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8實驗
考點1實驗的設計與評價
1.(2024·四川遂寧·中考真題)“瑞雪兆豐年”描述了雪對作物的積極影響。關于影響原理,有人提出了“①
雪中含有某些物質,這些物質促進作物生長”“②雪冷凍作物,冷刺激促進作物生長”兩種觀點。某同學以麥
苗為材料,設計了如下實驗對此進行探究。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組別冷凍處理培養液培養溫度麥苗長勢
甲否清水25℃
乙否融雪水25℃
丙是清水25℃
A.上述實驗在設計上不合理,違背了單一變量原則
B.增加上述實驗的重復次數,能提高結果的可靠性
C.分析甲、乙兩組麥苗長勢,能判斷觀點①的正誤
D.分析甲、丙兩組麥苗長勢,能判斷觀點②的正誤
【答案】A
【解析】A.根據實驗目的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冷凍處理和培養液,因變量是麥苗的長勢,而培養溫度
屬于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應該相同且適宜,甲乙為對照時變量為培養液;甲丙對照時是否冷凍處理為變量,
因此該實驗設計合理,遵循了單一變量原則,A錯誤。
B.增加實驗重復次數,能減少實驗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B正確。
C.甲、乙兩組的自變量是培養液,因變量是麥苗的長勢,因此分析甲、乙兩組麥苗長勢,能判斷觀點①的
正誤,C正確。
D.甲、丙兩組的自變量是冷凍處理,因變量是麥苗的長勢,因此分析甲、丙兩組麥苗長勢,能判斷觀點②
的正誤,D正確。
故選A。
2.(2024·山東煙臺·中考真題)塑料制品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但其中含有的一些塑化劑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
產生影響。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嗎?科研人員用小鼠設計了如下實驗,相關步驟或結論正確的是()
組別小鼠數量飼喂方式
甲組10只普通飼料
乙組10只普通飼料+塑化劑
A.隨機選擇20只幼齡雌鼠
B.實驗的變量是飼料
C.記錄每只小鼠初次發情時間,分別計算每組的平均值
D.若甲組的初次發情時間早于乙組,則說明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
【答案】C
【解析】A.應該選取20只發育程度相似的同齡、幼年雌鼠,隨機分為兩組,A錯誤。
B.根據甲乙兩組飼喂方式的不同,可知實驗的變量是塑化劑,B錯誤。
C.本題實驗的因變量為各組雌鼠的初次發情時間,即觀察記錄每只雌鼠的初始發情時間,并取平均值,C
正確。
D.若乙組的初次發情時間早于甲組,則說明塑化劑能引發性早熟,D錯誤。
故選C。
3.(2024·安徽·中考真題)將兩組大小和發育狀況相近的健壯薄荷苗、分別培養在加土壤的雨水和未加土壤
的雨水中,在相同條件下培養一段時間后,發現它們的長勢差別很大,實驗前后植株稱重的結果如下表。
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植株質量(g)
組別培養液
實驗前實驗后
①加土壤的雨水92378
②未加土壤的雨水91145
A.上述實驗中的變量為培養液里是否添加了土壤
B.光合作用產物的積累是植株質量增加的因素之一
C.組①植株質量顯著增加是因為吸收了土壤中的有機物
D.此實驗結果能為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提供證據支持
【答案】C
【解析】A.根據題干信息“分別培養在加土壤的雨水和未加土壤的雨水中”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培養液
里是否添加了土壤,A正確。
B.植物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轉變為有機物儲存在植物體內,因此,植株質量增加是因為光合作用合成
了有機物,B正確。
C.植物的根只能從土壤吸收水和無機鹽,不能吸收有機物,C錯誤。
D.根據實驗結果可知,加土壤的雨水培養的薄荷苗植株質量增加更多,說明土壤中的無機鹽有利于植物的
生長,D正確。
故選C。
4.(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某興趣小組在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時,使用了10只鼠婦,并設計了
如圖所示有缺陷的實驗裝置,小萱同學對該實驗設計提出了下列修正意見,其中正確的是()
A.紙盒上面全都用玻璃板蓋住
B.將紙盒放在冰箱-2℃的冷凍室內
C.紙盒的底部全都鋪上細濕土
D.10只鼠婦太多,改成2只
【答案】C
【解析】設置對照實驗時,要根據所要探究的條件,設置以探究的條件為唯一變量的對照組。某生物興趣
小組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所以要探究的條件為光,就要設置以光為唯一變量設置對照,其它條件相
同且適宜。而如圖所示設計有兩個變量光和水,因此本方案修改措施為:將細干土改為細濕土,目的是保
持變量唯一,鼠婦適宜生活在溫暖的環境中,所以不能將紙盒放在冰箱-2℃的冷凍室內,10只鼠婦改成2
只數目太少,偶然性太大,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
5.(2024·云南·中考真題)學習了光合作用后,某同學設計了下圖三組氣密性良好的裝置(氫氧化鈉溶液可
吸收環境中的二氧化碳,碳酸氫鈉溶液可向環境中釋放二氧化碳)進行相關實驗。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上圖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B.預測實驗現象為:丙組枝條生長最好,乙組其次,甲組最差
C.植物黑暗處理一晝夜,再置于上圖裝置一段時間,用碘液檢測到葉片含淀粉的有兩組
D.要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可增設將丙組透明玻璃罩改為黑色的丁組與丙組對照
【答案】B
【解析】A.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
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本實驗唯一變量是二氧化碳而且乙裝置可以吸收環境中的
二氧化碳,故上圖裝置可驗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A正確。
B.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
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甲裝置環境中存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可正常進行,但是和丙可釋放二氧化碳裝
置相比,光合作用所需原料少,而乙裝置由于氫氧化鈉吸收了環境中的二氧化碳,故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枝條生長最差,因此預測實驗現象為:丙組枝條生長最好,甲組其次,乙組最差,B錯誤。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乙裝置內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了,乙組枝條缺乏二氧化碳不能進行
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丙裝置內的碳酸氫鈉溶液能釋放二氧化碳,丙組枝條獲得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
用制造的有機物最多;甲裝置清水不能吸收也不能釋放二氧化碳,甲組枝條生長正常,故植物黑暗處理一
晝夜,再置于上圖裝置一段時間,用碘液檢測到葉片含淀粉的有兩組,分別是可進行光合作用的甲組和丙
組,C正確。
D.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
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將丙組透明玻璃罩改為黑色的丁組與丙組對照,單一變量是光照,
可驗證光合作用需要光照,D正確。
故選B。
6.(2024·湖北·中考真題)食品安全是民生大計,細菌對食品的污染可能引發食源性中毒。草莓在儲存和運
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大腸桿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而腐敗變質。為開發天然防腐劑,研究人員探究了不同濃度紫
花苜蓿多糖(提取于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的糖類物質)對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相關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大腸桿菌菌落生長情況
紫花苜蓿多糖濃度(mg/mL)01234
大腸桿菌菌落數+++——
注:“—”表示無菌落:“+”表示有菌落“+”越多,表示菌落數越多。
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據實驗結果分析,紫花苜蓿多糖作為草莓保鮮劑的最小濃度應為()
A.1mg/mLB.2mg/mLC.3mg/mLD.4mg/mL
【答案】C
【解析】從表中可以看出,當紫花苜蓿多糖濃度為1mg/mL和2mg/mL時,都有大腸桿菌菌落生長,當紫花
苜蓿多糖濃度升高為3mg/mL時,無大腸桿菌菌落生長,故草莓保鮮劑的最小紫花苜蓿多糖濃度應為
3mg/mL,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2024·四川宜賓·中考真題)科研團隊為了探究蛙褪黑色素的來源和作用,將若干只生長狀況一致的健康
蛙分成三組,編號為甲組、乙組、丙組,做了如下三個實驗:
甲組蛙先放到明亮處,蛙體色變亮,再放到暗處,蛙體色變暗。
乙組蛙放在明亮處,注射褪黑色素,蛙體色逐漸變暗。
丙組蛙的垂體切除后,無論放在明處還是暗處,蛙體色都保持亮色。
根據上述實驗,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甲組實驗中存在對照實驗,變量是光照
B.由甲、乙組可知,褪黑色素可以影響蛙的體色
C.由實驗可知,褪黑色素的分泌可能與垂體有關
D.若向切除垂體的丙組蛙注射褪黑色素,體色將不變
【答案】D
【解析】A.分析題干可知,甲組實驗中在不同的光照下,蛙的體色不同,說明形成以變量為光形成對照實
驗,A正確。
B.分析題干可知,甲組和乙組可以形成對照,變量是褪黑素,說明褪黑素可以影響蛙的體色,B正確。
C.切除垂體后,把此蛙無論放在明處或暗處,蛙體色都保持亮色,說明蛙褪黑激素的分泌與垂體有關,C
正確。
D.本實驗說明褪黑素影響蛙的體色,若向切除垂體的丙組蛙注射褪黑色素,體色會變暗,D錯誤。
故選D。
8.(2024·福建·中考真題)下列有關實驗的分析,正確的是()
A.①裝有煮熟種子的裝置中溫度更高
B.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能產生氧氣
C.③收集的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不變藍
【答案】D
【解析】A.①裝有煮熟種子不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釋放出能量,溫度不會升,沒有煮熟種子進行呼吸作
用,釋放出能量,溫度會升高,A錯誤。
B.呼吸作用吸收氧氣,釋放出二氧化碳,煮熟的種子裝置,蠟燭不熄滅,而沒有煮熟的種子進行呼吸作用
吸收了氧氣,燃燒的蠟燭熄滅,②說明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氣,B錯誤。
C.金魚藻在光照下進行光合作用,產生了氧氣,氧氣能夠助燃,所以③收集的氣體能夠燃燒,C錯誤。
D.④滴加碘液后葉片的遮光部分,因缺少光照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有產生淀粉,滴加碘液不變藍色,D
正確。
故選D。
9.(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觀察、實驗是科學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實驗中,相關操作與實驗目的
相匹配的是()
選
名稱操作實驗目的
項
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
A小燒杯內放涼開水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用
探究蚯蚓適應土壤中生活的保持蚯蚓的體表濕潤,維持其正常
B用沾水的棉球輕擦蚯蚓的身體
特征呼吸
尖端敲出裂紋,剝去卵殼和外卵
C觀察鳥卵的結構觀察鳥卵的氣室
殼膜
D觀察血液的分層現象雞的新鮮血液中放入少量抗凝劑促進血液凝結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的實驗中,葉片脫色用到酒精,小燒杯內放酒精,大燒杯內放清
水,隔水加熱,可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A錯誤。
B.蚯蚓依靠濕潤的體壁進行呼吸,用浸水的濕棉球擦蚯蚓體表,是為了保證蚯蚓的正常呼吸,B正確。
C.把雞卵的鈍端向上,用剪刀輕輕把該端部的卵殼敲碎,把卵殼剝掉,可觀察到氣室,其內貯存供胚胎發
育所需的氧氣,C錯誤。
D.雞的新鮮血液中放入少量抗凝劑,靜置一段時間后,血液會分為出現分層現象,D錯誤。
故選B。
10.(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下列實驗材料與使用目的不匹配的是()
A.碘液——檢驗玉米胚乳是否含有淀粉
B.澄清石灰水——驗證種子呼吸消耗氧氣
C.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
D.生理鹽水——維持口腔上皮細胞正常形態
【答案】B
【解析】A.淀粉遇碘變藍,可以用碘液檢驗玉米胚乳是否含有淀粉,故A正確。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二氧化碳不能驗證種子呼吸消耗氧氣,故B錯誤。
C.酒精可以溶解掉葉片中的葉綠素,故C正確。
D.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在載玻片上滴的是生理鹽水,是為了保持細胞的正常形態,故D正確。
故選B。
考點2觀察性實驗
11.(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某同學制作并觀察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觀察時,鏡筒下降,從側面注視目鏡
B.制作裝片時,在載玻片上滴加生理鹽水
C.蓋蓋玻片時,讓其一側先接觸液滴,再緩緩放下
D.用高倍鏡可觀察到線粒體、葉綠體等結構
【答案】C
【解析】A.用顯微鏡觀察裝片時,在鏡筒下降時眼睛要注視物鏡,防止物鏡壓破玻片標本,然后在上升的
過程中尋找清晰的視野,A錯誤。
B.觀察植物細胞在玻片上滴的是清水,動物細胞滴的是生理鹽水,目的是保持細胞原形,B錯誤。
C.蓋片時,用鑷子夾起蓋玻片,輕輕蓋在表皮上。讓蓋玻片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水滴的邊沿,然后慢慢放
下,以免產生氣泡,影響觀察,C正確。
D.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不見光,形不成葉綠素,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即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細胞不含有葉綠體,D錯誤。
故選C。
12.(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在2024年涼山州初中生物學學業水平實驗操作考試中出現了如下問題,請
你判斷的正誤。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
(1)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若想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應選用圖甲中的鏡頭組合是①和⑥。()
(2)在《制作并觀察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實驗中,用最薄的一片材料來制成玻片標本,目的是讓光線通過
便于顯微鏡觀察。()
(3)在《觀察玉米種子的結構》實驗中,玉米是單子葉植物,圖乙中的3是胚根。()
(4)在《觀察人體的結締組織》實驗中,發現視野較暗,應選用凹面鏡和大光圈來調節光線。()
(5)在《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染色就是將稀碘液直接滴在裝片的蓋玻片上。()
【答案】(1)A
(2)A
(3)B
(4)A
(5)B
【解析】(1)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小,看到的細胞數目越多,因此使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目較多,應選
用放大倍數小的目鏡和物鏡,①②③一端無螺紋為目鏡,目鏡倍數越小,鏡頭越長;④⑤⑥有螺紋為物鏡,
物鏡倍數越小,鏡頭越短,所以若想視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數量最多,宜選用的鏡頭組合分別是長的目鏡①
和短的物鏡⑥,正確。
(2)用顯微鏡觀察時觀察材料必須是薄而透明,因此,在《制作并觀察葉片下表皮臨時裝片》實驗中,用
最薄的一片材料來制成玻片標本,目的是讓光線通過便于顯微鏡觀察,正確。
(3)玉米是單子葉植物,圖乙中的3是子葉,錯誤。
(4)顯微鏡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強時,使用小光圈、平面鏡調節;光線弱時,使用大光圈、凹面鏡調節。
因此,光線暗時用反光鏡中的凹面鏡和大光圈,正確。
(5)制作“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步驟為:擦、滴、撕(刮)、展(涂)、蓋、染。其中在“染”
這一步,需要在蓋玻片的一端滴加碘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使染液浸潤到標本的全部,錯誤。
1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下圖中,甲、乙表示“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或“制作
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所用到的部分材料用具;圖丙、丁分別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結
構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所示的二種試劑中,只在“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
只在“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在上述兩個實驗中都要用到的試
劑是,使用該試劑的目的是。
(2)在用顯微鏡分別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除了光圈的使用
存在差異外,還有的使用也存在差異(不考慮鏡頭),用甲所示顯微鏡安裝的物鏡和目鏡,觀察洋蔥
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則在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放大倍數為倍。
(3)在內、丁所示的細胞結構模式圖中,兩種細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
能的能量轉換器是[];從柑橘榨出的果汁主要來自于圖內中的[];兩種細胞中染色體的存在
場所是[]。(“[]”內填序號,“______”填結構名稱)。
【答案】(1)清水生理鹽水碘液使細胞核著色,便于觀察
(2)反光鏡200
(3)③線粒體⑦葉綠體①液泡②細胞核
【解析】(1)“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清水、碘液;“制作并觀察
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生理鹽水、碘液;所以在“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
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清水,只在“制作并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中用到的試劑是
生理鹽水;在兩個實驗中都要用到的試劑是碘液,目的是染色,使細胞結構更清晰,便于觀察。
(2)用顯微鏡分別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由于洋蔥鱗片葉
內表皮細胞相對較深,所以觀察時應將視野調亮些,用凹面鏡、大光圈;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無色透明,所
以觀察時應將視野調暗些,用平面鏡、小光圈。因此,在用顯微鏡分別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臨時裝
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除了光圈的使用存在差異外,還有反光鏡的使用也存在差異。由圖甲
可知,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分別是:5倍和10倍。顯微鏡的放大倍數═目鏡放大倍數×物鏡放大倍數
═5×40=200(倍)。
(3)丙是植物細胞結構模式圖,丁是動物細胞結構模式圖。兩種細胞中都含有的能量轉換器是③線粒體,
能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是⑦葉綠體;從柑橘榨出的果汁主要來自于圖丙中的①液泡;兩種細
胞中染色體的存在場所是②細胞核。
14.(2024·江蘇連云港·中考真題)自然界中的植物在四季更迭中生長、繁殖,對生物圈的存在和發展起著
重要作用。結合下圖分析并回答與“植物的生活”有關的實驗問題。
(1)在“觀察玉米種子的形態和結構”實驗中,取一粒浸軟的玉米種子,用刀片沿著圖甲中的(填字母)
線位置剖開,可獲得如圖乙所示的剖面。
(2)課外興趣小組同學們對科學家普里斯特利所做的經典實驗非常感興趣,他們將兩只生長發育狀況相同的
同種小鼠分別放到密閉透光的丙、丁玻璃罩中,丙玻璃罩內不放綠色植物,丁玻璃罩內放一盆綠色植物,
并置于陽光下。一段時間后,丙玻璃罩中小鼠死亡,丁玻璃罩中小鼠仍然活著。
①丙、丁兩組可形成對照實驗,其實驗變量是。
②請運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原理解釋一段時間后兩只小鼠生存狀態不同的原因是。
(3)在“制作并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臨時裝片”實驗基礎上,某同學又以紫色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為實驗材
料,制作臨時裝片并進行了觀察。接著,他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入高濃度的蔗糖溶液,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
重復幾次,使細胞浸潤在蔗糖溶液中。用顯微鏡觀察后發現液泡的體積變小,顏色變深(如圖戊所示)。請
分析此現象發生的原因是。
【答案】(1)a
(2)綠色植物的有無丙玻璃罩中小鼠死亡是因為小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玻璃罩中的氧氣,丁玻璃罩中的
小鼠能正常活著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小鼠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氧氣
(3)蔗糖溶液濃度大于洋蔥細胞內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解析】(1)觀察玉米種子時應用刀片在浸軟的玉米種子中央縱向剖開,即用刀片沿著圖甲中的a線剖開,
可獲得如圖乙所示的剖面,然后用放大鏡觀察玉米種子的胚。
(2)丙、丁兩組可形成對照實驗,兩者除了丙不含綠色植物,丁含有綠色植物,其與條件均相同,故兩者
形成對照實驗,其實驗變量是綠色植物的有無。呼吸作用消耗氧氣,而光合作用能夠產生氧氣。丙玻璃罩
中小鼠死亡是因為小鼠的呼吸作用消耗了玻璃罩中的氧氣,玻璃罩中氧氣被消耗完后小鼠窒息死亡。丁玻
璃罩中的小鼠能正常活著是因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為小鼠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氧氣。
(3)植物細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細胞濃度的大小,當周圍
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就失水;當細胞液濃度大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
如圖戊所示,液泡的體積變小,顏色變深,說明其細胞處于失水狀態,這是由于蔗糖溶液濃度大于洋蔥細
胞內細胞液濃度引起的。
考點3課內探究性實驗
15.(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關探究實驗的說法錯誤的
是()
A.“探究螞蟻的通訊”實驗中,最好讓螞蟻處于饑餓狀態
B.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依據紅細胞單行通過來判斷血管為毛細血管
C.為了阻礙草履蟲運動以便于觀察,蓋蓋玻片前可以在液滴上放幾絲棉花纖維
D.模擬“精子和卵細胞隨機結合”實驗中,黑、白圍棋子分別代表含X、Y染色體的生殖細胞,則各用
20枚分別代表精子和卵細胞
【答案】D
【解析】A.實驗所用的螞蟻最好飼養一段時間后,使它處于饑餓狀態,這樣更利于實驗觀察,故A正確。
B.毛細血管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所以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紅細胞單行通過
的血管是毛細血管,故B正確。
C.在顯微鏡下草履蟲的運動速度快,不容易觀察。因此在臨時裝片的培養液中放一些棉絲,目的是限制草
履蟲運動過快,便于觀察,故C正確。
D.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男性產生的精子有兩種類型即含X和含Y染色體的精
子,女性產生的卵細胞只有一種含有X染色體的,“模擬“精子和卵細胞隨機結合”,用黑、白圍棋子分別代
表精子和卵細胞,其中表示X的精子和X卵細胞的數目是表示Y精子細胞的3倍,故D錯誤。
故選D。
16.(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取同一植物相同大小的兩個枝條,分別標記為A、B,枝條A保留葉片,
枝條B摘除葉片,然后,將它們分別插入兩個相同大小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
滴鋪滿水面。將這兩個裝置放在相同的環境條件下24小時。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實驗的變量是有無葉片
B.量筒中滴加油滴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發
C.實驗結束后,A所在量筒比B所在量筒液面低
D.兩量筒中液面差異的原因是枝條A進行了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A.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葉片對水分的影響,因此有無葉片是實驗的變量,A正確。
B.油滴鋪滿水面可以阻止水分通過量筒口蒸發,確保水分的變化僅由植物枝條引起,B正確。
C.由于枝條A保留了葉片,葉片可以通過蒸騰作用散失水分,導致A所在量筒的液面下降。而枝條B沒
有葉片,無法進行蒸騰作用,因此B所在量筒的液面應該相對較高,C正確。
D.液面差異的主要原因是枝條A的蒸騰作用,而不是光合作用,D錯誤。
故選D。
17.(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燃燒食物并觀察水溫的變化。該實驗不能
用于驗證()
A.食物中的能量通過燃燒可釋放出來
B.谷類、豆類等食物中貯存有能量
C.不同食物中貯存的能量有差異
D.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答案】D
【解析】A.測量食物中的能量我們一般用燃燒的方法來測定,食物中的能量可通過該裝置,燃燒測量出來,
A正確。
B.谷物的主要成分是糖類,豆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有機物能燃燒,無機物不能燃燒,可通過該裝置測
出,谷類、豆類等食物中貯存有能量,B正確。
C.不同食物中貯存的能量有差異,在體內分解所放出的熱量是不同的,可通過該裝置測出不同食物中貯存
的能量有差異,C正確。
D.該實驗不能用于驗證,糖類是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D錯誤。
故選D。
18.(2024·四川樂山·中考真題)某同學嘗試探究不同因素對植物蒸騰作用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選取同一植物大小一致、葉片數量相同的三根枝條,分別標記為A、B、C。枝條A、B保留全部葉片,枝
條C摘除全部葉片,分別插入三個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將這三個裝置同時放在下圖所示環境
中,一段時間后觀察量筒液面的變化。
請根據上述實驗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A枝條可以和枝條形成對照實驗,探究對蒸騰作用的影響。
(2)為了確保量筒中水分的減少是被植物吸收的,該實驗方案如何改進?,理由是。
(3)一段時間后,如果液面下降最多的是插有B枝條的量筒,則實驗結論是:蒸騰作用主要通過植物的
進行;溫度升高,蒸騰作用。
(4)根據上述實驗結論,請你提出一條有利于樹木移栽的措施:。
【答案】(1)B溫度
(2)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油滴能防止量筒內水分的蒸發
(3)葉片(或葉)增強(或增加)
(4)移栽時去掉部分枝葉
【解析】(1)A、B兩枝條是以溫度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蒸騰作用的影響。
(2)為了確保量筒中水分的減少是被植物吸收的,應該在每個量筒中滴加油滴,讓油滴鋪滿水面,這樣可
以防止量筒內水分的蒸發,保證量筒內減少的水分是通過植物體的蒸騰作用散失的。
(3)A、B兩枝條是以溫度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溫度對蒸騰作用的影響;B、C兩枝條是以
葉的有無為變量形成的對照實驗,目的是探究進行蒸騰作用的器官是什么。一段時間后,如果液面下降最
多的是插有B枝條的量筒,則實驗結論是:蒸騰作用主要通過植物的葉進行;溫度升高,蒸騰作用增強。
(4)根據上述實驗結論,為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對移栽植物可以去掉部分枝葉。
19.(2024·云南·中考真題)植物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動力來自蒸騰作用產生的向上拉力,興趣小組為了
將這種向上的拉力演示出來,設計了下圖的實驗裝置,連接處均密封。回答下列問題。
(1)將A、B兩組裝置同時放在陽光下,一段時間后,A裝置U形管中兩端液面基本保持不變,B裝置U形
管中的液面左邊上升右邊下降,導致B裝置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該實驗也可說明蒸騰作用的主要
器官是。
(2)為進一步探究大氣的溫度、濕度和氣流速度對植物蒸騰作用強度的影響,該興趣小組利用B裝置設計了
如下探究實驗:
組別條件時間/min
1?10
2室內+加濕器10
3室內+電吹風吹自然風10
4室內+電吹風吹熱風10
①表中1組“?”處的條件應是。
②通過兩組對照,可探究氣流速度對蒸騰作用強度的影響。
【答案】(1)蒸騰作用使試管內的水分散失,試管內的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葉
(2)室內1、3
【解析】(1)植物通過蒸騰作用將體內的水分以水蒸氣的形式蒸發到大氣中。B裝置出現該現象的原因是蒸
騰作用使試管內的水分散失,試管內的氣壓下降,小于外界大氣壓。A、B兩組裝置的變量是葉片,結果A
裝置U形管中兩端液面基本保持不變,B裝置U形管中的液面左邊上升右邊下降,說明蒸騰作用的主要器
官是葉。
(2)為排除其他因素干擾,保證實驗結果只是由于探究的條件這一實驗變量引起的,需要設置一組為正常
的條件作為對照來觀察,如果這組實驗的結果正常,說明其他的影響因素沒有問題,這組用來對照的組稱
為對照組。表中1組是對照組,“?”處的條件應是室內。1、3組的變量是氣流速度,可探究氣流速度對蒸
騰作用強度的影響。
考點4課外探究性實驗
20.(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題)為了驗證小鼠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
步驟1:將活小鼠放在玻璃板上,用透明玻璃鐘罩蓋好。然后用凡士林密封鐘罩和玻璃板之間的縫隙。
步驟2:除去鐘罩中的二氧化碳后,迅速按如圖所示的方式連接實驗裝置(氫氧化鈉溶液有吸收二氧化碳的
作用,具有一定的腐蝕性),觀察并記錄錐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的情況。
步驟3:啟動抽氣泵,讓空氣在實驗裝置中按上圖所示方向流動,一段時間后,記錄錐形瓶乙和丙中石灰水
的變化。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在錐形瓶甲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設置錐形瓶乙的目的是。設置錐形
瓶丙的目的是。
(2)如果實驗正常進行,且能達到實驗目的,請補充完善下表中①②處的實驗結果:、。
石灰水的變化
錐形瓶
實驗前實驗后
乙澄清①
丙澄清②
(3)若要利用該實驗裝置驗證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也能產生二氧化碳,除將活小鼠替換為活的植物外,還
需要對該實驗裝置進行的改進是,改進的目的是。
(4)在實驗過程中需要確保實驗安全,請提出一條保證實驗安全的措施:。
【答案】(1)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檢驗進入鐘罩的氣體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驗證小鼠呼出的氣
體中含有二氧化碳
(2)①澄清②渾濁
(3)對鐘罩遮光避免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影響實驗結果
(4)戴橡膠手套/戴口罩
【解析】(1)為保證該實驗變量唯一,所以進入玻璃鐘罩內的氣體不能含有二氧化碳,該實驗在錐形瓶甲
中加入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吸收進入甲瓶氣體中的二氧化碳;設置錐形瓶乙的目的是檢驗甲瓶內的氫氧
化鈉溶液是否將二氧化碳全部吸收,如果沒有全部吸收,那么氣體進入乙瓶內石灰水會變渾濁;丙內也是
澄清石灰水,如果活小鼠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丙瓶內石灰水會變渾濁,設置錐形瓶丙的目的是驗證呼
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
(2)如果實驗正常進行,且能達到實驗目的,進入乙瓶的氣體不含二氧化碳,進入丙瓶的氣體含有較多二
氧化碳,所以①處為澄清,②處為渾濁。
(3)因為植物在光下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以要利用該實驗裝置驗證植物在進行呼吸作用時也
能產生二氧化碳,除將活小鼠替換為活的植物外,還需要對該實驗裝置進行遮光處理,防止植物的光合作
用吸收二氧化碳,影響實驗效果。
(4)因為氫氧化鈉溶液是強堿,腐蝕性很強,石灰水也具有一定的腐蝕作用,所以實驗過程中要做好安全
防護,如戴橡膠手套、戴口罩等,分裝液體時不能讓液體濺出。
21.(2024·福建·中考真題)建立月球基地、開發月球資源是人類深空探測的重要內容。為實現在月球基地“種
菜”,科學家做了大量探索和實驗。
實驗一:科研團隊利用月壤進行植物栽培實驗
Ⅰ.材料、裝置:不同批次的真實月壤A、B、C,模擬月壤(模擬真實月壤的物理、化學性質的火山灰);
底面積僅為1cm2的圓柱容器(如右圖)。
Ⅱ.過程、結果:將等量的擬南芥種子分別播種在真實月壤A、B、C和模擬月壤中。通過測量葉尖最寬展
距,了解擬南芥生長狀況。每組實驗重復4次。
(1)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實驗中節約用量的做法是。
(2)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目的是減小誤差。
(3)研究發現,各組擬南芥種子萌發率都是100%,且幼苗初始階段生長狀況相近。一段時間后,真實月壤中
擬南芥的生長狀況較差(如下圖),據圖分析得出該結論的依據是。
真實月壤中可種出植物,但生長不良,可能的原因之一是肥力不足。由于真實月壤稀缺,科研團隊嘗試用
模擬月壤進行改良實驗。
實驗二:科研團隊利用固氮藍藻開展模擬月壤氮含量的改良實驗
Ⅰ.過程:稱取適量的模擬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無氮培養基,無菌處理后分別接種固氮藍藻A和B,并
設置對照組,置于適宜的環境進行培養,重復3次。
Ⅱ.結果:測定為期50天的各組模擬月壤中氮含量的動態變化(如下圖)。
(4)對照組應設置為。
(5)分析曲線,得出結論:。
(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進一步探究的是:。
【答案】(1)選用底面積僅為1cm2的圓柱容器
(2)平均值
(3)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4)不接種固氮藍藻
(5)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果更好
(6)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
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磷含量(或其他無機鹽)的效果
【解析】(1)分析實驗可知,由于真實月壤樣本數量少,為了實驗中節約用量,做法是選取底面積僅為1cm2
的圓柱容器。
(2)為了使實驗結果更準確,繪制曲線應采用每組數據的平均值,目的是減小誤差。
(3)據圖分析,三組真實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均小于模擬月壤中的擬南芥葉尖最寬展距。
(4)分析實驗二可知,稱取適量的模擬月壤于三角瓶中,加入無氮培養基,無菌處理后分別接種固氮藍藻
A和B,并設置對照組,對照組應設置為不接種固氮藍藻,這樣才能形成對照實驗。
(5)分析曲線可知,兩種固氮藍藻(或固氮藍藻A和B)都能提高模擬月壤的氮含量,且固氮藍藻A的效
果更好。
(6)運用實驗二的研究結果可知,可進一步探究改良后的模擬月壤中植物的栽培效果或固氮藍藻A、B改
良真實月壤的效果或改良模擬月壤時,固氮藍藻A、B的用量或固氮藍藻A改良模擬月壤磷含量(或其他
無機鹽)的效果。
22.(2024·四川廣安·中考真題)釣魚愛好者之間流傳這樣一句話:“一日有三遷,早晚要釣邊”。難道小魚
一日三遷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光照強度嗎?為探究光照強度對小魚分布的影響,實驗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
材料器具:體長2—3cm的小魚、光照強度測試儀、LED冷光燈、長100cm的亞克力水槽(用三塊可移動
的隔板將水槽分隔成4個相等的區段,將LED冷光燈固定在水槽的一側,如圖一所示)。
方法步驟:
①將亞克力水槽置于獨立的黑暗環境中,打開LED冷光燈,用光照強度測試儀測出水槽不同區段的光照強
度,測得的數據如表一所示。
距離光源的位置(cm)0255075100
光照強度(lx)568395221245124
表一不同區段水槽內光照強度
②將60條大小相同、活力相近的小魚倒入水槽的四個區段中,每個區段15條。
③將隔板提高并固定,便于小魚自由通過。
④3分鐘后,同時放下隔板,對水槽各區段小魚進行計數。
⑤多次重復上述步驟②—④,記錄數據并算出平均值,生成柱狀圖(圖二)。
(1)在分類上,魚屬于(填“無脊椎動物”或“脊椎動物”)。小魚在水中生活,用呼吸。
(2)該實驗的變量是。
(3)步驟⑤中重復實驗的目的是。
(4)從步驟①中的表格數據可得出:距離光源的位置越遠,光照強度。
(5)結合圖二分析,該實驗的結論是:。
【答案】(1)脊椎動物鰓
(2)光照強度
(3)避免偶然性,使實驗結果更準確(合理即可)
(4)越小(或越弱)
(5)光照強度對小魚的分布有影響,光照越弱,小魚的數目越多(合理即可)
【解析】(1)脊椎動物身體內有由脊椎骨組成的脊柱,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魚類
生活在水中,體表常有鱗片覆蓋,用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干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故在分類
上,魚屬于脊椎動物。小魚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
(2)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
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本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強度。
(3)只做一次實驗會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誤差。為了盡量減少實驗結果的誤差,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應該設置重復實驗(或重復組),多做幾次,然后取平均值,從而可以避免偶然性,減小實驗誤差。
(4)從步驟①中的表格數據可看出:距離光源的位置越遠,光照強度越小。
(5)從步圖二中的數據可看出:與光源距離0-25cm間4條小魚;與光源距離25-50cm間9條小魚;與光
源距離50-75cm間14條小魚;與光源距離75-100cm間33條小魚;故該實驗的結論是:光照強度對小魚的
分布有影響,光照越弱,小魚的數目越多。
23.(2024·河北·中考真題)日常不良用牙習慣會導致齲齒。口腔中的產酸類細菌(主要是鏈球菌)分解食
物碎屑產生的酸性物質,易引發齲齒。最新研究發現,乳酸菌產生的某些物質對鏈球菌有抑制作用。科研
人員擬從甲、乙、丙三種乳酸菌株中,篩選出能抑制鏈球菌并有治療齲齒潛力的最佳菌株,進行了如下實
驗。
①無氧條件下,將等量的甲、乙、丙三種乳酸菌株,用相同培養液(該培養液對鏈球菌沒有影響)分別進
行培養,一段時間后去除乳酸菌,獲得液體A、B、C。
②從液體A、B、C中各取等量液體,分別加入適量某種物質(該物質對鏈球菌沒有影響)去除酸性物質,
獲得液體a、b、c。
③從上述六種液體中各取等量液體,分別做鏈球菌抑制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
液體AaBbCc
對鏈球菌抑制作用17.514.317.612.10.00.0
注:數值越大,表示對鏈球菌抑制作用越顯著。
回答下列問題。
(1)牙齒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是。
(2)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對鏈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是。分析從同一菌株獲取的不同液體對鏈球菌
的抑制作用,推測其差異主要是由引起的。綜合分析,能抑制鏈球菌并有治療齲齒潛力的最佳菌
株是。
(3)假設經上述實驗篩選出的,能抑制鏈球菌并有治療齲齒潛力的最佳菌株是X。請你提出一個進一步研究
乳酸菌株X的科學問題:
(4)為了預防齲齒,我們應該養成的習慣有(答出1點即可)。
【答案】(1)切斷、磨碎食物
(2)甲、乙乳酸菌產生的不同物質甲
(3)乳酸菌株X產生的哪種物質對鏈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強?
(4)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少吃甜食等(合理即可)
【解析】(1)牙齒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是切斷、磨碎食物,增加食物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有利于食物的
消化。
(2)分析上述實驗結果,對鏈球菌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是甲和乙,因為液體A和B對鏈球菌有抑制作用,
而液體C對鏈球菌沒有抑制作用。分析從同一菌株獲取的不同液體對鏈球菌的抑制作用,推測其差異主要
是由乳酸菌產生的不同物質引起的。綜合分析,能抑制鏈球菌并有治療齲齒潛力的最佳菌株是甲,因為液
體A對鏈球菌的抑制作用最顯著。
(3)假設經上述實驗篩選出的,能抑制鏈球菌并有治療齲齒潛力的最佳菌株是X。可以提出一個進一步研
究乳酸菌株X的科學問題:乳酸菌株X產生的哪種物質對鏈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強?
(4)由資料可知,日常不良用牙習慣會導致齲齒。口腔中的產酸類細菌(主要是鏈球菌)分解食物碎屑產
生的酸性物質,易引發齲齒。因此,為了預防齲齒,我們應該養成的習慣有早晚刷牙、飯后漱口、少吃甜
食等。
24.(2024·四川涼山·中考真題)目前,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進行嚴格的垃圾分類。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見垃
圾桶上有如下圖所示的垃圾分類標志,垃圾分類已深入人心,并在全社會踐行。請回答下列問題。
(1)某同學在研學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屬瓶應該丟進(填數字)垃圾桶中。
(2)其他垃圾一般都采取填埋、焚燒、堆肥等方法處理。其中焚燒法是將垃圾高溫焚燒,使其變為渣滓和灰
燼,釋放的熱能可轉換為電能加以利用,但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會導致增強。
(3)為了探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實驗小組的同學們選取混合均勻的相同廚余垃圾作為實驗材料,
設計了如下表所示的實驗。其中A、B、C、D四組垃圾量相同,實驗中所接種細菌的種類和數量相同。一
段時間之后,發現只有A組的垃圾腐爛了。
實驗
A組B組C組D組
步驟
一將四組垃圾進行滅菌處理
二分別滴加?的蒸餾水,使垃圾保持濕潤將垃圾烘干
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不接種細菌并放在溫暖接種細菌后放在-10℃接種細菌后放在溫暖
三
的無菌條件下的無菌條件下的無菌條件下的無菌條件下
四每日觀察垃圾被分解的情況
①細菌是(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實驗中“接種”是將少量細菌轉移到上的過程。
②本實驗共可以形成組對照實驗,則表中“?”處應填入。
③以“有無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是(填字母)。
④A組與C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論是。
【答案】(1)④
(2)溫室效應
(3)原核培養基3/三等量AB低溫抑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作用
【解析】(1)可回收物是指生活產生的適宜回收和可循環再利用的物品。主要類別包括廢紙類、廢塑料、
廢玻璃、廢金屬、廢織物、廢舊木材等。某同學在研學旅行途中喝完的易拉罐金屬瓶屬于可回收物,應丟
進④可回收物垃圾桶中。
(2)二氧化碳也被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
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形成“溫
室效應”。
(3)①細菌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原核生物。接種就是把已有的菌種,用某種方式取少量的菌種,接到培
養基上的過程。
②AB形成對照,變量是細菌的有無,探究細菌是否對廚余垃圾有分解作用;AC形成對照,變量是溫度,
探究溫度對細菌分解廚余垃圾的影響;AD形成對照,變量是水分,探究水分對細菌分解廚余垃圾的影響;
本實驗共可以形成3組對照實驗,分別是AB、AC、AD。為了控制單一變量,表中“?”處應填入等量,各
組分別滴加等量的蒸餾水,使廚余垃圾保持潮濕,形成對照實驗。
③以“有無細菌”為變量的對照實驗是A、B兩組,兩者除細菌的有無外,其余條件均相同。
④細菌的生長需要適宜的溫度,A組與C組是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論是低溫抑制細菌對廚余垃圾的分解
作用。
25.(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探究實驗,把培養在完全營養液中、生長狀態一致的3
組某種植物幼苗分別放入A、B、C三個完全相同的玻璃鐘罩內(如圖所示),其中A不密封,B、C密封;
B內培養皿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能吸收二氧化碳),A、C內培養皿中盛有蒸餾水,各培養皿中
液體的體積相同。該實驗在光照充足、溫度適宜的環境中進行。
(1)上述實驗的目的是。
(2)從理論上講,培養一段時間后,預期的實驗結果是:B中的幼苗生長比C中的(填“快”或“慢”),
原因是;A中的幼苗生長比C中的(填“快”或“慢”),原因是。
(3)該同學為了進一步驗證光合作用能合成淀粉,他選取了兩套一樣的A裝置,首先應將兩套裝置置于
(填“光照”或“黑暗”)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其目的是讓植物只進行,以此來消耗掉葉片內原有
的。
【答案】(1)探究二氧化碳對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2)慢缺乏二氧化碳,植物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快A裝置中二氧化碳含量高,植物光合作用強
(3)黑暗呼吸作用淀粉
【解析】(1)分析實驗設置可知,B裝置密封,且培養皿中盛有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吸收裝
置中的二氧化碳,而C裝置密封,且培養皿中盛有蒸餾水,蒸餾水不吸收二氧化碳,C裝置中含有二氧化
碳,因此,該實驗的變量為二氧化碳含量,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對植物幼苗生長的影響。
(2)由小問1分析可知,由于B裝置沒有二氧化碳,幼苗缺乏原料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C裝置中含有
少量二氧化碳,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因此B裝置中的幼苗生長比C裝置中幼苗的生長慢;A裝置不密封,
二氧化碳可以從外界進入,二氧化碳含量高,光合作用強,因此A裝置中幼苗的生長比C裝置中幼苗的生
長快。
(3)光合作用是綠色植物利用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見光的照射下,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物,并
釋放出氧氣的過程。生成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是植物體內的儲能物質。實驗中選取了兩套一樣的A裝置,
將兩套一樣的A裝置置于黑暗環境中培養一段時間,其目的是讓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以此來消耗掉葉片
內原有的淀粉。因為植物在光照條件下既可以進行光合作用也可以進行呼吸作用,而在黑暗環境中,光合
作用停止,植物只能通過呼吸作用分解葉片中的有機物淀粉。
26.(2024·湖南·中考真題)農田長期耕種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單純施用化肥易造成土壤板結,這些都會
影響稻谷產量。為探究可持續耕種模式,研究者引入紫云英與水稻輪作模式,研究結果如下。請回答問題:
組別
甲組乙組丙組丁組
數據項
(不施化肥)(單施全量化肥)(紫云英還田)(紫云英還田并施80%全量化肥)
目
土壤舍氮量▲+9.52%+18.25%+15.87%
土壤總孔隙度未測量▲+9.33%+15.34%
稻谷產量▲+16.01%+9.68%+18.72%
注:“▲”表示基準值,“+”表示相對基準值的增量
(1)紫云英是豆科植物,在稻谷秋收后播種,來年春季盛花期時將其翻耕用作綠肥(紫云英還田)。紫云英、
水稻同屬于(填“裸子”或“被子”)植物。根瘤菌與紫云英共生,能增加土壤含無機鹽的量。
(2)據表可知,與乙組相比,丙和丁兩組的土壤總孔隙度都增加,說明紫云英還田能夠(填“加重”
或“減輕”)因單施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程度。丙和丁兩組可形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其中丁組
稻谷產量最高。
(3)研究者認為丁組為最優方案,寫出兩條理由。
(4)為了更好地儲存稻谷,請從減少有機物消耗的角度,給出兩個建議。
【答案】(1)被子氮
(2)減輕是否施用80%的全量化肥
(3)丁組方案土壤總空隙度最大,促進農作物根的呼吸作用。丁組方案農作物產量最高。
(4)稻谷曬干保存稻谷;低溫保存稻谷;低氧環境保存
【解析】(1)紫云英和水稻都有花、果實和種子,所以它們都是被子植物。根瘤菌與紫云英共生,通過固
氮作用將空氣中的氮氣轉化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無機鹽,因此能增加土壤中含氮無機鹽的量。
(2)根據表格數據,與乙組相比,丙和丁兩組的土壤總孔隙度都增加,這表明紫云英還田能夠減輕因單施
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程度。丙和丁兩組形成一組對照實驗,唯一的區別是是否施加80%全量化肥,其他條
件均一樣,因此,其變量是是否施用80%的全量化肥。在這兩組中,丁組的稻谷產量最高。
(3)研究者認為丁組為最優方案,其理由有兩條:一是紫云英還田并適量施化肥能增加土壤含氮量和土壤
總孔隙度,從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透氣性;二是稻谷產量高。
(4)為了更好地儲存稻谷,從減少有機物消耗的角度,可以給出兩個建議:一是低溫儲存,因為低溫可以
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率,減少有機物的消耗;二是低氧儲存,低氧可以抑制細胞有氧呼吸,降
低呼吸速率,減少有機物的消耗。
27.(2024·四川瀘州·中考真題)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帶了斑馬魚、金魚藻兩種特殊生物到太空,這兩種生
物被養殖在小型受控生命生態實驗模塊中,其模式圖如下所示。請分析回答:
(1)構成斑馬魚和金魚藻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但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上看,斑馬魚具有
而金魚藻不具有的層次是。
(2)雖然目前該生態系統還不能完全實現物質和能量的自給自足(如斑馬魚的食物只由投喂系統提供),但斑馬
魚和金魚藻兩種生物卻能在部分物質上互為補給,圖中①和②分別代表的物質是。
(3)為使“照明系統”能符合要求,以確保該生態系統能在空間站長期運行,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實驗:
(說明:不同顏色的濾光片能濾過不同顏色的光,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
①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
②若要探究金魚藻的呼吸作用,需要對裝置進行的調整是。
【答案】(1)細胞系統
(2)氧氣、二氧化碳
(3)不同顏色的光會影響金魚藻產生氧氣的量嗎?/那中顏色的光會使金魚藻產生更多的氧氣?把金魚
藻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
【解析】(1)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綠色開花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植物體;動物體的結構層次為: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動
物體。可見,構成斑馬魚和金魚藻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都是細胞,斑馬魚具有而金魚藻不具有的層次是
系統。
(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光
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可見,斑馬魚是動物,能夠進行呼吸作用,而金魚藻是植物,能夠
進行光合作用,這兩種生物能在部分物質上互為補給,圖中①和②分別代表的物質是氧氣、二氧化碳。
(3)①結合題圖可知,本實驗的變量是單色光,觀測指標是氧氣濃度。所以,本實驗探究的問題是:不同
顏色的光會影響金魚藻產生氧氣的量嗎?(或那中顏色的光會使金魚藻產生更多的氧氣?)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當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掩蓋植物進行的呼吸作
用。所以,若要探究金魚藻的呼吸作用,需要對裝置進行的調整是把金魚藻放置在黑暗的環境中。
28.(2024·江西·中考真題)古人稱酸奶為“酪”,許多古籍中均有關于制酪的記載,某同學對此展開了探究。
請據題回答。
【查閱資料】《齊民要術》中制酪流程大致如圖所示:
(1)上述流程中提到的先成酪,含有的發酵菌種主要是,取先成酪混合相當于微生物發酵過程中的
步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漁業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混合PC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綠化施工監督協議
- 干砌石拆除施工方案
- 施工項目質量管理人員培訓計劃
- 橋梁建設的組織機構及施工管理措施
- 2025至2030年PVC透明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保險公司財務報銷流程及服務優化
- 電力設施工程保修措施解析
- 量子點與馬約拉納零能能模耦合成環狀系統的量子非平衡輸運
- 江蘇省小學科學實驗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
- 華僑城文旅項目商業計劃書
- 老年人誤吸的預防團體標準試題
- 電纜管廊敷設施工方案及流程
- 中風的早期識別和急救處理方法
- pets5歷年真題(口語)
- 2024年廣東省中山市教學共進聯盟中考一模數學試題(含答案)
- 2024年司法考試真題及答案
- 口腔護士進修總結匯報
- 2023年11月2024中咨公司校園公開招聘筆試歷年高頻考點-難、易錯點薈萃附答案帶詳解
- 軟件項目投標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