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公轉第一課課件-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_第1頁
地球的公轉第一課課件-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_第2頁
地球的公轉第一課課件-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_第3頁
地球的公轉第一課課件-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_第4頁
地球的公轉第一課課件-高二地理選擇性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版選擇性必修一第一章第一節——地球的公轉第一課時學科素養核心素養定位考查方向人地協調觀:根據地球公轉的規律,調整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綜合思維:能夠分析地球公轉特征、黃赤交角及其影響,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變化規律及計算,四季和五帶的形成。區域認知: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五帶的劃分。地理實踐力:測量當地晝長,描述其變化規律;利用正午太陽高度計算當地緯度。1.以示意圖、地理事件為背景,考查地球公轉的特征。2.以示意圖為背景,考查黃赤交角的影響。3.以光照圖、示意圖、統計圖表、地理事件為背景,考查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和變化規律,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4.以傳統文化為背景,考查四季和五帶。5.以示意圖、統計圖表為背景,考查太陽視運動。

阿布辛拜勒神廟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約公元前1304-公元前1237)建造的大型巖窟神廟。3000多年前的神廟設計者精確地運用了多學科的知識,把神廟設計成一年中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10月21日)的凌晨,太陽光才能從神廟大門射入,穿過60多米長的廟廊,照到神廟盡頭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上。人們把這一奇觀發生的時日,稱為“太陽節”。阿布辛拜勒神廟新課導入1.計算拉美西斯二世生日至春分日、秋分日至登基日的天數,你有何發現2.太陽節奇觀的出現,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入射角度密切相關。想一想,在每年的2月21日和10月21日這兩天內,太陽照耀石像的時間是否會持續很久目錄CONTENTS0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02地球公轉的意義0

1地球公轉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公轉定義:地球繞太陽運行。公轉軌道(黃道):地球公轉路徑。公轉軌道形狀: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其中一焦點上。一、地球公轉3、公轉軌道概念: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路徑。特點:地球公轉軌道是一個近似正圓的橢圓,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

遠日點:7月初,日地距離約1.521億km。近日點:1月初,日地距離約1.471億km1.地球公轉特征(1)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2)地球公轉軌道圖的判讀地球公轉示意圖中,公轉軌道一般畫成橢圓,長軸方向連接二至日,短軸方向連接二分日。公轉方向一般為逆時針。定二至依據日地距離靠近近日點,為冬至日;靠近遠日點,為夏至日依據光照狀況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為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南半球,為冬至日定二分依據春夏秋冬和公轉方向確定二分5.公轉周期如果以太陽作為參照物,1年的時間長度為365日5時48分46秒,稱為回歸年。如果以其他恒星作為參照物,1年的時間長度為365日6時9分10秒,稱為恒星年,這是地球公轉的真正周期。探究活動1.北半球每年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數為186天,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的日數為179天。結合下圖,分析北半球夏半年比冬半年多出7天的原因。答案解析:地球公轉運動時,遠日點速度慢,所以從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間(北半球夏半年)日數要多一些。同理,從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期間(北半球冬半年)日數要少一些。

地球經過近日點時,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值隆冬,天氣偏冷;而地球經過遠日點時,北半球大部分地區正當盛夏,驕陽似火。這是真的嗎?

邏輯上似乎說不通,正如寒冬向火,靠的近才會暖和嘛!除距離因素外,是不是還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響?2.參與丹霞、經緯的討論,談一談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主要與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有關。近日點時,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為冬季;遠日點時,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為夏季。

自轉公轉繞轉中心地軸太陽方向周期速度近日點(1月初)較快遠日點(7月初)較慢比較:地球自轉與公轉的區別自西向東恒星日線速度隨著緯度增加減少;角速度除極點是15°/時恒星年自西向東二、黃赤交角1.含義: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地球赤道面的夾角,目前是23.5°。角度關系:①地軸總是與赤道面垂直,地軸與黃道面之間的夾角約為66.5°,與黃赤交角互余。②南北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的度數;南北極圈度數=90°-黃赤交角的度數。黃赤交角的特點——“一軸、兩面、三個基本不變”(1)一軸:地軸(自轉軸,垂直于赤道面)(2)兩面:黃道面和赤道面(3)三個基本不變①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軸的空間指向基本不變,北極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②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方向不變,總是自西向東。③黃赤交角的大小在一定時期內可以視為定值。黃赤交角=回歸線的度數;黃赤交角與極圈度數互余;黃赤交角=晨昏線與地軸的最大夾角;2.黃赤交角(1)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影響黃赤交角是指黃道面(地球公轉軌道面)與赤道面的夾角。其主要影響是:黃赤交角→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更替和五帶分布。時間太陽直射點位置太陽直射點移動方向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歸線(23.5°N)到達最北界,開始南移夏至日至秋分日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向南移動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赤道向南移動秋分日至冬至日赤道與南回歸線之間向南移動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南回歸線(23.5°S)到達最南界,開始北移冬至日至春分日南回歸線與赤道之間向北移動春分日(3月21日前后)赤道向北移動春分日至夏至日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向北移動黃赤交角與太陽直射點的移動TheanglebetweenyellowandredandthemovementofdirectsunlightNNNN太陽光線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陽光線春分日和秋分日3月21日前后和9月23日前后太陽光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夏至春分秋分冬至太陽直射點的移動黃赤交角對太陽直射點的影響夏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N,此后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秋分日:太陽直射于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南移。冬至日:太陽直射點位于23?26'S,此后太陽直射點開始向北移動。春分日:太陽又直射于赤道上,此后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南、北回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太陽直射,為熱帶南北回歸線每年各有一次太陽直射北回歸線以北、南回歸線以南沒有太陽直射有極晝和極夜出現的地區為寒帶黃赤交角的影響(2)黃赤交角變化的影響影響的方面黃赤交角變大(小)太陽直射范圍擴大(縮小)極晝和極夜現象范圍擴大(縮小)五帶的范圍熱帶和寒帶的范圍擴大(縮小),溫帶的范圍縮小(擴大)正午太陽高度的年變化年變化幅度增大(減小)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年變化幅度增大(減小)(赤道與寒帶除外)季節的變化變化明顯(不明顯)測評1

以神舟飛船為背景考查地球公轉(2023·重慶巴蜀中學適應性月考卷一)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搭載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四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6月5日17時42分成功對接天和核心艙(距離地表約400千米),三位航天員將展開為期六個月的任務。據此完成(1)~(2)題。(1)航天員在駐留期間,天和核心艙繞太陽運動的線速度大小變化為(

)A.一直不變 B.先增后減C.先減后增 D.持續減小(2)在天和核心艙內24小時里可看到多次日出日落,其原因是(

)A.核心艙公轉速度慢于地球自轉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