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人教版)《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學設計單元三單元主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課題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設計人課型新授課時1學生人數42教學年級八分組方式四人一組課堂物料準備要求1、教學掛圖,歷史圖表;2、電腦、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一、教材內容分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之后,隊伍向哪里去?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毛澤東率領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向農村進軍,開辟了井岡山革命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和井岡山會師,使中國革命終于有了可靠的落腳點和賴以發展的戰略基地。井岡山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道路。本課的重點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難點是:毛澤東為什么要領導起義部隊向農村進軍。教學目標(突出核心素養目標)1、通過學習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的內容,理解并掌握歷史事件的背景、經過及其意義;2、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由起義到創建人民軍隊、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及其發展壯大,使井崗之火成燎原之勢,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武裝奪取政權的唯一正確道路,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使學生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意識。3、使學生感受到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感受到共產黨人敢于創新、與時俱進的優秀品質;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前赴后繼、勇往直前的堅強意志和奉獻精神。三、學習者特征分析本課為初中八年級新授課,由于學生生活在和平年代,缺乏對革命戰爭歲月的體驗,因而教學中要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自我體驗。四、教學策略選擇和設計1、情景教學:通過講故事、再創性表演等形式創設情境,再現歷史場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我體驗,發展學生的時空觀念素養;2、多媒體教學:通過歷史圖片、電影視頻(節選)等形式,為學生創造一個思考的空間,發展學生的歷史理解、歷史價值觀的素養;3、微課教學:通過知識點的反復觀看,便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并對歷史事實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發展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4、活動教學:通過活動、體驗性教學,在同情歷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合理想象能力,發展學生的歷史實證素養。五、教學環境和資料準備1、學生資源的準備:自讀文本,完成課后“練一練”;初步進行“活動與探究”(在文本中標畫出來)。2、教師資源的準備:電腦、課件、多媒體、實物投影。六、板書設計第12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昌起義國民黨反動派的反抗屠殺政策秋收起義井岡山根據地(會師)七、教學評價設計本節課重難點突出;基于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采用情景教學、多媒體教學、微課教學、圖表教學等形式,旨在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時空觀念、歷史價值觀、史料實證素養,目的在于逐步形成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核心素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只要堅持不懈的發展下去,必定有所收獲。抓住了核心素養,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八、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一、導入新課1、大屏幕出示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偉人圖像;出示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一系列圖片組合。2、課件播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的音像資料和圖片,渲染烘托歷史背景,激發學生情感。3、引出:中國革命該何去何從?革命先驅們如何在血雨腥風中探索新的革命道路?1、快速瀏覽全文。2、認識圖片中的歷史人物。3、觀看音像資料和圖片。4、學生思考。1、使學生對本課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和感知。2、由直觀資料激發情感,主動參與,自我體驗,進入角色。3、創設情境,促進學生思考,帶著問題走進歷史。1、講述起義前夕朱德設鴻門宴的故事。2、大屏幕出示《南昌起義》圖片,講話的人是誰?介紹周恩來、朱德等南昌起義的卓越領導者。3、多媒體課件播放《南昌起義》電影精彩片段,再現歷史場景。1、思考:為什么要設鴻門宴?2、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認識主要歷史人物。3、感受歷史;加深印象;理解歷史。1、故事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了解起義背景。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3、培養學生感受歷史、理解歷史的素養,激發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的崇敬之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二、南昌起義4、1927年8月1日,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爆發了!假如當年,你親身經歷了這場戰斗,請你以一名戰地記者的身份寫一篇時事報道,向世界人民報道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要求交代清楚,文字簡介,有自己的感想和客觀的評價。(指導寫法)5、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時事報道。6、南昌起義軍占領南昌城,為什么要南下廣州?4、學生按活動課——模擬時事報道的要求撰寫八一南昌起義的報道。5、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的時事報道;班內評價、交流。6、小組討論、交流;歸納、總結。4、撰寫八一南昌起義的時事報道,及鞏固了活動課的目標,有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5、學生有理有據的闡述自己的觀點,既加深了歷史理解,又客觀、公正地做出歷史解釋,發展了核心素養。1、導引:南昌起義后,我黨及時召開了“八七會議”,確立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總方針;派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2、配樂朗誦毛澤東詩詞《西江月秋收起義》。3、大屏幕出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示意圖》,講解秋收起義的初期形勢、經過。1、聆聽,感悟,體驗。2、仔細觀看示意圖,找出起義經過的地點。3、分組討論,組內交流,組際辨析。1、配樂朗誦,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體驗和感悟歷史意境。2、根據材料背景,聯系地理知識,小組討論、交流。3、通過討論交流、辨析,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和比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歷史解釋素養。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三、秋收起義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4、由于城市里敵人的力量比較強大,工農革命軍損失嚴重,中國革命面臨艱難的抉擇;創設情境,模擬軍事辯論會,解決“毛澤東為什么要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這一抽象問題。5、農村條件艱苦,為什么還要向井岡山進軍,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大屏幕出示“紅軍歌謠”和“紅軍的軍服”。6、自由閱讀“三灣改編”和觀察中國人民革命軍隊的第一面軍旗的圖片。7、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8、補充:微課展示中央根據地、豫鄂皖根據地、海陸豐革命根據地等7個主要根據地,簡介主要領導者、起義名稱和疆域。4、朗讀并思考:向井岡山進軍的原因;體會工農革命軍不怕艱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5、學生自由閱讀、理解: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6、根據示意圖,標畫出井岡山根據地的地理位置。7、簡要了解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和其他革命根據地即可,開拓學生視野,豐富歷史知識。4、通過閱讀理解,對學生進行革命斗爭傳統教育。5、微課展示其他7個主要的革命根據地,深化對“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的理解,發展歷史實證的素養。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四、井岡山會師1、導引:南昌起義后,南下廣州遭遇失敗,朱德率領隊伍轉戰井岡山,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勝利會師。2、大屏幕出示“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示意圖”,了解南昌起義隊伍的轉戰歷程。3、大屏幕出示“井岡山會師”圖片。4、再創性表演:龍江書院——井岡山會師毛澤東和朱德相見的地方,展開想象,再現歷史,兩位偉人會說些什么?1、了解轉戰的主要城市;向井岡山轉移的路線。2、看屏幕,聽講解,形成直觀認識。3、展開想象,再現戰爭年代歷史場景,深切感悟歷史。1、通過轉戰井岡山,使學生理解革命道路的艱難曲折,認識到依據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采用不同的斗爭策略的正確性,從而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必要性和創造性,發展歷史價值觀。2、通過創造性表演,再現歷史場景,感悟和理解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