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_第1頁
2024-2025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_第2頁
2024-2025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_第3頁
2024-2025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_第4頁
2024-2025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期末考試模擬試卷及答案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傲薄傲簟倍种C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而且“柳”還常常與“楊”一起用,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描繪出一幅春光明媚、柳枝輕柔搖曳的美好畫面,更增添了離別的愁緒。此外,“柳”還可以象征著青春易逝、時光匆匆,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借柳抒發了女子對遠方征人的思念和青春虛度的感慨。材料二: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比如“月”這一意象,在不同的詩詞中有著不同的含義和情感寄托?!芭e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的“月”,寄托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中的“月”,則更加強化了詩人對故鄉的偏愛和眷戀;而“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月”,又與“霜”“江楓”“漁火”等意象一起,營造出一種孤寂、凄涼的氛圍,烘托出詩人旅途中的憂愁和寂寞。1.根據材料一,下列關于“柳”的意象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柳”與“留”諧音,常被用于送別時,表達惜別之情。B.“柳”常與“楊”一起使用,能增添離別的愁緒。C.“柳”只能象征著青春易逝、時光匆匆。D.古人借“柳”抒發的情感豐富多樣。2.材料二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中的“月”寄托了詩人怎樣的情感?(3分)3.請從材料中任選一個意象,結合自己所學的詩詞,簡要分析該意象的作用。(5分)4.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柳”和“月”,請再列舉兩個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并簡要說明其含義。(3分)5.結合兩則材料,談談你對意象在古典詩詞中的作用的理解。(3分)(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队浟喝喂壬囊淮窝葜v》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談政治,專心學術。大約在民國十年左右,清華學校請他作第一次的演講,題目是《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我很幸運地有機會聽到這一篇動人的演講。那時候的青年學子,對梁任公先生懷著無限的景仰,倒不是因為他是戊戌政變的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云南起義的策劃者,實在是因為他的學術文章對于青年確有啟迪領導的作用。過去也有不少顯宦,以及叱咤風云的人物,蒞校講話。但是他們沒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梁任公先生的這一次演講,卻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他的講演是預先寫好的,整整齊齊地寫在寬大的宣紙制的稿紙上面,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但是讀他這篇演講稿時,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美感。他走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場白,一共只有兩句,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也有一點嘍!”這樣謙遜同時又這樣自負的話是很難得聽到的。他的廣東官話是很夠標準的,距離國語甚遠,但是他的聲音沉著而有力,有時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們還是能聽懂他的每一句話。他講得認真吃力,渴了便喝一口開水,掏出大塊毛巾揩臉上的汗,不時地還會用手指敲敲桌面,以加重語氣。講到精彩處,他會忽然站起來,表演一番,有時甚至會在講臺上跳起來,手舞足蹈,旁若無人。他講《桃花扇》,講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從中來,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講杜詩,講到“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又會于涕泗交流之中,張口大笑。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飲冰室文集》,講到他自己的得意之作時,他會微笑著,臉上泛出紅暈,仿佛年輕了許多。他講課時,整個教室都被他的情緒所感染,同學們或喜或悲,或沉思或激昂,完全沉浸在他的演講之中。這一篇演講分三次講完,每次講過,我總有好幾天腦海里都縈繞著他的音容笑貌和他那生動有趣的演講內容。6.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梁任公先生晚年專心學術,他的演講對青年學子有著啟迪領導的作用。B.梁任公先生的開場白謙遜又自負,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C.梁任公先生講課時聲音沉著有力,但由于方言問題,作者很難聽懂。D.梁任公先生講課時會根據演講內容有不同的表現,或痛哭流涕,或張口大笑。7.文中描寫梁任公先生的演講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請簡要分析。(5分)8.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點。(5分)9.作者在文中說“聽他講到他最喜愛的《飲冰室文集》,講到他自己的得意之作時,他會微笑著,臉上泛出紅暈,仿佛年輕了許多”,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5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秳駥W》(節選)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學不可以已已:停止B.金就礪則利就:接近、靠近C.假舟楫者假:借助D.用心躁也躁:急躁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義和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A.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C.鍥而舍之,朽木不折D.蟹六跪而二螯12.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一項是()(3分)A.文章開篇提出“學不可以已”的中心論點,接著從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度等方面進行了論述。B.第二段用“青出于藍”“冰寒于水”等比喻,說明學習可以提高自己,改變自己。C.第三段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事例,論證了學習要善于借助外物的道理。D.第四段用蚯蚓和螃蟹的對比,說明學習要專心致志,不能浮躁。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5分)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14.本文最后一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兜歉摺范鸥︼L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寫登高所見,描繪了一幅疾風、高猿、清渚、白沙、飛鳥等構成的秋日圖景,營造出一種凄涼的氛圍。B.頷聯中“無邊”“不盡”使“落木”“長江”更加形象,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C.頸聯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飄泊寫到多病殘生,抒發了詩人常年漂泊、年老多病的孤獨愁苦之情。D.尾聯寫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16.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情景交融的特點。(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澤東在《沁園春·長沙》中,描繪了一幅“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__,鷹擊長空,________________”的生機勃勃的秋景圖。(2)《詩經·邶風·靜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描寫了男子找不到女子時的焦急神態。(3)蘇軾在《赤壁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概括了曹操的軍隊在攻破荊州后順流而下的軍容之盛。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題。在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這些文化不僅是我們民族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和發展的困境。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同時,社會各界也積極參與,通過各種方式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一些地方政府舉辦傳統文化節,展示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一些企業積極投資文化產業,打造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品牌;一些學校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要注意創新。不能一味地守舊,而要根據時代的需求和社會的變化,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只有這樣,傳統文化才能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更好地傳承下去。1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瑰寶:特別珍貴的東西B.變遷:情況或階段的變化轉移C.一味:單純地、一個勁兒地D.轉化:轉變、變化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B.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C.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措施。D.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出臺相關政策法規、加大資金投入和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20.請簡要概括這段文字的主要內容。(3分)(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11分)21.下面是某中學文學社給某著名作家寫的一份邀請函,請找出其中的四處錯誤并改正。邀請函尊敬的××先生:您好!您的作品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我們文學社一直對您十分仰慕。我們決定在本月20日下午3時在學校禮堂舉行一次文學講座,誠邀您來為我們作報告。您的到來將是我們的榮幸,我們期待著您的光臨。此致敬禮!××中學文學社×年×月×日(1)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讀書的目的僅僅是為了記住書中的內容嗎?答案是否定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記憶型閱讀是我們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為它容易導致盲從書本知識,從而失去自我。批判型閱讀是一種創造性閱讀,它不追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主張激發想象力和靈感,帶著自己的思考,讓自己變得更有思想。能通過閱讀提出有價值的問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過分析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這在泛閱讀日益普遍的時候更顯得難能可貴。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在《鄉土中國》中,費孝通先生說:“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倍诋斀裆鐣?,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鄉土文化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但也有人認為,鄉土文化是我們的根,無論我們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記自己的根。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和思考。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參考答案一、現代文閱讀(一)現代文閱讀Ⅰ1.C(“柳”還可以象征著其他情感,不“只能”象征青春易逝、時光匆匆)2.寄托了詩人對故鄉的深深思念之情。3.示例:“雁”這一意象,在詩詞中常用來傳遞書信、表達游子的思鄉之情和羈旅之愁。如“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借雁去衡陽的景象,抒發了戍邊將士的思鄉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則借歸雁表達了游子對家鄉的思念。4.示例:“菊”象征高潔、隱逸;“松”象征堅韌、不屈。5.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它可以幫助詩人表達情感、營造氛圍、寄托志向等,使詩歌更加含蓄、生動、富有感染力。(二)現代文閱讀Ⅱ6.C(作者能聽懂梁任公先生的每一句話)7.(1)外貌描寫,如“他的書法很是秀麗,用濃墨寫在宣紙上,十分美觀”,寫出了梁任公先生演講稿的美觀,側面表現他的認真。(2)語言描寫,如“啟超沒有什么學問——可是也有一點嘍!”,表現了他的謙遜又自負。(3)動作描寫,如“講到精彩處,他會忽然站起來,表演一番,有時甚至會在講臺上跳起來,手舞足蹈”,生動地表現了他演講時的投入。(4)神態描寫,如“他講課時,整個教室都被他的情緒所感染,同學們或喜或悲,或沉思或激昂”,通過同學們的反應側面表現他演講時豐富的神態。8.(1)學術成就高,對青年學子有啟迪領導作用;(2)謙遜又自負;(3)演講認真投入,富有激情;(4)情感豐富,率真自然;(5)專注于學術,對自己的作品充滿熱愛。9.這句話通過對梁任公先生講述自己喜愛作品時神態的描寫,生動地展現了他對學術的熱愛和投入。當提及自己得意之作時,他“微笑”“臉上泛出紅暈”,這種孩童般純真的反應,表現出他在學術領域耕耘的滿足與自豪?!胺路鹉贻p了許多”,進一步強調他在學術世界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沉浸其中,煥發出別樣的活力,讓讀者感受到他對學術純粹的熱愛,以及這份熱愛所帶來的感染力。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10.D(“躁”應解釋為“浮躁,不專心”)11.B(B項“而”表修飾,A、C、D三項“而”表轉折)12.C(第三段“登高而招”“順風而呼”等事例,論證的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強調的是學習要善于借助外物提升自己,并非對比“君子”和“小人”的學習方法)13.君子廣博地學習并且每天對自己檢查、省察,那么他就會智慧明達而且行為沒有過失了。14.運用了比喻論證和對比論證。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比喻積累的重要性;用“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蚓”和“蟹”進行對比,突出學習要持之以恒、專心致志,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二)古代詩歌閱讀15.A(首聯營造的是一種雄渾高遠又略帶悲涼的氛圍,并非單純“凄涼”)16.這首詩情景交融特點鮮明。前兩聯寫景,描繪了秋風急、天空高、猿聲哀、渚清沙白、飛鳥盤旋、落木蕭蕭、長江滾滾的景象,營造出雄渾壯闊又肅殺凄涼的氛圍;后兩聯抒情,詩人將自己萬里漂泊、常年作客、年老多病、孤獨登臺的愁苦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詩歌的意境更為深遠,情感更為深沉。(三)名篇名句默寫17.(1)百舸爭流魚翔淺底(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3)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三、語言文字運用(一)語言文字運用Ⅰ18.D(“轉化”在文中是指在傳統文化傳承中,對其進行創造性的轉變,使其適應新時代需求,不僅是簡單的“轉變、變化”)19.A(原句沒有語病,無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