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任務群二古代詩歌閱讀
基于情感理解與審美鑒賞的傳統文化閱讀
基礎微課堂2泡開詩句,讀懂詩歌
一、由詩歌結構形式切入,大致理清詩歌思路
了解詩歌的結構章法和基本特點,對我們把握詩歌的層次內容和詩歌大意有
著重要作用。
“起”即開端,緊承詩題,引出所
敘、所描之事、物統帥全詩、奠定基調
--------------------------------------1渲染氣冗、鋪墊意境
“承”是承接連貫。通過與上下句----------------------
百竺送卜~以自然段為層
1的思路保持緊密的連貫.4起句保
持延續、深化或互為佐證承上啟下.鋪些蓄勢
古絕句前兩句耳景敘事(次)
讓詩意鮮活生動,同時轉向
代|后兩句抖情議論(主)
“轉”表明詩電的轉折變換
詩歌主旨的揭示
詩起承
體
歌閨轉合
律詩前兩聯寫景敘事(次)以景結:畫面顯示的“景”和詩中的“情”、因
“合”是前
后兩聯朽情議論(主),不僅妙合無垠.而且給人以無窮的回味明
三句詩意的鹿
首句一染]最后合成.以情結:即用其奔放的感情,引起讀者旨
是詩人思.也心靈的比明
上片主句寫景區收
感情抒發的
|尾句過渡以理結:用精辟的議論.慨括詩歌的主旨束
(bJS)凝結點全
詩
旦一1抒情諛論}國以問句結:結旬提出疑問.止讀者思索.
令人回味不已
對點訓練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⑴?⑵題。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傳正
與范侍御傳真宴東峰亭
鮑防
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
吳姬對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
絲柳向空輕婉轉,玉山㈤看日漸裝回。
流光易去歡難得,莫厭頻頻上此臺。
【注】玉山:比喻品德儀容美好的人。也形容酒醉后東倒西歪的樣子。
(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破題,交代時間及事由,“謝家兄弟”是用典稱許范氏兄弟文才不凡。
B.頷聯扣住題目“宴”字,運用互文,以美女唱歌勸飲側面表達主客的歡愉。
C.頸聯寫絲柳婉轉,落口徘徊,借物抒情,表達詩人對賓客即將離去的不舍。
D.尾聯直抒胸臆,表達時光易逝,歡愉難再,勸勉賓客要常常來東峰亭聚會。
解析C項,“落日徘徊”曲解詩意,“玉山看日漸裴回”中,“裴回”即徘徊,
其邏輯主語是“玉山”,即酒醉酣暢正在欣賞陽光的品德儀容美好的人,即此次
在東峰亭飲宴的諸人。
答案C
(2)詩歌講究起承轉合。此詩首聯寫“謝家兄弟看花來”,而后而三聯卻只字不提
“看花”,這樣寫符合“起承轉合”的原則嗎?請簡要分析作答。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內容和思路的理解鑒賞能力。詩題已經點明了事件,
即人日這一天,作者陪謝家兄弟在東峰亭飲宴,結合詩歌內容看,“看花”是此次
宴飲、賞景的一個理由,也表現出了人物的高雅。具體來看,首聯緊承詩題,引
出所敘之事,謝家兄弟在人日這一天來欣賞早梅,統帥全詩,是起;頷聯承接賞
花,描寫宴飲的氛圍一一酣飲狂歡對酒而歌,引出頸聯醉酒賞景之事,是承;頸
聯轉向欣賞美景,柳條飄拂悅目,春日暖陽賞心,讓人流連忘返,是轉;尾聯慨
嘆時光易逝,歡飲難得,還會常來此地相聚宴飲,以直抒胸臆來收束全詩,是合。
因此本詩首聯寫“看花”,后三聯雖未提及“看花”,但依然是圍繞欣賞美景這一
中心展開描述,符合“起承轉合”的原則。
答案①從題目看,這是一首宴飲詩,而非寫景狀物詩,重心不在“看花”上,
而在宴飲,詩歌正是圍繞宴飲的時間、事由、現場的歡愉以及對賓客的留戀和人
生慨嘆的抒發;②詩人寫范氏兄弟“看花來”,并非表達他們真的是來看花的,
如此說,一則只是寫范氏兄弟前來聚會宴飲的雅致的托詞,二則也寫出范氏兄弟
情趣高雅的風范。
二、由詩歌語言表達規律切入,初步掌握詩家語言
詩歌語言受字數、句數和格律的嚴格限制,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
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現象。了解詩歌語言組織的規律,就能迅速進入詩歌
的語境,進而把握詩歌情感。
(一)詞類活用
古代詩歌中一些詞的詞性發生改變,有時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名詞、
形容詞、數詞活用為動詞,形容詞、動詞活用為名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
意動用法等,在古代詩歌中很常見。
名詞、形容如“錦帽貂裘”(《江城子?密
詞、數詞活州出獵》)等于說“戴錦帽”“穿
用為動詞貂裳”,這是名詞活用作動詞
如“病樹前頭萬木春”中“春二
名詞活用為名詞活用作形容詞,意為“茂
形容詞
詞盛的“
類
活如“楮櫓灰飛煙滅”中“灰”
用,、[而作狀話I“煙”,名詞作狀語,像灰塵
u1
------I一樣、像煙霧一樣
對點訓練2指出下列詩句中的詞類活用之處,棄解釋其含義。
⑴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答案“紅”“綠”原是形容詞,句中活用為使動用法,即“使……變紅(變
綠)”。
(2)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查慎行《早過大通驛》)
答案“風軟一江水,云輕九子山”中的“軟”“輕”,都是使動用法,即
“使……軟”“使……輕”,均巧妙地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把水波云海寫得可
觸可托。
(二)互文見義
“互文”指古代詩歌中的相鄰句子所用的某些詞語(一般是在前后句對應的
位置上)互相補充,結合起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是古漢語中一種特殊的修辭手
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詩歌氣氛,使詩句整齊、對仗。
1.特征
(1)結構特征: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
分省去“壯士”,句后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后互相交
錯補充。
(2)語義特征:互補。如“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木蘭詩》),“理”
和“帖”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2.理解方法
互文是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意思的修
辭手法。理解互文時,必須把上下句中對應的詞語結合起來思考,領悟其在語意
上互相補充、彼此映襯等作用,才能真正弄懂其原意。
對點訓練3下列詩句中存在互文現象,請準確理解詩句含意。
⑴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答案這兩句中“將軍”和“都護”為互文,應理解為“將軍和都護(這里代指全
體人)的角弓都(僵硬)無法張開,鐵甲冷得無法穿上”才更合理。
(2)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孔雀東南飛》)
答案枝枝葉葉相覆蓋、相交通。
(三)空白省略
詩歌語句之間往往具有跳躍性,于是,就產生了省略現象,也就出現了空白,
從而為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古詩省略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例如:“松卜?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明明
對話
-)是三番問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
省略
作者采用答話包含問話的方法.精
「
空簡為二十個字
白
省例如《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
略
一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
西風、瘦馬”九種意象直接組合在一
意象起,將悲秋與鄉愁巧妙地結合在一
組合起,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
凄涼畫面整個畫面給人以遲暮、
渺茫、凄涼、低沉的感覺,與這位
漂泊異鄉游子暗淡的心緒協調一致
對點訓練4請指出下列詩句中存在省略現象的地方,并理解詩句含意。注意省
略,添補字詞。
⑴鐵馬秋風大散關(陸游《書憤五首?其一》)
答案省略謂語。(騎著)鐵馬(迎著)秋風(激戰在)大散關。
(2)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白居易《琵琶行》)
解析詩句的上半句中的“爭”為狀語,其后省略掉謂語動詞“送”,如果將“爭”
誤解為謂語動詞“爭奪”,就錯了。
答案省略謂語。上句應為“五陵年少爭(送)纏頭”。
(四)語序倒裝
與語意省略相比,倒裝(或詞語錯位)結構更易使人對詩句產生錯誤理解。在
古代詩歌閱讀中,要重視倒裝(或詞語錯位)現象,積累常見類型,以助于讀懂詩
句,避免機械理解產生誤讀。
1.語序倒裝
(1)謂語前置,如:林下聽經秋苑鹿,江邊掃葉夕陽僧。[秋苑(中的)鹿林下聽
經,夕陽(下的)僧江邊?3葉]
(2)賓語前置,如: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神游故國,應笑我多
情,華發早生)
(3)狀語后置,如:登高臨遠雖多感,嘆老嗟卑卻未曾.(卻未曾嘆老嗟卑)
2.詞語錯位
(1)主賓互換,如: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黃花報霜信)
(2)定語與中心語互換,如:江山故國近,風物饒陽美。(故國江山近,饒陽風
物美)
(3)名詞作狀語前置,以主語面貌出現的狀語,如: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休(向)北闕上書]
(4)定語后置,如: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幾點殘星雁橫塞,一
聲長笛人倚樓)
對點訓練5還原下列詩句的語序,并分析表達效果。
⑴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杜甫《秋興八首》)
還原:“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主賓互換,作者將“香稻”“碧
梧”挪到前面,是為了突出當時長安物產的豐盛,強調描述對象,突出所寫景物,
便于抒發情感。
⑵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還原:“一月夜飛度鏡湖”。定語挪后。“月夜”這個偏正詞組本為句首的時間狀
語,現被分拆為二,定語“月”遠離中心語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賓語的中心部
分,但作者“飛度”的顯然只能是“鏡湖”,而不可能是“月二
三、由詩歌鑒賞基本步驟切入,深入體會詩情畫意
(一)抓標題
標題是詩歌內容和形式等信息的豐富載體,是我們理解詩歌的重要切入點。
標題蘊含的信息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讀”:
1.抓標題
(1)以地名(包括亭、臺、堂、館)為標題。
(2)以動植物或事物名為標題。
(3)以人物為標題。
(4)與節日有關的詩歌標題。
2.常見標題作用
(1)揭示寫作時間、地點、對象、事件、主旨。
(2)交代寫作緣由或目的.
(3)暗含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調。
(4)揭示作品線索。
(5)表明詩歌題材。
(6)暗示詩歌表達技巧。
3.標題與內容無關的特殊情況
(1)“歌”“行”“引”“吟”表示詩歌的體裁,有時與詩歌內容無關,如《短
歌行》《燕歌行》。
(2)樂府詩題或仿樂府詩題一般只揭示其題材類型,不反映詩歌具體內容,如
《出塞》《擬行路難》《關山月》《采蓮曲》。
(3)詞牌名、曲牌名是曲調的名稱,不反映詞作的具體內容,如《聲聲慢》《虞
美人》《鵲橋仙》《望海潮》。
對點訓練6結合給出的標題,分析其相關信息。
標題重要信息
①表明了時間、地點:人日,即正月初七這一天;地
2022新高考I卷《醉落
點是南山。②交代了人物:應提刑懋之,即應懋之,
魄?人口南山約應提刑懋
提刑是其官職,這里將官職置于姓之后,是一種尊稱。
之》魏了翁
③點明了事件:“約”,即相約,表明作者與應懋之
約定人日這一天到南山游玩
2022新高考II卷《送別》①表明了事件:描寫的是關于送別之事。②交代了詩
李白歌的題材:這是一首送別詩
2022全國乙卷《白下驛餞①交代了詩歌的題材:送別。②點明了人物:唐少府。
唐少府》王勃③點明了餞別地點:白下驛,是一處驛站
2022全國甲卷《畫眉鳥》
歐陽修;2022全國甲卷《畫①表明了對象:畫眉。②點明了考查方向:比較閱讀
眉禽》文同
(二)看作者
1.詩人不同,詩風各異
李白,飄逸豪放;杜甫,沉郁頓挫;白居易,通俗易懂;岑參,雄奇瑰麗;
蘇軾,豪放曠達;黃庭堅,瘦硬新奇;陸游,雄放流暢;辛棄疾,沉郁豪放。
2.境遇不同,詩情有別
(1)作者被貶謫、排擠時所作,主要感情: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立志投國;
對朝廷不滿、憤懣;寄情山水。
(2)作者常年旅居(客居,流寓)外地,游學宦游,主要感情:羈旅愁思、思鄉
懷人。
(3)作者是南宋詩人(或前朝滅亡,仕丁新朝),主要感情:收復失地、志存恢
復、思念故國、亡國之痛。
(4)作者是愛國詩人,主要感情:建功立業、報效國家、收復失地、國恨家仇、
感時傷世、壯志難酬。
3.時代不同,精神迥異
(1)初唐。初唐前期,多是歌功頌德、奉和應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飾辭藻,
以綺靡婉媚的詩風為主。初唐后期,詩歌有風骨興寄,抒情剛健有力。
(2)盛唐。詩歌精麗華美、雄健清新、興象超妙、韻律和諧,高昂雄渾、闊大
恢宏的盛唐之音成為主流。
(3)中唐。情感基調徘徊惆悵,哀怨感傷;審美情趣由外拓趨向內斂,由自然
趨向錘煉,由昂揚趨向低沉,由濃郁趨向高秀。
(4)晚唐。晚唐詩歌感時傷懷,個性鮮明。題材上,轉入日常生活;藝術上,
追求語言與構思的雕琢與錘煉。
(5)北宋。繼承與創新并存,注重反映社會現實,題材、風格趨于通俗化。
(6)南宋。面向社會人生,反映多災多難的時代生活,體現了民族的呼聲,詩
風也隨之一變。
對點訓練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卜算子?漫興
辛棄疾
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為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蕓草去陳根,
寬竹添新瓦。萬一朝家舉力田,舍我其誰也?
⑴作者提示了哪些信息:①作者是南宋人。②作者是?位愛國詞人。③作者無法
實現抗金抱負,屢次被貶。
⑵作者信息與本詞內容有哪些對應之處:①李將軍與李蔡的對比,突出李廣悲慘
的命運,也暗示了作者自己的處境。②“舍我其胃也”抒發了作者心中的強烈情
感。
(3)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詞以李廣自喻,指出?像李廣那樣智勇雙全的
英雄人物,卻總是被排斥、迫害,尾句是“含淚之微笑”,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
的強烈不滿和對自己懷才不遇、理想不得實現的憤懣之情。
(三)析注釋
介紹寫作背景一暗示本詩的思想主旨
/介紹作者一暗示本詩的思想情感或寫作風格
利,介紹疑難詞語、地名一幫助讀懂詩句
,I-介紹相關詩句一暗示本詩的用典或意境
提供與“此詩作于作者貶官(或流放)之際”類
似的注解一與詩人仕途失意、對現實不滿,或
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憤懣孤寂等情感有關
對點訓練8閱讀下面這首詩,指出注釋包含了哪些信息。
送子由使契丹
蘇軾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遠適更沾巾。
不辭驛騎凌風雪,要使天驕識鳳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應夢武林,春。
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支
【注】①清禁:皇宮。蘇轍時任翰林學士,常出入宮禁。②武林:杭州的別稱。
蘇軾時知杭州。③中朝第一人:唐代李揆被皇帝譽為“門第、人物、文學皆當世
第一后來入吐蕃會盟,酋長問他:“聞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
扣留,騙他說:“彼李揆,安肯來邪?”
⑴注釋①:對“清禁”的解釋,有助于理解詩意,喑示蘇轍的地位。
(2)注釋②:解釋“武林”,并點出本文寫作時蘇軾知杭州,結合原詩可知,“沙
漠回看清禁月”隱含著蘇軾希望蘇轍不要忘記國家,而“湖山應夢武林春”又希
望蘇轍不要忘記親人。
(3)注釋③:解釋典故,幫助讀懂、理解詩歌,進而把握作者的情感,”莫道中朝
第?人”運用典故,表達了對蘇轍的擔心。
(4)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詩中抒寫了兄弟遠離的惜別之情,也先達了熱愛邦家
民族、努力維護朝廷聲譽的深厚感情。
(四)抓意象
1.常見的意象
①高山、奔流、雄關、滄海、大江、長風等。
②沙漠、古道、落日、寒風、冷雨、梧桐、杜鵑鳥(子規鳥)、芭蕉等。
③冰、雪、松、菊、梅、竹。
④楊柳、蘭舟、長亭、關山(月”鵬鴻鳥等。
⑤春日、清風、明月、泉溪、花草等。
2.意象的作用
①渲染氣氛,營造意境。
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對點訓練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邀僧至,孤吟對竹烹。
碧流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其馀不敢費,留伴讀書行。
“微月,,“泉聲,,,,竹,,三個意象對寫飲茶一事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1)抓意象:微力、泉聲、竹
⑵析作用:“微月”點明開茶的時間,渲染了清幽的氣氛;“泉聲”以動襯靜,
突出了碾茶時環境的清靜;“竹”寫出了飲茶之處的雅致。二個意象展現了烹茶
飲茶的美好環境,從側面烘托出飲茶的清雅脫俗之趣。
(五)抓用典
典故.指詩歌中運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行
/來歷出處的詞語
號運用典故的目的.不外乎作者的自比、反
U比和類比
'讀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將典故所蘊含
的思想內容與詩歌要表達的主旨聯系起來
思考
對點訓練10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元好問
慘淡龍蛇②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
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
精衛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①無淚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品!
【注】①1232年,蒙古軍圍攻汴京,令哀宗去帝號稱臣,將士激憤,殺使者及
隨從,和議失敗。十二月城中糧盡,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這就是所謂
的“車駕東狩”。第二年正月,金兵與蒙古軍在黃河北岸交戰,金兵大敗。當時
元好問留守汴京,目睹了國破兵敗的慘劇,寫下了這組律詩。②龍蛇:比喻雙方
軍隊。③精衛:《山海經》中所載的炎帝之女,因溺于東海,化而為鳥,立志銜西
山之木石以填東海。④包胥:即申包胥,是春秋楚國大夫,其時郢都為吳國等諸
侯軍所破,他到秦國痛哭七天七夜,終于感動秦王,發兵救楚。
請找出詩歌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1)找典故:精衛填海;包骨哭秦
(2)析作用:①精衛填海的典故:詩人以精衛自比,表達了自己有克敵復仇的強烈
愿望和不滅志向。②包胥哭秦的典故:詩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
中人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也無法向朝廷痛哭。感情極為沉痛,令人扼腕嘆息。
(六)抓關鍵詞
可以明顯看出詩歌情感的詞語,多為動
詞和形容詞.大多數情況下決定了詩歌
麗抒情的方向和基調包含“愁”“怨”“恨”
詞語1“憤”“憂”“凄”“悲”“喜”“樂”“悔”“思”
“憐”“淚”“閑”“悵”“愴’“孤”“獨”“寂
抓
關寞”等
鍵
詞
描摹景、物、事、
人等要素的詞
隱性-------------I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情態、語氣
詞語
的虛詞如“但”“卻”“惟”“仍”
"''"只''"“*/>''"jj^j''
“猶”等
對點訓練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⑴?⑵題。
醉中出西門偶書㈤
陸游
古寺閑房閉寂寥,幾年耽酒負公朝。
青山是處可埋骨,白發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終老蜀,少年常愿從征遼。
醉來挾箭西郊去,極目寒蕪雉兔驕。
【注】本詩作于淳熙四年(1177),此時作者免官閑居成都。
有人評價此詩:“憤懣卻不消沉。“對此你怎樣理解?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1)請找出詩中的顯性詞語和隱性詞語。
答案①顯性詞語:寂寥、負、羞、悲、常愿;②隱性詞語:閑房、耽酒、終老
蜀、基無。
(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蕪表現了詩人不被重用、壯志難酬的憤懣。
②負于朝廷的愧疚感、為國征戰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則表明他依然有壯志
象情和高尚品格。
(七)借助選擇題巧讀,突破障礙深理解
理解統通詩歌.并在精
用的讀的過程中對照相關詩
讀選項,(詞)句.一定是否正確
通詩義,
標敏感同即?誤在有目的地精讀的過程
的徘力中,對照相關詩(詞)句.
找出疑似錯誤的依據
對點訓練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⑵題。
元兵俘至合沙,詩寄件子
陳文龍㈤
斗壘孤危勢不支,書生守志定難移。
自經溝瀆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時。
須信累囚堪釁鼓,未聞烈士樹降旗。
一門百指淪胥盡,唯有丹衷天地知。
【注】陳文龍:南宋咸淳年間狀元,元兵攻占福州時被俘,絕食而死。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寫得慷慨悲壯,從多方面體現出作者臨危不懼、忠義愛國的精神品格。
B.本詩頷聯寫了作者愿珍惜生命,但要死得其所,深信這樣終會得到朝廷的表彰。
C.雖家族多人已相繼死難,作者仍對尚存的第二個兒子表達了自己的不屈之志。
D.詩中“支”“移”“時”“旗”“知”押韻,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
色彩。
解析B項,“愿珍惜生命”“深信這樣終會得到朝廷的表彰”錯誤。作者只是
希望自己的一片忠心天地可知。根據詩義,”臣死封疆是此時”意為“自己為國
而死正是時候”,表達為國而死的信念和決心,為國盡忠,死于封疆。而不是想
得到朝廷表彰。
答案B
(2)本詩頸聯是怎樣凸顯作者不茍的氣節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解析解答本題首先明確頸聯的含義是什么。其次,要明確在頸聯中,作者運用
了三種表現手法來表達自己臨難不茍的氣節。一是用典,累囚是古時被拘囚于異
國的官吏對所在國家的自稱。典出《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釁鼓”。釁
鼓指的是古代戰爭時殺人或殺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C這里作者點出自己作為被元
軍俘虜的人,必定會被元軍殺戮,表達出自己必死的信念。二是直抒胸臆,烈士
古指有抱負有作為的人,這里指自己。樹降旗,指把旗子降下,表示投降。頸聯
表達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會被敵人殺害,但從來沒有聽說過烈士會投降
(樹降旗)。以此來表達自己臨危不茍的氣節。三是對偶和對比手法。“須信”與“未
聞”,“累囚”與“烈士”,“堪釁鼓”與“樹降旗”,對仗鮮明,對比強烈,深刻表
達出作者臨危不懼的氣節。根據以上思路稍加整合即可。
答案①這一聯的含義是:寧肯被敵人殺掉以血釁鼓,也不會屈服;②上下句形
成了轉折關系,有力地表明了作者為國捐軀的決心;③“須信”“未聞”兩個詞
語不僅起到關聯的作用,且對仗工穩,音節鏗鏘,強化了作者凜然殉國的豪情。
精練真題-明確考情
一、(2022?新高考I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題。
醉落魄?人日南山約應提刑懋之時‘
魏了翁
無邊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覓,村村簫鼓家家笛,祈麥祈蠶,來趁元正七。翁
前子后孫扶掖,商行賈坐農耕織,須知此意無今昔,會得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舊俗以農歷正月初七日為人日。
【整體閱讀】
第1步,讀懂題目,明確寫作對象。
“人日”指農歷正月初七。在正月新春的這一天,據古代風俗,人們都要飲
酒游樂,以祈農桑。因此,這是一個十分值得珍惜的吉祥的日子。這一天,魏了
翁約提刑官應懋之同去游春,這首詞寫當時的見聞和感想。詩題釋意:醉落魄詞
一首。人日之節,約好友提刑應懋之一起登高南山,有感抒懷。
第2步,結合注釋,了解寫作背景。
人日:又稱人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是中國古
老的傳統節日。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或鏤金箔為人
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第3步,細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
上闋:孟春之時,人日之節,楊柳始發,碧草初生,無邊無盡的春色,確實
令人陶醉。然而我卻執著地約您一起登高南山,去尋覓,去感受人日之節的人情
風俗盛景。村村戶戶簫鼓追隨、笛聲不斷,只為祈禱一年農事豐收、家人安樂康
健、生活幸福如意。人們吹著各種樂器,一起前來,趁人日之節,登高南山,虔
誠祈愿,風俗隆盛。
下闋:人口盛況,讓我深深感慨!人情風俗,為何相去甚遠。我愿見“禮孝”
成風,“賢孫攙扶老翁行于前,孝子敦厚禮敬走于后”;我愿見“百司”行職,“商
賈農等百業各興其事,百姓幸福安順,國家和諧繁榮”。必須要明白,此中的深意。
世人所期待的安定與和順,是祈求不來的,唯有以“禮孝”為本,仁義化育,方
能和順安定,百業隆興。這些道理,從前和現在都一樣。懂得化育人的品性,每
一天都是和諧盛世。
【嘗試答題】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人在人R約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B.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C.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全詞并無生硬之感。
【解題思維】
選項標注題眼分析推斷
“但因年老體弱,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分析
詞人在人日約朋友去南
錯誤,詩中“人情苦向南山覓”中的“人情”
A.山探春,但因生老體弱,
應是尋春的執著之情,交代了“南山覓”的原
感到此行會比較困難
因,詞中的“南山”大約指的是春光優美之處
詞的上闋“村……正七”意為“村村簫鼓聲
在人日這天吹打奏樂,祈
起,家家笛聲吹奏。人們在正月初七這天祈禱
B.盼農桑豐收,反映了人們
麥子和春蠶的豐收”,反映了人們用簫鼓和笛
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聲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這首詞以樸實的筆觸描整首詞中,由人們祈求豐收的情景“翁前子后
C.繪當時農村的風俗景況,孫扶掖”等畫面的描寫,以白描的手法展現出
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其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的風俗景況
D.詞人以議論入詞,能夠做由詞的下闋中“須知……是人日”可知,詞人
到情由境出,情至論隨,以上闋人們“尋春色”情景為基礎生發議論,
全詞并無生硬之感以“日日是人日”一句勉勵人們追求不息。全
詞先對人日鄉村生活景象進行描寫,最后以抒
情議論結尾
答案A
2.詞人在下闋發表議論,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詞中談到哪
些做人的道理?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翁前子后孫扶掖”句,認為家庭中應存在親厚和睦、諧樂融洽的倫理
關系。②“商行賈坐農耕織”句,指出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應各守本分,各司其
職。
【拓展訓練】
3.下列對木詞的理解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詞以“無邊春色”起頭,正月初陽發動,萬物萌動,寫出了初春的生機,次句
的“苦”字表達了人們尋覓春色的執著情感。
B.詞人用“簫鼓”“笛”寫節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極寫范圍之廣,
表現了農村“人日”的風俗景象以及人們的歡樂恃緒。
C.“祈麥祈蠶”點出人們對豐收的祈盼之情;“來趁元正七”中的“趁”,有“趕”
的意思,詳盡細膩地描寫出人們爭先恐后?趕趁“人日”熱鬧的情景。
D.”翁前子后孫扶掖”一句采用特寫鏡頭,詳盡而細膩地描寫出了爺爺在前走,
子孫左右扶掖的畫面,傳神地表現出長幼有序、孝悌仁愛的和睦景象。
解析D項,“詳盡而細膩地描寫“有誤,應是“用詞精準傳神”表現出了人們
爭先恐后趕趁“人日”熱鬧的情景。
答案D
4.有人評價道:“魏了翁善于以議論入詞,卻又不流于空泛,而是情由景出,論
隨情至,頗得自然之理。”請結合全詞簡要賞析這一特色。(6分)
解析抓住評價的關鍵之處”情由景出,論隨情至,頗得自然之理”。也就是由景
而抒情議論。詩歌先通過“村村簫鼓家家笛”“商行賈坐農耕織”勾勒出家家
戶戶在正月初七這一天的熱鬧景象,到處都是簫鼓之聲、祈求百業繁盛的景象。
寫到“苦向南山覓”,這里“南山”好似陶淵明詩中的“南山”。作者筆下農村
的景象就如《桃花源記》中展現的那樣,充滿太平祥和,百姓安居樂業,表達了
作者的喜悅之情以及希望這些美好的農村習俗能夠凈化人心的愿望。作者較為自
然地將情與景融合在一起,進而發出議論。
答案①最后三句議論,人們祈求豐收百業興旺、長幼和睦生活安樂的愿望,古
今相同,只要人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天夭都是“人日”。②這樣的議論并不空泛。
詞人先勾勒出“人日”的歡樂和平與百業繁盛的景象,再引出詞人尋覓到心中桃
花源般的“春色”的喜悅之情和“正人心化風俗”的良好愿望。③在景與情的蓄
勢與鋪墊下,論隨情至,水到渠成。
二、(2022.新高考II卷憫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5?6題。
送另IJ
李白
尋陽五溪水,沿洞直入巫山里-
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
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云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整體閱讀】
第1步,讀懂題目,明確寫作對象。
1.送別:指到遠行人啟程的地方與他告別,目送其離開。
2.詩題釋意:送別遠行的友人。(從后面詩中內容可知,詩人在尋陽長江邊送
別友人,而友人的目的地是南中。)
第2步,細讀全詩,理解詩歌大意。
一二句釋意:河水逆流而上,直入巫山深處。三四句釋意:名山勝境來自于
人們的互相贊頌和傳播,待您到達南中,一路游賞,切身體驗,自然會稱贊這一
路美麗的風景。五六句釋意:送君別離,恰又逢八月中秋,秋風吹動,兩岸蘆花,
颯颯飛舞,更是傷心不舍,無限憂愁。七八句釋意:遠遠地遙望,你別去的船帆
己經看不見,日暮傍晚,斜陽滿江,只剩下滾滾長江空自奔流。
【嘗試答題】
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根據本詩內容可知,詩人的友人即將乘船出發,沿水路駛往三峽方向。
B.詩人表示友人將去的地方景色優美,而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
C.本詩最后兩句的表達方式,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也曾使用。
D.詩中前后兩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將離別的友人,含義并無不同。
解析B項,“友人的風采正與這美景相稱“錯誤。三、四句的意思是:那里的
風景一直為世人所傳頌,您到了南中一定會很喜歡。詩中并沒有談到友人的風采。
答案B
6.本詩是如何表現離愁別緒的?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6分)
解析(1)精準審題:“如何表現離愁別緒”明確了答題方向(考查抒情的方式,如
何表現離愁,不是純答技巧);“結合內容簡要分析“明確了答題區間和要求,聯
系全詩分析。(簡要分析)
(2)答題角度:①看五六句,寫送別好朋友,時間上恰又逢八月中秋時節,本該團
聚的時節,卻要離別,以聚襯別,增添憂愁。秋風吹拂,兩岸蘆花,颯颯飛舞,
更是傷心不舍,無限憂愁。詩人通過寫秋天飛舞的蘆絮,渲染一種傷感的氛圍,
強化離愁別緒。②看七八句,寫詩人遠遠地遙望好朋友別去的船帆,直至再也看
不見,日暮傍晚,斜陽滿江,只剩下滾滾長江空自奔流。遠去的船帆,日暮的斜
陽,滾滾的長江,刻畫了詩人無盡的不舍,滿腔的離愁。
答案①通過寫秋天蕭瑟的蘆花,渲染悲涼氣氛,強化離別的愁緒;②末尾寫孤
帆遠去,江水悠悠,正是詩人綿綿思緒的形象表現。
【拓展訓練】
7.詩歌的最后四句是如何來表情達意的,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6分)
答案①寓情于景:詩人送別友人,遇蘆花颯颯作響,離愁更甚,此景烘托了詩
人與友人分別的依依不舍的離情。②以景結情:詩人以消失不見的船帆和“空自
流”的長江之景作結,孤寂凄冷的意境更加襯托出離愁別緒的濃重。
【考情分析】
【命題規律】
2022年新高考1卷選取宋代詩人魏了翁的詞,闡發做人的道理;2021年新高
考I卷選擇的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寄江州白司馬》,是一首寄贈詩,表現了楊巨
源對白居易的關心和勸誡之情;新高考卷II選擇的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示兒子》,
表現了陸游對兒子的諄諄教誨。2020年新高考I卷(山東)選擇的是唐代詩人杜甫
的《贈別鄭煉赴襄陽》,是一首贈別詩,表現了杜甫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和對先
賢的敬仰之情;新高考n卷(海南)選擇的是宋代詩人韓駒的《贈趙伯魚(節選)》。
在設題上,四套新高考卷均設置一道選擇題和一道簡答題。從體裁來看,以
詩為主;從題材上看,涉及題贈應答、借事抒懷等;從作品的寫作時代來看,以
唐宋時期的作品為主;從考查角度來看,既涉及鑒賞表達技巧和評價思想內容,
又有對作者觀點態度評價的考查,而對鑒賞形象、語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對鑒賞
表達技巧和評價思想內容的考查之中。
【題型猜想】
近三年高考選擇題考查的基本內容就是對詩句的理解,所以讀懂詩歌是鑒賞
評價詩歌的前提。主觀題的解答往往也是基于對詩歌內容的充分理解把握而進行
的,單純地套用答題模板很難拿到關鍵的分數。選擇題一般考查詩歌的內容,簡
答題的切入點較小,主要集中于對某詩句的賞析理解,總體上有理化詩歌內容、
淡化手法的趨勢。由此猜想2024年高考還會按照往年的方式命制,不會出現較大
的變動。重點注意所考詩歌和要求背誦篇目的比較閱讀。近年有側重對詩歌風格
考查的趨勢,應該引起重視。
聯系教材-熟悉題材
學案1酬答寄贈詩+題畫寫意詩
?復習目標
I.掌握酬贈詩和題畫詩的基本特征和鑒賞方法。2.提高學生詩歌鑒賞的水平。
題材一酬答唱和詩—聽君歌一曲,憑酒長精神
酬贈詩,顧名思義,就是詩人贈送酬答之作。酬贈詩產生于文學擺脫經學的
束縛走向獨立之時,這時人的意識開始覺醒,人們開始注意利用獨立后的文學抒
發一己之懷。他們融情于詩句,故語深情濃,真切動人,且詩風清逸出塵,自抒
懷抱而思致深刻。
■根植教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太常引?建
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辛棄疾)、《贈從弟》(劉楨)
題材特征內容情感常用技法
①古人以詩交友,以詩
言志,因此常常把詩歌
作為交往的手段,朋友內容多為送親別友、寄遠懷
之間常常互相唱和,此人。大致有以下兒種方式:
謂“酬唱”。①和詩,只作詩酬和,不必
②有所感受、有所表用被和詩原韻。
①直抒胸臆。
達、有所思念時,也常②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
直接表達對
內常贈詩給親友,以明其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
內容對方的感情。
涵情志,此所謂題贈詩。被和詩原字。
②比喻象征。
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③用韻,即用原詩韻腳為韻
用比喻或象
下級的題、贈多表示對腳,而不必順其次序。
征的手法,委
晚輩或下級的關懷、獎④次韻,亦稱步韻,即用原
婉表達自己
勵、勉勵。同窗好友、詩韻腳為韻腳,且先后次序
的意圖。
親人之間互贈互題,多都須相同。
③想象。想象
表達共勉共勵或寄托
對方的生活
友情、親情。
情景,表達對
酬贈詩的針對性很強,其酬
①從題目上來看,有對方的思念
答唱和從不同側面反映詩
“酬”“和”“贈”之情。
人的生活經歷、社會理想和
“次韻”“答”等字
標內心情感。一般通過答詩的
眼。情感
志形式,對酬和對象在詩中提
②或表謝意(含婉拒),
到的話題內涵表示關切,或
或表贊美,或表干謁,
寄托勸勉鼓勵之情,或僅是
或表心志。
朋友間情趣的表達
?鏈接高考
(2020?全國I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9分)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
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支
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
但醫沈約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滿枝。
【注】①襲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內懸掛的帷幕。指教書。
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腕兮,又樹蕙之百畝。”比喻培
養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
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1.下列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計算機:IT.程序員職業技能資格知識考試題與答案
- 主題婚禮策劃與流程
- 全科醫學轉崗培訓課件
- 宣傳信息工作培訓
- 個人能力培訓教程課件
- 物業安全人員崗前培訓
- 園林景觀設計與施工培訓課件
- 車輛維修報賬合同協議
- 《金融投資機構介紹》課件
- 《臨床診斷膽石癥現象》課件
- GA/T 1556-2019道路交通執法人體血液采集技術規范
- 作業現場安全監督檢查卡(配電)
- 幼兒園繪本故事:《小熊不刷牙》
- 安全生產會議記錄(12個月)
- 旅行管家實務全套ppt課件最全電子教案完整版教學教程整套全書課件ppt
- 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課件
- 麗聲北極星分級繪本第一級上My Noisy Schoolbag教學設計
- (完整版)管理經濟學題庫
- 畢業設計粗飼料粉碎機的設計全套CAD圖紙
- 植物基酸奶項目說明(范文模板)
- 鈑金報價計算表(強)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