合同協議書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初級)真題庫-6
- 2025年中國冷庫用叉車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高考第二次模擬考試物理(浙江卷)(參考答案)-20250416-113627
- 2025年化妝師職業技能考試試題及答案
- GA 1812.1-2024銀行系統反恐怖防范要求第1部分:人民幣發行庫
- 2025中信建投證券股份限公司校園招聘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化學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雞蛋市場調查報告
- 2025年職業技能競賽(計算機程序員賽項)參考試題(附答案)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語文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陸上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NBT 31010-2019
- 關于中國文化遺產北京故宮的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